安徽省华师联盟2025-2026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质量检测历史试题(扫描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安徽省华师联盟2025-2026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质量检测历史试题(扫描版,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5-09-11 14:27:55

文档简介

绝密★启用前
2026届高三第一学期开学质量检测


全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并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
卡上的指定位置。
2.请按题号顺序在答题卡上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写在试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
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选择题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答案的标号涂黑;非选择題用黑色签字笔在答
题卡上作答;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4.考试结束后,请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
求的。
1.河南安阳殷墟妇好墓出土的鹗尊,造型以鹗(猫头鹰)为原型,头部高昂,双目圆峥,双翼
收拢,既保留猛禽的威严气势,又通过纹饰雕琢赋予其神秘庄重之感。甲骨文中多次记
载商王祭祀鹗神,认为鹗是沟通人神的灵禽。该器物反映的文化内涵是
A.民惟邦木
B.崇德尚礼
C.敬神保民
D.天人感应
2.下面为两汉刺史任迁统计表。其中,县令和侍御史在汉代都是等级不高的官僚,议郎、尚
书丞、中郎将等为中央官。据此可知,汉代
汉代刺史任迁统计表




郎将一
公府檬二
尚书丞一

传御史十
公国相
县令十五
上佐五
大夫一
迁刺史
A.专制皇权空前加强
B.刺史的遴选看重基层经历
C.监察体系日益完备
D.中央不断强化对地方控制
3.东晋时期,琅琊王氏家族成员王廙(王羲之叔父)在绘画中开创“书画同体”理论,将士族
崇尚的玄学思辨融人笔墨,其《异兽图》既保留汉代画像石的雄浑风格,又以“一笔画”技
法表现线条的飘逸感,被评为“理意兼得,甚有骨气”。这种艺术创作反映了东晋士族
A.借艺术实践强化文化身份认同
B.通过技法创新突破门第制度束缚
C.以玄学理论颠覆传统绘画法度
D.用艺术重构南方政权的文化正统
高三历史试题第1页(共6页)
B
4.10世纪末至11世纪初,北宋在河北缘边设置“榷场”与辽贸易,规定辽商需以白银或绢帛
折算交易,严禁以铜钱支付。同时政府在榷场设“监官”,专门核查辽商携带的货物种类
与数量,对走私硫磺、弓箭等军用物资者处以重刑,但允许辽地药材、皮毛自由进人。这
A.说明辽宋军事对峙阻碍贸易发展
B.体现了北宋对边境贸易的管控与引导
C.导致辽宋之间商品交流日益萎缩
D.反映了北宋白银货币化进程已经完成
5.明代中期,儒学家罗饮顺在《困知记》中提出:“道一而已,散在万事。”他主张“于日用间体
认天理”,认为伦理道德并非玄奥教条,而是存在于百姓耕织、商贾贸易等日常活动中。
这一观点反映了当时
A.儒学正统地位动摇
B.心学流派内部出现分化
C.理学思想的世俗化
D.工商皆本观念广泛传播
6.1896年,盛宣怀在奏请创办南洋公学时提出:“拟设铁路、电报两科,选募生徒,延请中西
教习,分门讲授。”但在学堂实际运营中,却因“士绅疑学堂为洋教所设,民间误西学为奇
技淫巧”,导致招生困难;且因“经费仰赖官款,常遇拨款延缓,校舍修缮、仪器购置多受掣
肘”。这些现象主要反映了
A.传统观念对新式学堂的抵制
B.晚清政府对教育近代化重视不足
C.中国教育近代化进程的艰难
D.中西文化冲突阻碍近代教育发展
7.下表为近代中国农产品出口与工业制品进口数据(单位:千海关两)。据表可知,1880一
1920年中国
年份
棉花出口额
大豆出口额
机器进口额
煤油进口额
1880
31
57
3
23
1900
242
451
211
2282
1920
1671
2319
1185
5717
A.对外出口贸易速度领先世界
B.对外贸易结构实现根本转型
C.成为列强资本输出主要场所
D.与世界经济联系的深度拓展
8.1930年,南京国民政府与日本签订《中日关税协定》,规定“日本承认中国关税自主,中国
则保证对日本货物所课税率,应与其他各国货物税率相同,且不超过1925年北京关税会
议所定之税率”。这一条约的签订
A.体现了国民政府的外交策略
B.标志着中日平等外交关系的确立
C.使中国彻底收回关税自主权
D.直接推动中国民族工业迅速发展
高三历史试题第2页(共6页)
B2026届高三第一学期开学质量检测·历史
参考答案及评分细则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题号
1
2
3
4
5
7
8
答秦
D
B
Y
B
C
D
A
题号
9
10
11
12
13
14
15
16
答案
B
C
C
A
A
D
B
D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52分。
17.【答案】(25分)
(1)有利条件:中原地区深厚的戏曲文化积淀:商品经济发展,庙会等场所提供演出平台:河南梆子吸收民问艺术元素,
具有通俗易懂的特点:清代社会相对稳定,人口流动促进剧种传播:民众对娱乐文化的需求增加。(8分,每点2分,
答出四点即可)
(2)特点:政府主导与专业院团建设相结合;传统传承与现代教育模式相融合:剧日整理与时代创新相统一;借助现代
媒介扩大传播范围:注重文化保护与国际交流相促进。(8分,每点2分,答出四点即可)
(3)文化价值:豫剧是中原文化的重要载体,保护和传承豫剧有利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利于增强文化自信和民
族认同感:推动戏曲艺术的传承与创新:促进中外文化交流,展现中华文化魅力。(4分,每点2分,答出两点即可)
具体措施:加大资金投入,支持戏曲院团发展:推动戏曲进校园、进社区,培养年轻观众:利用互联网平台进行戏曲
传播和推广:鼓励创作反映时代生活的新剧目:加强与其他艺术形式的交流融合。(5分,每点2分,答出三点得
满分)
【评分细则】
(1)有利条件8分,每点2分,答出四点即可。能够提取材料关键信息并予以概括,并结合清代社会经济,文化背景进行
分析。
(2)特点8分,每点2分,答出四点即可。结合材料多个角度进行分析,言之有理即可。
(3)文化价值4分,每点2分,答出两点即可。结合材料从保护和传承文化的角度进行分析,言之有理即可得分。
具体措施5分,每点2分,答出三点得满分。从经济,文化等方面进行分析。
18.【答案】(15分)
(1)历史背景:伦敦政治中心地位的确立:基督教在社会生活中影响深远:城市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市民阶层的壮大:王
权与城市自治权的相互作用。(7分,每点2分,答出四点得满分)
(2)评价:优化了城市功能布局,加速了工业化进程:改善了城市公共卫生,减少了疫病传播:提升了城市整体环境品
质;加别了城市空问的阶层分化:破坏了传统城市风貌与历史遗产。(8分,每点2分,答出四点即可)
【评分细则】
(1)背景7分,每点2分,答出四点得满分。要涉及中占时期伦敦社会的政治,经济等方面的背绿。
(2)评价8分,每点2分,答出四点即可。要涉及积极和消极方面。
19.【答案】(12分)
示例1:
论题:晚清民国时期报刊对妇女的认知反映了社会思想解放的逐步深化
高三历史试题参考答案第1页(共2页)
B2026届高三第一学期开学质量检测·历史
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答案
D
B
A
B
C
0
A
题号
9
10
11
12
13
14
15
16
答案
B
C
C
A
A
D
B
D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答案】D
【解析】从材料看,鹨尊作为祭祀用器,其造型融合猛禽威严与神秘纹饰,且鹨被视为“沟通人神的灵禽”,体现了古人通
过器物与神灵建立联系,认为自然物象〔鹨)可作为人神感应的媒介,这与“天人感应”中强调天,神与人之间存在互动感
应的内涵相符,故D项正确。“民惟邦本”侧重以民为本的治国理念,如需家民木思想,材料未涉及对民众地位的强调,
排除A项:“崇德尚礼”强调道德修养与礼仪规范,材料中鹨尊的功能是祭祀神灵,与伦理道德或礼仪制度的构建无关,
排除B项:“敬神保民”核心是敬畏神灵与保佑民众的结合,材料吏突出鹨作为人神沟通的桥梁,未体现“保民”的具体指
向,排除C项。
2.【答案】B
【解析】根据题干表格数据信息可知,两汉迁刺史的59人中,县令最多,达到15人,约占比1/3。其次为侍御史,共10
人,约占比1/6。这二者是迁任刺史最主要的途径,而县令和待御史在汉代都是等级不高的官僚,这说明汉代刺史的透
选极为看重基层经历,故B项正确。专制桌权得到空前强化是在明清时期,A项说法错误,排除:题干闻述的主题是刺
史的选拔,不能推测监察体系日益完备,排除C项:材料未体现中央不断强化对地方的控制,排除D项。
3.【答案】A
【解析】东普士族将玄学思辨与绘画技法融合,在保留传统风格的基础上注入士族特有的审美追求,如“一笔画”的飘逸
感,本质是通过艺术创作构建区别于庶族的文化符号体系,以此强化门阀群体的文化身份认同,故A项正确。B项“突
破门第”与史实相悖,东晋门阀制度下,书画技艺是士族维持门第壁垒的文化资本,排除:C项“颠覆传统”与材料中“保留
汉代画像石风格”矛盾,士族艺术实际是对传统的改造而非颜覆,排除:D项“重构南方政权的文化正统”属于过度解读,
材料仅涉及士族个体的艺术实践,未提及政权层面的文化建构,排除。
4.【答案】B
【解析】由材料“设置‘榷场’与辽贸易”“严禁以铜钱支付”“设‘监官'核查货物“严禁走私军用物资“允许辽地药材、皮
毛自由进入“可知,北未通过设立专门贸易场所、规范支付方式、设立监管官员、区分商品类型管控等手段,对辽宋边境
贸易进行了系统管理,既限制敏感物资流通,又保障民生商品交换,体现了对边境贸易的管控与引导,故B项正确。材
料中北未与辽通过椎场开展贸易,且允许部分商品自由流通,说明军事对侍并未完全阻碍贸易发展,排除A项:政府的
规范管理有利于贸易有序进行,材料未体现商品交流“日益萎缩”,排除C项:北宋白银货币化进程在明清时期才完成,
材料中“以白银折算交易”仅为边境贸易的特殊支付方式,并非白银货币化完成的标志,排除D项。
5.【答案】C
【解析】罗软顺强调“于日用间体认天理”,将天理与百姓日常生产生活相联系,并进一步将伦理道德与市井实践相结合,
这反映了明代理学思想的世俗化,故C项正确。明代儒学仍为官方正统思想,罗软顺的主张属于理学内部的自我调适,
并未动摇儒学地位,排除A项:罗钦顺属于程朱理学阵营,其思想旨在强调“格物致知”的实践路径,与心学“发明木心”
的主张存在差异,且材料未体现心学流派分化,排除B项;“工商皆本”是黄宗羲等明清之际思想家的主张,与罗钦顺强
调伦理世俗化的主旨无关,且该观念在明代中期尚未广泛传播,排除D项。
6.【答案】C
【解析】盛宣怀创办南洋公学,推动教育近代化,体现了近代化的积极探索:但学堂面临土绅误解、民间偏见导致的招生
困难,以及经费依赖官款带来的运营阻碍,反映出教育近代化进程中受到传统观念、资金体制等多重因素制约,在困境
中推进,本质上体现了中国教育近代化发展的艰难,故C项正确。传统观念的抵制是材料中“士绅疑学堂为洋教所设,
民间误西学为奇技淫巧”的直接体现,但这只是近代化艰难的具体表现之一,并非本质反映,排除A项:材料未明确体现
晚清政府对教育近代化的态度,经费拨款延缓更多是财政体制问题,不能直接等同于重视不足,且该选项未潮盖传统观
念的阻碍,表述片面,排除B项:中西文化冲突在材料中有所体现,但招生困难和经费问题并非都由文化冲突导致,其也
只是近代化艰难的部分原因,排除D项。
高三历史试题参考答案第1页(共4页)
B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