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部编版新教材语文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5年部编版新教材语文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教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847.5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9-11 23:10:4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5年部编版新教材语文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教案
11.卖火柴的小女孩
【教学目标】
1.认识“赤、旧、卷”等14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几、晃、喷”,会写“赤、摇、篮”等12个字。
2.能说出小女孩五次擦燃火柴后看到的情形及表达的愿望。
3.能和同学交流印象深刻的部分,说说自己的感受。
【教学重点】
能说出小女孩五次擦燃火柴后看到的情形及表达的愿望。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观看动画,导入新课
1.同学们,你们喜欢童话故事吗 因为童话故事形式活泼、想象丰富,所以老师也喜欢。我们一起来看一段关于童话故事的视频吧。
2.课件播放《卖火柴的小女孩》动画片段。(大概2分钟)
3.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篇童话故事——《卖火柴的小女孩》。(板书课题,出示课文情景图。)
4.作者简介。
安徒生(1805—1875),丹麦作家,被誉为“现代童话之父”。安徒生童年生活贫苦,后来经过自己的刻苦努力,终于成为作家。其主要作品有《丑小鸭》《海的女儿》《拇指姑娘》《卖火柴的小女孩》等。
二、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
(一)课件出示自学要求。
1.请同学们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边读边在文中圈出生字,并注音。
2.画出文中不理解的词语或句子。
(二)指导学习生字。
1.学生小组内交流自己识记生字的方法。
2.指名在全班说一说。(方法:加一加、减一减、归类识字等。)
3.指名找出课文中带有多音字“几、晃、喷”的句子读一读。
4.指导书写生字。
(1)从结构、笔画方面重点指导。
柴:上下同宽,书写时注意下部“木”的横要写长一些,撇、捺要写舒展。
怜:左右结构,右上部撇、捺要写舒展,最后一笔点不要漏掉。
(2)学生练习书写,教师巡视指导。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小组交流:小女孩一共擦燃了几次火柴 (五次)
2.按故事情节发展的顺序,简要概括课文大意。
第一部分(1—4):写在一年的最后一夜,又冷又饿的小女孩因为没有卖出火柴,不敢回家,独自一人走在寒冷的街头。
第二部分(5—9):写卖火柴的小女孩五次擦燃火柴,在幻象中得到了温暖、食物、快乐、关爱和幸福。
第三部分(10—11):写小女孩冻死在街头,无人关怀。
3.指导朗读课文。
教师指导:本文主要写了小女孩见到的美丽幻象和遭遇的悲惨现实,朗读描写美丽幻象的部分时,声音要上扬、有力,语速加快,以表现小女孩对幸福生活的向往;读幻象破灭后的现实部分时,语速要变慢,语气深沉压抑,以表现小女孩的失望与惆怅。
第二课时
一、复习故知,导入新课
1.指名读生字新词,检查掌握情况。
2.出示四张卖火柴的小女孩的图片。(一张是卖火柴的小女孩在大街上走着的图片,一张是小女孩擦燃第一根火柴看到的情景图,一张是小女孩擦燃火柴看到奶奶的情景图,一张是小女孩冻死在大街上的图片。)
3.在这个漂亮的小女孩身上,到底发生了什么事呢 这节课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去看看吧。
二、精读课文,品味感悟
1.学习第1-4自然段。
(1)课件出示自读提示:
读一读第1自然段,想一想:每年的最后一夜,我们都会和家人在家里一起高高兴兴地吃团圆饭,而文中的小女孩这天是在哪里呢 她又在干什么 当时的天气是怎样的 从这个自然段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2)小组交流汇报。
课件出示:
天冷极了,下着雪,又快黑了。这是一年的最后一夜。在这又冷又黑的晚上,一个穷苦的小女孩,没戴帽子,赤着脚在街上走着。
预设1:从第1自然段的描述中,我知道当时的天气很寒冷,下着雪,天又快黑了。在这天,每个人都应该在自己温暖的家中吃饭,但小女孩却没戴帽子,赤着脚在街上走着。
预设2:读第1自然段,我的脑海中浮现出小女孩可怜的模样,让人十分心疼。
(3)指名朗读第2-4自然段,在这三个自然段中,有个关键词——可怜,你从哪里可以看出这个小女孩可怜
课件出示:
①小女孩只好赤着脚走,一双小脚冻得红一块青一块的。 (外貌)描写
②她又冷又饿,哆哆嗦嗦地向前走。 (动作)描写
③她在一座房子的墙角坐下来,蜷着腿缩成一团。 (动作)描写
预设:这几句话通过对小女孩的外貌描写、动作描写,写出了小女孩饥寒交迫的悲惨处境,能引起读者对小女孩的同情。
2.学习第5-9自然段。
(1)第一次擦燃火柴:
课件出示:
①小女孩第一次擦燃火柴后看到了什么 她为什么会在火光中看到这样的景象
②第5自然段一共有几个感叹句 感叹句的运用对表达情感有什么作用
预设:①看到了大火炉。她渴望得到温暖。
②第5自然段中一共有5个感叹句,写出了小女孩对温暖的渴望。感叹句的运用使感情的表达更强烈。
小结:感叹句能够加强语气,表达强烈的情感。
朗读指导:朗读这一自然段中的感叹句的时候,要读出小女孩对美好幸福生活的向往,语调略微上扬,但不要过高。
(2)自由朗读第6-9自然段,谁来说一说:小女孩每次擦燃火柴后看到了什么 表达了她怎样的愿望
课件出示:
擦燃火柴 看到 愿望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第四次
第五次
(3)学生独立填写表格,师生共同交流、完善并板书。(示例如下)
擦燃火柴 看到 愿望
第一次 大火炉 得到温暖
第二次 烤鹅 得到食物
第三次 圣诞树 得到快乐
第四次 奶奶 得到关爱
第五次 跟奶奶一起飞走 得到幸福
(4)“飞到那没有寒冷,没有饥饿,也没有痛苦的地方去了。”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预设:这句话的意思是小女孩离开了人世,在美好的幻象中死去了。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小女孩只要活在这个世界上,就只有寒冷、饥饿和痛苦。
小结:对比卖火柴的小女孩,我们的生活是多么幸福啊!所以我们要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
3.学习第10-11自然段。
小组讨论:小女孩为什么死后带着微笑 最后一个自然段中的两个“幸福”是什么意思
预设:小女孩带着微笑死去了,因为她在死前看到了那么多美丽的幻象。前一个“幸福”是说小女孩临死前是在美丽的幻象中度过的,是幸福的;后一个“幸福”的意思是说小女孩死了就再也没有寒冷、饥饿和痛苦了。
三、拓展延伸,推荐阅读
1.这个卖火柴的小女孩,生活是这样痛苦,看到的幻象是这样美好,而结局又是这样悲惨。读完这个感人的童话,你们一定有许多话想对这个可怜的小女孩说,把你想说的话写下来吧!
2.安徒生的《野天鹅》《丑小鸭》等,都是脍炙人口的童话故事,课后,大家可以找来读一读。
【板书设计】
卖火柴的小女孩
渴望温暖、食物、快乐、关爱、幸福
【教学反思】
12.在牛肚子里旅行
【教学目标】
1.认识“咱、偷”等13个生字,读准多音字“答、应、骨”,会写“旅、咱”等12个字。
2.能体会青头和红头对话时的心情,分角色朗读课文时能读出相应的语气。
3.默读课文,能找出证明青头和红头是“非常要好的朋友”的词句,能体会到它们之间的真挚友情。
4.能画出红头在牛肚子里旅行的路线图,并借助路线图讲故事。
【教学重点】
1.能体会青头和红头对话时的心情,分角色朗读课文时能读出相应的语气。
2.默读课文,能找出证明青头和红头是“非常要好的朋友”的词句,能体会到它们之间的真挚友情。【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引出课题
1.课件出示谜语,指名朗读并猜出谜底。
头插野鸡毛,身穿滚龙袍,一旦遇敌人,作战呱呱叫。(谜底:蟋蟀)
2.课件出示蟋蟀图片,引导学生观察画面,说一说自己对蟋蟀的了解。
3.导入:今天,就让我们走进两只蟋蟀的故事——《在牛肚子里旅行》。
4.教师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质疑:看到这个题目,你的头脑中产生了哪些问题?到底是谁在牛肚子里旅行?它是怎样旅行的?这次旅行有意思吗?它都去了哪里?
2.引读:请大家带着这些问题,自由朗读课文,尝试着找一找答案。
(1)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得正确、流利,遇到不会读的字读一读上面的音节,或者请教同伴。
(2)选择自己读得不够流利、不够准确的自然段,再仔细地读一读,努力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错字。
(3)与小组同伴合作,分自然段轮读课文,相互纠正不正确的读音。
(4)自己轻声或者不出声地读一读全文,一边读,一边思考课前提出的问题,看一看,自己能不能找到答案。
三、借助游戏,集中识字
1.课件出示蟋蟀图片,瞧,小蟋蟀为我们带来了好多句子,你能大声、流畅地读一读吗?
(1)咱们玩捉迷藏吧!
(2)躲过它的牙齿,牛在这时候不会仔细嚼的,它会把你和草一起吞到肚子里去……
(3)红头悲哀地说。
(4)青头爬到牛鼻子上,用它的身体在牛鼻孔里蹭来蹭去。
2.(课件出示“红头”的卡通形象)瞧,“红头”为我们带来了很多词语,你能又快又准地读出这些词语吗?
咱们、偷偷地、答应、一骨碌、牙齿、吞到肚子里、四个胃、悲哀、细嚼慢咽、眼泪、笑眯眯。
(1)学生自由认读词语,读准字音。
(2)指名认读词语,相互纠正字音,针对学生的共性错误,反复领读。
(3)学生选择喜欢的词语,说一句完整的话,如果能连续运用几个词语说一段完整的话就更棒了。
3.(课件出示“青头”的卡通形象)哈哈,“青头”也来了,它给我们带来了本课的生字,快来念一念吧!
咱、偷、答、应、骨、齿、嚼、吞、胃、悲、咽、泪、眯。
(1)学生自由认读,遇到读不准的字音,向同学或老师请教。
(2)指名认读生字,教师在课件上圈出学生认读有困难的生字。
(3)小组讨论:有什么好办法能帮助大家准确而又快速地记住这些字?
可引导学生整体识记生字,“齿、嚼、吞、胃、咽”这几个生字的部首都和吃东西有关。
(4)汇报交流,重点记住:
“答”“应”“骨”是多音字。
“答”在“答应”等词语中读dā,在“回答、应答”等词语中读dá;“应”在“应该、应当”等词语中读yīnɡ,在“回应”等词语中读yìnɡ;“骨”在“骨头、骨折”等词语中读ɡǔ,在“一骨碌”等词语中读ɡū。
(5)能根据字义区分读音。
“眯”可以通过做动作来体会,明白是“眼皮微微合拢”的意思,通过区分偏旁的方法与“咪”区分开;“咽”和“嚼”与吃东西相关,所以是口字旁。
4.将学生分成“青头组”和“红头组”,利用字卡展开比赛,看哪组识字最准确。
四、通读全文,整体感知
1.小组合作,分自然段轮读课文,要求读通全文。
2.默读全文,思考:全文主要讲了“青头”和“红头”的什么故事?
交流明确:两只小蟋蟀玩捉迷藏,其中一只叫“红头”的蟋蟀不幸误入牛肚子里,在牛肚子里作了一次惊险的“旅行”,最后侥幸逃脱。
五、观察指导,练写生字
1.学生观察课后写字表,提出书写难点,集体交流解决方法。
2.教师利用课件演示“旅”“管”“等”“命”的书写过程,组织学生仔细观察:“旅”的左边“方”先写横折钩再写撇;右下部分最后一笔捺是主笔,要舒展。“管”的“官”下部的笔顺是竖、横折、横、横折、横。“等”的“土”最后一横最长。“命”的人字头要写得舒展,单耳旁的竖要紧靠竖中线。
3.学生再次观察课后写字表,先描红,再练写两个。
4.利用实物投影展示学生的书写成果,集体评议后修改自己的书写。
六、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1.教师总结学生课堂学习情况。
2.布置作业:将课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读给家人听。
第二课时
一、复习课文,导入新课
1.快速浏览课文,指名说说:红头是怎样在牛肚子里旅行的?
2.交流:这是多么可怕的一次旅行啊!红头是怎样逃脱的?
3.导入:这可真是一次惊险的旅行,让我们再次走进课文,体会其中的惊险,也许,我们会从两只小蟋蟀的身上获得更多的启示!
二、精读课文,体会交流
1.教师指名按自然段朗读第1~7自然段,学生思考:红头是怎样被大黄牛卷到嘴里的?(红头是在玩捉迷藏时不幸被卷到牛嘴里的。)(板书:捉迷藏→入牛口)
2.引导学生交流学习第8~19自然段。
(1)学生分角色朗读第8~19自然段,读出红头和青头的情绪变化。
(2)用横线画出描写青头帮助、鼓励红头的语句,再大声地读一读。
(3)学生汇报找到的语句,教师相机利用课件呈现这些句子,并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些句子。
①青头大吃一惊,它一下子蹦到牛身上,可是那头牛用尾巴轻轻一扫,青头就给摔到地上了。青头不顾身上的疼痛,一骨碌爬起来大声喊:“躲过它的牙齿,牛在这时候不会仔细嚼的,它会把你和草一起吞到肚子里去……” 通过画线词语可以体会到青头对红头的关爱,这些词语要读得稍微快一些。
从这段话中你读懂了什么?(情况很危急,青头很担心红头。)
请你有感情地朗读这段话,表现出当时情况的危急,读出青头对红头的担心。
②青头又跳到牛身上,隔着肚皮和红头说话:“红头!不要怕,你会出来的。我听说牛肚子里一共有四个胃,前三个胃是贮藏食物的,只有第四个胃才是管消化的!”
青头在说这些话的时候,会是什么心情?(沉着、安慰)
带着沉着、安慰的心情读一读青头的话。要注意语速适中,吐字清楚,声音大。
③当然有用。等一会儿牛休息的时候,它要把刚才吞进去的草重新送回嘴里,然后细嚼慢咽……你是勇敢的蟋蟀,你一定能出来的。
青头在说这些话的时候,会是什么心情?(嘱咐、鼓励)
想一想这个时候的画面,联系当时的情景用笃定的语气,读出青头的话。
(4)结合画出的语句,填空练习表达。
引导学生对比图文理解青头急朋友所急、遇事冷静的特点。
当红头被大黄牛卷到嘴里时,青头 ;当红头被吞进牛肚子里时,青头 ;当红头感到悲哀沮丧时,青头 ;当红头重新回到牛嘴里,但已经不能动弹时,青头 。
(5)讨论交流:从青头的所作所为中,你感受到什么?(友情的珍贵)
3.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分角色戴头饰表演第8~19自然段。教师课件出示表演提示:
(1)抓住重点词“拼命、急忙、大吃一惊、蹦、摔、爬、喊”表现事情的紧急、惊险。
(2)抓住语言描写、动作描写演出红头的害怕、无助、惊恐,演出青头的担心、机智、冷静。
4.指名读第20、21自然段,然后交流。
这两个自然段写了红头脱离危险。(板书:喷出来)
(1)讨论:红头为什么会得救?(牛反刍)
(2)什么是“反刍”呢?让我们来看看相关链接吧!(出示“反刍”的知识,读给学生听。)课件出示:“食物进了牛肚子里,从第一个胃到了第二个胃,又从第二个胃回到了牛嘴里。”红头在牛肚子里的位置变化,也就是它的旅行路线。(板书:牛口→肚子→第一个胃→第二个胃→牛口)
(3)交流:红头为什么得救了还流泪?你能猜出红头此时的想法吗?
(4)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最后两个自然段。
三、总结想象,拓展延伸
1.总结:在青头的帮助和鼓励下,红头惊险地完成了在牛肚子里的旅行,这可真是个奇迹啊!你想对青头说些什么?
2.参考板书画出红头在牛肚子里旅行的路线。
3.布置作业:
(1)借助路线图把这个故事绘声绘色地讲给家人听。
(2)读一读《小豆子的旅行》这篇文章,找一找,小豆子在人体中经历了哪些地方?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13.一块奶酪
【教学目标】
1.认识“伍、宣”等12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处”,会写“蚂蚁”等13个生字。
2.默读课文,能了解课文大意,并结合课文内容对蚂蚁队长做出简单的评价。
【教学重点】
默读课文,能了解课文大意,并结合课文内容对蚂蚁队长做出简单的评价。
【教学时数】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1.同学们,大家平时观察过蚂蚁吗 谁能说一说蚂蚁的样子或活动的特征 (出示蚂蚁觅食的图片)
2.在它们的生活中会发生哪些有趣的故事呢 让我们到课文中去看一看吧。(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
1.自由默读课文,在读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
2.指导学习生字。
(1)读准字音。
处(chǔ)罚 嘀(dí)咕 舔(tiǎn) 毅(yì)力 拽(zhuài) 奶酪渣(zhā) 可惜(xī) 禁(jìn)令 稍(shào)息 嗅(xiù) 犹豫(yù)
(2)理解词语。
争先恐后:争着向前,唯恐落后。
毅力:坚强持久的意志。
犹豫:拿不定主意。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问题引导,简述大意。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思考课文讲了什么内容。(学生自主交流,小组讨论。)
(2)指名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蚂蚁队长召集小蚂蚁们搬运一块奶酪时,不小心拽掉了奶酪的一角。在经历了一番思想斗争后,蚂蚁队长战胜了自己想偷嘴的心理,命令年龄最小的蚂蚁吃掉了奶酪渣。大家干活的劲头更足了,一会儿就把奶酪搬进洞里去了。)
2.事件梳理,细化内容。
(1)引导默读思考:在搬运奶酪的过程中,蚂蚁队长做了哪些事情
(2)全班交流,引导学生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理一理。
宣布禁令;发现奶酪;拽掉奶酪一角;支开同伴;命令年龄最小的蚂蚁吃掉奶酪渣;大家干活劲头更足,奶酪很快被搬进洞里。
四、品读课文,读出感受
1.出示描写起初干活的句段。大家这样争先恐后地干活是什么原因呢 (蚂蚁队长纪律严明,严于律己,这让小蚂蚁们非常佩服。)
2.出示描写后来干活的句段。这次干活劲头比刚才还足,这又是为什么呢 (蚂蚁队长严于律己的举动起到了榜样作用,也鼓舞了小蚂蚁们。)
3.蚂蚁队长的禁令是什么 (只许出力,不许偷嘴。谁偷嘴就要处罚谁。)
哪些地方写出了蚂蚁队长内心的矛盾呢
句段一:盯着那一点儿掉在地上的奶酪渣,蚂蚁队长想:丢掉,实在太可惜;趁机吃掉它,又要犯不许偷嘴的禁令。怎么办呢 它的心七上八下,只好下令:“休息一会儿!”(心理描写更衬托出主人公的真实性、合理性,我们在描写人物时也可以去学着写写人物的心理。)
句段二:它低下头,嗅嗅那点儿奶酪渣,味道真香!可是,它犹豫了一会儿,终于一跺脚:“注意啦,全体都有。稍息!立正!向后——转!齐步——走!”
蚂蚁队长在犹豫什么 你能仿照上面的写法写写此时蚂蚁队长的想法吗 (是自己吃掉呢,还是平分 吃掉会违反禁令,这么点儿奶酪渣也分不过来,还是让给年龄最小的蚂蚁吃吧!)
4.蚂蚁队长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蚂蚁队长纪律严明,能自觉抵制住诱惑,并且关心弱小,是一位严于律己、以身作则、令人敬佩的队长。)(板书:严于律己 以身作则 关爱弱小)
5.想想自己生活中曾经遇到的诱惑,说说当时你是怎么做的,学习了今天的课文后又觉得应该怎么做。(我们应该专注目标,严于律己,以身作则,自觉抵制诱惑。)
【板书设计】
一 块 奶 酪
蚂蚁队长
【教学反思】
习作:我来编童话
【教学目标】
1.能借助教材提示的内容,发挥想象,编写童话故事。
2.能尝试运用改正、增补、删除的修改符号自主修改习作,初步形成修改习作的意识。能给习作加题目。
【核心素养】
能借助教材提示的内容,发挥想象,编写童话故事。
【教学过程】
一、回顾课文,导入新课。
1.回顾课文,感知童话特点。
2.出示本单元所学课文的课题:《卖火柴的小女孩》《那一定会很好》《在牛肚子里旅行》《一块奶酪》。
3.思考:课文是如何通过想象使主人公的形象丰满起来,使故事变得有趣的 学生之间进行交流。
二、自主审题,明确内容。
1.出示课本上的3组词语。
2.看到上面这些词语,说说这些词语在排列上有什么特点。
预设:竖着看,第一列是表示角色的词语,第二列是表示时间的词语,第三列是表示地点的词语;横着看,每一行都分别由表示角色、时间、地点的三类词语组成。(板书:时间 地点 角色)
3.根据词语进行想象,口头描述想象的情景。
三、习作指导。
1.引导学生明确本次作文要求:通过编写童话故事来帮助同学们了解编写童话故事的好处,体会童话故事的神奇。
2.读课文,交流:童话故事中需要包含哪些要素
(1)故事里有哪些角色 可以从上面任选一个或几个。如果有需要,也可以添加你喜欢的其他角色,如“小公主”“月亮”。
(2)事情发生在什么时间 是在哪里发生的
(3)他们在那里做什么 他们之间发生了什么故事
3.童话的特点。
(1)奇妙的想象;(2)曲折的故事情节;(3)儿童情趣。
4.写作方法。
根据自己的喜好,选定好内容,根据内容拟好题目,思考可能会发生些什么事,并认真构思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写出角色的特点。
5.教师小结。
(1)你就是自己笔下童话中的人物,你要以他们的身份、口吻和心理去想象,落笔成文。
(2)动情地写。在描写童话人物时,要注入自己的思想情感,要喜他们之所喜,悲他们之所悲。
(3)大胆地写。要让想象尽可能丰富,情节尽可能生动,形象尽可能丰满。
(板书:忘我 动情 大胆)
四、成果展示。
1.自主创作,创编童话。
2.汇报展示。其他同学可以做记录,记下自己觉得精彩的地方,也可以找出同学习作的不足之处,提出修改建议。
3.学生自己修改习作;小组交流,互评互改。
【板书设计】
我来编童话
时间 地点 角色
忘我 动情 大胆
【教学反思】
语文园地四
【教学目标】
1.能结合自己的阅读体验,梳理、总结童话的特点及阅读童话的好处。
2.能运用“减一减”的方法,认识“申、介”等7个生字。
3.能了解3组带口字旁的字不同的字义特点。
4. 能说出“百发百中、四面八方、七上八下”等成语的构词特点,并说出其他类似的成语。
5.背诵古诗《江上渔者》。
【教学过程】
一、学习“交流平台”
1.回顾内容,完成填空。
这个单元,我们一起游历了童话王国,认识了身世悲惨的        ;跟着小蟋蟀        ;看蚂蚁队长和小蚂蚁们一起        。(卖火柴的小女孩 到牛肚子里旅行 搬运奶酪)
2.小组交流,推荐童话。
(1)读一读课本上三位小朋友说的话,说说他们想表达什么意思。(板书:拟人化 想象 启示)
小结:童话中的植物、动物像人一样能说话,有思想,有感情,读起来真有意思。
(2)说一说,你最喜欢的童话是什么 为什么
出示要求:
①从读过的童话中选择一篇推荐给其他同学。
②简单地讲讲故事里让你印象深刻的情节或人物。
③说说你受到了什么启发。
二、学习“识字加油站”
1.出示“识字加油站”的内容,并读一读,比一比,认一认。
2.小组中同学对比读,互相交流,组长记录小组同学的发现。(每一组都是由前一个字减去偏旁得到后一个字。每一组的前一个字是形声字。可以通过组词来识记生字。)
3.看谁记得牢。教师相机正音:“申”是前鼻音,“宗”是平舌音。
4.引导交流: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这些字
学生交流识字方法,教师引导学生将每组前一个字的偏旁去掉,用“减一减”的方法来识记后一个字。
三、学习“词句段运用”
1.读一读,和同学交流你的发现。
读读这些字,说说你发现了什么。(都是含口字旁的字:左上方的一组字与吃的动作有关,右上方的一组字与叫的动作有关,下面的一组字与发出的声音有关。)
2.下面的成语有什么特点 你还能说出类似的成语吗
(1)自由轻声读课本中的成语,读准字音。注意每一组三个成语的特点。
(2)小组交流:看看自己的发现和其他同学的发现是否一样。
(3)教师引导小结:这三组成语,第一组是“百 百 ”式成语;第二组是“四
八 ”式成语;第三组是“七 八 ”式成语。它们的共同特点是每一组成语中第一个字和第三个字都是数字。
(4)全班齐读。
(5)拓展练习。同学们还知道哪些类似的成语 你能举个例子吗 (一心一意 五光十色 千奇百怪)
四、学习“日积月累”
1.课件出示古诗,学生学习生字,自由朗读。
2.教师简介作者,并解释一些难懂的词语。
3.教师范读,学生跟读。重点指导读准“没”的读音。
4.结合注释,小组合作,讨论交流诗句的意思和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
5.小组派代表参与全班交流,教师小结。
6.熟读成诵。
【教学反思】
快乐读书吧:在那奇妙的王国里
【教学目标】
1.能产生阅读《安徒生童话》《稻草人》《格林童话》的兴趣,自主阅读3本童话,了解故事内容。
2.能边读边想象,感受童话的奇妙;能把自己融入故事中,设身处地、感同身受地阅读童话。
3.能感受课外阅读的快乐,乐于与大家分享课外阅读的成果。
【教学重点】
能边读边想象,感受童话的奇妙;能把自己融入故事中,设身处地、感同身受地阅读童话。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1.有一个地方,大树与小鸟是一对好朋友,雪孩子和小白兔快乐地嬉戏玩耍,王子和公主最后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2.学生阅读,猜猜这是什么地方 (童话王国)
3.教师小结:对,那个地方就是童话王国。(板书:在那奇妙的王国里)在那里,一切都有可能发生,一切都妙不可言。
4.引导交流:同学们,你们喜欢读童话故事吗 最近读了什么童话书 书中有哪些有趣的故事 快来给老师讲一讲。(学生自由发言)
5.从同学们的话语中可以看出,读童话故事真的给大家带来了许多快乐,让大家看到了更广阔、更神奇的世界。
二、图文结合,阅读交流
 交流《安徒生童话》。
1.课件出示:安徒生童话故事的多幅图片。
2.引导学生观察:从图片内容你想到了什么故事
3.小组同学选取自己感兴趣的一幅图片进行交流,讲述童话故事。
4.小组派代表做汇报发言。
5.教师小结:《安徒生童话》创造了一个奇妙而美好的童话王国,在这个王国里有历经磨难的丑小鸭,坚定的锡兵,卖火柴的小女孩,用歌声赶走死神的夜莺……这些故事你只要看过就难以忘记。
三、阅读《稻草人》《格林童话》节选
《安徒生童话》带给我们奇妙的想象,《格林童话》同样内容精彩。不仅如此,我国也有很多美丽的童话,比如叶圣陶先生的《稻草人》。
默读《稻草人》《格林童话》节选。
四、推荐童话
1.推荐更多童话。
除了读《安徒生童话》《稻草人》《格林童话》,我们还可以读更多的童话,比如……
2.说说自己近期最想读的童话书,并简单说说理由。
【板书设计】
在那奇妙的王国里
安徒生《安徒生童话》
《格林童话》
叶圣陶《稻草人》
【教学反思】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