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地形
第1课时
素养目标
1.能够运用地形剖面图等,分析我国地势三级阶梯分布特征,尝试绘制简单地形剖面图来表示地势特征。
2.从自然地理要素相互联系角度,理解我国西高东低地势对气候、河流、交通等要素的影响,培养综合思维。
3.准确识别我国地势三级阶梯所包含的主要地形区、分布范围,构建清晰的区域空间概念。
4.认识到我国地势特征对农业生产、交通等人类活动的影响,树立因地制宜开展人类活动的人地协调观念。
重点:知道我国地势特征,认识我国各阶梯的主要特征,识记各阶梯分界线的名称。
难点:分析西高东低的地势特征对我国农业、交通、水能资源开发的影响。
【自主预习】
地势西高东低,呈现三级阶梯
1.我国地势的总体趋势是 。
2.三级阶梯
地势阶梯 海拔 主要地形(地形区)
第一级阶梯 平均海拔在 米以上 由“世界屋脊”—— 构成
第二级阶梯 一般在1 000—2 000米 高原、
第三级阶梯 大多在 米以下 、丘陵
3.请用红笔在下图中描出我国的地势阶梯分界线,并在图中适当位置标出阶梯分界线上主要山脉的名称。
4.我国地势特点的优越性
(1)便于 ,形成降水,有利于农业生产。
(2)顺着地势,我国众多大河滚滚东流,便利
。
(3)河流流经阶梯交界处时,落差很大, 资源极为丰富。
【合作探究】
1.你指我认:教师用多媒体展示一幅空白的中国地势三级阶梯分布图,全班同学两两结对子,一位同学指我国三级阶梯分界线上的主要山脉,另一位同学读出山脉名称,熟悉后再交换角色。
2.脑洞大开:同学们,我国地势特征大致是西高东低,河流大多从西往东流。现在我们来玩个“脑洞大开”的游戏。假如有一天,我国地势突然变成东高西低,东边全是高大的山脉,西边反而是低矮的平原,那会发生什么有趣又神奇的变化呢 试着从河流、气候这几个方面想一想,大胆说出你的想法吧!
3.素养展示:将全班分成A、B、C、D四个小组,分组讨论我国地势特征对我国的影响。A组讨论地势对农业生产的影响,B组讨论地势对河流的影响,C组讨论地势对交通的影响,D组讨论地势对经济的影响。各小组讨论后选出代表发言,阐述本小组观点。
第一节 地形
第2课时
素养目标
1.理解山区地形对我国经济发展(如交通、资源开发等)的利弊影响,树立因地制宜发展的理念,认识人类与自然环境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
2.能综合分析我国地形类型多样及山区面积广大的特点,理解地形、山脉在区域地理环境形成中的作用。
3.准确识别我国主要山脉、高原、盆地、平原等地形区的名称和空间分布,构建中国地形的空间概念。
重点:知道我国地形中的四大高原、四大盆地、三大平原、东南丘陵的名称、分布和分界山脉,并总结地形特点。
难点:辩证分析山区面积广大对我国发展的影响。
【自主预习】
地形类型齐全,山区面积广大
1.简述我国地形的特点。
2.通常,将 、丘陵和比较崎岖的 统称为山区。我国山区面积超过全国总面积的 。
3.一般而言,山区地形 (平坦/崎岖),交通不便, (适宜/不适宜)大规模开垦。但是,山区通常拥有比较丰富的 等资源。在改善交通、保护 的前提下,可以发挥山区资源优势,进行综合开发,促进经济发展。
山脉纵横交错,构成地形骨架
4.读上图,在横线上填出图中大写字母代表的主要山脉的名称。
A. 山脉,B. 山脉,C. 山脉,D. 山脉,E. 山脉,F. 山脉,G. 岭,H. 岭,I. 山,J. 山脉,K. 岭,
L. 岭,M. 山脉,N. 山脉。
5.读上图,在横线上填出图中小写字母代表的主要地形区的名称。
a. 高原,b. 高原,c. 高原,d. 高原,e.
平原,f. 平原,g. 平原,h. 盆地,i. 盆地,j. 盆地,k. 盆地。
【合作探究】
1.动手绘:山脉是地形的骨架。根据山脉的位置及走向,可以对我国主要地形区进行空间定位。读课本P29图2.5,选择一个地形区,按下列步骤进行空间定位,并绘制图片。小组派代表上台绘制所选地形区的位置及邻近山脉示意图。
第一步:在图2.5上找出该地形区界线上的主要山脉。例如,青藏高原大致被昆仑山脉、阿尔金山脉、祁连山脉、横断山脉和喜马拉雅山脉等包围。
第二步:用粗线条表示山脉的位置及走向,勾画该地形区的位置简图。
第三步:在位置简图上标注山脉和地形区,以及辅助定位的重要经纬线。
下图是示例:
2.素养展示:山区旅游开发规划。同学们,现在我们都是“旅游开发小专家”,要一起为下方材料所述的山区出谋划策!全班分为6个小组,让我们通过小组合作,完成以下任务吧!
某旅游公司计划开发一处山区旅游景点。这片山区有丰富的森林资源、独特的山峰景观,还有一条清澈的小溪贯穿其中,但山区内道路崎岖,交通不便,居住人口少。下图是该山区局部景观图。
(1)小组讨论并列举出该山区发展旅游业的优势条件和劣势条件。
(2)针对劣势条件,小组成员共同设计至少两种改善方案(例如交通建设方案、基础设施建设方案等)。
(3)预测旅游开发可能对当地生态环境造成的影响,提出相应的保护措施。每个小组派代表分享讨论结果。
参考答案
第一节 地形
第1课时
自主预习
1.西高东低
2.4 000 青藏高原 盆地 500 平原
3.如下图:
4.(1)海上湿润气流深入内陆
(2)东西交通
(3)水能
合作探究
1.略。
2.河流方面:长江、黄河等河流由东向西流,无法入海,易形成内流湖或消失在沙漠,水运路线改变,等等。
气候方面:东部因高山阻挡海洋水汽深入,降水多,易发生洪涝灾害;西部干旱缺水,土地沙化,影响农作物生长;等等。
3.(1)地势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向海洋倾斜,便于海洋上的湿润气流(夏季风)深入内陆,为我国广大地区带来大量的降水,有利于我国东部广大地区发展农业生产。
(2)地势对河流的影响:我国西高东低的地势使得我国的河流大多自西向东流,同时在各阶梯的交界处河流产生巨大的落差,水能资源十分丰富。
(3)地势对交通的影响:一方面,向东流淌的大河沟通了我国东西的交通;另一方面,阶梯交界处的高大山脉也成为我国东西交通上的巨大障碍。
(4)地势对经济的影响:东流的大河方便了沿海和内陆的经济联系,有利于促进沿海地区经济的发展和西部地区经济的大开发。
参考答案
第2课时
自主预习
1.地形类型齐全,山区面积广大。
2.山地 高原 2/3
3.崎岖 不适宜 矿产、水能、生物或旅游 生态
4.阿尔泰 天山 昆仑 喜马拉雅 祁连 横断 秦 南 贺兰 太行 大兴安 小兴安
长白 武夷
5.内蒙古 青藏 黄土 云贵 长江中下游 东北 华北 塔里木 四川 柴达木 准噶尔
合作探究
1.例如:
2.(1)优势条件:森林资源丰富,可开展森林生态研学、森林康养等生态旅游项目;具有独特山峰景观,适宜开发登山运动、观景游览等项目;贯穿山区的溪流,为开展漂流、垂钓等水体旅游活动提供了天然条件;区域内人类活动干扰少,原生态景观保存完整,对追求自然体验的游客具有较强吸引力。
劣势条件:道路崎岖,交通不便,游客进出困难;基础设施薄弱,缺少住宿、餐饮、卫生设施等,无法满足游客的基本需求和服务体验。
(2)交通改善方案:修建环山公路,拓宽硬化山间小径,设置交通标识,提升山区交通可达性。
基础设施改善方案:建设特色民宿与餐厅,增设卫生间、垃圾桶等设施,完善旅游配套服务。
(3)影响:旅游设施建设及游客活动可能造成植被损毁,降低植被覆盖率,进而引发水土流失问题;游客增加导致生活垃圾、生活污水排放量增多,可能造成土壤污染、水体污染;工程建设可能侵占野生动物栖息地,破坏生物的生存环境,影响区域生态平衡。
措施:科学划定核心保护区、旅游活动区,禁止游客进入生态敏感区域,减少人为干扰;在景区设置生态保护宣传牌,普及环保知识,引导游客践行文明旅游行为;建设污水处理设施,对生活污水进行集中处理;合理布局垃圾分类收集点,定期清理转运垃圾,维护景区环境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