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部编版新教材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5年部编版新教材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教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853.0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9-11 23:09:4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5年部编版新教材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教案
8.总也倒不了的老屋
【教学目标】
1.认识“眯、哦、喵”等8个生字,会写“准、备”等12个字。
2.试着一边读一边预测,能根据题目、插图和故事内容里的一些线索,结合生活经验和常识进行预测,初步感受预测的好处和乐趣。
3.懂得预测的内容跟故事的实际内容可能一样,也可能不一样。
【教学重点】
试着一边读一边预测,能根据题目、插图和故事内容里的一些线索,结合生活经验和常识进行预测,初步感受预测的好处和乐趣。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质疑激趣
1.出示老屋图片。
2.师:孩子们,说说你看到了什么?
3.生回答。
4.师:那么,这是一座什么样的屋子呢?出示课文中描写老屋的句子,指名朗读。
5.读完了句子,你觉得这是一座什么样的屋子?
6.你是从哪些词语中感受到这是一座破旧古老的屋子的呢?
7.我们可以通过重读这几个关键词来表现老屋的古老,大家试试吧。生朗读句子。
8.那么,一所如此破旧古老,摇摇欲坠的老屋,会怎么样呢?你是根据什么推测出来的呢?
9.齐读题目,说说读完之后你有什么疑惑?
10.这所古老破旧的老屋为什么总也倒不了呢?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去解开这个谜团吧!
二、检查复习,巩固旧知
1.师:孩子们,老师这里呀,有一棵枝繁叶茂的大树,树上呢,有好多碧绿的叶子,现在我们就来做一个摘树叶的游戏,请一组同学开火车,读准字音并组词,其他同学跟读一遍,这片树叶就可以摘下来了。
三、自主阅读,理清脉络
1.谈话过渡:孩子们,这样一座破旧不堪的老屋,他有过要倒下的想法吗?你从哪里看出来的?浏览课文找一找相关的句子。(出示句子)那么在老屋就要倒下去的时候发生了什么事呢?
2.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小组合作学习,边读边思考:文中写老屋几次要倒下?又是因为什么而不倒的?小组讨论,把讨论的结果填在学习单上,注意每组由一位书写最好的同学来填即可。
3.小组讨论交流并填写学习单。
4.小组汇报交流,教师根据学生回答,相机板书。
四、细读品悟,学习预测
1.学习收留小猫部分。
(1)故事里的老屋已经年久失修,破旧不堪,于是他说:“…”(生齐读)
(2)在老屋就要要倒下去的时候,他听到了什么?
(3)指名读小猫的话。
(4)小猫的话应当读出什么样的语气呢?
(2)老屋会答应小猫的请求吗?有一位读过篇故事的小朋友,老师给他取名叫皮皮,他在读书时做出了这样的推测:(出示“教学通”上旁批的朗读)
(3)请同学们说说:他是根据什么进行推测的?(文章的插图)所以我们在读书的时候可以在插图处进行大胆的推测。
(4)师 :那么我们来看看作家笔下的老屋又是怎样回答的呢?(看来文章的内容跟我们的推测是一样的)老屋说话时的神态和动作又是怎样的呢?
(5)师:谁来边做动作边读老屋的话?
(7)多么温情的故事啊,老师想请两位同学分别扮演老屋和小猫来读读这段话。
2.学习收留老母鸡部分。
(1)多么慈祥的老屋,多么可爱的小猫啊。就在小猫从门上的破洞跳了出来,老屋告别小猫,老屋再次说道:“…”
(2)在老屋就要倒下去的时候他又听到了什么?谁来读读老母鸡的话。
(3)师:当老屋第一次要倒下去的时候,小猫请求老屋让他避雨,老屋愉快地答应了。当老屋第二次要倒下去的时候,老母鸡又来请求他,请孩子们推测一下,老屋会不会不耐烦呢?
(4)师:我们来看看皮皮小朋友的推测和你们一样不一样,读课本旁批。
(5)那让我们来看看作者笔下的老屋是怎么做的呢?大家齐读老屋的话。谁来边做动作边读老屋的话。(看来我们的推测可以跟故事的实际内容一样,也可以不一样)
3.学习收留小蜘蛛。
(1)老屋告别了老母鸡和小鸡,再次说道:“…”当他要倒下去的时候他又听到了什么?谁来读读小蜘蛛的话?
(2)老屋会怎么回答呢?谁来边做动作边读一读老屋的话。
(3)推测一下:小蜘蛛会像小猫和老母鸡一样离开吗?
(4)师:小蜘蛛不但没有离开,还给老屋讲起了故事。请女孩子来读小蜘蛛的话,男孩子来读老屋的话,老师来读作者的话。
(5)小蜘蛛和老屋之间的故事多么感人啊,谁来演一演小蜘蛛和老屋的故事呢?
4.学习结尾
(1)师:每一个故事都有结尾,这个故事的结尾会是怎样的呢?老屋会怎么样呢?
(2)师:我们在读书时,可以对故事的结尾进行大胆推测。
(3)小结:孩子们,我们今天在学习这篇童话故事的时候曾多次对故事的内容进行了推测,这种根据文章提供的信息,结合已有的知识经验,对文章的内容、情节的发展、故事的结局等作出的预先的推测,就叫预测。预测的内容可以跟故事的实际内容一样,也可以不一样。
请孩子们回忆一下我们刚才的预测过程,我们预测的依据是什么?(文章的题目、插图、文章的内容,可以帮助我们预测,我们已有的生活经验也可以帮助我们预测)
五、拓展运用
1.现在我们就运用今天学到的预测的读书策略对下面这个故事进行预测一下吧。《笨笨狼》的故事是深受孩子们喜爱的一个系列童话,请大家预测一下,《笨笨狼的故事之——晾尾巴》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2.师:笨笨狼因为不小心掉进水沟里,,他就想把尾巴搭在树枝上晾干。可后来笨笨狼却发现自己的尾巴不见了。笨笨狼想种一条尾巴出来,结果,小蜥蜴却发现,笨笨狼的尾巴还好端端地长在他的屁股上呢。多么可爱又笨拙的笨笨狼啊!
3.小猪威尔伯是世界儿童文学名著《夏洛的网》里的主人公。小猪威尔伯曾有过一次出逃的经历,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这个片段吧。谁来读一读?
4.请孩子们预测一下:小猪威尔伯出逃成功了吗?
5.小猪威尔伯最终在美食的诱惑之下,回到了猪栏里,他们主人朱可曼先生钉好了那块松了的木板。这虽然是一个童话故事,却也符合生活的实际。预测真是一次有意思的旅程,以后大家在读书时要多多运用哦!
七、升华主题
1.师:孩子们,学习完了《总也倒不了的老屋》,说说这座老屋为什么总也不倒呢?读完了故事,说说,此时此刻,在你眼里,这又是一座怎样的老屋?
2.生交流。
3.师总结:孩子们,一座原本摇摇欲坠的老屋,因为富有爱心,乐于奉献,成就了一个永远不倒的奇迹。这个故事正好印证了这样一句名言——赠人玫瑰,手有余香。(板书)
师:在生活中,还有哪些人像老屋一样乐于助人,无私奉献呢?
师:生活中还有很多像老屋一样无私奉献,默默耕耘的人,如为人民服务的雷锋叔叔,奋力扑火,献身祖国的凉山救火英雄,还有默默无闻的清洁工人等,他们用自己的行动谱写了一曲爱的赞歌。相信,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这个世界会变得更美好!(音乐播放《爱的奉献》)
【板书设计】
小猫 睡觉
老母鸡 孵蛋 赠人玫瑰,手有余香
小蜘蛛 织网
【教学反思】
9.犟龟
【教学目标】
1.认识“陶、谈、婚”等11个生字,分角色朗读课文,学习预测故事。
2.欣赏犟龟这一形象,理解“犟”的多层含义。
3.体会文章的主题,发表自己的独特见解。
【教学重点】
感受童话的情趣,预测并讲述故事。
【教学准备】
学生充分的预习课文,收集作者的有关资料。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今天老师要和大家一起走进童话的世界。同学们有没有听过龟免赛跑的故事呀,它几乎是伴随我们成长的。那么大家听过几个版本的龟免赛跑的故事,让我们来说一说。有小乌龟赢的,有兔子胜的,有乌龟和免子一起到的,还有……今天,我们再来认识一只可爱的小乌龟,它是由德国著名的儿童文学家米切尔恩德给我们带来的《犟龟》。
整体感知
指名同学接力复述课文。
三、列举小动物进行性格分析
1.作为一篇童话,同学们一定比老师更有发言权,那么我们来说一说,你喜欢哪一个小动物,在书中看出他有怎样的性格,他说话是的语气和神态应该是怎样的 (蜘蛛:嘲笑自以为是;壁虎:傲慢、无奈:蜗牛:迷糊、明智,弱小而友善;小乌龟:自信、执著、坚定不移)
2.这只小乌龟特别在哪
(众答:犟)对,同学们真聪明,把这个字的读音“jiàng”念对了。但“”是什么意思呢 大家看“犟”上面的偏旁是“强”,倔强,下面的偏旁,是“牛”,平时我们爱说,“某某真是牛脾气”,放在一起就是像牛一样倔强执拗不听人劝。
四、小乌龟的“犟”究竟体现在哪呢
这一次让我们分角色朗读课文。要读出各种小动物的语气,语调,语速。
1.为什么说小乌龟是个犟龟 (归纳:因为小乌龟能认准一个目标坚持到底,遇到任何困难和障碍都不改变初衷,一往无前。)
2.小乌龟认准的`是一个什么目标呢 文中哪句话最能突出它认准目标坚持到底 (归,“我的决定是不可改变的”)纳:“参加这有史以来最热闹的婚礼”
3.文中一再重复这句话有什么作用 (归纳:突出小乌龟决心之坚定,既定目标不可更改,并不断朝着目标前进,同时也给读者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4.那么小乌龟是顺利地实现了它的目标么 在这个过程中它遇到了哪些困难和阻碍呢 相机板书: 蜘蛛--嘲笑,爬得慢 蜗牛--方向反了 壁虎--婚礼取消 乌鸦--狮王去世 小乌龟--我的决定不可改变 (归纳:路途远,时间短,还有蜘蛛、蜗牛、壁虎和乌鸦的拦阻和建议。)
5.小乌龟面对这些困难和阻碍害怕了么 退缩了么 它在应对这些困难的过程中还表现了哪些值得我们学习的品质呢 请结合文章具体语句谈。(归纳:有自信,有战胜困难的勇气,有顽强的毅力,还要能听取正确的意见。)小结:这样看来,光有对目标的坚定执著是不够的,还需要勇敢自信,顽强坚毅,这样才能到达你心中的目的地。
6.可老师还有个疑问,如果小鸟龟赶到目的地,没有狮王二十九世的婚礼,那小乌龟此行还有没有意义呢 小乌龟锻炼了意志,增长了见识,交了朋友,证明了“我能”……(有创见的看法应给予肯定。)
(小结:看来,成功不在于一定达到预定目标,只要在追求的过程中,能有收获,能证明自我,能使自己成长,就是成功。)
五、预测故事
1.我们来讨论一下小乌龟的“犟”值得吗
师小结:我们做事也会像犟龟一样,不可能一帆风顺,“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我们不仅要有坚定的信心,还要有勇气战胜各种艰难险阻,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纷繁复杂的社会中立于不败之地,成为生活的强者,成为振翅高飞的雄鹰。同学们,让我们在学习和生活中也能像小乌龟一样,犟的精彩,犟的可爱,犟的有理。
2.这个故事还没有完成,以后会发生什么事呢?
学生试着讲故事。教师适时点播。
【教学反思】
10.小狗学叫
【教学目标】
1.认识“吗、惹、讨、厌”等13个生字,读准“吗、中、弹”等3个多音字。
2.能一边读一边预测后面的内容,预测要有一定的依据。
3.能预测故事的结局,并将自己的预测与原文进行比较,体会预测的多样性,感受边阅读边预测的乐趣。
4.能运用预测策略阅读课外书。
【核心素养】
能一边读一边预测后面的内容,预测要有一定的依据。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1.(课件出示谜语)站着没有坐着高,一年四季穿皮袍。看见生人它就叫,看见主人把尾摇。(打一动物)(谜底:狗)
2.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篇童话,故事的名字叫“小狗学叫”。请同学们结合题目猜一猜,这个故事里又会发生些什么有趣的事情呢 为什么 (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
1.请同学们把书翻到第14课,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
读(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加字,不丢字,难读的地方停下来多读几遍。)
想(这篇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
2.教师正音,指导读准多音字。
干吗(má√ ma) 担保(dān√ dàn)
压根(yà√ yā) 中弹(zhònɡdàn√ zhōnɡtán)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分角色朗读课文。
2.思考:本文写了一个什么故事 这只小狗为什么要学叫 它都向谁学了 结果怎么样
3.试着梳理一下课文的脉络。(不会叫的小狗受到批评→向小公鸡学叫→向杜鹃学叫)
四、预测阅读,深入理解。
(一)读第1~9自然段,初步预测。
1.请学生自由阅读第1~9自然段,引导交流:这是一只什么样的小狗 和你猜想的一样吗
预设:和我猜想的不一样,原来这只小狗学叫是因为它到了一个没有狗的国家,从来没有听过狗的叫声,因此也不知道该怎么叫,并不是叫不好才学的。
2.引导预测:小狗会跟别人学叫吗 能学会吗
(二)读第10~24自然段,边读边预测。
1.请学生读第10~16自然段,教师提问:小狗跟小公鸡学叫了吗
2.学生分步读第17自然段,边读边预测。
(1)学生读第17自然段开头,教师引导预测:小狗来到树林里练习,请你猜猜接下来会发生什么
预设1:小狗学会了小公鸡的叫声,其他动物听到了,都来夸它叫得好。
预设2:小狗没学会小公鸡的叫声,其他动物听到了,都跑来嘲笑它。
(2)教师引导预测:结合课文插图二,猜猜狐狸会对小狗说什么。学生自由交流。
预设:狐狸嘲笑小狗:“你这哪是狗叫啊,分明是鸡叫呀,你竟然还觉得叫得很好。哈哈哈。”
3.学生读第18~24自然段,验证猜想。
4.过渡:受到嘲笑后的小狗,接下来会做些什么呢 我们再来大胆预测一下。
预设1:小狗可能不想像小公鸡一样叫了,因为受到嘲笑,就不会再做这样的事了。
预设2:小狗可能还会学习另一种动物的叫声,因为它有一颗学叫的心。
(三)读第25~37自然段,边读边预测。
1.请学生读第25~37自然段,引导讨论:接下来又发生了什么
2.小狗竟然又学会了杜鹃的咕咕叫 这是一只怎样的小狗
预设:勤奋刻苦,有尊严、有追求、不甘人后。
五、探讨结局,挖掘内涵。
1.课文设计了三种结局,请你一边读一边思考:每种结局可能会是怎样的
2.小组讨论,展示预测。
(1)第一种结局。
预设1:小狗向小母牛学习叫声,被牧场主赶走了,因为前面的内容都是这样的。
预设2:小狗再也不想学如何叫了。
(2)第二种结局。
预设1:小狗向农民学习说话,居然学会了人话,和人生活在了一起。
预设2:小狗不想学农民说话,农民觉得小狗可怜,就收留了它,让它看家。因为生活中的狗都是这样的。
预设3:农民觉得小狗会学鸡叫,学杜鹃叫,可以当宠物养。这只小狗太神奇了,学习能力太强了,就像会说话的鸟一样。
(3)第三种结局。
预设1:小狗学会了汪汪叫,终于没有人再嘲笑它不会叫了。
预设2:小狗认为学会了这种声音也会有危险,便没有学。
3.出示原文,对照比较。
(1)出示故事的三种结局的原文。
(2)讨论:你更喜欢哪一种结局 为什么
六、联想续写,布置作业。
1.读童话需要我们有一颗童心,还需要有一双慧眼,用心地去发现生活中的美与丑、真与假,这样有趣的童话故事自然会从你的笔尖流出。学完这篇童话,相信你也会按捺不住写作的欲望,想拿起手中的笔来续写一个结局吧。你希望这只小狗有怎样的结局
2.选一个故事,读给同学听,读的时候,在某些地方停下来,让同学猜猜后面可能会发生什么。
【板书设计】
小狗学叫
【教学反思】
口语交际:名字里的故事
【教学目标】
1.能了解自己或他人名字的含义或来历,把了解到的信息讲清楚。
2.听别人讲话的时候,能有礼貌地回应。
3.能向家人讲述同学名字里的故事。
【核心素养】
能了解自己或他人名字的含义或来历,把了解到的信息讲清楚。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1.师:知道老师为什么叫这个名字吗 猜猜看。(生答)告诉你们,老师这个名字是我的父母给我取的,我出生在美丽的秋天,我的父母希望我的人生能够像这秋天的枫叶一样红红火火,所以就给我取了“张红叶”这个名字。
2.揭示课题:现在同学们都知道我名字里的故事了,老师还不知道你们名字里有什么故事呢。课前老师让同学们向父母了解了各自名字的含义或来历,现在你们愿意说给大家听听吗
二、小组合作,交流故事。
1.和同学说一说名字的含义或来历,可以是关于自己名字的,也可以是关于他人名字的。听同学讲的时候,如果有感兴趣的或不理解的内容,可以向同学提出来。
2.注意:要学会倾听,有不懂的地方,适时发问。别人讲话时,要有礼貌地回应。
3.通过交流,你有什么收获
三、全班交流。
1.小组内的同学都知道你名字里的故事了,可老师还不知道,其他很多同学也都不知道,你愿意说给大家听听吗 (指名说,师随机点评)
2.你想了解其他同学名字里的故事吗 谁来做个小记者,去采访一下其他同学,去探询他们名字里的故事 大家可以看看他是怎么提问的,他的问题是否清楚明白
3.我相信下面还有很多人想知道同学名字里的故事,大家现在都有一次采访、交流的机会。你想了解哪些人名字里的故事 去和他们交流一下吧。(师生交流、生生交流)
4.通过采访、交流,你了解了谁的名字里的故事 说说看。(生说)
5.教师小结:我们每个人的名字都不是随便起的,名字里面包含了爸爸妈妈对我们的殷切期望和美好祝愿。(板书:殷切期望 美好祝愿)
6.引导学生说说男孩、女孩的名字叫起来感觉有什么不同。
(1)谈话过渡:男孩的名字和女孩的名字叫起来感觉一样吗 有什么不一样
(2)学生自愿发言。
(3)教师小结:一般男孩的名字比较响亮、铿锵有力,女孩的名字比较温柔、文雅、清新。(板书:男孩名字:响亮 有力 女孩名字:温柔 文雅 清新)
(4)说说对自己名字的感觉:你觉得自己的名字怎么样 是比较响亮 还是很独特 还是听起来很美 请把自己的名字卡片放到相应的展板上。(响亮的名字、独特的名字、好听的名字)
7.进一步感受自己名字的独特性。
(1)喊喊名字:你们喜欢自己的名字吗 让我们用响亮的声音把每位同学的名字喊出来吧。喊到谁,谁就站出来。(按顺序喊每个学生的名字)
(2)唱唱名字:好听的名字还能唱出来呢!不信你听:教师哼唱一个同学的名字。唱到谁,谁就站到中间。(随音乐按顺序唱每个学生的名字)
四、布置作业,拓展延伸。
回家和家里人说一说,你从同学的讲述里发现了哪些有趣的事
【板书设计】
名字里的故事
殷切期望 美好祝愿
【教学反思】
习作:续写故事
【教学目标】
1.能根据插图和提示续写故事,把故事写完整。
2.能运用改正、增补、删除的修改符号,修改有明显错误的内容。
【核心素养】
能根据插图和提示续写故事,把故事写完整。
【教学过程】
一、思维训练,体会“续写”。
1.老师给大家出示两个句子,请你们发挥想象,将句子补充完整。(出示句子)
(1)秋天到了,  。
(2)“啪”的一声,李奶奶家的玻璃碎了,  。
提示:秋天的景物是什么样的 李奶奶家的玻璃是怎么碎的 和谁有关 接下来会发生什么
2.引导学生想象填充。
过渡:刚才我们进行的是补写句子训练,大家凭借自己的生活经验和丰富的想象力把句子补充完整。今天咱们要完成的作文的续写形式跟补写句子相似,不过有一定的难度。我们先来看看什么是续写 (指名读)
出示:续写就是抓住“续”字,在原文的基础上想象和推测,接着原材料的故事情节延伸下去,直至完成一篇完整的作文。
二、提炼要点,明确要求。
1.出示习作要求:
第一幅图:
同学们围在一起议论自己的生日。
第二幅图:
李晓明静静地坐在自己的座位上,心想:我也快过生日了,但是……
第三幅图:
两个同学商量怎么帮助李晓明。
第四幅图:
结果会是什么呢
以上是从这几幅图中提炼到的信息,即:只讲了事情的开头,没有详细地讲述事情后来怎样了,结果又是怎样的。请你根据自己的想象,把事情的经过和结果写清楚,写具体。
思考:从习作要求中你懂了什么
2.教师引导归纳出示:
(1)范围:记事材料作文。(给出开头,续写经过、结果)
(2)顺序:事情发展的顺序。
(3)要求:展开想象;写清楚;写具体。
三、续写故事,自评习作。
1.整合方法。
(1)小组讨论,同学们想到了哪些好办法帮助李晓明,记录下来。
(2)全班交流,评一评哪个小组的方法最有创意。
2.续写故事。
(1)出示习作标准,明确习作要求。
(2)学生续写故事。
(3)自主修改习作。
3.自评习作。
(1)完成习作后,对照习作要求,评价自己的习作。
(2)教师巡视,了解全班学生的写作情况,发现优秀习作、问题习作,为之后的评改指导作准备。
四、针对问题,指导修改。
1.修改案例1:发挥想象把故事写清楚。
(1)病文示例。
根据学生习作情况随机出示病文示例。
(2)帮助把提纲写清楚。
可引导学生联系生活经验,想象李晓明生日会的流程,用列提纲、绘思维导图的方式,帮助学生把事情的过程理清楚。
(3)修改后的习作示例。
2.修改案例2:用修改符号把有明显错误的地方改过来。
(1)复习学过的修改符号。
(2)运用修改符号把以下句子中的明显错误改过来。
示例:老师从盒子里拿出一个美丽好看的生日蛋糕。(语义重复)
同学们唱起一首哥——《祝你生日快乐》。(有错别字)
把生日蜡烛点亮,许下一个美好的愿望。(缺少主语)
(3)组内互相阅读习作,检查使用的修改符号是否正确,检查文中还有哪些明显的错误没有修改。
(4)自己修改习作。
五、交流习作,互相评价。
1.好文推荐。
在组内互相朗读习作,推荐最喜欢的习作,说明理由。
2.美文共赏。
推荐组内写得最好的习作,全班共同交流评价。
【板书设计】
续写故事
写清故事
修改错误
【教学反思】
语文园地三
【教学目标】
1.能结合阅读体验,交流、总结运用预测策略的好处,知道在课外阅读中要自觉运用预测策略。
2.能运用查字典的方法自主认识“轴、基、础、阁、厘、帕、祥”等7个生字。
3.能结合语境读准“假、几”等多音字的读音。
4.能说出“百发百中、四面八方、七上八下”等成语构词的特点并说出其他类似的成语。
5.能了解引用人物所说的话可以有3种不同的形式,并仿照其中一种形式写句子。
6.朗读、背诵与团结合作有关的俗语。
【核心素养】
能结合阅读体验,交流、总结运用预测策略的好处,知道在课外阅读中要自觉运用预测策略。
【教学过程】
一、揭题导入。
 今天我们来学习“语文园地”的内容。(板书课题)
二、学习“交流平台”。
1.在平时的阅读中,同学们都积累了哪些预测的方法和技巧 (板书:预测)
2.互相交流,教师评议。
(1)一边读,一边预测后面的内容,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文章的意思。
①小组交流:结合某篇文章或某本书,说说自己的做法和收获。
②小组代表做汇报发言。
③教师评议并小结。
(2)为了预测得更准确,我读书更仔细了,注意到了更多的细节。
①小组交流:结合某篇文章或一本书,说说自己都注意到了哪些细节。
②小组代表做汇报发言。
③教师评议并小结。
(3)我在图书馆里找书看时,会先看标题,猜猜书的大致内容,再决定要不要看这本书。
①小组交流:结合自己到图书馆找书的经历,说说自己的做法和感受。
②小组代表做汇报发言。
③教师评议并小结。
3.教师小结:在阅读中,除了猜读法,还有浏览法、扫读法、跳读法、寻读法等,希望同学们在阅读实践中,根据自己的阅读需要采取有效的方法。
三、学习“识字加油站”。
(课件出示)你认识下面这些加点的字吗 查字典认一认。
车轴 基础 阁楼 厘米 手帕 祥和
引导学生自主查字典,认识生字。
2.自学交流。
(1)根据字形,用组词法理解和巩固“基、础”的意义。
预设:“基”查“土”部,“础”查“石”部。组词“基础扎实”等。
(2)以汉字溯源的方式加深对“祥”的认知。
(3)结合字义辨析,认识“轴、厘”。
(4)把握字形结构,认识“阁”。
预设:两个字都是半包围结构,可查相应的半包围部首“门”来认识这个字。
3.指导书写:轴、基、础、阁、厘、帕、祥。
四、学习“词句段运用”。
1.读词语,根据加点字的意思读准字音。
(1)自由轻声读课本中的词语,读准字音。注意每一行四个词语中的加点字。
(2)组内同学互相读一读,指出读错的地方。
(3)指名朗读,注意正音,齐读巩固。
(4)全班交流讨论加点字的特点。
(5)教师引导小结:这四行词语,每一行的加点字都是多音字,我们要根据一个字在具体词语或句子中表示的意思来判断这个字的读音。
(6)同学们还知道哪些这样的字 你能举个例子吗 (弹 担 压)
2.读句子,说说你有什么发现。照样子写句子,注意引号的用法。
(1)自由轻声读课本中的句子。
(2)小组交流:自己有什么发现
(3)全班交流。
(4)教师引导小结:三句话同样是引用人物所说的话,提示语的位置不一样(在前、在后、在中间),提示语后面使用的标点符号也不一样。一是引号里的句子放在提示语的后面,提示语后要加上冒号;二是引号里的句子放在提示语的前面,提示语后要加上句号;三是引号里的句子分别放在提示语的前后,提示语后要加上逗号。
(5)你能举个例子吗 (“没有,没有!”小蜘蛛一边忙着补网,一边回答,“老屋老屋,我给你讲个故事吧!”)
3.学习修改符号。
(1)认识三种修改符号:改正符号、增补符号、删除符号。观察一下,这三种符号分别有什么作用 分别在什么情况下用
(2)巩固练习使用修改符号。
五、学习“日积月累”。
1.学生自由朗读并交流,教师相机正音并引导:每一句话中都有“理”字。你认为什么是“理”呢
2.学生交流对“理”的理解。(道理,事物的规律。)
3.自读谚语,想一想,这些谚语里藏着怎样的道理
4.学生交流对谚语的理解,教师相机引导:
(1)引导学生理解第1句:先解释“拨”就是拨动灯芯的动作,油灯只有经常拨灯芯才会亮。再引导学生发现谚语前半句和后半句一一对应的关系,由此理解后半句:道理不经过辩论,是不会清楚的。告诉我们:对于一个复杂的问题,只有通过相互讨论甚至争论,最后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
(2)引导学生理解第2句:指导学生发现这句话是从“有理”和“无理”两个方面对比着说的。让学生联系生活中的小故事加以理解:做事情要讲道理,这样才能获得别人的认可。
(3)引导学生理解第3句:先引导学生理解前半句:短期的强弱对比可能跟力气的大小有关;再引导学生根据前半句的意思猜测理解后半句:不讲道理是行不通的。告诉我们:做事情要讲道理,这样才能获得别人的认可。
5.积累背诵。
6.结合情景,学习运用。
(1)我们学习了一篇新课文,对于课文中的某些问题,大家有着不同的观点。老师想让你组织大家进行一次辩论,你可以在开场白中用上这句话:灯不拨不亮,理不辩不明。
(2)冬冬和同学因为一点儿小矛盾闹得不可开交。冬冬觉得自己有理,却不被理解,感到很冤枉,你可以这样劝慰他:有理走遍天下,无理寸步难行。
(3)小明仗着自己身强体壮,做事专断蛮横,不讲道理。你希望他以后能有所改变,可以这样劝诫:一时强弱在于力,万古胜负在于理。
【教学反思】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