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单元】二上第六单元 17《难忘的泼水节》第2课时 课件+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大单元】二上第六单元 17《难忘的泼水节》第2课时 课件+教学设计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8.4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9-11 22:13:48

文档简介

(共32张PPT)
17 难忘的泼水节
争做“凤凰花小主播”:
直播解说泼水节的故事
任务一:
复习词语 检票入场
第一组:多音字读音
_____铺地毯
_____床铺



_______盛着清水
_______茂盛

chénɡ
shènɡ
第二组:动词短语
敲着鼓点
踩着“地毯”
泼着清水
驶过江面
第三组:常用词语
傣族人民
笑容满面
健康长寿
龙船
祝福
银碗
快来近距离观看泼水节场面
任务二:
欢迎场面 讲讲热闹
1.自由朗读第三自然段,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边读边想:傣族人民是怎样欢迎周总理的?
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感受了什么?
自读要求
那天早晨,人们敲起象脚鼓,从四面八方赶来了。为了欢迎周总理,人们在地上撒满了凤凰花的花瓣,好像铺上了鲜红的地毯。一条条龙船驶过江面,一串串花炮升上天空。人们欢呼着:“周总理来了!”
第三自然段
人们敲起象脚鼓,从四面八方赶来了。
敲起象脚鼓

象脚鼓造型似大象的脚,而大象在傣族象征着五谷丰登、生活美好。
讨论:“赶来”可以换成“走来”吗?
人们在地上撒满了凤凰花的花瓣,
好像铺上了鲜红的地毯。
在地上撒满了凤凰花的花瓣
一条条龙船驶过江面,
一串串花炮升上天空。
一条条
一串串
人们欢呼着:“周总理来了!”
那天早晨,人们敲起象脚鼓,从四面八方赶来了。为了欢迎周总理,人们在地上撒满了凤凰花的花瓣,好像铺上了鲜红的地毯。一条条龙船驶过江面,一串串花炮升上天空。人们欢呼着:“周总理来了!”
有感情朗读第三自然段
任务三:
讲好泼水节的故事
周总理身穿对襟白褂,咖啡色长裤,头上包着一条水红色头巾,笑容满面地来到人群中。他接过一只象脚鼓,敲着欢乐的鼓点,踩着凤凰花铺成的“地毯”,同傣族人民一起跳舞。
开始泼水了。周总理一手端着盛满清水的银碗,一手拿着柏树枝蘸了水,向人们泼洒,为人们祝福。
默读四五自然段
边读边想这两段分别描写了泼水节上的什么画面?
一起跳舞
泼水祝福
对襟白褂
咖啡色长裤
水红色头巾
体现出周总理对傣族人民的尊重。
周总理身穿对襟白褂,咖啡色长裤,头上包着一条水红色头巾,笑容满面地来到人群中。
说明周总理和蔼可亲、平易近人。
看看插图,从五段找一找描写周总理动作的句子,用“-------”画下来。
圈画要求
1.读清要求
2.画全句子
3.认真检查
象征着纯洁,
有驱邪避毒的作用。
柏树枝
象征着吉祥,
能带来平安幸福,抵御疾病。
银碗
一手端着 一手拿着
说说周总理会对傣族人民送上什么样的祝福:
周总理把水泼到老年人身上,祝愿——健康长寿,寿比南山
周总理把水泼到年轻人身上,祝愿——事业有成,家庭幸福
周总理把水泼到孩子们身上,祝愿——学习进步,茁长成长
傣族人民一边欢呼,一边向周总理泼水,祝福他健康长寿。
泼水祝福
周总理身穿对襟白褂,咖啡色长裤,头上包着一条水红色头巾,笑容满面地来到人群中。他接过一只象脚鼓,敲着欢乐的鼓点,踩着凤凰花铺成的“地毯”,同傣族人民一起跳舞。
开始泼水了。周总理一手端着盛满清水的银碗,一手拿着柏树枝蘸了水,向人们泼洒,为人们祝福。
有感情地齐读
四五自然段
争做故事大王——
讲好泼水节的故事
用“象脚鼓”“凤凰花”“银碗”“柏树枝”这几个词语和同桌讲讲周总理是怎么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的。
肯定键
质疑键
补充键
小组交流任务要求
分工 一人表达 一人倾听
表达 编写准确 语言流畅 自信大方
态度 小组讨论积极主动
【衣着表情】周总理身穿 、 ,
头上包着一条 , 地来到人群中。
【一起跳舞】他接过 ,敲着 ,
踩着 ,同傣族人民 。
【泼水】开始 了。周总理一手 ,
一手 ,向人们 ,为人们 。
【祝福】傣族人民一边 ,一边向
周总理 ,祝福他健康长寿。
“象脚鼓”“凤凰花”“银碗”“柏树枝”
清清的水,泼啊,洒啊!周总理和傣族人民笑啊,跳啊,是那么开心!
多么幸福啊,1961年的泼水节!
多么令人难忘啊,1961年的泼水节!
齐读要求:齐读六、七、八自然段,
想一想:1961年的泼水节为什么这么难忘?
任务四:
拓展阅读《入木三分》
能用上“笔山、墨池”说说王羲之是怎样练字的。
能用上“笔山、墨池”说说王羲之是怎样练字的。
课后请你继续化身故事大王,用词语百宝箱上的词语给你的爸爸妈妈讲一讲1961年这场难忘的泼水节吧!
“象脚鼓”“凤凰花”
“银碗”“柏树枝”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评一体化课时设计
课题 《难忘的泼水节》 课型 精读引领课
课 标 分 析 教 材 分 析 学 情 分 析 学 习 目 标 课 时 任 务 维度已知未知困难障碍突破措施知识经验能够借助拼音读准生字,自己读通课文,了解课文大意。动词与名词的搭配使用不恰当。1.距离生活较远,理解有难度。 2.动词和名词的搭配使用不恰当。 3.课文内容与课文表达的情感在理解上把握有难度。 4.描述不够具体,观察方法单一。1.适当补充背景资料,利用前后学习内容的关联,帮助学生形成一定的认知。 2.随文进行指导。通过观察图片,进行说话练习,并引导学生举一反三尝试自由练习。 3.结合课文特点,设计有针对性的评价任务。 4.多种形式练习,图片之间前后串连,练讲故事。 5.结合语境帮助学生构筑动作画面,进行联想记忆。生活经验大多数孩子都听说过周恩来的故事,对周总理有个基本上的了解。故事的时代背景距离学生有些遥远,学生不容易理解周总理和傣族人民之间的感情。策略经验能够运用朗读圈画重点语句,感受周总理亲民、爱民的情怀。 课文内容与课文表达的情感在理解上把握有难度。
1.利用识字游戏,同桌互助、排火车朗读区分认读“铺、盛”两个多音字,通正确认读含有动词的短语及“银碗”等常用短语。 2.通过借助图片、理解关键词语、自由朗读等方式,感受傣族人民迎接周总理到来的热烈场面。 3.通过找关键句体会体会周总理和傣族人民心连心的深厚情感。通过借助“象脚鼓、凤凰花、银碗、柏树枝”等关键词描述周总理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的情景。 4.运用所学方法,借助关键词描述王羲之练字的场景。 争做“凤凰花小主播” 亲爱的小朋友: 你们看,时光旅行的“小火车”开过来了,今天我们停靠的这个站点,正好有一场盛大的泼水节呢,里面是哪位革命先辈的故事呢?如果你能成功领取到进入活动现场的门票,就可以获得“凤凰花小主播”的评选资格,向大家直播解说现场热闹的场景。 任务要求:直播解说傣族人民和周总理过泼水节的故事。
环节 学评任务 学教活动 评价标准
环节1 游戏导入 (目标1) 任务一:识字游戏,巩固生字 文中的重点词语同学们还记得吗? 恭喜同学们进获得了门票,接下来,检票入场喽。 活动1:词语朗读,检票入场 第一组:关注多音字读音 盛着清水、茂盛、铺地毯、床铺 第二组:关注动词短语 敲着鼓点、踩着地毯、泼着清水、驶过江面 第三组:常用词语 健康长寿、祝福、银碗、龙船 1.同桌互读,纠错改正。 2.排火车朗读词语。 评价任务1:排火车检查认读。 评价方式:师生评价 评价标准:
环节2自主学习 (目标2) 任务二:感受热烈的场面 傣族人民是怎样欢迎周总理的? 哪些词语能突出场面的热闹和隆重? 看,傣族人民正在迎接周总理的到来呢,他们都准备了什么?来感受一下热烈的场面吧。 活动1:根据提示自学 朗读课文第三自然段,用“ ”画出相关的语句,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活动2:交流汇报 班级交流发现与想法,教师相机点播补充。 1.图片出示,认识“象脚鼓”。 2.关键词语的理解。 ①“赶”字,感受到傣族人民特别希望早点看到周总理,盼望着早些和总理一起过节那种高兴和急切的心情。 ②联系生活实际理解,“撒满”和“鲜红的地毯”。感受到傣族人民用自己的方式,隆重欢迎周总理的到来。每次看新闻联播的时候,每当在重大的活动时,欢迎重要的客人,就会铺上鲜红的地毯。傣族人民把周总理当成最尊贵的客人,迎接他的到来,及时最隆重的场合。所以傣族人民花瓣铺地,热情相迎。 ③对比“一条条”“一条”“一串串”“一串”,体会到当时的场面喜庆和热闹。 ④“欢呼着”也能感受到人们的激动和开心。 3.有感情朗读第三自然段。 ①齐读第三自然,读出傣族人民的热情,读出欢迎场面的热闹。 ②指名讲解欢迎场面,把喜悦心情写在脸上。 评价任务2:自学成果交流 评价方式:班级展示,师生评价 评价标准: 1.能够积极参与讨论; 2.能说出自己的想法; 3.表达清晰。
环节3 聚焦场景讲故事 (目标3) ) 任务三:讲好泼水节的故事 来到泼水节的周总理是什么样子的? 周总理是怎样跟傣族人民过泼水节的? 我们如何借助插图和词语百宝箱里的词语解说好泼水节的场景呢? 为什么这次泼水节这么令人难忘啊? 泼水节将要开始,周总理已经来到了我们视线里,你能认出他吗?一起来看看周总理是怎么跟傣族人民过泼水节的吧! 活动1:图文对照,聚焦周总理的衣着和表情,感受总理平易近人。 1.看看插图,从文中找一找描写周总理样子的句子,用“-------”画下来。 2.朗读第四五自然段描写周总理样子的句子。 3.教师总结:周总理和傣族人民的着装是一样的,而且面带笑容,感受到周总理也是发自内心的高兴,非常的平易近人。 活动2:圈画周总理和傣族人民的动作,感受过节的快乐。 1.图片出示“银碗”、“柏树枝”,认识这些事物。 2.圈画周总理的动作。 3.边读边做动作,感受当时周总理和傣族人民一起跳舞的场景。 4.想象说话,补充“祝福”:是啊,在泼水节这一天,水泼洒得越多,送出的祝福也就越多。 清清的水泼到白发老爷爷身上,周总理祝福他…… 清清的水泼到可爱的孩子身上,周总理祝福他…… 清清的水泼到年轻的小伙子身上,周总理祝福他…… 同时傣族人民也向周总理泼水祝福,祝福他……。 5.播放“泼水节”视频,感受壮观场面。 6.齐读课文四、五自然段,读出画面。 活动3:争做小主播。 借助板书,理清思路。 用“象脚鼓、凤凰花、银碗、柏树枝”等关键事物词,解说周总理是怎样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的。 小组内交流、修改,班级展示。 活动4:情感深化,体会“难忘”。 1.自由朗读六、七、八自然段,想一想:1961年的泼水节为什么这么难忘? 预设:周总理来到傣族村寨,把美好的祝愿带给傣族人民,傣族人民永远也忘不了这一天。 2.师生合作朗读,读出感叹号,读出强烈的情感。 评价任务3:过节现场讲清楚 评价方式:小组展示,师生评价 评价标准:(表格)
环节4拓展运用 (目标4) 任务四:阅读拓展主题丛书《入木三分》 通过学习,大家已经初步掌握了描述场景的方法,接下来让运用方法我们继续宣扬更多先辈故事。 活动1:通读课文,感知大意。 1.积累词语“入木三分、端秀清新、刚劲有力”。 2.用自己的话说说“入木三分”用来比喻什么呢? 活动2:借助关键词描述场景。 能用上“笔山、墨池”说说王羲之是怎样练字的。 评价任务4:场景描述 评价方式:小组展示、师生评价 评价标准:
作 业 设 计 基础性作业: 拓展性作业:阅读主题丛书上其他伟人的故事。
板 书 设 计 17.难忘的泼水节 象脚鼓 心连心 银碗 周总理 傣族人民 泼水祝福 凤凰花 柏树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