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22《文言文二则》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22《文言文二则》课件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6.5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9-11 16:18:1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42张PPT)
文言文二则
伯牙鼓琴
第一课时
自由阅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好停顿。
初读课文
伯牙鼓琴,锺子期听之。方鼓琴而志②在太山③,锺子期曰:“善哉④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⑤。”少选⑥之间而志在流水,锺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⑦。锺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⑧。
伯牙鼓琴①
①本文选自《吕氏春秋·本味》。鼓,弹
《吕氏春秋》是战国末期秦国的相邦吕不韦组织门客编写的著作,又称《吕览》。
伯牙弹琴
理解大意
伯牙鼓琴,锺子期听之。方鼓琴而志②在太山③,锺子期曰:“善哉④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⑤。”少选⑥之间而志在流水,锺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⑦。锺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⑧。
伯牙鼓琴①
伯牙弹琴,锺子期听他弹琴。
伯牙,春秋时期楚国郢都(今湖北荆州)人。他虽为楚人,却任职晋国上大夫,且精通琴艺。
锺子期,春秋时期楚国(今湖北汉阳)人。相传锺子期是一个戴斗笠、披蓑衣、背冲担(农具)、拿板斧的樵夫。
伯牙鼓琴,锺子期听之。方鼓琴而志②在太山③,锺子期曰:“善哉④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⑤。”少选⑥之间而志在流水,锺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⑦。锺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⑧。
伯牙鼓琴①
伯牙想着高山来弹琴,锺子期说:“弹得真好呀,(听起来)就像那巍峨的高山。”
伯牙鼓琴,锺子期听之。方鼓琴而志②在太山③,锺子期曰:“善哉④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⑤。”少选⑥之间而志在流水,锺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⑦。锺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⑧。
伯牙鼓琴①
不一会儿,伯牙又想到流水,锺子期又说:“弹得真好呀,就像那浩浩汤汤的流水。”
伯牙鼓琴,志在 ,锺子期曰:“善哉乎 , 乎若 。”
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锺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
伯牙鼓琴,锺子期听之。方鼓琴而志②在太山③,锺子期曰:“善哉④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⑤。”少选⑥之间而志在流水,锺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⑦。锺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⑧。
伯牙鼓琴①
锺子期死后,伯牙摔琴断弦,终生不再弹琴,认为世上再没有值得他为之弹琴的人了。
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
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
善哉乎鼓琴,皎皎乎若明月。
善哉乎鼓琴,依依乎若杨柳。
善哉乎鼓琴,皑皑乎若白雪。
善哉乎鼓琴,炎炎乎若烈日。
善哉乎鼓琴,潺潺乎若小溪。
善哉乎鼓琴,蒙蒙乎若细雨。
锺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我们从伯牙的行为中能感受到什么呢?请结合“资料袋”,交流一下你的感受吧。
因为友人的逝去,毁坏了自己心爱的乐器,而且终生不再鼓琴,我们可以从中感受到伯牙失去“知音”之后的那种悲痛欲绝的心情,也可以看出两人建立在相互了解、相互欣赏基础上的无比深厚的情谊。
背一背
让我们按照方鼓琴——少选之间——锺子期死的顺序,尝试背诵《伯牙鼓琴》这篇课文吧。
志在高山
巍巍乎若太山
伯牙鼓琴
伯牙
锺子期
志在流水
汤汤乎若流水

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
知音难觅
结构梳理
本文讲述了一个千古流传的高山流水遇知音的故事。故事的主人公 与 的真挚情谊令人感动,表达了朋友间相互理解、相互欣赏的真挚友情,以及 、 的情感。
伯牙
锺子期
知音难觅
珍惜知音
主题概括
伯牙诵云:“忆昔去年春,江边曾会君。今日重来访,不见知音人!但见一抔土,惨然伤我心!伤心伤心复伤心,不忍泪珠纷!来欢去何苦,江畔起愁云。子期子期兮,你我千金义。历尽天涯无足语,此曲终兮不复弹,三尺瑶琴为君死!”
俞伯牙摔琴谢知音(节选)
拓展延伸
一、仿照课文内容写一写
伯牙鼓琴,志在 ,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 !”志在 ,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 !”
白雪
皑皑兮若白雪
红日
灼灼兮若红日
课堂演练
A.能弹出美妙音韵的人。
B.理解自己的心意,有共同语言的人。
C.能够听懂别人弹琴的人。
D.对音律有研究的人。
B
二、下列对“知音”一词理解正确的是( )
书戴嵩画牛
第二课时
本文是苏轼为唐代画家戴嵩的《斗牛图》写的一篇题跋。题跋,即写在字画、书籍等物品前后,有关品评、鉴赏、记事、考订的文字。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与其父苏洵、其弟苏辙并称“三苏”,“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在诗、词、文、书、画等各方面都有很高的造诣,他的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乐府》等。
自由阅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用“/”画出句子的停顿。
初读课文
蜀中 以百数 拊掌大笑 尾搐入两股间
谬矣 曝书画 耕当问奴,织当问婢
shǔ

shǔ
chù

miù


我会读
理解大意
蜀中有杜处士② ,好书画,所宝③以百数。
喜爱
四川有个杜处士,喜爱书画,他所珍藏的书画数以百计。
计算
有戴嵩《牛》④一轴,尤所爱,锦囊玉轴⑤ ,常以自随。
量词
名词
其中有一幅是戴嵩画的《牛》,杜处士尤其珍爱,他用玉做了画轴,用锦囊装起来,经常随身带着。
文中说“常以自随”,想象杜处士可能在什么时候带着《斗牛图》。
因为喜欢,所以杜处士外出游玩时会随身带着《斗牛图》,常常拿出来与朋友一起欣赏;有可能睡觉时将《斗牛图》放在枕边,睡前打开欣赏一番。
一日曝书画,有一牧童见之,拊掌⑥大笑,曰:“此画斗牛也。牛斗,力在角,尾搐⑦入两股⑧间,今乃⑨掉⑩尾而斗,谬矣。”处士笑而然之 。
有一天,他摊开了书画晒太阳,有个牧童看见了戴嵩画的牛,拍手大笑着说:“这张画画的是斗牛啊!牛打斗的时候,力气用在角上,尾巴紧紧地夹在两腿中间,现在这幅画上的牛却是翘着尾巴在斗,错了!”杜处士笑笑,觉得他说得很有道理。
牧童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反应呢?
牧童每天放牛,知道斗牛时牛尾巴是什么样子的,而这么简单的问题画家却画错了。天真的牧童看到杜处士这么有文化的人居然把一幅错画当宝贝,便忍不住大笑。
我们可以看出牧童怎样的性格特点?
牧童天真可爱,有什么说什么,敢于向权威挑战。
面对牧童的质疑,杜处士也笑了。你觉得他是怎样笑的?试着揣摩一下他的心理。
杜处士“笑而然之”,是在牧童指出《斗牛图》中的错误之后,他的“笑”既有化解尴尬的意味,也包含了对牧童的赞许。
面对牧童的质疑,杜处士是如何做的?
由此可见杜处士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乐于接受他人的意见
古语有云:“耕当问奴,织当问婢。”不可改也。
古人有句话说:“耕种的事应该去问农民,织布的事应该去问女佣。”这个道理是不会改变的。
农民
女佣
对于牧童笑指《斗牛图》一事,苏轼又是怎样的态度呢?
你怎样理解苏轼这句话?
古语有云:“耕当问奴,织当问婢。”不可改也。
所谓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凡事要多向行家请教,向有实践经验的人虚心学习。
用自己的话讲一讲这个故事吧,要根据课文内容,抓住人物的神态、动作、心理等展开想象。
提示:想象杜处士随身携带这幅画的场景,吃饭的时候,睡觉的时候……牧童看到这幅画“拊掌大笑”时的神态和话语……想象杜处士“笑而然之”时会说些什么,做些什么……
尤所爱
牧童拊掌大笑
书戴嵩画牛
爱图
曝图
锦囊玉轴
处士笑而然之
常以自随
耕当问奴,织当问婢。
笑图
曝书画
结构梳理
这篇文言文通过讲述一个牧童指出大画家戴嵩的《斗牛图》画得有错误的故事,告诉我们要 ,不能凭空想象,也不能 。
认真、仔细地观察事物
迷信权威
主题概括
虚心竹有低头叶,傲骨梅无仰面花。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拓展延伸
好书画:( )
一日曝书画:( )
处士笑而然之:( )
古语有云( )
一、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喜爱

认为他说得对

课堂演练
二、说说下面这句话的意思
牛斗,力在角,尾搐入两股间。今乃掉尾而斗,谬矣。
斗牛的力气用在角上,尾巴紧紧地夹在两腿中间。现在这幅画上的牛却是翘着尾巴在斗,错了。
多读几遍课文,试着把这个故事讲给你的家人和朋友听。
课后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