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49张PPT)
“漫画”老师
(部编版)五年级
上
第二单元习作:
第一课时
第二课时
激趣导入
同学们,你喜欢看漫画吗?漫画里的人物,特点非常突出,配合上独特的画风和夸张的情节,让人觉得可爱又有趣,能给我们留下深刻的印象。请大家看下面这两幅漫画。
第一课时
《大头儿子小头爸爸》
《父与子》
看完这两则漫画后你有什么感受?
漫画的特点
①漫画会突出人物外貌的某个最突出的特点。
②漫画会聚焦最感人的画面或故事。
③漫画含有强烈的情感。
④漫画有夸张的人物形象或有意思的故事。
习作内容
有人说,老师是夜空中最亮的星,为我们指引方向,伴我们成长,教授我们知识。本次习作,我们就来学习如何用文字给自己的老师“画”一幅“漫画”。选择自己最喜爱的一位老师仔细观察,说说你的老师有哪些地方吸引你,认真回想老师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事情。要突出老师某一方面的显著特点,再选择一两件能突出其特点的事例来写。
习作要求
习作要素
结合具体事例写出人物的特点。
习作重点
1.恰当运用多种描写方法刻画自己所熟悉的老师,突出其富有个性的人物形象。
2.选择一两件事例突出人物某一方面的特点。
3.能评价、修改同学和自己的习作。
我们先来看看课本中的语文老师、数学老师、体育老师各有什么特点吧,体会如何抓住特点写老师。
总爱穿裙子,说话像连珠炮的语文老师
整天笑眯眯,走路像一阵风的数学老师。
教学中“怪招”迭出,课后和同学们打成一片的体育老师
选人物,抓特点。
总爱穿裙子,说话像连珠炮的语文老师
整天笑眯眯,走路像一阵风的数学老师
教学中“怪招”迭出,课后和同学们打成一片的体育老师
穿着
说话
表情
行为
教学
方法
师生
关系
如何选取人物呢?
将我们的所有老师在脑中一个个像过电影一样过一遍,如外貌、衣着、性格、喜好等,哪一方面你觉得特点最突出的一位就是你写作的对象了。
描写人物时,我们要将人物的突出特点介绍清楚,再选择一两件能突出其特点的事情来写,写的时候要加入自己的感情。
指导选材
思维导图
博学创新、关爱学生、尽职尽责……
幽默、酷、整天笑眯眯、说话像连珠炮、教学中“怪招”迭出、“老顽童”……
脸型、眼睛、嘴巴、身材……
招牌动作、连续性动作……
口头禅、说话的口音、特定语境的语言……
性格
语言
品质
动作
外貌
选择你的一位老师,填写表格。
穿着 说话 表情 行为 教学方法 师生关系
确定了写作的材料和方向。那么,怎样才能使“老师”这个形象丰满呢?请小组讨论一下。
交代要写的老师及其特点
表达对老师的情感
用典型事例说明老师的特点
特点与事例的关系
1.如果要表现语文老师的知识渊博,你会选择以下哪个素材?( )
A.语文课上我吐了,同学们都捂住口鼻不敢靠近我,老师亲自收拾残物并带我漱口,还给我倒了热水喝。
B.老师经常在课上旁征博引,给我们讲很多课本上没有的有趣知识。
2.下列哪件事可以表现班主任的记忆力好?( )
A.班主任经常去看望生病的学生。
B.每学期最后一次班会课上,班主任总要把一学期以来每位同学的优点和进步都细数一遍。
3.请你选择能突出王老师说话特别幽默的事例材料,在句子后的括号里打上“√”。
●王老师帮生病的同学补习功课。 ( )
●王老师批改作业非常仔细。 ( )
●上课时,一只蜜蜂飞进了教室,同学们都很紧张。王老师一边轻轻地将蜜蜂赶到窗边,一边说:“蜜蜂也想来和我们一起听课。不过,它私自跑出来,家人会担心它的,我们帮它原路返回吧!” ( )
●有位同学写字潦草,王老师说:“这些字一个个东倒西歪的,是喝醉了吗?请你重新写一写,让它苏醒吧!” ( )
●王老师非常爱笑,无论什么时候见到他,他都是笑眯眯的。( )
机智
大度
勇敢
巧妙要回和氏璧
不畏强暴,逼秦王击缶
蔺相如回避,免冲突。
回顾课文
通过动作、神态、语言描写,表现了蔺相如的足智多谋,勇敢无畏。
我们在写具体事件中,该如何表现人物呢?一起看看课文是如何表现蔺相如性格特征的。
我们要细心观察老师,借助外貌、动作、语言、神态、心理活动多种描写方法把人物刻画得更具体、生动。
神态描写
外貌描写
语言描写
动作、心理活动描写
选择描写方法
人物描写的基本方法可分为五种:
从老师的外貌特征侧面衬托了老师的严厉,然后围绕着老师的“严格”和“温柔”这两个特点,截取了生活中小事,通过对老师语言、神情等方面的描写,塑造了一位既严厉又关心学生的老师的形象。
示例:
1.选典型事例。
反映一个人精神面貌的事例很多,通过一两件事写人就要选取最有代表性的生动事例来写。
2.叙述事情过程。
要写出事情的发展过程,使人物的形象逐步完整。
3.要把事情写具体。
用一两个典型事例记叙一个人,应该把这事例通过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心理等写具体,这样人物形象才能丰满。
总结写法
除了画思维导图,我们还可以列提纲,把行文思路进一步细化,一起来看看别人是怎么写吧!
提纲示例
把英语老师的严厉比作“辣”,把她与同学一起开心巧学比作“甜”,塑造了一位既严厉又慈爱的老师形象。抓住了郑老师的教学特点,选取两件课堂上的典型事例,表达出对郑老师的喜爱之情。
设置悬念
引出下文
开头
新来的英语老师被称为“甜不辣”老师
中间
结尾
英语老师教学严格,但讲课风格幽默风趣,还教“我们”唱英文歌。
选取事例
刻画人物
老师在“我们”心中是:甜,不辣。“我们”希望和她一起度过快乐时光。
揭晓答案
抒发感情
开头
中间
结尾
这个面庞粗犷的人就是“我”的音乐老师。
老师上课“状况不断”;关心鼓励“我”,让“我”爱上了音乐。
“我”深谢师恩,感恩老师。
欲扬先抑,体现人物形象
以外貌描写开篇
点明主旨表达情感
习作选取了音乐老师不一样的教学方式,同时也写出了学生对老师态度的不断变化,表达出“我”对老师的深深谢意。
我们的班主任
我们的班主任姓李,教我们语文,他可爱又可敬。
开门见山,引出人物。
李老师有一双炯炯有神的大眼睛,高挺的鼻梁,不薄不厚的嘴唇,黝黑的皮肤。
李老师非常幽默,常常把同学们逗得哈哈大笑。
李老师很理解我们,对我们很和蔼。
1.从外貌、性格两个方面介绍老师的特点。
2.借助典型事例,突出老师的和蔼可亲。
这就是我们的班主任——可爱又可敬的李老师。
结尾点题,
照应开头。
3-4段
第5段
1段
范文引路
我的老师
我的老师是一位知识渊博,对学生和蔼可亲的老师,她那双明亮的大眼睛里透露着淳朴、温情,她为教育事业尽心尽力,时时刻刻关爱着我们。她就是我们班的班主任——王老师。
王老师个子不高,中等身材,喜欢穿一身黑色衣服,鼻梁上戴着一副全框的眼镜。最有特色的还是要数她那双会说话的眼睛。眨巴两下,目光就像一支利箭射进我的心。于是,我笑着向她打招呼,她点点头,星星般的眼睛盈盈地笑着。
记得我刚转来这个班的时候,非常胆小,对王老师十分陌生,老师上课提问题时,我几乎没举过手,只是低着头一边默默的思考,一边担心老师会不会叫到我。“小张”老师恰好点到我的名字,那时我吓得心怦怦直跳,生怕自己回答错误,
点出写作对象及人物特点。
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班主任的眼睛比作星星,把目光比作利箭,通过她盈盈地笑着,表现了老师目光犀利性格却又非常亲切的特点。
闹出笑话。但是“军令如山”我不得不慢慢地站了起来,吞吞吐吐地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声音小得像蚊子哼似的。但老师没有批评我,反而还亲切的对我说:“回答得完全正确,如果声音再响亮些,就更好了。”老师的鼓励像一股暖流。从那以后,对老师提出的问题,只要我知道的,我都能积极的举手回答,而且声音响亮,老师和同学都向我投来了赞许的目光。从她的眼里我懂得了什么叫鼓励。
王老师不但在学习上鼓励我们,而且能包容我们的错误。记得有一次,小江同学没交作业,老师在改我们的作业时就发现了。上课时,老师并没有当众点他的名,而是在下课时把他叫进办公室,给他讲了许多道理,看着老师温情的目光,听着老师那谆谆的教诲。从那以后,小江再也没犯过同样的错误。
语言描写:表现了老师对我的鼓励。
老师的课生动有趣,课堂上充满了风趣和笑意。她教我们记汉字时,从不让我们硬塞,而是用好玩又好记的方法。如教我们记“嗽”用拆字法:“口”加“束”加“欠”,“口”是咳是用口咳的,“束”是身体不舒服,“欠”是生病了,身体欠健康才会“咳嗽”。 她还能把书中的内容编成故事和顺口溜,使枯燥的课文变得妙趣横生……她那明亮的大眼睛射出的光芒直达我们每个学生的心里。
王老师,好像一场春雨,润物细无声,又像一束阳光,温暖着我们的心。为了让我们这些花朵开得更灿烂、更鲜艳,她费尽了心思。她是我们心里最好的老师!
通过老师讲课时生动有趣等细节。具体描写出老师的特点
总评:
本文是一篇写人的记叙文,开头总领全文,奠定了文章的感情基调,然后列举了老师关心学生的典型事例。这篇作文堪称佳品,其中有两大亮点值得同学们借鉴:
①结构清晰:文章用“总—分—总”式的结构突出老师亲切、关心学生的特点,又通过具体的事例,对学生的鼓励、包容;讲课时生动有趣等细节具体描写出老师的特点。详略得当,重点突出。
②语言生动:文中描写老师的眼睛时夸张的写法和恰当的比喻都使老师的形象跃然纸上,学生对老师的喜爱之情渗透于字里行间。
1.自由练习写作,通过一两件具体的事例,用文字给老师“画”一幅“漫画”,突出老师的特点,注意写作的速度。
2.写完后,自己先读一读,检查有没有语句不通顺的地方,有没有错别字。可以读给你写的老师听,问问他对你的习作有什么意见或建议。
拟写初稿
通过学习,我们知道,只要抓住了人物的特点,用具体的事例,用生动、夸张、幽默的语言,就能用文字给喜欢的老师“画”一幅“漫画”。习作时,多运用一些修辞手法,同时把自己的情感融入到写作中,才能使语言更生动。
课堂总结
板书设计
“漫画”老师
选人物,抓特点
定事情,显特色
重描写,表情感
习作分享与修改
第二课时
课堂导入
上节课,我们学习怎样给自己喜欢的老师画一幅漫画。知道写作时要运用具体的事例,突出人物的特点,同时把自己的情感融入到写作中,才能把习作写得生动、有趣。这节课,我们一起来交流、评价同学们的习作,在交流时,让其他同学猜猜你写的是哪位老师,说说他们是怎么猜到的。
我的全能老师
佳作赏析
抓住外貌特点,通过对白发的描写,表现了对老师的敬佩之情。
指出这位老师的主要特点“全能”,性格上的特点是有时热情,有时严厉。
我的班主任王老师有一双炯炯有神的眼睛,一张能说会道的嘴巴,一头乌黑发亮的鬓发中不知何时增添了一些银白的发丝,我感觉那是为了我们的健康成长不停操劳形成的。
王老师是语文老师,他让我们敬佩的是他学识渊博,简直是上通天文,下知地理,是一位“全能”老师。 王老师对我们有时如夏天般热情似火,有时似冬天那样冷静严厉。王老师也很喜欢体育活动。在运动场上,他带领我们捉迷藏、扮老鹰捉小鸡,教我们跑步,下棋……我们玩得不亦乐乎。每当这时,我感觉老师如夏天般热情,充满了活力。他还是我们的科学老师。只要有不懂的科学问题,尽管提出来,他总会爽快地和我们一起合作探究,共享解题乐趣。可以看出老师科学知识丰富,让人收获多多。
通过列举典型的事例,运用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描写,表现了老师性格中“似冬天那样冷静严厉”的一面。
一次,老师说检查昨天的作业,我一向语文作业都做得很好,不料,昨天在做题过程中我有些马马虎虎,竟然有一道题没写出来,想再补写,已经来不及了,课堂作业被老师抓到手上去了。我想:平常我的作业都做得很好,今天只不过一道题没写完整,老师应该会原谅我的。没想到老师的脸色由晴转阴,严肃地对我说:“小丽,学习要端正态度,把这道题再做两遍。”这时,我感觉老师真像冬天一样严厉。
语文课上,老师总是让我们自学,甚至让我们自己当“小老师”,对于我们自己能够弄懂的问题,他从来不讲。我们班的语文成绩怎么样?那可了不得,每次期末考试,都是顶呱呱的!我一直不明白,为什么王老师的“懒法子”会有这么好的效果,你能告诉我其中的原因吗?
但不管怎样,我耳闻目睹了老师的辛勤耕耘,我喜欢她所担任的课,并自始至终感觉这样的班主任老师是一位全能的好老师。
总结全文,再次点明老师的特点。
总评:
本文描写的老师,特点鲜明,在学识上是“全能”的,在性格上有“热情”也有“严厉”的一面,运用具体事例写出了老师教学的不同风格,立体化、多层面地展现了老师的人物形象。文中对老师的外貌和语言描写生动形象。
人们常说好作文是修改出来的,我们也都知道作文要修改,可是无从下手。怎样修改才能提升我们的习作呢?下面我们学习如何修改习作。
交流修改
指导修改
我们一起来读读下面两位同学写的习作片段,他们写的是同一位老师,描写的都是老师“要求严格”这一特点,你觉得哪个同学写得更好?为什么?
片段一
清早,同学们正在教室里早读。我的同桌张傲走进教室,坐到座位上,从书包里拿出语文书,准备读书。这时候站在他身边的张老师悄声对他说:“看看你的书包,成了什么样子,简直就是垃圾袋!”我循声看去,可不是嘛,作业纸、塑料袋、鞋套、铅笔……装满了书包,而且装得横七竖八、乱糟糟的。“拿出去,把书包整理整理,整齐了再进来!”老师冷着脸,严肃地对他说。张傲听完,只好乖乖走出教室,整理书包去了。
片段二
张老师是一个特别严厉的老师,对我们的要求很严格。有一次,我有点头疼,浑身发冷,没劲儿,趴在了桌子上。张老师以为我又没在认真听讲,大声喊我的名字,并且严肃地批评了我。我坐直了身子,难过得流出了眼泪。下课以后,老师走过来,问我怎么了,我的眼泪一下子就流了下来。老师又摸了摸我的额头,知道我发烧了,急忙说:“对不起!对不起,孩子!老师不知道你生病了。我给妈妈打电话,赶紧去医院看看吧!”
片段一抓住了张老师“要求严格”这一特点进行描写,从选取的事例中可以看出张老师平时对同学们各方面要求都非常严格。
片段二选取的事例与“要求严格”这一特点不吻合,从这个片段中,我们并不能看出老师的严厉,看到的更像一位慈爱的老师。
提醒:注意围绕人物特点选择准确的事例。
读读下面这个习作片段,你觉得它有什么不足?
李老师总是笑眯眯的,很少看见她生气。她是个慈祥的老师, 从来不严厉地批评我们,相反,哪位同学家里有了困难,李老师都会想方设法地去帮助这位同学。大家有什么事也都喜欢和李老师说。大家都说,李老师是大家的知心朋友。
这段文字只是概括性地写出了李老师的慈祥,并没有用具体事例来突出这一特点,不够具体生动,给人的印象不深。
问题分析
想一想:怎样才能将李老师“慈爱”的特点写具体呢?
一篇好的习作,就像一幅好的“漫画”作品,别人读完之后,这个人物马上就会浮现在脑海中,活灵活现。
把李老师当时的语言、动作、神
态写出来。
选取李老师关心同学的具体事例来写。
写周围人的表现,衬托李老师的慈爱。
在关键的地方放慢镜头,放大细节。
原文
我们的班主任
①我们的班主任姓李,教我们语文,他可爱又可敬。
②李老师可精神了!
③李老师非常幽默,常常把同学们逗得哈哈大笑。记得那是一堂语文课,李老师上着上着,突然打了个震天动地的大喷嚏!全班同学愣了愣,三秒后,哄堂大笑。
②老师的外貌没有介绍清楚,这里可以把反映老师性格特点的外貌写出来。
我们的班主任
①我们的班主任姓李,教我们语文,他可爱又可敬。
②李老师一双炯炯有神的大眼睛好像会放出光来,高挺的鼻梁,不薄不厚的嘴唇说出的话幽默极了,黝黑的皮肤,看上去可精神了!
③李老师非常幽默,常常把同学们逗得哈哈大笑。记得那是一堂语文课,李老师突然打了个震天动地的大喷嚏!全班同学愣了愣,三秒后,哄堂大笑。他却假装严肃地对大家说:“不许笑!嗯,刚才肯定是有哪个同学在想我,是谁?快承认,不然的话就……”同学们再次愣了几秒,“哈哈哈——”班上再次爆发出能把天震塌的笑声!
问题分析
修改后
③只讲了一个打喷
嚏的故事,不足以表现出老师的幽默。他说了什么又做了什么?可通过具体的语言、神态、动作等描写去充分表现老师幽默的特点。
下面是《我们的班主任》评改前后的段落,读一读,你有哪些修改建议?
评改范例
原文
④李老师很理解我们,对我们很和蔼。记得那是期中刚考完试,同学们都知道这次没考好,连语文向来很好的我都没有什么信心了,大家全都愁眉苦脸地回家了。
⑤终于,到了发试卷的那天,同学们在座位上坐立不安,可又稳如泰山,一动也不敢动。“铃——铃——铃——”,上课铃声响起来了,
⑤第一句“坐立不安”和“稳如泰山”前后矛盾,根据情境,这里应该是“坐立不安”。
④李老师很理解我们,对我们很和蔼。记得那是刚考完期中考试,同学们都知道这次没考好,个个垂头丧气的。因为这次的试卷很难,连语文向来很好的我都没有什么信心了。
⑤终于,到了发试卷的那天,同学们在座位上坐立不安,好像有针扎着屁股一样。上课铃声响了,
问题分析
修改后
原 文
李老师带着几片乌云走进了教室,虽然李老师极力隐藏着自己的情绪,但我们都有自知之明,知道自己肯定考不好了。我还以为迎接大家的会是可怕的血雨腥风,可接下来李老师说的话,让大家还以为李老师被温柔的“外星人”附体了!大家沉默了好久,我知道同学们表面上不表现出来,其实心里都非常感动。
⑥这就是我们的班主任,我们可爱又可敬的语文老师——李老师!
⑤老师具体说了什么话,没有交代明白。
⑤虽然李老师进教室后极力隐藏着自己的情绪,但我们都有自知之明,知道自己肯定没考好。我还以为大家要面临的是可怕的血雨腥风,没想到李老师说:“同学们不要害怕,老师知道这次考试很难,没考好我们一起找原因,下次再努力!”大家沉默了好久,我知道同学们表面上不表现出来,其实心里都非常感动。
⑥这就是我们的班主任,我们可爱又可敬的语文老师——李老师!
问题分析
修改后
成立四人小组,轮流分享习作。听的同学注意听完后给同学的习作画出一两处写得好的词句,然后提出一两条修改建议。
根据修改建议,组内互相修改。最后得出总分,并写出评价。
根据展示交流情况,每位同学对照习作要求修改自己的习作。
互评互改
这些同学的修改方法一定给了你很多启发,文章不厌百回改,越改越精彩。接下来请小组内交换习作。
1.写完作文后,自己反复通读习作或者读给自己家人、朋友听。问问他对你的习作有什么意见或建议。
2.找到原文提升点(字词搭配与运用、语句是否符合情境、事例是否典型具体等多方面);
3.结合习作自评表、单元课文中的写作要点来升格优化习作。
修改小贴士
习作要求 我完成的情况
能紧扣老师的独特之处行文,特点突出。
能结合具体事例写人物特点,使人物形象鲜活。
能合理运用夸张手法进行描写,描写生动有趣。
文题紧扣中心,书面整洁。
自主评价表
9
例:本次习作我能紧扣老师“幽默”的这一特点,通过具体事例写老师语言的幽默、动作的幽默,我给自己完成情况评价______颗星。
课堂总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如何修改自己的习作,通过修改,在同学们的心中,我们的老师的确“与众不同”,有另类的发型、丰富的表情包,夸张的动作……同时在自改过程中,我们重新感受写作的过程,在查漏补缺中完善自己的作文,获得习作后的愉悦感。希望同学们继续努力,相信你们一定能够写出一篇篇优秀的习作。
布置作业
1.把写好的习作分享给你写的那位老师,听听他(她)对你的习作有怎样的评价或修改建议,然后再次修改习作。
2.把修改好的习作誊写在作文本上。
3.每位同学提供一篇备选作品,并给自己的习作配上一幅插图。办一期“我的老师”习作专栏,与同学分享。
“漫画”老师
特点突出
事例具体
标点正确
词句生动、准确
板书设计/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 | 语文学科
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
习作:“漫画”老师
【教材分析】
本单元安排的是一次写人的习作,习作话题为“漫画”老师。此话题限定了选材范围:熟悉的老师形象。“老师”前冠以“漫画”字,旨在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凸显了习作要求——用语言文字突出老师的特点,把老师的形象写得鲜活、有趣,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使学生喜欢写,有内容可写。
【学情分析】
五年级学生对漫画并不陌生,对漫画中的夸张、幽默有了一定的了解,本次作文要求写的是学生比较熟悉的老师。在写作方法的教学中,引导学生抓住老师的特点去描写,并结合的具体事例,通过具体事件使老师的形象更加丰满。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根据本单元“通过具体事件突出人物特点”的写法,围绕“漫画”老师去写习作。
2.能抓住人物的主要特点,用一两件具体事例描写自己的老师。
3.能评价、修改同学和自己的习作。
【教学重点】
能抓住人物的主要特点,用一两件具体事例描写自己的老师。
【教学难点】
能突出老师的特点,能用具体事件使老师的形象更加突出。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1课时
【课时目标】
能抓住人物的主要特点,用一两件具体事例描写自己的老师。
【教学过程】
一、谈话交流 ,明确内容
同学们,你喜欢看漫画吗?漫画里的人物,特点非常突出,配合上独特的画风和夸张的情节,让人觉得可爱又有趣,能给我们留下深刻的印象。请大家看下面这两幅漫画。
1.出示《大头儿子小头爸爸》《父与子》两幅漫画。
2.看完这两则漫画后你有什么感受?
预设:这两则漫画都很有趣,人物形象很鲜明。《大头儿子小头爸爸》是单幅漫画,爸爸头小,儿子头大。两人笑容满面,紧紧拥抱在一起,看起来父子关系很好。《父与子》是多幅漫画,连起来讲了一个故事。
小结:①漫画会突出人物外貌的某个最突出的特点。(例如上图中的人物:头大、头小、眼睛又圆又大、肚子大、胡须浓等)②漫画会聚焦最感人的画面或故事。(例如上图中父子相拥、父亲为儿子缝裤子)③漫画含有强烈的情感。(父子亲情)④漫画很有趣。(夸张的人物形象或有意思的故事)
3.揭示内容
有人说,老师是夜空中最亮的星,为我们指引方向,伴我们成长,教授我们知识。本次习作,我们就来学习如何用文字给自己的老师“画”一幅“漫画”。选择自己最喜爱的一位老师仔细观察,说说你的老师有哪些地方吸引你,认真回想老师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事情。要突出老师某一方面的显著特点,再选择一两件能突出其特点的事例来写。
板书课题:“漫画”老师
4.你怎样理解“漫画”老师呢?
用独特的事例、夸张的手法,轻松诙谐的语言来突出老师的外貌、性格、喜好等各方面的特点。要把体现特点的地方浓墨重彩地描绘、刻画,普通的地方可以忽略,这样会使老师的特点更加突出,使人印象深刻,符合“漫画”这个主题。
(设计意图:以儿童喜闻乐见的两则漫画导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导入习作内容。同时,通过两则漫画,直观领会漫画的特点:人物外形特点夸张,故事有趣,事例突出,包含强烈的情感。)
二、启发联想,确定对象
1.习作内容
有人说,老师是夜空中最亮的星,为我们指引方向,伴我们成长,教授我们知识。本次习作,我们就来学习如何用文字给自己的老师“画”一幅“漫画”。选择自己最喜爱的一位老师仔细观察,说说你的老师有哪些地方吸引你,认真回想老师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事情。要突出老师某一方面的显著特点,再选择一两件能突出其特点的事例来写。
2.习作要求
结合具体事例写出人物的特点。
①恰当运用多种描写方法刻画自己所熟悉的老师,突出其富有个 性的人物形象。
②选择一两件事例突出人物某一方面的特点。
③能评价、修改同学和自己的习作。
3.选定习作对象
(1)如果要给一位老师画漫画,你会选择谁呢 你的老师都有哪些突出的特点呢?让我们先来看看课本中的语文老师、数学老师、体育老师各有什么特点吧,体会如何抓住特点写老师。
语文老师:总爱穿裙子,说话像连珠炮的语文老师
体育老师:教学中“怪招”迭出,课后和同学们打成一片的体育老师
数学老师:整天笑眯眯,走路像一阵风的数学老师。
......
将我们的所有老师在脑中一个个像过电影一样过一遍,如外貌、衣着、性格、喜好等,哪一方面你觉得特点最突出的一位就是你写作的对象了。你的老师们各有什么特点(外貌、衣着、爱好、性格、品质等)?
预设:
①王老师皮肤特别白,笑容特别灿烂,她总爱穿裙子。
②李老师特别和蔼,说话很温柔。
③张老师对学生特别有耐心。只要有学生不懂,同样一道题,他能讲三五遍。
(3)平时的积累中,你能想到用哪些词或句子来描写老师?(指名交流)
4.聚焦个人特写。
(1)同桌之间说说自己最想写哪位老师。描写人物时,我们要将人物的突出特点介绍清楚,再选择一两件能突出其特点的事情来写,写的时候要加入自己的感情。
(2)指名学生交流。
预设:
①李老师长得美,爱笑,而且会打扮自己。一年四季,她总爱穿裙子。她虽然四十多岁了,但显得很有青春活力,学生们都很喜欢她。
②邓老师很关心学生,从不嫌弃学习不好的同学。他每次讲完新课,总会问大家听懂了没有,只要有一个学生没听懂,他就会单独再对那个学生讲一遍,直到全班每个同学都弄懂为止。
③杨老师特别有才,她给我们上美术课时,常常两三笔就能画出一幅画。她用笔画出的人物、花卉、小动物……一切都栩栩如生。
选择你的一位老师,填写表格。
穿着 说话 表情 行为 教学方法 师生关系
(4)确定了写作的材料和方向。那么,怎样才能使“老师”这个形象丰满呢?请小组讨论一下。
(设计意图:通过教师群像与个人特写环节,引导学生从老师的外貌特点、性格特点、品质特点等方面去确定要描写的对象。交流环节,意在引导学生明确人物的主要特点。)
三、选择事例,突出特点
1.学会选择事例,突出老师的特点。
确定了写作的材料和方向。那么,怎样才能使“老师”这个形象丰满呢?请小组讨论一下。
除了描写老师的外貌、衣着、言谈举止等方面的内容外,还要通过典型、具体的事件来突出这位老师有趣、与众不同等的特征。在写具体事件过程中,可借助语言、动作、心理、神态等描写刻画人物形象,这样刻画出来的人物形象才会更丰满。
(1)如果要表现语文老师的知识渊博,你会选择以下哪个素材?( )
A.语文课上我吐了,同学们都捂住口鼻不敢靠近我,老师亲自收拾残物并带我漱口,还给我倒了热水喝。
B.老师经常在课上旁征博引,给我们讲很多课本上没有的有趣知识。
(2)下列哪件事可以表现班主任的记忆力好?( )
A.班主任经常去看望生病的学生。
B.每学期最后一次班会课上,班主任总要把一学期以来每位同学的优点和进步都细数一遍。
(3).请你选择能突出王老师说话特别幽默的事例材料,在句子后的括号里打上“√”。
●王老师帮生病的同学补习功课。 ( )
●王老师批改作业非常仔细。 ( )
●上课时,一只蜜蜂飞进了教室,同学们都很紧张。王老师一边轻轻地将蜜蜂赶到窗边,一边说:“蜜蜂也想来和我们一起听课。不过,它私自跑出来,家人会担心它的,我们帮它原路返回吧!” ( )
●有位同学写字潦草,王老师说:“这些字一个个东倒西歪的,是喝醉了吗?请你重新写一写,让它苏醒吧!” ( )
●王老师非常爱笑,无论什么时候见到他,他都是笑眯眯的。( )
2.组织材料
选好要描写的老师后,我们把这些可爱的老师用文字“画”出来吧!
选择老师
老师特点
事例1
事例2
3.回顾课文
(1)出示课文段落
蔺相如看这情形,知道秦王没有拿城换璧的诚意,就上前一步,说:“这块璧有点儿小毛病,让我指给您看。”
蔺相如捧着璧,往后退了几步,靠着柱子站定,他怒发冲冠,说:“我看您并不想交付十五座城。现在璧在我手里,您要是强逼我,我的脑袋就和璧一起撞碎在这柱子上!”说着,他举起举起和氏璧就要向柱子上撞。
(2)小结:通过动作、语言、神态描写,表现了蔺相如的足智多谋,勇敢无畏。
(3)人物描写的基本方法
可分为五种:神态描写、外貌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和心理描写。
我们要细心观察老师,借助外貌、动作、语言、神态、心理活动多种描写方法把人物刻画得更具体、生动。
(设计意图:本环节一是指导学生围绕特点来选取典型事例,这是针对写作中常出现的问题加以指导,使学生写出来的作品更加生动。小组讨论,有利于学生取长补短,学习他人好的刻画人物的方法。)
四、行文细化,突破难点
1.思维导图。
通过上面的讲解,我们知道了在选材时,可以从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印象深刻的事情来选取,还有要注意这位老师应该是自己比较熟悉的,才能更好地抒发自己的真情实感。我们一起来看看下面几位同学是怎样构思的吧!
从老师的外貌特征侧面衬托了老师的严厉,然后围绕着老师的“严格”和“温柔”这两个特点,截取了生活中小事,通过对老师语言、神情等方面的描写,塑造了一位既严厉又关心学生的老师的形象。
提纲示例。
除了画思维导图,我们还可以列提纲,把行文思路进一步细化,一起来看看别人是怎么写吧!(提纲1)
把英语老师的严厉比作“辣”,把她与同学一起开心巧学比作“甜”,塑造了一位既严厉又慈爱的老师形象。抓住了郑老师的教学特点,选取两件课堂上的典型事例,表达出对郑老师的喜爱之情。
提纲2:
习作选取了音乐老师不一样的教学方式,同时也写出了学生对老师态度的不断变化,表达出“我”对老师的深深谢意。
提纲3:
我们的班主任
开头:我们的班主任姓李,教我们语文,他可爱又可敬。
中间:
①李老师有一双炯炯有神的大眼睛,高挺的鼻梁,不薄不厚的嘴唇,黝黑的皮肤。
②李老师非常幽默,常常把同学们逗得哈哈大笑。
③李老师很理解我们,对我们很和蔼。
结尾:这就是我们的班主任——可爱又可敬的李老师。
小结:构思真不错!按照提纲写,一篇内容完整的习作就新鲜出炉了。
五、范文引路,打开思路
我的老师
我的老师是一位知识渊博,对学生和蔼可亲的老师,她那双明亮的大眼睛里透露着淳朴、温情,她为教育事业尽心尽力,时时刻刻关爱着我们。她就是我们班的班主任——王
老师。
王老师个子不高,中等身材,喜欢穿一身黑色衣服,鼻梁上戴着一副全框的眼镜。最有特色的还是要数她那双会说话的眼睛。眨巴两下,目光就像一支利箭射进我的心。于是,
我笑着向她打招呼,她点点头,星星般的眼睛盈盈地笑着。记得我刚转来这个班的时候,非常胆小,对王老师十分陌生,老师上课提问题时,我几乎没举过手,只是低着头一边默默的思考,一边担心老师会不会叫到我。“小张”老师恰好点到我的名字,那时我吓得心怦怦直跳,生怕自己回答错误,闹出笑话。但是“军令如山”我不得不慢慢地站了起来,吞吞吐吐地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声音小得像蚊子哼似的。但老师没有批评我,反而还亲切的对我说:“回答得完全正确,如果声音再响亮些,就更好了。”老师的鼓励像一股暖流。从那以后,对老师提出的问题,只要我知道的,我都能积极的举手回答,而且声音响亮,老师和同学都向我投来了赞许的目光。从她的眼里我懂得了什么叫鼓励。
王老师不但在学习上鼓励我们,而且能包容我们的错误。记得有一次,小江同学没交作业,老师在改我们的作业时就发现了。上课时,老师并没有当众点他的名,而是在下课时把他叫进办公室,给他讲了许多道理,看着老师温情的目光,听着老师那谆谆的教诲。
从那以后,小江再也没犯过同样的错误。
老师的课生动有趣,课堂上充满了风趣和笑意。她教我们记汉字时,从不让我们硬塞,而是用好玩又好记的方法。如教我们记“嗽”用拆字法:“口”加“束”加“欠”,“口”是咳是用口咳的,“束”是身体不舒服,“欠”是生病了,身体欠健康才会“咳嗽”。 她还能把书中的内容编成故事和顺口溜,使枯燥的课文变得妙趣横生……她那明亮的大眼睛
射出的光芒直达我们每个学生的心里。
王老师,好像一场春雨,润物细无声,又像一束阳光,温暖着我们的心。为了让我们这些花朵开得更灿烂、更鲜艳,她费尽了心思。她是我们心里最好的老师!
总评:
本文是一篇写人的记叙文,开头总领全文,奠定了文章的感情基调,然后列举了老师关心学生的典型事例。这篇作文堪称佳品,其中有两大亮点值得同学们借鉴:
①结构清晰:文章用“总—分—总”式的结构突出老师亲切、关心学生的特点,又通过具体的事例,对学生的鼓励、包容;讲课时生动有趣等细节具体描写出老师的特点。详略得当,重点突出。
②语言生动:文中描写老师的眼睛时夸张的写法和恰当的比喻都使老师的形象跃然纸上,学生对老师的喜爱之情渗透于字里行间。
(设计意图:通过例文让学生感知文章叙述的顺序及描写的重点。)
六、自主构思,拟写初稿
1.拟写初稿
(1)学生自由练习写作,通过一两件具体的事例,用文字给老师“画”一幅“漫画”,突出老师的特点,注意写作的速度。
(2)写完后,自己先读一读,检查有没有语句不通顺的地方,有没有错别字。可以读给你写的老师听,问问他对你的习作有什么意见或建议。
2.学生习作,教师巡视指导。
七、课堂总结
通过学习,我们知道,只要抓住了人物的特点,用具体的事例,用生动、夸张、幽默的语言,就能用文字给喜欢的老师“画”一幅“漫画”。习作时,多运用一些修辞手法,同时把自己的情感融入到写作中,才能使语言更生动。
【板书设计】
第2课时
【教学目标】
能评价、修改同学和自己的习作。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习作展示
1.复习导入。
上节课,我们学习怎样给自己喜欢的老师画一幅漫画。知道写作时要运用具体的事例,突出人物的特点,同时把自己的情感融入到写作中,才能把习作写得生动、有趣。这节课,我们一起来交流、评价同学们的习作,在交流时,让其他同学猜猜你写的是哪位老师,说说他们是怎么猜到的。
2.佳作赏析。(文章略)
刚才的分享,有的老师被大家猜对了,是因为作者在叙事时的确突出了这位老师的特点。有的老师没有被大家猜出来,是因为作者写的特点不鲜明,其他老师可能也有这个特点,或者叙述的事例不够具体,细节描写不够生动传神。
(设计意图: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欣赏,要保证不同水平的学生都能获得成功的快感。可以是欣赏自己,也可以是欣赏同学;可以欣赏全文或比较出彩的一个段落,也可以欣赏一句话甚至一个词语。为下一环节的修改习作、总结修改方法作了铺垫。)
二、示范修改,总结方法
人们常说好作文是修改出来的,我们也都知道作文要修改,可是无从下手。怎样修改才能提升我们的习作呢?下面我们学习如何修改习作。
1.指导修改
(1)我们一起来读读下面两位同学写的作品片段,他们写的是同一位老师,描写的都是老师“要求严格”这一特点,你觉得哪个同学写得更好?为什么?
片段一
清早,同学们正在教室里早读。我的同桌张傲走进教室,坐到座位上,从书包里拿出语文书,准备读书。这时候站在他身边的张老师悄声对他说:“看看你的书包,成了什么样子,简直就是垃圾袋!”我循声看去,可不是嘛,作业纸、塑料袋、鞋套、铅笔……装满了书包,而且装得横七竖八、乱糟糟的。“拿出去,把书包整理整理,整齐了再进来!”老师冷着脸,严肃地对他说。张傲听完,只好乖乖走出教室,整理书包去了。
片段二
张老师是一个特别严厉的老师,对我们的要求很严格。有一次,我有点头疼,浑身发冷,没劲儿,趴在了桌子上。张老师以为我又没在认真听讲,大声喊我的名字,并且严肃地批评了我。我坐直了身子,难过得流出了眼泪。下课以后,老师走过来,问我怎么了,我的眼泪一下子就流了下来。老师又摸了摸我的额头,知道我发烧了,急忙说:“对不起!对不起,孩子!老师不知道你生病了。我给妈妈打电话,赶紧去医院看看吧!”
(2)学生交流
预设1:片段一抓住了张老师“要求严格”这一特点进行描写,从选取的事例中可以看出张老师平时对同学们各方面要求都非常严格。
预设2:片段二选取的事例与“要求严格”这一特点不吻合,从这个片段中,我们并不能看出老师的严厉,看到的更像一位慈爱的老师。
(3)读读下面这个习作片段,你觉得它有什么不足?
李老师总是笑眯眯的,很少看见她生气。她是个慈祥的老师, 从来不严厉地批评我们,相反,哪位同学家里有了困难,李老师都会想方设法地去帮助这位同学。大家有什么事也都喜欢和李老师说。大家都说,李老师是大家的知心朋友。
①问题分析:
这段文字只是概括性地写出了李老师的慈祥,并没有用具体事例来突出这一特点,不够具体生动,给人的印象不深。
②想一想:怎样才能将李老师“慈祥”的特点写具体呢?
③小结:一篇好的习作,就像一幅好的“漫画”作品,别人读完之后,这个人物马上就会浮现在脑海中,活灵活现。
(4)评改范例(整篇文章)
下面是《我们的班主任》评改前后的段落,读一读,你有哪些修改建议?
(5)修改小贴士
A.写完作文后,自己反复通读习作或者读给自己家人、朋友听。问问他对你的习作有什么意见或建议。
B.找到原文提升点(字词搭配与运用、语句是否符合情境、事例是否典型具体等多方面)。
C.结合习作自评表、单元课文中的写作要点来升格优化习作。
(6)小结:刚才的分享,有的老师被大家猜对了,是因为作者在叙事时的确突出了这位老师的特点。有的老师没有被大家猜出来,是因为作者写的特点不鲜明,其他老师可能也有这个特点,或者叙述的事例不够具体,细节描写不够生动传神。
(设计意图:在作文教学中,不仅让学生自评,而且让学生互评。开始,学生往往不知道如何评价别人的习作,甚至有时会在评议中引发争议和冲突。教师应抓住每一个机会,引导学生客观地评价自己和他人。)
三、分享交流,自改互改
1.组内互改习作。
这些同学的修改方法一定给了你很多启发,文章不厌百回改,越改越精彩。接下来请小组内交换习作。
成立四人小组,轮流分享习作。听的同学注意听完后给同学的习作画出一两处写得好的词句,然后提出一两条修改建议。
根据修改建议,组内互相修改。最后得出总分,并写出评价。
根据展示交流情况,每位同学对照习作要求修改自己的习作。
2.自主评价表
习作要求 我完成的情况
能紧扣老师的独特之处行文,特点突出。
能结合具体事例写人物特点,使人物形象鲜活。
能合理运用夸张手法进行描写,描写生动有趣。
文题紧扣中心,书面整洁。
例:本次习作我能紧扣老师“幽默”的这一特点,通过具体事例写老师语言的幽默、动作的幽默,我给自己完成情况评价 9 颗星。
(设计意图:本环节重点是在学生完成初稿后组织、引导赏评。教师要围绕预设内容,引导学生在小组中充分交流,在全班赏评中,通过对话交流,点拨写作方法,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和写作表达能力,实现听说读写综合发展,习作与口语交际双丰收。)
四、课堂总结,布置作业
1.课堂总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如何修改自己的习作,通过修改,在同学们的心中,我们的老师的确“与众不同”,有另类的发型、丰富的表情包,夸张的动作……同时在自改过程中,我们重新感受写作的过程,在查漏补缺中完善自己的作文,获得习作后的愉悦感。希望同学们继续努力,相信你们一定能够写出一篇篇优秀的习作。
2.布置作业
(1)把写好的习作分享给你写的那位老师,听听他(她)对你的习作有怎样的评价或修改建议,然后再次修改习作。
(2)把修改好的习作誊写在作文本上。
(3)每位同学提供一篇备选作品,并给自己的习作配上一幅插图。办一期“我的老师”习作专栏,与同学分享。
【板书设计】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