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5张PPT)
本单元我们的学习任务是参加“我是金牌推介员——伟人推介会”。第一站我们寻访了《八角楼上》,讲述了毛主席深夜在灯下忘我工作的故事。这节课,我们要寻访《朱德的扁担》这个红色故事,你们有信心参加这一站“小讲解员”的评选吗?希望大家读好故事、练好本领,成为优秀的讲解员。
讲一讲朱德的扁担故事
我们一年级学习了《吃水不忘挖井人》认识了哪位伟人?今天我们要认识另一位老一辈领导人——朱德。
看图文,识生字
任务一:用方法,巧认读
同学们,认识这种工具吗?它是扁担,这个词里“担”读轻声。
16朱德的扁担
活动一:识生字,聚方法,想景象
朱 德 扁 担 志 伍 泽
敌 陡 整 仗 疼 料 敬
zhū
dé
biǎn
dàn
zhì
w
zé
dí
dǒu
zhàng
téng
liào
jìng
zhěnɡ
任务二:聚方法,想景象
朱德 扁担 同志 队伍 沼泽 敌人 陡峭 整理打仗 心疼 照料 敬爱
观察词语,你有什么发现?
多音字
难
nán
nàn
困难、难忘
灾难、苦难
自读提示:
1.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想一想:课文写了什么事?
任务三:抓关键,知内容
按提示圈出关键词,给同桌讲一讲
发现讲解员小技巧
时间 地点 人物 事件(起因、经过、结果)
朱德
战士们
朱德 挑粮 藏 找 战士 心疼
说一说课文写了什么事?
朱德和大家一起挑粮。战士把他的扁担藏起来,后来朱德找来新的扁担,并在上面写上“朱德的扁担”五个字,大家不好意思再藏他的扁担了。
发现讲解员小技巧
活动一:学生自读课文,句旁做好批注。
1.读第一自然段,了解背景:
(1)边读边标注不理解的词语。
任务四:析文本,感艰辛
(2)介绍背景
井冈山周围500多里都是高山,地势险要。1927年,毛泽东带领红军在井冈山建立了第一个革命根据地。1928年,朱德同志带领的队伍在这里会和在一起了,这就是会师。当时。红军在山上,敌人就在山下包围着,所以红军面临着一个重大的难题就是要储备足够的粮食。
(3)“1928年,朱德同志带领队伍到井冈山,跟毛泽东同志带领的队伍会师了。红军在山上,山下不远处就是敌人。”
“会师”应该读出什么心情?
喜悦
(4)红军在山上,山下不远处就是敌人。
处境危险
说说你的体会
再读课文:
2.读第二自然段,体会战士们不怕吃苦的精神。
(1)用横线画出描写从井冈山到茅坪的路的句子。
(1).“井冈山上生产的粮食不多,常常要抽出一些人到山下宁冈的茅坪去挑粮。从井冈山到茅坪,来回有五六十里,山高路陡,非常难走。可是每次挑粮,大家都争着去。”
(2)想一想:走这样的山路,会有什么感觉?挑着一担粮食走在这样的路上,又会是什么感觉?
(3)路那么远,山又高又陡,红军战士害怕吗?从哪个地方体会到的?
井冈山上生产的粮食不多,常常要抽出一些人到山下宁冈的茅坪去挑粮。从井冈山到茅坪,来回有五六十里,山高路陡,非常难走。可是每次挑粮,大家都争着去。
男女生赛读第二段,读出山路难走,战士们不怕困难、争着挑粮的精神。
3.学习第三自然段,感受朱德同志与战士同甘共苦的精神。
(1)用“ ”画出朱德同志挑粮食的句子。
他穿着草鞋,戴着斗笠,挑起粮食,跟大家一块儿爬山。
穿着草鞋 戴着斗笠
照样子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
例:带领(队伍)
挑着( )
战胜( )
研究( )
他穿着草鞋,戴着斗笠,挑起粮食,跟大家一块儿爬山。
(2)齐读朱德同志挑粮的句子。你感受到朱德同志是一位什么样的人?
与战士同甘共苦
(3)白天挑粮爬山,晚上还常常整夜整夜地研究怎样跟敌人打仗。
从加红的字中你体会到什么?
朱德同志十分忙碌,十分辛苦。
(4)大家看了心疼,就把他那根扁担藏了起来。不料,朱德同志又找来一根扁担,写上“朱德的扁担”五个字。
“朱德的扁担”这几个字是什么意思?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朱德的扁担”意思是这根扁担是朱德专用的,任何人不得拿走。从中体会到,战士们很爱朱德同志,朱德同志不怕吃苦的精神。
如果你是红军战士,你会对朱德同志说什么?
作业:
基础性作业:读一读,和同桌比一比谁认识的生字宝宝多。
拓展性作业:说一说,读好词语,并会用其中几个词语把课文内容说给小伙伴听。
实践性作业:了解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事迹(二选一)。二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朱德的扁担》教学设计
课题 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朱德的扁担》 课型 精读引领课
课 标 分 析 教 材 分 析 学 情 分 析 学 习 目 标 课 时 任 务 1.已知经验: 孩子们能够借助拼音读准生字,读通课文,了解课文大意。学生已经接触了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词语意思的方法。大多数孩子都听说过“红军”的故事,对故事的背景有个浅显的了解。能够运用朗读圈画重点语句,体悟峥嵘时代下的作者的情感,毛主席忘我工作的精神。能基本说出图画内容,并对图画有自己的理解。 2.未知经验: 孩子们可能对名词、动词有一定的了解,但可能并不清楚它们如何进行准确搭配和使用。学生生活环境与文中环境相差较大。课文内容与课文表达的情感在理解上把握有难度。 3. 困难障碍 (1)动词和名词的搭配使用不恰当,不能用上动宾搭配词语说句子。 (2)课文内容与课文表达的情感在理解上把握有难度。 (3)学生表达、描述不够具体,观察方法单一。 (4)文章年代距离现在生活较远,理解情感有难度。 4.突破措施 (1)随文进行指导。通过观察图片,进行说话练习,并引导学生举一反三尝试自由练习。 (2)通过创设情景、借助图片、抓重点词句、联系上下文等方法理解课文所蕴含的情感。 (3)通过思维导图、补充留白话等方式,前后串连、练讲故事。 通过多种识字,图文结合等方法,正确认读“朱、德”等15个生字,规范、端正、整洁书写“扁、担”等8个生字. 通过借助图片和生活实际说出“会师、斗笠”等词语的意思。 3.通过借助音频、自由朗读、合作朗读等方式,学生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说出大家为什么更敬爱朱德同志了,正确表达出朱德的以身作则,以及和同志们同甘共苦的精神。 4.通过动作演示、换一换、仿说句子等方式,体会动宾短语搭配的准确性,说出正确的短语搭配并积累运用。 讲一讲朱德的扁担故事 任务要求: 1.能运用不同识字方法学习文字,正确理解词语,正确流利朗读课文。 2.能用关键词记录画面,体会挑粮的难,懂得大家越发敬爱朱德同志的原因,感受朱德的以身作则及和同志们同甘共苦的精神。 3.联系生活实际理解运用动宾短语。
环节 学评任务 学教活动 评价标准
环节 1: 整 体 感 知 ( 目标 1) 环节 2:记生字,巧理解 ( 目标 2) 任务一:用方法,巧认读 1.同学们,我们一年级学习了《吃水不忘挖井人》认识了哪位伟人? 2.出示画图《井冈山会师》,和毛主席握手的这位是我们今天要认识的一位革命领袖---朱德同志。 3.同学们,认识这种工具吗?它是扁担,这个词里“担”读轻声。 4.出示课题。听讲认真、坐姿端正、读写正确的同学将有机会获得本次推介会门票。 任务二:聚方法,想景象 出示字词,认读理解字词。 借助拼音,读准字词,观察字形。 交流方法,你知道这些词语的意思吗?你用了什么识字方法记住其中的生字? 读了这组词,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场景? 活动一:看图文,识生字。 1.借助图片,自主识字,在文章中找到本课二类字组成的词语; 2.相机认识“扁担、同志、带领”等词语。 二改:创作背景资料分享 3. 图文识写“扁担”。教师指导:“扁”半包围结构,上窄下宽,撇要舒展,横折钩向右写一写。“担”左窄右宽左高右低,日字扁扁,横长长(注意握笔姿势和坐姿) 4.课件出示词语:观察词语,你有什么发现? 第一组:描写人物 第二组:描写事件 第三组:其他 5.认读词语(重点关注中等生、后进生) 活动一:识生字,聚方法,想景象 1.出示第一组字词,引导学生观察字形。 毛泽东、朱德、同志、红军、战士 2.交流方法:你知道这些词是什么意思吗?你能用什么识字方法记住其中的生字? 引导学生想象:读了这组词,你仿佛能看到怎样的景象? 4.出示第二组词语 队伍、会师 5.出示第二组词语 6.小组学生互读、互查、互教生字读音,互相解答疑问。 教师巡视,了解生字认读情况。 评价任务 1:开火车查读 对照学习单,同桌互查 评价方式: 师生评价、小组展示 评价标准 评价任务 2:分层提问 同桌相互交流 评价方式: 师生评价、小组展示 评价标准: 评价维度评价指标能够正确运用两种以上识字方法正确理解生字词的意思。★★★★能够运用清晰流畅的语言描绘所想象的画面。★★★★
环节3: 初读课文走近朱德同志 (目标3) 任务三:抓关键,知内容 要想讲好故事,就得有方法, 你们用什么方法讲故事呢? 我们应该从哪几方面讲故事呢? 活动一:发现讲解员小技巧 下面老师教给你们成为一名合格讲解员的小技巧。 朱德 挑粮 战士 心疼 藏 找 学生自读课文,找到信息,标注记号。 同桌交流,全班分享。 借助圈画关键语句,学生说出文章讲了什么事? 不远处就是敌人 五六十里 山高路陡 每次都争着去 白天 晚上 藏 找 二改:根据学生的回答,适时板书在黑板上。 评价任务三:朗读课文,借助关键词句,走近朱德同志 抓住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简单讲述朱德同志怎样克服困难和战士一起挑粮的。 评价方式: 师生评价、小组展示 评价标准: 评价维度评价指标条理度★能根据课文内容,说清时间、地点、人物、事件。流畅度★停顿恰当,通顺流畅,关键要素衔接流畅表现力★声音洪亮,动作自然
环节4:品读感悟,感受艰辛(目标4) ) 任务四:析文本,感艰辛 指名谈第1自然段,让学生说说哪两支队伍会合了。
朱德同志是怎样和大家一起挑粮的?他是一位怎样的人? 活动一:学生自读课文,句旁做好批注。1.默读课文,从课文中找找朱德哪些地方让战士心疼,找出相关的词句。 2.小组交流。结合自己找的词句,谈看法,互相补充。 3.集体交流。 学生先读找出相应的句子,然后抓住重点词,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谈看法,教师相机指导。 二改:请大家看到第X页的第几自然段中的第X句话,我从 词语感受到了 的情感。 重点研读句子: (1)山上是红军,山下不远是敌人。从“不远”这个词看出敌人离井冈山很近,是要进犯井冈山。朱德到山下挑粮会遇到危险。 (2)从井冈山到茅坪,来回有五六十里,山高路陡,非常难走。 ①想想“五六十里”是多远,要走多长时间。(天不亮出发,开黑才能回来。) ②陡峭的高山,你有什么感觉?想 想朱德还要挑着满满的一担粮食走这样难走的路就更难更累了。 ③指导朗读:评读、赛读。谁能把挑着粮爬这样的山,来回走五六十里那种艰难的感觉读出来。 他穿着草鞋、戴着斗笠、挑起满满的一担粮食、跟大家一块儿爬山,晚上,还要整夜整夜地研究怎样跟敌人打仗 ①朱德穿着草鞋,肩上担的满满的一担粮食,走那么难走那么长的山路,实在让人心疼。 ②朱德白天挑粮,晚上还不能休息,而且不是一个夜晚,是整夜整夜地研究打仗,他太累了,太辛苦了。 ③想想朱德最需要的是什么?(休息) ④让学生进入角色。如果你是红军战士,你会对朱德同志说什么?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自由练读,小组交流读、个人展示读。 5.教师小结:战士们看朱德同志天不亮就出发和大家一起去挑粮,天黑了才回来,晚上还要研究工作,实在太累了,大家怕累坏了他,就劝他不要去挑粮,可他还是坚持跟战士一起去挑粮,战士们看着心疼,就把他的扁担藏起来了。 教。 评价任务四:品读感悟,体会领袖精神 1.能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能借助“每当”,说出这句话的意思,并积极进行展示。 评价方式: 师生评价、个人展示 评价标准: 评价维度评价指标星级课文朗读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 问题角度积极思考★★表达清晰★★★回答准确★★★★课堂参与积极主动★★★★★
作 业 设 计 基础性作业:读一读,和同桌比一比谁认识的生字宝宝多。
拓展性作业:说一说,读好词语,并会用其中几个词语把课文内容说给小伙伴听。 笑容满面 象脚鼓 四面八方 欢迎 凤凰花花瓣 地毯 水红色头巾 对襟白褂 长裤
实践性作业:了解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事迹(二选一)。 要求:观看央视纪录片《周恩来》,了解周恩来的故事。
板 书 设 计
教 学 反 思 讲授本课,我从题目入手,采用层层问题展开教学:这是一根怎样的扁担 朱德拿这根扁担干什么 朱德为什么在扁担上刻了“朱德的扁担”?把难点一步步地剥离,一个一个突破。同时,从重点内容入手,一开始就让孩子们明白挑粮的不容易,尤其走山路,需要的是年轻力壮的战士才能胜任。朱德年纪大了,工作繁忙可是依然坚持要去,从而让学生体会了革命领袖以身作则、与群众同甘共苦的高尚品质,培养了敬爱革命领袖的思想感情。 不足之处:由于文章篇幅较长,课文讲述的内容与学生生活的经历相差甚远,学生学起来比较吃力,教学中没有把握好分寸,应多利用一些现代化的工具资料,帮助学生理解,这样教学起来就不会那么辛苦。因此,课前要做大量的准备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