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七年级上人教版(新疆专用)3.13《大自然的语言》导学案

文档属性

名称 语文七年级上人教版(新疆专用)3.13《大自然的语言》导学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91.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08-14 21:33:1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大自然的语言》导学案(师)
主备:
课型:预习+展示
中学七(2)班
姓名:




学习流程
初读感知——导语设计——预习检查——文本分析——总结反馈
学习目标
1.了解物候学的有关知识,理清文章的说明顺序。2.体会课文准确严谨、生动优美的语言,分析文中的说明方法及其作用。3.激发热爱科学、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培养注重观察、讲究实证的科学态度。
重点难点
1.了解物候学的有关知识,理清文章的说明顺序。2.体会课文准确严谨、生动优美的语言,分析文中的说明方法及其作用。3.激发热爱科学、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培养注重观察、讲究实证的科学态度。
第一课时 筛选信息理要点
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列宁语)
( http: / / www.21cnjy.com )。我们人类通过语言输出信息,获取信息,服务于学习、工作、生活,人类社会才得以生存和发展。大自然也有“语言”吗?它告诉我们人类什么?有什么意义?
——多媒体显示春、夏、秋、冬四幅美丽的图画。
春柳的飘逸,夏荷的袅娜,秋枫的激情,冬梅的傲岸,如诗如画,各具风韵,这就是物候现象,也是大自然的语言。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大自然的语言》。
1.朗读课文,圈画文中生字词。
(1)读准字音。
翩然(piān)   孕育(yùn)   簌簌(sù)销声匿迹(nì)
风雪载途(zài)
农谚(yàn)
(2)认准字形。
(3)理解多音多义字。
2.理解课文中重点词语。
萌发:种子或孢子发芽;比喻事物发生。
次第:次序;一个挨一个地,依次。
翩然:动作轻快的样子。
销声匿迹:原意是不公开讲话,不公开露面。文中指昆虫都无声无息、无影无踪了。
衰草连天:形容荒草遍地,极其荒凉的样子。
载途:满路,有遍地的意思。
年年如是:年年像这样。是,这样。
周而复始:一次又一次地循环。
草长莺飞:形容春天生机勃勃的景象。
(2)选择恰当的词语填空。
①物候观测使用的是“活的仪器”,是活生生的生物。它比气象仪器复杂得多,(B)得多。
A.灵验  B.灵敏  C.灵活  D.灵便
②为了便利山区的农业发展,开展山区物候(B)是必要的。
A.观察  B.观测  C.预测  D.观望
③月亮的影子帮助现代人解开了许多重大的历史之谜,(C)了这些重大历史事件发生的时间。
A.决定  B.制定  C.确定  D.肯定
3.作者链接
竺可桢(1890-1974),字藕舫,浙江
( http: / / www.21cnjy.com )上虞人。气象学家、地理学家,是物候学发展的推动者。他一生在气象学、气候学、地理学、自然科学史等方面的造诣都很高,物候学是他作出重要贡献的领域之一。主要著作有《物候学》《中国近五千年来气候变迁的初步研究》等。
(一)整体感知
1.“大自然的语言”在文中指什么?
“花香鸟语,草长莺飞,都是大自然的语言”
2.本文可以分为几部分?如何划分?
第一部分(①~③段),解释说明什么是物候和
( http: / / www.21cnjy.com )物候学。第二部分(④⑤段),说明物候观测对农业的重要影响。第三部分(⑥~⑩段),依次说明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四个因素。第四部分( 段),说明研究物候学的意义。
(二)速读课文,思考问题。
1.什么叫物候和物候学?
草木荣枯、候鸟去来等自然现象,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称它为物候。利用物候知识来研究农业生产的这一门科学,就是物候学。
2.物候观测对农业有什么重要性?
物候观测的数据反映气温、湿度等气候条件的综合,也反映气候条件对于生物的影响。应用在农事活动里,比较简便,容易掌握。
3.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有哪些?
纬度的差异;经度的差异;高下的差异;古今的差异。
4.研究物候学有什么意义?
首先是为了预报农时,选择播
( http: / / www.21cnjy.com )种日期;安排农作物区划,确定造林和采集树木种子的日期;引种植物到物候条件相同的地区;避免或减轻害虫的侵害;便利山区的农业发展。
大林寺桃花
白居易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1.谈谈你对这首诗意思的理解。
大林寺在庐山香炉峰峰顶,诗人在初夏时节
( http: / / www.21cnjy.com )游览大林寺。四月,平原上已是春天过去夏天到来的时节,但诗人却意外地发现在这高山古寺之中竟有刚盛开的桃花。诗人曾为春天的逝去而伤感无处寻觅的时候,重遇春景,喜出望外,猛然“醒悟”到:原来春天转到这里来了。
2.联系课文中的物候知识,谈谈你对这首诗中的现象的理解。
由于高下的差异,植物的抽青、开花等物候现象越往高处越迟。“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正说明这一点。
第二课时 探究事理明技巧
上一节课我们研读了课文,明白了什么
( http: / / www.21cnjy.com )是大自然的语言以及研究大自然的语言的意义,这一节课,我们继续研读课文,探究本文是如何来说明事理,把一门科学——物候学介绍得如此浅显易懂、饶有趣味的。
(一)文本研读
1.这篇课文介绍了什么知识?
课文介绍了物候知识,说明了研究物候的重要性。
2.“大自然的语言”比喻什么?
“大自然的语言”用来比喻无比丰富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物候现象。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把大自然中种种物候现象比作“大自然的语言”,形象地说明了认识它、研究它的重要性。
3.对照课文P127课底下注解①,说说看,原文标题是《一门丰产的科学——物候学》,课文为什么把它改为《大自然的语言》?
课文把原来的标题改为“大自然的语言”,把大自
( http: / / www.21cnjy.com )然拟人化了,显得生动而有情趣,又很新颖,比直接说“物候学”更容易吸引读者;也更合乎“科学小品”这类文章的特点。
4.筛选信息的一个最为有效的方法是找出标志性词语,这篇课文哪些词语是标志性词语?
“首先是为了……”“此外还有……”“对于……”“还可以……”“也可以……”“为了……”。这些标志性词语对信息的筛选、概括很有参考价值。
5.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四个因素的说明顺序能否调整(或互换)?这样安排有什么好处?
不能调整。这四个因素是按照
( http: / / www.21cnjy.com )影响程度,由大到小依次排列的。纬度影响最大,经度次之,高下差异又次之,古今差异最次。另外,纬度和经度是在地球上位置的不同,第三个因素是同一个地点的高下差异,这三者都是空间因素,最后一个则是时间因素,是从空间到时间的逻辑顺序。对四个因素的解说由一个设问句引出,接下来用“首先”“第二”“第三”“此外”等连接词,使这一部分层次井然,条理清晰,易于接受。
6.本文的说明对象是什么?
物候和物候学。
7.本文的说明顺序是什么?
逻辑顺序。
描述物候现象——作出科学解释——追究因果关系——阐述研究意义(由现象到本质)。
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由主到次、由空间到时间)。
(二)品味语言
1.有人认为课文第一、二两段写得好,请精读这两段文字,说说好在哪里。
(学生各抒己见,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阅读感受,言之有理即可,教师应以鼓励为主。)
课文开头一句“立春过后,
( http: / / www.21cnjy.com )大地渐渐从沉睡中苏醒过来。”采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写春天到了,很形象,为下文的描写奠定了基调。不过我觉得有一点突兀,来得太匆促。
其实,只要细细推敲“苏醒”一词,就会心
( http: / / www.21cnjy.com )中有底。下文“冰雪融化,草木萌发,各种花次第开放……燕子翩然归来……布谷鸟也来了”这些自然现象展现了“苏醒”的内涵,给人带来一片扑面而来的春色。
这两段文字写得好,好在用词形象生动。如
( http: / / www.21cnjy.com )“冰雪融化,草木萌发”,“萌”字准确地反映了草木开始生长的状况;如“各种花次第开放”,“次第”贴切地表现了花开的次序,渲染了春天的气息;如“叶子渐渐变黄”,“渐渐”确切地表达了叶子枯黄的过程;如“簌簌地落下”,“簌簌”摹拟风吹落叶的声音,使人感到秋天的肃杀;如“风雪载途”,“载”恰当地描写了风雪飘落的程度。
这两段文字好,好在修辞手法的运用。
( http: / / www.21cnjy.com )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把大自然写活了。如“立春过后,大地渐渐从沉睡中苏醒过来”“到处呈现一片衰草连天的景象,准备迎接风雪载途的寒冬”“杏花开了,就好像大自然在传语要赶快耕地;桃花开了,又好像在暗示要赶快种谷子。布谷鸟开始唱歌……”。大自然似乎有人的思想感情,似乎都在为农民操心,惟恐他们误了农事,这种手法大大加强了说明的生动性和文章的可读性。
这两段文字好,好在对说明对象的烘托。它既
( http: / / www.21cnjy.com )生动形象地说明花草鸟虫的变化规律和气候的密切关系,也以生花妙笔给人以强烈的悬念,从而为下文说明大自然的语言做了充分的渲染和有力的铺垫。
2.揣摩下列句子,说说加点词和加线句的作用,体会说明语言的科学性。
(1)古代流传下来的许多农谚就包含了丰富的物候知识。
(2)北京的物候记录,1962年的山桃、杏花、苹果、榆叶梅、西府海棠、丁香、刺槐的花期比1961年迟十天左右,比1960年迟五六天。
(3)植物的抽青、开花等物候现象在春夏两季越往高处越迟,而到秋天乔木的落叶则越往高处越早。不过研究这个因素要考虑到特殊的情况。
加点的词语限制较严密,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科学性。加线的句子表现了作者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尊重事实的科学精神。
【教师小结】说明文以介绍给人知识为目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所以要求说明语言宜简洁、准确、严密,但有时为了增强说服力,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又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说明事物,本文即是一个很好的范例。
3.回顾前面所学课文,运用形象生动的语言说明事物的例子也不少,请同学们列举一二。
《中国石拱桥》一文中,写卢沟桥两旁石柱
( http: / / www.21cnjy.com )上的不同姿态的狮子:“有的母子相抱,有的交头接耳,有的像倾听水声,有的像注视行人,千态万状,惟妙惟肖。”
《桥之美》一文中:“茅盾故乡乌
( http: / / www.21cnjy.com )镇的小河两岸都是密密的芦苇,真是密不透风,每当其间显现一座石桥时,仿佛发闷的苇丛做了一次深呼吸,透了一口舒畅的气。”
《故宫博物院》一文中,写太和殿的外观:“在湛蓝的天空下,那金黄色的琉璃瓦重檐屋顶,显得格外辉煌。”
大自然的语言
逻辑顺序
现象   ―→   本质
→→→
1.你还知道哪些大自然的语言?
麻雀囤食要落雪。
蚂蚁垒窝要落雨。
燕子低飞要落雨。
癞蛤蟆出洞,下雨靠得稳。
龟背潮,下雨兆。
蚯蚓爬上路,雨水乱如麻。
泥鳅静,天气晴。
鸡迟宿,鸭欢叫,风雨不久到。
2.二十四节气歌。
春雨惊春清谷天,
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
冬雪雪冬小大寒。
《大自然的语言》导学案(生)
主备:
课型:预习+展示
中学七(2)班
姓名:




学习流程
初读感知——导语设计——预习检查——文本分析——总结反馈
学习目标
1.了解物候学的有关知识,理清文章的说明顺序。2.体会课文准确严谨、生动优美的语言,分析文中的说明方法及其作用。3.激发热爱科学、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培养注重观察、讲究实证的科学态度。
重点难点
1.了解物候学的有关知识,理清文章的说明顺序。2.体会课文准确严谨、生动优美的语言,分析文中的说明方法及其作用。3.激发热爱科学、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培养注重观察、讲究实证的科学态度。
第一课时 筛选信息理要点
1.朗读课文,圈画文中生字词。
(1)读准字音。
翩然(
) 孕育(
) 簌簌(
) 销声匿迹(
)  风雪载途(
) 农谚(
)  
(2)认准字形。
(3)理解多音多义字。
2.理解课文中重点词语。
萌发:
次第:
翩然:
销声匿迹:
衰草连天:
载途:
年年如是:
周而复始:
草长莺飞:
(2)选择恰当的词语填空。
①物候观测使用的是“活的仪器”,是活生生的生物。它比气象仪器复杂得多,(
) 得多。
A.灵验  B.灵敏  C.灵活  D.灵便
②为了便利山区的农业发展,开展山区物候(
) 是必要的。
A.观察  B.观测  C.预测  D.观望
③月亮的影子帮助现代人解开了许多重大的历史之谜,(
) 了这些重大历史事件发生的时间。
A.决定  B.制定  C.确定  D.肯定
3.作者链接
竺可桢(1890-1974),字藕舫,
( http: / / www.21cnjy.com )浙江上虞人。
家、
家,是物候学发展的推动者。他一生在气象学、气候学、地理学、自然科学史等方面的造诣都很高,物候学是他作出重要贡献的领域之一。主要著作有《
》《中国近五千年来气候变迁的初步研究》等。
(一)整体感知
1.“大自然的语言”在文中指什么?
2.本文可以分为几部分?如何划分?
(二)速读课文,思考问题。
2.物候观测对农业有什么重要性?
3.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有哪些?
4.研究物候学有什么意义?
大林寺桃花
白居易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1.谈谈你对这首诗意思的理解。
2.联系课文中的物候知识,谈谈你对这首诗中的现象的理解。
第二课时 探究事理明技巧
(一)文本研读
1.这篇课文介绍了什么知识?
2.“大自然的语言”比喻什么?
3.对照课课底下注解,说说看,原文标题是《一门丰产的科学——物候学》,课文为什么把它改为《大自然的语言》?
4.筛选信息的一个最为有效的方法是找出标志性词语,这篇课文哪些词语是标志性词语?
5.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四个因素的说明顺序能否调整(或互换)?这样安排有什么好处?
6.本文的说明对象是什么?
7.本文的说明顺序是什么?
(二)品味语言
1.有人认为课文第一、二两段写得好,请精读这两段文字,说说好在哪里。
(学生各抒己见,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阅读感受,言之有理即可。)
2.揣摩下列句子,说说加点词和加线句的作用,体会说明语言的科学性。
(1)古代流传下来的许多农谚就包含了丰富的物候知识。
(2)北京的物候记录,1962年的山桃、杏花、苹果、榆叶梅、西府海棠、丁香、刺槐的花期比1961年迟十天左右,比1960年迟五六天。
(3)植物的抽青、开花等物候现象在春夏两季越往高处越迟,而到秋天乔木的落叶则越往高处越早。不过研究这个因素要考虑到特殊的情况。
3.回顾前面所学课文,运用形象生动的语言说明事物的例子也不少,请同学们列举一二。
大自然的语言
逻辑顺序
现象   ―→   本质
→→→
1.你还知道哪些大自然的语言?
2.二十四节气歌。
春雨惊春清谷天,
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
冬雪雪冬小大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