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美国国务卿杜勒斯在第一次柏林危机中说:“柏林问题可以在任何时
候,在整个柏林采用苏联马克及授权我们向西柏林运送粮食、原料和燃
料的基础上加以解决。但是从宣传的效果来看,目前的状况于美国有
利。”这表明美国
A.在柏林危机中占领了舆论高地
B.力求优化柏林危机的解决方式
C.极力避免与苏联发生正面对抗
D.冷战思维加剧柏林局势的紧张
第I卷答题卡
题号
1
2
3
4
5
6
6
910111213141516得分
答案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2分)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52分,其中17题14分,18题14分,
19题24分)
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材料唐宪宗李纯(805一820年在位)任用主张“削藩”的李吉甫等人
为宰相,先后讨伐不服从朝廷的剑南西川与浙西镇,取得胜利。817年
平定淮西(今河南南部),俘杀淮西节度使吴元济。割据多年的魏博镇
(今冀南、豫北)主动归顺。
宪宗晚年爱搜刮钱财,太原节度使王锷病死后,遣使往“检括锷家
财”;户部侍郎皇甫缚“数进美余以供其费,由是有宠”,甚至在军备物资
上以次充好,宪宗也不再追求。官员李渤曾上书民户逃亡严重,皆由
“逃户税摊于比邻,致驱迫俱逃”,两税法实施近40年,逃户问题依旧严
重。宪宗死后,继任皇帝性奢侈,好嬉游。820年成德节度使死,朝廷
派魏博节度使转任成德,结果成德兵变,宣武节度使调任卢龙,结果卢
龙兵变。“由是再失河朔,迄于唐亡,不能复取。”
摘编自王仲荦《隋唐五代史》
历史试题(一中版)第5页(共8页)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宪宗“削藩”举措的特点及其目
的。(4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厅学知识,分析唐朝藩镇势力尾大不掉的原因:
(10分)
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材料一1901年至1910年间,中国留日学生共达32428人。同时,中
国的新式印刷事业蓬勃兴起,各类书籍、期刊、报纸如雨后春笋般相继
涌现。晚清中国知识分子大抵深受严复所译《天演论》中社会达尔文主
义意识形态的影响,几乎都是透过“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认知框架,
来理解世界的局势与中国的处境。同盟会章太炎自承其少年时期,因
读王夫之等人著作,“民族”思想渐渐发达,不过,一直要到甲午以后,浏
览东西各国新书,“才有学理收拾进来”。从这种全球性的新视野出发,
他们迅速地指认出中国民族主义的对立面—帝国主义。
材料二1949年,毛泽东在《论人民民主专政》一文中便说:“十月革命
帮助了全世界的也帮助了中国的先进分子,用无产阶级的宇宙观作为
观察国家命运的工具。”在中国共产党的革命蓝图里,中国民族主义不
但追求中国民族的自我解放,同时也追求全世界无产阶级的解放。正
因这种特殊的性格,中国的“民族”并非侧重由全体“国民”所组成的政
治社群,阶级认同与民族认同更是两相迭合。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沈松侨《纷纭万端:近代中国的思想与社会》
历史试题(一中版)第6页(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