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5年部编版新教材语文三年级上册第八单元教案
23.司马光
【教学目标】
1.认识“司、跌”等4个生字,会写“司、跌、皆”等6个字。
2.正确跟读课文,背诵课文。
3.能借助注释了解课文大意,并用自己的话讲故事。
4.能初步感受文言文的特点,简单说出文言文与现代文的区别。
【教学重点】
能借助注释了解课文大意,并用自己的话讲故事。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1.简要交流对司马光的了解。
(1)学生交流所查资料。
(2)教师适当补充。(司马光,复姓司马,名光,字君实,北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史学家和文学家,主持编纂了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
2.一提到司马光,大家都会想到一个家喻户晓的故事——司马光砸缸。今天我们要以文言文的形式学习这个故事。(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
1.请同学们试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若有读不准的,请画出来与同桌交流。
预设难读的字词为:登瓮(wèng) 跌(diē) 没(mò) 迸(bèng)
2.教师先用较慢的语速范读课文,强调停顿处。学生跟读。
3.教师再用正常的语速范读课文。学生跟读,注意词句间的停顿。
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4.开火车读,指名读,小老师领读,齐读。
5.指导书写。(“庭”里面是“廷”不是“延”,“弃”不要丢掉第四笔点。)
6.学生书写,教师提醒写字姿势。
7.教师小结:文言文常用几十个字就能表达出现代文成百上千字的意思,所以,文言文最大的特点就是言简意赅。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齐读,读准节奏,教师相机指导。
2.结合注释用一句话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司马光砸破大瓮救出小伙伴。)
第二课时
一、复习故知,导入新课
1.出示生字,检查学生的掌握情况。
2.教师:文言文的语言简练,朗读时要特别注重节奏和韵味,请听老师配乐范读。(教师范读)
3.学生配乐读。(根据句意正确断句,找出词句间的正确停顿,处理好句号、逗号、词与词之间的停顿层次。)
二、结合注释,自解句意文意
1.自读自悟。
每读一句,就看有关该句的注释,把注释的意思放到句子里,揣摩句意。自己弄不懂的记下来,留待小组合作学习时提出,与同学研讨。
2.小组合作学习。
各自汇报对每句话的理解,解释句子意思,弄不懂的语句记下来,留待向全班同学或老师请教。
3.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全班汇报交流。合作汇报的方式如下:
一人读古文,一人解释其中重点字词的意思,一人用自己的话解说全句的意思,一人补充或评价。全组以“句”为单位,进行交流汇报。
4.层次梳理并板书。
起因:一儿没水中。
经过: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
结果:水迸,儿得活。
三、朗读课文,感悟人物
1.通过小组间合作和全班交流,我们已经理解了文意,你能说说在文中司马光做了什么事吗 (学生自主交流)
(1)自己读读,根据句子的意思学做司马光的动作。(光持石击瓮破之)
(2)情景感悟:请学生上台做示范。
我们应该抓住哪两个关键动作 (“持”“击”)
(3)司马光打算“持石击瓮”时,心里是怎么想的 (预设:如果等大人来救,肯定来不及;自己伸手去拉,肯定拉不动。不如用石头把瓮砸破,这样水流出来,小伙伴也就得救了。)
(4)了解结果,引读“水迸,儿得活”。
2.假如当时你也在场,你会怎样想,怎样做 (生自由回答)
3.司马光砸缸救人这件事表现了司马光怎样的品质 你从中懂得了什么道理 (司马光在紧急情况下沉着冷静、聪明机智的品质。我懂得了遇事不能慌张,只有保持头脑冷静,才能想出解决问题的好办法的道理。)(板书:沉着冷静 聪明机智)
四、讲讲故事,读读背背
1.那么我们该怎样把这个故事讲得更具体、更生动呢
(1)学生交流。
(2)教师指导。(①补充想象内容;②有画面、有声音、有动作,故事更生动。)
(3)学生自己练习。
(4)指名上台表演。
2.指导背诵。(运用图忆法背诵)
3.齐背、指名背。
五、拓展延伸
请同学们课后再去找一些有关司马光的故事读读吧。
【板书设计】
司 马 光
沉着冷静聪明机智
【教学反思】
24.手术台就是阵地
【教学目标】
1.认识“棒、恩”等12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大、担”,会写“术、斗”等12个字。
2.能带着问题默读课文,联系事情发生的背景,说出对“手术台就是阵地”的理解。
【教学重点】
能带着问题默读课文,联系事情发生的背景,说出对“手术台就是阵地”的理解。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简介白求恩
1.观看一段录像:剪辑影片白求恩给伤员做手术的片段。
2.简介画面内容。(学生自由表达)
3.简介白求恩:白求恩是加拿大共产党员,著名的胸外科医师。抗日战争爆发后,他率领医疗队来到中国延安,不久转赴晋察冀边区工作。他以精湛的医疗技术为中国的军民服务,并培养了一大批医护人员,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做出了卓越贡献。后因抢救伤员伤口感染,于1939年11月12日在河北唐县逝世。
4.看到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预设:(1)为什么说“手术台就是阵地”?
(2)谁把手术台当作阵地?
(3)在什么情况下,把手术台当作了阵地?
(4)是怎样坚守阵地的?
二、初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
1.初读课文:读通课文,自学生字新词。(注意读准生字字音,画出本课的生字词,标出自然段序号。)
(1)指名让学生按自然段读课文并纠正读音。
(2)检查学生的自学情况:
①认读由本课生字组成的词语。
(课件出示词语)
战斗 大夫 血丝 白求恩撤走 危险
瓦片 布帘迅速 当头一棒 争分夺秒
②重点指导多音字“斗”“大”的读音,了解多音字“血”在本课读xuè。“斗”在“战斗”中读四声。“大”在本课“大夫”一词中读dài。
③强调“速”是平舌音。“险”是前鼻音。“棒、撤、险、秒”四个字可以用加一加的方法识记。“血、瓦、帘”可以联系生活识记。“迅、速”可以结合语境识记。
④借助工具书,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
2.再读课文:结合所提问题,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引导学生带着问题默读课文,边默读边圈画,大胆交流自己的理解和想法。
(1)感知人物:白求恩大夫不顾个人安危把手术台当作阵地为伤员做手术。
(2)感知情节:课文叙述了在齐会战斗中,白求恩大夫在形势越来越危险的情况下,把手术台当作阵地,坚持为伤员做手术,连续工作六十九个小时的感人故事。
3.三读课文:理清课文脉络,找出重点。
(1)默读课文并思考:文中哪几个自然段具体描写了白求恩为伤员做手术的内容?(第2~4自然段。)课文第2~4自然段具体介绍了白求恩在环境越来越危险的情况下,始终以手术台为阵地,争分夺秒地抢救伤员的情况,即事情的经过。(板书:战斗激烈)
(2)再次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
预设:①课文第1自然段写的是齐会战斗打响了,点明了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和战斗的形势。(板书:战斗打响)
②课文第5自然段写的是齐会战斗胜利了,白求恩在手术台前连续工作了六十九个小时。(板书:战斗胜利)
(3)小结:课文是按“战斗打响”“战斗激烈”“战斗胜利”的顺序叙述的。这就是事情发展的顺序。
三、品析环境描写,感受战斗的紧张激烈
1.默读课文,边读边画出文中描写白求恩给伤员做手术的环境的句子。
(1)突然,几发炮弹落在小庙前的空地上。硝烟滚滚,弹片纷飞,小庙被烟雾淹没了。
(2)敌机不断地在上空吼叫。炮弹不断地在周围爆炸。
(3)一连几发炮弹落在小庙的周围。庙的一角落下了许多瓦片。挂在门口的布帘烧着了,火苗向手术台扑过来。助手们赶忙把火扑灭。
2.认真品读以上这些句子,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引导学生从带点的词语中体会白求恩所处的环境越来越危险。
预设:
生1:我从这些句子中感受到当时的战斗特别激烈,小庙特别危险。
生2:我也感受到了,临时救护伤员的小庙越来越危险。从“炮弹落在小庙前的空地上”“炮弹不断地在周围爆炸”到“庙的一角落下了许多瓦片。挂在门口的布帘烧着了”等语句中,我体会到当时的情况越来越危急了。
生3:白求恩大夫在这样危险的环境中做手术,恐怕连自己的生命都快要不保了。(结合学生的回答相机板书:危险、十分危险、万分危险)
3.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语速越来越快,表现出情况越来越危急。
(1)突然,几发炮弹落在小庙前的空地上。硝烟滚滚,弹片纷飞,小庙被烟雾淹没了。(抓住“突然、硝烟滚滚、弹片纷飞、淹没”等词练读。)
(2)敌机不断地在上空吼叫。炮弹不断地在周围爆炸。(抓住两个“不断地”练读。)
(3)一连几发炮弹落在小庙的周围。庙的一角落下了许多瓦片。挂在门口的布帘烧着了,火苗向手术台扑过来。助手们赶忙把火扑灭。(紧扣“一连几发、许多、扑过来”等词练读。)自由练读——指名读(相机评价)——挑战读——齐读。
四、品析人物动作、语言、神态,进一步感悟白求恩大夫高尚的精神品质
1.再次朗读课文重点段第2~4自然段,画出描写白求恩做手术时的句子。
2.学生交流找句子。(课件出示)描写动作的句子:
(1)白求恩仍然镇定地站在手术台旁。他接过助手递过来的镊子,敏捷地从伤员的腹腔里取出一块弹片,丢在盘子里。
(2)白求恩低下头,继续给伤员做手术。
(3)白求恩仍然争分夺秒地给伤员做手术,做了一个又一个。(课件出示)描写语言的句子:
(1)白求恩沉思了一会儿,说:“我同意撤走部分伤员。至于我个人,要和战士们在一起,不能离开。”
(2)白求恩说:“谢谢师长的关心。可是,手术台是医生的阵地。战士们没有离开他们的阵地,我怎么能离开自己的阵地呢?部长同志,请您转告师长,我是一名八路军战士,不是你们的客人。”(课件出示)描写神态的句子:他已经两天两夜没休息了,眼球上布满了血丝。
3.抓住重点词,初探上述语句。
动作:(1)(2)句抓住“仍然”“镇定”“继续”体会白求恩不怕危险、忘我工作的品质。(相机板书:仍然、镇定、继续)
(3)句抓住“争分夺秒”“一个又一个”体会白求恩大夫不顾个人安危、对工作负责的精神。(相机板书:对工作负责)语言、神态:抓住“沉思”“至于我个人……不能离开”(相机板书:对同志极端热忱)“战士们没有……我怎么能……”“我是……不是……”“两天两夜”“布满”等词句感受白求恩不顾个人安危、对工作极端负责的国际主义精神。(相机板书:国际主义精神)
4.练习有感情地朗读句子。
5.详探白求恩的语言,理解“手术台就是阵地”的意思。引导学生用联系上下文的方法,或者结合事情发生的背景来理解课题的含义。
课件出示:
(1)抓住师卫生部长与白求恩的对话,思考:白求恩说的话的主要意思是什么?(白求恩不肯撤离手术台。)
(2)你是怎么理解“手术台”和“阵地”的?(手术台是医生给病人做手术用的台子。阵地是军队打仗的地方。)阵地对于军人、对于战场来说意味着什么?(如果阵地丢失了,就意味着战斗的失败。坚守住阵地是非常重要的。)
(3)“手术台”和“阵地”不是同一回事,为什么说“手术台就是阵地”?
预设:
生1:在白求恩大夫的心中,士兵的枪支是杀敌的武器,与敌人拼杀的地方就是阵地。自己是一名医生,手中的手术刀就是战斗的武器,做手术的手术台就是战斗的阵地。
生2:我有补充,这里的阵地其实指的是岗位。追问:现在你知道白求恩大夫为什么不肯离开手术台了吗?(白求恩大夫要坚守自己的岗位。)
(4)小结:白求恩把做手术救伤员看成和打仗一样重要,白求恩要像战士坚守阵地一样坚守手术台,坚守住自己的岗位,所以说手术台就是阵地。
(5)白求恩说:“……我是一名八路军战士,不是你们的客人。”
讨论:白求恩到底是不是我们的客人?
预设:生1:白求恩大夫是加拿大人,他身在中国,为中国的伤员做手术,当然是我们的客人啦。
生2:白求恩大夫把自己和我们看成是一家人了,他也是一名八路军战士。所以我觉得白求恩大夫不是我们的客人。小结:白求恩是加拿大人,不远万里来到中国,给受伤的战士做手术,他当然是我们的客人。可是他不把自己当作客人,而是把自己当作一名普通的八路军战士,把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看成是自己的事业,所以他说自己不是客人。
(6)朗读白求恩说的话,读出坚决有力、临危不惧的坚定语气。
五、感情升华,拓展延伸
深情讲述:正是因为白求恩大夫这种崇高的国际主义精神和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齐会战斗获得胜利了。白求恩大夫在中国的这两年里,抢救了无数受伤的战士,培养了大批的医护人员,为中国的抗日战争事业做出了卓越的贡献!然而,在一次抢救伤员的过程中他的伤口不幸感染,离开了我们。为了纪念这位伟大的国际主义战士,人们修建了白求恩纪念馆。让我们再一次怀着崇敬的心情,来读读白求恩大夫在危险的情况中做手术的感人故事吧。
六、课外拓展
1.阅读链接:《“你们想错了”》。
2.向爸爸妈妈或好朋友讲述有关白求恩大夫的故事。设计意图:意在增加学生课外阅读量,使课内外阅读有效结合,同时培养学生复述课文的能力。
【教学反思】
25.一个粗瓷大碗
【教学目标】
1.认识“陈、曼”等6个生字,读准多音字“还”。
2.带着问题默读课文,理解句子的含义,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
3.抓住对人物的动作描写、语言描写、神态描写,体会人物的品质。
【教学重点】
抓住对人物的动作描写、语言描写、神态描写,体会人物的品质。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一个粗瓷大碗”是抗日英雄赵一曼用过的物品。这个碗虽然普通,但背后的故事却非常感人。它凝聚着一位革命干部严格要求自己,关心战士,与战士同甘共苦的高尚品质。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这个感人的故事,感受人物的美好品质。
下面我们来讲一下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
1.带着问题默读课文,理解句子的含义,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
2.抓住对人物的动作描写、语言描写、神态描写,体会人物的品质。
二、重点知识
1.首先请同学们默读课文,说一说这个“粗瓷大碗”有什么感人的故事。
一次战斗结束后,小通讯员给赵一曼送来了这个粗瓷大碗,赵一曼要求还回去,但由于敌人已被消灭没法归还。开饭时,小通讯员用这个碗给她从病号灶盛了满满一碗高粱米饭,想让她吃顿饱饭。而赵一曼看着这碗高粱米饭,百感交集,最后偷偷把高粱米饭倒进锅里,另外盛了半碗野菜粥。第二天,她又把这个碗送给了七班。
2.找出文中对赵一曼的描写,体会她崇高的品质。
(1)有一回,一场袭击日寇的战斗刚刚结束,小通讯员给赵一曼送来一个鼓鼓的挂包。打开一看,是个粗瓷大碗。赵一曼吃饭用的搪瓷缸子早就送给一个新战士了,通讯员一直想给她另找一个碗,好不容易在这次战斗中找到了,就连忙给她送来。
赵一曼看着这个碗,对通讯员说:“哪里拿来的,请你还到哪里去!”
“赵一曼吃饭用的搪瓷缸子早就送给一个新战士了”说明她对战士非常关心。当通讯员找来一个碗送给赵一曼时,她以为通讯员是从老百姓那里拿的,所以坚决要求把碗还回去,体现了她重视纪律,不拿群众一针一线,不搞特殊的高尚品质。(板书:送碗)
(2)开饭了。通讯员用这个大碗给赵一曼盛了满满一碗高粱米饭,他想:“这回我们政委该吃顿饱饭了。”
赵一曼一看,就知道是从病号灶盛来的。那些日子非常艰苦,抗联部队几个月来都是靠野菜、草根、橡子面充饥。有时候乡亲们冒着危险给部队送来一点儿粮食,但得留给伤病员吃。团长、政委和战士们一样,嘴边有几个月没沾过粮食了。赵一曼看到这碗高粱米饭,不禁想起战士们的艰苦生活,想起同志之间的友爱,想起通讯员对她的关心……
“满满一碗高粱米饭”,饱含着战士对赵一曼的关心与爱戴。一个“该”字,说明赵一曼已经多日未曾吃过饱饭了。
看着高粱米饭,赵一曼想到的是战士们的艰苦生活、同志间的友爱和通讯员对自己的关心,表明赵一曼心中时刻想到的是战士,而不是自己。
(3)赵一曼端着碗轻轻走进炊事棚,趁人不注意的时候,把碗里的饭倒进锅里,又从另一口锅里盛了半碗野菜粥。
赵一曼“把碗里的饭倒进锅里”,“又从另一口锅里盛了半碗野菜粥”,与上文通讯员给赵一曼“盛了满满一碗高粱米饭”形成鲜明对比,体现了赵一曼关心战士,与战士同甘共苦,不搞特殊的高尚品质。(板书:用碗)
(4)第二天开饭的时候,赵一曼又没有碗了。小通讯员急得直叫:“我说政委同志啊,给你一百个碗也架不住你这么‘丢’啊!”
赵一曼笑着说:“是啊,什么时候才能不‘ 丢’碗呢 ”
“笑着说”表明赵一曼并不在意有没有碗用,只要别人有碗用他就高兴,体现了她关心别人胜过关心自己的高贵品质。(板书:“丢”碗)
三、总结
课文通过记叙一个粗瓷大碗的故事,赞美了赵一曼同志关心战士,不搞特殊,与战士同甘共苦的高尚品质。
课后,请同学们搜集整理抗日战争中涌现的其他英雄人物的事迹,与同学交流分享。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就上到这里,记得消化吸收哦!
【板书设计】
一个粗瓷大碗
关心战士不搞特殊同甘共苦
【教学反思】
26.一定要争气
【教学目标】
1.认识“浙、县、差”等11个生字。
2.理解“争气”的含义,能感受到争气的重要性。
3.能够在学习和生活中不断地追求进步,争取更好的成绩。
【教学重点】
理解“争气”的含义,能感受到争气的重要性。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播放一段关于奋斗和励志的视频,或讲述一个名人励志故事,以此引出课题“一定要争气”。
2.提问学生:“看到这个课题,你们想到了什么?”旨在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争气”的深层含义。
二、初读课文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圈出生字词,并借助工具书自行解决生字词问题。
2.教师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并进行正音和释义。
3.随后,指名学生分段朗读课文,其他学生认真倾听并思考课文的主要内容。
三、精读课文
1.教师提出问题:“童第周为何立志要争气?他是如何付诸实践的?”引导学生深入阅读课文,找出相关语句并进行分析。
2.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感受。教师在巡视中给予指导,并参与学生的讨论。
3.各小组代表发言,汇报讨论结果。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总结和补充,以帮助学生更深刻地体会童第周刻苦学习、奋发向上的精神。
四、拓展延伸
1.介绍童第周的其他事迹,以让学生更全面地了解这位科学家的奋斗历程。
2.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在我们生活中还有哪些人也在为“争气”而努力奋斗,并分享他们的故事所给予我们的启示。
3.各小组推选代表进行发言,分享小组讨论的结果。教师进行点评和总结。
五、总结升华
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课文内容,并总结童第周所体现的精神品质。
2.提问学生:“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们有什么收获?”旨在让学生分享自己对“一定要争气”这句话的理解和感悟。
3.教师进行总结发言,鼓励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勤奋学习,刻苦钻研,为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而奋斗。
六、布置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2.写一篇读后感,分享自己对“一定要争气”的理解和感悟。
3.搜集其他名人励志故事,与同学分享交流。
【教学反思】
口语交际:请教
【教学目标】
1.能就问题有礼貌地向别人请教。
2.不清楚的地方能及时追问。
【教学重点】
能就问题有礼貌地向别人请教。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同学们,在生活中,我们总会遇到一些不好解决的问题,不知道该怎么办。这时,我们不妨请教一下别人,听听他们对这个问题的看法和建议。这节课,我们一起走进“口语交际”,来学习一下怎样向别人请教自己不好解决的问题吧。
二、联系生活,明白“请教”。
你在生活中遇到了什么问题 向别人请教一下吧,要注意使用礼貌用语,把问题说清楚。
(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街道旁边的一个小杂货店,透过玻璃窗可以看到里面琳琅满目的商品,靠门边货架的显眼位置摆满了各种各样的袋装盐,店里有几个人(不同年龄的顾客)在买东西,店主是一位中年妇女,她正忙着收钱。东东走进小店,向四周看了看,然后走近卖盐的货架,自言自语:“加碘盐,加碘盐……”他围着货架转了几圈,挠挠头,心想:妈妈叫我买一包加碘盐,可哪一包才是加碘盐呢 我该怎么办
(1)同学们,东东的难题你能想办法帮他解决吗 你想到了什么好办法呢 请同学们四人一组,分别扮演店主、顾客1(老奶奶)、顾客2(中年男人)和东东,讨论:如果你是东东,你会向谁请教 怎样请教
(2)各小组评议各代表的表现,说一说代表们的优点和缺点。主要围绕以下几点要求进行评议:
对对方的称呼是否合适,说话的语气是否诚恳,说话是否有礼貌,说的话是否清楚明了,请教是否达到了目的。(板书:有礼貌 讲清楚)
(3)按照以上几点注意事项,每个小组自行分配角色,再次表演如何请教。根据交际的要求适当提出建议,并推荐优秀的小组上台表演。
三、交流注意的问题。
根据刚才大家的表演,讨论一下向别人请教时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1.小组交流。
2.全班汇报。
(1)在别人方便的时候请教,使用礼貌用语。
(2)要把需要解决的问题说清楚,对别人的回答有不清楚的地方要及时追问。
(3)不管别人是否能帮我们解决问题,都要向别人表示感谢。
(4)当别人向我们请教,我们无法解答别人的问题时,也要有礼貌地回应。
四、总结。
今天的学习,让我们明白了请教别人也大有学问,让我们学会了怎样请教别人。在我们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遇到困难可以请教别人,并且记住在请教别人时,要把请教的问题说清楚,说话要有礼貌,要得体,对别人的回答不清楚的地方要及时追问。更别忘了我们也要真诚地帮助向我们请教的人。
【板书设计】
请教
有礼貌 讲清楚
【教学反思】
习作:我有一个想法
【教学目标】
1.能清楚地写下生活中的某种现象及自己对此的想法。
2.能主动用书面的方式与别人交流想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1.课件出示课本上的两段资料。
2.学生自由阅读,说说自己的感悟。
3.教师小结,导入课题:生活中有很多需要改进的问题。如果我们积极表达自己的想法,提出改进建议和解决方法,就能使生活变得更加美好。这节课我们就在作文中写一写自己的发现和想法。(板书课题)
二、围绕主题,交流讨论。
1.同学们,生活中有哪些现象和问题引起了你的关注 你对这种现象有什么想法
2.小组自由交流。
3.全班交流,教师小结。
三、阅读片段,打开思路。
1.引导学生阅读课本中的两个片段,看看这两位同学是如何根据自己关注的事件,写下自己的想法的。
2.学生自读后交流第一个片段写了什么内容。(板书:不良现象 玩手机影响与身边人交往)
3.小结:先描述现象,再列举事例,强调现象的普遍性和危害性,把现象写清楚。这样一来,结论就更加有说服力。
4.学生自读后交流第二个片段写了什么内容。(板书:想让生活更美好的建议 开辟班级植物角)
5.小结:先写想法,然后谈具体的措施,最后再谈谈这样做的好处。这样写,建议更容易被人接受。
四、学生习作。
1.课件出示习作题目。
温馨提示:
(1)要用事例来描述现象。
(2)关于自己的想法,要写出一些理由。
(3)可以写改进的办法或建议。
(4)写完后,自己读一读,把它改得更清楚更通顺。
2.学生习作,教师巡视指导。
3.展评优秀习作。
五、品读欣赏。
1.小组内展示作文,指出不足,共同修改。
2.学生修改自己的作文。
【板书设计】
我有一个想法
不良现象 玩手机影响与身边人交往
想让生活更美好的建议 开辟班级植物角
【教学反思】
语文园地八
【教学目标】
1.能交流、总结默读的基本方法。
2.能根据形声字的特点,认识“睁、眨”等6个生字,大致理解和“目”有关的词语意思。
3.能辨析“陆续、继续、连续”3个副词的用法并选择一个写句子。
4.能分类整理购物清单,体会分类列清单的好处。
5.朗读、背诵关于如何待人的名言,大致了解名言蕴含的道理。
【教学重点】
1.能交流、总结默读的基本方法。
2.朗读、背诵关于如何待人的名言,大致了解名言蕴含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揭题导入
今天我们来学习“语文园地”的内容。
二、学习“交流平台”
1.同学们,本单元我们学习了默读的读书方法。默读是语文学习中训练阅读能力的重要方法。你们学会默读了吗 默读的时候,要注意些什么 你们是怎样做的 小组讨论交流。
2.分享交流成果。
3.同学们,你们做得都很对。我们再来看看小军他们三个人是怎样做的 (课件出示内容)
4.教师总结默读方法。
三、学习“识字加油站”
1.课件出示生字。这些字都和什么有关呢 (目)
2.学生试读。指名读。(正音:“瞪、眶”是后鼻音。)
3.出示生字组成的词语,读一读,说一说这些词语的意思。
4.同学们,你是怎样识记这些生字的 把你的识记好方法分享给大家。
四、学习“词句段运用”
(一)课件出示第一题。
1.(课件出示句子)自己读读这三个句子,边读边思考:句中三个加点的词语可以互相调换吗 为什么 小组讨论交流。
2.分享交流成果。
3.借助工具书了解每个词语的准确含义,选择一个词语写一句话。
把你写的句子与小组同学分享,组内其他同学评议。
(二)课件出示第二题。
1.同学们,快过节了,妈妈准备去超市买下面的东西。(课件出示课本内容)
2.你能根据商品明细,帮妈妈整理一份购物清单吗 请小组合作完成。(课件出示分类项目)
3.谁来把你们小组帮妈妈整理的购物清单与大家分享一下 其他同学评议。
五、学习“日积月累”
1.(课件出示名人语录)学生吟诵这四句古代名人语录,看看名人语录中隐藏着什么“密码”。同桌讨论交流。
2.同学们,谁来把你们发现的名人语录中隐藏的“密码”与大家分享一下 (课件标注“爱、善”等关键字。)
一起来吟诵这四句古代名人语录,注意标注的字眼要重读。
3.你读懂这几句名言的意思了吗 小组讨论交流。
4.谁来把你们小组的交流成果与大家分享一下
5.现在我们来分组比赛吟诵这四句名言,比比看,哪组吟诵得最出彩
6.这么经典的古代名人语录,要是能背下来就更棒了。自己试试。
7.课外你搜集过类似的名人语录吗 与大家分享一下。
【板书设计】
语文园地八
学会默读 与“目”有关的字 分类 名人语录
【教学反思】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