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时分层训练(二十六) 26 诗词五首
1.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D )
A.问君何能尔(你)
欲辨已忘言(分辨)
B.结庐在人境(庐山)
浑欲不胜簪(简直)
C.星河欲转千帆舞(银河)
我报路长嗟日暮(回报)
D.折戟沉沙铁未销(销蚀)
自将磨洗认前朝(拿,取)
解析:A项,“尔”应解释为“如此,这样”;B项,“庐”应解释为“简陋的房屋”;C项,“报”应解释为“回答”。
2.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D )
A.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B.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C.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D.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
解析:正确的朗读节奏划分应为“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
3.下列句中没有运用典故的一项是( B )
A.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B.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C.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D.九万里风鹏正举。
解析:A项,运用了“赤壁之战”“铜雀台”的典故;C项,运用了“黄金台”的典故;D项,运用的是《庄子·逍遥游》中的故事。
4.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 )
A.陶渊明,唐朝诗人,一名潜,字元亮,号五柳先生,私谥“靖节”。田园生活是陶渊明诗的主要题材。
B.杜牧,唐代诗人,字牧之,号樊川居士。尤以七言绝句著称,与李商隐一起被后人称为“小李杜”。
C.李清照,宋代女词人,号易安居士,婉约词派代表词人,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
D.杜甫,唐朝诗人,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人称“杜少陵”“杜工部”等。杜甫被后人尊称为“诗圣”,他的诗被后人称为“诗史”。
解析:陶渊明是东晋诗人。
5.默写。
(1)我们常说“只可意会,不可言传”,陶渊明在《饮酒》(其五)中有两句诗与其意相似,这两句诗是: 此中有真意 , 欲辨已忘言 。
(2)《春望》一诗中借花和鸟来表达感时伤世的句子是: 感时花溅泪 , 恨别鸟惊心 。
(3)《雁门太守行》中运用比喻、夸张的修辞手法渲染敌军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和危急形势的句子是: 黑云压城城欲摧 , 甲光向日金鳞开 。
(4)《赤壁》中蕴含机遇造人的哲理的诗句是: 东风不与周郎便 , 铜雀春深锁二乔 。
(5)李清照在《渔家傲》中感慨空有才干却不能施展的句子是: 我报路长嗟日暮 , 学诗谩有惊人句 。
(一)(枣庄中考)阅读《饮酒》(其五),回答问题。
6.下列对诗歌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B )
A.该诗为五言古诗,题为《饮酒》,实为诗人借酒抒发对世事人生的感慨。
B.“心远地自偏”意思是环境偏僻才能使人悠闲自得,表达诗人宁静安详的心态。
C.“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展现了独特的自然之美:静态的温馨和动态的灵性。
D.“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这其中的妙谛,在诗人看来,只可意会,难以言传。
解析:“心远地自偏”的意思是“只要心存高远,哪怕是居所处于闹市也像是在偏僻之地一样”。
7.苏轼曾这样评述“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因采菊而见山,境与意会,此句最有妙处。”一个“见”字写出了诗人 悠然自得 的心境。
(二)阅读《春望》,回答问题。
8.“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中“抵万金”的含义是什么?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说明家书的珍贵。表达了诗人对家乡和亲人的强烈思念之情。
9.请对本诗尾联刻画的诗人形象进行简要赏析。
尾联刻画了诗人苍老的形象,展示了诗人悲凉的心情,抒发了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怀。
(三)(牡丹江中考)阅读《雁门太守行》,回答问题。
10.李贺作诗,工于设色,陆游就曾说他的诗“五色炫耀,光夺眼目,使人不敢熟视”。结合首联中表现色彩的词语,发挥想象,描绘这两句诗呈现的画面。
(示例)敌军滚滚而来,黑压压一片,犹如乌云翻腾,城墙仿佛将要坍塌;我军严阵以待,铠甲迎着云缝中射下来的太阳光,如金色鳞片般闪闪发光。
11.诗的结尾很有特点,运用了什么手法,表达了怎样的主旨?
诗的结尾运用燕昭王黄金台上招揽天下贤士的典故,抒发了全体将士忘身报国的情感。
(四)阅读《赤壁》,回答问题。
12.请赏析“自将磨洗认前朝”一句的表达作用。
运用动作描写,“将”“磨”“洗”“认”一系列的动词,生动地表现出诗人当时的兴奋和对历史事件的密切关注,自然地引起后文对历史的咏叹,为下文的议论和抒情作铺垫。
13.“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是诗人的假设,这样假设有何用意?
诗人用这样的假设感慨周郎的取胜得益于机遇,曲折地表达了自己空有抱负而生不逢时、无从施展才华的无奈。
(五)阅读李清照的《渔家傲》,回答问题。
14.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D )
A.词一开头,“转”“舞”两个动词将词人在风浪颠簸中的感受,逼真地传递给了读者。
B.“殷勤问我归何处”,饱含着深厚的感情,寄寓着美好的理想。
C.“路长嗟日暮”反映了词人晚年孤独无依的痛苦经历;“谩有惊人句”则流露出词人对现实的强烈不满。
D.本词将梦幻与生活、历史与现实融为一体,格调雄奇,意境开阔,充分显示了李清照婉约词的突出特点。
解析:本词将梦幻与生活、历史与现实融为一体,格调雄奇,意境开阔,充分显示了李清照豪放词的突出特点。
15.有些同学在默写时会把“学诗谩有惊人句”中“谩”写成“慢”,请向他们解释为什么用“谩”字。
“谩”字在此处意为“同‘漫’,空、徒然”,传达出词人对现实无能为力的苦闷和空有诗情才华,却无法施展的无奈。如果将“谩”字错写成“慢”,会让人误解为词人学诗进度缓慢,或者对学诗的态度怠慢,这与原句的意思相去甚远。
(六)诗歌鉴赏。
16.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夜泊润州①江口
刘言史
秋江欲起白头波,贾②客瞻风无渡河。
千船火绝寒宵半,独听钟声觉寺多。
【注】①润州:今江苏镇江。②贾(gǔ):商人。
(1)简述诗人夜泊润州江口的原因。
看风向风势,江面上将会有大风浪,船只无法过江。
(2)根据诗句概括润州城的特点。
从“千船”可以看出润州城是长江重要的渡口,属于交通要冲;联系“贾客”和“千船”可以看出润州城商贾云集、经济繁荣;从“寺多”可以看出润州城寺庙多,佛事盛行。
4 /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