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 气候 导学案(含答案) 2025-2026学年地理人教版(2024)八年级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2.2 气候 导学案(含答案) 2025-2026学年地理人教版(2024)八年级上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60.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5-09-12 06:22:5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二节 气候
第1课时 
素养目标
1.能够运用气温、降水图表等资料,判读我国冬夏季气温分布、降水分布及变化特点,提升从地理图表中获取、分析信息的实践能力。
2.运用综合思维,分析季风气候对我国气温、降水的影响,以及与农业生产等的利弊关系。
3.认识我国不同区域气温、降水的差异,明确区域气候特征,提高对我国气候区域差异的认知水平。
4.认识到降水年际变化大易引发旱涝灾害,体会人类应对自然灾害、协调人地关系的重要性。
重点:知道我国冬季和夏季气温的特点以及我国降水的时空特点。
难点:分析季风气候对我国的影响。
【自主预习】
季风气候显著
1.我国大部分地区四季分明,雨热同期,属于典型的    气候。
2.读课本P31图2.6,思考并回答下列问题。
(1)从图中读出三沙、武汉、北京、漠河的气温,由此可见,我国大部分地区1月平均气温由南向北越来越    。
(2)1月漠河与海口的平均气温相差52 ℃以上,说明我国冬季南北气温差别    。
(3)在图中找到0 ℃等温线,0 ℃等温线大致沿    —    线分布。
3.读课本P32图2.7,思考并回答下列问题。
(1)从图中读出三沙、武汉、北京、漠河的气温,由此可见,我国大部分地区7月平均气温较    。
(2)7月漠河与海口的平均气温相差不到11 ℃,说明南北气温差别    。
(3)我国大部分地区7月平均气温超过20 ℃,这说明我国夏季气温的分布特点是 。
4.读课本P32图2.8,我国年降水量分布的总趋势是从    向    递减。秦岭—淮河线大致与    毫米年降水量线吻合。
5.我国降水的季节差异明显,大部分地区降水集中在    季。通常,南方雨季开始    ,结束晚,雨季    ;北方雨季开始晚,结束    ,雨季短。我国降水的年际变化也很    。
6.季风气候使得我国大部分地区夏季        。        (气候特征)为农业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但是,降水集中在夏季而且年际变化大,容易造成    灾害。
【合作探究】
  随着我国免签政策的进一步推行,越来越多的外国友人渴望踏上中国这片广袤的土地,领略独特的自然风光与人文魅力。某学校地理兴趣小组积极响应,开展“模拟旅行社” 活动,化身专业“旅游策划师”,基于地理知识为外国友人量身定制旅游路线,助力他们深度体验中国特色气候环境。现在,让我们结合课本P31图 2.6和课本P32图 2.7、图 2.8,开启这场充满挑战与趣味的路线设计之旅吧!
任务一:感受冬夏气温魅力
1.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分别设计一条包含3—5个城市的冬季和夏季旅游路线。要求每条路线中的城市能够充分展现我国冬季和夏季的气温特点,并标注出各城市1月或7月的大致
气温范围。此外,需简要说明选择这些城市组合的理由,体现中国冬夏气温差异的地理特色。
任务二:探寻降水空间奥秘
2.小组合作梳理我国降水在空间分布、时间分配上的特点,并用思维导图的形式呈现。
3.依据我国年降水量的空间分布特点,查阅资料,为外国友人设计一条旅游线路,串联不同降水区域具有代表性的景点。
第二节 气候
第2课时
素养目标
1.能够通过观察地图等资料,准确识别我国不同温度带、干湿地区及气候类型的分布区域。
2.了解温度带、干湿地区划分的依据,以及理解它们与农业生产、植被类型等的联系。
3.通过分析气候资料图(如气温变化曲线图、降水量柱状图等),获取和处理地理信息,提升解读地理图表的能力。
4.认识到气候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理解因地制宜发展生产的重要性。
重点:掌握我国温度带、干湿地区以及气候类型的分布。
难点:分析不同温度带、干湿地区对我国的影响;能根据气温变化曲线图和降水量柱状图,判读我国不同地区的气候类型。
【自主预习】
气候类型多样
1.根据气温的空间差异,并结合农业生产实际,从北到南可以将我国划分为五个温度带:    带、中温带、    带、亚热带、    带。另外,面积广大的青藏高原海拔高、气温低,冰川、冻土广泛发育,是独特的    区。
2.干湿地区的划分
划分依据 干湿地区 年降水量 主要天然植被
年降水量>蒸发量 ①   区 800毫米以上 ②   
半湿润区 ③    毫米 森林
年降水量<蒸发量 ④   区 200—400毫米 ⑤   
干旱区 ⑥    毫米以下 荒漠植被或裸露的沙漠、戈壁
3.我国湿润、半湿润的东部地区具有世界上典型的    气候,因气温条件的不同,由北向南分布着    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和    气候。我国干旱、半干旱的西北内陆地区以        气候为主。此外,我国的青藏高原及天山等高海拔地区属于      气候。
【合作探究】
  “中国气候宜居城市(县)”作为国家气候标志品牌的重要组成部分,自 2018 年正式启动评价工作。该评价涵盖气候禀赋、气候风险、生态环境、气候舒适性、气候景观等 5 大类共 41 项客观指标,旨在科学评估城市(县)的气候宜居程度。
请同学们紧跟这一专业评价的步伐,为提升地理学科素养与实践能力,开展一场宜居城市模拟评选活动,完成下列任务。
任务一:筛选城市
1.同学们依据课本P37图2.13、P38图2.14等,筛选出北京、吐鲁番、广州、五道梁4个城市,请说出各城市所属的气候类型及气候特点。
任务二:宜居评估
2.同学们将分别从气温舒适度(如冬季是否过于寒冷、夏季是否过于炎热)(满分5分)、降水合理性(有无旱涝之忧、空气湿度是否适宜等)方面(满分5分),对所选城市进行宜居性打分(满分10分),并说明打分理由,最后合计总分。
城市 北京 吐鲁番 广州 五道梁
气温舒适度
理由
降水合理性
理由
总分
任务三:撰写报告
3.撰写一份关于所选城市气候宜居性的报告,阐述各城市气候方面的优势与不足,在班级内交流分享。
第二节 气候
第3课时
素养目标
1.运用图文资料,综合分析海陆位置、纬度位置、地形等因素对我国气候的影响,培养要素综合、时空综合的思维能力。
2.认识到自然环境各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关系,树立正确的人地协调观念,明白人类活动应顺应气候规律,人类应与自然和谐相处。
3.能够运用所学的气候知识,对本地或其他地区的气候现象进行观察和分析,提升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重点:知道我国气候的形成原因以及对我国的影响。
难点:分析不同区域气候的形成原因。
【自主预习】
影响因素复杂
1.我国气候的东西差异最为显著,东部以季风气候为主,西北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这主要受    影响。我国气候的南北差异主要受    影响。高原山地气候主要受    影响。
2.季风气候对我国的影响
比较项 冬季风 夏季风
来源 较高纬度地区 ①      (大洋)
风向 ②        东南季风、西南季风
性质 寒冷干燥 ③       
对气候 的影响 ④                 给我国东部带来丰沛的降水,使我国亚热带地区成为“回归线荒漠带上的绿洲”
3.我国西北             (地理位置特征)。冬季受大陆内部干冷空气的影响,    (气候特征);夏季来自海洋的暖湿空气难以到达,    (气候特征),形成了温带大陆性气候。
4.在我国东部季风气候区内部,受    影响,自北向南,接收的太阳光热逐步    (增加/减少),气温越来越高,依次形成了温带季风气候、       气候和热带季风气候。
5.气温和降水量受    影响,随着海拔升高而变化。我国山地的气候和植被呈现明显的    差异。我国青藏高原和高海拔山地,冬寒漫长,    (气候特征)短促,形成了高原山地气候。
【合作探究】
1.某剧组要拍摄一部反映我国不同地域生活的纪录片,需选择以下四个场景:
A:椰林沙滩,渔民出海捕鱼
B:荒漠草原,牧民赶羊放牧
C:青稞田边,藏式民居炊烟
D:麦浪滚滚,华北平原夏收
据此完成下列任务。
(1)推断每个场景对应的气候类型。
(2)从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中任选一个方面,解释上述某个场景所在地气候形成的主导原因。
2.有人把我国长江以南地区称为“回归线荒漠带上的绿洲”。读课本P39图2.16,阿拉伯半岛和我国长江以南地区纬度相近,但景观差异很大,想想这是什么原因。
3.结合下面材料,思考如何因地制宜地利用气候资源。
  海南、广东、广西等地素有“天然大温室”的美称,是我国重要的果蔬生产基地。每年秋冬,这些地区产出各类优质果蔬,通过专业化冷链运输网络,源源不断地发往全国各地。为保障跨区域生鲜运输高效畅通,交通运输部开通了从广东湛江至新疆乌鲁木齐、黑龙江哈尔滨等地的“果蔬专列”。这些满载南方新鲜果蔬的列车跨越山海,不仅极大丰富了西北、东北地区居民的餐桌,更打破了当地过去冬季蔬菜品种单一的局面,实现了全国农产品资源的互通共享。
(1)为何海南、广东、广西等地冬季仍能大规模种植果蔬 这与它们所处的地理位置有何关联
(2)“果蔬专列” 为何能将南方果蔬快速运往西北、东北 这种跨区域运输体现了我国气候资源的什么特点
(3)结合所学知识,思考北方冬季蔬菜品种单一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南方 “天然大温室” 如何弥补这一不足
参考答案
第二节 气候
第1课时
自主预习
1.季风
2.(1)低
(2)大
(3)秦岭 淮河
3.(1)高
(2)小
(3)大部分地区普遍暖热
4.东南沿海 西北内陆 800
5.夏 早 长 早 大
6.暖热湿润 雨热同期 旱涝
合作探究
1.例如:
冬季:漠河(-28.7 ℃)→呼和浩特(-16—-8 ℃)→西安(-8—0 ℃)→昆明(8—16 ℃)→海口(>16 ℃)。
理由:这条路线自我国最北端的漠河出发,向南依次经过西北内陆的呼和浩特、中部的西安,再到西南的昆明,最后抵达最南端的海口。这样的城市组合,能让外国友人直观感受到我国冬季气温从北向南逐渐升高,南北温差很大的特点。
夏季:哈尔滨(20—24 ℃)→郑州(24—28 ℃)→拉萨(<16 ℃)→武汉(>28 ℃)→广州(>28 ℃)。
理由:此路线选取哈尔滨、郑州两个北方城市,武汉、广州两个南方城市,搭配处于青藏高原的拉萨。哈尔滨和郑州夏季气温暖热,与武汉、广州共同展现出我国夏季除青藏高原外,南北普遍暖热的气候特征。而位于路线中间的拉萨,因海拔高,气温明显低于其他城市,作为对比,能让外国友人更直观感受到地形对气温的影响,清晰体会中国夏季气候在普遍性中存在的差异性。
2.我国年降水量空间分布的特点是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时间分配上,降水的季节差异明显,大部分地区降水集中在夏季,且年际变化大。
思维导图如下:
3.例如:降水丰富的江南水乡周庄→降水适中的西安古城→降水较少的敦煌莫高窟。
参考答案
第2课时
自主预习
1.寒温 暖温 热 高寒
2.①湿润 ②森林 ③400—800 ④半干旱 ⑤草原 ⑥200
3.季风 温带季风 热带季风 温带大陆性 高原山地
合作探究
1.北京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其气候特点是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吐鲁番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其气候特点为冬冷夏热,气温年较差和日较差大,全年干旱少雨。
广州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其气候特点是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
五道梁属于高原山地气候,其气候特点是全年低温,夏季凉爽,降水较少且集中在夏季。
2.
城市 北京 吐鲁番 广州 五道梁
气温 舒适度 2 1 3 1
理由 冬季寒冷,对于不耐寒人群不够友好;夏季炎热,高温天气持续时间较长,影响体感舒适度 夏季酷热难耐,冬季寒冷,气温条件对居住十分不友好 冬季温暖宜人,较为舒适;但夏季高温高湿,体感闷热,影响居住体验 全年低温,气候较寒冷,不适宜人类长期居住
降水 合理性 2 1 3 1
理由 降水集中在夏季,易引发城市内涝等问题,其他季节降水少,存在干旱风险 全年降水极少,水资源极度匮乏,空气过于干燥,不利于生活 降水丰富且季节分布相对均匀,空气湿度适宜,但夏季暴雨可能引发洪涝 降水少且集中,空气干燥
总分 4 2 6 2
3.在本次“宜居城市模拟评选活动” 中,我从气候角度对北京、吐鲁番、广州、五道梁四个城市进行了全面评估,具体情况如下:北京气候优势在于四季分明,能让人们充分感受不同季节的特色,然而,冬季的寒冷和夏季的炎热,以及降水分布不均带来的旱涝风险,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其宜居性。吐鲁番极端的气温条件(夏季酷热、冬季寒冷),加上全年干旱少雨的环境,水资源匮乏问题突出,频繁出现的高温热浪等状况,使其在气候宜居性方面表现不佳。广州冬季温暖舒适,降水丰富且较为合理,整体气候温和湿润,不过,夏季高温高湿以及暴雨可能引发的洪涝灾害,对宜居性造成一定影响,但综合来看,在四个城市中气候宜居性相对较高。五道梁全年低温的气候条件,匮乏的降水,以及因高海拔带来的恶劣气象状况,使得从气候角度而言,该地宜居性较差。
综合评估,广州在气候宜居性方面得分最高,相对更适宜居住;北京次之;吐鲁番和五道梁由于气候条件的限制,宜居性较低。参考答案
第3课时
自主预习
1.海陆位置 纬度位置 地形
2.①太平洋、印度洋 ②西北季风、东北季风 ③温暖湿润 ④加剧北方严寒,加大南北温差
3.深居内陆,远离海洋 寒冷少雨 高温少雨
4.纬度位置 增加 亚热带季风
5.地形 垂直 夏凉
合作探究
1.(1)场景A对应热带季风气候,场景B对应温带大陆性气候,场景C对应高原山地气候,场景D对应温带季风气候。
(2)以场景C为例,从地形来看,青藏高原海拔高,空气稀薄,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弱,气候寒冷;地势高,水汽难以到达,降水较少;海拔高,日照时间长,太阳辐射强。这些导致了当地独特的高原山地气候的形成,进而影响了农业生产和民居建筑等。
2.我国位于亚欧大陆的东部、太平洋的西岸,西南部离印度洋较近,是世界上受季风影响显著的国家。我国夏季盛行从太平洋吹来的东南风和从印度洋吹来的西南风,温暖湿润。我国长江以南地区地处季风气候区,受夏季风影响,夏季降水较为丰富,所以,呈现山清水秀的景观特点。而阿拉伯半岛地处亚欧大陆和非洲大陆之间,虽临红海和波斯湾,但由于两者海面狭小闭塞,海洋水汽的影响小,几乎不受夏季风的影响,气候干燥。
3.(1)海南、广东、广西地处低纬热带、亚热带,冬季热量充足,降水丰富,且受北方寒潮影响小;纬度低、靠近海洋的地理位置,使其光热、水分条件适宜果蔬生长,可发展反季节种植。
(2)“果蔬专列”依托铁路高效运输及冷链技术,能保鲜长途运输。我国气候类型多样,区域差异大,不同地区气候资源互补。
(3)北方冬季寒冷,热量不足,自然条件限制多数果蔬生长,导致品种单一。南方 “天然大温室” 利用气候优势种植反季节果蔬,填补了北方冬季市场空缺。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