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3 酸和碱反应 同步练 (学生版+教师版) 2025-2026学年化学科粤版(2024)九年级下册

文档属性

名称 8.3 酸和碱反应 同步练 (学生版+教师版) 2025-2026学年化学科粤版(2024)九年级下册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科粤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5-09-11 22:16:19

文档简介

8.3 酸和碱反应
知识点1 酸、碱具有相似化学性质的原因
1.(广西钦州二模)下列图示是几种常见物质溶于水后发生解离的微观示意图,其中能使紫色石溶液变红的是( D )
   
知识点2 中和反应
2.下列属于中和反应的是( D )
A.CaO+H2SO4===CaSO4+H2O
B.Na2O+H2O===2NaOH
C.Ca(OH)2+CO2===CaCO3↓+H2O
D.KOH+HNO3===KNO3+H2O
3.如图1所示为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实验操作,图2为反应过程中烧杯内溶液pH的变化曲线。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
  
A.胶头滴管中所取的溶液为氢氧化钠溶液
B.b点表示溶液中氢氧化钠和盐酸恰好完全反应
C.a点表示的溶液能使酚酞溶液变红
D.c点表示的溶液中溶质是NaCl和HCl
pH>7显碱性,pH=7显中性,pH<7显酸性。由图像可知,开始溶液显碱性,故胶头滴管中所取的溶液为盐酸,滴加到烧杯中的氢氧化钠溶液中,A项错误;b点pH=7显中性,表示溶液中氢氧化钠和盐酸恰好完全反应,B项正确;a点pH>7显碱性,表示溶液显碱性,能使酚酞溶液变红,C项正确;c点pH<7显酸性,说明盐酸过量,表示的溶液中溶质是生成的NaCl和过量的HCl,D项正确。
4.氢氧化钠溶液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HCl+NaOH===NaCl+H2O__,下图是该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则该反应前后没有发生变化的离子有__Na+、Cl-__,从微观角度看,该化学反应的实质是__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结合生成水__。
知识点3 中和反应的应用
5.小明用pH试纸测得身边一些物质的pH如表,被蜂或蚂蚁叮咬皮肤后,在皮肤内分泌出蚁酸,会使叮咬处很快出现肿、痛或瘙痒等症状。不可涂抹下列物品中的( B )
物质 牙膏 氢氧化钠 肥皂水 草木灰水
pH 9 13 10 11
A.牙膏 B.氢氧化钠
C.肥皂水 D.草木灰水
6.中和反应在生产生活中应用广泛。下列应用的主要原理不涉及中和反应的是( D )
A.用食醋除去松花蛋的“涩味”
B.氢氧化镁用于治疗胃酸过多症
C.熟石灰用于改良酸性土壤
D.生石灰用于加热即热食品
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是化合反应。
7.(数字化实验)(新疆中考)用数字传感器探究稀盐酸与稀氢氧化钠溶液反应过程中温度和pH的变化,测定结果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D )
A.该反应为吸热反应
B.反应过程中,溶液的酸性逐渐增强
C.该实验是向稀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稀盐酸
D.45 s时,稀盐酸与稀氢氧化钠溶液恰好完全反应
根据图像可知,反应过程中温度升高,说明该反应为放热反应,A错误;根据图像可知,pH逐渐由小于7增大到等于7、大于7,说明溶液的酸性逐渐减弱,减弱至中性后又逐渐变为碱性,碱性逐渐增强,B错误;根据图像可知,反应开始前,溶液的pH<7,加入另一种溶液后,pH逐渐增大至大于7,已知盐酸的pH<7,氢氧化钠溶液的pH>7,说明该实验是向稀盐酸中加入稀氢氧化钠溶液,C错误;根据图像可知,45 s时,pH等于7,表示稀盐酸与稀氢氧化钠溶液恰好完全反应,D正确。
8.常温下向一定量的稀盐酸中逐滴加入氢氧化钠溶液至过量,测得水的质量、氯化钠的质量随氢氧化钠溶液质量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C )
A.乙表示的物质为氯化钠
B.加入b克NaOH溶液时,恰好完全反应
C.加入c克NaOH溶液时,所得溶液中的阴离子为Cl-
D.NaOH溶液由a克递增到b克,所得溶液的酸性逐渐减弱
由于稀盐酸中含有水,则最开始水的质量不为零,则甲表示水的质量,乙表示氯化钠的质量,A选项说法正确;由图可知,加入b g氢氧化钠时,氯化钠质量不变,表示此时恰好反应,B选项说法正确;加入c g氢氧化钠时,氢氧化钠过量,此时溶液中的溶质为氢氧化钠和氯化钠,则其中的阴离子为OH-和Cl-,C选项说法不正确;氢氧化钠溶液由a克递增到b克,溶液中的盐酸不断减少,则溶液的酸性逐渐减弱,D选项说法正确。
9.(广西一模)某兴趣小组为探究氢氧化钠的化学性质做了如下实验,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兴趣小组做氢氧化钠与稀盐酸反应的实验,实验过程如图1所示。
①根据图2中pH的变化情况判断,该反应的实验过程是按照图1__右__(填“左”或“右”)侧试管进行的实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NaOH+HCl===NaCl+H2O__。
②如图3所示,从微观角度分析该化学反应的实质是__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结合生成水分子__。
(2)兴趣小组用图4所示装置验证NaOH溶液与CO2发生化学反应,可通过气球变化来证明。加入试剂的顺序是__先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后加入盐酸__。
(1)①图2中开始时pH大于7,说明一开始溶液呈碱性,则该实验是将稀盐酸滴入氢氧化钠溶液中,所以该反应的实验过程是按照图1右侧试管进行的实验;氢氧化钠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化学方程式为NaOH+HCl===NaCl+H2O;②如图3所示,从微观角度分析该化学反应的实质是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结合生成水分子;(2)先加入氢氧化钠溶液,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消耗了二氧化碳使装置内气压减小,气球变大,但是二氧化碳能溶于水也能消耗二氧化碳使装置内气压减小,因此只加入氢氧化钠溶液不能验证NaOH溶液与CO2发生了化学反应,需要再加入稀盐酸,稀盐酸与二氧化碳不反应,稀盐酸与碳酸钠反应生成氯化钠、二氧化碳和水,该反应生成了气体使装置内压强增大,气球变小,则能证明NaOH溶液与CO2发生了化学反应,故加入试剂的顺序是先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后加入盐酸。
10.(科学探究与实践)(广西钦州模拟)某化学实验小组对中和反应进行下列探究。
探究一:氢氧化钠与盐酸反应的现象
小华向滴有酚酞的B溶液中逐滴滴加A溶液,并不断搅拌,如图1。
 
(1)实验过程中观察到烧杯中的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则A溶液是__盐酸__。
探究二:氢氧化钠与盐酸反应的能量变化
小华向一定量氢氧化钠固体中加入20 mL 6%的盐酸(室温下),用传感器实时获得溶液的pH、温度曲线如图2。
(2)观察图2,小华发现在某时间段溶液温度升高,你认为可能的原因是__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时,氢氧化钠与盐酸反应都放出热量__;
根据pH曲线可判断在__25__秒时盐酸恰好消耗完。
探究三:氢氧化钠与盐酸反应的微观实质。
【查阅资料】 相同条件下,溶液中离子浓度越大,导电性越强,电导率越大。
向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浓盐酸测得的电导率变化情况如图3。
图3
(3)mn段曲线下降的原因是__溶液中的氢离子与氢氧根离子结合生成水分子,离子浓度逐渐减小__。
(4)氢氧化钠溶液与浓盐酸反应过程中微观粒子的变化如图。请按反应时间先后顺序排列:__acbd__(填字母)。
(5)结合上述信息,氢氧化钠溶液与盐酸反应的微观实质是__氢离子与氢氧根离子结合生成水分子__。
(1)无色酚酞溶液遇酸性溶液不变色,遇中性溶液不变色,遇碱性溶液变红色,则B溶液是氢氧化钠溶液,逐滴滴入稀盐酸,至恰好完全反应,溶液显中性,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A溶液是稀盐酸。(2)向一定量氢氧化钠固体中加入20 mL 6%的盐酸(室温下),小华发现在某时间段溶液温度升高,你认为可能的原因是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放热,或氢氧化钠和盐酸反应放热。盐酸恰好消耗完时溶液的pH等于7,根据pH曲线可判断在25秒时盐酸恰好消耗完。(3)相同条件下,溶液中离子浓度越大,导电性越强,电导率越大,mn段曲线下降,是因为氢氧化钠与盐酸反应生成了氯化钠和水,反应过程中溶液中的离子浓度不断减小,电导率减小。(4)向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过量稀盐酸,首先氢氧化钠溶液中含有钠离子和氢氧根离子(图a),加入盐酸,盐酸中氢离子中和一部分氢氧根离子结合生成水分子,氯离子进入溶液,此时为水分子、钠离子、氢氧根离子、氯离子(图c),恰好完全反应时溶液中只有水分子、钠离子和氯离子(图b),最终盐酸过量,溶液中有水分子、氢离子、钠离子和氯离子(图d),故溶液中微观粒子的变化情况,按时间先后排列的顺序为acbd。(5)氢氧化钠溶液与盐酸反应的微观实质是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结合生成水分子。8.3 酸和碱反应
知识点1 酸、碱具有相似化学性质的原因
1.(广西钦州二模)下列图示是几种常见物质溶于水后发生解离的微观示意图,其中能使紫色石溶液变红的是( )
   
知识点2 中和反应
2.下列属于中和反应的是( )
A.CaO+H2SO4===CaSO4+H2O
B.Na2O+H2O===2NaOH
C.Ca(OH)2+CO2===CaCO3↓+H2O
D.KOH+HNO3===KNO3+H2O
3.如图1所示为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实验操作,图2为反应过程中烧杯内溶液pH的变化曲线。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胶头滴管中所取的溶液为氢氧化钠溶液
B.b点表示溶液中氢氧化钠和盐酸恰好完全反应
C.a点表示的溶液能使酚酞溶液变红
D.c点表示的溶液中溶质是NaCl和HCl
4.氢氧化钠溶液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 __,下图是该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则该反应前后没有发生变化的离子有__ __,从微观角度看,该化学反应的实质是__ __。
知识点3 中和反应的应用
5.小明用pH试纸测得身边一些物质的pH如表,被蜂或蚂蚁叮咬皮肤后,在皮肤内分泌出蚁酸,会使叮咬处很快出现肿、痛或瘙痒等症状。不可涂抹下列物品中的( )
物质 牙膏 氢氧化钠 肥皂水 草木灰水
pH 9 13 10 11
A.牙膏 B.氢氧化钠
C.肥皂水 D.草木灰水
6.中和反应在生产生活中应用广泛。下列应用的主要原理不涉及中和反应的是( )
A.用食醋除去松花蛋的“涩味”
B.氢氧化镁用于治疗胃酸过多症
C.熟石灰用于改良酸性土壤
D.生石灰用于加热即热食品
7.(数字化实验)(新疆中考)用数字传感器探究稀盐酸与稀氢氧化钠溶液反应过程中温度和pH的变化,测定结果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反应为吸热反应
B.反应过程中,溶液的酸性逐渐增强
C.该实验是向稀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稀盐酸
D.45 s时,稀盐酸与稀氢氧化钠溶液恰好完全反应
8.常温下向一定量的稀盐酸中逐滴加入氢氧化钠溶液至过量,测得水的质量、氯化钠的质量随氢氧化钠溶液质量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乙表示的物质为氯化钠
B.加入b克NaOH溶液时,恰好完全反应
C.加入c克NaOH溶液时,所得溶液中的阴离子为Cl-
D.NaOH溶液由a克递增到b克,所得溶液的酸性逐渐减弱
9.(广西一模)某兴趣小组为探究氢氧化钠的化学性质做了如下实验,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兴趣小组做氢氧化钠与稀盐酸反应的实验,实验过程如图1所示。
①根据图2中pH的变化情况判断,该反应的实验过程是按照图1__ __(填“左”或“右”)侧试管进行的实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 __。
②如图3所示,从微观角度分析该化学反应的实质是__ __。
(2)兴趣小组用图4所示装置验证NaOH溶液与CO2发生化学反应,可通过气球变化来证明。加入试剂的顺序是__ __。
10.(科学探究与实践)(广西钦州模拟)某化学实验小组对中和反应进行下列探究。
探究一:氢氧化钠与盐酸反应的现象
小华向滴有酚酞的B溶液中逐滴滴加A溶液,并不断搅拌,如图1。
(1)实验过程中观察到烧杯中的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则A溶液是__ __。
探究二:氢氧化钠与盐酸反应的能量变化
小华向一定量氢氧化钠固体中加入20 mL 6%的盐酸(室温下),用传感器实时获得溶液的pH、温度曲线如图2。
(2)观察图2,小华发现在某时间段溶液温度升高,你认为可能的原因是__ __;
根据pH曲线可判断在__ __秒时盐酸恰好消耗完。
探究三:氢氧化钠与盐酸反应的微观实质。
【查阅资料】 相同条件下,溶液中离子浓度越大,导电性越强,电导率越大。
向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浓盐酸测得的电导率变化情况如图3。
图3
(3)mn段曲线下降的原因是__ __。
(4)氢氧化钠溶液与浓盐酸反应过程中微观粒子的变化如图。请按反应时间先后顺序排列:__ __(填字母)。
(5)结合上述信息,氢氧化钠溶液与盐酸反应的微观实质是__ 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