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单元】二上第七单元 19《古诗二首》第2课时 课件+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大单元】二上第七单元 19《古诗二首》第2课时 课件+教学设计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6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9-11 22:19:26

文档简介

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评一体化课时设计
课题 诗中有画—— 《古诗二首》 课型 精读引领课
教 材 分 析
课 标 分 析 维 度课标本课学段目标任务群学业质量识字 与写 字1.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写字的愿望。 2.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和常用的偏旁部首,能按基本的笔顺规则用硬笔写字,注意间架结构,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努力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写字姿势正确,书写规范、端正、整洁。 3.学习独立识字。能借助汉语拼音认读汉字,学会用音序检字法和部首检字法查字典。 借助汉语拼音认读汉字,借助学过 的偏旁部首推测字音字义,愿意向他人说出自己的猜想;遇到不认识 的字,主动向他人请教。通过多种识字方法,正确认读“宿、寺”等12个生字,会写“危、敢”等8个生字,理解“苍苍、茫茫”等词语的意思。尝试发现汉字 的一些规律,初步 学习分类 整理课内 外认识的 字;诵读表现自然之美的短小诗文,感受大自然的美景与变化;学习童话,体会童真童趣,感受多姿多彩的生活,初步体验文学阅读的快乐。 乐于表达自己 的想法,遵守规则,主动合作,积极参与讨论,把自己的想法说清楚。 通过关键词句说出事物的特点,作简单推 测;能借助关键词句复述自己读过的故事或其他内容,尝试对阅读内 容提出问题。 愿意为他人朗读自己喜欢的语段;朗读时能使用普通话,注意发音;注意用语气、语调和节奏表现对文本的理解和感受;喜欢读古诗,能熟读成诵。阅读 与鉴 赏1.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借助读物中的画图阅读。 3.学习儿歌、童话,阅读图画书,体会童真童趣,感受多姿多彩的生活,初步体验文学阅读的乐趣。 4.诵读表现自然之美的短小诗文,感受大自然的美景与变化。正确、流利朗读课文。 通过图文对照,想象画面做动作的方法,学生能大致理解古诗意思,感受自然之美。 表达 与交 流1.学说普通话,有表达交流的自信心。 2.能认真听他人讲话,努力了解讲话的主要内容。 3.对写话有兴趣,留心周围事物,写想象中的事物。在写话中乐于运用阅读和生活中学到的词语。 4.根据表达的需要,学习使用逗号、句号、问号、感叹号。背诵古诗。 能够大致说出古诗文的意思。梳理 与探 究1.学习部首检字法,尝试发现汉字的一些规律,初步学习分类整理课内外认识的字;在生活中主动识字,发展独立识字能力。 2.对周围事物有好奇心,能就感兴趣的内容提出问题,结合其他学科的学习和生活经验交流讨论,尝试提出自己的看法。通过“完成‘童话大王’评选之想象关。”这一活动,运用想象体会山寺之巍峨、草原之辽阔。
学 情 分 析 已知经验学生通过课前预习基本能够认识生字词,能发现汉字的规律并理解意思;能使用普通话,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认识常用的标点符号,初步学会积累文中好词。学生具备了利用生活元素识字的能力,也有一定的将公交站牌、商标、广告、包装等资源作沟识字来源的意识。学生掌握了加一加、减一减、熟字比较等识字方法:写字上也掌握了基本的书写规律。 未知经验:寻找大自然的奇妙对于学生来说仍是难点;二年级的学生对诗歌语言的感受力有限;在没有理解句式表达密码的基础上,发挥想象表达时没有支架,想象会受限,同时也较难表达完整。 个体差异虽然二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识字写字、阅读朗读等的经验,家长的教育理念不尽相同,以及幼儿自身发展的差异,出现“两极分化”的趋势,所以我们在进行因材施教的同时,进行有效的分层教学。
困难障碍突破措施识字由于识字量加大,有时会出现同音字、形近字混淆的现象。通过“趣味识字“生活识字"比较识字"等,利用直观的方法,帮助学生在情境中识字。写字个别学生书写不够认真;部分学生书写不按照正确笔顺;坐姿和握笔姿势不标准。通过“笔顺歌“双姿令“田字格定位“等方法,“看-描-写-对”,破解学生写字不规范难问题。阅读在阅读方面仍有不足,部分学生对读书的兴趣不大;个别学生无法从文章图文中想象画面。通过“指读”“范读“默读”进阶练习;借助图文对照、事物特点、联系生活等,理解想象意义,想象画面。表达根据图片、进行想象的写话水平低;字迹不美观;标点运用不当;完成后不能主动检查修改等。通过“先说话、后评价、再写话”的进阶练习,在课堂练习中渗透想象的写话方法,使故事具有趣味性。
学 1.通过听录音、教师范读等方式学习朗读,能正确、流利朗读课文;背诵古诗。
习 2 通过随文识字、联想想象、字形比较等方法,识记“宿、寺”等12个汉字,会写“危、敢”等8个字。
目 3.通过图文对照、想象画面等方法,理解诗句的意思,感受山寺的高耸入云、草原的高远辽阔,
标 4.在“‘童话大王’评选之想象关”的情景中,综合运用所学方法,完成“想象关”。
课 时 任 务 “趣说故事,阅享童年”——童话大王评选比赛 同学们,马上就要上课了,不要眨眼睛,你看,《当代小学生》开设了童话大王栏目,特向全市小学生征集原创童话故事,今天我们将开启第一关——想象关,今天学习的是《古诗二首》之一《敕勒歌》,如果你能连闯三关,获得“朗读星”“识字星”和“想象星”,你将获得班级“想象大王”的评选资格。
环节 学评任务 学教活动 评价标准
环节 1 整 体 感 知 ( 目标 1) 任务 1 —我是班级小 领读 ☆古诗有几部分组成? ☆怎样读好古诗? 今天我们就来一起开启课古诗的学习—— 听讲认真、坐姿端正、掌 握方法的同学将有机会获得 一枚朗读星。 活动 1:听范读,注意生字的读音。 听范读,边听边画出古诗的生字,注意生字的读音。 评价任务 1:开火车查读 学生开火车朗读古诗,教师检查学生朗读情况。 教师记录学生的共性问题,指导个性问题,指导学生读好停顿和重音。 评价方式: 师生评价、小组展示 评价标准:
活动 2:自读古诗,检查朗读情况: ① 自主朗读。学生自己练习读 2 遍,教师逐一巡视一圈,指导帮助学生的坐姿、读姿等。 ② 开火车读,发现问题。学生开火车朗读古诗,教师检查学生朗读情况。 教师记录学生的共性问题,指导个性问题,指导学生读好停顿和重音。 ③ 伙伴听读,合作学习。一人读,一人听,认真听伙伴的朗读,有问题帮助纠正。教师巡视,发现合作认真的,帮扶有问题的,做好即使反馈和指导。 ④ 男女赛读。学生赛读,教师观察读况,教师收集学情并及时反馈纠正,保证人人参与,人人过关。
环节 2 识字写字(目标 2) 任务 2 —我是小小汉 字家 ☆同学们,你认识哪个字? ☆你是用什么方法识字的? ☆我们该如何记住生字呢? 今接下来我们一起走进小 小汉字家的活动—— 看图能猜字多、想象丰富、 学的认真的同学将有机会获 得第二枚识字星。 活动 1:看图猜字,展开想象 1.引导识记、观察字形 出示会认字,引导读一读,并组词 班级交流想法,教师相机点拨补充识字方法。让学生理解字里文化。 活动二:放气球,检查识字情况 活动三:巩固握姿,学习写字 引导学生观察字形,观察特殊笔顺在田字格中的具体位置及书写的要点,指导学生书写;教师范写部分重点字形; 阴:“ 阝”在“月”字的左边,不要写在右边。 似:第三、四笔分别是竖提和点,要小些,“人”字的最后一笔捺变点。 野:右上边横撇下面有一点,中间的横钩要稍长一些。 茫:上下结构,不要写成左右结构。 完成书写后,学生自评、互评、师评。纠正后修改 评价任务 2:书写检查
(
环节三
) 品 读 释 疑(目标 3) 任务 3 —我是智多星 ☆同一个字,在古代的意思和现在的意思一样吗? ☆诗句翻译成普通话是什么意思? ☆诗人为什么要写这首诗,他想表达什么? 看完整说出诗句意思的同学将有机会获得第三枚想象星。 活动1:解读古今异义字 1.给“川”组词语,生组词“山川”,表示“河流”的意思,在诗句中,“河流”不适合语境,师解释“川”在诗句中的意思是“平地、平原”,在古诗中表示草原。 2.给“见”组词语,生组词“看见”,在诗句中,“看见”不适合语境,师解释“见”在诗句中的意思是“出现”,“见”字=“现”字。 活动 2:解读诗句。 (1)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敕勒:我国古代北方少数民族名。 川:平地、平原。这里指草原。 穹庐:游牧民族居住的圆顶帐篷,用毡子做成。 笼:笼罩。 敕勒族人居住的草原,就在阴山脚下。天像圆顶的帐篷,笼罩着四面的原野。 (2)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苍:青色(包括蓝和绿)。 茫:辽阔,深远,看不到边际。 见:同“现”,出现。 蓝蓝的天底下,原野一眼望不到边,风儿吹过,牧草低伏,现出了隐没于草丛中的牛羊。 活动 3:解读思想感情。 《敕勒歌》表达的是作者对内蒙古阴山脚下土地辽阔、牧草丰茂、牛羊肥壮的草原风光赞美之情。 活动 4:说景物,想象画面。 写了大草原、阴山、天空、草、牛羊等景物。给我们呈现了广阔壮美、空旷高远、草木茂盛、牛羊肥壮的美丽图画。 活动 5:读诗句,说画面。 评价任务 3:普通话译诗句 先自己解读诗句的意思,然后小组合作翻译,对自己的解读查漏补缺,最后小组分享诗句的翻译。 评价方式: 生生评价、小组展示
作 业 设 计 1. 读一读:朗读古诗3遍,注意停顿和重音。 (巩固型必做) 2. 讲一讲:把古诗的意思讲给爸爸妈妈听。 (拓展型选做) 3.背一背:背诵两首古诗。(拓展型选做)
板 书 设 计(共21张PPT)
古诗二首
19
敕勒歌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核心问题)
激趣导入
听范读,边听边画出古诗中的生字,注意生字的读音。
朗读视频
初读感知
请同学们自由朗读古诗,努力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自读提示
检查自读情况
① 自主朗读。学生自己练习读 2 遍。
② 开火车读,发现问题。
③ 伙伴听读,合作学习。
④ 男女赛读。
庐山
草庐
笼盖
笼罩

lǒng
我会认
广场里住一户
识字巧方法
竹子下面卧一龙
识字巧方法


识字写字
笼盖
盖住
gài
我会认

放气球









我会写
书写指导:“ 阝”在“月”字的左边,不要写在右边。
结构:左右
组词:阴天 阴晴
造句:阴山是我国北部的一座主要山脉。
音序:Y 部首:阝

yīn
我会写
阴山
书写指导:第三、四笔分别是竖提和点,要小些,“人”字的最后一笔捺变点
结构:左右
组词:相似 似乎
造句:这俩小姐妹长得非常相似。
音序:S 部首:亻


我会写
天似穹庐
书写指导:右上边横撇下面有一点,中间的横钩要稍长一些。
结构:左右
组词:田野 野蛮
造句:四野都是绿油油的庄稼。
音序:Y 部首:里


我会写
四野
书写指导:撇、捺要舒展,第六笔是横折钩。
结构:上下
组词:苍白 苍老
造句:妈妈一夜之间仿佛苍老了许多。
音序:C 部首:艹

cāng
我会写
天苍苍
书写指导:上下结构,不要写成左右结构。
结构:上下
组词:白茫茫 茫然
造句:牛羊在野茫茫的草原上悠闲地吃草。
音序:M 部首:艹

máng
我会写
野茫茫
敕勒:我国古代北方少数民族名。
敕勒族人居住的草原,就在阴山脚下。天像圆顶的帐篷,笼罩着四面的原野。
穹庐:游牧民族居住的圆顶帐篷,用毡子做成。
笼:笼罩。
敕勒歌
北朝民歌
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川:平地、平原。这里指草原。
品读释疑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蓝蓝的天底下,原野一眼望不到边,风儿吹过,牧草低伏,现出了隐没于草丛中的牛羊。
茫:辽阔,深远,看不到边际。
苍:青色(包括蓝和绿)。
见:同“现”,出现。
敕勒歌
北朝民歌
敕勒川,阴山下。
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天苍苍,野茫茫,
风吹草低见牛羊。
读出草原的苍茫辽阔,敕勒人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敕勒歌》表达的是作者对内蒙古阴山脚下土地辽阔、牧草丰茂、牛羊肥壮的草原风光赞美之情。
《敕勒歌》描写了哪些景物?给我们呈现的是什么画面?
写了大草原、阴山、天空、草、牛羊等景物。给我们呈现了广阔壮美、空旷高远、草木茂盛、牛羊肥壮的美丽图画。
读诗句,想象一下画面,再用自己的话和同学们说一说,你脑海里的画面是什么样子的?
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课文主旨
《敕勒歌》描绘了阴山脚下土地辽阔、牧草丰茂、牛羊肥壮的草原风光,反映北方少数民族殷实富足的生活,表现了他们对生活、对家乡的热爱。
本课小结
位置:
景色
阴山下
敕勒歌
辽阔壮美
殷实富足
天:苍苍 似穹庐
野:茫茫 牛羊藏其中
结构图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