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1单元现代文阅读精选题练习-2025-2026学年语文六年级上册统编版
一、现代文阅读
扩展练习
夏天
汪曾祺
夏天的早晨真舒服。空气很凉爽,草上还挂着露水(蜘蛛网上也挂着露水),写大字一张,读古文一篇。夏天的早晨真舒服。
凡花大都是五瓣,栀子花却是六瓣。山歌云:“栀子花开六瓣头。”栀子花粗粗大大,色白,近蒂处微绿,极香,香气简直有点叫人受不了,我的家乡人说是:“碰鼻子香。”夏天的花里为幽静的是珠兰。
牵牛花*。早晨沾露才开,午时即已萎谢。
秋葵也命薄。瓣淡黄,白心,心外有紫晕。风吹薄瓣,楚楚可怜。
凤仙花有单瓣者,有重瓣者。重瓣者如小牡丹,凤仙花茎粗肥,湖南人用以腌“臭咸菜”,此吾乡所未有。
马齿苋、狗尾巴草、益母草,都长得非常旺盛。
我们那里有一种“巴根草”,贴地而去,是见缝扎根,一棵草蔓延开来,长了很多根,横的,竖的,一大片。而且非常顽强,拉扯不断。很小的孩子就会唱:
巴根草,绿茵茵,唱个唱,把狗听。
讨厌的是“臭芝麻”。掏蟋蟀、捉金铃子,常常沾了一裤腿。其臭无比,很难除净。西瓜以绳络悬之井中,下午剖食,一刀下去,喀嚓有声,凉气四溢,连眼睛都是凉的。
天下皆重“黑籽红瓤”,吾乡独以“三白”为贵:白皮、白瓤、白籽。“三白”以东墩产者佳。
香瓜有:牛角酥,状似牛角,瓜皮淡绿色,刨去皮,则瓜肉浓绿,籽赤红,味浓而肉脆,北京亦有,谓之“羊角蜜”;虾蟆酥,不甚甜而脆,嚼之有黄瓜香;梨瓜,大如拳,白皮,白瓤,生脆有梨香;有一种较大,皮色如虾蟆,不甚甜,而极“面”,孩子们称之为“奶奶哼”,说奶奶一边吃,一边“哼”。
蝈蝈,我的家乡叫做“叫蚰子”。叫蚰子有两种。一种叫“侉叫蚰子”。那真是“侉”,跟一个叫驴子似的,叫起来“咕咕咕咕”很吵人。喂它一点辣椒,更吵得厉害。一种叫“秋叫蚰子”,全身碧绿如玻璃翠,小巧玲珑,鸣声亦柔细。别出声,金铃子在小玻璃盒子里爬哪!它停下来,吃两口食——鸭梨切成小骰子块。于是它叫了“丁铃铃铃”……
乘凉。
搬一张大竹床放在天井里,横七竖八一躺,浑身爽利,暑气全消。看月华。月华五色晶莹,变幻不定,非常好看。月亮周围有一个模模糊糊的大圆圈,谓之“风圈”,近几天会刮风。“乌猪子过江了”——黑云漫过天河,要下大雨。
一直到露水下来,竹床子的栏杆都湿了,才回去,这时已经很困了,才沾藤枕(我们那里夏天都枕藤枕或漆枕),已入梦乡。
鸡头米老了,新核桃下来了,夏天就快过去了。
1.栀子花有 、 、 的特点。
2.“秋葵也命薄。瓣淡黄,白心,心外有紫晕。风吹薄瓣,楚楚可怜。”这句话运用的修辞手法是 ,生动形象地表现了秋葵的 特征和作者的 。
3.“西瓜以绳络悬之井中,下午剖食,一刀下去,喀嚓有声,凉气四溢,连眼睛都是凉的。”这句话是从哪些角度来写的?
4.文章在写栀子花和巴根草时分别引用了山歌和童谣,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课外阅读。
锡林郭勒草原
内蒙古锡林郭勒草原是广阔而又美丽的。
蓝天下面,满眼绿色,一直铺向远方。平原上、山岭上、深谷里,覆盖着青青的野草,最深的地方可以没过十来岁的孩子,能让他们在里面捉迷藏。高低不平的草滩上,嵌着一洼洼清亮的湖水,水面映出太阳的七彩光芒,就像神话故事里的宝镜一样。草丛中开满了各种各样的野花。鲜红的山丹丹花,粉红的牵牛花,宝石蓝的铃铛花,散发着阵阵清香。
草原不仅美丽,还是个欢腾的世界。
矫健的雄鹰在自由地飞翔,百灵鸟在欢快地歌唱。成群的牛羊安闲地嚼着青草。小马驹蹦蹦跳跳地撒欢儿,跟着马群从这边跑到那边。偶尔还会看到成群的黄羊,它们跑起来快极了,像一阵风。一碧千里的草原上,还散落着一个个圆顶的蒙古包。牧民骑在高高的马背上,神气地挥舞着鞭子,放声歌唱:“蓝蓝的天上白云飘,白云下面马儿跑……”
5.找出与加点词语“一碧千里”相呼应的句子。
6.根据短文内容,完成下面的思维导图。
7.蓝天下面,满眼绿色,从这篇短文想开去,我联想到了《敕勒歌》中的诗句“天苍苍, , ”
阅读特训
花的形象
①我是大自然的话语, 大自然说出来, 又收回去, 藏在心间, 然后又说一遍……
②我是星星, 从苍穹坠落在绿茵中。
③我是诸元素之女: 冬将我孕育, 春使我开放, 夏让我成长, 秋令我昏昏睡去。
8.第①③句话分别将花比作“ ”和“ ”, 共同暗示了
A. 花的纯洁与神圣。
B. 花在自然界里完成一个循环, 然后再开始下一个循环的自然现象。
C. 作者对大自然的一切非常熟悉。
D. 作者与大自然的关系非常密切。
9.阅读时, 可以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想开去, 如读到第②句话时, 我仿佛看到了 的画面。
阅读理解
花的品格
【材料一】我总是仰望高空, 对光明心驰神往; 我从不顾影自怜, 也不孤芳自赏。而这些哲理, 人类尚未完全领悟。
【材料二】1883年1月6日, 纪伯伦出生在黎巴嫩北部山区的一个农家。在纪伯伦短暂的生命旅途中, 他饱受颠沛流离、痛失亲人、疾病煎熬之苦。当感到死神降临时, 他决心将自己的生命之火燃烧得更加光耀, 遂不顾病痛, 终日伏案, 直到去世。
10.结合材料二中对于纪伯伦的生平简介, 我们可以知道材料一中“这些哲理”指的是作者的人生感悟, 其中不包括( )
A.坚定执着地追求心中的理想 B.永远仰望高空, 向往光明
C.不顾影自怜, 不孤芳自赏 D.不好高骛远, 不随波逐流
11.由此, 我联想到“阅读链接”《杨柳与水莲》中 对待黑夜的态度也是这样的。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榕 树
泰戈尔
喂,站立在池边的蓬头的榕树,你忘了那个小孩么——他像那些鸟儿,曾经把巢筑在你枝头,又离开了你?
你是否记得,他怎样坐在窗前,不解地看着你那虬结在一起、深入地下的树根,惊奇不已?
女人们常到池塘边来给水罐汲满水,你那巨大的黑色的身影在水面上扭动,仿佛睡着的人挣扎着要醒来似的。
阳光在涟漪上跳舞,像不停息的小不点梭子,在编织金色的绣帷。
两只鸭子从遮蔽它们倒影的水草边缘游过,那孩子静静地坐在那儿思索。
他渴望变成风,吹过你飒飒的树桠;变成你的影子,在水面上随着日斜而拉长;变成小鸟,栖息在你最高的枝头;像那两只鸭子一样,浮游在水草和倒影中间。
(选自《泰戈尔诗选》,有改动)
12.文中破折号的作用是( )
A.表示意思转折 B.表示插说
C.表示举例 D.表示解释说明
13.文中画线句子运用了 、 的修辞手法,描写出了阳光 。
14.在这首诗中诗人描写了三个日常生活画面: , , ,这些生活画面能勾起“ ”对孩子的回忆。
15.诗人把孩子想象成了什么?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
课外阅读我能行。
紫藤萝瀑布(节选)
宗 璞
①我不由得停住了脚步。
②从未见过开得这样盛的藤萝,只见一片辉煌的淡紫色,像一条瀑布,从空中垂下,不见其发端,也不见其终极。只是深深浅浅的紫,仿佛在流动,在欢笑,在不停地生长。紫色的大条幅上,泛着点点银光,就像迸溅的水花。仔细看时,才知道那是每一朵紫花中的最浅淡的部分,在和阳光互相挑逗。
③这里春红已谢,没有赏花的人群,也没有蜂围蝶阵。有的就是这一树闪光的、盛开的藤萝。花朵儿一串▲着一串,一朵▲着一朵,彼此▲着 ▲着,好不活泼热闹!
④“我在开花!”它们在笑。
⑤“我在开花!”它们嚷嚷。
16.选择合适的字填入文中括号内,将句子补充完整。(填序号)
A.挤 B.接 C.挨 D.推
这里春红已谢,没有赏花的人群,也没有蜂围蝶阵。有的就是这一树闪光的、盛开的藤萝。花朵儿一串 着一串,一朵 着一朵,彼此 着 着,好不活泼热闹!
17.“从未见过开得这样盛的藤萝,只见一片辉煌的淡紫色,像一条瀑布”运用了 的修辞手法,突出了紫藤萝 、 的特点。
18.从文中找出三个能表现紫藤萝开得“热闹”的句子。
读《菊》,回答问题。
菊
①菊花,是经过长期的人工选择培育出来的一种观赏花卉,在我国有三千多年的栽培历史。根据花序大小和形状的不同,菊花可分为单瓣、重瓣,扁形、球形等;根据花期的迟早,可分为早菊花、秋菊花、晚菊花等;根据花径的大小,可分为大菊、中菊、小菊;根据瓣型不同,又可分为平瓣、管瓣、匙瓣三类十多个类型。千姿百态的花朵、姹紫嫣红的色彩使菊花具有了独特的观赏价值。
②不仅如此,有些菊花还可食用,可冲饮,可入药,有良好的保健功能。在百花凋零的秋冬季节,菊花傲霜怒放,被视为高雅不屈的象征,成为历代文人艺术创作的重要题材。
③“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回归田园,以菊为伴,写下了很多咏菊的诗句。“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孟浩然深深为菊之美所陶醉,偏爱菊之高雅脱俗。“秋菊能傲霜,风霜重重恶。本性能耐寒,风霜其奈何!”陈毅赞美了菊花不畏严寒的坚强品格。
④菊花的美,不仅在于它的外形,更在于它的精神。它不畏严寒、傲霜斗雪的品格,不正象征着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精神吗?
19.本文介绍了菊花的哪几个方面?
20.第②段中“不仅如此”中的“此”指的是什么?
21.文中引用了三位诗人的诗句,其作用是什么?
22.作者赞美菊花的目的是什么?
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西湖的“绿”(节选)
雨中去访灵隐,一下车,只觉得绿意扑眼而来。道旁古木参天,苍翠欲滴,似乎飘着的雨丝儿也都是绿的。飞来峰上层层叠叠的树木,有的绿得发黑,深极了,浓极了;有的绿得发蓝,浅极了,亮极了。峰下蜿蜒的小径,布满青苔,直绿到了石头缝里。在冷泉亭上小坐,直觉得遍体生凉,心旷神怡。亭旁溪水琤(chēng)(cōng),说是溪水,其实表达不出那奔流的气势,平稳处也是碧澄澄的,流得急了,水花飞溅,如飞珠滚玉一般,在这一片绿色的影中显得分外好看。
西湖胜景很多,各处有不同的好处,即使一个绿色,也各有不同。黄龙洞绿得幽,屏风山绿得野,九溪十八涧绿得闲……不能一一去说。漫步苏堤,两边都是湖水,远水如烟,近水着了微雨,也泛起一层银灰的颜色。走着走着,忽见路旁的树十分古怪,一棵棵树虽然离得较远,却给人一种莽莽苍苍的感觉,似乎是从树梢一直绿到了地下。走近看时,原来是树身上布满了( )的青苔,那样鲜嫩,那样可爱,使得( )的苏堤,更加绿了几分。A有的青苔,形状也有趣,如耕牛,如牧人,如树木,如云霞;有的整片看来,布局宛然一幅青绿的山水画。这种绿苔,给我的印象是坚忍不拔,不知当初苏公对它们印象怎样。
在花港观鱼,我看到了又一种绿。那是满池的新荷,圆圆的绿叶,或亭亭立于水上,或婉转靠在水面,只觉得一种蓬勃的生机,跳跃满池。绿色,本来是生命的颜色。B我最爱看初春的杨柳嫩枝,那样鲜,那样亮,柳枝儿一摆,似乎蹬着脚告诉你,春天来了。荷叶,则要持重一些,初夏,则更成熟一些,但那透过活泼的绿色表现出来的茁壮的生命力,是一样的。再加上叶面上的水珠儿滴溜溜滚着,简直好像满池荷叶都要裙袂(mèi)飞扬,翩然起舞了。
从花港乘船而回,雨已停了,远山青中带紫,如同凝住了一段云霞。波平如镜,船儿在水面上滑行,只有桨声欸(ǎi)乃,增加了一湖幽静。
(本文作者宗璞,选入时有删改)
23.请把“绿茵茵”“绿茸茸”填入第2自然段中的括号里。
24.西湖盛景很多,即使一个绿色,也各有不同。读短文,完成下面表格。
西湖盛景 看到的“绿”的特点
千变万化
苏堤
有一种茁壮的生命力
25.第2自然段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在文中的作用是( )。
A.承上启下 B.开篇点题 C.引出下文 D.总结全文
26.从画横线句子A、B中任选一句,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进行赏析。我选 句,赏析: 。
27.“船儿在水面上滑行,只有桨声欸乃,增加了一湖幽静。”这句话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答案解析部分
【答案】1.花瓣多;色白微绿;香气极浓
2.拟人;柔弱;怜爱之情
3.听觉、触觉和视觉三个角度。
4.首先,它丰富了文章的内容,使得描述更加生动有趣,增加了可读性和趣味性。其次,山歌和童谣的引用增强了文章的地方色彩,让读者更加深刻地感受到文章所描绘的地域特色和文化氛围。最后,这些引用也寄托了作者对家乡的思念和眷恋之情,使得文章在表达上更加含蓄而深情。
【答案】5.蓝天下面,满眼绿色,一直铺向远方。
6.湖水,野花,欢腾,雄鹰,百灵鸟,黄羊
7.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答案】8.大自然的话语;诸元素之女;B
9.一颗流星在天空画出一道优美的弧线, 消失在天边
【答案】10.D
11.杨柳
【答案】12.D
13.拟人;比喻;跳舞的样子
14.妇人汲水;阳光跳舞;鸭子浮游;榕树
15.诗人把孩子想象成了风,表达了诗人对故乡对母亲的思念之情。
【答案】16.C;B;D;A
17.比喻;繁密茂盛;生机盎然
18.花朵儿一串……好不活泼热闹! “我在开花!”它们在笑。 “我在开花!”它们嚷嚷。
【答案】19.本文介绍了菊花的栽培历史、种类、观赏价值、食用和药用价值、文化内涵。
20.“此”指菊花千姿百态的花朵、姹紫嫣红的色彩所具有的独特观赏价值。
21.其作用是通过引用三位诗人的诗句,增添了文章的文化底蕴,突出了菊花在文人心中的地位,也说明了菊花自古以来就备受人们的喜爱。
22.作者赞美菊花的目的是借菊花不畏严寒、傲霜斗雪的品格,象征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精神。
【答案】23.绿茸茸;绿茵茵
24.灵隐;坚忍不拔;花港观鱼
25.A
26.A;本句运用比喻、排比的修辞手法,从青苔的形状这一角度展开一连串的想象,写出了青苔给苏堤带来的意趣,将人们带进了一个绿色的世界中。(B;本句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赋予柳枝人的行为,形象生动地写出了嫩枝随风飘拂的情态,表现了柳枝勃勃的生机。)
27.作者采用了以动衬静的写作方法,更加表现了西湖的幽静。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