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自然的语言》导学案
导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1.
学习本文条理清楚地说明事物。
2.
掌握说明文语言的准确而生动的语言。
过程与方法:1.
概括文章的内容要点(编写读书摘要),学习本文条理清楚地说明事物。
2.
重点阅读课文第一、二段,学习本文准确严谨、生动优美的语言。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了解什么是物候及影响物候的因素,对物候学及大自然的兴趣。
导学重点:1.
能够用课文中的话或自己的话概括文章的内容要点。(编写读书摘要)
2.
学习本文准确严谨、生动优美的语言。
导学难点:1.
正确理解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四个因素。
2.
说明文语言的准确而生动的语言。
导学课时:3课时
导学方法:
第一课时
(总第80课时)
导学要点:用课文中的话或自己的话概括文章的内容要点。(编写读书摘要)
一、导入新课。
1、说明文的阅读方法:
说明文: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以说明事
( http: / / www.21cnjy.com )物或阐释事理为主要内容,他介绍事物的形状、构造、类型特点、功能或者解释事物的含义、原理、关系、演变等。
(1)说明的对象
说明对象的特点
说明文的分类
内容:事物说明文
事理说明文
语言:生动说明文
平实说明文
(2)说明方法常见的有:
举例子
分类别
列数字
作比较
画图表
下定义
作诠释
打比方
摹状貌
(3)说明顺序:时间顺序
空间顺序
逻辑顺序
(4)说明的语言:准确性
2、同学们,前面我们学过《春》和《济南的冬
( http: / / www.21cnjy.com )天》这两篇课文,还记得里面是怎样分别描写小草的吗?[学生回答后教师归纳]春天,小草“嫩嫩的,绿绿的”;冬天草色“暗黄”。从“绿绿的”知道春天到了;从“暗黄色”知道冬天已经降临。大自然仿佛会告诉我们气候的信息似的。这是怎样回事呢?今天学习的《大自然的语言》这篇课文,将给人们解释其中的道理。
3、儿歌
别以为人才说话,大自然也有语言。这语言到处都有,睁开眼就能发现。
你看那天上的白云,这就是大自然的语言。如白云飘得高高,明天准是个晴天。
你看那地上的蚂蚁,这也是大自然的语言。如蚂蚁忙着搬家,出门就要带好雨伞。
蝌蚪在水中游泳,不就像黑色的“逗点”?大自然在水面写着:春天已到人间。
大雁集队南飞,不就“省略号”一串?大自然在蓝天写着:秋天已在眼前。
4、作者简介
二、整体感知
1、完成读书卡片
竺可桢
zhú
zhēn
萌发
mé
( http: / / www.21cnjy.com )n
ɡ
融化
rón
ɡ
翩然
piān
孕育
yùn
簌簌
sù
销声匿迹
nì
呈现
chénɡ
衰草连天
shuāi
风雪载途
zài
谚语
yàn
连翘
qiáo
酝酿
Yùn
niàn
ɡ
纬度
wěi
结束
shù
草长莺飞
zhǎn
ɡ
yīn
ɡ
记载(z i)
衰草连天(shuāi)
连翘(qiáo)
观测(guān)
风雪载途(zài)
鬓毛衰(cuī)
翘尾巴(qiào)
道观(guàn)
播种(zh ng)
落叶(luò)
差异(chā)
差劲(chà)
耕种(zhòng)
丢三落四(là)
差遣(chāi)
参差(cī)
落枕(lào)
2、通读课文。范读
三、提取信息,训练概括
用课文中的话或自己的话概括文章的内容要点。学习编写读书摘要。
同学们通过几次通读课文和讨
( http: / / www.21cnjy.com )论内容、层次,对课文已经大致理解。在阅读实践中,为了加深理解,抓住重点,或是为了记录资料,以备日后使用,我们常常会在大致理解内容之后,做一些读书摘要。摘要,实质上就是对信息进行筛选,要把文章的要点或主要的内容摘录在卡片或笔记本上。摘录的形式,可以是分条的提纲,也可以是浓缩的文字;可以摘引原文的重要语句,也可以用自己的话概括。
今天我们先练习最简单的读书摘要;从课文
( http: / / www.21cnjy.com )中选出一些重要的语句,分条抄录在笔记本上,构成本文的“摘要”。第一步,先围绕课文第一道练习中的4个小题,从文章中找出答案,在有关的句子下划一条曲线。第二步,把这些句子分别摘抄在笔记本上,有时可适当调整语句或在句子前、后加上一些词语,使表达完整。
[学生练习,完成后相互交换阅看,订正、补充,加深理解课文内容。再出示
“摘要”,供学生参考,但要求不必抄教师做的“摘要”。]
《大自然的语言》摘要
1
什么是物候和物候学?
草木荣枯、候鸟去来等自然现象,古代劳动人民称它为物候;
利用物候来研究农业生产的科学,就是物候学。
2
物候观测对农业有什么重要意义?
物候反映气候条件对生物的影响,比较简便,容易掌握,可以广泛应用在农业生产上。
3
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有哪些?
纬度、经度、高下的差异和古今的差异。
4
研究物候学有什么意义?
预报农时,安排播种日期;安排农作物区划,确定造林和采集种子的日期;引种植物到气候条件相同的地区;避免或减轻害虫的侵害;便利山区的农业发展。
四、思路清晰,层次分明。
本文可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1~3段)引出什么叫物候和物候学。
第二部分(第4~5段)说明物候观测对农业的重要性。
第三部分(第6~10段)说明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
第四部分(第11~12段)说明研究物候学的意义。
五、作业:熟读第1~3段,体会生动优美的语言。
导学反思:
第二课时
(总第81课时)
导学要点:
1、学习本文条理清楚地说明事物。
2、探究本文说明方法的运用。
一、导入新课。
由大自然的各种景象,判断季节。
说明应有条理,即使是并列的几个方面,也不能任意推测,而是要以一定的标准理清条理,依恰当的顺序逐项说明。
二、本文说明的条理性
(一)课文思路图:
大自然告诉我们季节
——
据以安排
( http: / / www.21cnjy.com )农事
——
物候、物候学——
物候对于农业生产的重要意义——
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研究物候学的重要意义
四个部分条理性:是什么
→
重要性
→取决因素
→
意义(逻辑顺序)
(二)每个部分段落条理性
1、第一段到第三段的思路:
大自然告诉我们季节——
据以安排农事——
物候、物候学(由表及里(事例到概念)的逻辑顺序)
2、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四个因素的说明顺序是怎样安排的?这样安排有什么好处?
纬度、经度、高下、古今
首先、第二、第三、此外
作者把决定物候现象的四个因素按照影
( http: / / www.21cnjy.com )响程度,由大到小,依次排列,纬度影响最大,经度次之,高下差异又次之,古今差异最次。另外,纬度和经度是在地球上位置的不同,第三个因素是同一个地点的高下差异,这三者都是空间因素,最后一个则是时间因素,从空间方面到时间方面又是一种排列顺序。这样安排使文章条理清晰。
(三)句序讲究条理性
立春过后,大地渐渐从沉睡中苏醒过来。冰雪融化
( http: / / www.21cnjy.com ),草木萌发,各种花次第开放。再过两个月,燕子翩然归来。不久,布谷鸟也来了。于是转入炎热的夏季,这是植物孕育果实的时期。到了秋天,果实成熟,植物的叶子渐渐变黄,在秋风中簌簌地落下来。北雁南飞,活跃在田间草际的昆虫也都销声匿迹。到处呈现一片衰草连天的景象,准备迎接风雪载途的寒冬。在地球上温带和亚热带区域里,年年如是,周而复始。
三、探究本文说明方法的运用。
举例子:
作比较:
分类别:
列数字:
作诠释:
下定义:
引用:
(一)选一种句式,说一说:
(1)在说明
时,运用了
说明方法,进行了
的说明。
(2)在
句中,运用了
说明方法,
地说明了
。
(二)强调
(1)在说明影响物候现象的四个因素时,运用了列数字、举例子、比较作的说明方法,进行了准确、具体的说明,突出了影响物候现象的因素。
(2)在
“大连纬度在北京
( http: / / www.21cnjy.com )以南约一度,但是在大连,连翘和榆叶梅的盛开都比北京要迟一个星期。”句中,运用了列数字、举例子、比较作说明方法,准确、具体地突出说明了经度的差异是影响物候的第二个因素。
(3)本文还使用了下定义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说明方法,如“秋冬之交,天气晴朗的空中,在一定高度上气温反比低处高。这叫逆温层。”准确地突出说明了逆温层的性质特点。
(三)第二段举了哪些例子说明“劳动人民注意了草木荣枯,候鸟去来等自然现象同气候的关系,据以安排农事”?
举了三个例子:
杏花开了——传语——赶快耕地
桃花开了——暗示——快种谷子
布谷叫了——唱歌——割麦插禾
本文在多数情况下只举一个例子,为什么在说明经度差异对物候的影响时却举两个例子?
举例的多少,要看需要,可以举一个,也可
( http: / / www.21cnjy.com )以举两个甚至好几个。本文在多数情况下只举一个例子,在说明经度差异对物候的影响时举了两个例子,这是因为近海地区的气温,一般人笼统的以为比内地暖和,如果依次类推,就会误以为春天也一定来得早,一定温暖,事实上近海地区春天比内陆反而寒冷,这是读者比较陌生的现象,只举一个例子,读者还会以为有偶然性,所以接连举了“大连——北京”和“烟台——济南”两个例子加以说明,读者就确信无疑了。
四、小结
导学反思:
第三课时
(总第82课时)
导学要点:学习本文准确严谨、生动优美的语言。
一、语言的生动性(1—2)
说明文的语言要准确,在说明那些生疏的事物和比较深奥的道理时,最好结合叙述、描写进行生动的说明,使文章浅显易懂,引人入胜。
(一)第一段
1、阅读思考:
(1)本段主要描写了什么?
(2)本段是按什么顺序来说明的?标出有关词句。
(3)描写一年四季的物候现象运用了哪些词语?请同学们仔细揣摩,品味,并谈谈你的理解。
2、释词
次
第:一个挨一个地。
孕
育:怀胎生育.用来比喻酝酿着新事物
簌
簌:纷纷落下的样子。
销声匿迹:躲藏起来不露面。这里指消失了鸣叫声,藏起了行迹。匿,隐藏。
风雪载途:风雪遍地。载,充满。
年年如是:每年都这样。是,这。
周而复始:形容循环往复,转了一周又一周。
翩
然:动作轻快的样子。
3、体会词语的表达作用
立春过后,大地渐渐从沉睡中苏醒过来。冰雪融化,草木萌发,各种花次第开放。再过两个月,燕子翩然jxfz0064_0130_1②
( file: / / / E:\\%E5%88%9D%E4%B8%AD%E8%AF%AD%E6%96%87%28%E4%BA%BA%E6%95%99%E7%89%88%29\\%E5%85%AB%E5%B9%B4%E7%BA%A7%20%E4%B8%8A%E5%86%8C\\%E5%85%AB%E4%B8%8A%20%E6%95%99%E5%AD%A6%E5%A4%87%E6%A1%88\\%E5%85%AB%E4%B8%8A%E5%A4%87%E6%A1%88%20%20%E7%AC%AC%E5%9B%9B%E5%8D%95%E5%85%83\\16%E3%80%8A%E5%A4%A7%E8%87%AA%E7%84%B6%E7%9A%84%E8%AF%AD%E8%A8%80%E3%80%8B\\%E7%94%B5%E5%AD%90%E8%AF%BE%E6%96%87%C2%B7%E5%A4%A7%E8%87%AA%E7%84%B6%E7%9A%84%E8%AF%AD%E8%A8%80.htm"
\l
"_ftn2"
\o
" )归来。不久,布谷鸟也来了。于是转入炎热的夏季,这是植物孕育jxfz0064_0130_2③
( file: / / / E:\\%E5%88%9D%E4%B8%AD%E8%AF%AD%E6%96%87%28%E4%BA%BA%E6%95%99%E7%89%88%29\\%E5%85%AB%E5%B9%B4%E7%BA%A7%20%E4%B8%8A%E5%86%8C\\%E5%85%AB%E4%B8%8A%20%E6%95%99%E5%AD%A6%E5%A4%87%E6%A1%88\\%E5%85%AB%E4%B8%8A%E5%A4%87%E6%A1%88%20%20%E7%AC%AC%E5%9B%9B%E5%8D%95%E5%85%83\\16%E3%80%8A%E5%A4%A7%E8%87%AA%E7%84%B6%E7%9A%84%E8%AF%AD%E8%A8%80%E3%80%8B\\%E7%94%B5%E5%AD%90%E8%AF%BE%E6%96%87%C2%B7%E5%A4%A7%E8%87%AA%E7%84%B6%E7%9A%84%E8%AF%AD%E8%A8%80.htm"
\l
"_ftn3"
\o
" )果实的时期。到了秋天,果实成熟,植物的叶子渐渐变黄,在秋风中簌簌地落下来。北雁南飞,活跃在田间草际的昆虫也都销声匿迹jxfz0064_0131_0①
( file: / / / E:\\%E5%88%9D%E4%B8%AD%E8%AF%AD%E6%96%87%28%E4%BA%BA%E6%95%99%E7%89%88%29\\%E5%85%AB%E5%B9%B4%E7%BA%A7%20%E4%B8%8A%E5%86%8C\\%E5%85%AB%E4%B8%8A%20%E6%95%99%E5%AD%A6%E5%A4%87%E6%A1%88\\%E5%85%AB%E4%B8%8A%E5%A4%87%E6%A1%88%20%20%E7%AC%AC%E5%9B%9B%E5%8D%95%E5%85%83\\16%E3%80%8A%E5%A4%A7%E8%87%AA%E7%84%B6%E7%9A%84%E8%AF%AD%E8%A8%80%E3%80%8B\\%E7%94%B5%E5%AD%90%E8%AF%BE%E6%96%87%C2%B7%E5%A4%A7%E8%87%AA%E7%84%B6%E7%9A%84%E8%AF%AD%E8%A8%80.htm"
\l
"_ftn4"
\o
" )。到处呈现一片衰草连天的景象,准备迎接风雪载途jxfz0064_0131_1②
( file: / / / E:\\%E5%88%9D%E4%B8%AD%E8%AF%AD%E6%96%87%28%E4%BA%BA%E6%95%99%E7%89%88%29\\%E5%85%AB%E5%B9%B4%E7%BA%A7%20%E4%B8%8A%E5%86%8C\\%E5%85%AB%E4%B8%8A%20%E6%95%99%E5%AD%A6%E5%A4%87%E6%A1%88\\%E5%85%AB%E4%B8%8A%E5%A4%87%E6%A1%88%20%20%E7%AC%AC%E5%9B%9B%E5%8D%95%E5%85%83\\16%E3%80%8A%E5%A4%A7%E8%87%AA%E7%84%B6%E7%9A%84%E8%AF%AD%E8%A8%80%E3%80%8B\\%E7%94%B5%E5%AD%90%E8%AF%BE%E6%96%87%C2%B7%E5%A4%A7%E8%87%AA%E7%84%B6%E7%9A%84%E8%AF%AD%E8%A8%80.htm"
\l
"_ftn5"
\o
" )的寒冬。在地球上温带和亚热带区域里,年年如是,周而复始。
词语评点(第一段哪些词语用得生动典雅?)
写春:
“苏醒”将大地拟人化,展现一幅春回大地,生机勃勃的景色。
“融化”写出了冰雪的动态,暗示着春暖花开的美景,透漏着暖暖的春意。
“萌发”描写小草、树芽生长的情态,显示出草木的生机和活力。
“次第”写出百花竟相开放、争着报春的热闹情景。
写夏:
“翩然”写出了小燕子轻盈飞舞,活泼伶俐的情态,透露出喜爱之请。
“
孕育”将植物写活了,形象的写出了夏季植物的茂盛、茁壮之态。
写秋:
“销声匿迹”描写昆虫为过冬作好了一切准备,写得有情有感,十分形象。
“衰草连天”,描写秋天萧条冷落的情景。
“迎接”将秋天写得很有情趣,好象是位知冷知热、善解人意的天使。
“簌簌”写出秋天的肃杀气氛。
“风雪载途”写寒冬,传神表现出冬天风狂雪大,寒气逼人。
4、“大
自
然
的
语
言”的含义
“一年有四季,四季景不同”,通过草木
( http: / / www.21cnjy.com )昆虫呈现出不同的情景,我们可以清楚的了解季节的变换更替,能够据此来安排农事活动,自然界就像一个智者,用他独特的语言向人类传递着季节变化的种种消息。
5小结,明确:
(1)本段以优美生动的写景笔调描写了一年四季的物候现象。
(2)本段是按春——夏——秋——冬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时间顺序来写的。表示时间的词语有;立春过后——再过两个月——不久——到了秋天——准备迎接,条理十分清楚。
(二)第二段
1、阅读思考:
(1)默读课文,然后总结段意。
(2)本段是按什么顺序来说明的?标出有关词句。
(3)本段以什么来说明何为“大自然的语言”?请同学们仔细揣摩,品味,并谈谈你的理解。
2、讨论明确
举例说明什么是大自然的语言。
草木荣枯
杏花
传语
耕地
桃花
暗示
种谷子
时间顺序
候鸟归来
布谷鸟
唱歌
割麦插禾
花香鸟语,草长莺飞,都是大自然的语言。本
( http: / / www.21cnjy.com )文用“传语”、“暗示”、“唱歌”等词语将动植物拟人化,写得有情有感,这种手法大大增强了说明的生动性。
3、品读第二段,揣摩语言
(1)哪些词语体现出大自然以它独特的语言在提醒我们要干什么事了
“传语”“暗示”“唱歌”要我们“耕地、种谷、插禾”,这就是大自然的语言。
(2)用了什么修辞方法
有什么作用?
拟人.
使文章形象生动、形象、有情趣。
第二段的“草木荣枯,候鸟去来”和“花
( http: / / www.21cnjy.com )香鸟语,草长莺飞”两组词,一句四字,极其概括、雅致,文气扑面。这一段更让人注意的是拟人手法的运用:“杏花开了,就好像大自然在传语要赶快耕地”“桃花开了,又好像在暗示要赶快种谷子”“布谷鸟开始唱歌,劳动人民懂得它在唱什么……”三句话中“传语”“暗示”“唱歌”把大自然中无比丰富的物候写活了,它们似乎都有人的思想感情,似乎都在为农民操心,惟恐他们误了农事,这种手法大大加强了说明的生动性,增强了文章的可读性。
(三)小结:
1.2
段文字好在哪里?
⑴
课文开头一句“立春过后,大地渐渐从沉睡中苏醒过来。”采用拟人的修辞方法写春天到了,很形象。为下文的描写定了基调。
下文“冰雪融化,草木萌发,各种花次第开放------燕子翩然归来------布谷鸟也来了
⑵.描写生动形象,用词典雅、简洁、生动,富有表现力:
如“冰雪融化,草木萌发”,“萌”字准确地反映了草木开始生长的状况;
如“繁花次第开放”,“次第”贴切地表现了花开的次序,渲染了春天的气息;
如“叶子渐渐变黄”,“渐渐”确切地表达了叶子枯黄的过程;
如“簌簌地落下”,“簌簌”摹拟风吹落叶的声音,使人感到秋天的肃杀;
如“风雪载途”,“载”恰当地描写了风雪飘落的程度。
⑶.运用拟人修辞手法,把大自然写活了.赋予了人的思想感情,大大加强了说明的生动性和文章的可读性.
如:“从沉睡中苏醒过来”------
“准备迎接风雪载途的寒冬”
“杏花开了,就好像大自然在传语要
赶快耕地
;
桃花开了,又好像在暗示要赶快种谷子,布谷鸟开
始唱歌------”
二、整体把握
(一)看注释
⑴
想:
如把文章的标题改为《一门丰产的科学——物候学》,好不好?文章标题用“大自然的语言”有什么好处?
将大自然拟人化,把物侯现象说得生动而有情趣;切合读者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具有有启发性。
1.课文介绍了物候知识,说明了研究物候的重要性。
2.“大自然的语言”用来比喻无比丰富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物候现象。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把大自然中种种物候现象比作“大自然的语言”,形象地说明了认识它、研究它的重要性。
3.课文把原来的标题改为“大自
( http: / / www.21cnjy.com )然的语言”,把大自然拟人化了,显得生动而有情趣,又很新颖,比直接说“物候学”更容易吸引读者;也更合乎“科学小品”这类文章的特点。
(二)重新拟一开头,与原文作比较,说说它们不同的表达效果:
一年有四季,春夏秋冬,周而复始。每个季节都有独特的自然景观。几千年来,劳动人民注意了自然现象同气候的关系.
三、学习第三自然段
1、学生默读课文,然后总结段意。
说明什么是物候和物候学。
2、什么叫物候?
作诠释:草木枯荣、候鸟来去等自然现象,古代劳动人民称之为物候。
下定义:物候:主要指动植物的生长、发育
( http: / / www.21cnjy.com )、活动规律与非生物的变化对节候的反应。例如,植物的冬芽萌动、抽叶、开花、结实、落叶;动物的蛰眠、复苏、始鸣、交配、繁育、换毛、迁徙等。非生物现象,例如始霜、始雪、结冻、解冻等。
3、什么叫物候学?
作诠释:利用物候来研究农业生产的科学,叫物候学。
下定义:物候学:也称“生物气候学”,是研究生物的生命活动现象与季节变化关系的科学。
四、文章在前两段举了很多事例说明物候现象及其同农业生产的关系,如果不举这些事例有什么缺点呢?这一部分的三个段落是按怎样的顺序安排的?
这一部分的顺序是由事例到概说。
举事例是说明问题的一种极为重要的方法。举例说明,能把抽象的道理说得具体、通俗、明了。
五、总结
课文第一部分从一年四季的自然现象说起,有如
( http: / / www.21cnjy.com )展示一幅四季风景图,精彩动人,使人对物候知识产生了浓厚兴趣。
运用描写,拟人的笔法,生动形象深入浅出说明科学知识,是科普说明文常用的手法。
七=六、拓展练习
(一)二十四节气
立春
、雨水、
惊蛰、
春分、
清明
、
谷雨、
立夏、
小满
、
芒种、
夏至、
小暑、
大暑、
立秋、
处暑、
白露、
小雪、
大雪、
冬至、
小寒
、
大寒
(二)谚语
1、课后练习三、1.采集几则农谚,说说它们包含的物候知识。
农谚“清明前,开秧田”讲的是根据节气来确定“开秧田”的时间;
“柳毛开花,点豆种瓜”根据物候现象来安排“点豆种瓜”的时间;
“馒头云,天气晴”根据云彩的形状预测天气状况。
2、谚语是人民群众口头流传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习用的固定语句,用简单通俗的话来反映深刻的道理。有关农业生产经验的谚语是农民在长期生产和生活实践中所得经验的概括。一般为通俗的韵语形式,便于记忆,对于传播生产经验和农业气象等方面的知识具有良好作用。中国各地农谚非常丰富。如华北黄河流域一带关于播种和收获的农谚有:
“清明早,小满迟,谷雨种棉正当时。”
“麦到芒种谷到秋,寒露才把豆子收。”
3、你还知道哪些关于农事的谚语?试举出一条。
早蚯闻蝉叫,晚蚯迎雨场。
麻雀囤食要落雪。
蚂蚁垒窝要落雨。
鱼跳水,有雨来。
癞蛤蟆出洞,下雨靠得稳。
蚯蚓爬上路,雨水乱如麻。
泥鳅静,天气晴。
猪衔草,寒潮到。
雨中闻蝉叫,预告晴天到。
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
燕子低飞要落雨。
龟背潮,下雨兆。
鸡迟宿,鸭欢叫,风雨不久到
(三)古代诗歌也有反映物候知识的
课后练习三、2.联系课文中的物候知识,谈谈你对下面这首诗的理解,你有过与诗人类似的观察和体验吗?说给大家听听。
大林寺桃花 白居易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课文中说“影响物候的第三个因素是高下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差异。植物的抽青、开花等物候现象在夏秋两季越往高处越迟”,“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正说明了这一点。诗人在大林寺里重遇春天美景后,在喜出望外中,不禁猛然“醒悟”到:原来春天是转到这里来了!其实,诗人并不会真的以为如此,这只是文学笔法罢了。
有过在初春爬山经历的同学,可能曾留意到山上的树木比平地上的树木发芽晚。
七、作业:
采集三则以上农谚,并说出它们包含的物候知识。
导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