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1单元现代文阅读精选题练习-2025-2026学年语文五年级上册统编版
一、现代文阅读
现代文阅读
跑藤
刘成章
①“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籽”,这是人世的基本道理。可是我们种了些大蒜,不知何故,施肥浇水地折腾了好几个月,结果刨出来一看,一个个蒜头竟小得让人哭笑不得。我们又种了些西红柿。等到时间它就开花了,结果了,而一旦它的果实开始红了,那真是争着抢着地红,让你不知该摘哪个是好。
②有一天,我忽然发现在西红柿的旁边,又长出一棵秧苗了,看那叶子,无疑是一棵什么瓜了。我们在这并没有种瓜的,大概是什么时候无意间将瓜种遗落在这儿,才让它获得了一份生命。心里怀着对它的疼爱之情,每当我们给别的菜浇水的时候,也不忘给它浇上一分。
③它终于长大起来,并且开了黄色的花朵,接着,花朵下面又膨出瓜蛋蛋了。我们仔细一看它竟是一棵冬瓜。
④我们注意到,在生出藤蔓之前,它长得很慢,要静静地在那儿呆上好多天,但一旦生出了藤蔓,它的生长态势就不一样了。
⑤你看,它飞跑向前的藤蔓,姿势优雅,有如运动员长跑时形成的前倾角。如果把时间稍加浓缩你便会看到,当遇到一道土埂的时候,它一跃而过,然后就高举着一朵金色的花儿犹如奏响着凌厉的号角,一往直前。它起先只有五六片叶子,不久就变成十几片了,十几面绿旗在风中飘扬。此情此景,恐怕只有“浩浩荡荡”这个成语才可以形容。
⑥它本来只有一个头,可是几天之后,它就变成了好多的头。每个头都躬起在空中,转动如巨龙之头,长在上面的细而灵活的卷须自然是龙须了。它们展开了跑藤的竞赛。它们齐头并进,互不相让。它们一边跑一边长叶一边开着雄花雌花并且一路结瓜。它们好像是比谁在这世界上活得更精彩。
⑦待大墙绿遍之后,它们又转身跑至地上。似乎调整了速度,时而慢跑,时而有如散步。看来它们需要积蓄新的能量,它们比的是坚韧的意志和持久的耐力。
⑧过多少天,它们的叶子已今非昔比,蔚为壮观,数都数不过来。粗略估计,起码达到三四百片了。夏日的烈日照晒下,三四百片叶子就像三四百支举起的伞,给西红柿们遮着阴凉。而在风雨中 有的西红柿要跌倒了,是它们又急忙伸出卷须之手,把它搀扶起来。
⑨这时候我们看了看它们的根,真是大吃一惊。记得两个月前,那根长得多细多弱呀,可是现在,它已壮如黑绿色的钢铁的缆绳了。不知不觉间,它们已覆盖了半个菜园,而且,其前进的脚步已经深入到了院子里的水泥地面,它们以自己的奔跑彰显了生命应有的强悍和洒脱。
⑩在万类生命之中,它虽只是小小的一芥,但你从它的动作上,却可以感受到奔腾的生命。
(文章有删改)
1.请你按照时间顺序,将选项填入对应的气泡中,从而整理出文中冬瓜的生长过程图。
A.几天之后,长出好多头,长叶、开花、结瓜
B.终于长大,并且开出了黄色花朵
C.过多少天,叶子达到三四百片,根壮如缆绳,覆盖了半个菜园
D.生出藤蔓,长势迅速,浩浩荡荡
2.请你从修辞的角度赏析下面的语句,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情感。
它们展开了跑藤的竞赛。它们齐头并进,互不相让。它们一边跑一边长叶一边开着雄花雌花并且一路结瓜。它们好像是比谁在这世界上活得更精彩。
3.文章以描写冬瓜为主体,但第一段却先写了大蒜和西红柿,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
4.你打算为本篇文章制作一个美文推荐标签,下面是同学们为你提供的两个选择,请你结合本文,选择合适的标签内容并说明理由。
选择 ,理由:
在阅读中学习方法。
____
①院子里有一棵无花果树,那是结婚后妻从她娘家移栽来的,迄今已经有好多个年头了。刚移栽来的时 候,它还是一根瘦弱的枝条,现在它已经长成一棵枝繁叶茂的树了,旁侧生出许多的枝条。经过多年的生长,它已具有一定规模了!
②夏秋季节,正是它得意之时,它不失时机地拼了命地 长,鼓足了劲,把叶子“努”成了墨绿色。当夕阳西下的时候,随着徐徐而来的晚风,它便散发出一缕缕馨香。无花果树既可欣赏,又可使环境清新,是别的树所难及的。
③常有朋友说:“进了你家院子,便让人忍不住深呼吸!”到了秋季,那一颗颗圆润可爱的果实变成了紫红色就可摘食了。几个侄儿、外甥眼巴巴地看着树上的果实,垂涎欲滴。也难怪,无花果的味儿极好,吃时嘴里充满柔和的清香,连呼出的气息,也是扑鼻醉人的香。
④妻说无花果可以健胃清肠,利咽喉。所以,妻每年都收藏好多颗,给我泡茶喝,让我受益匪浅。
⑤记得我曾有拙诗发表在报刊上,其中几行是“无花果/无花的果/无法比拟的果”,妻看后,笑着奚落我:“‘无花的果’说错了,它也是有花的呢,只是不那么鲜,不那么艳罢了。”
⑥这使我想起了一句话:大凡花艳者,往往不容易踏踏实实地结果实。
⑦闲暇时,我按书上教授的方法,用压条法让它繁殖了几棵,有朋友来讨取,便送了去,并告诉他们,别小看了无花果,它虽然没有花艳身娇的外表,但结的果实风味独特! (有删改)
5.【学会拟题】给文章拟个合适的题目,写在文前的横线上。
6.【写清楚喜爱的原因】文中写了自己喜欢无花果的哪些原因?请你概括填写。
① ② ③无花果味儿极好。 ④
7.【运用适当的修辞手法把心爱之物写生动】关于画横线的句子,理解正确的一项是____
A.“得意”和“努”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出了无花果树拼命生长的状态,让人感受到无花果树蓬勃的生命力,表达了作者对无花果树的赞美之情。
B.“得意”写出了无花果树的骄傲自大。“努”写出了无花果树生命力的蓬勃,体现了无花果树的生长状态。
C.“得意”一词把无花果树当作人来写,说它“得意”,实则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夏季是最适合它生长的季节。
8.【抒发喜爱之情】第⑥、⑦段抒发了作者对无花果的喜爱和赞美之情,你知道作者借无花果表达了怎样的观点吗?
拓展阅读专项练(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西 湖
材料一:西湖,位于浙江省杭州市,是中国首批公布的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也是中国十大风景名胜之一。它是中国主要的观赏性淡水湖泊之一,也是现今《世界遗产名录》中少数几个和中国唯一一个湖泊类文化遗产。
材料二:“西湖十景”之名源自南宋山水画。十景皆傍近西湖或在湖中,最初的十景命名为平湖秋月、苏堤春晓、断桥残雪、雷峰夕照、南屏晚钟、曲院风荷、花港观鱼、柳浪闻莺、三潭印月、两峰插云。至清朝,康熙皇帝南巡至杭,为西湖十景题字,并将“两峰插云”改为“双峰插云”,“雷峰夕照”改为“雷峰西照”,“南屏晚钟”改为“南屏晓钟”。但是“雷峰西照”与“南屏晓钟”这两个名称却未被人们接受,后人仍沿用南宋旧名至今。
“西湖十景”涉及了春夏秋冬、晨晌昏夜、晴雾风雪、花鸟虫鱼等关于季节、时节、气象、动植物的景观特色,以及堤、岛、桥、亭、台、楼、阁、园林、宅院、寺庙等极为丰富的景观元素,并各有侧重地表现出或生动、或静谧、或隐逸、闲逸、冷寂等审美意境。
材料三:
9.下面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西湖是目前《世界遗产名录》中中国唯一一个湖泊类文化遗产。
B.“西湖十景”之名源自南宋山水画,并且一直沿用至今。
C.“雷峰西照”是康熙皇帝为“西湖十景”题字时修改的,后被人们所接受。
D.西湖是浙江省杭州市唯一的风景名胜区。
10.材料三的西湖导览简图中,标注的景点不属于“西湖十景”的是 。
A. 三潭印月
B. 柳浪闻莺
C. 白堤
D. 苏堤春晓
聪聪此时在“南屏晚钟”处游玩,他下一站去 游玩最为便捷。
A. 雷峰夕照
B. 断桥残雪
C. 花港观鱼
D. 曲院风荷
11.结合三则材料,请你为西湖拟一句宣传语。(不超过20个字)
阅读。
菊之风霜
放学回家路上的公园里,菊花争相开放。
秋天,花草逐渐凋零,唯有傲霜的菊花迎着秋风怒放。这儿一簇,那儿一丛,人们____(A.爱慕B.羡慕)它的花团锦簇。朵朵菊花花瓣紧紧包着花芯,层层叠叠,傲然____(A.挺立B.伫立)着,美极了!它不像牡丹那样富贵,不像玫瑰那样娇艳,但它有着松树般的风格,有着梅花似的品行。古往今来,菊花一直被世人所赞许。只要扎根于土壤之中,它没有过高的要求,就能茁壮地成长着。
12.在括号中选择出恰当的词语填写在文中空缺处(只写序号)。
13.文中画横线句子运用了对比的手法,请用这种手法写一个句子。
14.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你将修改后的句子写下来。
对比阅读。
(一)桂花雨
①桂花盛开的时候,不说香飘十里,至少前后左右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桂花成熟时,就应当“摇”。摇下来的桂花,朵朵完整、新鲜。如果让它开过了,落在泥土里,尤其是被风吹落,比摇下来的香味就差多了。
②摇花对我来说是件大事,我总是缠着母亲问:“妈,怎么还不摇桂花呢?”母亲说:“还早呢,花开的时间太短,摇不下来的。”可是母亲一看天上布满阴云,就知道要来台风了,赶紧叫大家提前摇桂花。这下,我可乐了,帮大人抱着桂花树,使劲地摇。摇哇摇,桂花纷纷落下来,我们满头满身都是桂花。我喊着:“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呀!”
③桂花摇落以后,挑去小枝小叶,晒上几天太阳,收在铁盒子里,可以加在茶叶里泡茶,过年时还可以做糕饼。全年,整个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
(二)水是故乡甜
①俗话说,“人穷志不穷,家穷水不穷”。这话我最听得进。因为我故乡家中的水就有三种:河水、井水、山水。山水是长工每天清早去溪边一桶桶挑来,倾在大水池中备饮食之用。洗涤(dí)多用河水。母亲因为长工挑水辛苦,叫聪明灵巧的小帮工,用一根根长竹竿连接起来,从最靠近屋子的山边,引来极细小的一缕清泉,从厨房窗外把竹竿伸入,滴在一个小缸中。这才是涓涓滴滴的源头活水,一天接不了多少。母亲舀(yǎo)来泡茶给父亲喝。“喝这样清的山水,保佑你长生不老。”母亲总是这么说的。
②那时泡的茶叶,除了家乡的明前茶、雨前茶之外,还有从杭州带回来的龙井。父亲品着茶,常常说:“龙井茶,一定要用虎跑水来泡才香、才地道。”母亲不以为然地说:“是哪里生长的人,就该喝哪里的水。要知道,水是故乡的甜呦。”母亲还说:“孩子们多喝点家乡的水,底子厚了,以后出门在外,才会承受得住异乡的水土。”
15.对“全年,整个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用“浸”字,将香气写得可感可触,表达了作者对桂花的喜爱之情。
B.桂花一年四季都开,香气浓郁,人们一整年都可以闻到。
C.桂花的香气,香甜了四季,也香甜了人们的生活。
D.这句话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形象地写出了桂花香气的浓郁。
16.选文二中哪句话最能体现文章的主题?
17.对“孩子们多喝点家乡的水,底子厚了,以后出门在外,才会承受得住异乡的水土”一句,理解最正确的一项是( )
A.母亲希望孩子们多喝点故乡的水,因为故乡的水纯天 然,喝了身体健康。
B.母亲只喜欢家乡的水,不喜欢虎跑水,希望孩子们就喝家乡的水。
C.母亲觉得家乡的一切事物都是最好的,没有什么能比得上,包括水。
D.母亲希望孩子们热爱家乡,无论将来行至多远,永远记得家乡的一切。
18.联读两篇选文,并结合课文内容,根据提示填空,写下你的发现。
《桂花雨》 桂花 故乡的桂花VS杭州的桂花
《水是故乡甜》 VS
作者表达情感的奥秘 我发现 。 我发现作者运用对比,表达了对家乡的思念。
语文要素强化练。
野菊花
①野菊花!野菊花开在山野里。
②有谁见过这般豪放壮烈的花云?有谁闻过这么沉郁凝重的药香?那样泼泼辣辣地开。一簇一簇,一滩一滩,一坡一坡,灿烂辉煌!
③花朵不过一分镍币大小,密密匝匝,重重叠叠,织造出淮河堤畔、大别山麓梦幻般神奇的织锦,分明是太阳和月亮灼目滚烫的合金,让造物主随意倾倒泼洒在这里,叫人心灵久久震颤。
④几番秋风秋雨秋霜,山野早已敛去辽阔的绿氅 (外套),只把灰褐的脊背袒露世间;曾经被悠逸的白云衬托得如此高远的天空,也被铅灰压缩了胸臆;紫燕和鸿雁归飞的呼唤,杳然寂灭在江南的路上,留下水牛与山羊的哞咩,在枯草败叶间低回……纵然是松柏也已减色,纵然是檀竹也已落魄,唯独野菊花,却以她野性的勇敢和进取,在这片天空下,这片山野上,举起开放的拓展的金旗,“要与西风战一场,遍身穿就黄金甲”。
⑤多少墨客骚人奉和酬唱,把菊魂菊意唱彻历朝历 代;唱的大多是庭院、公园、花盆里的名菊。比起野菊花来,这些被驯化、供玩赏的同类,不免沾染着脂粉气、奶油味,显得矫饰和做作。而野菊花宁愿入汤入药、成渣成泥,决不任人摆布、供人亵玩。
⑥这就是野菊花!
19.短文第①②③段从哪些角度描写了野菊花?请概括回答。
20.读短文,回答问题。
①第②段中的“一簇一簇,一滩一滩,一坡一坡”写出了野菊花生长得 的特点。第③段的“ 、 ”也写出了这个特点。再结合第②、③段其他词句,我们发现作者通过这些词句表达了 之情。
②第④段中,作者把野菊花与 、天空、 和 、 、檀竹等进行对比,表现了野菊花 (填序号)的品格。
A.高洁与孤傲
B.豪放与壮烈
C.勇敢和进取
D.狂野和骄傲
③文中还有一处与第④段的写法相同,在文中找出来。
21.下列对短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生动形象地刻画了野菊花,表现了作者对野菊花的赞美之情。
B.在作者眼中,野菊花美得豪放壮烈,美得灿烂辉煌,美得野性,这种美太特殊了,没有名菊惹人喜爱。
C.本文告诉我们人生要像野菊花一样有姿态地开放,努力向上,勇敢进取。
22.短文的第①、⑥段结尾都使用了“!”,把它换成“。”好不好?为什么?
你养了小狗后更加喜欢动物了,同时也关注了很多动物专栏,你发现了下面这篇文章,请完成后面的问题。
可爱的小鸟
王文杰
①没有一片绿叶,没有一缕炊烟,没有一粒泥土,没有一丝花香,只有水的世界,云的海洋。
②一阵台风袭过,一只孤单的小鸟无家可归,落到被卷到洋里的木板上,随浪漂流,姗姗而来,近了,近了……
③忽然,小鸟张开翅膀,在人们头顶盘旋了几圈,“扑啦”一声落到了船上。许是累了?还是发现了“新大陆”?水手撵它,它不走;抓它,它乖乖地落在掌心。可爱的小鸟和善良的水手结成了朋友。
④瞧,它多美丽,娇巧的小嘴,啄理着绿色的羽毛,鸭子样的扁脚,呈现出春草的鹅黄。水手们把它带到舱里,给它“搭铺”,让它在船上安家落户,每天,把分到的一塑料桶淡水匀给它喝,把从祖国带来的鲜美的鱼肉分给它吃,天长日久,小鸟和水手的感情日趋笃厚。清晨,当第一束阳光射进舷窗时,它便敞开美丽的歌喉,唱啊唱,嘤嘤有韵,宛如春水淙淙。人类给它以生命,它毫不悭吝①地把自己的艺术青春奉献给了哺育它的人。可能都是这样,艺术家们的青春只会献给尊敬他们的人。
⑤小鸟给远航生活蒙上了一层浪漫色调,返航时,人们爱不释手,恋恋不舍地想把它带到异乡。可小鸟憔悴了。给水,不喝!喂肉,不吃!油亮的羽毛失去了光泽。是呀,我们有自己的祖国,小鸟也有它的归宿,人和动物都是一样啊,那儿也不如故乡好!
⑥善良的水手们决定放开它,让它回到大海的摇篮去,回到蓝色的故乡去。离别前,这个大自然的朋友与水手们留影纪念。它站在许多人的头上、肩上、掌上、胳膊上,与喂养过它的人们,一起融进那蓝色的画面……
(文章有删改)
【注释】①毫不悭(qiān)吝:一点都不吝啬,一点不小气。
23.水手们和小鸟是怎样逐渐成为好朋友的?请根据文章内容填一填。
24.默读文章第④段,先写一写水手们为小鸟做的事,再体会水手和小鸟之间的情感。
25.阅读文章,说说最后水手们为什么把小鸟放走了。
26.请借鉴本文描写小鸟时运用的拟人修辞手法,描写你喜欢的一种动物。(200字左右)
课外阅读
鹤
那一天,晴空如洗,万里无云,是看鹤飞翔最好的日子。
不久,南侧群山的上空深处,浮现出一排黑芝麻粒般的小斑点,清晰可辨。今天的第一个鹤群映入眼帘。
飞机的编队,一般都是三架为一组,排成三角队形,可是我有生以来初次看到的鹤的队列,却是一字形横队。
鹤群迅速向这边移动。当飞临我们伫立的稻田上空时,我们引颈仰望,鹤大小如白鹭,体形已可看清。这些鹤都是灰白色的,大约有上百只。它们一律长颈伸向前方,双足向后方笔直地伸着,悠然翱翔天空的美姿,实在是无可言喻。
我抬头仰望着,脖颈有些酸痛,此时,鹤群又渐渐飞远,在那万里晴空之中,它们不停地变换着阵容,仿佛在辽阔的天幕上,书写着一行行优美的诗。
27.短文描写的对象是( )
A.鹤 B.白鹭 C.飞机
28.文中描写鹤群飞翔的姿态时,运用了( )的修辞手法。
A.比喻 B.拟人 C.排比
29.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把 比作 ,形象地写出了 。
30.短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31.短文与《白鹭》在写法上有什么相同之处?
答案解析部分
【答案】1.B;D;A;C
2.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赋予冬瓜藤蔓以人的情态,形象地描写出冬瓜藤蔓生长迅速,长叶、开花、结瓜同时发生且长势喜人的情形,瓜藤之间还相互“比较”,更凸显了藤蔓旺盛的生命力,抒发了作者对冬瓜的喜爱与赞美之情。
3.运用衬托的手法,通过描写其他作物,为下文描写冬瓜生长做铺垫;另外,这些作物与冬瓜生长的景象形成对比,更加突出冬瓜“跑藤”的旺盛生命力。
4.示例一:A;本文描写了园子中的冬瓜、大蒜、西红柿等蔬菜,其中有关冬瓜的描写十分细致生动,读者阅读文章仿佛身临其境,可以看到一面铺满藤蔓的绿墙,浓浓的绿意扑面而来。(示例二:B;本文描写了冬瓜蓬勃向上、生命力旺盛、意志坚韧、耐力持久的特点,从作者对它的赞美中,也启示我们应不断以奔跑的姿态前行,成就生命的辉煌)
【答案】5.无花果
6.无花果树可供欣赏;无花果树可以使环境清新;无花果可以健胃清肠,利咽喉
7.A
8.作者借无花果表达了做人应该踏踏实实,做有用的人,不能做只注重外表的人的观点。
【答案】9.A
10.C;A
11.诗情画意美西湖,春夏秋冬皆天堂。
【答案】12.A,A
13.我之前不曾见过如百灵这样的鸟,它的歌声比黄鹂更婉转动听,身形比八哥更轻巧敏捷。
14.它没有过高的要求,只要扎根于土壤之中,就能茁壮地成长着。
【答案】15.B
16.是哪里生长的人,就该喝哪里的水。要知道,水是故乡的甜呦。
17.D
18.水;故乡的水;虎跑水;作者运用借物抒情的写法,表达了对家乡的思念
【答案】19.生长环境、开放姿态、花的气味、花的大小、花的颜色。
20.繁茂;重重叠叠;密密匝匝;对野菊花的喜爱和赞美;山野;紫燕;鸿雁;松柏;C;比起野菊花来,这些被驯化、供玩赏的同类,不免沾染着脂粉气、奶油味,显得矫饰和做作。而野菊花宁愿入汤入药、成渣成泥,决不任人摆布、供人亵玩。
21.B
22.不好。叹号加强了语气,体现了作者对野菊花强烈的喜爱和赞美之情。改成句号后,语气比较平淡,无法更好地体现出作者的这种情感。
【答案】23.①安家落户,②感情日趋笃厚,③思乡憔悴,④放它回家
24.给小鸟“搭窝”,给小鸟喂水,喂小鸟吃鱼肉。水手对鸟儿精心的照顾和无微不至的关爱得到了小鸟的信赖,使他们成了好朋友。
25.因为水手们觉得动物和人一样,都有自己的归宿,都热爱自己的故乡,都思念家乡。
26.小白兔浑身雪白雪白的,像一个小雪球。它长着一对圆溜溜的眼睛,像白玉上嵌着两颗红宝石,耳朵很长,毛茸茸的,嘴是三瓣的,吃东西和呼吸时,嘴巴向三面咧开,露出粉红色的牙床。小白兔走路时蹦蹦跳跳的,它前腿短,后腿长,跳跃的时候,后腿用力一蹬,身子向前一窜,一下子就蹦出老远。高兴的时候,它还会用四条腿同时蹬地,头一摆,耳朵一甩,来一个空中转体,像杂技演员在表演杂技一样。有时,它还用后腿支撑着身体站起来,然后用两只前爪轻轻洗脸,多讲卫生啊!小白兔的尾巴像一个小绒球,贴在屁股上,跳动时随着身体一动一动的,可爱极了。
【答案】27.A
28.B
29.鹤群;黑芝麻粒般的小斑点;鹤群出现时的样子
30.短文表达了作者对鹤群的喜爱和赞美之情,以及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31.短文与《白鹭》在写法上都运用了对比和拟人的修辞手法来突出所描写对象的特点,都表达了作者对所写动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