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1单元现代文阅读精选题练习-2025-2026学年语文四年级上册统编版
一、现代文阅读
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关于班级同学近视问题的调查报告
(一)问题的提出
为了了解班内同学近视的状况,查找近视的缘由,更好地进行预防,我对班内同学的视力状况进行了调查。
(二)调查方法
①通过观看、询问和计算,了解班级同学近视的人数和比例。
②通过观看和询问,了解同学在生活和学习中的用眼习惯。
③查阅相关资料,了解近视的缘由,统计其他国家同学近视的状况。
(三)调查状况和资料整理
①四(1)班同学近视状况。
②中国同学与其他国家同学近视率比较。
小学生近视率 中学生近视率 高中生近视率 大学生近视率
中国 26.96% 54.43% 72.8% 77.95%
德国 25.7% 49% 63.8% 高于63.8%
日本 8.8% 15.6% 20.4%
(四)结论
①一些同学没有让眼睛得到充分休息。在班级上升、学习压力增大的状况下,休息时间呈递减趋势。
②抗疲惫眼药水与眼保健操对眼睛都有很好的治疗作用,但同学们却没有引起重视。有些同学近视但未治疗和佩戴眼镜,说明对近视问题不够重视。
③除遗传因素之外,姿态不正确、用眼习惯不良以及养分和睡眠不足都是导致近视的主要缘由。
1.这份报告调查的问题是 ,调查的对象是 ,调查采纳的主要方法有 、 、查阅相关资料。
2.在本次调查中,还了解了其他国家同学近视的状况。有人说,这与所在班级同学的近视状况关系不大。你认为能不能去掉?为什么?
3.请你依据本次调查的状况,给四(1)班的同学提出用眼的建议。(至少2条)
4.请设计一则富有情趣、能打动人的爱护眼睛的提示语。
阅读下面的片段,根据提示分析内容和写法,再照样子写一写。
大理的物产十分丰富。珍禽异兽,名贵树木,花草虫鱼自不用说。单说有千年以上开采历史的大理石吧:它以天然花纹美丽、色彩斑斓而中外闻名。走进点苍山下的大理石厂成品展览室,真是目迷五色。各种款式的大理石屏和装饰品,画面有的像长河落日,有的若江上烟雾,有的似云中仙女,有的如崖上松鹰,有的俨然是奔驰的骏马,有的宛若溪边小饮的稚鹿,全是天然生成,一点也无须画师点染。
5.短文中推荐的地方是 ,作者推荐的理由是 。
6.作者在推荐时采用的结构是( )。
A.总分 B.分总 C.总分总
7.请你根据图片提示,仿照上面的片段来推荐一下图书馆。
阅读材料,完成题目。
天气预报
天气预报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学会看天气预报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很大的方便,请阅读下面的天气预报图及文字,回答问题。
8.通过比较,我们发现这三天的温度在( )。
A.上升。 B.下降。 C.不变。
9.妈妈要晒被子,小芳该提醒她着重关注天气预报中的哪一点?( )
A.日期。 B.天气。 C.地点。
10.小明想去郊游, 月 日出行最合适。因为 。
现代文阅读理解。
朝霞
①幼时,我常随父亲在夏季天色微亮时去割牛草。
②东方的太阳还在地平线下,天空呈现出薄薄的灰色。一切都很安静,只有风儿偶尔低吟,鸣虫还在轻唱。路旁的草木喝饱了水,叶面都有了肥肥的湿润感,竟然显示出春天抽枝散叶时才有的新生颜色。河面上升起轻纱一样的雾气,鲫鱼弹离水面,画出银白的波纹,龙虾悬浮在芦苇根部,虾虎鱼横趴在青石板上。行在此时的田野中,鼻息里全是植物的甜香,混合着泥土特有的芬芳……
③露水最好看的模样,还是在地平线衔住一半太阳的时候。此时,露水凝于草叶的尖端,结为珠状,长时间的欲滴未滴,像洁净透明的水晶加深了叶片的绿意,真是翠色欲流。特别是那些叶片修长的草木上的露珠更是漂亮。它们在毛茸茸的草芒尖上微微颤动,冰清圆润,让人不由得想把它们收集起来,串成一条晶莹剔透的项链。
④露水不但好看,还特别好玩。如果一脚扫过,草木上的露珠成串落尽,叶底的青蛙、甲虫等小生物们四散而逃。有时候,我也玩露珠来捉弄父亲。他行于前,我瞅准路边的一棵小树,抬脚踹动树干,然后疾速跑开。那露珠顿时落成一阵小雨,洒落在父亲的头上、肩膀上,他会愣上一会儿,然后大笑,我也大笑。
⑤等太阳跃出地平线,鸟鸣蝉嘶,露水很快就遁迹了,仿佛一场朦胧的梦境转眼消退。
⑥朝露只陪伴夏季,一旦秋至,立刻凝露为霜,随之而来的就是飒飒凉意了。但还是要感谢朝露呀,让我们知道了美好的易逝,就懂得了当下的珍惜。
11.读文章第②~⑤段,完成下面的导图。
12.边读边想象画面,感受自然之美。
作者从 、 、 等多种感官角度描写景物,描绘了多幅优美的画面,选择表述正确的 。
①静夜风吟 ②河景生趣 ③叶尖凝露 ④珠落如雨
13.如果你也写朝露,你会写哪一幅画面?给画面起名,再用生动的语言写一写。
14.“朝露”给生活带来了什么?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带来美的享受,朝露点缀了自然、浸染了草木、改变了万物的气味。
B.陪伴了“我”和父亲夏季的清晨,让“我们”的感情更加和谐。
C.“我”可以和朝露互动,让生活变得更有情趣。
D.朝露用自己的一生教会“我们”珍惜生命中的美好事物、美好时光。
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材料一】春节旅行去哪里?
【材料二】最美雪乡
冬天的雪乡是一幅美丽的画卷。树木被白雪银装素裹,屋顶上厚厚的积雪仿佛是蛋糕上的糖霜。夜晚时分,路灯照耀下的雪地泛着银光。冬天的雪乡风景美丽纯净,仿佛是大自然赐予的珍贵礼物。
雪乡不仅美丽,还有很多吸引人的冰雪项目,如滑雪、雪地摩托、雪地越野等。雪乡成了人们向往的旅游胜地。
【材料三】关于春节旅行的咨询
某旅行客户端:本平台春节期间的火车票、机票价格增长翻倍。比如:温州飞往哈尔滨,10月份起价格上升。 某新闻社:东北成为各地旅游出行的首选。据此,多家旅行社推出了性比价比较高的东北冰雪跟团游产品。
15.人们选择去东北旅行的理由不包括( )。
A.东北雪景美丽纯净,这里的雪乡美得像一幅画。
B.东北人民亲切好客,非常欢迎游客的到来。
C.东北有丰富的冰雪项目,吸引众多的游客前去体验。
D.一些旅行社主推东北冰雪游产品,吸引了人们。
16.材料二主要运用了 的修辞手法,我仿佛看到了 的画面,感受到了雪乡的 。
17.禾禾家旅行费用超出预算,你建议 (去 不去)雪乡旅游,因为 。
请你阅读下面的美文并完成后面的问题。
庐山云雾
华林
①庐山云雾,天下闻名。
②初次上庐山,便在雾中行。车在山间盘旋,路沿山势蜿蜒。迎接我们的是:满山的绿,凉爽的风,还有守在半山、频频招手的白云。我闭上眼睛,任由身体随着车子摇晃,嗅着混杂一点汽油味的山野气息,进入半梦半醒状态。猛一睁眼,发现四周已被云雾包围,恍然是浮在云海之上了。原来,那半山上的云,已成了身旁弥漫的雾。到底哪儿是云,哪儿是雾,谁也分不清了。
③就这么穿云破雾行到了住处。住处在半山坡,有小溪在旁边潺潺流过。傍着小溪,一条石阶小径通到山下。周围苍翠的松林,笼着轻柔的白纱。里面隐隐地隆隆作响,似有仙人在作法,远远听来,像是有大雨倾盆一般。于是我好奇地走入松林。雾气罩在身上,湿湿的。偶尔有几滴水珠从树上落下,却分明没有下雨。如果说,溪流“哗哗”声有如“小弦切切如私语”,那么,这雾罩松涛的隆隆声真是“大弦嘈嘈如急雨”了。
④庐山雾有声,古时就有记载,其成因至今尚不明。有种说法是认为“风作鬼”,使雾中水汽在树叶间激荡出声。可我感受了雾的抚摸,却并没有觉得有风的吹拂。这耐人寻味的自然之谜更为庐山云雾增添了神秘的色彩。
⑤庐山雾著称于世,不仅因为它四季常有,扑朔迷离,更由于它形态万千,瞬息万变。 雾起时,那蓝天、绿树、红屋顶、青石壁,全都朦朦胧胧,半遮半露,犹如画家信手涂抹出的斑斑色块,又像梦境中随意组合的点点断片。奇峰秀岭一时变得虚无飘渺,若有若无。而雾散后,天高气爽,阳光明媚,群峰傲然挺立。山岭上,白色铁皮屋顶银光闪耀。山谷下,阡陌交通,良田美宅,尽收眼底。身处望江亭,更可见天际间横着一线苍茫水色,那便是长江了。
⑥庐山雾四时常有。正是夏日旅游旺季,我在山上小住几日,已为庐山雾的多姿多彩所折服。若是在“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的时候,雾天更为多见。
(选文有删改)
18.请你阅读文章,根据导图梳理文章是从哪些方面介绍庐山云雾的。
19.请你根据下面的提示,阅读句子,想象画面,说说你感受到了怎样的庐山云雾。
提示 句子 画面想象
通过视觉感官进行想象 映入眼帘的是随处可见的苍翠茂盛的草木,整个山都被绿色覆盖,像丝带一样的白云环绕在半山腰,我们仿佛置身云中。
根据修辞手法进行想象 雾起时,那蓝天、绿树、红屋顶、青石壁,全都朦朦胧胧,半遮半露,犹如画家信手涂抹出的斑斑色块,又像梦境中随意组合的点点断片。
按照方位顺序进行想象 雾散后,天高气爽,阳光明媚,群峰傲然挺立。山岭上,白色铁皮屋顶银光闪耀。山谷下,阡陌交通,良田美宅,尽收眼底。
20.文章第④段中提到的“这耐人寻味的自然之谜”指的是什么,为什么这么说?
21.请你阅读下面的链接材料,说说文章最后一段中作者为什么说庐山“四月”时雾天更为多见?
【链接材料】庐山北依长江,东傍鄱阳湖,江湖中的水大量蒸发,大量的水蒸气涌上庐山;庐山气候湿润,雨量充沛,降水蒸发也形成大量水蒸气,因此庐山的水汽特别充足,尤其在春季时更为突出。 原因①:与 有关,具体体现在 。 原因②:与 有关,具体体现在 。
推荐贵州黄果树瀑布美景
黄果树瀑布
李有贵
①黄果树瀑布,一部大自然的杰作。车到黄果树风景区,便闻一阵“哗哗”之声自远处飘来。透过树隙,便见一条白帘挂在岩壁上,上面折为三叠,好像一匹宽幅白绢正从织布机上泻下,那“哗哗”水声合成了千万架织布机的大合奏,响遏行云。
②我们去时,正遇上枯水季节,瀑布的水势并不宏大,远不如徐霞客在游记中所描写的那般摄人心魄。据当地人介绍,盛水季节,瀑布激出的水花雨雾腾空而上,随风飘飞,漫天浮游,高达数百米,落于瀑布右侧高岩上的黄果树小镇,造成“银雨洒金街”的奇景。可惜我们去得不是时候,无缘一睹其壮观,留下了一点遗憾。
③黄果树瀑布落在一片群山环抱的谷地,我们自西面顺着石阶下行,山径寂寥无人,“哗哗”的瀑布声在山谷间震荡着、回响着,似千百架低音提琴在奏鸣、在轰响。
④至谷底,我们坐在水边的一块岩石上,隔着一口小小的绿潭,那一幅白帘般的瀑布,仿佛一伸手便可撩过来拭脸似的,它跃入涧底激起的烟雾般的水珠,直扑到我们脸上,沁凉沁凉的。
⑤瀑布如雷轰鸣,山回谷应,我们仿佛置身于圆形乐池中,四周乐声奏鸣,人若浮身于一片声浪,每个细胞都灌满了活力,让人真正感受到自然的伟大与恢宏。
⑥我们久坐岩上,任沁凉的飞珠扑上火热的脸庞,沾湿薄薄的衣衫。hōng 我们聆听着訇然作响「注」的瀑声,只觉得自己的胸臆在扩展,似张开的山谷,那瀑布便直跃而进,挟来大自然生生不息的活力,回荡着大自然纯正清脆的音响。
⑦离开潭边,我们循着石径登上溪旁的一个平台。绿树掩映间,有一座徐霞客塑像,他正遥对瀑布,作凝神谛听状,他完全沉醉了,如痴,如迷。此时此地此刻,我们也完全沉醉了,如痴,如迷。
(选文有删改)
【注】匍然作响:形容发出很大的声响。
22.根据“车到黄果树风景区”“自西面顺着石阶下行”“ ”“离开潭边”等词语可知,作者是按照 的顺序写此次“黄果树瀑布之旅”的,重点描述了瀑布声音 的特点。
23.请结合下列句子中的加点部分,使用调动感官的方法,用自己的话说说你想象到的画面。
句子 感官 想象到的画面
①那“哗哗”水声合成了千万架织布机的大合奏,响遏行云。 听觉
②瀑布激出的水花雨雾腾空而上,随风飘飞,漫天浮游,高达数百米,落于瀑布右侧高岩上的黄果树小镇,造成“银雨洒金街”的奇景。 视觉
③那一幅白帘般的瀑布,仿佛一伸手便可撩过来拭脸似的,它跃入涧底激起的烟雾般的水珠,直扑到我们脸上,沁凉沁凉的。 触觉
24.请你结合作者的情感,说说文章结尾两次写到“如痴,如迷”有什么表达效果。
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天下第一潮(节选)
钱塘潮最为奇特的是变化多,“一潮三看”,甚至“一潮四看、五看”。
看完了波澜壮阔的“一线潮”,又见江南岸出现一条潮带,与江东面卷来的一条潮龙逐渐交叉接近,由于日光的映照,东潮黑浪卷,南潮白浪翻,如同黑白两条巨龙。二龙抢滩,必有一场恶战!当两条潮带拦腰撞击之时,你会听到山呼海啸的呐喊,水柱腾烟,形成伞云,如同飞瀑,倾盆直泻。新渐地,两潮交汇成十字形的“浪城”。
这便是举世闻名的钱塘江“十字潮”。
潮涌奔至盐官西十多千米的老盐仓,江面被一条丁字形的大坝拦腰减断。江潮如同被激怒的一队雄狮,不顾一切地撞向大坝,一时间,涌浪直窜云空,蔚为壮观。然而,终因大坝坚牢,潮水无可奈何,只得卷起数百米宽的水幕,愤愤地撤回,似乎要休整一番,并发誓十二小时后再来冲杀。
此景就是钱塘江“回头潮”。
25.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奇特—— 举世闻名——
26.短文详细介绍了“ ”和“ ”这两种大潮,突出了钱塘潮 的特点。
27.找出短文中的一个比喻句,并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28.钱塘江“十字潮”是怎样形成的?在短文中找出来。
29.请写两句你知道的描绘钱塘江大潮的诗句。
答案解析部分
【答案】1.班级同学近视的状况;四(1)班的同学;观看;询问和计算
2.不能去掉。与其他国家同学近视的状况相比,更能体现我国同学近视的程度较高。
3.保证睡眠充分,让眼睛得到充分的休息;仔细做眼保健操,假如近视,要准时佩戴眼镜。
4.请不要让您的世界一片模糊。
【答案】5.大理;物产丰富
6.A
7.图书馆环境幽雅。一排排书架陈列整齐,上面的图书分门别类摆放,方便同学们查阅;一排排座椅摆放有序,同学们在这里读书、写作业。阳光透过窗户照进来,暖融融的。
【答案】8.B
9.B
10.1;7;相比其他两天,这天虽然是阴天但气温高,风小,空气状况良好。
【答案】11.草木的叶面有了肥肥的湿润干;露水凝于草叶的尖端;地平线衔住一半太阳;太阳越出地平线
12.视觉;听觉;嗅觉;②③④
13.晨露泛光图。在草丛中,一颗颗晶莹剔透的朝露点缀其间,它们如同无数颗小巧的珍珠,静静地躺在绿叶之上。朝露在阳光的映照下,闪烁着迷人的光泽,时而泛出淡淡的金色,时而映出天空的蔚蓝。
14.A
【答案】15.D
16.比喻;厚厚的白雪静静地堆在路面上,房屋上、树木上,整个世界被笼罩在一片白茫茫中。;略
17.示例一:去;可以选择性比价比较高的旅行团,跟团旅行,且雪乡风景美丽纯净,值得一游。示例二:不去,成春节期间票价增长翻倍,此时去雪乡旅游不划算。
【答案】18.①声音②形态③形态万千/瞬息万变④赞美和喜爱
19.迎接我们的是:满山的绿,凉爽的风,还有守在半山、频频招手的白云。;示例:大雾弥漫,蓝天、绿树、红屋顶、青石壁都笼罩在层层雾气中,看不清全貌,像是画家用画笔在画板上随意涂抹的色块,又像是在梦境中随意组合的碎片。;示例:大雾数去,天空又恢复了蔚蓝与通透。从山上往下看,山岭上铁皮屋顶在阳光的照耀下闪烁着银色的光辉,山谷下乡间小道交错相通,青瓦平房、绿田旷野,美不胜收。
20.指的是庐山的雾有声。因为雾本无声,但是庐山的云雾在松林之中却有隆隆的声响,且成因至今不明,所以作者将它称为“自然之谜”。
21.地形(位置);紧挨着长江和鄱阳湖,湖中的水蒸气涌上庐山;气候;气候湿润,雨量充沛,春季更突出。
【答案】22.至谷底;游览或时空变化;大而响
23.黄果树泽布像一条白蜡倾泻而下,巨大的水声像千万架织布机的大合奏,震耳欲聋,令人惊叹。;飞流直下的瀑布溅起的水雾洒向小镇,阳光透过水雾,在小镇的上方形成了灿烂的彩虹。;瀑布跃入涧底,激起了晶莹的水珠,扑在人们的面庞上,一瞬间清凉的感觉直达心底。
24.第一次写“如痴,如迷”是描写徐霞客塑像上刻画的徐霞客观赏瀑布时的神情,第二次写“如痴,如迷”是形容我们一行人沉醉于黄果树瀑布美景的神情。两次出现,更加深刻地表现了黄果树瀑布的雄伟壮观以及作者对黄果树瀑布的喜爱之情。
【答案】25.奇妙;声名鹊起
26.十字潮;回头潮;变化多
27.故答案为:江潮如同被激怒的一队雄狮,不顾一切地撞向大坝,一时间,涌浪直窜云空,蔚为壮观。形象直观地描写了江潮的磅礴气势和势不可挡的壮观景象;
28.故答案为:江南岸出现一条潮带,与江东面卷来的一条潮龙逐渐交叉接近,由于日光的映照,东潮黑浪卷,南潮白浪翻,如同黑白两条巨龙。二龙抢滩,必有一场恶战!当两条潮带拦腰撞击之时,你会听到山呼海啸的呐喊,水柱腾烟,形成伞云,如同飞瀑,倾盆直泻。
29.八月涛声吼地来,头高数丈触山回。——刘禹锡《浪淘沙·其七》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