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张家口市赤城县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一、选择题
1.如下图反映了我国古代的一项选官制度,该制度正式确立于( )
A.汉朝 B.隋朝 C.唐朝 D.元朝
2.唐太宗曾对大臣说:“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若损百姓以奉其身,犹割胫以啖腹,腹饱而身毙。”下列最能反映唐太宗“先存百姓”治国理念的措施是( )
A.减轻劳役,减轻刑罚 B.励精图治,重用贤能
C.注重文教,编修图籍 D.兴修水利,整顿漕运
3.贞观四年(630年),东突厥归附唐朝者多达10余万人,先后人居长安者数千家,唐太宗予以妥善安置,其酋长皆被授予将军,中郎将等官职,其中五品以上者100多人。这一做法( )
A.促进了阶层流动 B.削弱了藩镇实力
C.加强了中外交往 D.推动了民族交融
4.唐朝时,佛教的寺庙经济迅速发展。为此,韩愈认为,多出来的僧人应该强迫其还俗,同时焚烧经书,并将多出来的房屋提供给百姓居住。这体现了韩愈( )
A.抨击君主专制 B.维护佛教地位 C.抵制中外交流 D.抨击佛教
5.北宋王安石变法数年间,全国水利田面积大大增加。1070—1076年,各地兴修水利工程一万多处,得益灌溉的民田3600多万亩。这表明王安石变法( )
A.促进了北宋农业发展 B.推动了经济重心南移
C.解除了政府财政危机 D.提升了政府办事效率
6.下面剧本聚焦的历史史实是( )
《X X X X》 ——X X中学话剧社创作(宋军军营内) 人物甲:报……岳将军,金军大举南下,占领数座城池,百姓惨遭 屠戮…… 人物乙:待我先向圣上请旨,即刻出兵北伐,收复失地……(郎城城外) 人物乙:岳云,你率领骑兵冲乱金军阵势,随后步兵压上,直取敌 中军 (一番厮杀后,金军大败,宋军乘胜追击。收复汴京在望,这时,皇帝下旨班师回朝……)
A.金灭辽朝 B.岳飞抗金 C.宋金互市 D.南宋迁都
7.元朝疆域“北逾阴山,西极流沙,东尽辽左,南越海表”,今天的西北、西南、东北广大地区和台湾及南海诸岛,都在元朝的统治范围内。这说明了元朝( )
A.全国统一 B.民族交融 C.疆域辽阔 D.政权并立
8.他强调存天理、灭人欲,要求人们遵从传统的伦理道德和社会秩序,是理学的集大成者。“他”是( )
A.董仲舒 B.朱熹 C.顾炎武 D.柳宗元
9.历史图片蕴含着丰富的历史信息。如图所示史料可用于研究明朝( )
A.政府行政效率提高 B.皇权空前加强
C.行政机构职权扩大 D.吏治腐败严重
10.“明月有情还顾我,清风无意不留人”“清风不识字,何故乱翻书”等类似的诗句,被当朝统治者认为是“大逆不道”的。这表明当时的统治者在思想领域实行( )
A.“焚书坑儒” B.“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C.“八股取士” D.“文字狱”
11.清朝前期,江宁著名的大机户,有的拥有织机五六百张;佛山镇经营棉纺织业的手工工场达到2500家,织工超过50000人。材料表明清朝前期( )
A.商帮对社会经济产生很大影响
B.手工业门类齐全,技术先进
C.改变了传统的重农抑商政策
D.出现了颇具规模的手工工场
12.2025年央视春晚戏曲节目《声动梨园》让人们再次感受到了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中华传统文化表现多样,下面是一位同学将传统文化的书籍进行的分类汇总,其中①处应填写( )
类别一:《千金方》《唐本草》《本草纲目》 类别二:《史记》《三国志》《资治通鉴》 类别三:《三国志通俗演义》《水浒传》①
A.《梦溪笔谈》 B.《天工开物》 C.《农政全书》 D.《红楼梦》
二、材料题
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隋唐对外交往的国家分布于亚洲、欧洲和非洲,而且这些交往并不因中国发生内乱而中断,如日本连续十三次派出遣唐使。交往的领域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宗教等方方面面。在交往过程中,中华文化圈形成,唐朝成为周边国家经济文化交流的中心,并对世界文明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摘编自董月《唐朝对外交往的特点》
(1)列举出两例唐朝时中外文化交流的史实。根据材料一,概括唐朝对外交往的特点。
材料二 据《岭外代答》《诸蕃志》的记载,当时来南宋通商的国家有五十多个。这些国家的商人每年夏至以后乘海船前来,十月以后陆续起航回国。南宋商人去海外贸易的国家有二十多个。
——摘编自樊树志《国史概要》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朝对外贸易的特点。宋朝设置的管理海外贸易的机构是什么?
材料三 明初国家的统一,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以及宋、元以来科学技术的进步,为明代对外关系的发展提供了良好条件。为了发展对外关系,明成祖特派遣郑和率船队下西洋,从永乐三年(1405)到宣德八年(1433),郑和奉命七下西洋,历时29年。郑和船队下西洋带动了亚非许多国家派遣使节入明进行朝贡和贸易。
——摘编自朱绍侯等主编《中国古代史》
(3)根据材料三,分析郑和船队远航的条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郑和船队下西洋的影响。
14.唐宋体育运动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唐彩绘陶打马球女俑,此套彩绘陶俑为5件,均为女性,着紧身服,骑马、策马打球的身姿栩栩如生。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图片所反映的历史信息。
材料二 文史作品中的体育活动。
① 壮徒恒贾勇,拔抵长河。欲练英雄志,须明胜负多。噪齐山岌嶪(yè),气作水腾波。预期年岁稔,先此乐时和。——(唐)李隆基《观拔河俗戏》
② 伊蹴鞠之戏者,盖用兵之技也。武由是存,义不可舍,顷徒习于禁中,今将示于天下。——(唐)阎宽《温汤御球赋》
③ 日本国王子入朝,贡方物。王子善棋,帝令待诏顾师言与之对手。——《旧唐书》
(2)根据材料二,指出材料中所描述的三项体育活动的名称。请选择其中一项,说明该体育活动所承载的社会功能。
材料三 宋初,各级官吏多用文臣,社会文弱风气已露端倪。在正统文人的观念里,打马球已不再是一种值得肯定的社会风尚,而变成了一般市井之徒的恶习。一些在他们看来能够修心养性、陶冶情操,且比较文雅、高尚的活动,如围棋、象棋、投壶等项目深受他们喜爱。不少体育项目逐渐步出宫廷、府第而走向社会,为一般市民所享有。有的人将蹴鞠等活动引入商业机制,以吸引游客。唐代对抗性极强的蹴鞠活动,至宋代已演变为以不用球门、一人或多人对踢的表演性踢法为主了。
——摘编自黄伟《宋代体育与宋代社会》
(3)依据材料三,归纳宋代体育活动出现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出现此变化的原因。
三、综合题
15.某校七年级(1)班同学围绕“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和发展”开展了探究活动,请你参与。
【加强管理系台湾】
材料一 1684年,清政府设置台湾府,隶属福建省,下设台湾、凤山、诸罗三县。清朝鼓励沿海人民大量移居台湾,改变了台湾地广人稀、劳动力缺乏的状况。从17世纪晚期到19世纪初,台湾的汉族人口由原来的20万增加到200万。大陆移民和当地居民共同劳动,大大促进了台湾的开发。
(1)根据材料一,指出清朝为加强对台湾的管理所采取的措施,并概括这些措施产生的影响。
【巩固统治系西藏】
材料二 乾隆五十八年(1793),清朝正式颁布《钦定藏内善后章程》29条……明确规定:驻藏办事大臣督办藏内事务,地位与达赖喇嘛、班禅平等,拥有监督管理和任免西藏各级官员的极其广泛的权力……达赖喇嘛和班禅转世必须由驻藏办事大臣亲临并履行金瓶掣签手续。
——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
(2)根据材料二,概括驻藏办事大臣的主要职能。
【维护疆土促统一】
材料三 国家统一大业的完成,使清王朝幅员辽阔,气势恢宏,成为亚洲头等强国,也是世界强国之一,并且奠定了近代中国的版图,留给今人一份宝贵的遗产。应该说,清代的国家统一,既是历史的必然趋势,又与清朝统治者特别是康熙、雍正、乾隆三帝顺应这一趋势,坚决与分裂势力进行斗争,实行有利于统一大业的方针和政策有关。
——摘编自王思治《简论清代的国家统一》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两例清朝前期统治者与分裂势力进行斗争的事例。
(4)以上三则材料反映的共同主题是什么?
参考答案
1.B
2.A
3.D
4.D
5.A
6.B
7.C
8.B
9.B
10.D
11.D
12.D
13.(1)史实:玄奘西行取经、鉴真东渡日本、日本派遣遣唐使等。
特点:交往范围广;持续时间长;交往领域多;唐朝是交流中心。
(2)特点:通商国家多;贸易时间集中;双向贸易。
机构:市舶司
(3)条件:国家统一;社会经济恢复发展;宋元以来科技进步;明成祖的支持。
影响:加强了中国与亚非各国的友好往来和经济文化交流;带动了亚非国家的朝贡和贸易。
14.(1)历史信息:唐朝体育运动种类丰富体育运动参与广泛。
(2)体育活动:拔河、马球、围棋社会功能:
示例一:拔河增强团队凝聚力,寄托对丰收和社会安定的期盼;
示例二:马球锻炼军事技能,传承尚武精神;
示例三:围棋培养策略思维,丰富文化生活
(3)变化:体育活动趋向文雅;普及范围扩大;商业色彩增强;对抗性减弱。
原因:宋初重文轻武政策导致社会文弱风气;商品经济发展推动市民文化兴起
15.(1)措施:设置台湾府,隶属福建省;鼓励沿海人民移居台湾。
影响:促进台湾人口增长和开发;加强了对台湾的管辖,巩固了东南海防。
(2)职能:督办藏内事务;监督管理和任免西藏各级官员;监督达赖和班禅转世的金瓶掣签手续。
(3)事例:康熙平定三藩之乱;康熙收复台湾;乾隆平定大小和卓叛乱;康熙击溃噶尔丹叛乱(任举2例)。
(4)共同主题:清朝前期对边疆地区的管理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