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州二中2025一2026学年度九月份月考试卷
高三级历史
考生注意:
1.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宇笔将密封线内项目填写清楚。
3.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
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非选择题请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
题区城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
4.本卷命题范围:《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一8课。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
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在中国历史长河中,古代文明的发展轨迹常被学者以天象作喻。其中,“繁星点点”象征着文
明初现时的多样与分散,“星河渐聚”则展现出文明汇聚、国家雏形初现的过程,而“银河横跨”
则形象地展现出统一大帝国的辉煌。与“星河渐聚”相契合的历史阶段描述是
A.旧石器时代人类迁徙的广泛性
B.新石器时代部落文化的多元性
C.青铜时代邦国联盟的逐渐形成
D.铁器时代大一统国家初步建立
2.殷商时期,大小祭祀仪式由作为神的联结者巫师主导,“礼”以服务鬼神为主。西周时期,周王
以下的统治阶层内日常要践行的“礼”有二十余类,每一类从祭品、地点、参与人员服饰到配套
礼乐,对不同阶层人规定不同的标准以实现对社会成员的规范。这一变化反映出
A.儒家礼教的影响增强
B.早期人文精神的凸显
C.社会阶层趋于平等化
D.王权与族权日益融合
3.下面是春秋时期三位思想家的部分经济思想观点。据此可知,他们都认为
人物
观点
子产
主张官府采取“市不豫(千预)价”的玫策,反对西周以来宫府设“贾师”监管价格的做法
计然
提出“论其有余不足,则知贵贱”的观点
子贡
“何以玉贵而石贱,因为玉少而石多”,提出了“物以稀为贵”的观,点
A.官府应该减少对市场的干预
B.“工商食官”的制度应被废止
C.应避免物价的长期涨跌波动
D.商品价值的调节具有自觉性
【高三级九月份月考试卷·历史第1页(共6页)】
26-T-041C
4.下图是关于春秋时期国君的非正常死亡率与贵族势力强度的增长关系情况。该图所述现象
产生的主要原因是
孕
晋
国君的非正常死亡率
0605025005
宋楚
卫
周
0
20
406080100120140
贵族势力强度
A.地方势力膨胀威胁中央集权
B.奴隶制政治日趋没落
C.商品经济发展弱化宗族认同
D.秦国权威日渐地增强
5.“御史问直络帬程书”为秦代的一套文书,洞庭县向属县传送封缄文书时,命令零阳以“道”上
各县按顺序传递,依次为零阳→充→西阳→迁陵,从“西阳报充”“迁陵报西阳”可知,“道”上各
县均应“书到相报”(回复)上一站,而非由最终站回复那。这一做法
A.强化了集权统治
B.旨在规范中央行政权运行
C.降低了行政效率
D.折射出官僚政治体制成熟
6.睡虎地秦简《封诊式》中有关“去亡”案情的审理,体现了“秦人逃亡”情形的普遍。而起初身份
为“亡人”,后来结成以反秦为明朗态度的民间武装集团者,则有黥布、彭越等。由此可推知
A.郡县制推行激化社会矛盾
B.凝聚力缺失是秦亡重要原因
C.秦统一六国缺乏民意基础
D.秦加重对新征服地区的盘剥
7.公元前119年,汉武帝采用了桑弘羊的主张,实行盐铁官营政策。公元前98年,汉武帝下令
由官府垄断酒的产销,实行酒类专卖。这表明,西汉政府
A.加强了对经济的控制
B.旨在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
C.延续了休养生息政策
D.为汉初的战事积聚了力量
8.东汉中后期,外戚与宦官两大势力以群体的方式轮流把持最高政权。统治架构中没有与君权
相互依存、相互支持的相权保证,当君权从皇太后的依附品外戚手中夺回以后,只能转手
到皇帝的依附品一宦官手中。这说明东汉中后期
A.中央集权方式出现畸形
B.君主继承制度有所调整
C,政治生态稳定性遭破坏
D.中外朝制退出历史舞台
9.建安八年(203年),曹操发布《庚申令》,明确批驳了“议者或以军吏虽有功能,德行不足堪任
郡国之选”的所谓“可与适道,未可与权”的议论,强调“未闻无能之人,不斗之士,并受禄赏,而
可以立功兴国者也”,坚持实行“不官无功之臣,不赏不战之士”。曹操的主张
A.表明选官制度是巩固统一的重要手段
B.证明了国家统一是制度创新的前提
C.表明唯才是举是魏晋选官的唯一标准
D.适应了魏晋分裂时局对人才的需求
【高三级九月份月考试卷·历史第2页(共6页)】
26-T-041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