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1 物质的溶解
知识点1 溶解
1.向盛有下列物质的烧杯中分别加入适量水,充分搅拌后能得到溶液的是( B )
A.奶粉 B.食盐
C.花生油 D.面粉
2.(广西南宁一模)下列溶液中溶剂不是水的是( A )
A.碘酒溶液 B.生理盐水
C.过氧化氢溶液 D.葡萄糖注射液
3.(江苏苏州中考改编)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A )
A.溶液由溶质和溶剂组成
B.溶液中溶质只能是固体或者液体,不能是气体
C.溶液的溶质只能是一种
D.所有溶液均是无色、澄清的液体
溶液是由溶质和溶剂组成的混合物,A正确;溶质能是固体或者液体,也能是气体,如盐酸是氯化氢气体的水溶液,B错误;溶液的溶质可以是一种,也可以是多种,C错误;溶液不一定是无色的液体,如蓝色的CuSO4溶液、浅绿色的FeSO4溶液等,D错误。
4.(创新实验)若研究温度对食盐溶解快慢的影响,在图中应选用哪两个装置进行对照实验( C )
A.甲和乙 B.乙和丙
C.甲和丙 D.丙和丁
研究温度对食盐溶解快慢的影响,除温度不同,其他条件都应该是相同的,可选用甲与丙两个装置进行对照实验。
5.填写下列溶液中溶质和溶剂的化学式。
(1)氯化钠的水溶液:溶质__NaCl__;溶剂__H2O__。
(2)硫酸锌溶液:溶质__ZnSO4__;溶剂__H2O__。
(3)盐酸:溶质__HCl__;溶剂__H2O__。
(4)二氧化碳溶于水所得溶液:溶质__H2CO3__;溶剂__H2O__。
(5)铁与硫酸铜溶液恰好反应所得溶液:溶质__FeSO4__;溶剂__H2O__。
(4)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二氧化碳溶于水所得溶液中的溶质是碳酸,溶剂是水。(5)铁与硫酸铜溶液恰好反应所得溶液中的溶质是硫酸亚铁,溶剂是水。
知识点2 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
6.下列物质溶于水后温度明显升高的是( A )
A.氢氧化钠 B.硝酸铵
C.食盐 D.蔗糖
7.(广西钦州一模)化学老师带领学生在实验室开展“自制简易冰袋”的探究活动,下列用来制作冰袋最佳的固体物质是( B )
A.氢氧化钠 B.硝酸铵
C.生石灰 D.氯化钠
8.小华在实验室帮老师整理试剂时,发现一瓶失去标签的白色固体,老师告知是NaOH、CuSO4、NaCl、CaCO3中的一种。小华思考片刻后,认为取少量白色固体放入水中就能确定其成分,她的理由是:
(1)若不溶于水,则是__CaCO3__。
(2)若溶于水形成蓝色溶液,则是__CuSO4__。
(3)若溶于水溶液温度基本不变,则是__NaCl__。
9.(山东滨州中考)下列关于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C )
A.豆浆、可乐是常见的溶液
B.均一、稳定的液体一定是溶液
C.硝酸铵溶于水使溶液的温度降低
D.只有固体和液体可以作为溶质
10.用如图装置进行实验,将装置倾斜,试管①②中试剂接触,观察到气球鼓起,一段时间后又恢复原状。下列试剂符合该实验现象的是( B )
A.二氧化锰和过氧化氢溶液
B.氢氧化钠和水
C.硝酸铵和水
D.锌粉和稀盐酸
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下分解生成氧气和水,锌粉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锌和氢气,二者有气体产生,气球鼓起,但是不会恢复原状;硝酸铵固体溶于水吸热,使周围的温度降低,压强变小,气球变小;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放热,使周围的温度升高,气体受热膨胀,气球鼓起,一段时间后温度恢复到室温,气球又恢复原状。
11.在水中滴加红墨水后振荡,得到液体①;再用滴管沿试管内壁缓缓加入乙醇,得到液体②,振荡后得到液体③。实验现象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
A.液体①、②、③都是溶液
B.液体②的现象说明乙醇的密度比水小
C.液体③的现象说明乙醇能溶解在水中
D.该实验说明溶液的溶质可以是液体
12.(教材实验素材)为了研究物质的溶解现象,设计并进行了如下实验。
实验
现象 固体溶解,形 成紫色溶液 固体几乎 不溶解 固体溶解,形 成紫红色溶液
(1)对比实验①②的现象,可得出的结论是__同种溶质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性不同__。
(2)设计实验②③的目的是__比较不同溶质在同种溶剂中的溶解性__。
(3)实验①中存在的粒子是H2O和__K+和MnO__。
(1)高锰酸钾能溶于水,但不能溶于汽油,说明同种溶质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性不同;(2)设计此实验的目的是比较不同溶质在同种溶剂中的溶解性;(3)高锰酸钾溶于水,以离子的形式存在,即K+和MnO。
13.(科学探究与实践)某化学兴趣小组在学习物质溶解的过程后,对氯化铵、氯化钙、氯化钠三种物质溶于水过程中的热量变化进行了探究。
【实验探究】 三种物质各取1药匙于烧杯分别溶于水,另外一只烧杯只加水,用温度计测量液体温度,并记录有关数据如下:
实验 水的体积 /mL 所加物质 测量液体 温度/℃
1 50 氯化铵 15
2 50 氯化钙 28
3 X 氯化钠 21
4 50 无 22
【数据分析】
(1)表中X为__50__。
(2)比较实验2与实验4,结论是__氯化钙溶解过程中放热__。
(3)如果要生产一种“冰袋”用于冷敷,上述三种物质中最合适的是__氯化铵__。
(4)向如图装置的试管中加入上述某种物质后,U形管右边支管的红墨水液面上升,左边支管的红墨水液面降低,则加入的物质是__氯化钙__。
【反思评价】
(5)经讨论认为本实验操作中存在缺陷,它是__B__(填字母)。
A.四只烧杯中加入水的体积相同
B.加入物质的质量可能不相等
C.加入物质的种类不一样
【数据分析】 (1)实验目的是探究NH4Cl、CaCl2、NaCl三种物质溶于水过程中的热量变化,因此水的量要相同,所以X=50。(2)比较实验2与实验4,往水中加入氯化钙后,温度升高,因此可获得结论是氯化钙溶解过程中放热。(3)如果要生产一种“冰袋”用于冷敷,说明这种物质溶解时吸热,从表中可以看出上述三种物质中氯化铵溶解时吸热。(4)向如图装置的试管中加入上述某种物质后,U形管右边支管的红墨水液面上升,左边支管的红墨水液面降低,则加入的物质溶于水时放出热量,则该物质是氯化钙。【反思评价】 (5)B项,加入物质的质量必须相等,否则影响实验效果。7.1 物质的溶解
知识点1 溶解
1.向盛有下列物质的烧杯中分别加入适量水,充分搅拌后能得到溶液的是( )
A.奶粉 B.食盐
C.花生油 D.面粉
2.(广西南宁一模)下列溶液中溶剂不是水的是( )
A.碘酒溶液 B.生理盐水
C.过氧化氢溶液 D.葡萄糖注射液
3.(江苏苏州中考改编)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溶液由溶质和溶剂组成
B.溶液中溶质只能是固体或者液体,不能是气体
C.溶液的溶质只能是一种
D.所有溶液均是无色、澄清的液体
4.(创新实验)若研究温度对食盐溶解快慢的影响,在图中应选用哪两个装置进行对照实验( )
A.甲和乙 B.乙和丙
C.甲和丙 D.丙和丁
5.填写下列溶液中溶质和溶剂的化学式。
(1)氯化钠的水溶液:溶质__ __;溶剂__ __。
(2)硫酸锌溶液:溶质__ __;溶剂__ __。
(3)盐酸:溶质__ __;溶剂__ __。
(4)二氧化碳溶于水所得溶液:溶质__ __;溶剂__ __。
(5)铁与硫酸铜溶液恰好反应所得溶液:溶质__ __;溶剂__ __。
知识点2 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
6.下列物质溶于水后温度明显升高的是( )
A.氢氧化钠 B.硝酸铵
C.食盐 D.蔗糖
7.(广西钦州一模)化学老师带领学生在实验室开展“自制简易冰袋”的探究活动,下列用来制作冰袋最佳的固体物质是( )
A.氢氧化钠 B.硝酸铵
C.生石灰 D.氯化钠
8.小华在实验室帮老师整理试剂时,发现一瓶失去标签的白色固体,老师告知是NaOH、CuSO4、NaCl、CaCO3中的一种。小华思考片刻后,认为取少量白色固体放入水中就能确定其成分,她的理由是:
(1)若不溶于水,则是__ __。
(2)若溶于水形成蓝色溶液,则是__ __。
(3)若溶于水溶液温度基本不变,则是__ __。
9.(山东滨州中考)下列关于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豆浆、可乐是常见的溶液
B.均一、稳定的液体一定是溶液
C.硝酸铵溶于水使溶液的温度降低
D.只有固体和液体可以作为溶质
10.用如图装置进行实验,将装置倾斜,试管①②中试剂接触,观察到气球鼓起,一段时间后又恢复原状。下列试剂符合该实验现象的是( )
A.二氧化锰和过氧化氢溶液
B.氢氧化钠和水
C.硝酸铵和水
D.锌粉和稀盐酸
11.在水中滴加红墨水后振荡,得到液体①;再用滴管沿试管内壁缓缓加入乙醇,得到液体②,振荡后得到液体③。实验现象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液体①、②、③都是溶液
B.液体②的现象说明乙醇的密度比水小
C.液体③的现象说明乙醇能溶解在水中
D.该实验说明溶液的溶质可以是液体
12.(教材实验素材)为了研究物质的溶解现象,设计并进行了如下实验。
实验
现象 固体溶解,形 成紫色溶液 固体几乎 不溶解 固体溶解,形 成紫红色溶液
(1)对比实验①②的现象,可得出的结论是__ __。
(2)设计实验②③的目的是__ __。
(3)实验①中存在的粒子是H2O和__ __。
13.(科学探究与实践)某化学兴趣小组在学习物质溶解的过程后,对氯化铵、氯化钙、氯化钠三种物质溶于水过程中的热量变化进行了探究。
【实验探究】 三种物质各取1药匙于烧杯分别溶于水,另外一只烧杯只加水,用温度计测量液体温度,并记录有关数据如下:
实验 水的体积 /mL 所加物质 测量液体 温度/℃
1 50 氯化铵 15
2 50 氯化钙 28
3 X 氯化钠 21
4 50 无 22
【数据分析】
(1)表中X为__ __。
(2)比较实验2与实验4,结论是__ __。
(3)如果要生产一种“冰袋”用于冷敷,上述三种物质中最合适的是__ __。
(4)向如图装置的试管中加入上述某种物质后,U形管右边支管的红墨水液面上升,左边支管的红墨水液面降低,则加入的物质是__ __。
【反思评价】
(5)经讨论认为本实验操作中存在缺陷,它是__ __(填字母)。
A.四只烧杯中加入水的体积相同
B.加入物质的质量可能不相等
C.加入物质的种类不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