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 课时分层训练(八) 8 列夫·托尔斯泰 语文 八年级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09 课时分层训练(八) 8 列夫·托尔斯泰 语文 八年级上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26.0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9-12 09:28:3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时分层训练(八) 8* 列夫·托尔斯泰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对的一项是( D )
A.胡髭(zì)     尴尬(ɡà)
粗劣(liè) 两颊(jiá)
B.侏儒(zhū) 蒙昧(mèi)
甲胄(wèi) 纠缠(jiū)
C.广袤(mào) 无垠(ɡēn)
掩饰(shì) 鬈发(quán)
D.敦实(dūn) 颔首(hàn)
乡绅(shēn) 长髯(rán)
解析:A项,“髭”应读“zī”;B项,“胄”应读“zhòu”;C项,“垠”应读“yín”。
2.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B )
A.犀利       粗制滥造
引人注目 郁郁寡欢
B.器宇 无可质疑
微不足道 麻木不仁
C.粲然 藏污纳垢
诚惶诚恐 直戳要害
D.伪装 热泪涟涟
黯然失色 鹤立鸡群
解析:“质”应为“置”。
3.下列句中加点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A )
A.这把刀经过多次打磨变得十分锋利,真是入木三分啊。
B.这个老人小心谨慎了一生,一有风吹草动,就马上诚惶诚恐地替别人、替自己担忧。
C.城市中的绿化带本是用来美化城市道路的,现在却成了藏污纳垢的地方。
D.她有着高挑的身材、瀑布般的头发,无论走到哪里,都是鹤立鸡群,引人注目的。
解析:“入木三分”形容书法刚劲有力,也用来形容议论、见解深刻。此句望文生义,使用错误。
4.(2025·齐齐哈尔中考)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D )
A.据调查,青少年近视的原因主要是户外运动时间偏少,不科学使用电子产品造成的。
B.“无我之境”出自王国维的《人间词话》,它是一种评判诗词境界,也是做人境界的标尺。
C.书籍是精神世界的入口。通过阅读,人们不仅能润泽心灵、涵养品格,还能获得知识、锻炼思维。
D.大数据的生成,有其内在的规律。只有深刻认识,并掌握这些规律,才能提高科学运用大数据的能力。
解析:A项,句式杂糅,应删掉“的原因”或“造成的”;B项,成分残缺,应在“诗词境界”后面加上“的标准”;C项,语序不当,应将“润泽心灵、涵养品格”和“获得知识、锻炼思维”互换位置。
5.下列选项中,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C )
在一本托尔斯泰的传记中,我看到一张托尔斯泰晚年居住在波良纳时的照片。一座俄罗斯木房子,      。前面,目光仁慈而忧郁的托尔斯泰,穿一件农民外套,坐在一把宽大的座椅中。
A.栅栏和窗是白色的,屋顶是斜的,树丛和远山围绕在木房子四周
B.围绕在木房子四周的树丛和远山,白色的栅栏和窗,斜的屋顶
C.白色的栅栏和窗,斜的屋顶,围绕在木房子四周的树丛和远山
D.树丛和远山围绕在木房子四周,栅栏和窗是白色的,屋顶是斜的
解析:根据横线前的“一座俄罗斯木房子”可知,后面应该先写木房子的构造,故排除B、D两项;然后由近及远,由木房子写到四周的树丛和远山。观察前后句子的特点,皆是形容词在前,名词在后,A项的句式与前后文不符,故答案为C项。
(一)(2025·福建龙岩市期末)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
大漠里的坚守
徐 剑
①风掠过叶尔羌河,河边的胡杨傲然挺立。叶尔羌河的河水一路往下流,与和田河交汇,汇入塔里木河。在这里,凡有河水流过的地方,常常可以看到胡杨的伟岸身影。
②秋里塔格山就在前方。此时,天空晴朗,阳光灿烂。这是南疆夏天的早晨,黄少英带了构造室八个人准备翻越秋里塔格山,这可是连鸟儿都飞不过去的高山。可是,地球物理专业出身的黄少英执意要翻越过去。
③沿着沟底而行,一直朝前走,南边横亘着一排山,翻过去,就可以下山了。可是这排山都是五六十米高的绝壁,无路可攀,下边又是一个水塘子,将路阻断了。他们好不容易过了水塘,却没有爬山的绳子。彼时已经是下午五点半了,手机没有信号,无可奈何,只好往下撤,沿路返回,再沿着河谷往下走。雪来云拥,天气冷极了,他们又走了6个小时,到了晚上11点,才走回下车处。
④悻悻而归,黄少英有一种挫败感。但是,他决定,下次还来,带着绳子来!
⑤过了三年,他与外国专家合作,决心走另一条道,从南边往北走,翻越秋里塔格山。可是,当他们进入中间河谷地带,本来晴空万里的天气,突然间乌云翻滚,又是风,又是雨,又是冰雹,再次把他们给逼回来了。
⑥从北向南,抑或从南向北,都没有穿越秋里塔格山,黄少英遗憾而归。
⑦为何要一而再、再而三地翻越秋里塔格山?
⑧因为秋里塔格山和北边的克拉苏构造带是库车坳陷盐构造发育的主要地区。它们的露头点都可写进教科书。那里各种盐上层的构造变形样式都有,是研究盐下层变形的基础,是库车盐相关构造理论研究的起点。
⑨“盐相关构造理论?”我问。
⑩“是的。”黄少英说,“我们坚信,库车的盐相关构造是最具典型性的,油气就藏在盐下成排成带的构造里。”
“你们关于这盐相关构造的研究,取得了什么成果?”
“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黄少英从小读书就争气,后来考上北京的著名学府,从本科念到博士。2004年,塔里木油田招了两名青年博士和几名硕士研究生,黄少英是其中之一。
黄少英还不是一个人来,他是夫妻双双入南疆。彼时,库车的石油勘探遇到难题,仍以20世纪80年代初外国科学家提出的断层褶皱理论找油。按这个理论,找到背斜,就等于找到了油。可是,实际情况并不乐观,库车的石油勘探遇到了巨大挑战。黄少英在废井基地跑了三年,经过认真研究,向技术专家们建议,可否用“盐相关构造理论”找油,并请来有关专家赴南疆联合考察研究,在库车等地展开勘探。2008年,克深2井开钻,次年获得成功。
在黄少英的眼里,塔克拉玛干沙漠是中国地质的百科全书,他立志要在四十岁前,徒步考察塔克拉玛干沙漠。
我问他:“大漠中迷过路、遇过险吗?”
“有惊无险。”黄少英淡然地说,“沙漠地质考察,最让人担惊受怕的是天气。出发前,还是晴空万里,走着走着,天气就变了,一阵云来,一片雨过,河谷洪水陡涨,野马般从峡谷中冲出,一个躲闪不及,就可能被卷走……”
“没有想过离开?”我问。
“没有。”黄少英摇了摇头。
“为什么?没有机会吗?”
“机会多多,很多企业挖我,甚至国内一流的大学也挖我。”黄少英平静地说,“可是,塔克拉玛干沙漠是中国地质的百科全书啊,搞地质的人,都会被它迷住的。这样好的平台,我怎么会放弃?”
正是凭着对塔里木盆地的行走踏勘,2020年,年近不惑的黄少英获得“黄汲清青年地质科学技术奖”。
窗外,漠北的早樱开了。而到了秋天,叶尔羌河、塔里木河,又将是一片金色的胡杨……
(选自《人民日报》2023年5月,有改动)
6.下列对本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A.本文客观叙述黄少英坚守大漠勘探石油的事迹,直接表达对他的敬佩之情。
B.文章首尾呼应,都写到了胡杨,意在用胡杨的傲然伟岸正面衬托人物形象。
C.第 段采用插叙,交代黄少英的勘探经历,丰富文章内容,使情节更完整。
D.文章先后两次展现“我”和黄少英的对话,推进情节发展,增强作品的真实性。
解析:本文通过访谈形式介绍黄少英等人坚守在大漠之中勘探石油的事迹,文章没有直接表达对主人公的敬佩之情,而是借胡杨含蓄地表达对主人公的赞美之情。
7.黄少英一行人在翻越秋里塔格山的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请简要概括。
 ①地势险峻,翻越艰难。②天气恶劣,变化莫测。③信号不好,联系不畅。 
8.结合语境,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
 ①连用短句,节奏分明,语气坚定有力,情感得到强化。②先后用了两个“来”字,运用反复的手法,强化黄少英翻越秋里塔格山的决心,突出人物形象。 
解析:本题考查赏析句子。“他决定”“下次还来”“带着绳子来”采用短句的形式,两个“来”字简洁有力地表现了黄少英遭遇挫败后不服输的心态;结合第②~④段内容可知,黄少英执意翻越秋里塔格山,当他们克服重重困难,越过水塘时,却发现缺少爬山的工具,不得不放弃,“下次还来”表现了他翻越高山的决心是不可动摇的。
9.主人公黄少英有哪些优秀品质?请简要概括。
 ①不畏艰险,坚守理想;②淡泊名利,甘于奉献;③热爱祖国,献身科学;④勇攀高峰,敢为人先;⑤潜心研究,追求真理;⑥集智攻关,团结协作。 
10.仿照《感动中国》组委会给予南仁东的颁奖词,请你给获得“黄汲清青年地质科学技术奖”的黄少英写一段颁奖词。
一个人的梦想能有多大?大到可以直抵苍穹;一个人的梦想能有多久?久到能够穿越一生。23年,8 000多个日日夜夜,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首席科学家、总工程师南仁东心无旁骛,为崇山峻岭间的中国“天眼”燃尽生命,在世界天文史上镌刻下新的高度。
 (示例一)一个人走多远才能抵达梦想的彼岸?是从喧嚣的城市抵达荒凉的大漠;一个人走多久才能看见真理的曙光?是从意气风发奋斗至年近不惑。16年,5 800多个日日夜夜,大漠的油田勘探工作者黄少英,与风雪做伴,让中国油田勘探工作向大地更深处进军。
(示例二)守得住初心,才能书写不朽传奇;经得住磨砺,才能实现人生理想。16年,5 800多个日日夜夜,扎根大漠行走勘探的黄少英,择一事终一生,探寻埋于地下更深处的奥秘。 
(二)综合性学习。
11.在《列夫·托尔斯泰》一文中,托尔斯泰的“目光就像一把锃亮的钢刀刺了过来,又稳又准,击中要害”,他的双眼看透了暴政、丑恶、虚伪和苦难。眼睛是心灵的窗户,下面就让我们走进“眼”的世界。
(1)【“眼”中辨字体】下面四幅“眼”字书法中,属于隶书的一项是( D )
A. B. C. D.
解析:A项,行书;B项,草书;C项,篆书;D项,隶书。
(2)【“眼”中识人物】阅读下面名著中的片段,试指出所描写的人物。
片段一 这长老近前细看,你道他是怎生模样:
尖嘴缩腮,金睛火眼。头上堆苔藓,耳中生薜萝。鬓边少发多青草,颔下无须有绿莎。眉间土,鼻凹泥,十分狼狈;指头粗,手掌厚,尘垢余多。还喜得眼睛转动,喉舌声和。语言虽利便,身体莫能那。正是五百年前A,今朝难满脱天罗。
(节选自《西游记》)
片段二 B貌不惊人——一个沉默谦虚、说话轻声、有点饱经沧桑的人,眼睛很大(“眼光非常和蔼”这是大家常用的话),身材不高,但很结实,胳膊和双腿都像铁打的一样。
(节选自《红星照耀中国》)
A. 孙悟空  B. 朱德 
(3)【“眼”中表真情】结合语境,仿照画线句子补写句子。
老师的眼睛,是严厉的眼睛。每当我骄傲自满时,那双眼睛会让我变得谦虚。老师的眼睛,是爱抚的眼睛。每当我遇到困难时,那双眼睛会给我巨大的鼓励。老师的眼睛,是 (示例)智慧的眼睛 。每当 我迷失方向时 ,那双眼睛 会引领我正确前行 。
6 /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