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评一体化课时设计
课题 10.日月潭 课型 新授课
课标分析 识字与写字:1.认识常用汉字1600个左右,本单元58个,其中800个左右会写,本单元38个。→认识汉字“潭、湾”等15个,会写“湾、名”等10个汉字,“群山、树木”等10个词语。2.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和常用的偏旁部首,能按笔顺规则用硬笔写字,注意间架结构,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注意其中“湾、胜、现”左窄右宽,“迹、展”分别是左下包围和左上包围,需要注意“展”字易错,竖提的左边不要多写撇。3.努力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写字姿势正确,书写规范、端正、整洁。阅读:1.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默读。→能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课文2-4自然段。2.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理解“群山环绕”“隐隐约约”“好像披上轻纱”等词语,感受日月潭的优美景色。3.阅读浅近的童话、寓言、故事,向往美好的情境,关心自然和生命,对感兴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乐于与人交流。→感受日月潭的优美景色,体会作者对日月潭的由衷赞美。表达与交流:能较完整地讲述小故事,能简要讲述自己感兴趣的见闻。→展开想象,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中描述的画面,初步体会站得高看得远的道理。梳理与探究:了解留言条的基本内容和格式,能根据实际情况写留言条。
教材分析 文本位置:本课是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第三篇精读课文。本单元以“家乡”为主题,编排了《古诗二首》《黄山奇石》《日月潭》《葡萄沟》四篇课文,内容既涵盖古今,又穿越海峡,表现了我们祖国的壮丽山河,也激发了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情感。一幅幅大美的画面,不仅给我们带来了视觉震撼,也留下了无限的遐想,激发了学生的阅读期待。内容分析:《登鹳雀楼》是唐代诗人王之涣所作的一首五言绝句。前两行写景,营造了景色辽阔、气势雄浑的意境;后两行寓理于诗,写出了诗人积极向上的精神,道出了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的人生哲理。《望庐山瀑布》是一首七言绝句,是李白游历庐山时写下的风景诗。这首诗抓住瀑布的动态美,运用比喻、夸张等修辞方法,再现了庐山瀑布的雄壮与美丽。全诗有声有色,有动有静,有景有情,抒发了作者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充分体现了诗人浪漫的情怀。【识字与写字】认识“潭、湾”等15个生字,会写“湾、名”等8个字,会写“群山、树木”等9个词语。【阅读与鉴赏】理解“群山环绕”“隐隐约约”“好像披上轻纱”等词语,感受日月潭的优美景色。【表达与交流】在理解课文的同时,学习作者善用修辞的写法。关系建构:“联系上下文和生活经验,了解词句的意思”是本单元的一个语文要素。是在一年级下册学习“联系上下文,了解词语的意思”的基础上,进行巩固和提升。《黄山奇石》《葡萄沟》两课的泡泡提示了具体的方法指导,在语文园地四的“字词句运用”中再次实践运用。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先借助上下文和生活经验推测意思,再借助字典验证,促进学生边阅读边思考,提高阅读能力。“学习课文的语言表达,积累语言”是本单元第二个语文要素。《黄山奇石》《葡萄沟》两课安排了仿写练习,《古诗二首》《黄山奇石》和《日月潭》三课中有词语积累内容,并安排了内容背诵。资源拓展:拓展阅读语文主题阅读丛书《阿里山》。
学情分析 知识经验已知:1.通过一年级的学习,学生已经能够认识常用汉字700个左右,会写常用汉字300个左右。2.学生在一年级学过“多彩的儿童生活”的人文主题课文,对于儿童生活有一定的理解。未知:个别不常见、字形复杂的汉字不认识,写字时未能做到间架结构合理,书写美观。存在的困难:个别生字在识记上有难度。突破措施:可以通过借助拼音识字、加一加、减一减、换一换等方法识记生字,还可以通过图片猜想字词的意思。教师引导学生交流识字方法,帮助学生突破识字难点,从而全面地落实识字目标。生活经验已知: 1.大部分学生知道留言条是什么,也接触过爸爸妈妈的写出或者收到的留言条。2.部分学生知道留言条是用来干什么的,什么时候需要写留言条。未知:留言条的格式和内容表达。存在的困难:学生第一次接触写留言条,对于留言条的书写正确格式和内容的掌握有一定困难。突破措施:借助图片、视频或者实物帮助学生理解。策略经验已知:1.一年级已经学过韵语识字、看图识字、象形识字、会意字、反义词、借助拼音、字典等多种识字方法。2.能够通过重音、停顿、节奏等方式读好课文,能够通过圈一圈、画一画,从文中提取关键信息。3.通过一年级的学习,能够借助关键词,联系生活实际理解课文内容。4.能够在老师的指导下,尝试说出课文表达的感情、人物的性格和品质。未知:借助插图和关键词句讲述课文内容。存在的困难:文章中修辞的内容穿插在对话中,学生不易找全。突破措施:可以让学生边读边圈,在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把所学过的修辞的内容整理出来。
学习目标 综合上述分析,基于课程标准、单元目标和学生的学情,本课时的目标设置如下:通过课文自读、开火车读课文等方式会读“潭、湖”等18个生字。二改:通过课文自读、开火车读课文等方式正确认读“潭、湖”等18个生字。通过自读、小组互读等方式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 http: / / www. / " \o "课文 ),想象画面理解“群山环绕、隐隐约约、好像披上轻纱”等词语的意思。背诵课文第二至四自然段。二改:通过想象画面等方式 背诵课文第二至四自然段。3.通过和同伴交流、小组讨论等方式能感受日月潭的秀丽风光,体会作者对日月潭的由衷赞美。学习课文按时间顺序叙述的方法。
课时任务 品味晴雨中的风景美
课前准备 1.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师)2.读熟课文,预习生字。(学生)
学 习 过 程
环节 学评任务 学教活动 评价标准
环节一:初始生字 任务一:闯过字词关,争当出色导游 活动1自读课文,圈画本课二类字,读准字音。1.提出要求:先请同学们打开书,自由读课文,边读边圈画出本课生字,读准字音,读通句子。2.认识“潭”字。讲解:这个字与水有关,是指水比较深的湖。3.提出要求:课文中的生字跑到了我们的大屏幕上吗,请同学们自己读,遇到不会读的请教同学。点拨:“盛、胜、央、童、境”是后鼻音,读的时候要注意。学生齐读本课生字。活动2 分享识字方法5.多种方法识记生字。(1)图文结合识记。课件出示“茂盛的青草”和“北京天坛”的图片,帮助学生理解记忆“茂盛”和“名胜古迹”。(2)加减识字法。加一加:氵+ 胡 = 湖 成 + 皿 = 盛 月 + 生 = 胜 立 + 里 = 童换一换:浇-氵+纟=绕 沙-氵+纟=纱 镜-钅+ =境6.识字游戏,巩固生字。7.学习词语。 (1) 出示下列词语,学生根据上面学过的生字认读词语。湖泊 围绕 茂盛 胜利 央求 小岛 轻纱 童话 仙境 吸引 游客 群山环绕 树木茂盛 名胜古迹 点点灯光 隐隐约约 蒙蒙细雨 山清水秀 风光秀丽出示图片,引导学生结合图片理解“群山环绕、树木茂盛、点点灯光、蒙蒙细雨、山清水秀”的意思。二改:通过同桌讨论、学生分享等方式理解、并说出“群山环绕、树木茂盛、点点灯光、蒙蒙细雨、山清水秀”的意思。活动3 观察字形,指导书写环节过渡:读完优美的文章,我们要一起学写优美的汉字。1.请同学们观察“湾、名、胜、迹、央、央、丽、展、现”等个汉字,我们在书写时需要注意什么? 2.教师指导、范写“展”。3.提出要求:请同学们进行一个描红,一个临写,保持正确的书写姿势。4.作品展示,集中讲评。5.请同学们再进行一遍临写。”这6个汉字,如果想把它们写好,需要注意什么?2.教师重点指导“名、迹、丽”。名:“夕”的短撇从竖中线右侧起笔,第二笔横短撇长,第三笔点收笔于田字格中心,“口”主体居右下格,首笔竖在竖中线左侧。迹:左下包围,先写“亦”,再写走之旁。“亦”第三笔的撇从竖中线起笔,左右两个点在横中线上,走之旁3笔写成,要舒展。丽:首笔横要盖住下部,下部左右两半分位于竖中线两侧。3.提出要求:请同学们练写这6个生字,注意保持正确的书写姿势和握笔姿势。4.作品展示,集中讲评。5.提出要求:请同学们取长补短,再进行一遍临写。 评价方式:开火车认读、小组读、男女读、齐读评价标准:流利、顺畅、言之有理即可。1.声音洪亮★★★2.字音准确★★★
环节二:初读课,整体感知 任务二:导游美景初探 活动1:说一说(找一找):日月潭初印象(1)播放范读,学生从文中找出一个最能表达游客感受的句子。预设:日月潭风光秀丽,吸引了许许多多的中外游客。教师总结:同学们真是拥有火眼金睛呀!这篇文章的最后一句的正是最能表达游客感受的句子,体现了日月潭的风景美丽,气候宜人。(2)思考:本文从哪些方面描写了日月潭?学生交流汇报,教师总结:同学们说的都很棒,我们可以发现,文章的第1自然段写了日月潭的地理位置,第2自然段写了日月潭的形状特点,第3、4自然段写了日月潭的美丽景色。(相机板书:地理位置 形状特点 美丽景色)接下来让我们走进日月潭,看看作者具体写了些什么吧。 评价方式:师生评价、小组展示评价标准:学生能流利朗读课文,并说出课文从哪几个方面介绍了日月潭?★★★学生朗读流利,能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学生朗读不流利,不能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环节三:精读鉴赏 任务三:身临其境,感受景色之美。 活动2:课文内容理一理2.学习第1自然段。提出要求:请同学们自读第1自然段,说说这一段向我们介绍了什么。预设1:我知道了日月潭是我国台湾最大的一个湖,日月潭在台湾中部的山区。(板书:台湾中部的山区)预设2:那里群山环绕,树木茂盛,周围有很多的名胜古迹。教师总结:这一段为我们介绍了日月潭的地理位置和周围的环境。3.学习第2自然。环节过渡:群山环绕、树木茂盛和周围很多的估计就让大家对日月潭有了无限向往,我们来看看第2自然段,作者又会告诉我们什么。(1)提出要求:默读第2自然段,思考日月潭的名字的由来。预设:湖中央有个美丽的小岛,把湖水分成两半:北边像圆圆的太阳,叫日潭;南边像弯弯的月亮,叫月潭。把“日潭”比作“太阳”,“月潭”比作“月亮”,这就是日月潭名字的由来。(板书:日潭 像太阳 月潭 像月亮)(2)出示句子:湖中央有个美丽的小岛,把湖水分成两半:北边像圆圆的太阳,叫日潭;南边像弯弯的月亮,叫月潭。出示图片,引导学生感受日月潭的形状美,感受句子中比喻修辞的精妙。(3)提出要求:作者用生动的语言告诉我们日月潭名字的由来,让我们一起朗读赞美日月潭吧!齐读第2自然段。 评价方式:指名分享交流,师生评价、小组展示评价标准:1.能够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够通过抓关键词句感受并说出日月潭的美。★★★2.基本能够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基本能够通过抓关键词句感受并说出日月潭的美。★★3.大体能够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大体能够通过抓关键词句感受并说出日月潭的美。★
四、拓展延伸,背诵挑战 任务四:当堂展示,我是背诵小明星 旅行完台湾日月潭后,我们感受到日月潭优美的景色。试着看一看背一背吧。湖中央有个美丽的小岛,把湖水分成两半:北边像____________,叫________;南边像_______________,叫_______。 评价方式:师生评价、学生展示评价标准:能用自己的话完整背诵相关段落。★★★根据老师的提示词,背诵相关段落。★★借助课本和老师的提示词,背诵相关段落★
作业内容 作业类型 对应目标 作业时间
五、作业布置 1.指读本课二类字,并给每个字口头组词2个。2.书空复习本课所学生字词。 基础型作业 目标1 5分钟
向爸爸妈妈或是你的朋友介绍今天所学的日月潭。 拓展型作业 目标2 5分钟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共31张PPT)
日月潭
10
语文 二年级 上册
第二课时
第一课时
任务:
品味晴雨中的风景美
第一课时
闯过关卡
获得门票
活动1
关卡 字词大通关
1
水潭
环绕
茂 盛
周围
名胜
中央
宝岛
轻纱
童话
吸引
仙境
tán
mào shèng
rào
hú
湖水
wéi
shènɡ
yānɡ
dǎo
shā
tónɡ
jìnɡ
yǐn
kè
游客
港湾
wān
词语我会认
湾
名
胜
迹
生字我会写
央
丽
展
现
点击生字观看生字视频
“夕”的短撇从竖中线右侧起笔,第二笔短横撇长,第三笔点收笔于田字格中心;“口”主体居右下格,首笔竖在竖中线左侧。
书写指导
míng
“辶”从左下包围“亦”,“亦”第三笔撇从竖中线起笔,左右两点都在横中线上,“辶”,3画,第二笔横折折撇要写得小一些。
jì
首笔长横居上居中,盖住下半部分,下半部分左右两半分居竖中线两侧,顶部都在横中线上方,框内点笔在横中线下方。
lì
xiàn
左窄右宽,“王”第二横在横中线上侧,“见”左竖紧贴竖中线,收笔于横中线下侧,竖撇撇尖伸至“王”下。
朗读课文,找一找文中哪个句子最能表达对日月潭的感受。
关卡 说一说(找一找):日月潭初印象
2
思考本文从哪些方面描写了日月潭?
地理位置
名字由来
美丽景色
关卡 课文内容理一理
3
景色概括
关卡 做一做:日月潭档案
名字由来
地理位置
官方评价
小岛把湖水分为两半:北边像太阳,为日潭,南边像弯弯月亮,叫月潭。
我国台湾省最大的一个湖,在台湾省中部山区。
群山环绕、树木茂盛、有许多名胜古迹。
4
恭喜你闯关成功,获得门票
门票
赏日月潭晴雨风光
活动2
知谭之位置
读第1自然段,说说这么美的日月潭在哪儿。
看图理解“群山环绕、树木茂盛、名胜古迹”。
树木茂盛
群山环绕
名胜古迹
晓名字由来
日潭
月潭
比喻
日潭
月潭
运用比喻,
突出形状美
湖中央有个美丽的小岛,把湖水分成两半:北边像____________,叫________;南边像_______________,叫_______。
圆圆的太阳
日潭
弯弯的月亮
月潭
背一背
日月潭
10
语文 二年级 上册
第二课时
赏秀丽风光
读课文第3自然段,思考:这段话描写了日月潭什么时间、怎样的景色?
指清晨日月潭的景色看不清楚,模模糊糊的。
.
.
.
.
山上点点灯光
水中倒映着晨星和灯光
天边晨星闪烁
因为有雾,远处的景物又是倒映在水中,所以所有的美景都显得“隐隐约约的”。
清晨,湖面上飘着( ),天边的( )和山上的( ),( )地倒映在( )。
薄薄的雾
晨星
点点的灯光
隐隐约约
湖水中
背一背
背一背
自由读课文第4自然段,思考:这一段描写了日月潭什么时间、怎样的景色?
比喻
天晴和下雨时,日月潭的景色有什么不同?
太阳高照时,美景和建筑清晰展现在眼前。
下雨时,周围景物一片朦胧。
童话中的仙境云雾缭绕、朦朦胧胧。下起蒙蒙细雨时,日月潭周围的景物朦胧一片,雨雾和水汽慢慢升起,置身其中有如腾云驾雾一般,所以说“就像童话中的仙境”。作者把日月潭比作“童话中的仙境”,突出了日月潭烟雨蒙蒙、宛若仙境的美。
为什么说雨中的日月潭就像童话中的仙境?
中午,太阳高照,整个( )和( ),都( )展现在( )。要是下起( ),日月潭好像( ),周围景物( ),就像( )。
日月潭的美景
周围的建筑
清晰地
眼前
蒙蒙细雨
披上轻纱
一片朦胧
童话中的仙境
背一背
这里有起伏的群山,茂盛的树木,古代留下来的遗迹。真是个旅游的好地方!难怪作者最后说——
看过日月潭的美景,你想怎样赞美它?
眼观世界
阿里山,位于台湾省嘉义市东方75公里,由于山区气候温和,盛夏时依然清爽宜人,加上林木葱翠,是全台湾最理想的避暑胜地,是台湾省的著名旅游风景区。阿里山的日出、云海、晚霞、森林与高山铁路,合称阿里山五奇。
练一练
一、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①中央(yānɡ) 名胜古迹(jī)
②美丽(nì) 华美(huá)
③展现(zhǎn) 若隐若现(xiàn)
·
·
·
·
·
·
③
二、填一填。
( )( )高照 群山( )( ) ( )( )秀丽 隐隐( )( )
树木 ( )( ) ( )( )古迹
点点 ( )( ) 朦朦( )( )
太
阳
环
绕
风
滴
景
约
约
胜
名
茂
盛
滴
胧
胧
给爸爸妈妈做一次“小导游”,把日月潭的秀丽风光介绍给爸爸妈妈,在介绍的时候力争用上积累的好词佳句。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评一体化课时设计
课题 10.日月潭 课型 新授课
课标分析 识字与写字:1.认识常用汉字1600个左右,本单元58个,其中800个左右会写,本单元38个。→认识汉字“潭、湾”等15个,会写“湾、名”等10个汉字,“群山、树木”等10个词语。2.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和常用的偏旁部首,能按笔顺规则用硬笔写字,注意间架结构,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注意其中“湾、胜、现”左窄右宽,“迹、展”分别是左下包围和左上包围,需要注意“展”字易错,竖提的左边不要多写撇。3.努力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写字姿势正确,书写规范、端正、整洁。阅读:1.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默读。→能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课文2-4自然段。2.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理解“群山环绕”“隐隐约约”“好像披上轻纱”等词语,感受日月潭的优美景色。3.阅读浅近的童话、寓言、故事,向往美好的情境,关心自然和生命,对感兴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乐于与人交流。→感受日月潭的优美景色,体会作者对日月潭的由衷赞美。表达与交流:能较完整地讲述小故事,能简要讲述自己感兴趣的见闻。→展开想象,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中描述的画面,初步体会站得高看得远的道理。梳理与探究:了解留言条的基本内容和格式,能根据实际情况写留言条。
教材分析 文本位置:本课是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第三篇精读课文。本单元以“家乡”为主题,编排了《古诗二首》《黄山奇石》《日月潭》《葡萄沟》四篇课文,内容既涵盖古今,又穿越海峡,表现了我们祖国的壮丽山河,也激发了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情感。一幅幅大美的画面,不仅给我们带来了视觉震撼,也留下了无限的遐想,激发了学生的阅读期待。内容分析:《登鹳雀楼》是唐代诗人王之涣所作的一首五言绝句。前两行写景,营造了景色辽阔、气势雄浑的意境;后两行寓理于诗,写出了诗人积极向上的精神,道出了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的人生哲理。《望庐山瀑布》是一首七言绝句,是李白游历庐山时写下的风景诗。这首诗抓住瀑布的动态美,运用比喻、夸张等修辞方法,再现了庐山瀑布的雄壮与美丽。全诗有声有色,有动有静,有景有情,抒发了作者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充分体现了诗人浪漫的情怀。【识字与写字】认识“潭、湾”等15个生字,会写“湾、名”等8个字,会写“群山、树木”等9个词语。【阅读与鉴赏】理解“群山环绕”“隐隐约约”“好像披上轻纱”等词语,感受日月潭的优美景色。【表达与交流】在理解课文的同时,学习作者善用修辞的写法。关系建构:“联系上下文和生活经验,了解词句的意思”是本单元的一个语文要素。是在一年级下册学习“联系上下文,了解词语的意思”的基础上,进行巩固和提升。《黄山奇石》《葡萄沟》两课的泡泡提示了具体的方法指导,在语文园地四的“字词句运用”中再次实践运用。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先借助上下文和生活经验推测意思,再借助字典验证,促进学生边阅读边思考,提高阅读能力。“学习课文的语言表达,积累语言”是本单元第二个语文要素。《黄山奇石》《葡萄沟》两课安排了仿写练习,《古诗二首》《黄山奇石》和《日月潭》三课中有词语积累内容,并安排了内容背诵。资源拓展:拓展阅读语文主题阅读丛书《阿里山》。
学情分析 知识经验已知:1.通过一年级的学习,学生已经能够认识常用汉字700个左右,会写常用汉字300个左右。2.学生在一年级学过“多彩的儿童生活”的人文主题课文,对于儿童生活有一定的理解。未知:个别不常见、字形复杂的汉字不认识,写字时未能做到间架结构合理,书写美观。存在的困难:个别生字在识记上有难度。突破措施:可以通过借助拼音识字、加一加、减一减、换一换等方法识记生字,还可以通过图片猜想字词的意思。教师引导学生交流识字方法,帮助学生突破识字难点,从而全面地落实识字目标。生活经验已知: 1.大部分学生知道留言条是什么,也接触过爸爸妈妈的写出或者收到的留言条。2.部分学生知道留言条是用来干什么的,什么时候需要写留言条。未知:留言条的格式和内容表达。存在的困难:学生第一次接触写留言条,对于留言条的书写正确格式和内容的掌握有一定困难。突破措施:借助图片、视频或者实物帮助学生理解。策略经验已知:1.一年级已经学过韵语识字、看图识字、象形识字、会意字、反义词、借助拼音、字典等多种识字方法。2.能够通过重音、停顿、节奏等方式读好课文,能够通过圈一圈、画一画,从文中提取关键信息。3.通过一年级的学习,能够借助关键词,联系生活实际理解课文内容。4.能够在老师的指导下,尝试说出课文表达的感情、人物的性格和品质。未知:借助插图和关键词句讲述课文内容。存在的困难:文章中修辞的内容穿插在对话中,学生不易找全。突破措施:可以让学生边读边圈,在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把所学过的修辞的内容整理出来。
学习目标 综合上述分析,基于课程标准、单元目标和学生的学情,本课时的目标设置如下:1.通过课文自读、开火车读课文等方式会读“潭、湖”等18个生字。2.通过自读、小组互读等方式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 http: / / www. / " \o "课文 ),想象画面理解“群山环绕、隐隐约约、好像披上轻纱”等词语的意思。背诵课文第二至四自然段。 3.通过和同伴交流、小组讨论等方式能感受日月潭的秀丽风光,体会作者对日月潭的由衷赞美。学习课文按时间顺序叙述的方法。
课时任务 品味晴雨中的风景美
课前准备 1.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师)2.读熟课文,预习生字。(学生)
学 习 过 程
环节 学评任务 学教活动 评价标准
环节一:复习导入 任务一:复习字词,导入新课 活动1听写上节课学习的词语台湾 名胜古迹 中央 美丽 展现 群山 树木 灯光 中午 风光 细雨活动2检查背诵第2自然段二改:通过同桌互查,开火车接龙等方式检查背诵第2自然段。 评价方式:1.教师规定时间内听写2.指名背诵相关文段评价标准:1.在规定时间内正确书写相关词语并全部正确,熟练背诵相关文段。★★★
环节二:精读课文,对比赏析 任务二:精读课文3-4段,赏秀丽风光 活动3读课文第3自然段,思考:这段话描写了日月潭什么时间、怎样的景色?环节过渡:同学们,日月潭就像一位神奇的魔法师,在不同的时候,它都会为大家呈现出不同的美景。(1)提出要求:请同学们自读第3自然段,想一想作者都为大家展现了日月潭什么时间、怎样的景色。预设:作者展示了日月潭清晨的美景,写了薄薄的雾、晨星、点点的灯光。(板书:清晨 隐隐约约)(2)思考问题:“隐隐约约”是什么意思?预设:隐隐约约指日月潭的景色不清楚,模模糊糊的。二改:边朗读相关文段,边结合想象画面理解并说出“隐隐约约”是什么意思?(3)引导学生借助图片理解词语“点点星光”和“隐隐约约”, 通过薄雾、晨星、点点灯光想象画面,体会朦胧之美。 (4)思考问题:天边的晨星和山上的点点灯光倒映在湖水中,为什么是隐隐约约看不清楚呢?(5)指导朗读第3自然段。(6)指导学生根据提示词背诵第三自然段。活动4读课文第3自然段,思考:这段话描写了日月潭什么时间、怎样的景色?(1)请学生自由读课文第4自然段,思考:这一段描写了日月潭什么时间、怎样的景色?预设:描写了中午时的景色。太阳高照的时候,景色都清晰地展现在眼前;下雨的时候,日月潭好像披上轻纱,就像童话中的仙境。(板书:中午 晴天 清晰 下雨 朦胧)(2)思考:天晴和下雨时景色有什么不同?预设:太阳高照时,看得很清晰;下雨时,周围景色一片朦胧。(相机出示图片,帮助学生形象感知日月潭景色)(3)指导读句子。分享交流:你从哪里能够感受到雨天日月潭的美?预设: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细雨比作轻纱,把日月潭比作仙境,写出了雨天日月潭的朦胧美。二改:引导学生先从修辞的角度来思考。小组讨论,并根据课文内容进行口头仿写联系。(4)请学生根据提示背诵第4自然段。 评价方式:师生评价、小组展示评价标准:学生能流利朗读课文,并说出课文展现了日月潭什么时间、怎样的景色。★★★学生朗读流利,能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学生朗读不流利,不能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环节三:整体感知,精读赏析 任务三:对比阅读,体会情感 活动5朗读并赏析第五自然段(1)请学生齐读第五自然段,要求读正确。(2)提问:看过日月潭的美景,你想怎样赞美它?学生交流,教师总结:这里有起伏的群山,茂盛的树木,古代留下来的遗迹。真是个旅游的好地方!难怪作者最后说道:“日月潭风光秀丽,吸引了许许多多的中外游客。” (板书:风光秀丽) 评价方式:指名分享交流,师生评价、小组展示评价标准:1.能够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够通过抓关键词句感受并说出日月潭的美。★★★2.基本能够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基本能够通过抓关键词句感受并说出日月潭的美。★★3.大体能够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大体能够通过抓关键词句感受并说出日月潭的美。★
四、总结归纳 任务四:梳理回顾整篇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日月潭的由衷赞美 1.课文小结。这篇课文描述日月潭的美景,日潭像圆圆的太阳,月潭像弯弯的月亮。因为它的风光秀丽,每年都吸引许多的游客。课堂演练,基础知识挑战。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填一填3.总结提升,布置课后作业。 评价方式:师生评价、学生展示评价标准:能用自己的话完整背诵相关段落。★★★根据老师的提示词,背诵相关段落。★★借助课本和老师的提示词,背诵相关段落★
作业内容 作业类型 对应目标 作业时间
五、作业布置 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2-4自然段 基础型作业 目标2 5分钟
给爸爸妈妈做一次“小导游”,把日月潭的秀丽风光介绍给爸爸妈妈,在介绍的时候力争用上积累的好词佳句 拓展型作业 目标3 5分钟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