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时分层训练(七) 7 回忆我的母亲
1.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每天天还没亮,母亲就第一个起身,接着听见祖父起来的声音,接着大家都离开床铺,喂猪的喂猪,砍柴的砍柴,挑水的挑水。母亲在家庭里极能任劳任怨。她性格和蔼,没有打骂过我们,也没有同任何人吵过架。因此,虽然在这样的大家庭里,长幼、伯叔、zhóu li相处都很和睦。母亲同情贫苦的人——这是pǔ sù的阶级意识,虽然自己不富峪,还周济和照顾比自己更穷的亲戚。
(1)根据拼音写汉字,给加点字注音。
zhóu li( 妯娌 ) pǔ sù( 朴素 )
床铺( pù ) 周济( jì )
(2)文段中有错别字的一个词语是“ 富峪 ”,这个词语的正确写法是“ 富裕 ”。
(3)“周济”中“济”的意思是 救,救济 。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D )
A.志愿者们舍小家为大家,不辞辛苦,任劳任怨,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
B.这在母亲心里是多么惨痛悲哀和无可奈何的事情啊!
C.有些生意人为富不仁,靠坑蒙拐骗、假冒伪劣生财致富,实在可恶。
D.母亲不仅吃苦耐劳,还是一个安居乐业的妇女,她鼓励孩子去开创新的生活。
解析:“安居乐业”指安定地生活,愉快地工作。不合语境。
3.下列句子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B )
A.通过手工制作课程,学生们锻炼了动手实践能力,拓展了思维空间,提高了发现美、创造美的能力。
B.近日,全国铁路公安机关集中整治“霸座”“阻挡车门”“强行进站”等扰乱车站秩序。
C.《中国成语大会》节目受到中小学生喜爱,是因为其形式新颖、有文化内涵。
D.给孩子什么样的现在,他们就拥有什么样的未来,以遏制学校甲醛超标、问题跑道等事件为切入口,把学校建成最安全的地方,这是伦理底线。
解析:缺少宾语,在“秩序”后加上“的行为”。
4.下列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 )
A.(我)祖籍广东韶关,客籍人,在“湖广填四川”时迁移四川仪陇县马鞍场。
B.这次交通事故的发生,是由于没有成熟技术的保障呢?还是由于缺乏风险忧患意识呢?
C.庚子年(1900)前后,四川连年旱灾,很多的农民饥饿、破产,不得不成群结队地去吃大户。
D.我亲眼见到,六、七百穿得破破烂烂的农民和他们的妻子儿女被所谓官兵一阵凶杀毒打。
解析:B项,选择疑问句只在最后用问号,应把第一个问号改为逗号;C项,“吃大户”在句中表示特殊含义,应加上双引号;D项,表概数的两个数字中间不加顿号,应删去句中的顿号。
(一)(2025·攀枝花西区期中)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
母亲的浪漫
张亚凌
①我一直觉得,母亲从骨子里是个很浪漫很浪漫的人。
②记得小时候,切面条时,母亲总会把我喊到案板前问:“凌娃,想吃啥样子的面条?”我呢, 歪着脖子仰着脸蛋,边瞎想边瞎说。母亲就按我说的样子来切:三角形、菱形、正方形、长方形……我说啥她就切成啥样的。父亲总责怪母亲说:“大人没大人样,你就跟着娃贪玩吧,吃一顿饭都吃得乱七八糟。”
③父亲不知道的是,就是因为我的参与、我的瞎想瞎说,我才嬉戏般吃完没油水没菜的杂粮面条,还吃得有滋有味。
④用糜子面、玉米面、红薯面蒸馍馍时,母亲更民主。我们兄妹没事,都可以趴到案板上参与。洗干净的各种豆子就放在旁边,馍馍的形状随便捏,可以在里面放进自己喜欢的豆子。母亲只是强调说:“自己捏的馍馍蒸熟后就是自己的了,得吃完,不许耍赖的。”已经说好了,我们就没有抱怨地吃着其实并不喜欢吃的各种馍馍。不过就因为有几粒豆子包在里面,且是自己包进去的,吃的时候感觉就好多了。
⑤想想看,几个箅子上,东倒西歪着不同形状的馍馍,谁家会这么开明?只有浪漫的母亲才会想到用这种方式刺激孩子们的味蕾,唤起孩子们的食欲。
⑥母亲的浪漫,当然不止这些。
⑦上小学时,吃个苹果都像过年一样隆重的年月,院子里的苹果树上结了多少苹果,都在母亲反反复复中数得清清楚楚,我们绝对没有机会偷吃的。摘苹果是母亲亲自做的事情。A高处的母亲会站在梯子上小心地摘下来,绝不会不小心撞掉一个苹果的。不过,母亲每次都会留一个苹果在树上,说是给鸟雀的。
⑧树上是结了好些苹果,可一条巷子好歹也有二十几户人家,每家送两个,也留不下几个让我们吃。我们自然也不会空手回来的,我们不过是用苹果一种味儿,换来了很多味儿。
⑨呵呵,人都吃不饱,还给鸟雀留。一棵苹果树让我们吃到了许多味儿。这都是母亲的浪漫啊。
⑩记得那年我要外出求学了,母亲把我和父亲送到村口。我们准备走了,母亲又喊住了我, 从兜里掏出一把钥匙,后面还挂着一个小绒球。“把大门钥匙带上,我娃走得再远,都会觉得像在自家屋里一样舒坦。想家了就看看钥匙,家门就推开了。”我和父亲已经走了老远,母亲还在叮咛。
还别说,想家了,我就掏出钥匙。看着看着,恍惚间就进了家,就来到家里的角角落落,想家的难受劲就被慢慢地稀释了。
我一直觉得,给我钥匙是母亲做的最最浪漫的事。
母亲真是个浪漫的女人。田地分到各家各户了,人家种庄稼,都磕着边种,母亲倒好,地前面种一溜向日葵。只是为了好看——不等熟好,就被路人摘了。在父亲嘟哝不合算时,母亲说:“咱看了芽儿拱出地面,看了叶子变宽变大,还看了多日的葵花盘;人家就图了个嘴快, 还是咱划算。”
瞧瞧母亲,算得失都算得如此浪漫!说实在的,我成长的快乐得益于母亲的浪漫。
我还记得三十多年前去赶集的事。8分钱一碗香喷喷的踅面,娃娃们围着吃,大人们乐呵呵地看着,不吃也香。而我的母亲则是将我拉到书摊前,慷慨地给我两毛钱,并嘱咐道:“好好看。”
母亲信奉“嘴瘾一过就消化了,眼瘾一过就留心里了”,当别的母亲给自己孩子带回来吃的东西时,她给我带回来的多是本子、笔,或者书。三十多年前的关中农村,连吃饭都是问题,母亲却给我订了一本少年阅读的杂志。
巷子里别的女人不理解我的母亲,说她“不会过日子”,B 可我知道,是浪漫引领着我的母亲,站在“今天”里,看的却是“明天”的风景。
(有改动)
5.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B )
A.文中通过“我”的观察来回忆母亲的浪漫,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使母亲的形象跃然纸上。
B.第②段中母亲按照“我”说的样子来切面条,父亲却责怪母亲,通过对比表现出父亲的冷漠、自私。
C.选文多次出现“浪漫”一词,既表明母亲生活的智慧,又暗示她对美的追求,洋溢着“我”对母亲的敬佩之情。
D.本文语言质朴而富有深情,在看似平静的叙述中蕴含至爱深情,流露出一种真挚深沉的爱。
解析:根据第②段中“父亲总责怪母亲说:‘大人没大人样,你就跟着娃贪玩吧,吃一顿饭都吃得乱七八糟’”可知,父亲责怪母亲只是因为吃一顿饭都吃得乱七八糟,并没有表现“父亲的冷漠、自私”。
6.请依次概括文章记叙有关母亲“浪漫”的事情。
(1)小时候,母亲用各种方式唤起孩子们的食欲,“我们”吃得有滋有味。
(2)上小学时,母亲将自家苹果送给邻居,让“我们”吃到很多味儿,还留一个给鸟雀。
(3) 外出求学时,母亲给“我”家里的大门钥匙,并叮嘱“我”想家了就拿出来看看,化解“我”想家的难受劲。
(4) 田地分到各家各户的年代,母亲却在地前面种向日葵,认为好看很划算,她把得失算得很浪漫。
(5) 三十多年前,母亲慷慨买书,为“我”订阅少年阅读的杂志,让“我”过眼瘾,丰富“我”的心灵。
7.阅读全文,概括作者母亲的形象,并结合具体内容简要分析。
①关爱子女,充满智慧。为了唤起孩子们的食欲,母亲会想到各种方式刺激孩子们的味蕾。②心地善良,有爱心。摘了苹果,母亲会每家送两个,并且每次都会留一个苹果在树上,说是给鸟雀的。③热爱生活,追求真善美。田地分到各家各户后,母亲会在地前面种一溜向日葵,被路人摘了以后,母亲却认为好看很划算。④目光长远,有见识,重视教育。在物资匮乏的年代,母亲慷慨买书,让“我”过眼瘾,并且给“我”订少年阅读的杂志。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人物形象。根据第③~⑤段相关内容可知,母亲关爱子女,且母亲充满了智慧。根据第⑦段和第⑧段相关内容可知,母亲心地善良,有爱心。根据第 段可知,母亲热爱生活,追求真善美。根据第 段和第 段相关内容可知,母亲目光长远,有见识,重视教育。
8.批注是一种常用的读书方法,它可以对文章的语言和内容等进行分析点评。试从文中A、B两处画线句中任选一处进行批注。
(示例一)选A。“小心”写出在物资极度贫乏的年代,母亲摘苹果时动作的小心翼翼,“绝不会不小心”双重否定是为了强调母亲摘苹果时动作的谨慎、仔细以及对苹果的珍视,同时引出下文留一个苹果在树上给鸟雀这一细节,引起读者思考,进而表现了母亲的浪漫。
(示例二)选B。在当时苦难的生活中,母亲的浪漫体现在对生活真善美的追求和对子女富有智慧的教育,这些使“我们”在人生道路上茁壮成长,培养“我们”获取生活的快乐与幸福的能力,表达了“我”对母亲的理解与认可。
(二)整本书阅读。
9.(2023·张家口张北县第三中学月考)在浩瀚的名著星空中,戏剧社团选取《红星照耀中国》这本书编写舞台剧,请你阅读下面的表格,回答问题。
剧组 剧本内容 任务角度 解决问题
《红星照耀中国》 “红小鬼”群像定格 旁白设计 (1)请结合“红小鬼”的事迹和精神,为这一画面配一段简单的旁白。 (示例)他们在红军队伍中,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尽管年纪轻轻,却跟随部队爬雪山、过草地,在战火中走向成熟。他们的勇敢、乐观照耀了中国。
朱德专辑 情节设计 (2)有同学建议想象一个故事,作为朱德爱护部下真实事件中的补充事件,你认为这样做合适吗?为什么? (示例)靠想象补充事例不合适。因为《红星照耀中国》是一部纪实作品,只有记录自己所看、所听的真实内容,才能体现纪实作品的真实性。
6 /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