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5年部编版新教材语文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教案
16.富饶的西沙群岛
【教学目标】
1.认识“饶、优、岩”等11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参”,会写“优、淡、浅”等13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了解课文是从海水、海底的生物、海岛上的鸟三个方面来写西沙群岛的,能发现第5自然段是围绕关键句“西沙群岛也是鸟的天下”来写的。
3.能选择喜欢的部分向别人介绍西沙群岛。
4.能选择一幅图,写几句话描述图中的景物。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了解课文是从海水、海底的生物、海岛上的鸟三个方面来写西沙群岛的,能发现第5自然段是围绕关键句“西沙群岛也是鸟的天下”来写的。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播放西沙群岛的视频)同学们,视频里展示的风光是不是非常美丽 你们知道这是哪里吗 对,这就是位于我国南海西北部的西沙群岛,这节课,我们一起到文字中去领略西沙群岛的美丽富饶。(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
1.学生自读课文,注意读正确,读流利。
2.课件出示会写字,重点指导易错字。
注意:浅(右部两横上斜,不要写成“戈”) 厚(外部是“厂”,不要写成“广”)
3.学生练习书写。
4.教师巡视检查。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标上段序。
2.教师提出问题,学生交流。
(1)全文的中心句是哪一句 画出来。(那里风景优美,物产丰富,是个可爱的地方。)
(2)说一说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西沙群岛的。(海水、海底的生物、海岛上的鸟)
(3)课文整体结构是怎样的 (总—分—总)
(4)课文可以分为几部分 各部分分别讲了什么
第一部分(1):总写西沙群岛是个可爱的地方。
第二部分(2-5):写西沙群岛优美的风景和丰富的物产。
第三部分(6):写西沙群岛将来会变得更加美丽、富饶。
四、布置作业。
1.搜集歌颂祖国壮丽风光的短文。
2.读一读自己喜欢的段落。
第二课时
一、复习故知,导入新课。
1.上节课我们一起游览了西沙群岛,你能说一说西沙群岛的哪些景物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吗 (指名说,师评价)
2.课文是围绕哪句话写的 (指名读)
二、精读理解,感受西沙群岛优美的风景和丰富的物产。
(一)感受风景优美的西沙群岛。(第2自然段)
1.你能把海水的美读出来吗 (海水五光十色,瑰丽无比。)
2.海水真美呀!说说海水为什么会这么美。引导学生读句子,再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3.体会:这么美的海水,让人一看就觉得西沙群岛是个风景优美的地方。
(二)了解物产丰富的西沙群岛。(第3-5自然段)
1.学习第3自然段。
(1)指读并思考:第3自然段共几句话 (三句话)
(2)逐句理解:启发学生重点抓住“绽开”“蠕动”“威武”等词语,体会珊瑚形态多样、海参行动迟缓、大龙虾威风凛凛的特点。
(3)精读第3自然段。
①自由分句读:这一自然段写了哪些动物 它们各有怎样的特点 (引导学生体会由部分到整体的结构方式,为概括自然段段意做好铺垫。)
②这一自然段写西沙群岛的海底有珊瑚,有海参,有大龙虾。(指名填空,板书:珊瑚 海参 大龙虾)
(4)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2.学习第4自然段。
(1)指名读后提问:课文是从哪些方面具体介绍鱼多的
明确:数量、种类。
(2)自由读,思考:从哪儿可以看出鱼的数量多 从哪儿可以看出鱼的种类多 结合重点词语进行理解。
引导学生重点抓住“成群结队”,四个“有的”,“各种各样”,“多得数不清”,“一半是水,一半是鱼”等词句体会鱼的数量多、种类多。
(3)再读第4自然段,思考这一自然段中哪句话概括了整段的内容,并说明理由。
明确:第三句“各种各样的鱼多得数不清”。“总—分—总”结构。
(4)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3.学习第5自然段。
(1)学生自学,小组交流。
用学习第3自然段的方法,按提纲自学第5自然段。
自学提纲:第5自然段第一句话写 。
第二、三、四句话写 。
这个自然段总写 。
(2)全班交流。
引导学生重点抓住“各种”“遍地”“堆积”“厚厚”等词语进行理解,训练学生概括句意和段意的能力。应注意:语句精练,要点全面。
三、回顾全文,归纳提升。
1.课文用“总—分—总”的结构写了西沙群岛美丽的风景和富饶的物产,让人读后不禁发出“不愧是富饶的西沙群岛”的赞叹。
2.课本中充分运用了围绕中心句把内容写具体的写作方法,仿照这种写法写一个片段。
四、全文小结。
学完这篇课文,我们真切地感受到了西沙群岛的风景优美、物产丰富,也感受到了作者对祖国海疆的热爱和赞美之情。相信这篇课文给了你们很大的触动,希望你们努力拼搏,将来把我们的祖国建设得更加美丽、富饶。
【板书设计】
富饶的西沙群岛
风景优美物产丰富
【教学反思】
17.海滨小城
【教学目标】
1. 认识“滨、胳、臂”等6个生字,会多音字“臂”。会写“滨、宗、帆”等11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通过圈画关键词、绘制思维导图,梳理“海滨—小城”的空间顺序;体会“总分结构”和比喻、拟人手法的表达效果。
4.感受海滨小城的美丽与整洁,激发对家乡的热爱与赞美之情。
【教学重点】
1.感受海滨小城的景色美和整洁美,体会作者按空间顺序描写的方法。
2.理解“总分结构”在段落中的运用,迁移运用到片段写作中。
【教学准备】
1. 多媒体资源:海滨城市风光视频(沙滩、海鸥、街道、榕树等)、课文重点段落配图。
2. 学习工具:彩色便签纸(标注景物特点)、“小城地图”简易模板(供学生填写景物)。
3. 实物教具:贝壳、鹅卵石(模拟海滩场景)、树叶(辅助理解“榕树”描写)。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踏上“海滨之旅”
1. 视频激趣:播放厦门、青岛等海滨城市的航拍视频,提问:“你看到了哪些景物?能用一个词说说对海滨的印象吗?”(预设:美丽、宁静、干净)
2. 课题解读:板书“海滨小城”,结合“滨”字(三点水旁)理解词义(海边的城市),引导猜想:课文会写海滨的哪些地方?小城又有什么特色?
3. 任务驱动:发放“海滨探索手册”,明确学习任务:寻找“最吸引人的海滨景物”和“最有特色的小城角落”。
二、初读感知:字词通关与整体梳理
1. 字词闯关。
第一关“识字小侦探”:认读“海滨、海鸥、理睬、寂寞、喧闹”等词,通过“海鸥”(鸟字旁)、“胳臂”(月字旁与身体有关)等偏旁归类记忆。
第二关“朗读小主播”:自由朗读课文,用“△”标出表示地点的词(海滨、沙滩、小城、庭院、公园、街道)。
2. 结构梳理。
提问:“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从海滨到小城,分别写了哪些景物?”(按空间顺序,海滨写了大海、沙滩;小城写了庭院、公园、街道)
三、析读探究:解码“海滨之美”与“小城之韵”
(一)板块一:海滨——动态与静谧的交响
1. 大海的颜色魔法。
朗读第2自然段,圈出表示颜色的词(深蓝、金、银白),想象“早晨太阳升起时,大海会有哪些变化?”(结合图片理解“镀上金边”的画面)。
对比句子:“海水是蓝色的。”vs“海水有深蓝的,淡青的,绿的,淡绿的,杏黄的。”体会作者观察的细致与语言的丰富。
2. 沙滩的热闹与寂寞。
出示贝壳、鹅卵石实物,理解“密密麻麻”“千奇百怪”;通过“海鸥一会儿飞,一会儿落”的动作表演,感受沙滩的动态美。
提问:“为什么说沙滩‘寂寞’?”(夜晚海鸥飞走,沙滩回归宁静)引导体会动静结合的描写手法。
(二)板块二:小城——整洁与生机的画卷
1. 庭院:榕树的“大伞”世界:
观察榕树图片,朗读“一棵棵榕树就像一顶顶撑开的绿绒大伞”,分析比喻句(本体、喻体、相似点),仿说“______像______”。
圈出“栽、摆、盛”等动词,感受庭院的整洁与生机。
2. 公园与街道:细节里的匠心:
公园:通过“石凳上摆着”“榕树叶子密不透风”,体会“整洁”与“舒适”;
街道:对比“沥青路”和“细沙路”,理解“咯吱咯吱”拟声词的作用,感受小城的宁静。
3. 总分结构发现:
出示第5自然段(庭院部分),标画“总起句”(小城里每一个庭院都栽了很多树)和“分述句”(榕树、椰子树、橄榄树等),总结“总分结构”的特点(先概括,再具体)。
四、拓展升华:我的家乡我来夸
1. 情感升华:提问:“作者为什么把海滨小城写得这么美?”(表达对家乡的热爱)引导学生说说自己家乡的一处美景。
2. 小练笔迁移:
发放“小城地图”模板,选择家乡的一个地方(如校园、公园、街道),用“总分结构”写一段话,要求:
总起句:点明地点和整体特点;
分述句:描写2-3种景物,用上比喻或拟人手法。
示例分享:“我的校园像一座美丽的花园。教学楼前的月季花竞相开放,红的像火焰,粉的像云霞;操场边的梧桐树高大挺拔,像守护校园的士兵。”
3. 环保倡议:结合课文“整洁”的特点,讨论“如何让我们的家乡更美丽”(爱护环境、垃圾分类等)。
五、总结收束:绘制“家乡美景”手账
师生配乐齐读最后一段,感受作者对小城的赞美;布置课后任务:为“家乡美景手账”配上插图,下节课分享。
【教学反思】
18.美丽的小兴安岭
【教学目标】
1.认识“融、侧、欣”等13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兴、舍”,会写“影、严、挡”等12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读好文中的长句子,初步体会“抽出”“浸”等词语在表达上的好处。
3.能结合课文内容,说出喜欢小兴安岭某个季节的理由。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读好文中的长句子,初步体会“抽出”“浸”等词语在表达上的好处。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课件出示小兴安岭四季美丽的画面)同学们,我国东北的小兴安岭,森林面积广阔,资源极为丰富,非常美丽、壮阔。瞧!这一幅幅美丽的图画,展示的就是小兴安岭的四季美景,让我们一起跟随作者走进美丽的小兴安岭吧。(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
1.学生自读课文,注意读正确,读流利。
2.课件出示会认字,指导正确读音。
注意:小兴安岭(xīng) 乳白(rǔ) 膝盖(xī)
3.课件出示会写字,重点指导易错字。
4.学生练习书写。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注意读好文中的长句子。边读边找,课文的中心句是哪句话 (点拨: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
2.这篇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 (教师指导学生找出关键词,相机板书:春 夏 秋 冬)
四、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掌握了不少生字、新词,梳理了文章的写作顺序,那么小兴安岭的美丽之处到底体现在哪里呢 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
第二课时
一、复习故知,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美丽的小兴安岭》。为什么说小兴安岭“是一座美丽的大花园,也是一座巨大的宝库”呢
二、品读课文。
(一)学习第2自然段。
1.春天的小兴安岭都有哪些美丽的景物 请同学读课文第2自然段,画出这些景物。(相机板书:树木 积雪 小溪 小鹿)
2.在这些景物中,你最喜欢哪个 说出你的理由。(教师相机指导)
(二)学习第3自然段。
春天过后,就是——(夏天)
1.咱们推荐一位同学来读一读这一部分。(学生推荐)
2.一生读,其他同学思考:在夏天的小兴安岭,你可以看到哪些景物 (生汇报)(教师相机板书:树木 雾 阳光 草地 野花)
(三)学习第4、5自然段。
请同学们自读第4、5两个自然段,画出描写秋天和冬天的小兴安岭特点的句子,和同桌交流。
学生读、画,教师巡视指导。(学生汇报,教师相机出示课件)
1.第4自然段第二句为什么用“飞舞”而不用“飘落”呢 (“飘落”只表示树叶往下落的动态,“飞舞”则写出了树叶在风中回旋、上下翻动的样子,富有诗意、极具画面感,表达了一种欢快的情绪。)
2.秋天是收获的季节,秋天的小兴安岭是什么样子的 (板书:松柏苍翠 落叶飞舞)它向人们献出了什么呢 (山葡萄、榛子、蘑菇、木耳、人参等)
3.冬天的小兴安岭是什么样子的 (板书:雪花飞舞 厚雪没膝)
4.动物们在冬天都是怎么生活的 指名回答。
三、总结深化。
通过阅读课文第2~5自然段,我们可以看出小兴安岭一年四季景色优美,物产丰富。因此,作者在课文的最后一个自然段说小兴安岭是“一座美丽的大花园”,也是“一座巨大的宝库”。
四、布置作业。
1.选择自己最喜欢的段落,学习本文的表达方式。
2.你的家乡哪个季节最美 为什么 写一段话和同学交流。
【板书设计】
美丽的小兴安岭
景色优美物产丰富
【教学反思】
19.香港,璀璨的明珠
【教学目标】
1.认识“贸、愧、宴”等11个生字,会读多音字“角”。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课文内容,知道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介绍香港的,激发学生热爱香港、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了解课文内容,知道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介绍香港的,激发学生热爱香港、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时数】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 谈话导入:
同学们,1997年我们中国有一件特别振奋人心的大事,一件人们期盼已久的大事,到底是件什么事呢?请看录象《香港回归实况》
香港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1840年英国发动鸦片战争,先后强迫清政府签定了三个不平等条约,强行租借香港,直到1997年7月1日,香港这个失散了百年的孩子终于回到了祖国母亲的怀抱。那么,香港到底是什么样的呢?这节课就让我们大家一起来认识香港,了解香港。
板书:香港
1. 说说你想了解香港什么?
2. 那这篇课文又是从哪几个方面来介绍香港的呢?
二、 初读课文
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可以大声读、可以小声读、也可以默读。看看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来介绍香港的?
三、 学习词语,积累运用
同学们,这篇课文有很多美丽的词语,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出示词语:琳琅满目 应有尽有 物美价廉 佳肴 一应俱全
大饱口福 旅游胜地 举世闻名 夜幕降临 五颜六色
奔流不息 五洲四海 璀璨无比
1.读一读。
2.查词典,对自己不理解的词语,通过查词典理解。
提问2-3个学生,你喜欢哪个词,描写什么的时候可以用上这个词?
下面我们来学习课文。
四、再读课文
出示自学提示:
1.选择你最想要了解的一方面,认真读一读。
2.划出自己喜欢的句子,想想为什么喜欢?
3. 把你喜欢的句子读给同桌听。
读后指名回答:你喜欢哪一句,为什么喜欢?能再为我们读一遍吗?
五、 解析课文
1. 刚才,同学们通过读课文,对香港有了初步的了解,那么老师想问问,假如你是一位导游的话,你怎样向大家介绍香港的万国市场呢?
好,准备一分钟!
出示图片让学生讲解。
2. 逛完了万国市场,我们去品尝一下香港的美食吧!好吃的同学请举手!你想吃哪个国家、哪个地区、哪个地方的特色菜?(学生说到哪个菜老师就简单说一下这个地方的菜的特点)
老师现在为你们准备了好多好吃的…….图片。(出示)
这些好吃的想不想吃啊?其实这些美味佳肴香港都有啊!好,就让我们在朗读中再一次感受香港的美食吧!
3. 读得真棒!我知道同学们最喜欢玩了,那我们就去香港的海洋公园看看海豚和海狮的精彩表演吧!(录象资料)
这么精彩的表演,你愿意回家介绍给小伙伴吗?
指导朗读:出示段落(香港还是一个旅游胜地。小朋友们最爱去的就是举世闻名的海洋公园。公园里的海豚和海狮表演最为出色。在清澈的池水里,它们一会儿钻圈,一会儿顶球。有时趁你不注意,会突然跃出水面,向你点头,有时还会喷你一身水呢。)
(1) 造句
(2) 找出中心句作者紧紧围绕这个中心句,从不同方面把内容写具体,其实我们生活中的很多方面都可以用这种方法进行描述,那么我们就来写一写身边的事吧!(我们的教室真干净!)先想想,与同桌说一说,指名说,动笔写。
4. 美丽的夜景
(1) 香港的白天是繁华的,香港的白天是美丽的,香港的白天是忙碌的,那么香港的夜晚是什么样的呢?下面请大家跟着顾老师的脚步一起走进香港美丽而多彩的夜晚。
(2) 配乐朗读
(音乐起,老师范读。)香港的夜景美不美,美在哪里?读一读,说一说。
灯的海洋------灯多
这一段用了三个比喻句,有静有动,写出了香港美丽的夜景。跟着老师一起来读一读吧!
引读:……成了……
……像……
……如同……
5.香港那么著名,那么迷人,那么耀眼,你觉得香港像什么?
指名回答。板书:香港,璀璨的明珠
让我们怀着赞美之情来一起赞美香港吧!
读最后一段。
六、总结
香港,现在早已成为我们的旅游城市,我们可以十分方便地跟随旅游团去香港游玩,而且迪斯尼乐园也已经落户香港,我相信有一天同学们都会去香港游一游的!
七、今天,顾老师还带来了一首歌,想要用歌声再来赞美香港,让我们在歌声中结束今天的这节课!(学生在歌曲《东方之珠》中走出教室。)
【教学反思】
习作:这儿真美
【教学目标】
1.能仔细观察一处景物,围绕一个意思用一段话写下来,并能主动运用平时积累的描写景物的词语。
2.能自己改正错别字,并乐于和同学分享观察到的美景。
【教学重点】
能仔细观察一处景物,围绕一个意思用一段话写下来,并能主动运用平时积累的描写景物的词语。
【教学过程】
一、欣赏图片,激趣导入
(课件出示优美景物图片)同学们,看到这些景物,你们有什么感受 在我们的家乡也有许许多多景色优美的地方。这节课,我们就学习如何向大家介绍自己身边的美景。(板书:这儿真美)
二、回顾课文,讨论写法
1.按一定的顺序进行描写。如《富饶的西沙群岛》是按照“海面—海底—海岛”地点转移的顺序进行描写的,《海滨小城》是按照由远及近的空间顺序进行描写的,《美丽的小兴安岭》是按照春、夏、秋、冬的季节顺序进行描写的。按一定顺序描写,可以使文章脉络更加清晰。
2.仔细观察,把景物的特点写具体。
3.先总写后分写。
4.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使文章更具体、更生动。
5.围绕一个意思写。
三、口头交流,为写铺垫
1.过渡:下面就请同学们思考一下,如何运用上面的方法把身边的美景介绍给大家。
2.小组合作,说一说自己最喜欢的一处美景。有相关照片的同学可以把照片拿出来请大家欣赏。
3.指名一边展示图片一边进行介绍,教师引导学生按顺序说清楚这处美景有什么特点,是什么样子的,带给自己什么感受。
4.教师总结:学生从叙述中可以掌握写景文章的一些写作顺序,学习写景文章如何抓住景物特点,如何突出重点,以及如何写出自己的真实感受。
四、学生习作,互评互改
1.强调注意事项:抓住景物特点,围绕一个意思,按照一定的顺序,运用恰当的修辞手法。
2.学生习作,教师巡视指导。
3.小组内互评,提出修改意见
五、习作展示,布置作业。
1.挑选几个同学的作文展示出来,读给同学听:习作有没有围绕一个中心意思去写 有没有用到最近学过的描写景物的方法 ……
2.教师引导学生修改完善自己的习作。
3.字迹工整地誊写在作业本上。
【板书设计】
这 儿 真 美
按一定顺序写
抓住景物特点
先总写后分写
运用恰当的修辞
围绕一个意思写
【教学反思】
语文园地六
【教学目标】
1.能交流、总结一段话中关键语句可能出现的位置及关键语句的作用。
2.认识“蝌、蚪”等6个生字,能说出“蝌、蚪”等字声旁表音、形旁表义的特点。
3.能说出由“懒洋洋、慢腾腾”等词语想象到的画面,并能选择一两个词语写句子。
4.能围绕给出的关键语句说一段话。
5.朗读、背诵古诗《早发白帝城》。
【教学重点】
能交流、总结一段话中关键语句可能出现的位置及关键语句的作用。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这一单元学习完了,我们有了许多收获。现在,我们来到“语文园地”这个板块,一起学习里面的知识,汲取里面的营养。(板书课题)
二、学习“交流平台”。
1.同学们,在本单元的学习中,你们发现课文中的关键语句出现的位置了吗
(1)有的时候,一段话的开头就表达了这段话的主要意思,后面的内容都是围绕开头这句话来写的。
(2)这样的句子也有可能在一段话的末尾或中间。
2.这样的句子有什么作用呢
课件出示:“西沙群岛一带海水五光十色,瑰丽无比:有深蓝的,淡青的,浅绿的,杏黄的。一块块,一条条,相互交错着。因为海底高低不平,有山崖,有峡谷,海水有深有浅,从海面看,色彩就不同了。”
(1)指名读,自由读。
(2)小组交流,这段话是围绕哪句话来写的 (西沙群岛一带海水五光十色,瑰丽无比。)
3.学生交流。
(1)找到这样的句子,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一段话的意思。
(2)我们习作的时候也可以学着这样写。
三、学习“识字加油站”。
1.课件出示带有“虫”和“鱼”的生字的动物图片。
(1)说说这些图片上都有哪些动物。
(2)同桌间互相交流。
(3)课件出示:
蝌蚪 飞蛾 螃蟹
鲤鱼 鲫鱼 鲨鱼
(4)师领读,指名读,自由读。
2.课件出示会认字:“蝌、蚪、蛾、鲤、鲫、鲨”。
3.说说这些字有什么特点。
4.利用规律拓展识字。
(1)出示“螳螂”二字及图片,让学生猜读。
(2)引导学生利用形声字的规律来进行识记,明白形声字声旁表音、形旁表义的规律。
四、学习“词句段运用”。
1.师生一起看“词句段运用”。
(1)出示第一题。
(2)指名读,教师正音:“颤”是翘舌音;“巍”和“哄”是一声。
(3)提问:你能给这些词语分类吗
引导学生把这些词语按照描写人物的动作、情态,描写一个地方或场景两种类型进行分类,并选择两个词语写句子。
(4)引导学生关注词语形式,拓展ABB式词语。
2.学习补充句子。
(1)出示句子:车站的人可真多……
指导学生补充的内容:写出人多的场面。(可以从人的数量、动作等方面写)
(2)出示句子:我喜欢夏天的夜晚……
指导学生补充的内容:写出夏天夜晚的场景。(可以从在夏夜里最喜欢干的事情、听的声音、看的景色等方面来写)
五、学习“日积月累”。
(一)初读古诗,整体感知。
1.师范读古诗,学生跟读。
2.生自由读古诗。
朗读要求:读正确,读通顺,注意多音字“发、朝、还、重”的读音。
3.指名读,齐读。
(二)品读古诗,感悟意境。
1.提问:诗人从哪里出发 要到哪里去 要走多远的路 要多长时间到 (板书:白帝城→江陵 千里 一日)
2.千里之遥的江陵,真的用一天时间就可以到达吗 (不可以)那为什么诗人还说“一日还” (小舟速度之快,诗人心情之愉悦。)
3.后两句诗是什么意思 (两岸不断传来猿猴的叫声,轻便的小船已经穿过重重山岭。)从中可以看出诗人是什么心情 (喜悦和激动)
4.指导朗读全诗,背诵古诗。
【板书设计】
关键语句 形声字
选ABB式词语写句子 补充句子
白帝城→江陵 千里 一日
【教学反思】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