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 第二章 光现象 2026年中考物理一轮复习【精讲精练 分层练习】(全国通用)(原卷版+ 解析版)

文档属性

名称 02 第二章 光现象 2026年中考物理一轮复习【精讲精练 分层练习】(全国通用)(原卷版+ 解析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4.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5-09-11 19:06:03

文档简介

1.“嫦娥六号”搭载的激光角反射器,为月背探测提供服务,通过反射激光进行精准测量定位。以下光现象与其原理相同的是(  )
A.三棱镜分解太阳光 B.阳光下人的影子
C.筷子在水面“弯折” D.演员对着平面镜化妆
【答案】D
【知识点】光沿直线传播的条件、用光的反射解释倒影、光的折射的概念和现象、光的色散原理及现象
【详解】通过反射激光进行精准测量定位,利用的是光的反射。
A.三棱镜分解太阳光是利用光的折射,故A不符合题意;
B.阳光下人的影子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故B不符合题意;
C.筷子在水面“弯折”是由于光的折射,故C不符合题意;
D.演员对着平面镜化妆利用了平面镜成像,是利用光的反射,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2.“疏影横斜立水中,相映成趣自天成”,如图为荷塘中残荷在水中的倒影,关于此现象,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残荷在水中的倒影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
B.残荷在水中的倒影是倒立的实像
C.残荷与其在水中的倒影关于水面对称
D.若水面下降,残荷在水中的倒影会变小
【答案】C
【知识点】用光的反射解释倒影、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和规律
【详解】残荷在水中的倒影,是平面镜成像现象,是残荷在水面形成的虚像。
A.平面镜成像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故A错误;
B.平面镜成像中,成的像是正立的虚像,故B错误;
C.平面镜成像中,像与物体关于镜面对称,所以残荷与其在水中的倒影关于水面对称,故C正确;
D.平面镜成像中,像的大小与物体大小相等,因为残荷的大小不变,所以若水面下降,残荷在水中的倒影大小不变,故D错误。
故选C。
3.2024年中秋之夜,石家庄市以“景融滹沱、光润古今”为主题,上演了一场集山、水、光、景于一体的大型城市空间景观秀。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一轮明月悬于高空,说明月亮是光源
B.各色光束直冲天际,说明光在空气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C.水中倒映出七彩的光柱,其原理是光的折射
D.游客在彩灯照射下在地面产生了影子,其原理是光的色散
【答案】B
【知识点】常见光源、影子的形成原理、用光的反射解释倒影、光的色散原理及现象
【详解】A.光源是指自身能够发光的物体,月亮本身不能发光,我们看到月亮是因为它反射了太阳的光,所以月亮不是光源,故A错误;
B.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空气中的介质可近似看作均匀介质,各色光束直冲天际,说明光在空气中是沿直线传播的,故B正确;
C.水中倒映出七彩的光柱,属于平面镜成像,其原理是光的反射,而不是光的折射,故C错误;
D.游客在彩灯照射下在地面产生了影子,是因为光沿直线传播,遇到不透明的物体(游客),在物体后面形成的阴暗区域,其原理是光的直线传播,而不是光的色散(光的色散是指复色光分解为单色光的现象,如三棱镜分解太阳光),故D错误。
故选B。
4.检查视力的时候,视力表放在被测者头部的后上方,被测者识别对面墙上镜子里的像(如图所示),视力表在镜中的像与被测者相距(  )
A.2.9m B.2.5m C.4.6m D.5m
【答案】C
【知识点】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和规律
【详解】由图可知,视力表与平面镜之间的距离为2.5m,被测者与视力表之间的距离为0.4m,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物体与像到镜面的距离相等,可得视力表在镜中的像与视力表之间的距离为2.5m+2.5m=5m
已知被测者与视力表之间的距离为0.4m,则视力表在镜中的像与被测者相距5m﹣0.4m=4.6m
故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5.如图是蛇年春节一场烟花表演的情景,现场一片流光溢彩、焰火璀璨。下列有关此情景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烟花在水中形成的倒影是光的反射形成的等大实像
B.想把图片中的烟花拍大一点,可以保持物距不变的情况下,将相机的焦距调大
C.从不同角度都看到了烟花,是由于漫反射形成的
D.烟花绚丽的色彩是光发生色散形成的
【答案】B
【知识点】用光的反射解释倒影、漫反射、光的色散原理及现象、照相机
【详解】A.平静的水面相当于平面镜,烟花在水中形成的倒影是光的反射形成的等大的虚像,故A错误;
B.想把图片中的塔拍大一点,可以保持物距不变的情况下,将相机的焦距调大,相当于物距减小,根据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近像远像变大”可知,像会变大,故B正确;
C.夜晚,烟花是光源,从不同角度都看到了烟花,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故C错误;
D.灿烂的烟花是光源,自身能够发出五颜六色的光,光的色散属于光的折射,因此烟花绚丽的色彩与光的色散无关,故D错误。
故选B。
6.(多选)如图甲、乙、丙、丁四幅图是生活中的一些光现象,对这些现象的分析合理的是(  )
A.图甲中的“光影组合”用到了光在透明、均匀物质中沿直线传播的知识
B.图乙中用凸透镜生火,是因为凸透镜对光线具有发散作用
C.图丙中,看到坐在泳池边的人身首错位是光的反射所致
D.图丁中桥和树在水中的倒影是光的反射形成的
【答案】AD
【知识点】影子的形成原理、用光的反射解释倒影、从水面看向水中、探究凸透镜对光的作用
【详解】A.图中看到的是影子,是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故A符合题意;
B.图乙中用凸透镜生火,是因为凸透镜对光线具有会聚作用,能将阳光会聚到一点,故B不符合题意;
C.看到坐在泳池边的人身首错位是光的折射所致,是因为水中人体反射的光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折射光线远离法线导致的,故C不符合题意;
D.平静的水面相当于平面镜,桥和树在水中的倒影是平面镜成像现象,是光的反射形成的,故D符合题意。
故选AD。
7.2023年12月12日,新疆阿勒泰地区吉木乃县出现了“幻日”奇观,如图。“幻日”是一种罕见的大气现象,多出现在冬季,是冰晶 (选填“反射”或“折射”)太阳光所形成的。“幻日”发生时,可观察到彩色光环,说明太阳光是 光。
【答案】 折射 复色
【知识点】光的折射的概念和现象、光的色散原理及现象
【详解】[1]“幻日”现象是由于太阳光通过高空中的冰晶时发生折射形成的。因为冰晶的结构类似于三棱镜,太阳光进入冰晶后,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发生折射,从而形成幻日奇观。
[2]“幻日”发生时,可观察到彩色光环,这是光的色散现象,说明太阳光是复色光,太阳光是由多种色光混合而成的。
8.如图所示,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中,应采用较 的玻璃板代替平面镜。若蜡烛与玻璃板相距5cm,则蜡烛的像与平面镜相距 cm。换用更大块的玻璃板,蜡烛的像大小 。
【答案】 薄 5 不变
【知识点】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实验中的装置及作用、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和规律
【详解】[1]因为厚玻璃板的两个面都可以当作反射面,会出现两个像,影响到实验效果,所以应选用薄玻璃板,影响更小。
[2]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知道,物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所以,当蜡烛与玻璃板的距离为5cm时,蜡烛的像到平面镜的距离也是5cm。
[3]根据物像大小相等知道,当换用更大块的玻璃板时,像的大小不变。
9.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在图中画出物体AB在平面镜MN中所成的像A'B'。
【答案】
【知识点】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和规律
【详解】平面镜成的像与物关于平面镜对称,分别作点、关于平面镜的对称点、并连接、,即为AB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如图所示:
10.图甲为世博园长安塔及其倒影的美景。请在图乙中画出塔尖A的位置,并将人眼看到塔尖像的光路补全,其中点A′表示水中“塔尖”的位置。
【答案】
【知识点】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作光路图
【详解】由题可知,A′点是塔尖通过水面所成的像;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体关于镜面对称,据此画出塔尖的位置A; 平面镜成虚像,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经过像点,连接人的眼睛B和A′,则连线BA′与水面的交点O为入(反)射点,OB为反射光线,连接AO可得入射光线,如图所示:
11.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这个实验时,老师表演了小魔术“浇不灭的蜡烛”(如图甲)以激发同学们的兴趣。向水平桌面上玻璃杯中逐渐加水,透过玻璃板,会看到杯中“燃烧的蜡烛”并没有被水浇灭。
(1)魔术表演时,点燃的蜡烛和盛水的玻璃杯应放在玻璃板 的(选填“同侧”或“异侧”),才能看到这个“浇不灭的蜡烛”现象;
(2)为了使现象更明显,该魔术最好在较 (选填“明”或“暗”)的环境中进行;
(3)若魔术表演前图甲中竖立的玻璃板水平向左移动了少许,为保证魔术顺利,图甲中玻璃杯应 (选填“仍放在原位置”“向左移动少许”或“向右移动少许”);
(4)魔术之后,同学们继续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如图乙)。实验中选择两个完全相同的棋子A和B是为了比较像与物 的关系。为了研究平面镜成的是虚像还是实像,可以移去与像重合的棋子B,在棋子B处放置一块不透明的光屏(如图丙),眼睛按照 (选填“①”“②”或“③”)的方法观察光屏,根据光屏上 的现象,说明物体通过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
【答案】(1)异侧
(2)暗
(3)仍放在原位置
(4) 大小 ② 没有像
【知识点】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操作过程
【详解】(1)点燃的蜡烛和盛水的玻璃杯应放在玻璃板的异侧,小心地移动盛水的玻璃杯,直到蜡烛的像完全在盛水的玻璃杯中为止;平面镜成的像是光的反射形成的,蜡烛发出的光线经玻璃板反射,被人眼接收,才能看到像。
(2)在较暗的环境中,蜡烛的光相对更亮,所成的像会更加清晰,能使 “浇不灭的蜡烛” 现象更明显。因为在较亮的环境中,周围环境的光线会干扰人对蜡烛像的观察。
(3)如果将竖立的玻璃板水平向左移动少许,蜡烛的位置不变,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像与物体关于镜面对称,所以在水平向左移动的过程中,对称面的位置不变,蜡烛像的位置不变,玻璃杯仍在原位置。
(4)[1]选择两个完全相同的棋子A和B,将棋子A放在玻璃板前,棋子B放在玻璃板后移动,当移动到像的位置时,观察到它与棋子A的像完全重合,这表明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体的大小相等。
[2][3]因为平面镜成的是虚像,所以在探究平面镜所成的是实像还是虚像时,应把光屏放在棋子B的位置处,然后直接观察光屏,即按照②的方法观察光屏,若光屏上没有像,说明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
12.下列关于光现象、原理及其应用说法正确的是(  )
A.海市蜃楼——光的折射——潜望镜
B.水中倒影——光的反射——放大镜
C.影子形成——光的直线传播——激光引导掘进
D.日食形成——光的折射——望远镜
【答案】C
【知识点】影子的形成原理、用光的反射解释倒影、光的折射的概念和现象
【详解】A.海市蜃楼,光在不均匀的空气中传播方向发生偏折,是由光的折射形成的,潜望镜运用了光的反射,故A错误;
B.水中倒影,属于平面镜成像,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放大镜属于凸透镜成像,是由光的折射形成的,故B错误;
C.影子是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应用激光引导掘进等,故C正确;
D.日食是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望远镜运用了光的折射,故D错误。
故选C。
13.如图所示是一束光由空气进入某透明物质时,在界面上的O点发生的反射和折射的光路,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可能是入射光线 B.必定是反射光线
C.可能是折射光线 D.必定是入射光线
【答案】C
【知识点】作光的反射光路图、作出光在空气和介质中传播的光路图
【详解】(1)假设是入射光线,若OB为反射光线,OC为折射光线,折射光线与法线重合,不可能;若OC为反射光线,OB为折射光线,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在法线同侧,不可能;(2)假设是入射光线,若OA为反射光线,OC为折射光线,折射光线与法线重合,不可能;若OC为反射光线,OA为折射光线,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在法线同侧,不可能;(3)假设CO是入射光线,若OB为反射光线,OA为折射光线,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可能;若OA为反射光线,OB为折射光线,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可能;可见,CO一定是入射光线,OA、OB可能是反射光线也可能是折射光线。
故选C。
14.(多选)如图,某同学在做“探究平面镜成像”的实验时,在水平桌面上垫一张白纸,将一块玻璃板竖直立在白纸上,并把两段完全相同的蜡烛A和B放在白纸上,点燃玻璃板前的蜡烛A,进行观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为了使实验效果更明显,蜡烛B也要点燃
B.能观察到蜡烛A的像,利用了光的反射
C.将蜡烛A靠近玻璃板,A的像的大小不会变化
D.将不透明的纸板放在玻璃板和蜡烛B之间,从A侧看不到像
【答案】BC
【知识点】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实验中的装置及作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操作过程、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和规律
【详解】A.为了使实验效果更明显,蜡烛B不能点燃,故A错误;
B.平面镜成像属于光的反射,能观察到蜡烛A的像,利用了光的反射,故B正确;
C.平面镜成的像与物大小相等,将蜡烛A靠近玻璃板,因物大小不变,A的像的大小不会变化,故C正确;
D.平面镜成像属于光的反射现象,将不透明的纸板放在玻璃板和蜡烛B之间,不影响光的反射,从A侧能看到A的像,故D错误。
故选BC。
15.如图所示,站在平面镜前的小蓉以1m/s的速度远离平面镜走了2s,她在平面镜中像的大小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像相对于小蓉距离变化了 m。周围的同学从各个方向都能看见小蓉本人,是因为光照到小蓉身上,发生了 (选填“漫”或“镜面”)反射。
【答案】 不变 4 漫
【知识点】漫反射、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和规律
【详解】[1]因为平面镜所成的像和物体形状、大小相同,不管是面镜还是远离平面镜,像的大小都不会改变。
[2]小蓉以1m/s的速度远离平面镜运动2s,她远离平面镜的距离为s=vt=1m/s×2s=2m
她的像也远离平面镜,像相对于小蓉距离变化了2m+2m=4m
[3]周围的同学都能看见小蓉,是因为光照到小蓉身上反射光线向各个方向,所以周围同学都能接收到反射光线,这是漫反射。
16.如图,点光源S发出的一条光线从空气射向水面,同时发生了反射和折射,容器壁上的点P和Q出现光点,完成整个光路图。
【答案】
【知识点】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作光路图、作出光在空气和介质中传播的光路图
【详解】根据平面镜成像的规律,作出点光源S的对称点,即为S的像,由于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要过像点,连接,其与水面的交点就是入射点O,则SO为入射光线,OP为反射光线,OQ为折射光线,如图:
17.在进行“光的反射定律”的探究实验中,小明设计了如下实验,如图所示,
(1)该同学先将平面镜平放在水平桌面上,再把白色硬纸板放在平面镜上且与镜面保持垂直,白色的硬纸板表面应尽可能 (填“光滑”或“粗糙”);
(2)实验过程中,进行下列哪项操作后,在纸板上仍可以看到反射光 ;
A.如图(b)所示,将纸板的右半部分向后翻折
B.如图(c)所示,将纸板与入射光束一起以ON为轴旋转
C.如图(d)所示,将纸板与入射光束一起以CD为轴向后倾
(3)由此可以得出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 ;
(4)如表是用于研究光反射时角度关系的实验数据记录表,则表格中的a处应填 ;
实验序号 a b
1
2
3
(5)该同学根据正确的实验数据,作出了反射角与入射角的关系图像,能够反映出光的反射现象中反射角与入射角关系的图像是下列的图(    )
A. B.
C. D.
(6)另一位同学小强在做“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时,如图甲、乙所示。图中平面镜后面插入一块不透光的木板MN。则物体在甲、乙两图的平面镜中,能否成完整的像?(  )
A.都能
B.都不能
C.甲图中不能,乙图中能
D.甲图中能,乙图中不能
【答案】(1)粗糙
(2)B
(3)同一平面内
(4)入射角/°
(5)A
(6)A
【知识点】探究光的反射定律实验装置和实验操作、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和规律
【详解】(1)白色硬纸板的表面应尽量粗糙,让光线发生漫反射,从不同的角度都能够观察到光线。
(2)A.若将右半部分向后折,纸板左右两部分不在同一平面内,此时光的反射中,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故在纸板上看不到反射光线,故A不符合题意;
B.将纸板与入射光束一起以ON为轴旋转,此时纸板左右两部分和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可以看到反射光,故B符合题意;
C.将纸板与入射光束一起以CD为轴向后倾倒,法线不在纸板的平面内,则反射光线不在纸板平面内,在纸板上观察不到反射光,故C不符合题意。
故选B。
(3)纸板B沿ON向后折转时,纸板B与入射光线不在同一平面内,观察不到反射光,可以说明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
(4)在研究光反射时角度关系的实验时,需要测量反射角和入射角的大小,所以a是入射角/°,b是反射角/°。
(5)根据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横轴表示入射角,纵轴表示反射角,反射角等于入射角,从图象上看,就是直角的平分线,故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6)先根据“物像关于平面镜对称”画出A、B点在平面镜中成的像、;从A点反射的光线沿CD的最下边缘射到平面镜上,根据反射角等于入射角画出反射光线,若这条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能过像点,则AB能在平面镜内成完整的虚像,如图所示:
平面镜成的是虚像,像是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会聚形成的,不是实际光线照到像点,所以乙图中镜子背面放什么物体都不会影响成像;并且根据物像关于平面镜对称,物体AB能在平面镜中成完整的像,故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8.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
(1)将蜡烛A竖直放在水平桌面上,点燃蜡烛观察发现:玻璃板中蜡烛A的像偏低且倾斜。你认为在下图所示的①、②、③三幅图中, 图是产生以上实验现象的原因。
(2)一块仪容镜如图甲所示,放在某学校走廊的AB处,仪容镜靠墙而立,镜面与墙壁平行,在另一面墙壁上的O处悬挂一电铃,如图乙所示。为了总能看到电铃通过仪容镜所成的像O′,小强同学沿着走廊的ae直线走动,若将人和电铃各自看作一个点,则小强同学所在的区间是 。
A.ab B.bc C.cd D.de
(3)图中a、b是家里开着灯、隔着玻璃窗拍摄屋外景物的情形,其中一幅是手机离玻璃窗有一定距离拍摄的 ,另一幅是将手机紧贴在玻璃窗上拍摄的。图a中没有出现屋内吊灯的像,是由于 。
【答案】 ③ C b 手机挡住了灯光,不能发生平面镜成像
【知识点】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实验中的装置及作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实验的注意事项和常见错误、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和规律
【详解】(1)[1]由于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体关于平面镜对称,所以①图所成的像在玻璃板右侧与桌面垂直;②图所成的像在玻璃板右侧偏高且倾斜,不与桌面垂直;③图所成的像在玻璃板右侧偏低且倾斜,不与桌面垂直,故③图是像偏低且倾斜的原因。
(2)[2]电铃反射的光入射到A处和B处,经过平面镜反射到c和d两处,为了总能看到电铃通过仪容镜所成的像O',小强同学所在的区间是cd,故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3)[3][4]由题可知,图b中的“灯”并非建筑物上的,而是屋内拍摄者身后的吊灯,这是屋内吊灯发出的光经玻璃窗反射后进入相机后成的像,相当于用相机对着平面镜拍摄平面镜中的虚像,所以手机离玻璃窗一定距离拍摄的是b图。则a图是手机紧贴着窗玻璃拍摄,这时只有远处物体透过玻璃窗射来的光线进入手机镜头,而屋内吊灯发出的光被手机挡住,不能发生平面镜成像。
第1页,共3页
第1页,共3页1.“嫦娥六号”搭载的激光角反射器,为月背探测提供服务,通过反射激光进行精准测量定位。以下光现象与其原理相同的是(  )
A.三棱镜分解太阳光 B.阳光下人的影子
C.筷子在水面“弯折” D.演员对着平面镜化妆
2.“疏影横斜立水中,相映成趣自天成”,如图为荷塘中残荷在水中的倒影,关于此现象,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残荷在水中的倒影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
B.残荷在水中的倒影是倒立的实像
C.残荷与其在水中的倒影关于水面对称
D.若水面下降,残荷在水中的倒影会变小
3.2024年中秋之夜,石家庄市以“景融滹沱、光润古今”为主题,上演了一场集山、水、光、景于一体的大型城市空间景观秀。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一轮明月悬于高空,说明月亮是光源
B.各色光束直冲天际,说明光在空气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C.水中倒映出七彩的光柱,其原理是光的折射
D.游客在彩灯照射下在地面产生了影子,其原理是光的色散
4.检查视力的时候,视力表放在被测者头部的后上方,被测者识别对面墙上镜子里的像(如图所示),视力表在镜中的像与被测者相距(  )
A.2.9m B.2.5m C.4.6m D.5m
5.如图是蛇年春节一场烟花表演的情景,现场一片流光溢彩、焰火璀璨。下列有关此情景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烟花在水中形成的倒影是光的反射形成的等大实像
B.想把图片中的烟花拍大一点,可以保持物距不变的情况下,将相机的焦距调大
C.从不同角度都看到了烟花,是由于漫反射形成的
D.烟花绚丽的色彩是光发生色散形成的
6.(多选)如图甲、乙、丙、丁四幅图是生活中的一些光现象,对这些现象的分析合理的是(  )
A.图甲中的“光影组合”用到了光在透明、均匀物质中沿直线传播的知识
B.图乙中用凸透镜生火,是因为凸透镜对光线具有发散作用
C.图丙中,看到坐在泳池边的人身首错位是光的反射所致
D.图丁中桥和树在水中的倒影是光的反射形成的
7.2023年12月12日,新疆阿勒泰地区吉木乃县出现了“幻日”奇观,如图。“幻日”是一种罕见的大气现象,多出现在冬季,是冰晶 (选填“反射”或“折射”)太阳光所形成的。“幻日”发生时,可观察到彩色光环,说明太阳光是 光。
8.如图所示,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中,应采用较 的玻璃板代替平面镜。若蜡烛与玻璃板相距5cm,则蜡烛的像与平面镜相距 cm。换用更大块的玻璃板,蜡烛的像大小 。
9.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在图中画出物体AB在平面镜MN中所成的像A'B'。
10.图甲为世博园长安塔及其倒影的美景。请在图乙中画出塔尖A的位置,并将人眼看到塔尖像的光路补全,其中点A′表示水中“塔尖”的位置。
11.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这个实验时,老师表演了小魔术“浇不灭的蜡烛”(如图甲)以激发同学们的兴趣。向水平桌面上玻璃杯中逐渐加水,透过玻璃板,会看到杯中“燃烧的蜡烛”并没有被水浇灭。
(1)魔术表演时,点燃的蜡烛和盛水的玻璃杯应放在玻璃板 的(选填“同侧”或“异侧”),才能看到这个“浇不灭的蜡烛”现象;
(2)为了使现象更明显,该魔术最好在较 (选填“明”或“暗”)的环境中进行;
(3)若魔术表演前图甲中竖立的玻璃板水平向左移动了少许,为保证魔术顺利,图甲中玻璃杯应 (选填“仍放在原位置”“向左移动少许”或“向右移动少许”);
(4)魔术之后,同学们继续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如图乙)。实验中选择两个完全相同的棋子A和B是为了比较像与物 的关系。为了研究平面镜成的是虚像还是实像,可以移去与像重合的棋子B,在棋子B处放置一块不透明的光屏(如图丙),眼睛按照 (选填“①”“②”或“③”)的方法观察光屏,根据光屏上 的现象,说明物体通过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
12.下列关于光现象、原理及其应用说法正确的是(  )
A.海市蜃楼——光的折射——潜望镜
B.水中倒影——光的反射——放大镜
C.影子形成——光的直线传播——激光引导掘进
D.日食形成——光的折射——望远镜
13.如图所示是一束光由空气进入某透明物质时,在界面上的O点发生的反射和折射的光路,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可能是入射光线 B.必定是反射光线
C.可能是折射光线 D.必定是入射光线
14.(多选)如图,某同学在做“探究平面镜成像”的实验时,在水平桌面上垫一张白纸,将一块玻璃板竖直立在白纸上,并把两段完全相同的蜡烛A和B放在白纸上,点燃玻璃板前的蜡烛A,进行观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为了使实验效果更明显,蜡烛B也要点燃
B.能观察到蜡烛A的像,利用了光的反射
C.将蜡烛A靠近玻璃板,A的像的大小不会变化
D.将不透明的纸板放在玻璃板和蜡烛B之间,从A侧看不到像
15.如图所示,站在平面镜前的小蓉以1m/s的速度远离平面镜走了2s,她在平面镜中像的大小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像相对于小蓉距离变化了 m。周围的同学从各个方向都能看见小蓉本人,是因为光照到小蓉身上,发生了 (选填“漫”或“镜面”)反射。
16.如图,点光源S发出的一条光线从空气射向水面,同时发生了反射和折射,容器壁上的点P和Q出现光点,完成整个光路图。
17.在进行“光的反射定律”的探究实验中,小明设计了如下实验,如图所示,
(1)该同学先将平面镜平放在水平桌面上,再把白色硬纸板放在平面镜上且与镜面保持垂直,白色的硬纸板表面应尽可能 (填“光滑”或“粗糙”);
(2)实验过程中,进行下列哪项操作后,在纸板上仍可以看到反射光 ;
A.如图(b)所示,将纸板的右半部分向后翻折
B.如图(c)所示,将纸板与入射光束一起以ON为轴旋转
C.如图(d)所示,将纸板与入射光束一起以CD为轴向后倾
(3)由此可以得出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 ;
(4)如表是用于研究光反射时角度关系的实验数据记录表,则表格中的a处应填 ;
实验序号 a b
1
2
3
(5)该同学根据正确的实验数据,作出了反射角与入射角的关系图像,能够反映出光的反射现象中反射角与入射角关系的图像是下列的图(    )
A. B.
C. D.
(6)另一位同学小强在做“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时,如图甲、乙所示。图中平面镜后面插入一块不透光的木板MN。则物体在甲、乙两图的平面镜中,能否成完整的像?(  )
A.都能 B.都不能
C.甲图中不能,乙图中能 D.甲图中能,乙图中不能
18.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
(1)将蜡烛A竖直放在水平桌面上,点燃蜡烛观察发现:玻璃板中蜡烛A的像偏低且倾斜。你认为在下图所示的①、②、③三幅图中, 图是产生以上实验现象的原因。
(2)一块仪容镜如图甲所示,放在某学校走廊的AB处,仪容镜靠墙而立,镜面与墙壁平行,在另一面墙壁上的O处悬挂一电铃,如图乙所示。为了总能看到电铃通过仪容镜所成的像O′,小强同学沿着走廊的ae直线走动,若将人和电铃各自看作一个点,则小强同学所在的区间是 。
A.ab B.bc C.cd D.de
(3)图中a、b是家里开着灯、隔着玻璃窗拍摄屋外景物的情形,其中一幅是手机离玻璃窗有一定距离拍摄的 ,另一幅是将手机紧贴在玻璃窗上拍摄的。图a中没有出现屋内吊灯的像,是由于 。
第1页,共3页
第1页,共3页教材知识 中考考点 课标要求
光的直线传播 1.光源 了解什么是光源; 知道光在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理解生活中光的直线传播的现象; 知道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
2.光的直线传播
3.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
光的反射 4.光的反射相关概念及光的反射定律 了解光的反射的相关概念; 理解并掌握光的反射定律,知道光路可逆; 理解漫反射和镜面反射
5.漫反射和镜面反射
6.光的反射作图
平面镜成像 7.平面镜成像特点 理解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了解平面镜成虚像,知道虚像是怎样形成的; 了解生活中平面镜成像的现象; 初步了解凸面镜和凹面镜及其应用
8.生活中的平面镜
9.凸面镜与凹面镜
光的折射 10.光的折射相关概念及光的折射定律 了解光的折射的相关概念; 理解并掌握光的折射定律,知道光路是可逆的; 能用光的折射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简单现象
11.光的折射作图
光的色散 12.光的色散现象 了解太阳光谱和色散现象; 掌握物体颜色是由什么决定的; 知道色光的三原色和颜料的三原色是不同
13.物体颜色的决定
14.光的三原色与颜料三原色
知识点1 光的直线传播
1、光源
自身能够且正在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可分为自然光源(如:太阳)和人造光源(如LED灯),月亮不是光源。
2、光的直线传播
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3、光线
通常用一条带有箭头的直线表示光传播的径迹和方向,这样的直线叫做光线。它是人为建立的理想模型,光线实际上是不存在的。
4、现象和应用
①现象:小孔成像、日是和月食、影子等;
②应用:手影游戏、激光准直、瞄准看齐、站对看齐等。
【要点解读】
小孔成像所成的像是倒立的实像。像的大小与物距和像距有关。小孔成像时,像与物体的形状相同,与小孔的形状无关。
6、光速
光不仅可以在空气、水等物质中传播,而且还可以在真空中传播,真空中的光速是宇宙间最快的速度,近似为3×108m/s或3×105km/s。光在常见物质中的传播速度:。
知识点2 光的反射
1、定义:如图,当光射到物体表面时,有一部分光会被反射回去,这种现象叫做光的反射。
其中点O为入射点,为反射角,为入射角,EO为入射光线、OF为反射光线,ON为法线。
2、光的反射定律
在反射现象中,①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②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两侧,③反射角等于入射角。让光逆着反射光的方向射向镜面,被反射后就会逆着原来的入射光的方向射出,这表明④在光的反射现象中,光路可逆。
记忆口诀:三线共面、法线居中、两角相等、光路可逆。
3、实验:探究光的反射定律
实验器材
㈠实验仪器的选取及作用(激光笔、笔、量角器、平面镜、纸板等)
(1)量角器(测量入射角和反射角的度数)
(2)纸板(①显示光路;②探究反射光线、人射光线和法线是否在同一个平面内)
实验操作及注意事项
㈡实验需在较暗的环境下进行(减小了其他光线对实验的影响,实验现象更明显)
㈢光线紧贴纸板(目的:在纸板上显示光路)
㈣记录光线的方法(在纸板的光路上描出一点,将该点与O点(人射点)连接起来)
㈤多次改变入射角的大小,分别测量得到反射角的大小,比较反射角和入射角的大小,得到普遍规律
㈥“三线共面”的验证:把纸板NOF绕ON向后折,观察纸板上是否能看到反射光线
㈦验证光路可逆的方法(使激光逆着原反射光线射向O点,观察纸板上的反射光线是否与原入射光线重合)
实验结论
㈧在光的反射现象中,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都在同一平面内;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在反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
交流评估
㈨不能得到“反射角等于入射角”的原因(将入射光线或反射光线与平面镜的夹角记录成入射角或反射角)
㈩可以从纸板前 的不同位置看到光的传播路径的原因(光在纸板上发声漫反射)
4、镜面反射和漫反射
现象 图示 不同点 共同点 感官差异 举例
镜面反射 反射面光滑,平行光束反射后平行射出 都遵循光的反射顶定律,且光路可逆 在特定区域观察物体会很“刺眼”,从其他区域观察物体会很暗 镜面、平静的水面、黑板反光、光污染等
漫反射 反射面不光滑,平行光束反射后射向四面八方 从不同方向都能看到本身不发光的物体 电影屏幕、墙壁上的壁画、在不同方向都能看到黑板上的字等
知识点3 平面镜成像
1、原理:光的反射
2、特点:
①平面镜所成像的大小与物体的大小相等;
②像和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
③像和物体的连线与镜面垂直;
④物体在平面镜里成的像是虚像。
口诀:等大、等距、垂直、虚像。
【易错警示】
物体离平面镜越近,感觉像越大,像的大小实际上没变,只是眼睛看像的视角变大,是眼睛的一种错觉。
3、平面镜成虚像的原理:平面镜所成的像是物体发出(或反射)的光线射到镜面上发生反射,由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在镜后相交而形成的,如图所示为光点,为像。
4、实验: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实验器材、装置及注意事项
㈠实验器材的选取及作用
(1)刻度尺(测量物与像到玻璃板的距离)
(2)白纸(在白纸上标注平面镜、物、像的位置)
(3)两支完全相同的蜡烛A、B(目的:便于比较像与物的大小关系)
(4)透明薄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的原因(①便于确定像的位置;②防止产生重影)
(5)光屏(检验像的虚实)
实验操作及注意事项
㈡选择较暗的环境进行实验(原因:更容易观察到像)
㈢观察像时眼睛的位置(从点燃的蜡烛一侧进行观察)
㈣判断平面镜成虚像的操作(将光屏放在像的位置,观察光屏上能否呈现蜡烛的像)
㈤多次改变蜡烛A的位置进行实验(目的:得到普遍规律)
实验方法
㈥等效替代法(研究物像大小关系时,用未点燃的蜡烛代替点燃的蜡烛,研究物与像到平面镜的距离关系时,用未点燃的蜡烛代替点燃的蜡烛的像)
实验结论
㈦平面镜所成像的大小与物体的大小相同,像和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像和物体的连线与镜面垂直,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体关于镜面对称,平面镜所成的像为虚像
5、平面镜的应用:(1)成像(照镜子)(2)改变光的传播路径(早期的潜望镜)
6、球面镜
类型 对光的作用 应用
凸面镜 对光有发散作用 汽车后视镜、路口的反光镜等
凹面镜 对光有会聚作用 太阳灶、大型反射式望远镜、手电筒等
知识点4 光的折射
1、定义:如图,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一般会发生变化;这种现象叫光的折射现象。
2、光的折射规律:
①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
②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在法线的两侧;
③当光从空气斜射入其他透明介质中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当入射角增大时,折射角增大;当光从透明介质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
④当光从空气垂直射入水或其他介质中时,传播方向不变,即折射角=入射角=0°。
3、生活中的折射现象:看水中的物体变浅、海市蜃楼、玻璃砖后的钢笔“错位”等。
知识点5 光的色散
1、定义
太阳光通过三棱镜后,依次被分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颜色的光,这种现象叫做光的色散。
2、光的色散说明白光是由色光混合而成的。不同色光的偏折程度不同,红光偏折程度最小,紫光偏折程度最大。
3、色光的三原色:红、绿、蓝;颜料的三原色是红、黄、蓝。
4、物体的颜色:
(1)透明物体的颜色由透过它的色光的颜色决定。
(2)不透明物体的颜色由它反射的色光的颜色决定。
5、红外线和紫外线的特点及应用:
类型 特点 应用
红外线 热作用强 红外线夜视仪、步枪的瞄准器、电视遥控器
紫外线 生理作用强,能杀菌 紫外线灯灭菌、防伪标志
题型1 光现象辨识与解释
1.(2025·山东泰安)诗句“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涉及到了光的反射知识。下列光现象由光的反射形成的是(  )
A.雨后彩虹 B.海市蜃楼 C.小孔成像 D.黑板“反光”
【答案】D
【知识点】小孔成像、镜面反射、海市蜃楼、光的色散原理及现象
【详解】A.雨后彩虹是太阳光经过空气中的小水珠折射后发生的色散现象,属于光的折射,故A不符合题意;
B.海市蜃楼是光在不均匀大气中发生折射形成的,属于光的折射现象,故B不符合题意;
C.小孔成像是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形成的,属于光的直线传播现象,故C不符合题意;
D.黑板“反光”是因为黑板表面过于光滑,光在其表面发生了镜面反射,属于光的反射现象,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2.(2025·黑龙江大庆)光给我们带来了美的感受,下列现象中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是( )
A.铁人广场“腾飞雕塑”的倒影 B.雨后的彩虹
C.正立、放大的蚂蚁像 D.阳光下日晷的影
【答案】A
【知识点】影子的形成原理、用光的反射解释倒影、光的色散原理及现象、放大镜的成像原理及特点
【详解】A.铁人广场“腾飞雕塑”的倒影,属于平面镜成像,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故A符合题意;
B.雨后的彩虹属于光的色散,是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故B不符合题意;
C.正立、放大的蚂蚁像属于凸透镜成像中放大镜的应用,是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故C不符合题意;
D.阳光下日晷的影,属于影子,是由于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形成的,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3.(2025·湖北武汉)如图所示,在一个空罐的底部中央打一个小孔,再用一片半透明的塑料膜蒙在空罐的口上。将小孔对着烛焰,我们可以看到烛焰在薄膜上呈现的像。下列选项与该现象原理相同的是( )
A.手影游戏 B.对着镜子画脸谱
C.放大镜使光会聚 D.光的色散
【答案】A
【知识点】影子的形成原理、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和规律、光的色散原理及现象、探究凸透镜对光的作用
【详解】将小孔对着烛焰,看到薄膜上看到一个倒立的实像,这是由于烛焰发出的光沿着直线传播形成的。
A.手影利用的是光的直线传播现象,故A符合题意;
B.对着镜子画脸谱,属于平面镜成像现象,利用光的反射,故B不符合题意;
C.放大镜使光会聚,是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故C不符合题意;
D.光的色散是太阳光经过不同介质的界面发生折射形成的,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4.(2025·黑龙江)下列图片展示的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成果,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古代铜镜成像利用了光的反射原理
B.日晷测量时间利用了光的反射原理
C.用大小相同的力敲击不同的编钟会产生响度不同的声音
D.司南的工作原理与我国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相同
【答案】A
【知识点】电磁波的应用、影子的形成原理、光的反射的概念、区分音调、响度与音色
【详解】A.古代铜镜成像是平面镜成像现象,利用了光的反射原理,故A正确;
B.日晷能够测量时间是利用了光的直线传播的原理,故B错误;
C.用大小相同的力敲击不同的编钟时,各编钟的振动频率不同,会发出音调不同的乐音,故C错误;
D.地球的周围存在磁场,故司南能够指南北是由于受到了地磁场的作用,而我国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是利用电磁波传递信息的,故D错误。
故选A。
5.(2025·四川宜宾)长江十年禁渔的政策实施以来,长江里的鱼儿越来越多。在一段清澈的江水中游来游去的鱼儿,看见岸上的“人”会比实际的人更 (填“高大”或“矮小”),这是因为光发生了 现象。
【答案】 高大 折射
【知识点】从水中看向水面
【详解】[1][2]岸上的“人”射出的光线,在水面处发生折射,折射光线远离法线,鱼儿的眼睛逆着光线看来,折射光线好像在A′点射出的,A′点就是A点的像,所以鱼儿看到岸上的人比实际的要高(如下图)。
6.(2025·陕西)(哪吒之魔童闹海)自上映以来,打破众多影史纪录,成为我国电影的一张新名片。观影时,电影银幕 (选填“是”或“不是”)光源,观众在不同位置都能看到银幕上的影像,是因为光在银幕上发生了 (选填“镜面”或“漫”)反射;放映机成的是倒立、 (选填“放大”“缩小”或“等大”)的实像。
【答案】 不是 漫 放大
【知识点】区别光源与非光源、漫反射、投影仪
【详解】[1]观影时,电影银幕反射放映机发出的光,所以电影银幕自身不会发光,不是光源。
[2]观众在不同位置都能看到银幕上的影像,是因为光在银幕上发生了漫反射,反射光线朝向各个方向。
[3]放映机的原理是物距大于凸透镜的二倍焦距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7.(2025·四川南充)研学活动中,图1是某同学在参观博物馆时,通过玻璃橱窗看到自己的影子,这是由光的 形成的;图2是走出博物馆后,看到天空出现的彩虹,这是光的 现象。
【答案】 反射 色散
【知识点】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和规律、光的色散原理及现象
【详解】[1]通过玻璃橱窗看到自己的影子,这是平面镜成像,其原理是光的反射。
[2]天空出现的彩虹是光照射到小水滴上被分解为绚丽的七色光,是光的色散现象,其原理是光的折射。
8.(2024·山东德州)如图为德州广场标志性的建筑物“世纪风”,它在水中的倒影是由于光的 现象形成的 (选填“实像”或“虚像”)。
【答案】 反射 虚像
【知识点】用光的反射解释倒影
【详解】[1][2]平静的水面相当于平面镜,水中的倒影是平面镜所成的像,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虚像。
题型2 光的反射、折射定律
9.(2023·四川宜宾)(多选)小强同学用如图甲的实验装置,探究光反射时的规律,并将数据依次记录在表1中。实验后他想让与地平线成60°的太阳光竖直向下照亮井底,他把平面镜按如图乙放置。对此探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表1
次数 1 2 3 4 5
0° 20° 30° 40° 60°
0° 20° 30° 40° 60°
A.图甲中表示反射角的是
B.实验时的反射光线是绕O点逆时针转动的
C.实验说明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D.图乙中平面镜与地平线的夹角θ为75°
【答案】CD
【知识点】探究光的反射定律实验装置和实验操作、入射角、反射角的相关计算
【详解】A.由于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为入射角,反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为反射角,由图甲可知,是入射角,故A错误;
B.由表1可知,实验时,反射角逐渐增大,即反射光线逐渐远离法线,所以反射光线是绕O点顺时针转动的,故B错误;
C.观察表1中数据发现,反射角的大小始终等于入射角的大小,所以在光的反射中,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故C正确;
D.太阳光与地平线的夹角为60°,竖直向下照亮井底,则反射光线与地平线的夹角为90°,则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夹角为150°,由于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所以反射角和入射角都等于75°,则反射光线与镜面的夹角为
90°-75°=15°
则镜面与地平线的夹角θ为
90°-15°=75°
故D正确。
故选CD。
10.(2025·山东济宁)如图是与光现象有关的四个实验,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图甲所示现象表明:光在不均匀介质中的传播方向会发生改变
B.图乙中折转纸板NOF,可验证反射光线、入射光线与法线是否在同一平面内
C.图丙是探究光从空气斜射入玻璃时的折射规律的光路
D.图丁中,Ⅰ、Ⅱ、Ⅲ圆形区域分别为红光、绿光和蓝光,则Ⅳ区域为白光
【答案】C
【知识点】光沿直线传播的条件、探究光的反射定律实验装置和实验操作、光的折射的实验现象及结论、色光的三原色
【详解】A.光在同种且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甲图中盐水的密度不均匀,此时光的传播路径发生改变,说明光在不均匀介质中的传播方向会发生改变,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图乙中折转纸板NOF,此时两部分纸板不在同一平面内,通过观察在两个纸板上能否观察到入射光线、反射光线,可以验证反射光线、入射光线与法线是否在同一平面内,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
C.光的折射现象中,光在介质中传播速度越快,在介质中的角越大,已知光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大于在玻璃中传播的速度,丙图中光线在介质1中斜射入介质2中,且折射角大于入射角,因此介质1中是玻璃,介质2是空气,即光线是从玻璃斜射入空气中,故C错误,符合题意;
D.光的三原色是红、绿、蓝,因此Ⅰ、Ⅱ、Ⅲ圆形区域分别为红光、绿光和蓝光,当红、绿、蓝三种色光等比混合时,会得到白色光,即Ⅳ区域为白光,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1.(2025·广东)如图所示探究光的反射定律实验中,入射角为 度;增大入射角,则反射角 ;将纸板NOF沿ON向后翻折,在纸板上 (选填“能”或“不能”)看到反射光。
【答案】 40 增大 不能
【知识点】光的反射定律、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关系
【详解】[1]入射角是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则入射角为40°。
[2]光的反射现象中,反射角随入射角的变化而变化,当增大入射角,则反射角会增大。
[3]光的反射现象中,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在同一平面内,因此将纸板NOF沿ON向后翻折,在纸板上不能看到反射光。
12.(2023·辽宁丹东)如图所示,白色纸板竖直立在水平放置的平面镜上,入射光线与平面镜的夹角为50度,则反射角大小为 度;若将ON右侧纸板F沿ON向后转动,则纸板F上 (选填“能”或“不能”)显示出反射光线。

【答案】 40 不能
【知识点】光的反射定律、入射角、反射角的相关计算
【详解】[1]入射光线与平面镜的夹角为50度,则入射角为
90°-50°=40°
光的反射中,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所以反射角为40°。
[2]若将ON右侧纸板F沿ON向后转动,此时纸板F与纸板E不在同一平面,而入射光线、法线、反射光线在同一平面,则纸板F与反射光线不在同一平面,所以纸板F上不能显示反射光线。
13.(2025·贵州)如图所示,是实验小组在“探究光的折射特点”的实验中拍下的一张照片。照片显示的是激光笔发出的光经空气和矩形玻璃砖传播时所呈现的光路。现根据这张照片,来探究下列问题:
(1)如果AB为入射光,BE就是 光,BC就是 光;
(2)如果以ABC段光路来探究折射特点,还需要作辅助线,请在答题卡对应图中画出辅助线;
(3)照片中未标注光的传播方向,请根据照片中的光路判断光是从A端入射,还是D端入射? ;理由是: 。
【答案】(1) 反射 折射
(2)
(3) 从A端入射 见解析
【知识点】光的折射的实验装置、光的折射的实验现象及结论
【详解】(1)[1][2]光射向两种介质分界面时,会同时发生反射和折射,且反射光和入射光在同种介质中,所以BE就是反射光,BC就是折射光。
(2)要探究折射特点,需要作出法线。方法是:过入射点与玻璃砖上表面垂直作直线,就是法线,如图所示:
(3)[1][2]若光线从D端入射,DC为入射光,射向玻璃砖下表面时会发生反射和折射,实际没有发生反射;其折射光CB射向玻璃砖上表面时,发生折射,但不会出现光线BE。所以光是从A端入射。
题型3 平面镜成像特点
14.(2025·天津)如图所示,一只白鹭正在七里海湿地觅食,平静的水面映出它的身姿。图中能正确表示人看到白鹭倒影的光路是(  )
A. B.
C. D.
【答案】A
【知识点】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作光路图、作出光在空气和介质中传播的光路图
【详解】AB.白鹭反射的光斜射到水面上发生反射,反射光线进入眼睛,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会聚成像,故A符合题意,B不符合题意;
CD.人看到白鹭倒影是光的反射现象,不是光的折射现象,图中是光的折射光路图,故C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5.(2025·辽宁)某同学在某湿地公园看到了美丽的水鸟。水鸟在平静的水中形成的倒影(  )
A.是虚像 B.是实像
C.比水鸟大 D.比水鸟小
【答案】A
【知识点】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和规律
【详解】水鸟在平静的水中形成的倒影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属于平面镜成像,特点是成等大的虚像,虚像与水鸟一样大,故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6.(2025·江苏连云港)物体在平面镜中像的大小取决于(  )
A.平面镜的大小 B.平面镜的厚度
C.物体本身的大小 D.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
【答案】C
【知识点】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和规律
【详解】平面镜成的像与物体等大,所以物体在平面镜中像的大小只取决于物体本身的大小,故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7.(2025·四川成都)解锁城市灯火,感受巴蜀风情。今年“五一”假期,成都“锦江花月夜”主题活动中,7米高的巨型花灯“花花”浮在水面上,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人们看到水面上的“花花”,是因为光发生了镜面反射
B.水中的鱼看到水面上的“花花”,是因为光沿直线传播
C.“花花”在水中的倒影,是光的反射形成的虚像
D.“花花”在水中倒影的高度大于7米
【答案】C
【知识点】根据光的直线传播确定观察范围、用光的反射解释倒影、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和规律、从水中看向水面
【详解】A.人们看到水面上的“花花”,是“花花”发出的光沿直线传播进入人眼,故 A错误;
B.水中的鱼看到水面上的“花花”,是光从空气中斜射入水中,光发生了折射,故B错误;
C.“花花”在水中的倒影,是平面镜成像现象,是光的反射形成的虚像,故 C正确;
D.“花花”在水中倒影,是平面镜成像现象,像与物的大小相等,所以倒影的高度等于7米,故D错误。
故选C。
18.(2024·四川绵阳)平面镜垂直于水平桌面放置,把一只铅笔立放在平面镜前,可以观察到铅笔在镜中的像:若手碰到了铅笔,铅笔倒向平面镜,观察到铅笔的像也倒了,下列选项中,分析正确的是(  )
A.铅笔的像可能比铅笔长
B.铅笔的像可以用光屏承接
C.铅笔的像也倒向平面镜
D.铅笔先倒,铅笔的像后倒
【答案】C
【知识点】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和规律
【详解】A.由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可知,像和物体大小相同,像的大小与物体大小有关,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无关。铅笔大小不变,在镜中所成的像大小与铅笔大小相同,故A错误;
B.由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可知,成正立、等大的虚像,因此不能在光屏上承接到,故B错误;
C.由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可知,像和物体关于平面镜对称,铅笔倒向平面镜,铅笔的像也倒向平面镜,故C正确;
D.由平面镜成像特点可知,物与像始终关于平面镜对称,因此铅笔和铅笔的像同时向平面镜倾倒,故D错误。
故选C。
19.(2024·青海西宁)小西面向穿衣镜,站在镜前1m处,若他远离平面镜后退0.5m,则镜中的像与他相距 m,镜中的像大小 (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答案】 3 不变
【知识点】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和规律
【详解】[1][2]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可知,像和物到平面镜的距离是相等的,小西面向穿衣镜,站在镜前1m处,若他远离平面镜后退0.5m,则他距离平面镜1.5m,则镜中的像距离平面镜1.5m,所以镜中的像与他相距3m;平面镜成等大的像,所以小西后退时,镜中的像大小不变。
20.(2024·山东枣庄)凤鸣湖公园湖光山色,水面如镜,一只蜻蜓平行于湖面飞行,距湖面1m,蜻蜓在水中所成的像与蜻蜓的大小 (选填“相等”或“不相等”),蜻蜓的像到蜻蜓相距 m,以蜻蜓的像为参照物,蜻蜓是 。
【答案】 相等 2 静止
【知识点】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和规律、不同参照物下描述运动
【详解】[1]在平面镜成像中,像与物体的大小相等,所以蜻蜓在水中所成的像与蜻蜓的大小相等。
[2]蜻蜓距离湖面1m,则其水中的像与湖面的距离为1m,蜻蜓的像与蜻蜓的距离为2m。
[3]以蜻蜓的像为参照物,蜻蜓没有位置变化,是静止的。因为在平面镜成像中,像与物关于镜面对称。
21.(2025·广东广州)如图a,顾客站在倾斜放置的平面镜前观察自己的像;
(1)用AB表示站在平面镜前的顾客,在图b中画出其在镜中的像 ;
(2)顾客在镜子里看不到自己鞋子的像,她应 (选填“远离”“靠近”)平面镜移动,才能看到自己鞋子的像,顾客移动过程中,鞋子像的大小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答案】(1)
(2) 靠近 不变
【知识点】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和规律
【详解】(1)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像与物体关于平面镜对称,故过A作平面镜的对称点A’,过B作平面镜的对称点B’,由于成的是虚像,故用虚像连接A’B’,即为AB的像,如下图所示:
(2)[1]顾客在镜子里看不到自己鞋子的像,此时她应面镜移动,才能看到自己鞋子的像,因为人面镜时,由下图可知,A点的像A′会向右上方移动,而人的眼睛向左运动(面镜)时可以使A点发出的光经镜面反射后进入人眼。
[2]根据平面镜成像原理可知,像与物体等大,当物体靠近时,物体的大小不变,则像的大小不变。
题型4 物体的颜色
22.(2024·海南)收割机以3m/s的速度在田地里匀速直线行驶720m,所用时间是 s;黄澄澄的稻谷颜色是由它 (选填“反射”或“透过”)的色光决定的。
【答案】 240 反射
【知识点】运用推导公式求解路程和时间、不透明物体的颜色
【详解】[1]收割机行驶的时间为
[2]不透明的物体的颜色由它反射的颜色来决定,所以,黄澄澄的稻谷颜色是由它反射的色光决定的。
23.(2024·山东威海)渔舟唱晚,夕阳西下,天际间出现了红色的“火烧云”,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云被“染”成红色,说明太阳可以发出红光
B.能够看到阳光,说明光可以在空气中传播
C.看不到船的倒影,说明光在水面没有发生反射
D.能够直视夕阳而不“刺眼”,因为人眼接收的光能较少
【答案】C
【知识点】用光的反射解释倒影、光的色散原理及现象、不透明物体的颜色
【详解】A.云被“染”成红色是云反射了太阳放出的红光,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能够看到阳光,说明光由光源传播到了眼睛,所以,说明光可以在空气中传播,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
C.平静的说明相当于是镜面,由平面镜成像知道,所以船能在水中形成倒影,看不到船的倒影,是在水面发生反射的光没有传播到眼睛处,故C错误,符合题意;
D.能够直视夕阳而不“刺眼”,是光的强度小 ,人眼接收的光能较少,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C。
24.(2024·山东东营)东营黄河入海口景区,一只东方白鹳(如图)站在平静的水中,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白鹳的倒影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
B.白鹳飞离水面时,它的倒影会变小
C.白鹳倒影的形成跟皮影戏的原理相同
D.白鹳身上的白色羽毛能吸收各种色光
【答案】A
【知识点】影子的形成原理、用光的反射解释倒影、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和规律、不透明物体的颜色
【详解】AC.平静的水面相当于平面镜,白鹳的倒影是平面镜成像的现象,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皮影戏的原理是光的直线传播,故A正确,C错误;
B.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体大小相等,白鹳飞离水面时,大小不变,则它的倒影大小不变,故B错误;
D.白色羽毛能反射各种色光,故D错误。
故选A。
25.(2024·江苏常州)2023年12月1日起,执行新的《食用农产品市场销售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办法》,市场全面禁用生鲜灯。某超市的切片西瓜原来用红色光照射,现在统一用白光照射.在白光照射下,呈现绿皮、黑籽、红瓤的切片西瓜,原来在红色光照射下,呈现( )
A.黑皮、红籽、红瓤 B.绿皮、黑籽、红瓤
C.黑皮、黑籽、红瓤 D.黑皮、黑籽、黑瓤
【答案】C
【知识点】不透明物体的颜色
【详解】不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它反射的色光所决定的,如果一个物体呈现某种颜色,那么它只反射那种颜色的光,而吸收其他所有颜色的光。白光下的切片西瓜颜色:绿皮、黑籽、红瓤。这意味着西瓜皮反射绿光,吸收其他颜色的光;西瓜籽不反射任何光,以至于看起来是黑色的;西瓜瓤反射红光,吸收其他颜色的光。则在红色光照射下:西瓜皮:由于它只反射绿光,所以西瓜皮在红色光照射下会吸收所有红色光,不反射任何光,因此看起来是黑色的;西瓜籽:它本身就不反射光(或反射很少的光),所以在任何颜色的光照射下看起来都是黑色的。在红色光照射下,它同样会吸收所有红色光,看起来是黑色的。西瓜瓤:它反射红光,所以在红色光照射下,它会反射大量的红色光,看起来是红色的。综上所述,原来在红色光照射下,切片西瓜会呈现黑皮、黑籽、红瓤的颜色。故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26.(2024·江苏盐城)五一假期,小红和同学到公园游玩。她看到的花是红色的,是因为红花反射了 光;水鸟离开水面,向空中飞去,在水中像的大小 ,像离水面的距离 ;小红用相机拍下眼前这美丽的景色,是因为照相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 透镜。
【答案】 红 不变 变大 凸
【知识点】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和规律、不透明物体的颜色、照相机
【详解】[1]不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它反射的色光决定的,红花反射红光,所以呈现红色。
[2]水鸟在水中的像属于平面镜成像,根据平面镜成像规律可知,水鸟离开水面,向空中飞去,在水中的像大小不变,像离水面的距离变大。
[3]照相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题型5 光学作图
类型1 光的反射作图
27.(2025·青海)在图中,根据入射光线AO画出反射光线OB,并标出反射角的度数。
【答案】
【知识点】作光的反射光路图
【详解】由图可知,入射角是50°,根据光的反射定律,反射角等于入射角为50°,在法线右侧画出反射光线OB,标出反射角大小,如图所示:
28.(2025·湖南长沙)傍晚时分,在水面平静的池塘边,小湘尝试用激光笔从A点去照亮池塘对面树上的一个果子(B点),发现可以用两种不同的方式实现。请在图中画出这两种方式的光路图(保留作图痕迹)。
【答案】
【知识点】作光的反射光路图、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作光路图、光沿直线传播的作图
【详解】用激光笔从A点去照亮池塘对面树上的一个果子(B点),利用光的直线传播原理,连接AB两点,还可以利用光的反射原理,通过水面作出点B的对称点B′,连接AB′交水面于点O,连接AO、OB,AO为入射光线,OB为反射光线,如下图所示:
29.(2025·四川宜宾)一束阳光斜射入房中,小明在A点用平面镜把该光竖直反射向房顶,请在图中画出平面镜的位置和反射光线。
【答案】如图所示
【知识点】作光的反射光路图
【详解】反射光线竖直射向房顶,即确定入射光线与反射光线,可以画出法线,平面镜在A点与法线垂直,如图所示
类型2 平面镜成像作图
30.(2023·江苏泰州)如图所示,请作出物体AB在平面镜MN中所成的像。

【答案】
【知识点】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作光路图
【详解】
分别作出物体AB端点A、B关于平面镜的对称点A′、B′,用虚线连接A′、B′,即为AB在平面镜中的像。如图所示:

31.(2025·安徽)如图所示,为平面镜,为光源。请作出发出的光经平面镜反射后通过点的光路图(保留作图痕迹)。
【答案】
【知识点】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作光路图
【详解】先通过平面镜作出发光点S的对称点S′(即为像点),连接S′A与平面镜相交于点O,则OA为反射光线,连接SO,则SO为入射光线,如图所示:
32.(2023·辽宁丹东)如图所示,管道内A处有一只正在发光的小灯泡,小潘的眼睛在B处看到了平面镜中小灯泡的像,请画出小潘看到小灯泡A的像的光路图。

【答案】
【知识点】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作光路图
【详解】由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可知, 首先作出A处小灯泡关于平面镜对称,取处小灯泡的像到平面镜的距离和灯泡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连接B,与平面镜相交于O点,连接AO为入射光线,连接OB为反射光线,如下图所示:

33.(2023·湖北)“仙女飞天”魔术表演中,位于P点的观众看到云雾中漫舞的仙女,实质是挡板后的演员A在平面镜中的虚像,如图所示。请作出平面镜的位置,并完成P点观众看到仙女的光路图。

【答案】
【知识点】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作光路图、根据物与像之间的位置关系,画出平面镜
【详解】平面镜成像时,像和物关于镜面对称,连接,做垂直平分线即镜面的位置,连接交镜面于O点,连接AO为入射光线,连接OP为反射光线,如图所示:

类型3 光的折射作图
34.(2025·黑龙江绥化)如图,小宇看到水中有一条鱼,A、B两点中有一点是鱼的实际位置,另一点是像的位置,请在图中画出他看到鱼的光路图(保留作图痕迹)。
【答案】
【知识点】作出光在空气和介质中传播的光路图
【详解】鱼的实际位置在B点(光从水中斜射入空气,折射角大于入射角,人看到的是鱼的虚像,虚像A在实际位置B上方)。连接眼睛与A点,与水面交点为入射点O;连接B与O为入射光线,O与眼睛连线为折射光线,标注箭头(入射光线箭头指向O,折射光线箭头指向眼睛)。如图所示:
35.(2024·青海西宁)一束光从水中斜射入空气,请在图中画出折射光线的大致方向。
【答案】
【知识点】作出光在空气和介质中传播的光路图
【详解】光从水中斜射入空气时发生折射,折射角大于入射角,据此画出折射光线的大致方向如下:
36.(2024·山东菏泽)2024年4月26日,神舟十八号载人飞船成功对接中国空间站,装有4条斑马鱼的特制透明容器顺利转移到问天实验舱,如图甲所示。请你在图乙中画出航天员看到斑马鱼的光路图(S表示斑马鱼的实际位置,表示宇航员看到的斑马鱼像的位置,不考虑容器壁对光线的影响)。
【答案】
【知识点】作出光在空气和介质中传播的光路图
【详解】眼睛以为光线是沿直线传播的,连接眼睛与像点,可得折射光线,折射光线与界面的交点为入射点,连接S点与入射点,可得入射光线,如图所示:
类型4 光学综合作图
37.(2023·辽宁鞍山)小明用手机给水中的小鱼拍照,发现手机在水中的像刚好与鱼缸中的一条小鱼的像重合,图中A点表示小明眼睛的位置,B′点是小明看到的小鱼和手机的像重合的位置。请画出:
(1)手机的位置B;
(2)小明看到手机的像的光路图;
(3)水中鱼的大致位置C及看到鱼的光路图。

【答案】
【知识点】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作光路图、作出光在空气和介质中传播的光路图
【详解】(1)根据平面镜成像像与物关于镜面对称,作出B′关于水面的对称点,即为手机的位置B。
(2)由题知,小明看到手机在鱼缸中的像刚好与鱼缸中一条小鱼重合在B点,手机在鱼缸中的像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水面相当于平面镜),看到鱼缸中一条小鱼是由光的折射形成的虚像。连接B′A交水面于点O,则点O为入射点,连接BO即为入射光线,连接OA即为反射光线。
(3)水中鱼“射向”水面的光由水斜射入空气发生折射后进入人眼,人眼逆着折射光线看到鱼的像在B′点,根据光的折射规律可知,鱼的实际位置C应该在像的下侧,如图所示:

38.(2025·四川资阳)如图所示,一束光线从容器中的水里A点面向空气斜射,在容器壁上的B点形成一个亮斑,另一部分光线经水面反射后照亮容器底部的C点。请确定入射点O,作出入射光线AO、折射光线OB、反射光线OC。
【答案】
【知识点】作光的反射光路图、作出光在空气和介质中传播的光路图
【详解】作出A关于水面的像点A',连接A'C与水面交点即为入射点O,依次作出入射光线AO、折射光线OB、反射光线OC,如图所示:
39.(2025·黑龙江大庆)通过鱼缸右侧上方的平面镜可观察到鱼缸中的小鱼,补充画出人眼P通过平面镜看到水中小鱼S的光路图(保留作图痕迹)。
【答案】
【知识点】作光的反射光路图、作出光在空气和介质中传播的光路图
【详解】根据光的反射定律可知,反射角等于入射角,过入射点作法线与平面镜垂直,根据反射角等于入射角确定入射光线,标上反射现象中入射光线的箭头,入射光线与水面的交点为折射的入射点,过入射点作法线与水面垂直,反射现象中的入射光线为折射现象中的折射光线,根据光的折射规律可知,光从水射向空气,折射角大于入射角,因此折射现象中的入射光线向法线靠拢,标上折射现象中入射光线的箭头,如图所示:
40.(2024·山东潍坊)如图所示,水槽内装满水,槽底有一点光源S,紧贴右侧槽壁竖直固定一平面镜。S发出的一条光线经水面折射,又经平面镜反射后过P点。
(1)画出P点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
(2)将S点到P点的光路图补充完整。
【答案】(1)
(2)
【知识点】作光的反射光路图、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作光路图、作出光在空气和介质中传播的光路图
【详解】(1)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关于平面镜对称,因此P点在平面镜中的像和P点关于水面对称,过P做P点关于平面镜的对称点。如图所示:
(2)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关于平面镜对称,因此P点在平面镜中的像和P点关于水面对称,过P做P点关于平面镜的对称点,与平面镜交于A,在光的反射中,光路是可逆的,若光由P点发出,则经过平面镜反射后,其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经过,故将和A点连接并延长,与水面的交点O即为光由水中射出时的出射点,连接SO,即为光在水中的光线,如图所示:
题型6 光学实验
类型1 探究光的反射定律
41.(2025·黑龙江齐齐哈尔)小明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探究“光反射时的规律”。
实验次序
1
2
3
… … …
(1)把一个平面镜放在水平桌面上,再把一张纸板竖直地立在平面镜上,纸板上的直线 于镜面;
(2)使一束光贴着纸板沿某一个角度射到点,经平面镜反射,沿另一个方向射出。在纸板上用笔描出入射光和反射光的径迹。改变光束入射的角度,多做几次,换用不同颜色的笔记录每次光的径迹。取下纸板,用量角器测量两侧的和,将数据记录在表中。分析表中数据可知,在反射现象中,反射角 (选填“小于”“等于”或“大于”)入射角。实验过程中,“改变光束入射的角度,多做几次”的目的是 ;
(3)纸板是用两块纸板连接起来的。如图乙所示,把纸板向后折,在纸板上 (选填“能”或“不能”)看到反射光线。此现象表明:在反射现象中,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 (选填“在”或“不在”)同一平面内;
(4)让光逆着的方向射向镜面,会发现反射光沿着方向射出。此现象表明:在反射现象中,光路是 的;
(5)根据探究结论,小明用激光笔做了一个简易水位自动识别仪,如图丙所示。保持入射光的方向不变,水面在变化过程中始终保持平静,当反射光的光斑从点向左移动到点时,说明水面 (选填“上升”或“下降”)了。
【答案】(1)垂直
(2) 等于 寻找普遍规律,避免偶然性
(3) 不能 在
(4)可逆
(5)上升
【知识点】探究光的反射定律实验装置和实验操作
【详解】(1)把一个平面镜放在水平桌面上,再把一张纸板竖直地立在平面镜上,纸板上的直线与镜面垂直,可以看作法线。
(2)[1][2]分析表格数据可知,反射角随入射角增大而增大,且大小保持一致,可得:在反射现象中,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本实验是探究类实验,实验过程中,“改变光束入射的角度,多做几次”的目的是寻找普遍规律,避免偶然性。
(3)[1][2]如图乙所示,把纸板向后折,左右两侧纸板不在同一平面,,在纸板上不能看到反射光线。此现象表明:在反射现象中,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
(4)让光逆着的方向射向镜面,会发现反射光沿着方向射出,光的传播路径与之前完全相反。此现象表明:在反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
(5)水面变化时,入射角不变,则反射角不变。反射光的光斑从点向左移动到点,说明反射点左移,则说明水面上升了。
42.(2023·山东淄博)在“探究光的反射规律”实验中,小明选用了平面镜、硬纸板、激光笔和铅笔进行实验。硬纸板垂直立在平面镜上,纸板由E、F两部分组成,可绕与平面镜垂直的接缝ON转动,如图所示。
(1)实验中还需要的器材是 。硬纸板在实验中除了显示光路,还可以探究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
(2)实验时多次改变入射角的大小进行实验,然后得出结论。多次实验的目的是 ;
(3)光在E纸板上沿AO方向入射,其反射光在F纸板上沿OB方向射出。AO与镜面的夹角为40°时,其对应的反射角大小为 ;让光沿BO方向入射,发现反射光沿OA方向射出,说明在反射现象中 ;
(4)实验时,从硬纸板前不同方向都可以看到纸板上光的径迹,是由于光在纸板上发生了 (选填“镜面反射”或“漫反射”)。
【答案】 量角器 使结论具有普遍性 50° 光路是可逆的 漫反射
【知识点】探究光的反射定律实验装置和实验操作、探究光的反射定律时的实验注意事项、漫反射
【详解】(1)[1]为了探究光的反射规律,需要测量反射角、入射角的大小,故需要用到量角器。
(2)[2]为了比较反射角与入射角的关系,多次改变入射角进行实验的目的是从大量数据中寻找普遍规律,使结论具有普遍性。
(3)[3]AO与镜面的夹角为40°,则入射角大小为
90°-40°=50°
由于入射角等于反射角,所以对应的反射角大小为50°。
[4]让光沿BO方向入射,发现反射光沿OA方向射出,可知将反射光线改为入射光线,光路图照样成立,这表明:在光的反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
(4)[5]实验时,从硬纸板前不同方向都可以看到纸板上光的径迹,是由于光在纸板上发生了漫反射的缘故。 
类型2 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
43.(2025·山东济南)我国古代名士谭峭所著《化书》中有“以一镜照形,是影也与形无异”的描述,这激发了小华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他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在水平桌面上进行了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探究。
(1)将点燃的蜡烛A放在竖直玻璃板的前方,在玻璃板前观察时发现蜡烛的像有明显“重影”,将这个玻璃板更换为 选填(“茶色玻璃板”或“薄玻璃板”)可以减小“重影”对实验的影响;
(2)更换玻璃板并记录玻璃板的位置后,小华将未点燃的相同的蜡烛B放在玻璃板后方,移动蜡烛B直到蜡烛B与蜡烛A的像重合。如图乙所示,在白纸上处标记蜡烛A的位置,在 (选填“”或“”)处标记像的位置,并比较蜡烛A的像的大小与蜡烛本身是否相同;
(3)改变蜡烛的位置,重复实验。如图丙所示为小华的部分实验数据记录和处理图,图中为蜡烛A的位置,为蜡烛A的像的位置,虚线为蜡烛A的位置与对应像的位置的连线。根据图丙得到的结论是 ;
(4)小华综合分析以上实验现象及数据,得出了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体关于平面镜对称的结论;
(5)如图丁所示,为玻璃板的竖直边,蜡烛和玻璃板俯视图如图戊所示,图中点为蜡烛像的位置,现将蜡烛移动到图中点,要使此时蜡烛的像的位置仍在点,可以先将玻璃板以竖直边为轴 (选填“顺时针”或“逆时针”)转动一定角度(小于90度),然后移动玻璃板 (选填“增大”或“减小”)点到玻璃板的距离。
【答案】 薄玻璃板 见解析 顺时针 减小
【知识点】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实验中的装置及作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操作过程
【详解】(1)[1]玻璃板的两个面均可以反射成像,若玻璃板较厚,则两个像前后距离较大,会发现蜡烛的像有明显“重影”,所以为减小“重影”对实验的影响,应使用薄玻璃板。
(2)[2]平面镜成的像与物关于平面镜对称,如图乙所示,在白纸上处标记蜡烛A的位置,应在处标记像的位置。
(3)[3]观察图丙,连接A1与B1、A2与B2、A3与B3,可以发现这些连线都与玻璃板所在直线垂直,并且测量A1到玻璃板的距离和B1到玻璃板的距离、A2到玻璃板的距离和B2到玻璃板的距离、A3到玻璃板的距离和B3到玻璃板的距离,会发现像和物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所以根据图丙得到的结论是:像和物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像和物的连线与平面镜垂直。
(5)[4][5]平面镜成像中,像与物到玻璃板的距离相等,且像与物的连线与镜面垂直。如图丁所示,为玻璃板的竖直边,蜡烛和玻璃板俯视图如图戊所示,图中点为蜡烛像的位置,现将蜡烛移动到图中点,要使此时蜡烛的像的位置仍在点,可以先将玻璃板以竖直边为轴顺时针转动一定角度(小于90度),使得玻璃板与像与物的连线PQ垂直,此时物距较大,所以还需要移动玻璃板减小点到玻璃板的距离。
44.(2025·江苏苏州)小明和小华利用茶色玻璃板、刻度尺、白纸、两个相同的电子蜡烛等器材,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1)如图甲,将白纸平铺在水平桌面上,再将玻璃板 放置在纸上;
(2)在玻璃板前放上电子蜡烛A,闭合开关使其发光,再将电子蜡烛B放到玻璃板后,调整B的位置使其与A的像 ,在纸上分别记录A、B的位置;
(3)多次改变A的位置,重复上述实验。在探究像到镜面距离与物到镜面距离的关系时,下列测量方法中,正确的是 ;
(4)完成探究后,小明和小华利用左右两侧面开孔的正方体纸盒、茶色玻璃板和发光小灯制作了一个“魔盒”,如图乙所示,两人都可以通过孔看到对方,但只有小明能看到魔盒中发光小灯在他正前方成的像,则纸盒中玻璃板可沿 方向放置,且发光小灯应贴在纸盒内 处。(注意两空对应关系,同时答对得分,写出一种做法即可)
【答案】(1)竖直
(2)重合
(3)方法2
(4) N
【知识点】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实验中的装置及作用
【详解】(1)为使得像成在桌面上,将白纸平铺在水平桌面上后,应再将玻璃板竖直放置在纸上。
(2)为了探究物像的大小和位置关系,在玻璃板前放上电子蜡烛A,闭合开关使其发光,再将电子蜡烛B放到玻璃板后,调整B的位置使其与A的像重合,在纸上分别记录A、B的位置。
(3)为使得成像更清晰,应选择玻璃板靠近蜡烛A的一面作为反射面,同时选择蜡烛A和蜡烛B上关于镜面对称的点作为A、B的位置,所以在探究像到镜面距离与物到镜面距离的关系时,测量方法中正确的是方法2。
(4)[1][2]平面镜成像是由于光的反射成像,且像与物关于平面镜对称,要使只有小明能看到魔盒中发光小灯在他正前方成的像,则当纸盒中玻璃板沿方向放置时,发光小灯应贴在纸盒内N处;当纸盒中玻璃板沿方向放置时,发光小灯应贴在纸盒内M处。
1.(2025·江苏徐州)“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儿童看到月光皎洁,是因为(  )
A.月亮是光源 B.月亮反射太阳光 C.月亮折射太阳光 D.太阳光的色散
【答案】B
【知识点】区别光源与非光源、光的反射的概念
【详解】A.月亮本身不会发光,不是光源,故A不符合题意;
BCD.儿童看到月光皎洁,是因为月亮反射的太阳光进入眼睛,故B符合题意,C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2.(2025·江苏宿迁)古诗词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下列诗词描述的情景都与光现象有关。其中,蕴含着光的折射原理的是(  )
A.谁知明镜里,形影自相怜 B.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C.潭清疑水浅,荷动知鱼散 D.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答案】C
【知识点】影子的形成原理、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和规律、从水面看向水中
【详解】A.谁知明镜里,形影自相怜,是平面镜成像,属于光的反射,故A不符合题意;
B.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地上的影子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故B不符合题意;
C.潭清疑水浅是因为由潭底反射的光从水进入空气时,发生了折射,潭水上方的人看到的“潭底”实际上是位于潭底上方的虚像,因此觉得潭水较浅,故C符合题意;
D.“江清月近人”属于平面镜成像,是光的反射形成的,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3.(2025·四川)五一假期,小明及家人去黄龙景区游玩,发现了很多与光有关的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雪山呈现日照金山的奇观,说明雪山是光源
B.湖水看起来要比实际的浅,是因为光的反射
C.景区地面上出现树的影子,是因为光的折射
D.小明清晰看见雪山,其视网膜上成的是实像
【答案】D
【知识点】区别光源与非光源、影子的形成原理、从水面看向水中、熟悉眼球的结构及视物原理
【详解】A.雪山反射太阳光,自身不发光,雪山不是光源,故A错误;
B.池底反射的光线由水中斜射入空气中时,在水面上发生折射,折射角大于入射角,折射光线进入人眼,人眼会逆着折射光线的方向看去,看到的是池底的虚像,位置比实际的浅,就会觉得池底变浅了,故B错误;
C.景区地面上出现树的影子,影子是光沿直线传播被树遮挡后形成的暗区域,故C错误;
D.人眼成像原理类似照相机成像,视网膜上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故D正确。
故选D。
4.(2025·四川眉山)如图所示的光现象,说法正确的是(  )
A.图甲中,手影是光的反射形成的
B.图乙中,潜望镜利用光的折射观察物体
C.图丙中,海市蜃楼是光的折射形成的
D.图丁中,汽车后视镜利用光的折射扩大观察范围
【答案】C
【知识点】影子的形成原理、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和规律、光的折射的概念和现象
【详解】A.手影是光沿直线传播被遮挡,形成的黑影,故A错误;
B. 潜望镜是利用平面镜成像现象,是利用光的反射观察物体,故B错误;
C.海市蜃楼是光在同种不均匀的空气中传播,是光的折射形成的,故C正确;
D. 汽车后视镜利用光的反射扩大观察范围,故D错误。
故选C。
5.(2025·湖北)如图为三峡大坝泄洪的画面。上游洪水从泄洪口喷出,江面上激起大量水雾,阳光白云下出现绚丽的彩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白云是由江水升华形成的 B.彩虹是太阳光的色散现象
C.水雾是分子热运动形成的 D.上游水位越高喷水速度越小
【答案】B
【知识点】探究重力势能大小与高度的关系、生活中的汽、液化现象、光的色散原理及现象
【详解】A.升华是指物质从固态直接变为气态的过程,而江水是液态。白云实际上是由江面上的水蒸气上升到高空后,遇冷液化成小水滴或凝华成小冰晶聚集而成的,故A错误;
B.当太阳光照射到空气中的水滴时,由于不同颜色的光在水滴中折射的角度不同,会被分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颜色的光,这就是光的色散现象,彩虹正是由于阳光穿过水雾时发生色散而形成的,故B正确;
C.分子热运动是指分子的无规则运动,而水雾是肉眼可见的小水滴,是由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宏观现象,并非单纯的分子热运动结果,故C错误;
D.根据重力势能的影响因素,上游水位越高,水的重力势能越大,转化为动能后,喷水速度会越大,故D错误。
故选B。
6.(2024·山东济宁)用一块平面镜将室外的阳光照射到室内,这是光的 现象;如图所示,把一块平面镜斜插在水中,将装置放在从窗口射入的阳光下,让镜面对着阳光,在对面的白色墙壁上看到一个彩色的光斑,说明白光是由 混合而成的。
【答案】 反射 多种色光
【知识点】光的反射的概念、光的色散原理及现象
【详解】[1]阳光照射到平面镜上,由于平面镜的反射,改变了传播方向而照射到室内。
[2]白色的阳光射向斜插在水中的平面镜然后射出,发生反射和折射,被分解为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色光,说明白光是由这七种色光混合而成的。
7.(2025·陕西)如图,是搭载热成像仪和实时图像传输器的防火巡查无人机。其搭载的热成像仪通过物体辐射的 (选填“红外线”或“紫外线”)检测林场温度并形成图像,图像传输器利用 (选填“超声波”或“电磁波”)将这些图像传输给操作终端。
【答案】 红外线 电磁波
【知识点】电磁波的应用、红外线的特点及应用
【详解】[1]物体时刻对外辐射红外线,无人机搭载的热成像仪通过物体辐射的红外线检测林场温度并形成图像。
[2]电磁波能传递信息,且能在真空中传播,图像传输器利用电磁波将这些图像传输给操作终端。
8.(2025·江苏常州)眼睛看向平面镜看到像点,请在图中画出物点S以及该现象对应的光路图。
【答案】
【知识点】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作光路图
【详解】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关于平面镜对称,过S′点向平面镜作垂线,并延长至等长,得到发光点S,连接S′和眼睛A与平面镜相交于一点O,为反射后能进入人眼光线的入射点,连接SO、OA分别为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如图所示:
9.(2024·四川绵阳)一束光线从空气射到某种玻璃表面,如图所示,入射角i等于60°,反射光线与折射光线的夹角等于90°,折射角r等于 ;减小入射角i,则反射光线与折射光线的夹角 (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90°。
【答案】 30° 大于
【知识点】光的反射定律、光的折射规律的应用
【详解】[1][2]入射角i等于60°,根据光的反射现象中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可知,反射角也为,反射光线与折射光线的夹角等于90°,则折射角r度数为
减小入射角i,则反射角也减小,根据光的折射规律,折射角也随之减小,则反射光线与折射光线的夹角变大,即大于90°。
10.(2025·四川南充)如图所示,图1是人在岸边观察水中鱼时的情景,在图2中完成光路图。(其中A表示鱼的位置,A'表示鱼像的位置,B表示人眼位置,可以不画法线,保留作图痕迹)
【答案】
【知识点】从水面看向水中
【详解】人之所以能看到水中的鱼,是由鱼反射的光线经水面折射后进入人眼,鱼的像是人眼逆着折射光线看到的虚像,光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折射光线远离法线,所以看到的鱼的虚像在实际的鱼的上方,真实的鱼在虚像的下方,所以直接连接A'B,与水面的交点即为入射点; 连接A和入射点即为入射光线,入射点和B之间的连线即为折射光线,如图所示:
11.(2025·江苏宿迁)某同学发现当玻璃门旋转时,自己的像有了一定变化,他猜想平面镜所成的像可能与物体的大小、位置有关。于是,他设计实验进行探究。
(1)实验中,他采用薄的茶色玻璃板做实验,一是为了防止蜡烛通过玻璃板的 反射成像,影响实验结果;二是为了方便确定 的位置。
(2)如图甲所示,玻璃板与桌面垂直放置,将蜡烛A点燃后放在玻璃板前a处,再将蜡烛 (选填“B”或“C”)放置于玻璃板后 (选填“b”“c”或“d”)处,使人在玻璃板前不同角度处观察,都能看到后面的蜡烛与A的像重合,改变A的位置,多次实验。
(3)接着,他旋转玻璃板到新的位置重新实验,实验装置俯视图如图乙所示,保持蜡烛A仍在a处,则蜡烛A的像在 (选填“b”“e”或“f”)点。实验表明: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体关于镜面 。物体所成的像的大小与其到平面镜的距离 (选填“有关”或“无关”)。
【答案】(1) 前后两个表面 像
(2) B b
(3) e 对称 无关
【知识点】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实验中的装置及作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操作过程
【详解】(1)[1][2]厚玻璃板前后表面反射会成两个像,影响实验效果,采用薄的茶色玻璃板做实验,防止蜡烛通过玻璃板前后两个表面反射成像,玻璃板既能反射光成像,又能透光看到玻璃板后面的物体,方便确定像的位置。
(2)[1][2]要使后面的蜡烛与A的像重合,应选择与蜡烛A完全相同的蜡烛B。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像与物关于镜面对称,蜡烛A在玻璃板前a处,所以应将蜡烛B置于玻璃板后b处,使人在玻璃板前不同角度处观察,都能看到后面的蜡烛与A的像重合。
(3)[1][2]保持蜡烛A仍在a处,当玻璃板旋转到新的位置时,蜡烛A的像在e点,此时e点和a点关于平面镜对称,说明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体关于镜面对称。
[3]平面镜成的像和物体大小相等,物体所成的像的大小与其到平面镜的距离无关。
12.(2024·江苏镇江)小红用图1所示装置探究光的反射定律。平面镜置于水平底座中心。激光笔可沿弧形轨道移动,且保持激光始终射向平面镜上的O点。
实验次数
1
2
3
4
图3
(1)为了在不同方向都能观察到光的传播路径,应在平面镜上方喷些 ;
(2)多次改变激光笔在轨道上的位置,小红调整视角,均能观察到反射光OB挡住入射光AO的现象。如图2所示,将长方形纸板与AO、OB所在平面重合,其底边PQ紧贴平面镜,在纸板上即可显示出入射光和反射光。多次测量纸板和平面镜的夹角。
①上述实验中测得的夹角均为,则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所在平面和平面镜相互 ;
②在纸板上过O点作出底边PQ的垂线ON,则ON与镜面 ,可知ON为法线。由①、②可得: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 内。
(3)改变入射光的方向,依次记录实验数据如图3所示,分析实验数据可知:入射光线AO逐渐 (选填“靠近”或“远离”)法线ON;与的大小 。
【答案】(1)烟雾
(2) 垂直 垂直 同一平面
(3) 远离 相等
【知识点】探究光的反射定律实验装置和实验操作、探究光的反射定律时的实验注意事项
【详解】(1)在平面镜上方喷些烟雾,光线发生漫反射,可以在不同方向都能观察到光的传播路径。
(2)①[1]纸板和平面镜的夹角的夹角均为,在纸板上可以观察到反射光线、入射光线,说明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在纸板所在的平面上,则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所在平面和平面镜是垂直关系。
②[2]在纸板上过O点作出底边PQ的垂线ON,垂线ON是法线,ON与镜面垂直。
[3]由①、②的实验现象可知,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都在纸板所在的平面上,可以得到结论: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
(3)[1]如图3所示,逐渐变小,说明入射光线AO面镜,远离法线ON。
[2]如图3所示,∠AOP与∠POB的补角∠BOQ相等,则∠AOP的余角与∠BOQ的余角相等,即与是大小相等,它们分别是反射角和入射角,可知,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13.(2023·四川南充)成语中蕴含了丰富的光学知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杯弓蛇影”,杯中的“弓”是光的折射形成的
B.“鱼翔浅底”,看到的鱼是实像
C.“皓月千里”,皎洁的月亮是光源
D.“一叶障目”,是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
【答案】D
【知识点】区别光源与非光源、影子的形成原理、用光的反射解释倒影、从水面看向水中
【详解】A.“杯弓蛇影”,杯中的“弓”是经过光的反射映在杯子中的倒影,故A错误;
B.“鱼翔浅底”,看到的鱼是光的折射形成的虚像,故B错误;
C.“皓月千里”,皎洁的月亮是反射的太阳光,本身不会发光,故不是光源,故C错误;
D.“一叶障目”是指用一片叶子挡在眼前就看不见东西了,是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故D正确。
故选D。
14.(2025·上海)万里无云的晴天时,我们看到天空是蓝色的,现已知以下信息:
①光是一种电磁波,不同色光的频率如下表所示:
红色 橙色 黄色 绿色 青色 蓝色 紫色
384-482THz 482-503THz 503-520THz 520-610THz 620-659THz 610-659 THz 659-769 THz
②光的频率越高,经氮气、氧气分子散射的程度越大,向各个方向发散;
③太阳光在空气中主要通过氮气、氧气分子散射;
④“靛”是蓝紫或深蓝,晴天时,相较于紫色光,人眼更容易感受到蓝色光。
(1)频率为450THz的光 (选填“属于”、“不属于”)三原色光;
(2)结合以上信息,请解释“晴天时,人看天空为什么是蓝色的”。

【答案】(1)属于
(2)见解析
【知识点】光的色散原理及现象、色光的三原色
【详解】(1)光的三原色是红、绿、蓝。由题中所给不同色光频率表可知,红色光频率范围是 384~ 482THz,绿色光频率范围是 520~610THz,蓝色光频率范围是 610~ 659THz,450THz 的光属于红色光,属于三原色光。
(2)太阳光在空气中主要通过氮气、氧气分子散射,光的频率越高,散射程度越大。蓝光和紫光频率高,易被散射。但相较于紫光,人眼更容易感受到蓝光,所以晴天时,散射的蓝光进入人眼,人看到天空是蓝色的。
15.(2023·山东青岛)“若在水边走,安全记心头”。看起来不深的池水,也不要贸然下去。

(1)如图所示,来自池底A点的光,从水中斜射向空气时,在水面处发生 现象,岸上的人,当眼睛位于B处时,逆着射入眼睛的光看去,感觉A升高到A'的位置,即池水看起来比实际的 ;
(2)请在图中画出上述现象的光路图,并标出入射角i。( )
【答案】 折射 浅
【知识点】光的折射的概念和现象、从水面看向水中、不同介质入射角、反射角与折射角的大小关系
【详解】(1)[1][2]根据光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的规律,光在经过界面时会发生偏折,叫做折射现象,此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岸上的人,当眼睛位于B处时,逆着射入眼睛的光看去,视线会来到A'的位置,即池水看起来比实际的浅一些。
(2)[3]根据光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的规律,光在经过界面时会发生偏折,此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而人的眼睛的视线与A'点共线,入射角是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如图所示

16.(2024·山东日照)物理兴趣小组的同学在实验室找到一棱镜,其横截面为直角三角形ABC,如图所示,其中BC面镀银。一条光线从AB面上的O点射入棱镜,经过BC面一次反射后,从AC面的P点出射。请在答题卡的图中画出该光线射入棱镜之后的光路图。
【答案】
【知识点】作光的反射光路图、作出光在空气和介质中传播的光路图
【详解】经O点折射的光线射到BC面上时发生反射,且反射光线恰好过P点,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虚像P'到BC面的距离等于P点到BC面的距离,作P点关于BC面的对称点,确定虚像P'的位置;连接虚像点P'与O点,与BC面交于O',OO'为经AB面的折射光线,O'P即为反射到P的反射光线,如下图所示:
17.(2024·河南)如图甲,在探究光的反射规律的实验中,把平面镜放在水平桌面上,纸板ENF竖直立在镜面上,ON垂直于镜面。
(1)让一束光贴着纸板沿多个角度射到O点,在纸板上记录每次的光路。记录时,为了区分每次的光路,可采用的方法是 。
(2)取下纸板,用量角器测量每次的入射角和 ,并记录下来。
(3)在图甲实验的基础上,以ON为轴,把纸板NOF向后折,在纸板上看不到反射光,如图乙所示,这表明:在反射现象中,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 。小明想:当纸板折到图乙位置时,反射光还存在吗?请设计一种验证方法: 。
【答案】 换用不同颜色的笔记录每次光的路径 反射角 同一平面内 用喷雾器在纸板右侧喷水雾,观察反射光线是否存在
【知识点】探究光的反射定律实验装置和实验操作、探究光的反射定律时的实验注意事项
【详解】(1)[1]记录时,为了区分每次的光路,可以换用不同颜色的笔记录每次光的入射和反射路径。
(2)[2]为比较反射角和入射角的大小关系,应该用量角器测量每次的入射角和反射角,并记录。
(3)[3]由题意得,当显示入射光线、反射光线的纸板在同一平面上时,入射光线、反射光线都能同时看见;当把显示反射光线的纸板NOF向后折,这时在NOF上看不到反射光,说明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
[4]用喷雾器在纸板右侧喷水雾,水雾可以显示出光的传播路径,就可以验证反射光线是否存在。
18.(2023·内蒙古通辽)如图是“探究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的关系”的装置。在水平桌面上铺一张白纸,将玻璃板竖立在白纸上,把一支点燃的蜡烛A放在玻璃板前面,一支完全相同,但不点燃的蜡烛B放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到看上去它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移动点燃的蜡烛,多做几次实验。
(1)实验时,选择玻璃板代替平面镜进行实验的原因是 ;
(2)在寻找蜡烛A的像的位置时,某同学无论怎样调节蜡烛B,发现都不能与蜡烛A的像重合,发生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是 ;
(3)实验中把蜡烛A远离玻璃板看到的像会远离,像的大小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4)若要确认平面镜所成像是虚像还是实像,进一步操作是 。
【答案】 便于确定像的位置 玻璃板没垂直于水平桌面放置 不变 见解析
【知识点】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操作过程
【详解】(1)[1]在此探究中,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的原因是为了便于确定像的位置,因玻璃板是透明的,从蜡烛A这一侧就能观察到成像情况。
(2)[2]无论怎么调节蜡烛B都不能与蜡烛A的像重合,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是玻璃板放置时不垂直于水平桌面,造成所成的像不在水平面上。
(3)[3]蜡烛A远离玻璃板时,其像会变远,但A的大小不变,像的大小也不变。
(4)[4]要确认平面镜所成的像的虚实,需要将蜡烛B移走,然后在B所处的位置放一光屏,在光屏一侧观察光屏上能否承接到像。
第1页,共2页
第1页,共2页教材知识 中考考点 课标要求
光的直线传播 1.光源 了解什么是光源; 知道光在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理解生活中光的直线传播的现象; 知道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
2.光的直线传播
3.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
光的反射 4.光的反射相关概念及光的反射定律 了解光的反射的相关概念; 理解并掌握光的反射定律,知道光路可逆; 理解漫反射和镜面反射
5.漫反射和镜面反射
6.光的反射作图
平面镜成像 7.平面镜成像特点 理解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了解平面镜成虚像,知道虚像是怎样形成的; 了解生活中平面镜成像的现象; 初步了解凸面镜和凹面镜及其应用
8.生活中的平面镜
9.凸面镜与凹面镜
光的折射 10.光的折射相关概念及光的折射定律 了解光的折射的相关概念; 理解并掌握光的折射定律,知道光路是可逆的; 能用光的折射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简单现象
11.光的折射作图
光的色散 12.光的色散现象 了解太阳光谱和色散现象; 掌握物体颜色是由什么决定的; 知道色光的三原色和颜料的三原色是不同
13.物体颜色的决定
14.光的三原色与颜料三原色
知识点1 光的直线传播
1、光源
自身能够且正在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可分为自然光源(如:太阳)和人造光源(如LED灯),月亮不是光源。
2、光的直线传播
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3、光线
通常用一条带有箭头的直线表示光传播的径迹和方向,这样的直线叫做光线。它是人为建立的理想模型,光线实际上是不存在的。
4、现象和应用
①现象:小孔成像、日是和月食、影子等;
②应用:手影游戏、激光准直、瞄准看齐、站对看齐等。
【要点解读】
小孔成像所成的像是倒立的实像。像的大小与物距和像距有关。小孔成像时,像与物体的形状相同,与小孔的形状无关。
6、光速
光不仅可以在空气、水等物质中传播,而且还可以在真空中传播,真空中的光速是宇宙间最快的速度,近似为3×108m/s或3×105km/s。光在常见物质中的传播速度:。
知识点2 光的反射
1、定义:如图,当光射到物体表面时,有一部分光会被反射回去,这种现象叫做光的反射。
其中点O为入射点,为反射角,为入射角,EO为入射光线、OF为反射光线,ON为法线。
2、光的反射定律
在反射现象中,①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②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两侧,③反射角等于入射角。让光逆着反射光的方向射向镜面,被反射后就会逆着原来的入射光的方向射出,这表明④在光的反射现象中,光路可逆。
记忆口诀:三线共面、法线居中、两角相等、光路可逆。
3、实验:探究光的反射定律
实验器材
㈠实验仪器的选取及作用(激光笔、笔、量角器、平面镜、纸板等)
(1)量角器(测量入射角和反射角的度数)
(2)纸板(①显示光路;②探究反射光线、人射光线和法线是否在同一个平面内)
实验操作及注意事项
㈡实验需在较暗的环境下进行(减小了其他光线对实验的影响,实验现象更明显)
㈢光线紧贴纸板(目的:在纸板上显示光路)
㈣记录光线的方法(在纸板的光路上描出一点,将该点与O点(人射点)连接起来)
㈤多次改变入射角的大小,分别测量得到反射角的大小,比较反射角和入射角的大小,得到普遍规律
㈥“三线共面”的验证:把纸板NOF绕ON向后折,观察纸板上是否能看到反射光线
㈦验证光路可逆的方法(使激光逆着原反射光线射向O点,观察纸板上的反射光线是否与原入射光线重合)
实验结论
㈧在光的反射现象中,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都在同一平面内;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在反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
交流评估
㈨不能得到“反射角等于入射角”的原因(将入射光线或反射光线与平面镜的夹角记录成入射角或反射角)
㈩可以从纸板前 的不同位置看到光的传播路径的原因(光在纸板上发声漫反射)
4、镜面反射和漫反射
现象 图示 不同点 共同点 感官差异 举例
镜面反射 反射面光滑,平行光束反射后平行射出 都遵循光的反射顶定律,且光路可逆 在特定区域观察物体会很“刺眼”,从其他区域观察物体会很暗 镜面、平静的水面、黑板反光、光污染等
漫反射 反射面不光滑,平行光束反射后射向四面八方 从不同方向都能看到本身不发光的物体 电影屏幕、墙壁上的壁画、在不同方向都能看到黑板上的字等
知识点3 平面镜成像
1、原理:光的反射
2、特点:
①平面镜所成像的大小与物体的大小相等;
②像和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
③像和物体的连线与镜面垂直;
④物体在平面镜里成的像是虚像。
口诀:等大、等距、垂直、虚像。
【易错警示】
物体离平面镜越近,感觉像越大,像的大小实际上没变,只是眼睛看像的视角变大,是眼睛的一种错觉。
3、平面镜成虚像的原理:平面镜所成的像是物体发出(或反射)的光线射到镜面上发生反射,由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在镜后相交而形成的,如图所示为光点,为像。
4、实验: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实验器材、装置及注意事项
㈠实验器材的选取及作用
(1)刻度尺(测量物与像到玻璃板的距离)
(2)白纸(在白纸上标注平面镜、物、像的位置)
(3)两支完全相同的蜡烛A、B(目的:便于比较像与物的大小关系)
(4)透明薄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的原因(①便于确定像的位置;②防止产生重影)
(5)光屏(检验像的虚实)
实验操作及注意事项
㈡选择较暗的环境进行实验(原因:更容易观察到像)
㈢观察像时眼睛的位置(从点燃的蜡烛一侧进行观察)
㈣判断平面镜成虚像的操作(将光屏放在像的位置,观察光屏上能否呈现蜡烛的像)
㈤多次改变蜡烛A的位置进行实验(目的:得到普遍规律)
实验方法
㈥等效替代法(研究物像大小关系时,用未点燃的蜡烛代替点燃的蜡烛,研究物与像到平面镜的距离关系时,用未点燃的蜡烛代替点燃的蜡烛的像)
实验结论
㈦平面镜所成像的大小与物体的大小相同,像和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像和物体的连线与镜面垂直,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体关于镜面对称,平面镜所成的像为虚像
5、平面镜的应用:(1)成像(照镜子)(2)改变光的传播路径(早期的潜望镜)
6、球面镜
类型 对光的作用 应用
凸面镜 对光有发散作用 汽车后视镜、路口的反光镜等
凹面镜 对光有会聚作用 太阳灶、大型反射式望远镜、手电筒等
知识点4 光的折射
1、定义:如图,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一般会发生变化;这种现象叫光的折射现象。
2、光的折射规律:
①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
②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在法线的两侧;
③当光从空气斜射入其他透明介质中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当入射角增大时,折射角增大;当光从透明介质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
④当光从空气垂直射入水或其他介质中时,传播方向不变,即折射角=入射角=0°。
3、生活中的折射现象:看水中的物体变浅、海市蜃楼、玻璃砖后的钢笔“错位”等。
知识点5 光的色散
1、定义
太阳光通过三棱镜后,依次被分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颜色的光,这种现象叫做光的色散。
2、光的色散说明白光是由色光混合而成的。不同色光的偏折程度不同,红光偏折程度最小,紫光偏折程度最大。
3、色光的三原色:红、绿、蓝;颜料的三原色是红、黄、蓝。
4、物体的颜色:
(1)透明物体的颜色由透过它的色光的颜色决定。
(2)不透明物体的颜色由它反射的色光的颜色决定。
5、红外线和紫外线的特点及应用:
类型 特点 应用
红外线 热作用强 红外线夜视仪、步枪的瞄准器、电视遥控器
紫外线 生理作用强,能杀菌 紫外线灯灭菌、防伪标志
题型1 光现象辨识与解释
1.(2025·山东泰安)诗句“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涉及到了光的反射知识。下列光现象由光的反射形成的是(  )
A.雨后彩虹 B.海市蜃楼 C.小孔成像 D.黑板“反光”
2.(2025·黑龙江大庆)光给我们带来了美的感受,下列现象中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是( )
A.铁人广场“腾飞雕塑”的倒影 B.雨后的彩虹
C.正立、放大的蚂蚁像 D.阳光下日晷的影
3.(2025·湖北武汉)如图所示,在一个空罐的底部中央打一个小孔,再用一片半透明的塑料膜蒙在空罐的口上。将小孔对着烛焰,我们可以看到烛焰在薄膜上呈现的像。下列选项与该现象原理相同的是( )
A.手影游戏 B.对着镜子画脸谱
C.放大镜使光会聚 D.光的色散
4.(2025·黑龙江)下列图片展示的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成果,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古代铜镜成像利用了光的反射原理
B.日晷测量时间利用了光的反射原理
C.用大小相同的力敲击不同的编钟会产生响度不同的声音
D.司南的工作原理与我国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相同
5.(2025·四川宜宾)长江十年禁渔的政策实施以来,长江里的鱼儿越来越多。在一段清澈的江水中游来游去的鱼儿,看见岸上的“人”会比实际的人更 (填“高大”或“矮小”),这是因为光发生了 现象。
6.(2025·陕西)(哪吒之魔童闹海)自上映以来,打破众多影史纪录,成为我国电影的一张新名片。观影时,电影银幕 (选填“是”或“不是”)光源,观众在不同位置都能看到银幕上的影像,是因为光在银幕上发生了 (选填“镜面”或“漫”)反射;放映机成的是倒立、 (选填“放大”“缩小”或“等大”)的实像。
7.(2025·四川南充)研学活动中,图1是某同学在参观博物馆时,通过玻璃橱窗看到自己的影子,这是由光的 形成的;图2是走出博物馆后,看到天空出现的彩虹,这是光的 现象。
8.(2024·山东德州)如图为德州广场标志性的建筑物“世纪风”,它在水中的倒影是由于光的 现象形成的 (选填“实像”或“虚像”)。
题型2 光的反射、折射定律
9.(2023·四川宜宾)(多选)小强同学用如图甲的实验装置,探究光反射时的规律,并将数据依次记录在表1中。实验后他想让与地平线成60°的太阳光竖直向下照亮井底,他把平面镜按如图乙放置。对此探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表1
次数 1 2 3 4 5
0° 20° 30° 40° 60°
0° 20° 30° 40° 60°
A.图甲中表示反射角的是 B.实验时的反射光线是绕O点逆时针转动的
C.实验说明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D.图乙中平面镜与地平线的夹角θ为75°
10.(2025·山东济宁)如图是与光现象有关的四个实验,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图甲所示现象表明:光在不均匀介质中的传播方向会发生改变
B.图乙中折转纸板NOF,可验证反射光线、入射光线与法线是否在同一平面内
C.图丙是探究光从空气斜射入玻璃时的折射规律的光路
D.图丁中,Ⅰ、Ⅱ、Ⅲ圆形区域分别为红光、绿光和蓝光,则Ⅳ区域为白光
11.(2025·广东)如图所示探究光的反射定律实验中,入射角为 度;增大入射角,则反射角 ;将纸板NOF沿ON向后翻折,在纸板上 (选填“能”或“不能”)看到反射光。
12.(2023·辽宁丹东)如图所示,白色纸板竖直立在水平放置的平面镜上,入射光线与平面镜的夹角为50度,则反射角大小为 度;若将ON右侧纸板F沿ON向后转动,则纸板F上 (选填“能”或“不能”)显示出反射光线。

13.(2025·贵州)如图所示,是实验小组在“探究光的折射特点”的实验中拍下的一张照片。照片显示的是激光笔发出的光经空气和矩形玻璃砖传播时所呈现的光路。现根据这张照片,来探究下列问题:
(1)如果AB为入射光,BE就是 光,BC就是 光;
(2)如果以ABC段光路来探究折射特点,还需要作辅助线,请在答题卡对应图中画出辅助线;
(3)照片中未标注光的传播方向,请根据照片中的光路判断光是从A端入射,还是D端入射? ;理由是: 。
题型3 平面镜成像特点
14.(2025·天津)如图所示,一只白鹭正在七里海湿地觅食,平静的水面映出它的身姿。图中能正确表示人看到白鹭倒影的光路是(  )
A. B.
C. D.
15.(2025·辽宁)某同学在某湿地公园看到了美丽的水鸟。水鸟在平静的水中形成的倒影(  )
A.是虚像 B.是实像
C.比水鸟大 D.比水鸟小
16.(2025·江苏连云港)物体在平面镜中像的大小取决于(  )
A.平面镜的大小 B.平面镜的厚度
C.物体本身的大小 D.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
17.(2025·四川成都)解锁城市灯火,感受巴蜀风情。今年“五一”假期,成都“锦江花月夜”主题活动中,7米高的巨型花灯“花花”浮在水面上,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人们看到水面上的“花花”,是因为光发生了镜面反射
B.水中的鱼看到水面上的“花花”,是因为光沿直线传播
C.“花花”在水中的倒影,是光的反射形成的虚像
D.“花花”在水中倒影的高度大于7米
18.(2024·四川绵阳)平面镜垂直于水平桌面放置,把一只铅笔立放在平面镜前,可以观察到铅笔在镜中的像:若手碰到了铅笔,铅笔倒向平面镜,观察到铅笔的像也倒了,下列选项中,分析正确的是(  )
A.铅笔的像可能比铅笔长
B.铅笔的像可以用光屏承接
C.铅笔的像也倒向平面镜
D.铅笔先倒,铅笔的像后倒
19.(2024·青海西宁)小西面向穿衣镜,站在镜前1m处,若他远离平面镜后退0.5m,则镜中的像与他相距 m,镜中的像大小 (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20.(2024·山东枣庄)凤鸣湖公园湖光山色,水面如镜,一只蜻蜓平行于湖面飞行,距湖面1m,蜻蜓在水中所成的像与蜻蜓的大小 (选填“相等”或“不相等”),蜻蜓的像到蜻蜓相距 m,以蜻蜓的像为参照物,蜻蜓是 。
21.(2025·广东广州)如图a,顾客站在倾斜放置的平面镜前观察自己的像;
(1)用AB表示站在平面镜前的顾客,在图b中画出其在镜中的像 ;
(2)顾客在镜子里看不到自己鞋子的像,她应 (选填“远离”“靠近”)平面镜移动,才能看到自己鞋子的像,顾客移动过程中,鞋子像的大小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题型4 物体的颜色
22.(2024·海南)收割机以3m/s的速度在田地里匀速直线行驶720m,所用时间是 s;黄澄澄的稻谷颜色是由它 (选填“反射”或“透过”)的色光决定的。
23.(2024·山东威海)渔舟唱晚,夕阳西下,天际间出现了红色的“火烧云”,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云被“染”成红色,说明太阳可以发出红光
B.能够看到阳光,说明光可以在空气中传播
C.看不到船的倒影,说明光在水面没有发生反射
D.能够直视夕阳而不“刺眼”,因为人眼接收的光能较少
24.(2024·山东东营)东营黄河入海口景区,一只东方白鹳(如图)站在平静的水中,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白鹳的倒影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
B.白鹳飞离水面时,它的倒影会变小
C.白鹳倒影的形成跟皮影戏的原理相同
D.白鹳身上的白色羽毛能吸收各种色光
25.(2024·江苏常州)2023年12月1日起,执行新的《食用农产品市场销售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办法》,市场全面禁用生鲜灯。某超市的切片西瓜原来用红色光照射,现在统一用白光照射.在白光照射下,呈现绿皮、黑籽、红瓤的切片西瓜,原来在红色光照射下,呈现( )
A.黑皮、红籽、红瓤 B.绿皮、黑籽、红瓤
C.黑皮、黑籽、红瓤 D.黑皮、黑籽、黑瓤
26.(2024·江苏盐城)五一假期,小红和同学到公园游玩。她看到的花是红色的,是因为红花反射了 光;水鸟离开水面,向空中飞去,在水中像的大小 ,像离水面的距离 ;小红用相机拍下眼前这美丽的景色,是因为照相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 透镜。
题型5 光学作图
类型1 光的反射作图
27.(2025·青海)在图中,根据入射光线AO画出反射光线OB,并标出反射角的度数。
28.(2025·湖南长沙)傍晚时分,在水面平静的池塘边,小湘尝试用激光笔从A点去照亮池塘对面树上的一个果子(B点),发现可以用两种不同的方式实现。请在图中画出这两种方式的光路图(保留作图痕迹)。
29.(2025·四川宜宾)一束阳光斜射入房中,小明在A点用平面镜把该光竖直反射向房顶,请在图中画出平面镜的位置和反射光线。
类型2 平面镜成像作图
30.(2023·江苏泰州)如图所示,请作出物体AB在平面镜MN中所成的像。
31.(2025·安徽)如图所示,为平面镜,为光源。请作出发出的光经平面镜反射后通过点的光路图(保留作图痕迹)。
32.(2023·辽宁丹东)如图所示,管道内A处有一只正在发光的小灯泡,小潘的眼睛在B处看到了平面镜中小灯泡的像,请画出小潘看到小灯泡A的像的光路图。
33.(2023·湖北)“仙女飞天”魔术表演中,位于P点的观众看到云雾中漫舞的仙女,实质是挡板后的演员A在平面镜中的虚像,如图所示。请作出平面镜的位置,并完成P点观众看到仙女的光路图。
类型3 光的折射作图
34.(2025·黑龙江绥化)如图,小宇看到水中有一条鱼,A、B两点中有一点是鱼的实际位置,另一点是像的位置,请在图中画出他看到鱼的光路图(保留作图痕迹)。
35.(2024·青海西宁)一束光从水中斜射入空气,请在图中画出折射光线的大致方向。
36.(2024·山东菏泽)2024年4月26日,神舟十八号载人飞船成功对接中国空间站,装有4条斑马鱼的特制透明容器顺利转移到问天实验舱,如图甲所示。请你在图乙中画出航天员看到斑马鱼的光路图(S表示斑马鱼的实际位置,表示宇航员看到的斑马鱼像的位置,不考虑容器壁对光线的影响)。
类型4 光学综合作图
37.(2023·辽宁鞍山)小明用手机给水中的小鱼拍照,发现手机在水中的像刚好与鱼缸中的一条小鱼的像重合,图中A点表示小明眼睛的位置,B′点是小明看到的小鱼和手机的像重合的位置。请画出:
(1)手机的位置B;
(2)小明看到手机的像的光路图;
(3)水中鱼的大致位置C及看到鱼的光路图。

38.(2025·四川资阳)如图所示,一束光线从容器中的水里A点面向空气斜射,在容器壁上的B点形成一个亮斑,另一部分光线经水面反射后照亮容器底部的C点。请确定入射点O,作出入射光线AO、折射光线OB、反射光线OC。
39.(2025·黑龙江大庆)通过鱼缸右侧上方的平面镜可观察到鱼缸中的小鱼,补充画出人眼P通过平面镜看到水中小鱼S的光路图(保留作图痕迹)。
40.(2024·山东潍坊)如图所示,水槽内装满水,槽底有一点光源S,紧贴右侧槽壁竖直固定一平面镜。S发出的一条光线经水面折射,又经平面镜反射后过P点。
(1)画出P点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
(2)将S点到P点的光路图补充完整。
题型6 光学实验
类型1 探究光的反射定律
41.(2025·黑龙江齐齐哈尔)小明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探究“光反射时的规律”。
实验次序
1
2
3
… … …
(1)把一个平面镜放在水平桌面上,再把一张纸板竖直地立在平面镜上,纸板上的直线 于镜面;
(2)使一束光贴着纸板沿某一个角度射到点,经平面镜反射,沿另一个方向射出。在纸板上用笔描出入射光和反射光的径迹。改变光束入射的角度,多做几次,换用不同颜色的笔记录每次光的径迹。取下纸板,用量角器测量两侧的和,将数据记录在表中。分析表中数据可知,在反射现象中,反射角 (选填“小于”“等于”或“大于”)入射角。实验过程中,“改变光束入射的角度,多做几次”的目的是 ;
(3)纸板是用两块纸板连接起来的。如图乙所示,把纸板向后折,在纸板上 (选填“能”或“不能”)看到反射光线。此现象表明:在反射现象中,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 (选填“在”或“不在”)同一平面内;
(4)让光逆着的方向射向镜面,会发现反射光沿着方向射出。此现象表明:在反射现象中,光路是 的;
(5)根据探究结论,小明用激光笔做了一个简易水位自动识别仪,如图丙所示。保持入射光的方向不变,水面在变化过程中始终保持平静,当反射光的光斑从点向左移动到点时,说明水面 (选填“上升”或“下降”)了。
42.(2023·山东淄博)在“探究光的反射规律”实验中,小明选用了平面镜、硬纸板、激光笔和铅笔进行实验。硬纸板垂直立在平面镜上,纸板由E、F两部分组成,可绕与平面镜垂直的接缝ON转动,如图所示。
(1)实验中还需要的器材是 。硬纸板在实验中除了显示光路,还可以探究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
(2)实验时多次改变入射角的大小进行实验,然后得出结论。多次实验的目的是 ;
(3)光在E纸板上沿AO方向入射,其反射光在F纸板上沿OB方向射出。AO与镜面的夹角为40°时,其对应的反射角大小为 ;让光沿BO方向入射,发现反射光沿OA方向射出,说明在反射现象中 ;
(4)实验时,从硬纸板前不同方向都可以看到纸板上光的径迹,是由于光在纸板上发生了 (选填“镜面反射”或“漫反射”)。
类型2 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
43.(2025·山东济南)我国古代名士谭峭所著《化书》中有“以一镜照形,是影也与形无异”的描述,这激发了小华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他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在水平桌面上进行了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探究。
(1)将点燃的蜡烛A放在竖直玻璃板的前方,在玻璃板前观察时发现蜡烛的像有明显“重影”,将这个玻璃板更换为 选填(“茶色玻璃板”或“薄玻璃板”)可以减小“重影”对实验的影响;
(2)更换玻璃板并记录玻璃板的位置后,小华将未点燃的相同的蜡烛B放在玻璃板后方,移动蜡烛B直到蜡烛B与蜡烛A的像重合。如图乙所示,在白纸上处标记蜡烛A的位置,在 (选填“”或“”)处标记像的位置,并比较蜡烛A的像的大小与蜡烛本身是否相同;
(3)改变蜡烛的位置,重复实验。如图丙所示为小华的部分实验数据记录和处理图,图中为蜡烛A的位置,为蜡烛A的像的位置,虚线为蜡烛A的位置与对应像的位置的连线。根据图丙得到的结论是 ;
(4)小华综合分析以上实验现象及数据,得出了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体关于平面镜对称的结论;
(5)如图丁所示,为玻璃板的竖直边,蜡烛和玻璃板俯视图如图戊所示,图中点为蜡烛像的位置,现将蜡烛移动到图中点,要使此时蜡烛的像的位置仍在点,可以先将玻璃板以竖直边为轴 (选填“顺时针”或“逆时针”)转动一定角度(小于90度),然后移动玻璃板 (选填“增大”或“减小”)点到玻璃板的距离。
44.(2025·江苏苏州)小明和小华利用茶色玻璃板、刻度尺、白纸、两个相同的电子蜡烛等器材,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1)如图甲,将白纸平铺在水平桌面上,再将玻璃板 放置在纸上;
(2)在玻璃板前放上电子蜡烛A,闭合开关使其发光,再将电子蜡烛B放到玻璃板后,调整B的位置使其与A的像 ,在纸上分别记录A、B的位置;
(3)多次改变A的位置,重复上述实验。在探究像到镜面距离与物到镜面距离的关系时,下列测量方法中,正确的是 ;
(4)完成探究后,小明和小华利用左右两侧面开孔的正方体纸盒、茶色玻璃板和发光小灯制作了一个“魔盒”,如图乙所示,两人都可以通过孔看到对方,但只有小明能看到魔盒中发光小灯在他正前方成的像,则纸盒中玻璃板可沿 方向放置,且发光小灯应贴在纸盒内 处。(注意两空对应关系,同时答对得分,写出一种做法即可)
1.(2025·江苏徐州)“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儿童看到月光皎洁,是因为(  )
A.月亮是光源 B.月亮反射太阳光 C.月亮折射太阳光 D.太阳光的色散
2.(2025·江苏宿迁)古诗词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下列诗词描述的情景都与光现象有关。其中,蕴含着光的折射原理的是(  )
A.谁知明镜里,形影自相怜 B.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C.潭清疑水浅,荷动知鱼散 D.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3.(2025·四川)五一假期,小明及家人去黄龙景区游玩,发现了很多与光有关的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雪山呈现日照金山的奇观,说明雪山是光源
B.湖水看起来要比实际的浅,是因为光的反射
C.景区地面上出现树的影子,是因为光的折射
D.小明清晰看见雪山,其视网膜上成的是实像
4.(2025·四川眉山)如图所示的光现象,说法正确的是(  )
A.图甲中,手影是光的反射形成的
B.图乙中,潜望镜利用光的折射观察物体
C.图丙中,海市蜃楼是光的折射形成的
D.图丁中,汽车后视镜利用光的折射扩大观察范围
5.(2025·湖北)如图为三峡大坝泄洪的画面。上游洪水从泄洪口喷出,江面上激起大量水雾,阳光白云下出现绚丽的彩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白云是由江水升华形成的 B.彩虹是太阳光的色散现象
C.水雾是分子热运动形成的 D.上游水位越高喷水速度越小
6.(2024·山东济宁)用一块平面镜将室外的阳光照射到室内,这是光的 现象;如图所示,把一块平面镜斜插在水中,将装置放在从窗口射入的阳光下,让镜面对着阳光,在对面的白色墙壁上看到一个彩色的光斑,说明白光是由 混合而成的。
7.(2025·陕西)如图,是搭载热成像仪和实时图像传输器的防火巡查无人机。其搭载的热成像仪通过物体辐射的 (选填“红外线”或“紫外线”)检测林场温度并形成图像,图像传输器利用 (选填“超声波”或“电磁波”)将这些图像传输给操作终端。
8.(2025·江苏常州)眼睛看向平面镜看到像点,请在图中画出物点S以及该现象对应的光路图。
9.(2024·四川绵阳)一束光线从空气射到某种玻璃表面,如图所示,入射角i等于60°,反射光线与折射光线的夹角等于90°,折射角r等于 ;减小入射角i,则反射光线与折射光线的夹角 (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90°。
10.(2025·四川南充)如图所示,图1是人在岸边观察水中鱼时的情景,在图2中完成光路图。(其中A表示鱼的位置,A'表示鱼像的位置,B表示人眼位置,可以不画法线,保留作图痕迹)
11.(2025·江苏宿迁)某同学发现当玻璃门旋转时,自己的像有了一定变化,他猜想平面镜所成的像可能与物体的大小、位置有关。于是,他设计实验进行探究。
(1)实验中,他采用薄的茶色玻璃板做实验,一是为了防止蜡烛通过玻璃板的 反射成像,影响实验结果;二是为了方便确定 的位置。
(2)如图甲所示,玻璃板与桌面垂直放置,将蜡烛A点燃后放在玻璃板前a处,再将蜡烛 (选填“B”或“C”)放置于玻璃板后 (选填“b”“c”或“d”)处,使人在玻璃板前不同角度处观察,都能看到后面的蜡烛与A的像重合,改变A的位置,多次实验。
(3)接着,他旋转玻璃板到新的位置重新实验,实验装置俯视图如图乙所示,保持蜡烛A仍在a处,则蜡烛A的像在 (选填“b”“e”或“f”)点。实验表明: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体关于镜面 。物体所成的像的大小与其到平面镜的距离 (选填“有关”或“无关”)。
12.(2024·江苏镇江)小红用图1所示装置探究光的反射定律。平面镜置于水平底座中心。激光笔可沿弧形轨道移动,且保持激光始终射向平面镜上的O点。
(1)为了在不同方向都能观察到光的传播路径,应在平面镜上方喷些 ;
(2)多次改变激光笔在轨道上的位置,小红调整视角,均能观察到反射光OB挡住入射光AO的现象。如图2所示,将长方形纸板与AO、OB所在平面重合,其底边PQ紧贴平面镜,在纸板上即可显示出入射光和反射光。多次测量纸板和平面镜的夹角。
①上述实验中测得的夹角均为,则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所在平面和平面镜相互 ;
②在纸板上过O点作出底边PQ的垂线ON,则ON与镜面 ,可知ON为法线。由①、②可得: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 内。
(3)改变入射光的方向,依次记录实验数据如图3所示,分析实验数据可知:入射光线AO逐渐 (选填“靠近”或“远离”)法线ON;与的大小 。
13.(2023·四川南充)成语中蕴含了丰富的光学知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杯弓蛇影”,杯中的“弓”是光的折射形成的 B.“鱼翔浅底”,看到的鱼是实像
C.“皓月千里”,皎洁的月亮是光源 D.“一叶障目”,是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
14.(2025·上海)万里无云的晴天时,我们看到天空是蓝色的,现已知以下信息:
①光是一种电磁波,不同色光的频率如下表所示:
红色 橙色 黄色 绿色 青色 蓝色 紫色
384-482THz 482-503THz 503-520THz 520-610THz 620-659THz 610-659 THz 659-769 THz
②光的频率越高,经氮气、氧气分子散射的程度越大,向各个方向发散;
③太阳光在空气中主要通过氮气、氧气分子散射;
④“靛”是蓝紫或深蓝,晴天时,相较于紫色光,人眼更容易感受到蓝色光。
(1)频率为450THz的光 (选填“属于”、“不属于”)三原色光;
(2)结合以上信息,请解释“晴天时,人看天空为什么是蓝色的”。 。
15.(2023·山东青岛)“若在水边走,安全记心头”。看起来不深的池水,也不要贸然下去。

(1)如图所示,来自池底A点的光,从水中斜射向空气时,在水面处发生 现象,岸上的人,当眼睛位于B处时,逆着射入眼睛的光看去,感觉A升高到A'的位置,即池水看起来比实际的 ;
(2)请在图中画出上述现象的光路图,并标出入射角i。( )
16.(2024·山东日照)物理兴趣小组的同学在实验室找到一棱镜,其横截面为直角三角形ABC,如图所示,其中BC面镀银。一条光线从AB面上的O点射入棱镜,经过BC面一次反射后,从AC面的P点出射。请在答题卡的图中画出该光线射入棱镜之后的光路图。
17.(2024·河南)如图甲,在探究光的反射规律的实验中,把平面镜放在水平桌面上,纸板ENF竖直立在镜面上,ON垂直于镜面。
(1)让一束光贴着纸板沿多个角度射到O点,在纸板上记录每次的光路。记录时,为了区分每次的光路,可采用的方法是 。
(2)取下纸板,用量角器测量每次的入射角和 ,并记录下来。
(3)在图甲实验的基础上,以ON为轴,把纸板NOF向后折,在纸板上看不到反射光,如图乙所示,这表明:在反射现象中,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 。小明想:当纸板折到图乙位置时,反射光还存在吗?请设计一种验证方法: 。
18.(2023·内蒙古通辽)如图是“探究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的关系”的装置。在水平桌面上铺一张白纸,将玻璃板竖立在白纸上,把一支点燃的蜡烛A放在玻璃板前面,一支完全相同,但不点燃的蜡烛B放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到看上去它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移动点燃的蜡烛,多做几次实验。
(1)实验时,选择玻璃板代替平面镜进行实验的原因是 ;
(2)在寻找蜡烛A的像的位置时,某同学无论怎样调节蜡烛B,发现都不能与蜡烛A的像重合,发生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是 ;
(3)实验中把蜡烛A远离玻璃板看到的像会远离,像的大小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4)若要确认平面镜所成像是虚像还是实像,进一步操作是 。
第1页,共2页
第1页,共2页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