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 光的反射现象 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1.6 光的反射现象 教学设计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1.8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教科版(2017秋)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5-09-11 19:01:0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 题 1.6光的反射现象
教学内容 五年级上册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目标 1. 科学观念 知道光在镜面上会发生反射现象,理解我们能看到物体是因为光反射进入眼睛。 了解光的反射原理在生活中的应用(如镜子)和科技中的应用(如测量地月距离)。 2. 科学思维 能够通过实验现象归纳光的反射规律(如光路可逆、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尝试用图示的方式表示光在镜面上的反射路径。 3. 探究实践 能小组合作完成光的反射实验,正确使用手电筒、卡纸、平面镜等材料。 能通过调整镜子位置控制反射光路径,并记录实验现象。 4. 态度责任 在实验中养成严谨、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对光现象产生好奇,愿意主动探索光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 光的反射现象及其规律(如反射光路可逆)。 通过实验探究光的反射路径。 教学难点 理解抽象的光的反射规律(如反射角与入射角的关系)。 将实验现象转化为科学结论,并用图示表达光路。
教具学具 学生材料:手电筒、平面镜、黑卡纸、长尾夹、小盒子、学生任务单、量角器 教师材料:教学课件等
教 学 过 程 (板 书 设 计) 一、聚焦(2分钟) 1.今天这节课我们来探索光的反射秘密。你知道哪些关于光的故事? (预设:凿壁偷光……) 2.这节课老师也带来了一个关于光的小故事。ppt出示故事情节。这个神秘装置是什么? (预设:镜子) 3.阿基米德和士兵们怎样用镜子将光准确地照到敌船?镜子应该放在哪里?镜子的位置可以随便改变吗? 4.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探索光的反射的秘密。(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小时候玩过的实验来引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接下来探究光的反射规律打下基础) 二、探索(23分钟) 探索一:让光“听话” (8分钟) 1.任务驱动: 出示探索任务:“我们的第一个挑战是:怎样让一束光照射到‘船帆’(屏幕上或纸上标记的目标点)上?” 学生小组领取材料,尝试用平面镜反射手电筒的光,并将光斑移动到指定位置。 2.初步感知: 学生活动,教师巡视。学生会发现必须不断调整镜子的角度和方向 提问:“你是怎么做到的?在调整镜子的过程中,你发现了什么?”(引导学生说出“改变镜子的角度,光反射的方向就变了”) 3.形成概念: 教师总结:“像这样,改变镜面的位置,从而改变光的传播方向,这种现象就叫做光的反射。” 板书:光的反射。 探索二:揭秘反射的规律 (15分钟) 1.提出核心问题: “光的反射是随意的吗?它有没有隐藏的规律?找到这个规律,我们也许就能像阿基米德一样指挥光线了!” 2.认识“符号”: 课件展示并讲解科学家为了研究方便定义的“法线(ON)”、“入射角(i)”、“反射角(r)”。 学生在白纸上画一条直线代表“镜面”,画出法线、一条入射光线,并标出入射角。 3.合作探究: 实验任务:用镜子和手电筒(激光笔)模拟入射光,在纸上画出反射光的位置。多次改变入射角,测量并记录反射角的大小,看看你能发现什么规律。 小组合作实验,填写记录单。 教师巡视指导 (设计意图:通过两个探索活动,引导学生从实践出发,逐步认识光的反射现象及其规律。第一个探索活动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初步感知光的反射,通过调整镜子角度改变光的传播方向,形成光的反射的初步概念。第二个探索活动则进一步引导学生深入探究光的反射规律,通过定义法线、入射角和反射角等概念,让学生在实验中发现反射角等于入射角的规律,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激发学生对光学知识的兴趣和探索欲望。) 三、研讨(10分钟) 1.邀请小组分享他们的数据和发现。 引导总结:“几乎所有的组都发现,反射角总是和入射角非常接近。科学家经过无数次精确实验,证实了这一点。” 揭示规律:光反射时,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同时强调:入射光线、反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 板书规律:反射角 = 入射角(并配合简单光路图) (设计意图:通过小组分享和教师引导,让学生从实验数据中总结出光的反射规律。通过小组合作与分享,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和交流能力。教师的总结和规律揭示,帮助学生将实验发现提升为科学理论,加深对光的反射规律的理解,同时强调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的共面性,进一步完善学生的认知结构。) 四、拓展(3分钟) 1提问:“现在,谁能用我们刚学的知识,解释一下阿基米德的‘死光’原理?”(引导学生说出:用许多面镜子,把太阳光反射并聚焦到同一目标——船帆上,产生高温) 2.深度思考(研讨): 提问1(改进方案):“如果你是阿基米德,为了提升成功率,你会做哪些改进?” (引导学生从镜子数量、镜子摆放角度、天气、团队协作等方面思考) 提问2(科学态度):“这个故事在历史上仍有争议,许多科学家认为在当时的技术条件下很难实现。这告诉我们什么?” (引导学生认识到科学需要严谨的求证,既要敢于想象,也要尊重事实) 3.生活与科技中的应用: 简要介绍汽车后视镜、潜望镜、额镜、激光测距等应用,感受科学技术对生活的改变。 (设计意图:通过阿基米德“死光”故事,巩固光的反射知识,引导学生思考改进方案,培养创新思维和团队协作意识。同时,通过科学态度的讨论,培养学生严谨求证的科学精神。最后,联系生活与科技应用,让学生感受科学对生活的改变,增强学习动力。) 五、资料阅读(2分钟) “瞳孔的变化”: 联系实际,思考并回答:为了在夜间看清物体,我们的瞳孔会放大,以接收更多的反射光。 六、完成课堂作业本 板书设计 1.6光的反射现象 反射:光在物体表面改变了方向 镜面反射:入射角=反射角
教 学 反 思 这节课最大的难点有两个,一个是光的反射规律,另一个是光的反射的应用。所以在这节课,我让学生做实验的时候没有直接问学生反射规律是怎样的,而是问学生:镜面上有几个交点?反射光和入射光是直线还是曲线,让学生有目的地学习和实验,让实验结果可控。另一个是讲解完光的反射规律后,进行画图和练习,同时讲解生活中的例子,尽量拓展学生的视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