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4张PPT)
写景作文表达出了我们所看到的景物的美,如果能用出色地用文字展示我们眼睛里的美,会让我们的作文更加耀眼。
01 动静结合有奥秘
03 五感能添画面感
02 四大修辞来助阵
05 景物变化丰层次
04 情景融合增色彩
01 动静结合有奥秘
03 五感能添画面感
02 四大修辞来助阵
05 景物变化丰层次
04 借景抒情增色彩
海水疯狂地汹涌着,吞没了远近大小的岛屿。它从我们的脚下扑了过来,响雷般地怒吼着,一阵阵地将满含着血腥的浪花泼溅在我们的身上。(鲁彦《听潮》)
那蜜蜂满野嘤嘤嗡嗡,忙得忘记早晚,有时还趁着月色采花酿蜜。(杨朔《荔枝蜜》)
车上的轮子,还在不停地转着,发出吱吱嘎嘎的响声,就像是破旧的纺车发出的声音一样。车子走了一段路程之后,远处隐约传来了狗的吠声,还夹杂着人的说话声。(莫泊桑《羊脂球》)
景物的动态描写
景物的静态描写
走不多远,天色已经完全暗下来了。不过,快要满圆的月亮从东拉河对面的山背后静悄悄地露出脸来,把清淡的光辉洒在山川大地上。万物顿时又重新显出了面目,但都像盖了一层轻纱似的朦朦胧胧。(路遥《平凡的世界》)
千山万壑都浸在月光里,像一张宽大无比的牛皮纸揉皱了,又铺展开。寂静的星辰挨着寂静的峰峦。(史铁生《我的遥远的清平湾》)
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老舍《草原》)
景物描写的动静结合
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
(朱自清《荷塘月色》)
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四面都有小丘,平地是绿的,小丘也是绿的。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
(老舍《草原》)
02 四大修辞来助阵
天空像是一块洗净了的蓝布,蓝得醉人。白云像棉花糖一样,在这块蓝布上轻盈地飘浮着,给人一种如梦似幻的感觉。(雨果)
比喻
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它生长着。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领着我们上前去。(郭沫若)
拟人
这里的山真奇啊,像巨人,像宝塔,像骆驼,奇峰罗列,形态万千;这里的树真怪啊,有的盘根错节,有的挺拔高耸,有的婀娜多姿,姿态各异。(宗璞)
排比
晚饭花开得很旺盛,它们使劲地往外开,发疯一样,喊叫着,把自己开在傍晚的空气里。(汪曾祺)
夸张
03 五感能添画面感
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
(朱自《春》)
鸟儿将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跟轻风流水应和着。
(朱自《春》)
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朱自《春》)
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朱自《春》)
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朱自《春》)
04 情景融合增色彩
情景融合,自古有之
“借景抒情” 是文学创作中一种重要的表现手法,指作者通过对客观景物(如自然风景、社会环境、具体事物等)的描写,来寄托和抒发自身的主观情感(如喜悦、悲伤、感慨、志向等)。
其核心特点是 “景为情设,情由景生”:景物描写不再是单纯的客观呈现,而是被赋予了作者的情感色彩,成为情感的载体。读者通过对景物的感知,能体会到作者隐藏在文字背后的心境与情绪。
春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
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
恨别鸟惊心。
朔方的雪花在纷飞之后,却永远如粉,如沙,他们决不粘连,撒在屋上,地上,枯草上,就是这样。(鲁迅《雪》)
千山万壑都浸在月光里,像一张宽大无比的牛皮纸揉皱了,又铺展开。寂静的星辰挨着寂静的峰峦(我的《遥远的清平湾》)
它没有婆娑的姿态,没有屈曲盘旋的虬枝,也许你要说它不美丽,…… 但是它却是伟岸,正直,朴质,严肃,也不缺乏温和,更不用提它的坚强不屈与挺拔,它是树中的伟丈夫!(茅盾《白杨礼赞》)
“情景交融” 是文学创作中一种高妙的艺术境界,指将作者的情感与所描写的景物(或场景)相互融合、彼此渗透,使景物带上情感的色彩,同时情感又借助景物自然流露,达到 “景中有情,情中有景” 的效果。
它与 “借景抒情” 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借景抒情更侧重 “借景” 的手段和 “抒情” 的目的,情感与景物的关系相对明确;而情景交融则强调两者的浑然一体
山居秋暝
王维
空山新雨后,
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
清泉石上流。
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看吧,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老舍《济南的冬天)
时候既然是深冬;渐近故乡时,天气又阴晦了,冷风吹进船舱中,呜呜的响,从篷隙向外一望,苍黄的天底下,远近横着几个萧索的荒村,没有一些活气。(鲁迅《故乡》)
在低低的呼唤声传过之后,整个世界就覆盖在雪白的花荫下了。丽日当空,群山绵延,簇簇的白色花朵像一条流动的江河。(席慕容《桐花》)
05 景物变化丰层次
“景物变化” 指的是在写景过程中,通过捕捉自然或人文景物在时间、空间、状态等维度上的动态差异,展现其从一种形态向另一种形态的转变,从而打破单一、静态的画面感,让景物描写更具层次和生命力。这种变化既是客观世界的真实呈现(如四季更迭、昼夜交替),也能通过主观视角的移动(如移步换景)或情感驱动的观察(如心境不同所见景物不同)来体现。
时间维度的变化
(1)一天之内
(2)季节更替
(3)更长时间的更迭
空间维度的变化
(1)从远到近
(2)从高到低
(3)移步换景
状态维度的变化
(1)天气变化
(2)光线变化
(3)动态与静态的转换
景物变化的维度
二年级下册课文《雷雨》按照 “雷雨前 — 雷雨中 — 雷雨后” 的顺序记叙。雷雨前,写 “漫天的乌云遮住了太阳,天空渐渐地变暗了”“蚂蚁聚集在一起搬着家,蜻蜓飞到了半空中”;雷雨中,描述 “狂风大作,电闪雷鸣”“雨越来越大,地面的水立刻涨起来了”;雷雨后,写道 “天晴了,太阳公公笑眯眯地出来了,一条彩虹挂在天空”“大街上人来人往,车龙也消失不见了,又恢复了以往的热闹”。通过景物在不同阶段的变化,生动再现了夏天雷雨的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