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2025-2026学年语文四年级上册第1单元阅读理解专项训练-(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2025-2026学年语文四年级上册第1单元阅读理解专项训练-(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461.3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9-11 15:45:3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1单元阅读理解专项训练-2025-2026学年语文四年级上册统编版
一、现代文阅读
现代文阅读理解。
黄果树听瀑
李有贵
①黄果树瀑布,一部大自然的杰作。车到黄果树风景区,便闻一阵“哗哗”之声自远处飘来,若微风拂过树梢,渐近渐响,最后潮水般涌漫过来,盖过了人喧马啸,天地间只存下一片奔泻的水声了。
②透过树隙,便见一条白帘挂在岩壁上,上面折为三叠,好像一匹宽幅白绢正从织布机上泻下,那“哗哗”水声合成了千万架织布机的大合奏,响遏行云。
③我们去时,正遇上枯水季节,瀑布的水势并不宏大,远不如徐霞客在游记中所描写的那般摄人心魄。所以游者甚为寥落,连街上的不少店铺都早早关门打烊了。据当地人介绍,盛水季节,瀑布激出的水花雨雾腾空而上,随风飘飞,漫天浮游,高达数百米,落于瀑布右侧高岩上的黄果树小镇,造成“银雨洒金街”的奇景。可惜我们去得不是时候,无缘一睹其壮观,留下了一点遗憾。
④黄果树瀑布落在一片群山环抱的谷地,我们自西面顺着石阶下行,山径寂寥无人,“哗哗”的瀑布声在山谷间震荡着、回响着,似千百架低音提琴在奏鸣、在轰响。
⑤至谷底,我们坐在水边的一块岩石上,隔着一口小小的绿潭,那一幅白帘般的瀑布,仿佛一伸手便可撩过来拭脸似的,它跃入涧底激起的烟雾般的水珠,直扑qìn 到我们脸上,沁凉沁凉的。
⑥瀑布如雷轰鸣,山回谷应,我们仿佛置身于圆形乐池中,四周乐声奏鸣,人若浮身于一片声浪,每个细胞都灌满了活力,让人真正感受到自然的伟大与恢宏。
⑦我们久坐岩上,任沁凉的飞珠扑上火热的脸庞,沾湿薄薄的衣衫。我们聆听hōng 着气然作响【注】的瀑声,只觉得自己的胸臆在扩展,似张开的山谷,那瀑布便直跃而进,挟来大自然生生不息的活力,回荡着大自然纯正清脆的音响。
⑧离开潭边,我们循着石径登上溪旁的一个平台。绿树掩映间,有一座徐霞客塑像,他正遥对瀑布,作凝神谛听状,他完全沉醉了,如痴,如迷。此时此地此刻,我们也完全沉醉了,如痴,如迷。
【注】匍然作响:形容发出很大的声响。
1.请依据文章内容,将作者的内心感受写在下面横线上。
无缘奇景,   →离开潭边,   →聆听瀑布,   
2.联系上下文,根据加点词句展开联想。
①从“响遏行云”中我仿佛听到   。
②从“银雨洒金街”中我仿佛看到   。
③从“沁凉沁凉”中我仿佛感受到   。
3.仔细比较下面的原句和修改句,说说这样修改的好处。
原句 修改句
“哗哗”的瀑布声在山谷间震荡着、回响着。 “哗哗”的瀑布声在山谷间震荡着、回响着,似千百架低音提琴在奏鸣、在轰响。
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观山,看海,听雨,赏花……在和大自然接触的过程中,同学们也注意到了环境问题。为此,大家参与了“全国低碳日”宣传周活动,下面是相关材料。
绿色出行是节约能源、提高能效、减少污染、有益于健康且兼顾效率的出行方式。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但大家团结起来的力量是无限的。让我们携起手来,做绿色出行的倡导者、践行者、宣传者,为减少污染、改善空气质量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让蓝天白云常驻,让繁星闪烁永存!为此我们提出倡议:
健康生活,低碳出行。积极践行“135”绿色出行方式:1千米内步行,3千米内自行车骑行,5千米内选择乘坐公交、地铁,做到少开车、少烧油。
规范行车,绿色交通。对运行车辆及时检查维护,确保废气达标排放;购置低排放、低油耗的车辆或者新能源车辆。
合理安排,错峰加油。避免在上午10点至下午4点阳光强烈照射时段加油,鼓励选择在晚上8点到第二天早上6点期间加油,减少挥发性有机物排放。
4.结合资料,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用“正确”“错误”表示。
①绿色出行是节约能源、减少污染、有益健康但效率低下的出行方式。   
②爸爸利用午休时间去给汽车加油,是一种低碳出行的方式。   
③购置低排放、低油耗的车辆是为低碳出行助力。   
5.为“全国低碳日”设计一个宣传标语。
6.一些景区为了减少尾气污染,在景区外围设置了游客服务中心,禁止自驾车辆、旅游大巴驶入景区,给游客带来了不便。游客步行到景区既耗时又耗费体力。结合材料和生活体验,说说你觉得应该怎么解决这个问题。
现代文阅读理解。
三峡之秋
时令已经是秋天了。三峡的秋色,是从大江两岸的橘柚树开始显现的。这些树,生长在陡峭的山岩上,叶子也如同那青色的岩石一般,坚硬,挺直。越到秋天,它们越显出绿得发黑的颜色;而那累累的果实,正在由青变黄,渐渐从叶子中间显露出来。就在这时候,它们开始散发出一种清香,使三峡充满了成熟的秋天的气息。
早晨,透明的露水闪耀着,峡风有些凉意,满山的橘柚树上仿佛撒了一层洁白的霜,新鲜而明净。太阳出来了,露水消逝,橘柚树闪烁着阳光,绿叶金实。三峡中又是一片秋天的明丽。
中午,群峰披上金甲,阳光在水面上跳跃,长江也变得热烈了,像一条金鳞巨蟒,翻滚着,呼啸着,奔腾流去;同时又把它那激荡跳跃的光辉,投向两岸峭壁。于是,整个峡谷波光荡漾,三峡又充满了秋天的热烈气息。
下午,太阳还没有落,峡谷里早升起一层青色的雾。这使得峡谷里的黄昏来得特别早,而去得特别迟。于是,在青色的透明的黄昏中,两岸峭壁的倒影,一齐拥向江心,使江面上只剩下一线发光的天空。长江平静而轻缓地流淌,变得有如一条明亮的带子。
夜,终于来了。岸边的渔火,江心的灯标,接连地亮起,连同它们在水面映出的红色光晕,使长江像是眨着眼睛,沉沉欲睡。只有偶尔驶过的驳船,响着汽笛,在江面划开一条发光的路;于是渔火和灯标,都像惊醒了一般,在水面上轻轻地摇曳。
7.作者是按照   顺序来写三峡的秋天的。
8.读文中画横线的部分,“金鳞”写出了(  ),“巨蟒”写出了(  ),“呼啸”则写出了(  )。
A.长江的声音 B.长江的形状 C.长江的颜色
9.下列句子分别是从什么角度来写的?选一选,把选项填在括号里。再任选一句,写出你由句子想象到的画面。
A.视觉 B.听觉 C.嗅觉 D.触觉
①它们开始散发出一种清香,使三峡充满了成熟的秋天的气息。   
②峡风有些凉意。   
③岸边的渔火,江心的灯标 眨着眼睛,沉沉欲睡。   
我选择第   句来想象画面:   
10.从短文的描述中,我能体会到作者对   的   之情。
现代文阅读理解。
观日落
①我最爱看日落的景观。今天我又登上楼的最高点,观赏日落。
②我抬起头,只见那万里的晴空本来是淡蓝色的,像明净的湖水,现在越来越蓝,越来越浓了,简直像画家在用蓝色的画笔层层加深。太阳慢慢靠近西山,它收做起刺眼的光芒,像个害羞的小姑娘露着红红的脸蛋儿。在它的周围,有一束束灿烂的光,一圈圈柔和的圆晕,它身边的天空却呈现出黄里透紫的悦目色彩。镶嵌在天边的连绵起伏的山峦,在夕阳的映照下,披上一层金光,显得分外壮观。
③过了一会儿,太阳已经斜靠着西山,它的光更柔弱了,可它的脸颊更红了。它像个大红球,向着天空、向着地面、向着山峦喷出了红艳艳的嫩光。它身边的晚霞不断地扩大着范围,更换着锦衣,粉红的、红的、紫的 五光十色,好看极了。霎时间,艳丽的晚霞弥漫了大半个天,像铺开了一幅巨大的瑰丽的绸缎。
④太阳慢慢地向西山背后退去,最后只一跳,光芒便消失得无影无踪,它身边的晚霞也在归林的鸟雀声中收起最后一丝光泽。我凝视着天边,我的心久久陶醉在这日落的景观之中……
11.根据短文内容,把思维导图补充完整。
12.关于短文,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短文按照时间顺序,写了日落时天空颜色不断变化的过程
B.短文按照时间顺序,写了日落时太阳位置不断变化的过程
C.短文按照时间顺序,不仅写了日落时看到的景观,还写了作者的想象
D.短文按照时间顺序,写了从不同位置观看日落,欣赏到了不同的景观
13.读第④段画横线的句子,将加点字“跳”换成“落”好吗?为什么?
14.边读边想象画面,可以感受到自然之美。你最喜欢哪一处的描写?在文中找出来。你的脑海中浮现出了怎样的画面?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课外阅读。
绿色千岛湖
①千岛湖山水秀丽,湖边群山环绕。湖面上有众多的岛屿,犹如颗颗绿珍珠散落在清澈的湖水中。湖岸上是茂密的森林,奇山、异石、溶洞、瀑布、人文古迹错落其间。它浩瀚赛太湖,秀丽比西湖。那里水绿、岛翠、山青,因此人们都叫它“绿色千岛湖”。
②所谓“千岛”并不夸张,实际上这里还不止1000个岛呢!即使水位最高时,湖面上也有1078个岛屿,大的几十平方公里,小的两三平方公里。这些岛各有特色,有的因动物知名,有的因花树著称,还有的因名胜古迹而闻名遐迩。
③“鱼跃千岛湖”是千岛湖的另一景观。自千岛湖形成后,八十多种鱼在湖中安了家,有常见的草鱼、鲤鱼、鲢鱼,也有珍贵的鳜鱼、鲑鱼等。捕鱼的场面非常壮观,一网下去,少的几十公斤,多的几百公斤。
④这样一个优美富庶(shù)的地方,出现才不到70年。这里原来是一片山地,1957年动工兴建水电站。1959年,100多米高的大坝建成,把江水拦住储蓄起来,形成了一个规模巨大的人工湖。它的蓄水量相当于3184个西湖的水容量。由于水库淹没了不少山岭,露出水面的山巅形成了无数的小岛,所以叫千岛湖。
⑤千岛湖有开阔的水面,也有幽深曲折的湖湾。在湖的周围和岛上布满了郁郁葱葱的森林,正是这大面积的森林,才使千岛湖更加秀美。
15.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闻名遐迩:   郁郁葱葱:   。
16.作者心中的千岛湖比太湖   ,比西湖秀丽,那里水绿、   、山青,因此人称“绿色千岛湖”。
17.读第①段中画横线的句子,这句话把岛屿比作   。这样写好在:   。
18.给第③段取个小标题:   。
19.第④段第一句话中的“富庶”指的是   。
20.读完全文,你感受千岛湖的特点是   。
现代文阅读理解。
长江三日(节选)
①听说长江发源于一片冰川,春天的冰川上布满奇异艳丽的雪莲,而长江在那儿不过是一泓清溪;可是当你看到它那奔腾叫啸,如万瀑悬空,砰然万里时,就不免想要亲身领略一下长江风景。
②十二时,“江津”号启碇顺流而下了。雾笼罩着江面,气象森严。船在两面碧森森的悬崖陡壁之间的狭窄的江面上行驶。你看那急速漂流的波涛一起一伏,而两三木船却齐整地摇动着木桨,像鸟儿扇动着翅膀,正在逆流而上。
③不久,江面突然开阔了。长江与嘉陵江两条大江,骤然相见,欢腾拥抱,沸荡的波涛至此似乎稍为平定。水天极目之处,灰蒙蒙的远山展开一卷清淡的水墨画。
④下午三时,天转开朗。长江两岸,层层叠叠,无穷无尽的都是雄伟的山峰,苍松翠竹绿茸茸地遮了一层绣幕。近岸陡壁上,背纤的纤夫历历可见。你向前看,前面群山在江流浩荡之中,依然为雾笼罩,不过雾不像早晨那样浓,那样黄,而呈乳白色了。这端庄秀丽的长江真是美极了。
⑤顺流驶下,山愈聚愈多,渐渐暮霭低垂了,渐渐进入黄昏了,红绿标灯也渐渐闪烁起来,而苍翠的山峦模糊为一片灰色。当我正为夜色降临而惋惜的时候,黑夜里的长江却向我展开另外一种魅力。
⑥开始时,这里一星灯火,那儿一簇灯火,好像长江在对你眨着眼睛。而一会儿又是漆黑一片,你从船身微微的荡漾中感到波涛正在翻滚沸腾。
⑦我一个人走到甲板上,这时江风猎猎,上下前后,一片黑森森的,而无数道强烈的探照灯光,从船顶上射向江面,天空、江上一片云雾迷蒙,电光闪闪,风声水声,不但使人深深体会到“高江急峡雷霆斗”的赫赫声势,而且你觉得你自己和大自然是那样贴近,就像整个宇宙,都罗列在你的胸前。水天,风雾,浑然融为一体,好像不是一只船,而是你自己正在和江流搏斗而前。
⑧这时一种庄严而又美好的情感充溢我的心灵,想一想,掌握住舵轮,透过闪闪电炬,从惊涛骇浪之中寻到一条破浪前进的途径,这是多么豪迈的生活啊!
21.作者按照   顺序,依次描写了白天和夜晚的长江。白天的长江给人   的感觉,夜晚的长江则给人   的感觉。
22.作者善于抓住景物的特点及变化,描绘长江绚丽多姿的风光。请你梳理相关内容。
景物特点 山 近处苍翠陡峭,远处朦胧雄伟
灯火    
景物变化 江水    
雾气 由浓到淡,颜色由黄到白
我脑海中出现了这样的长江风光:   
23.阅读下面两个句子,完成练习。
A.顺流驶下,山愈聚愈多,渐渐暮霭低垂了,渐渐进入黄昏了,红绿标灯也渐渐闪烁起来。
B.开始时,这里一星灯火,那儿一簇灯火,好像长江在对你眨着眼睛。
①A句“渐渐”一词重复出现,作用是   。
②B句运用   的修辞手法,使画面生动有趣。“一星”“一簇”写出了   。
24.下列说法与选文内容不相符的一项是(  )。
A.文章描写了作者乘船顺江而下的所见所闻所感。
B.第④段按照由近及远的顺序描写山峰景色。
C.第⑦段引用古诗,生动地描绘出波涛汹涌、江水咆哮的壮观场面。
D.文章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
25.从文章结尾画波浪线句中,你获得了什么感悟?
阅读。
繁星
我爱月夜,但我也爱星天。从前在家乡七八月的夜晚,在庭院里纳凉的时候,我最爱看天上密密麻麻的星星。
三年前,在南京我住的地方有一道后门,每晚我打开后门,便看见一个静寂的夜。下面是一片菜园,上面是星群密布的蓝天。星光在我们的肉眼里虽然微小,然而它使我们觉得光明无处不在。
如今在海上,每晚和繁星相对,我把它们认得很熟了。我躺在舱面上,仰望天空。深蓝色的天空里,悬着无数半明半昧(wèi mèi)的星。船在动,星也在动,它们是这样低,真是摇摇欲坠(zuì zhuì)呢!渐渐地我的眼睛模糊了,我好像看见无数萤火虫在我的周围飞舞。海上的夜是柔和的,是静寂的,是梦幻的。我望着那许多认识的星,我仿佛看见它们在对我眨眼,我仿佛听见它们在小声说话。这时我忘记了一切。在星的怀抱中我微笑着,我沉睡着。我觉得自己是一个小孩子,现在睡在母亲的怀(huái huán)里了。
26.这篇文章是   写的《繁星》,表达了对星空的   的感情。
27.给文中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28.选文以时间为线索,讲述了作者   、   、   三个不同时段在三个不同地方观赏繁星的情景和感受。
29.选文展示了三幅繁星满天的画面,分别是在   、   以及   等地方看到的。
30.第3自然段不仅写了星空,还写了作者的想象与感受,找出一个表现作者想象或感受的句子。
31.针对这篇短文,你能提出什么有价值的问题?
课外阅读。
歌溪
这是一条爱唱歌的溪流,村里的人们叫它“歌溪”
歌溪的水多么清,多么凉啊!它从很远的山间流出来,它的两岸,是浓密的树林。
有一段,它的水是银亮的,闪着光,从长满苔藓的山崖上跳下来,溅起一蓬莲亮晶晶的水花。它在那里积了很深的水潭。歌溪的这一段像一个调皮的、不懂事的孩子,它的歌声有点儿粗野。
顺着一条光滑的石板,潭里的水急速地向下流淌。石板上披覆着长长的青苔,像鲜绿的丝线,又像姐姐的长发。歌溪的这一段像一个活泼的孩子,它的歌声充满了欢乐。
慢慢地,歌溪变得文静起来。它静静地流着,流着。啊!它的水变得绿莹莹的了,是那掩映着歌溪的团团绿树的功劳吧?歌溪的歌声变得非常美妙。那一路的绿树林里,有无数的鸟儿在合唱。金翅鸟、杜鹃、画眉,这些有名的鸟中歌手,自然是最活跃的
无数的鸟的叫声在鸣啭,这里“咕咕”,那里"喳喳",一片喜歌!就是嗓音很粗的大山雀、白头翁,也少不了要表演一番低音独唱,把咕嘟噜咕嘟噜的叫声,拖得老长老长。布谷鸟的歌声,有时会盖过许多鸟儿的合唱。不过,谁也不会说它们骄傲。
更快乐的日子,是在夏天。歌溪这时涨水了,可还是那么清!它打着漩儿,在水面上泛起一圈一圈浮雕一般的花纹。脱光衣服,大声笑着,叫着,我们跳进水里去了,水花溅得老高!本来活蹦乱跳的歌溪,响起一片打水声,笑声,喷鼻子声,以及故意的乱喊乱叫声,整个歌溪越发欢腾了。
(作者:吴然,选文有删改)
32.在文中找出一个比喻句,这句话把   比作   。
33.第3~5自然段描写的歌溪歌声的特点分别是:   、   、   。
34.根据短文内容判断正误,用“正确”“错误”表示。
①画横线的句子中,一个“跳”字赋予歌溪人的动作,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歌溪调皮的特点。(

②第5自然段没有详细写歌溪的特点,而是着重写了溪边树林里的各种鸟叫声,所以没有抓住重点。(

③夏天的日子“更快乐”是因为歌溪成了孩子们的游乐场所,他们为歌溪增添了欢乐,让歌溪更加欢腾。(

35.短文中哪个画面给你留下了最深刻的印象?简单描述一下画面的具体内容。
答案解析部分
【答案】1.内心遗憾;充满活力;沉醉痴迷
2.震天动地、响彻云霄的声音;水花四溅,随风飘散,在阳光的照耀下,小镇上仿佛下了一场银色的细雨;冰凉清爽的水珠扑面而来
3.修改后的句子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瀑布的声音比作千百架低音提琴的奏鸣轰响之声,形象地写出了瀑布声音的浑厚壮阔,展现了黄果树瀑布的雄伟壮观。
【答案】4.错误;错误;正确
5.营造绿色生态城市,倡导节能低碳生活。
6.我认为景区的环保措施值得肯定,但要兼顾游客的游览体验。景区可以在游客服务中心投放共享单车,方便游客骑行到景区。景区还可以设置换乘点,游客可换乘公交专线直达景区。
【答案】7.时间
8.A;B;C
9.C;D;A;③;天色渐暗,岸边渔火渐次亮起,在晚风中明明灭灭;江心的灯标随着波浪浮沉,似在呼吸一般。
10.三峡秋景;喜爱
【答案】11.斜靠西山;向西山背后退去;光更柔弱,颜色更红;消失的无影无踪
12.D
13.不好,因为这里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跳”字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太阳消失的十分突然,换成“落”字缺少了画面感,表达效果不如“跳”好。
14.我仿佛看到了远处的山脉被黄里透红的晚霞拥抱在怀里,山峰间的峡谷被金色的余晖填满金光宛如一条巨龙盘旋在山间,我不禁感叹大自然的奇妙魅力。
【答案】15.形容名声很大,远近都知道;形容草木苍翠茂盛
16.浩瀚;岛翠
17.绿珍珠;生动形象地写出岛屿的美以及作者对千岛湖的喜爱
18..鱼跃千岛湖
19.千岛湖的鱼多
20.优美富庶、水绿、岛翠、山青
【答案】21.时间;清淡秀丽;庄严豪迈
22.船顶电光闪闪,江面灯火点点;从湍急到平缓,由狭窄到开阔;长江自高山奔涌而下,浩浩荡荡的江水一往无前,雄伟的山峰似守护的战士立于两岸,缥缈的云雾为江面、山峰、天空穿上了一层淡淡的沙衣。
23.①描述的过程更为连贯,写出时间逐步流逝的过程,给人以宁静而美好的感觉;②拟人;灯火零散分布,时明时暗的特点
24.B
25.①感受到了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②我明白了人生虽然并非一帆风顺,但只要我们目标坚定就能破浪前行。
【答案】26.巴金;喜爱
27.mèi;zhuì; huái
28.从前;三年前;如今
29.家乡庭院;南京菜园;海上
30.船在动,星也在动,它们是这样低,真是摇摇欲坠呢?渐渐地我的眼睛模糊了,我好像看见无数萤火虫在我的周围飞舞。
31.“海上的夜是柔和的,是静寂的,是梦幻的。”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32.石板上披覆着长长的青苔,像鲜绿的丝线,又像姐姐的长发。青苔;丝线和长发
33.粗野;欢乐;美妙
34.①正确;②错误;③正确
35.孩子们在歌溪里欢快玩耍的画面,给我留下了最深刻的印象。夏天到了,孩子们相约来到歌溪,跳入溪中,在水里嬉戏、打闹,水花四溅,各种声音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幅欢快的图画。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