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 课时分层训练(十三) 13 唐诗五首 语文 八年级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15 课时分层训练(十三) 13 唐诗五首 语文 八年级上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42.4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9-12 09:28:3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时分层训练(十三) 13 唐诗五首
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C )
A.徙倚欲何依(徘徊)
B.日暮乡关何处是(故乡)
C.长河落日圆(长江)
D.几处早莺争暖树(向阳的树)
解析:“长河”应解释为“黄河”。
2.下列诗句的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B )
A.芳草/萋萋/鹦鹉洲
B.猎马带/禽/归
C.单车/欲/问边
D.渡远/荆门外
解析:正确的朗读节奏划分应为“猎马/带禽/归”。
3.下列各项搭配中有误的一项是( C )
A.《野望》——王绩——五言律诗
B.《黄鹤楼》——崔颢——七言律诗
C.《钱塘湖春行》——白居易——七言绝句
D.《使至塞上》——王维——五言律诗
解析:《钱塘湖春行》是七言律诗。
4.下列诗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C )
A.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B.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C.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D.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解析:“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的意思是“月亮倒映在水中,犹如从天上飞来一面明镜,空中云霞形成了海市蜃楼的美丽景象”。这两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A项、D项为对偶,B项为设问。
5.下列诗句中运用了典故的一项是( B )
A.萧关逢候骑    B.长歌怀采薇
C.月下飞天镜 D.属国过居延
解析:据《史记·伯夷列传》,商末孤竹君之子伯夷、叔齐在商亡之后,“不食周粟,隐于首阳山,采薇而食之”。后遂以“采薇”比喻隐居不仕。
6.下列表述准确的一项是( C )
A.《野望》写的是山野春景,全诗流露出诗人孤独、抑郁的心情,抒发了惆怅、孤寂的情感。
B.《黄鹤楼》的首联表达的是思乡之情,尾联表达的是寂寞、惆怅的情感。
C.《钱塘湖春行》处处扣紧环境和季节的特征,把刚刚披上春天外衣的西湖描绘得生意盎然,恰到好处。
D.《渡荆门送别》中诗人在尾联直抒胸臆,借自己对家乡之水的恋恋不舍,抒发了浓浓的思乡之情。
解析:A项,《野望》写的是山野秋景;B项,《黄鹤楼》的首联和颔联表达的是寂寞、惆怅的情感,尾联表达的是思乡之情;D项,《渡荆门送别》尾联中诗人不说自己思念故乡,而说故乡之水恋恋不舍地一路送诗人远行,委婉地表达对故乡的依依不舍,不是直抒胸臆。
7.默写。
(1)牧人驱犊返, 猎马带禽归 。(王绩《野望》)
(2) 晴川历历汉阳树 ,芳草萋萋鹦鹉洲。(崔颢《黄鹤楼》)
(3)山随平野尽, 江入大荒流 。(李白《渡荆门送别》)
(4)《钱塘湖春行》中抒写诗人游兴未尽,对西湖美景恋恋不舍之情的诗句是: 最爱湖东行不足 , 绿杨阴里白沙堤 。
(5)《使至塞上》中诗人以传神的笔墨刻画了奇特壮美的塞外风光,“ 大漠孤烟直 , 长河落日圆 ”这两句诗被王国维赞为千古壮观的名句。
(一)(2025·柳州柳南区期末)阅读《野望》,回答问题。
8.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B )
A.首联“望”字点题,交代了时间、地点及人物此刻的心情,奠定了感情基调。
B.颔联写野望之景,从动态角度描写远望中悲壮、苍凉、肃杀的秋色之景。
C.颈联写傍晚时分人的活动,从反面衬托出诗人郁闷、孤单的心境。
D.律诗一般为每首八句,分为四联,颔联和颈联的上下句应是对仗句。这首五言律诗就是如此。
解析:“从动态角度”表述有误,应是静态。
9.“用典”即引用古籍中的故事或词句,是诗人委婉抒情的常用手法之一。请分析本诗中典故的表达效果。
 (示例)诗人借“采薇”这一典故,表达了自己隐居不仕的决心(或表达了自己处在失意迷茫中向先贤寻求慰藉的心情)。 
(二)阅读《黄鹤楼》,回答问题。
10.诗的尾联运用了 设问 的修辞手法,借写景抒发感情。
11.《黄鹤楼》将神话传说与眼前景物融为一体,抒发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
 抒发了诗人漂泊异地的伤感和深切的思乡之情。 
(三)(2023·北京中考)阅读《使至塞上》,回答问题。
12.根据你的理解,在下面横线上填写恰当的内容。
本诗的开头叙述诗人① 出塞慰问 ,接着记录沿途的自然风光,结尾用人物问答的方式叙写了② 都护在前线的事实 。
13.列出第二联构成对偶的词语,简要分析这一联运用对偶的表达效果。
 “征蓬”对“归雁”,“出”对“入”,“汉塞”对“胡天”。诗人选择“征蓬”“归雁”等意象,说自己像随风而去的蓬草一样飞出“汉塞”,像振翅北飞的“归雁”一样进入“胡天”。句式工整,音韵和谐,营造出一种孤独飘零的意境,暗示了诗人因为被排挤出朝廷而产生的激愤和抑郁之情。 
(四)(广西中考)阅读《渡荆门送别》,回答问题。
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C )
A.本诗借景抒情,写出了诗人前往楚地途中的所见所感。
B.首联写诗人乘舟到“荆门外”,交代了诗人的行踪。
C.颔联描写长江两岸特有的景色,体现出山水的静态美。
D.颈联描绘了水中映月和天边云霞这两幅美丽的画面。
解析:颔联写的是山水的动态美。
15.尾联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故乡之水恋恋不舍、不远万里送“我”行舟,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出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 
(五)阅读《钱塘湖春行》,回答问题。
16.诗中哪些事物体现出早春的季节特征?
 诗中的初平之水、早莺、新燕、浅草等景物体现了早春的季节特征。 
17.尾联“行不足”三字有何表达效果?
 “行不足”三字既说明了湖东自然景物的美不胜收,又写出了诗人的余兴未阑,表达了诗人对西湖美景的喜爱和迷恋之情。 
(六)诗歌鉴赏。
18.(2025·济宁邹城市期中)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送友人
[唐]薛涛
水国蒹葭夜有霜,月寒山色共苍苍。
谁言千里自今夕,离梦杳如关塞长。
(1)分析诗歌前两句在全诗中的作用。
 前两句是景物描写,描绘了秋天月夜凄凉的景象,渲染了一种悲凉的气氛,表现了离别感伤的情绪。 
(2)赏析“离梦杳如关塞长”一句的妙处。
 这句诗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对友人的思念(离梦)比作长长的关塞,遥远、深长,生动含蓄地写出了对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 
4 /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