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5年部编版新教材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教案
14.搭船的鸟
【教学目标】
1.认识“舱、橹”等6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啦”,会写“翠、翅、膀”等10个字。
2.通过描写翠鸟的语句,了解“我”对翠鸟的外貌、动作所作的观察,感受“我”观察的细致,初步体会留心观察的好处。
【教学重点】
通过描写翠鸟的语句,了解“我”对翠鸟的外貌、动作所作的观察,感受“我”观察的细致,初步体会留心观察的好处。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1.你喜欢小鸟吗 说一说,你最喜欢哪种鸟 为什么
2.(课件出示“搭船”一词)你搭过谁的车或船 你乘车或船要去哪里 一次,一只鸟就搭上了一位小朋友乘坐的船,它要干什么呢 这位小朋友心里是怎样想的呢 快让我们去看一看吧!(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
1.自由朗读课文,借助拼音认读生字。同桌互读互查。
2.分析、记忆字形。教师要鼓励学生开动脑筋记忆。
(1)检查生字的认读情况。开火车读,并说出识字方法。
(2)教师适时归纳。
①正音。平舌音:翠、嘴。前鼻音:亲、吞。后鼻音:响、鹦。
②识记字形。
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这些字吗
形近字记忆:塔—搭、鹅—哦、哺—捕
熟字带生字:婴—鹦、武—鹉、肖—悄
(3)学习多音字:啦(lā la)
lā:啦啦队。la:他已经走啦。
3.指名读课文,检查朗读情况,看字音读得是否正确,句子读得是否通顺。
4.指导书写。
课件出示:搭 亲 父 啦 响 羽 翠 嘴 悄 吞 哦 捕
(1)读会写字,观察笔顺,依次掌握结构、音序、部首,组词并造句。
(2)指导书写。
①观察生字的书写特点并交流。
②教师指导。重点指导以下生字的写法。
“啦”,左右结构,口字旁写得偏上一些。
“翠”,上下结构,上面的“羽”书写有变化,横折钩变成了横折。
“吞”,上下结构,第一笔是横,不要写成撇。
③学生练习书写,教师巡视指导。投影展示书写正确、美观的作品。
5.抄写词语表中列出的本课的词语。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品读题目,提出问题。
(1)“搭船的鸟”是什么鸟
(2)这只鸟是什么样子的
(3)这只鸟为什么要搭船
2.通读全文,解决问题。
“搭船的鸟”是一只翠鸟。它的羽毛是翠绿的,翅膀带着一些蓝色,有一张红色的长嘴,非常美丽。它搭了“我们”的船,在捕鱼吃呢。
第二课时
一、复习故知,导入新课。
1.指名朗读生字、新词,检查生字、新词掌握情况。
2.《搭船的鸟》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二、精读感悟,思考并交流。
下面请同学们再用心地读一读课文,边读边想:这只“搭船”的翠鸟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你是从文中的哪些地方感受到的 用铅笔画出相关的词句,然后和小组内的同学交流。
(一)学习第1、2自然段。
1.“搭船”的翠鸟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板书:样子美)
2.课件出示第2自然段。指名读,并说说从哪里可以感受到翠鸟的“样子美”。(根据学生的回答,用课件依次突显出“彩色、美丽、翠绿、蓝色、比鹦鹉还漂亮、红色”等内容。)
(1)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说说,“翠绿”是什么样的颜色 “蓝色”又让你想象到什么 “比鹦鹉还漂亮”的鸟到底是什么样子呢 “红色的长嘴”有多长、有多红 读一读这段话,把你脑海中的翠鸟画出来。
(2)“翠绿、蓝色、红色”这么多表示颜色的词语一起为我们描绘出了一只彩色的小鸟。同学们想不想看看这只彩色的翠鸟呢 (课件出示翠鸟的图片)
看到这样的一只小鸟,你想怎么夸它 文中的小朋友在这段话中又是怎样赞美这只翠鸟的呢 (课件突显“多么美丽啊!”)
(3)从小朋友发自内心的称赞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你们是不是也喜欢上这只小鸟了呢 让我们带着喜爱之情,一起朗读一下第2自然段吧!
(4)指名读。随机点拨,指导学生抓住表示颜色的词语重读,读出“我”对翠鸟的喜爱之情。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留心观察、抓住主要特点”的写法。
(5)总结方法:
①作者先总写翠鸟的美丽,再分别从翠鸟的羽毛、翅膀、嘴来写翠鸟的美丽;将其与鹦鹉进行对比,更突出了翠鸟的美丽。
②要学习作者“留心观察、抓住主要特点”进行描写的方法。
(二)学习第3、4自然段。
1.看到这么美丽的一只小鸟站在船头,你会产生怎样的想法呢 文中的小朋友又是怎样想的
指名读第3自然段,并要求学生说说从这段话的几个问句中体会到了什么。
2.课件出示第4自然段。指名读第4自然段,体会作者是从哪方面进行细致观察的。
(1)“一下子”“没一会儿”说明了翠鸟的动作怎么样 (板书:动作快)引导学生从中找出表示翠鸟捕鱼动作快的词语。(课件依次突显出“一下子”“冲”“没一会儿”“飞”“衔”“站”“吞”等词语。)
(2)你是怎么从“一下子”“冲”“没一会儿”“飞”“衔”“站”“吞”等词语中体会到翠鸟捕鱼的动作很快的。(从“一下子”“没一会儿”可以体会到翠鸟捕鱼的速度非常快,用时非常短。从“冲”“飞”“衔”“站”“吞”可以体会到翠鸟捕鱼时动作的敏捷。)
(3)是啊,作者对翠鸟捕鱼的过程进行了细致的观察,这几个动词用得真形象。同学们想不想亲眼看一看翠鸟是怎样捕鱼的 (课件播放视频)看了翠鸟捕鱼的经过,你有什么话想对这只可爱的翠鸟说呢
(4)这只翠鸟搭乘小船,不但可以省去在雨中飞行的劳苦,还可以在船上休息,并且捕到了小鱼,这真是一举多得呀。你觉得这是一只怎样的翠鸟 (聪明 有灵性)
(三)回顾总结。
从课文第1自然段中可知,除了船头站着的翠鸟 ,船舱里还坐着“我”和母亲,船夫在船后用力地摇橹,你觉得翠鸟与人相处得怎么样 (亲密)(板书:人与鸟和谐共处)
想一想,鸟与人为什么能这么亲密、友好地相处呢 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正因为人不伤害鸟,才欣赏到了鸟的美丽神奇。鸟是有灵性的,人喜欢它,它也喜欢人。正因为人与鸟和谐相处,鸟才生活得这么快乐,才出现了这么和谐、美丽的画面,才发生了这么温馨、有趣的故事。)
三、布置作业,拓展延伸。
1.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2.学习作者细致观察的方法,尝试观察一种事物,并写下来。
【板书设计】
搭 船 的 鸟
人与鸟和谐共处
【教学反思】
15.金色的草地
【教学目标】
1.认识“蒲、英”等6个生字,会写“蒲、英”等13个字,会写“窗前、蒲公英”等14个词语。
2.能说出草地的变化情况及变化的原因,体会“我”观察的细致。
3.能自己观察某一种动物、植物或某一处场景的变化情况,并和同学交流。
【教学重点】
能说出草地的变化情况及变化的原因,体会“我”观察的细致。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质疑课题,设置悬念
1.板书“ 的草地”,并提问:你们都见过什么样的草地呢?用一个词语来形容一下。
2.补充课文题目,鼓励质疑:你见过“金色”的草地吗?(板书:金色)看到课文题目,你有哪些疑问?3.过渡:同学们有这么多问题,那么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这片金色的草地,去领略它的风采,感受它的神奇,探索它的奥秘吧!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根据自学提示自由读课文。
自学提示:(1)圈出生字,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画出不理解的词语,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2.检查自学情况。
1)同桌互读生字词,识记字形。
(2)课件出示词语:
蒲公英 盛开 玩耍 叫喊 打哈欠 钓鱼 而是 观察 合拢 有趣 喜爱 睡觉
(3)理解词语。
①“合拢”“打哈欠”等词语可以通过做动作来理解。
②对于“有趣”等词语可以放在语境中理解。
③有些词语还可以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或查词典来理解。
(4)指名读词语,请小老师领读。
(5)巩固识字。
(课件相机出示重点会认字)
蒲”读pú,用加一加的方法帮助记忆。
②出示“英”,学生理解字义并组词。
③分“耍”与“要”、“钓”与“钩”、“欠”与“吹”、“拢”与“笼”。引导学生用形近字比较的方法记住字形。④借助偏旁来识记“喊”字。
(6)指名逐段读课文,教师相机指导。
三、梳理层次,初解悬念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再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思考:课文都讲了哪些内容?引导学生根据段落大意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2.交流、汇报课文的主要内容。(课文主要讲了两件事:一件事是兄弟俩在草地上玩耍,互相往对方的脸上吹蒲公英的绒毛;另一件事是“我”发现了草地会变色及变色的原因。)
3.默读课文,一边读一边用直线画出自己不懂的地方,用波浪线画出自己喜欢的词语或句子。
4.把自己不懂的地方与小组里的同学进行交流,小组内的同学尝试着帮助解答。
四、观察示范,学写生字
1.出示本节课要求会写的生字,开火车轮读。蒲 英 盛 耍 喊 欠
2.学生独立观察,了解生字的书写要领。
3.请同学当小老师提醒大家在书写这些生字时需要注意什么,教师相机点拨。蒲:上下结构,不要写成左右结构。英:下部的撇上端要出头。盛:上大下小,要注意部件的比例。耍:上面是“而”,下面“女”的横要长而平。欠:注意两个撇的写法。
4.课件展示笔顺,学生书空。
5.学生在田字格中进行书写。6.投影展示学生的书写内容。
五、布置作业,激发探究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搜集蒲公英的图片及文字资料,探究其奥秘。
第二课时
一、创设情境,直观感受
1.播放课件,伴随音乐,教师激情描绘美丽画面:窗前的一大片草地上,美丽的蒲公英盛开了!那一朵朵美丽的蒲公英,仿佛是一个个金色的小精灵。放眼望去,草地上布满了耀眼的金色!一阵轻风拂过,整个草地泛起金色的波浪。置身于金色的海洋,空气中弥漫的香气令人陶醉,随风而起的那细细的绒毛,轻吻着我们的脸颊……
2.交流欣赏画面后的感受。
3.揭示:这样美丽的草地,这些可爱的蒲公英怎能不让人留恋?怎能不给人留下美好的回忆呢?现在就让我们走进乡下那片金色的草地,一起跟随作者的描绘去感受大自然的美。(板书课文题目:金色的草地)
二、浏览全文,整体感知
1.这片金色的草地,那朵朵盛开的蒲公英花,带给作者怎样的感受?你能快速找到文中最能体现作者情感的两句话吗?(课件出示:多么可爱的草地!多么有趣的蒲公英!)
2.课文中描写的哪些场景让你觉得有趣和可爱?请结合默读要求,独立学文。(课件出示默读要求:默读课文,一边读一边勾画出体现草地可爱、蒲公英有趣的句子,一边想象课文描写的场景。)
3.你能用欢快的语调朗读课文吗?
三、读演结合,情境再现
1.结合第2自然段的相关词语,揣摩兄弟俩的心理、神态。(当有学生找到相关的词语时,教师便在课件中相应地强调,并引导学生对一些重点词语加以理解、感悟。)
1)联系上下文理解“一本正经”的意思。
(2)你能通过“我装着一本正经的样子”体会哥哥的心里在想什么吗?
(3)那么请你也学着作者用“一本正经”的语气来读读这句话。
(4)弟弟为什么“假装打哈欠”呢?弟弟又在想些什么呢?可借助课文插图体会弟弟的想法及做法哟!
2.过渡:多么可爱的兄弟俩!一个努力去装,一个又乐于配合,兄弟俩沉浸在吹蒲公英游戏的快乐中!让我们通过朗读把这份快乐表达出来吧!(指名读)
3.组内分工,合作表演,体会兄弟俩的那份快乐。(小组内分工,要有表演者和文本朗读者。)
4.请一组同学表演展示,师生评价。在评价中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大胆设计动作。
5.过渡:同学们玩得如此开心,笑得那么灿烂,一定是体验到了其中的乐趣,是吗?那就把这份快乐融入朗读之中吧!
6.再次读文,指导朗读。
7.小结:这美丽的蒲公英为“我们”的童年增添了无限的乐趣,作者发出这样的感慨:多么可爱的草地!多么有趣的蒲公英!
四、细读文本,学会观察
1.自由读第3、4自然段,一边读一边画出表示时间的词语,想一想每个时间点草地的样子。
2.小组内交流自己画的表示时间的词语和每个时间点草地的样子。
3.全班汇报,教师相机进行指导,完成填空题:
(1)早上,草地是绿色的;中午,草地变成金色的了;傍晚,草地又变成绿的了。
(2)请按照顺序连起来说说草地的变化。
(3)作者是怎样发现草地的秘密的?引导学生交流重点句:
①“我起得很早去钓鱼”,这里为什么要强调“起得很早”呢?教师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来理解。(因为“我”过去没有起这样早,所以一直误认为草地是金色的。)
②“发现草地并不是金色的”,“并”在这里有哪些含义呢?(用上这个“并”字,给人的感觉是“我”过去一直认为草地是金色的,不是现在才这样认为的。“并”强调了对过去错误认识的否定,同时也说明“我”认真观察了。)
③当有了这样的发现时,作者会是怎样的心情呢?带着自己的理解读出这种感受。(指名读、齐读)
4.作者经过仔细观察,又有怎样的发现呢?
(1)课件出示重点句子:蒲公英的花就像我们的手掌,可以张开、合上。
引导学生用手掌的动作演示蒲公英花朵张开、合上,更好地理 解草地变化的过程。引导学生感受作者这样写有什么好处。(作者用打比方的方法把一种不太容易说清楚的现象写清楚了。)
(2)交流课前同学们搜集的有关蒲公英的资料,介绍蒲公英开花的规律。
(3)表达训练:这个发现实在是太了不起了!这片草地实在是太有趣了!请你按照时间顺序介绍草地会变颜色的原因。
课件出示:蒲公英的花就像 ,可以 、 。早晨,花朵 ,是 ,草地是 。中午,花朵 ,是 ,草地是 。傍晚,花朵
,是 ,草地是 。
(4)你现在理解为什么作者说“它和我们一起睡觉,和我们一起起床”了吗?(因为蒲公英花朵的张开、合拢与人的起居或昼夜的变换相似或相关。)
(5)指导朗读。当了解草地“变色”的原因后,你是怎样的心情呢?把你的感受带入朗读中。
(6)练习朗读,给画面做配音解说:现在让我们一起来感受一下不同时间段草地所呈现出来的不同魅力吧!你愿意为这美妙的画面配音吗?指名读第3自然段。(课件展示一天当中不同时间段草地的美景。)
(7)小结:你们看,这两次的发现一次比一次深入,不仅观察到草地的颜色在不同时间段的变化,还观察到草地颜色的变化和蒲公英花朵张开、合拢的关系。因为小作者的细致观察,我们一起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神奇。所以,要想探究大自然的奥秘就要细致观察!
五、积累背诵,点燃情感
1.过渡:蒲公英给作者带来了无限的乐趣,草地给作者带来了无限的欢愉。正因为如此,作者不禁发出了这样的感叹——(课件出示:“多么可爱的草地!多么有趣的蒲公英!”)
2.引读最后一个自然段:可别小看了这两个感叹句,它们分明在向我们表达“我”和弟弟对这片草地那浓浓的爱呀!把这份爱融入朗读中去吧!(播放课件,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3.文中还有哪些你喜欢的句子?把自己喜欢的句子读给小组里的同学听,并且交流一下自己读后的体会。
4.把自己喜欢的句子背诵下来。
5.配乐展示背诵。
六、指导写字,规范书写
1.出示本节课要写的生字:钓、而、察、拢、趣、喜、睡。
2.引导学生独立观察,说一说:生字在书写时需要注意哪些地方?
3.学生汇报,教师对难写字进行点拨。趣:半包围结构,先写“走”,后写“取”。喜:要把字写得紧凑些,下“口”略宽于上“口”。睡:右半部分“垂”的笔顺是撇、横、竖、横、竖、竖、横、横,其中第二横最长,横画间隔均匀。
4.教师板书示范,学生跟随教师进行书空。
5.学生独立练习,教师巡视指导。
6.投影展示,师生进行评议。
七、课堂练笔,拓展延伸
1.大自然的奥秘真是无穷无尽哪!你也一定是生活中的有心人,你曾经在大自然中有怎样的发现?把你课前观察到的简单地写在观察记录单上吧!本文的作者运用了形象生动的打比方的说明方法,你不妨也尝试一下。
2.全班交流自己的观察所得。
3.总结:《金色的草地》给了我们一个深刻的启示:其实大自然就是一个丰富多彩、神奇奥妙的世界(播放课件:展示向日葵、夜来香、太阳花、含羞草等植物的神奇之处)。这许许多多神奇的植物,这些奇特的现象正等着我们去探索,去发现,让我们投入到大自然的怀抱中,去探究大自然的神奇吧!
【教学反思】
修习作例文
【教学目标】
1.能结合课文内容,进一步体会作者观察的细致,梳理总结留心观察的好处。
2.初步了解可以调动多种感官进行观察。
3.能尝试写一写自己的观察所得。
4.能了解“习作例文”中作者是怎样观察的,进一步体会作者观察的细致。
【教学重点】
1.能结合课文内容,进一步体会作者观察的细致,梳理总结留心观察的好处。
2.能了解“习作例文”中作者是怎样观察的,进一步体会作者观察的细致。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同学们,我们这一单元的课文,都展现了作者的观察能力及对所观察的事物进行细致描写的能力。这节课我们就把在生活中观察到的现象和同学们一起交流,一起分享一下吧。
二、学习“交流平台”。
1.回顾本单元我们学过的课文,说一说,作者都观察了身边的哪些事物
2.留心观察。
课件出示:
一次平常的探亲之旅,因为留心观察,作者认识了一个可爱的新朋友——会“搭船”的翠鸟。
窗前的草地对作者来说再熟悉不过了,但作者稍加留意,就发现了奇妙的变化。
学生阅读交流,说说从中明白了什么。(留心周围的事物,我们就会有新的发现。)
3.细致观察。
课件出示:
翠鸟的美在于它有着色彩艳丽的羽毛和敏捷的身手。
草地的色彩会发生奇妙的变化,原来是因为蒲公英的花有时张开有时合拢。
学生阅读交流,说说从中明白了什么。(细致的观察可以让我们对事物有更多更深的了解。)
4.交流观察方法。
(1)小组同学交流自己平时积累的观察方法,小组长做好记录。
(2)小组派代表做汇报发言,师生评议。
(3)教师小结。
第一,观察要有顺序。
在观察事物时,要按照一定的顺序,如从远到近、从整体到局部、由外到内等。
第二,观察要抓住事物的特征。
观察不仅要有顺序,而且还要抓住事物的特征,才能将事物写得具体生动。
第三,观察要调动多种感官。
可以通过视觉、嗅觉、味觉、触觉等方式进行观察。
三、学习“初试身手”。
1.同学们,只要我们留心观察,就会有很多有趣的发现。老师上周让同学们去观察周围的事物,并将自己的发现记录下来,大家都有什么发现呢 让我们在小组内交流一下。
2.小组交流,互相提出修改意见,再进行独立修改。
3.小组推荐优秀作业在全班展示,师生评议。
4.教师展示范例。
课件出示:
这条路,是一条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的路。每天一辆辆汽车“嘀嘀嘀”,满载着各种货物,从城镇奔向乡村;一辆辆拖拉机“突突突”,满载着瓜果和蔬菜,从乡下驶进城镇;一辆辆自行车“丁零零”,人们在这条路上留下了匆忙的身影……这条路给人们带来欢乐,带来幸福。
5.总结:你瞧,我们的生活是多么丰富多彩啊,只要我们留心观察,可写的东西还真不少呢!
四、学习“习作例文”。
分析例文,总结方法。
1.阅读《我家的小狗》,学习观察动物。
(1)快速默读《我家的小狗》,完成填空。
《我家的小狗》写了“王子”的( )和“王子”的几件生活趣事:
( )、( )等。通过观察,“我”发现王子喜欢这样叫:( )和( )。(外形 “我”教“王子”认字 “王子”和火车赛跑 哼哼叫 汪汪叫)
(2)结合文章内容,分析“王子”什么时候哼哼叫,什么时候汪汪叫。
(3)说说作者为什么能从小狗的叫声中发现这么多有趣的地方,又是怎么把事情写出来的。(细致观察,用心体会。)
2.阅读《我爱故乡的杨梅》。
(1)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2)学生自主学习,小组交流:举例说说作者写了杨梅的哪几个方面 (外形、颜色、味道)是调动了哪些感官来感知杨梅的 (视觉、触觉、味觉)
3.小结方法。
(1)动物:观察外貌、叫声、动作。水果:观察外形、颜色、味道。
(2)不管是动物还是植物,写作时要把自己写进去,写一写与它们的故事。
(3)调动多种感官进行观察,用心体会。
五、课堂小结。
学生自由说说自己的收获。教师适时总结。
【板书设计】
留心观察
【教学反思】
习作:我们眼中的缤纷世界
【教学目标】
1.能继续仔细观察一种动物、植物或一处场景,把观察所得写下来。
2.能展示观察所得,与同伴分享自己的观察感受。
【教学重点】
能继续仔细观察一种动物、植物或一处场景,把观察所得写下来。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这段时间我们观察了不少身边的事物,你一定有了新发现。那么,今天我们就走进我们眼中的缤纷世界,看看怎样能够真切地写出我们眼中的事物或场景。(板书课题)
二、交流发现
课件出示课本中的三幅图。
1.同学们在这三幅图中发现了什么呢 用一句话简单地说说。(学生说,教师及时指导)
2.这段时间我们观察了不少身边的事物,你一定有了新发现。现在我们以小组为单位,说说自己的发现。有一个要求,别人说的时候,要专心听。(学生小组交流)
3.抓住事物特征,是指抓住事物的与众不同之处。只要我们用心观察,世界从来都是缤纷多彩的。(板书课题)
三、观察方法
1.观察时要细致一些。
2.观察时不仅用眼睛看,用耳朵听,还可以用手摸,用鼻子闻,有时还可以尝一尝。(多种感官)
3.观察时要注意事物的变化。
四、方法指引
1.写景物,要运用所学的观察方法观察景物,写出景物的特点。
2.写人物,要注意观察人物的外貌、动作、神态、语言,从而表现出人物的性格特点,表达出自己的思想感情。
3.写事件,要注意交代清楚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4.写之前要理一理大致的思路,可以列一个提纲。
五、开心练笔
学生动笔习作,教师巡视指导。
六、展示习作
1.小组同学互读自己的习作,相互交流,提出修改意见。
2.小组评选出优秀习作,小作者读习作,老师、学生评议。
教师出示评价要求:
(1)语句通顺,标点使用正确。
(2)把自己的观察清楚地写了出来。
(3)通过多种感官观察,观察很细致。
【板书设计】
我们眼中的缤纷世界
【教学反思】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