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谢中书书(浙江省杭州市江干区)

文档属性

名称 答谢中书书(浙江省杭州市江干区)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130.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07-12-20 10:32: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11张PPT。答谢中书书陶弘景(452—536),字通明,南朝梁时著名高道、炼丹家、医药家、文学家、学者。《答谢中书》中有“高峰入云,清流见底”的名句,这是他一生品格的写照。他道儒释三教兼收,上识天文地理,下晓物产人事,琴棋书画,经书文学,无所不通。他曾经担任诸王的侍读,因看透了混浊的人世,后隐居句曲山,可是“国家每有吉凶征讨大事,无不前以咨询,月中常有数信,时人谓为‘‘山中宰相”。答谢中书书 陶弘景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谢中书即谢征,陶弘景给谢征的这封回信,称道江南山水之美,笔笼山川,纸纳四时,文辞清丽,为六朝山水小品名作。 书即书信,古人的书信又叫“尺牍”或曰“信札”,是一种应用性文体。中国古代的抒情散文即始于书信,书信的实用性和审美性的结合十分完美。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俱备:都具备。 乱:随意。
夕日:夕阳。 欲:将要。
鳞:鱼,借代。 竞:争相。 复:再。 其:这种。
奇者:奇丽的景色。山川之美,古来共谈。山川景色的美丽,自古以来就是文人雅士共同谈论的话题啊。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巍峨的山峰耸入云端,明净的溪流清澈见底。
两岸的石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
青葱的林木,翠绿的竹丛,四季长存。
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的时候,猿、鸟的鸣叫声此起彼伏;
夕阳快要落山的时候,潜游在水中的鱼儿争相跳出水面。晓雾将歇,猿鸟乱鸣;
夕阳欲颓,沉鳞竞跃。 实是欲界之仙都。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这里实在是人间的仙境啊。
自从南朝的谢灵运以来,就不再有人能够欣赏这种奇丽景色了。背诵课文,回答问题:
本文从哪些角度来写景?写出了自然景物的什么特点?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
作者抓住景物的灵魂,即自然万物的勃勃生机,通过高低、远近、动静的变化,视觉、听觉的立体感受,来传达自己与自然相融合的生命愉悦,体现了作者酷爱自然、归隐林泉的志趣。 抒情赏析:总引: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是山川风物的客
观形态,是作者对山川风物的愉悦感受。
抒怀:
实是欲界之仙都:尽现在山水之中飘飘欲仙的自得之态;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期与谢灵运比肩,显自豪之感。
表达作者沉醉山水的愉悦之情和与古今知音共赏美景的得意之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