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4 常见的盐 同步练 (学生版+教师版) 2025-2026学年化学科粤版(2024)九年级下册

文档属性

名称 8.4 常见的盐 同步练 (学生版+教师版) 2025-2026学年化学科粤版(2024)九年级下册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科粤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5-09-11 22:14:43

文档简介

8.4 常见的盐
第1课时 几种常见盐的用途
知识点1 氯化钠
1.氯化钠是一种常见的化学物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D )
A.食盐的主要成分是氯化钠
B.氯化钠可用于生产氯气、盐酸
C.氯化钠可用于腌制食品
D.蒸发海水即可获得纯净的氯化钠固体
2.下列关于氯化钠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B )
A.组成:含有钠和氯两种元素
B.性质:与盐酸类似,能与铁反应
C.用途:可用作融雪剂、配制生理盐水
D.来源:海水、盐湖、盐井、盐矿都是氯化钠的来源
知识点2 碳酸钠、碳酸氢钠、碳酸钙
3.我国著名化工专家侯德榜发明了联合制碱法,为纯碱工业的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纯碱是指( C )
A.NaOH B.Ca(OH)2
C.Na2CO3 D.CaCO3
4.(广西模拟)实验室中的试剂要求分类存放。某实验室1号柜存放的是氧化物,2号柜存放的是酸,3号柜存放的是碱,4号柜存放的是盐。Na2CO3应存放的实验柜是( D )
A.1号柜 B.2号柜
C.3号柜 D.4号柜
5.要使馒头疏松多孔,可在面团里加入( C )
A.氢氧化钠 B.生石灰
C.碳酸氢钠 D.氯化钠
6.下列物质的名称、化学式、俗称均一致的是( A )
A.碳酸氢钠 NaHCO3 小苏打
B.氧化钙 CaO 熟石灰
C.碳酸钠 Na2CO3 烧碱
D.碳酸钙 CaCO3 生石灰
7.下列物质的用途错误的是( B )
A.碳酸钠用于生产洗涤剂
B.用加碘食盐配制生理盐水
C.碳酸氢钠用于焙制糕点
D.石灰石做建材
8.在以下有关纯碱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 D )
A.水溶液显碱性
B.可用纯碱代替洗涤剂洗涤餐具表面的油污
C.用纯碱可除去面团发酵产生的酸
D.用加水溶解的方法检验纯碱中是否混入了食盐
9.(新情景试题)汽水的配方如表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B )
自制汽水配方 食品级小苏打1.5 g 食品级柠檬酸1.5 g 白糖7 g 果汁适量 白开水500 mL
A.小苏打是由Na+和HCO构成的
B.小苏打与苏打是同一种物质
C.柠檬酸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
D.该自制汽水属于混合物
小苏打是碳酸氢钠的俗称,其化学式为NaHCO3,由Na+和HCO构成,A正确;小苏打是碳酸氢钠的俗称,苏打是碳酸钠的俗称,两者不是同一种物质,B错误;柠檬酸是由氢离子和酸根离子构成的化合物,属于酸,C正确;汽水是碳酸饮料,含有水、碳酸等物质,属于混合物,D正确。故选B。
10.酸、碱、盐是几类重要化合物,与人类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关系十分密切。请从以下选项中选择适当物质的标号填空:
A.碳酸钠 B.碳酸钙 C.氢氧化钙
D.氯化钠 E.碳酸氢钠
(1)可用来改良酸性土壤的是__C__。
(2)可用作补钙剂的是__B__。
(3)可用于玻璃、洗涤剂生产的是__A__。
(4)可用作面点发酵剂的是__E__。
(5)可用作调味品的是__D__。
11.(科学探究与实践)(广西一模)某品牌威化饼干的配料如图1所示,研究性学习小组对其部分成分进行相关探究。
巧克力香草牛奶味威化饼干 【配料表】 小麦粉、白砂糖、植物油、乳粉、玉米淀粉、麦芽糊精、乳清粉、食用香精、大豆磷脂、食用盐、碳酸氢钠
图1
【查阅资料】
①饼干制作的烘焙过程中,配料中的碳酸氢钠全部受热分解转化为碳酸钠,而碳酸钠不分解。
②碱石灰是固体氢氧化钠和氧化钙的混合物。
【实验准备】
称取质量为200 g的饼干样品放入烧杯中,加入适量蒸馏水,充分溶解后过滤,将滤液通过半透膜渗析(除去蛋白质等有机物),得到待检液,将待检液平均分为甲、乙两份。
任务一:定性验证饼干样品中的有关成分
【实验验证】
(1)请完善下面的表格。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Ⅰ:取少许待检液甲于试管中,滴入过量稀硝酸 有__气泡__ 产生 饼干中含 有碳酸钠
Ⅱ:向步骤Ⅰ反应后的溶液中滴入少量硝酸银溶液 有白色沉 淀产生 饼干中 含有__氯化钠__
【交流讨论】
(2)小组中有同学认为可以把步骤Ⅰ中的稀硝酸改为稀盐酸,经讨论后,大家一致认为不可行,理由是__稀盐酸中含有氯离子,对后续氯化钠的检验产生干扰__。
任务二:定量测定饼干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
【实验探究】 小组同学用待检液乙按图2所示进行如下实验,主要步骤:①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后装入试剂;②通入一段时间N2;③称量装置C的质量为50 g;④滴加稀硫酸,充分反应;⑤再通入一段时间N2;⑥称量装置C的质量为52.2 g。
【实验分析】
(3)装置B的作用是__吸收A装置中带出的水蒸气__。
(4)装置C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CO2+2NaOH===Na2CO3+H2O__。
(5)装置D的作用是__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气体,防止空气中的二氧化碳进入装置C,造成影响__。
【实验结论】
(6)该饼干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为__5.3%__。
(1)碳酸钠与硝酸反应能产生二氧化碳气体,饼干中含有碳酸钠,可推出实验现象应为有气泡产生;向步骤①反应后溶液中滴入少量硝酸银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该白色沉淀为不溶于硝酸的氯化银沉淀,说明饼干中含有氯化钠;(2)若把步骤Ⅰ中的稀硝酸改为稀盐酸,稀盐酸中含有氯离子,对后续氯化钠的检验产生干扰,所以该方法是不可行的;(3)浓硫酸具有吸水性,能吸收A装置中带出的水蒸气;(4)C中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反应的方程式为CO2+2NaOH===Na2CO3+H2O;(5)D中的碱石灰能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气体,防止空气中的二氧化碳进入装置C,造成影响;(6)由实验数据可知,生成二氧化碳质量为52.2 g-50 g=2.2 g,设碳酸钠的质量为x,则
Na2CO3+H2SO4===Na2SO4+H2O+CO2↑
106 44
x 2.2 g
= x=5.3 g
×100%=5.3%
故该饼干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为5.3%。
第2课时 盐的组成和化学性质 复分解反应
知识点1 盐的组成和化学性质
1.分类观念是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下列物质属于盐的是( B )
A.CuSO4溶液 B.KNO3
C.NaOH D.H2O
2.已知某溶液X是下列四种物质中的一种,取三份等量的该物质,分别向其中滴加NaOH溶液、稀盐酸和AgNO3溶液,产生的现象如表所示。则X是下列各项中的( D )
加入物质 稀盐酸 NaOH溶液 AgNO3溶液
现象 无明显现象 产生沉淀 产生沉淀
A.CuO B.Cu(NO3)2
C.Na2CO3 D.CuCl2
氯化铜和盐酸不反应,能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氢氧化铜沉淀,有蓝色沉淀生成,能和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铜和氯化银沉淀,有白色沉淀。
3.如图是学生总结的盐的化学性质的知识网络图,“—”表示两种物质可以相互发生反应。
(1)根据盐和酸的反应,可以在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CaCO3+2HCl===CaCl2+H2O+CO2↑__。
(2)根据盐和碱的反应,农药波尔多液可以用__硫酸铜__溶液和石灰乳等配制。
(3)根据盐和盐的反应,某化学实验小组的同学们分别做了BaCl2与Na2CO3溶液反应、BaCl2与Na2SO4溶液反应的实验。实验结束后,两组同学将试管内物质过滤,将滤液倒入同一废液缸中,得到澄清溶液,则溶液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成分为__NaCl__(填化学式),向该溶液样品中滴加稀硝酸酸化的BaCl2溶液,观察到有白色沉淀产生,则溶液中一定含有__Na+、Cl-、SO__(填离子符号)。
(1)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大理石或石灰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碳酸钙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气体,化学方程式为CaCO3+2HCl===CaCl2+H2O+CO2↑;(2)根据盐和碱的反应,农药波尔多液可以用硫酸铜溶液和石灰乳等配制;(3)氯化钡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白色碳酸钡沉淀和氯化钠,和硫酸钠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氯化钠,因此反应后溶液中一定含有氯化钠;碳酸钡溶于硝酸,硫酸钡不溶于硝酸,向该溶液样品中滴加稀硝酸酸化的BaCl2溶液,观察到有白色沉淀产生,说明含有硫酸钠,则溶液中一定含有Na+、Cl-、SO。
知识点2 复分解反应
4.对反应进行分类有助于深化研究。下列涉及含钠物质的反应中属于复分解反应的是( C )
A.2Na+O2Na2O2
B.2NaOH+CO2===Na2CO3+H2O
C.Na2CO3+2HCl===2NaCl+H2O+CO2↑
D.2NaHCO3Na2CO3+H2O+CO2↑
5.下列物质不能与BaCl2溶液发生反应的是( B )
A.CuSO4 B.Ca(NO3)2
C.AgNO3 D.Na2CO3
Ca(NO3)2与BaCl2溶液交换成分,没有沉淀或气体或水生成,不能发生复分解反应。
6.某无色溶液经测定pH<7,可能大量含有的离子是( A )
A.Na+ B.OH-
C.Cu2+ D.CO
7.(湖南益阳模拟)下列物质在溶液中能同时存在的是( C )
A.稀硫酸、碳酸钠、硝酸铜
B.氢氧化钙、氯化钾、碳酸钾
C.氯化钠、碳酸钠、硝酸钾
D.硫酸铜、氢氧化钠、硫酸钠
8.(广西南宁一模)在学习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后,同学们利用已学知识,对稀硫酸与下表中四种化合物的溶液之间能否发生反应作出判断,并进行实验验证:
实验① 实验② 实验③ 实验④
物质 氢氧化 钠溶液 氯化钠 溶液 碳酸钾 溶液 硝酸钡 溶液
能否 反应 能 不能 能 能
实验 现象 无明显 现象 无明显 现象 产生气泡 ________ ________
(1)根据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实验①中反应能发生的依据是有__水__生成。
(2)实验③中不发生变化的离子是__K+、SO__。(填离子符号)
(3)实验④中可观察到的现象是__产生白色沉淀__。
(4)向装有稀硫酸的试管中先滴加少量酚酞溶液,然后滴入1~2滴氢氧化钠溶液,若观察到__溶液仍为无色__的现象,说明实验①的反应确实发生。
(5)为证明稀硫酸和氯化钠溶液不发生反应,取实验②中混合后的溶液于试管中,滴加足量硝酸钡溶液,__产生白色沉淀,说明含有硫酸根离子,过滤,取滤液,滴加足量的硝酸银,产生白色沉淀,说明含有氯离子,证明稀硫酸和氯化钠溶液不发生反应__。(将方案补充完整,要求写出具体的方法、现象和结论)
(1)实验①中稀硫酸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水和硫酸钠,根据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反应能发生的依据是有水生成;(2)实验③中稀硫酸和碳酸钾反应生成硫酸钾、水和二氧化碳,不发生变化的离子是K+、SO;(3)实验④中硝酸钡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白色硫酸钡沉淀和硝酸,可观察到的现象是产生白色沉淀;(4)向装有稀硫酸的试管中先滴加少量酚酞溶液,酚酞溶液遇酸不变色,然后滴入1~2滴氢氧化钠溶液,若观察到溶液仍为无色,说明滴入的氢氧化钠消失了,进而说明实验①氢氧化钠和稀硫酸确实发生了反应;(5)取实验②中混合后的溶液于试管中,滴加足量硝酸钡溶液,产生白色沉淀,说明含有硫酸根离子,过滤,取滤液,滴加足量的硝酸银,产生白色沉淀,说明含有氯离子,证明稀硫酸和氯化钠溶液不发生反应。
9.如图是硫酸氢钾溶液的微观示意图。下列预测不合理的是( C )
A.该溶液能与碳酸钠反应
B.该溶液能与锌粉反应
C.该溶液中含有氢离子,所以硫酸氢钾属于酸
D.该溶液能与硝酸钡溶液反应
其水溶液能解离出氢离子,其水溶液能与碳酸钠反应生成二氧化碳,A正确;其水溶液能解离出氢离子,其水溶液能与锌反应生成氢气,B正确;硫酸氢钾溶液中含有的阳离子是钠离子与氢离子,所以硫酸氢钠不属于酸,而是一种盐,C错误;解离出来硫酸根离子,其水溶液与硝酸钡溶液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D正确。
10.(广西钦州模拟)下列离子能在pH=11的溶液中大量共存的是( A )
A.K+、Na+、NO、OH-
B.K+、H+、Cl-、CO
C.H+、Ba2+、Cl-、SO
D.K+、NH、SO、NO
pH=11的溶液呈碱性,溶液中一定存在大量OH-。碱性环境下,四种离子相互之间不能结合为水、气体或沉淀,可以大量共存,A正确;氢离子和碳酸根离子能结合成水和二氧化碳气体,和氢氧根离子能结合成水,不能大量共存,B错误;钡离子和硫酸根能结合成硫酸钡沉淀,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能结合成水,不能大量共存,C错误;铵根离子和氢氧根能结合生成氨气和水,不能大量共存,D错误。
11.如表实验方案能达到目的的是( C )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
A 鉴别CO和CO2 观察颜色
B 除去CaO中的CaCO3 向混合物中加入足量的稀盐酸
C 检验NaCl溶液中是否含有Na2CO3 取样,加入适量的稀盐酸,观察现象
D 分离氧化铜和铁粉 加入足量水,溶解,过滤
CO和CO2均没有颜色,用观察颜色的方法不能鉴别,A不能达到目的。CaO和CaCO3均能与稀盐酸反应,不但能把杂质除去,也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B不能达到目的。加入稀盐酸,如果产生气泡,因为碳酸钠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说明含有碳酸钠,反之则不含有碳酸钠,C能够达到实验目的。氧化铜和铁粉均难溶于水,用加入足量水的方法不能进行分离,D不能达到目的。
12.(广西模拟)如图(图中“→”表示“反应生成”,其他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均省略)所示转化关系中的反应均为初中化学常见的反应。下列选项中甲、乙、丙三种物质间不能按箭头方向通过一步反应实现图示转化关系的是( B )
选项 甲 乙 丙
A CaO Ca(OH)2 CaCO3
B Fe FeSO4 CuSO4
C Na2CO3 Na2SO4 NaOH
D CuSO4 Cu CuO
氧化钙能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氢氧化钙能与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氢氧化钠,碳酸钙高温煅烧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通过一步反应能实现图示转化,A正确;铁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硫酸亚铁不能一步转化为硫酸铜,铁活动性强于铜,硫酸铜不能一步转化为铁,通过一步不能实现图示转化,B错误;碳酸钠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水和二氧化碳,硫酸钠与氢氧化钡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氢氧化钠,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通过一步反应能实现图示转化,C正确;硫酸铜能与铁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铜和氧气反应氧化铜,氧化铜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通过一步反应能实现图示转化,D正确。
13.甲、乙、丙、丁分别为碳酸钠、盐酸、氯化亚铁、氯化铜中的一种,它们之间的部分反应或转化的关系如图所示(部分物质和反应条件已略去)。
回答下列问题。
(1)甲物质为__HCl(或盐酸)__。
(2)甲与乙的反应属于四大基本反应类型中的__复分解__反应。
(3)甲与戊反应可以生成丙,则戊可能是__CuO[或Cu(OH)2]__(任写一种即可)。
(4)丙生成丁的化学方程式为__CuCl2+Fe===Cu+FeCl2__。
甲、乙、丙、丁分别为碳酸钠、盐酸、氯化亚铁、氯化铜中的一种,乙能与氢氧化钠相互转化,则乙为碳酸钠,氢氧化钠和碳酸钠均能与甲反应,则甲为盐酸,甲能转化为丁、丙,丙能转化为丁,氢氧化钠能与丙反应,则丙为氯化铜,丁为氯化亚铁,代入验证,推论合理。(1)由分析可知,甲为盐酸。(2)甲与乙反应,即盐酸和碳酸钠反应,生成氯化钠、二氧化碳和水,该反应属于四大基本反应类型中的复分解反应。(3)甲(盐酸)与戊反应可以生成丙(氯化铜),则戊可能是氧化铜或氢氧化铜,化学式为CuO或Cu(OH)2。(4)丙生成丁,即铁和氯化铜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铜,化学方程式为CuCl2+Fe===Cu+FeCl2。
14.(科学探究与实践)某无色水溶液中可能含有以下离子中的几种:H+、Mg2+、Fe3+、CO、SO。为确定其成分,进行如下实验。
①经测定,溶液pH=1;
②取未知溶液适量,加入过量的NaOH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过滤;
③取②的部分滤液,加入适量的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
分析上述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原溶液中阳离子一定不含Fe3+的原因是__溶液呈现是无色(或溶液中含有铁离子呈现黄色)(合理即可)__。
(2)原溶液中一定含有的阴离子是__SO__。
(3)步骤②中发生的复分解反应共有__2(或二或两)__种。
(4)步骤③中产生白色沉淀的化学方程式:__Na2SO4+BaCl2===BaSO4↓+2NaCl__。
(1)铁离子在溶液中显黄色,而溶液是无色的,因此原溶液中阳离子一定不含Fe3+;(2)经测定,溶液pH=1,溶液中含有大量的氢离子,所以样品中一定不含碳酸根离子;取未知溶液加入过量NaOH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所以样品中一定含有镁离子;取②的部分滤液加入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所以样品中一定含有SO,所以原溶液中一定含有的阴离子是SO;(3)步骤②中发生的复分解反应有:2NaOH+H2SO4===Na2SO4+2H2O;2NaOH+MgSO4===Mg(OH)2↓+Na2SO4;共有2种;(4)②的部分滤液中含有硫酸钠,因此步骤③中产生白色沉淀的化学方程式为Na2SO4+BaCl2===BaSO4↓+2NaCl。8.4 常见的盐
第1课时 几种常见盐的用途
知识点1 氯化钠
1.氯化钠是一种常见的化学物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食盐的主要成分是氯化钠
B.氯化钠可用于生产氯气、盐酸
C.氯化钠可用于腌制食品
D.蒸发海水即可获得纯净的氯化钠固体
2.下列关于氯化钠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
A.组成:含有钠和氯两种元素
B.性质:与盐酸类似,能与铁反应
C.用途:可用作融雪剂、配制生理盐水
D.来源:海水、盐湖、盐井、盐矿都是氯化钠的来源
知识点2 碳酸钠、碳酸氢钠、碳酸钙
3.我国著名化工专家侯德榜发明了联合制碱法,为纯碱工业的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纯碱是指( )
A.NaOH B.Ca(OH)2
C.Na2CO3 D.CaCO3
4.(广西模拟)实验室中的试剂要求分类存放。某实验室1号柜存放的是氧化物,2号柜存放的是酸,3号柜存放的是碱,4号柜存放的是盐。Na2CO3应存放的实验柜是( )
A.1号柜 B.2号柜
C.3号柜 D.4号柜
5.要使馒头疏松多孔,可在面团里加入( )
A.氢氧化钠 B.生石灰
C.碳酸氢钠 D.氯化钠
6.下列物质的名称、化学式、俗称均一致的是( )
A.碳酸氢钠 NaHCO3 小苏打
B.氧化钙 CaO 熟石灰
C.碳酸钠 Na2CO3 烧碱
D.碳酸钙 CaCO3 生石灰
7.下列物质的用途错误的是( )
A.碳酸钠用于生产洗涤剂
B.用加碘食盐配制生理盐水
C.碳酸氢钠用于焙制糕点
D.石灰石做建材
8.在以下有关纯碱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 )
A.水溶液显碱性
B.可用纯碱代替洗涤剂洗涤餐具表面的油污
C.用纯碱可除去面团发酵产生的酸
D.用加水溶解的方法检验纯碱中是否混入了食盐
9.(新情景试题)汽水的配方如表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自制汽水配方 食品级小苏打1.5 g 食品级柠檬酸1.5 g 白糖7 g 果汁适量 白开水500 mL
A.小苏打是由Na+和HCO构成的
B.小苏打与苏打是同一种物质
C.柠檬酸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
D.该自制汽水属于混合物
10.酸、碱、盐是几类重要化合物,与人类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关系十分密切。请从以下选项中选择适当物质的标号填空:
A.碳酸钠 B.碳酸钙 C.氢氧化钙
D.氯化钠 E.碳酸氢钠
(1)可用来改良酸性土壤的是__ __。
(2)可用作补钙剂的是__ __。
(3)可用于玻璃、洗涤剂生产的是__ __。
(4)可用作面点发酵剂的是__ __。
(5)可用作调味品的是__ __。
11.(科学探究与实践)(广西一模)某品牌威化饼干的配料如图1所示,研究性学习小组对其部分成分进行相关探究。
巧克力香草牛奶味威化饼干 【配料表】 小麦粉、白砂糖、植物油、乳粉、玉米淀粉、麦芽糊精、乳清粉、食用香精、大豆磷脂、食用盐、碳酸氢钠
图1
【查阅资料】
①饼干制作的烘焙过程中,配料中的碳酸氢钠全部受热分解转化为碳酸钠,而碳酸钠不分解。
②碱石灰是固体氢氧化钠和氧化钙的混合物。
【实验准备】
称取质量为200 g的饼干样品放入烧杯中,加入适量蒸馏水,充分溶解后过滤,将滤液通过半透膜渗析(除去蛋白质等有机物),得到待检液,将待检液平均分为甲、乙两份。
任务一:定性验证饼干样品中的有关成分
【实验验证】
(1)请完善下面的表格。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Ⅰ:取少许待检液甲于试管中,滴入过量稀硝酸 有__ __ 产生 饼干中含 有碳酸钠
Ⅱ:向步骤Ⅰ反应后的溶液中滴入少量硝酸银溶液 有白色沉 淀产生 饼干中 含有__ __
【交流讨论】
(2)小组中有同学认为可以把步骤Ⅰ中的稀硝酸改为稀盐酸,经讨论后,大家一致认为不可行,理由是__ __。
任务二:定量测定饼干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
【实验探究】 小组同学用待检液乙按图2所示进行如下实验,主要步骤:①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后装入试剂;②通入一段时间N2;③称量装置C的质量为50 g;④滴加稀硫酸,充分反应;⑤再通入一段时间N2;⑥称量装置C的质量为52.2 g。
【实验分析】
(3)装置B的作用是__ __。
(4)装置C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 __。
(5)装置D的作用是__ __。
【实验结论】
(6)该饼干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为__ __。
第2课时 盐的组成和化学性质 复分解反应
知识点1 盐的组成和化学性质
1.分类观念是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下列物质属于盐的是( )
A.CuSO4溶液 B.KNO3
C.NaOH D.H2O
2.已知某溶液X是下列四种物质中的一种,取三份等量的该物质,分别向其中滴加NaOH溶液、稀盐酸和AgNO3溶液,产生的现象如表所示。则X是下列各项中的( )
加入物质 稀盐酸 NaOH溶液 AgNO3溶液
现象 无明显现象 产生沉淀 产生沉淀
A.CuO B.Cu(NO3)2
C.Na2CO3 D.CuCl2
3.如图是学生总结的盐的化学性质的知识网络图,“—”表示两种物质可以相互发生反应。
(1)根据盐和酸的反应,可以在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 __。
(2)根据盐和碱的反应,农药波尔多液可以用__ __溶液和石灰乳等配制。
(3)根据盐和盐的反应,某化学实验小组的同学们分别做了BaCl2与Na2CO3溶液反应、BaCl2与Na2SO4溶液反应的实验。实验结束后,两组同学将试管内物质过滤,将滤液倒入同一废液缸中,得到澄清溶液,则溶液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成分为__ __(填化学式),向该溶液样品中滴加稀硝酸酸化的BaCl2溶液,观察到有白色沉淀产生,则溶液中一定含有__ __(填离子符号)。
知识点2 复分解反应
4.对反应进行分类有助于深化研究。下列涉及含钠物质的反应中属于复分解反应的是( )
A.2Na+O2Na2O2
B.2NaOH+CO2===Na2CO3+H2O
C.Na2CO3+2HCl===2NaCl+H2O+CO2↑
D.2NaHCO3Na2CO3+H2O+CO2↑
5.下列物质不能与BaCl2溶液发生反应的是( )
A.CuSO4 B.Ca(NO3)2
C.AgNO3 D.Na2CO3
6.某无色溶液经测定pH<7,可能大量含有的离子是( )
A.Na+ B.OH-
C.Cu2+ D.CO
7.(湖南益阳模拟)下列物质在溶液中能同时存在的是( )
A.稀硫酸、碳酸钠、硝酸铜
B.氢氧化钙、氯化钾、碳酸钾
C.氯化钠、碳酸钠、硝酸钾
D.硫酸铜、氢氧化钠、硫酸钠
8.(广西南宁一模)在学习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后,同学们利用已学知识,对稀硫酸与下表中四种化合物的溶液之间能否发生反应作出判断,并进行实验验证:
实验① 实验② 实验③ 实验④
物质 氢氧化 钠溶液 氯化钠 溶液 碳酸钾 溶液 硝酸钡 溶液
能否 反应 能 不能 能 能
实验 现象 无明显 现象 无明显 现象 产生气泡 ________ ________
(1)根据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实验①中反应能发生的依据是有__ __生成。
(2)实验③中不发生变化的离子是__ __。(填离子符号)
(3)实验④中可观察到的现象是__ __。
(4)向装有稀硫酸的试管中先滴加少量酚酞溶液,然后滴入1~2滴氢氧化钠溶液,若观察到__ __的现象,说明实验①的反应确实发生。
(5)为证明稀硫酸和氯化钠溶液不发生反应,取实验②中混合后的溶液于试管中,滴加足量硝酸钡溶液,__ __。(将方案补充完整,要求写出具体的方法、现象和结论)
9.如图是硫酸氢钾溶液的微观示意图。下列预测不合理的是( )
A.该溶液能与碳酸钠反应
B.该溶液能与锌粉反应
C.该溶液中含有氢离子,所以硫酸氢钾属于酸
D.该溶液能与硝酸钡溶液反应
10.(广西钦州模拟)下列离子能在pH=11的溶液中大量共存的是( )
A.K+、Na+、NO、OH-
B.K+、H+、Cl-、CO
C.H+、Ba2+、Cl-、SO
D.K+、NH、SO、NO
11.如表实验方案能达到目的的是( )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
A 鉴别CO和CO2 观察颜色
B 除去CaO中的CaCO3 向混合物中加入足量的稀盐酸
C 检验NaCl溶液中是否含有Na2CO3 取样,加入适量的稀盐酸,观察现象
D 分离氧化铜和铁粉 加入足量水,溶解,过滤
12.(广西模拟)如图(图中“→”表示“反应生成”,其他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均省略)所示转化关系中的反应均为初中化学常见的反应。下列选项中甲、乙、丙三种物质间不能按箭头方向通过一步反应实现图示转化关系的是( )
选项 甲 乙 丙
A CaO Ca(OH)2 CaCO3
B Fe FeSO4 CuSO4
C Na2CO3 Na2SO4 NaOH
D CuSO4 Cu CuO
13.甲、乙、丙、丁分别为碳酸钠、盐酸、氯化亚铁、氯化铜中的一种,它们之间的部分反应或转化的关系如图所示(部分物质和反应条件已略去)。
回答下列问题。
(1)甲物质为__ __。
(2)甲与乙的反应属于四大基本反应类型中的__ __反应。
(3)甲与戊反应可以生成丙,则戊可能是__ __(任写一种即可)。
(4)丙生成丁的化学方程式为__ __。
14.(科学探究与实践)某无色水溶液中可能含有以下离子中的几种:H+、Mg2+、Fe3+、CO、SO。为确定其成分,进行如下实验。
①经测定,溶液pH=1;
②取未知溶液适量,加入过量的NaOH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过滤;
③取②的部分滤液,加入适量的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
分析上述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原溶液中阳离子一定不含Fe3+的原因是__ __。
(2)原溶液中一定含有的阴离子是__ __。
(3)步骤②中发生的复分解反应共有__ __种。
(4)步骤③中产生白色沉淀的化学方程式:__ 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