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按比分配 4(北京版)

文档属性

名称 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按比分配 4(北京版)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12.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京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10-03-12 13:09: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按比分配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理解按比分配的意义,按比分配应用题的基本结构,并掌握解答方法。
2.培养学生观察、比较、抽象、概括的能力。
3.渗透初步的辨证唯物主义的思想。
教学重点:弄清解答按比分配问题的关键—求出总份数。
教学难点:弄清解答按比分配问题的关键—求出总份数。
教学过程:
一、准备题
1.口算下列各题
1)400×3/4=
400×1/4=
240×5/6=
240×1/6=
50÷5/7=
2)15的2/3是多少?
3)六(3)班的男生和女生人数比是5:3你怎样理解这句话?
为了使我们的校园变的更加美丽整洁,学校给各班划分了保洁区,现在准备把100平方米的保洁区分给两个班,每个班有多少平方米?你是怎样分的?如果把100平米的保洁区分给六(3)和二(3)你觉得合理吗?那么在我们的生活中分有些东西用平均分就不那么合理了。今天我们学习一种新的分配方法-请看题
二、新受
出示:学校要把100平方米的保洁区按7:3分给六(3)和二(3)两个班,每班各分多少平方米
(1)读题:这道题分的是谁?怎么分?求什么?
(2)怎样理解按7:3分给六(3)和二(3)两个班,动手折折纸来帮助你理解,说一说。
(3)能自己解决吗?学生独立做完在小组内交流,集体交流。
(4)反馈交流
方法一:总份数7+3=10
100×3/10=30平方米
100-30=70平方米
验算:
70+30=100(平方米)
70:30=7:3
方法二:7 +3=10
100÷10=10
10×7=70(平方米)
10×3=30(平方米)
方法三:100÷(1+3/7)=70平方米
100-70=30平方米
方法四:100÷(1+7/3)=30平方米
100-30=70平方米
方法五:7x+3x=100
(5)比较哪种方法好?(简捷,计算方便)
(6)小结:把一个数量按照一定的比进行分配。已知总数量、各部分量的比,求各部分具有这些特点的应用题叫按比分配应用题。(板书;按比分配)
(8)按比分配应用题的解题步骤是怎样的?
步骤①求出总份数。
②求每部分数占总数量的几分之几。
③用分数乘法的意义求每部分数量。
试一试:只改比按3:2分配怎样做?自己做。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和生产中谁来说一说你见过的或听过的类似情况。
同学们提供了这么多按比分配信息,说明你们非常善于观察生活。老师也了解到这样的信息。
三、巩固提高练习
1)水是由氧和氢按8:1的质量化合而成的。在540克水中,氧的质量是多少克?
2)水果店运来苹果和梨共重270千克,苹果和梨质量的比是4:5,运来苹果和梨各多少千克?
3)判断:保洁区为长方形,长与宽的比是8:5,已知长比宽多9米,长和宽各是多少米?
4)已知甲乙两个数的平均数为40,甲数和乙数的比为5:3,求甲乙两个数各是多少?
5)我校四、五、六年级学生收废品共计卖180元,已知他们卖废品的钱数比是2:3:4。四、五、六年级学生各卖废品多少元?
全课小结:今天我们学习了按比分配的应用题,这类应用题是以等分为基础,是分数应用题的变形。
四、开放运用,体验成功(思考题)
只要你做个有心人,你一定会有很多收获。其实在你身上也藏着“按比分配”的学问呢!说说你的身高,猜猜自己头部的高度大约是多少?
师:老师曾经看到这样一条信息:12周岁的儿童头部与头以下的高度的比一般是2:13。看到这条信息,你想到了什么?算一算自己的头部的长度,看看你估计得准不准?
五、总结你有什么收获?
六、作业: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