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第一次学情监测
九年级历史试题
本试题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50分,考试时间60分钟。
第I卷(选择题共20分)
一、选择题(以下每题给出的4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正确,选对得1分,共20分)
1. “基督教会在中古西欧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整个西欧社会的居民几乎都是基督教徒。”以下关于基督教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兴起于巴勒斯坦地区 B. 提出“众生平等”,宣扬“忍耐顺从”
C. 亚历山大帝国信奉基督教 D. 公元前1世纪基督教传入中国
2. 克洛维对部下说:“这些信奉阿里乌斯教派的人占据着一部分高卢土地,使我深感厌烦。那么,让我们向着那里前进,凭着上帝的帮助,把这片土地拿过来置于我们的管理之下。”这表明( )
A. 克洛维的目标是消灭基督教 B. 克洛维扩张是为了宣传基督教
C. 克洛维利用宗教信仰进行扩张 D. 整个法兰克王国都信仰基督教
3. 中世纪的西欧,如果一个国王侵犯了封臣的权利,封臣们也可联合起来反对他。封臣们组成国王的议事会,国王应按照议事会的劝告行事。如果封臣们觉得国王滥用他的权力,可以对他进行劝告或阻拦。据此可知当时的西欧( )
A. 专制集权遭到削弱 B. 君臣共同主导政局
C. 君主权力有其限度 D. 倡导平等参与政治
4. 观察如下示意图,它反映的是( )
A. 雅典的民主制度 B. 古罗马的奴隶制度 C. 西欧的大学制度 D. 西欧封建等级制度
5. 博洛尼亚大学校徽左上角为圣母玛利亚和幼时的耶稣,牛津大学校徽中句子为拉丁语“主照亮我”,巴黎大学校徽顶部为王冠。据此可以推断,中世纪大学( )
A. 拥有自由自治的政治权利 B. 仍受到教会与王权的影响
C. 直接推动了欧洲文艺复兴 D. 彻底瓦解了封建庄园经济
6. 拜占庭帝国自14世纪初开始面临来自亚洲的新威胁,这里的“新威胁”是指( )
A. 阿拉伯帝国 B. 法兰克王国
C. 查理曼帝国 D. 奥斯曼帝国
7. “裁判官说:‘如果船员、客店店员、骡马店伙计未将旅客交给他们看管物品完整无损地返还给旅客,那么,我将赋予这些旅客以诉权对抗船员、客店店员和骡马店伙计。’”《罗马法大全》中的这些记载主要反映了罗马法( )
A. 重视物权保护 B. 注重诉讼程序
C. 倡导法律至上 D. 保护人身安全
8. “日本幕府本指将领的军帐,但在日本的特殊状况下,演变成一种特有国情的政治体制。”据此可知,当时这种情况下的“特有国情的政治体制”表现为( )
A. 血缘关系与主从制结合组成军事集团
B. 幕府与天皇朝廷并存,掌握国家大权
C. 土地私有和土地兼并严重,局势动荡
D. 武士集团代表着庄园与地方政府对抗
9. 8世纪时,阿拉伯人征服了从伊比利亚半岛到印度北部的广大地区。当时一位阿拉伯诗人写道“你抛弃自己的故乡,不是为了寻找天堂。却是那面包和椰枣,把你吸引到了远方。”材料表明阿拉伯帝国扩张的主要动力是( )
A. 解决粮食问题 B. 经济利益驱使 C. 传播伊斯兰教 D. 传统商路受阻
10. 阿拉伯帝国时期出现了“百年翻译运动”,学者翻译了大量的古印度、波斯和古希腊的医学、天文学、数学典籍。这有助于阿拉伯帝国( )
A. 科技的发展 B. 文学的兴盛 C. 社会的转型 D. 制度的革新
11. 正如马克思所说:农业中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以农业劳动者的土地被剥夺,以及农业劳动者从属于一个为利润而经营农业的资本家为前提”。同时,那些将土地出租给资本家的贵族领主收取的地租属资本主义性质的地租。上述材料可用来说明( )
A. 庄园经济盛行 B. 西欧城市的自治 C. 农业技术的革新 D. 租地农场的出现
12. 从13世纪开始,假发的使用在意大利极为普遍,喷香水、贴黑痣、化妆,是当时女性美化自己的方式,并用金丝银线的饰品作为装饰,以便与奢侈的服饰形成鲜明的呼应。在当时的威尼斯和佛罗伦萨,政府甚至出台了相关的规章,规定了男女在服装上不可太过于奢侈。这反映出当时意大利( )
A. 人文精神主导了社会发展 B. 经济发展带来消费观念变化
C 国民收入得到了普遍提升 D. 思想解放推动改善民众生活
13. 14-17世纪,欧洲新的生产关系和新兴阶级出现,推动了文艺复兴、新航路开辟等一系列变革,欧洲封建社会逐步走向资本主义社会。这反映的欧洲发展阶段是( )
A. 步入封建时代 B. 进入中世纪 C. 走向近代 D. 迈入现代
14. 文艺复兴运动前,欧洲绘画雕塑中的圣母像神态呆板无神,少有人间之情。而文艺复兴时期米开朗基罗的作品《哀悼基督》中,圣母是一个容貌端庄美丽的母亲,她的神情散发着母爱的光芒。此现象说明( )
A. 圣像画深受人文思想影响 B. 宗教信仰失去了神圣地位
C. 艺术家多出身于平民阶层 D. 画家们缺乏艺术的想象力
15. 陈衡哲在《西洋史》中提到,文艺复兴(Renaissance) 的意义有两个:一是复生(re-birth),一是新生 (new-birth),这两个意义是都不错的。该提法比较准确反映了
A. 文艺复兴的兴起与内容 B. 文艺复兴的原因与结果
C. 文艺复兴的形式与实质 D. 文艺复兴的内容与影响
16. 下图是葡萄牙画家达·丰塞卡的《达·伽马肖像》,是19世纪之后达·伽马画像中最出名的一幅。促使达·伽马等人远航的根本原因是( )
A. 资本主义萌芽出现 B. 世界开始连为一个整体
C. 世界观念的逐步确立 D. 欧洲地理学的发展
17. 在16世纪的欧洲,世界地图集《寰宇大观》畅销不衰。它于1570年首次出版,后来相继被翻译为荷兰文、法文、德文和西班牙文等,直到1640年还在印制。该地图集的畅销( )
A. 为新航路开辟奠定了基础 B. 适应了欧洲早期殖民扩张的需要
C. 促进了欧洲印刷术的进步 D. 表明科技进步促进人们思想解放
18. 麦哲伦船队的环球航行是一次空前的壮举。某同学要探究麦哲伦船队的航行经历,最可信的资料是( )
A. 以麦哲伦为主题拍摄的电影 B. “维多利亚号”船员的航海日记
C. 辽海出版社出版的《麦哲伦传》 D. 菲律宾流传的关于麦哲伦的故事
19. 16—18世纪,美洲大陆出现了许多构词方式为“新XXX”的地名,如新西班牙、新法兰西、新奥尔良、新尼德兰、新英格兰等。这一现象出现的根源是( )
A. 欧洲殖民者掠夺美洲土地 B. 美洲出现大量新兴城市
C. 工业革命进行得如火如荼 D. 大批美洲独立国家的建立
20. 历史事实是对历史的真实描述,历史观点是对历史事实的看法和结论。下列表述中,属于历史观点的是( )
A. 罗马帝国版图横跨欧、亚、非三洲
B. 查理曼帝国分裂后,形成德意志、法兰西和意大利三个国家的雏形
C. 1588年,英国打败了西班牙“无敌舰队”
D. 资本主义的发展有其进步性、野蛮性和残酷性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30分)
二、非选择题(3题共30分,其中21题10分,22题10分,23题10分)
21. 中世纪的欧洲在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产生了一系列变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一个庄园的图解
材料一 中世纪早期农奴制度促进了西欧主要农业组织形式采邑—的发展。采邑是大型庄园,包括土地、草场等,以及束缚在土地上的农奴。由于地区性国家建立了越来越有效的政治组织,地方上的封君和封臣管理着政治和军事事务,这一体系一般被历史学家称为封建制度。
——摘编自杰里·本特利等《简明新全球史》
(1)指出图中西欧庄园的性质。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西欧封建社会的主要特征。
材料二 中世纪西欧城市是自然地在一些位于交通路口的集市、废旧的古代城堡上兴起的……由于拥有日益增长的自治权和政治力量,它们显得十分独特。城市所集中的手工业和商业所构成的商品经济从一开始就对封建制度起着瓦解作用,成为近代资产阶级的前身。
——摘编自《新版课程标准解析与教学指导》
(2)依据材料二概括,中世纪城市兴起的特点和作用。
材料三 经济的中兴,为大学的兴起提供了经济基础。十字军东征沟通了东西方接触的渠道,扩大了西方对东方奢侈品的需求,萎缩几百年的商品活动又活跃兴旺起来,尤其在交通要冲、主教驻地,自治城市蓬勃兴起。自治城市作为经济中心,贸易中心积敛了大量财富,富裕的城市为创办大学提供了大笔经费,另外,还有不少富豪人家捐资兴办大学或资助贫寒子弟上大学。
——《浅谈中世纪欧洲大学的形成》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大学兴起的原因。
22.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是否善于借鉴和学习其他民族的先进文明成果,事关兴衰之命运。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从6世纪开始,日本的各种社会矛盾各种日益尖锐。6-9世纪,日本积极吸收中国文化。中国文化直接影响着日本,日本效仿唐朝的典章制度,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
——摘编自九年级《世界历史》上册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日本的这次改革的名称和产生的影响。
材料二 它(拜占庭帝国)长期使自己陶醉在古希腊、古罗马古典文明的光环之中,以仿古和“温故”为业,不思进取,不吸纳新事物...传统的辉煌成了他们不舍得放弃的包袱,是使拜占庭灭亡的最根本原因。
——摘编自徐家玲、崔艳红《论拜占庭帝国灭亡的原因》
(2)依据材料一、二、指出日本、拜占庭帝国面对危机的不同态度。
材料三 阿拉伯充分利用东西方文化交汇的地理优势,广泛吸纳两河流域、印度、希腊、罗马和中国等地先进的文化成果,与本民族的文化成就相结合,形成了辉煌的文化成就。同时,阿拉伯民族对东西方文化的交流也作出了卓越贡献。
——姜智红《论文明的多样性》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用史实说明“阿拉伯民族对东西方文化的交流也作出了卓越贡献。”
23.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时间 事件
14-16世纪 文艺复兴
15-16世纪 新航路的开辟
16世纪 三角贸易
阅读以上材料,选择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关联的历史现象或事件,结合所学自拟观点,然后加以阐述或说明。(要求:观点正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
2024-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第一次学情监测
九年级历史试题
本试题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50分,考试时间60分钟。
第I卷(选择题共20分)
一、选择题(以下每题给出的4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正确,选对得1分,共20分)
【1题答案】
A
【2题答案】
C
【3题答案】
C
【4题答案】
D
【5题答案】
B
【6题答案】
D
【7题答案】
A
【8题答案】
B
【9题答案】
B
【10题答案】
A
【11题答案】
D
【12题答案】
B
【13题答案】
C
【14题答案】
A
【15题答案】
C
【16题答案】
A
【17题答案】
B
【18题答案】
B
【19题答案】
A
【20题答案】
D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30分)
二、非选择题(3题共30分,其中21题10分,22题10分,23题10分)
【21题答案】
(1)性质:庄园是一个独立的自给自足的经济和政治单位;特征:庄园制度(或农奴制度),封君封臣制度。
(2)特点:位于交通便利的地方;有自治权和政治力量。作用:推动工商业经济发展,瓦解了封建制度;逐渐形成市民阶层孕育了早期资产阶级。
(3)原因:商品活动活跃,使经济中兴,提供了经济基础;自治城市,尤其是富裕城市为创办大学提供了大笔经费;不少富豪人家捐资兴办大学,或资助贫寒子弟上大学;根本原因:生产力的发展。
【22题答案】
(1)大化改新;大化改新使日本发展成为一个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国家。
(2)向中国学习,对日本的政治转型起到了作用;陶醉于已有的辉煌成就。
(3)中国的造纸术、指南针、食糖等都是由阿拉伯人传入欧洲的。
【23题答案】
论题:新航路的开辟为早期殖民扩张提供了有利条件。
阐述:15~16世纪之交,西欧各国本想探寻通往东方的航线,经过一系列航海探险活动开辟的通往印度和美洲等世界各地的航路;新航路开辟以后,欧洲大西洋沿岸工商业经济繁荣起来,促进了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同时,欧洲与亚洲、非洲、美洲之间建立起了直接的商业联系,往来日益密切。世界开始连为一个整体,世界的观念也从此逐步确立起来。中世纪晚期,西欧商品经济空前繁荣,早期资本主义发展,需要扩展市场、推销产品、寻找原料。新航路开辟后,欧洲人开始了早期的殖民掠夺活动,以三角贸易为例,为西欧带来丰厚的利润和广阔的海外市场,加速了资本原始积累的进程,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但给殖民地人民带来了深重灾难,造成了亚、非、拉地区的长期落后。由此可见,新航路的开辟推动了早期殖民扩张的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