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时分层训练(一) 1 消息二则
1.扬英勇之豪气,瞻大国之风范。预习本课时,小齐查阅资料后,做了下面的笔记与你分享。
70多年前,中国人民志愿军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奔赴朝鲜战场。①他们同朝鲜军民密切配合,锐不可当,时常把武装到牙齿的敌人打得如潮水般kuì退,最终把抗美援朝战争打成了美国人眼中“②最寒冷的冬天。”③中国人民志愿军同朝鲜军民一道,历经两年零九个月的浴血奋战,yíng得了抗美援朝战争的伟大胜利。伟大的抗美援朝战争,维护了亚洲和世界的和平,抵御了帝国主义的侵略扩张,保卫了中国人民的和平生活。革命先烈们永垂不朽,他们身上彰显的坚韧刚强的意志、④爱国主义情怀和大无畏精神万古长青。
(1)小齐有两个字暂用拼音代替,两个加点字不确定读音。请你帮小齐选出正确的一项( C )
A.dǎnɡ 溃 羸 rěn
B.dānɡ 馈 羸 rèn
C.dānɡ 溃 赢 rèn
D.dǎnɡ 馈 赢 rěn
(2)上面文段中画波浪线的四处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处是( C )
A.① B.② C.③ D.④
解析:句号应放在引号外面。
(3)文段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将正确的语句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伟大的抗美援朝战争,抵御了帝国主义的侵略扩张,保卫了中国人民的和平生活,维护了亚洲和世界的和平。
2.下列句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B )
A.这块招牌早已摇摇欲坠,台风一来便如摧枯拉朽般将它卷落在地,摔得粉身碎骨。
B.李军的成绩在年级中排名第三,考取重点大学,锐不可当。
C.爷爷最喜欢给我讲八路军英勇善战的故事。
D.未来一定不会只是风平浪静,每个人都会遇到或多或少的困难。
解析:“锐不可当”形容来势凶猛,不可阻挡。用在此处不合语境。
3.下列句子中表达方式与其他三项不相同的一项是( C )
A.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从一千余华里的战线上,冲破敌阵,横渡长江。
B.我东路三十五万大军与西路同日同时发起渡江作战。
C.此种情况,一方面由于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锐不可当;另一方面,这和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订和平协定,有很大关系。
D.我军前锋,业已切断镇江、无锡段铁路线。
解析:A项,交代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的概况,是记叙;B项,交代东路大军发起渡江作战的时间、人数,是记叙;C项,这句是作者对此种情况的看法和观点,是议论;D项,交代我军前锋切断铁路线的情况,是记叙。
4.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D )
A.新闻的标题可分为主标、引标、副标,其中主标不可缺少。
B.导语一般指“电头”后的第一句或第一段文字,用来提示消息的重要事实。
C.新闻的特点是立场、观点鲜明,内容真实具体,反应迅速,语言简明准确。
D.消息的记叙要素与记叙文大致相同,有标题、导语、主体、背景和结语五项。
解析:记叙文的六要素包括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消息的结构包括标题、导语、主体、背景和结语。
(一)(2025·沈阳和平区期末)阅读下面非连续性文本,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23年11月23日上午,载有第十批在韩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遗骸的中国空军运-20专机进入中国领空后,空军两架歼-20战斗机护航,并在机场上空拉烟通场,“双20”同框,向志愿军烈士致以崇高敬意。
上午11时32分许,沈阳桃仙国际机场以“过水门”航空最高礼遇迎接志愿军烈士回家。去时少年身,归来英雄魂。思念有形,此刻的缅怀,写满沈城大地。
11月24日10时,第十批在韩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遗骸安葬仪式在沈阳抗美援朝烈士陵园志愿军烈士纪念广场举行。
(有改动)
材料二
再忆“最可爱的人”
魏巍在《谁是最可爱的人》一文中描绘的志愿军战士死守松骨峰的战役,正是电影《志愿军:雄兵出击》着重展现的关键战役。该电影的导演说:“我希望通过电影,能让现在的观众再次回忆起最可爱的人。”
1950年11月,中国人民志愿军第38军112师335团,追击南逃的美军到松骨峰一带。1营3连奉命抢占松骨峰北侧的无名高地,阻击敌人。战斗结束后,3连120名战士中仅剩7人,他们阻击了在飞机、坦克、大炮掩护之下的美军部队,以百人之力击退了美军第二师。
(有改动)
材料三 在抗美援朝战争中,丹东是祖国战略后方的最前沿。
一条江:承载难以忘怀的历史
1950年10月,抗美援朝志愿军队伍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70多年过去了,那跨过鸭绿江的场景,仍恍如昨日。
一座桥:连通前线后方大动脉
有数据统计,抗美援朝第一年间,敌机空袭鸭绿江上的桥梁共5 391架次……然而,就是在这样的狂轰滥炸下,中国军民以难以置信的顽强毅力把物资送到前线。70多年过去了,作为历史的见证,鸭绿江断桥依旧挺立在奔流的江水中。而“打不烂、炸不断”的钢铁运输线精神仍然熠熠生辉。
一座城:祖国战略后方最前沿
丹东市抗美援朝纪念馆内的一处展厅展示了丹东作为大后方对抗美援朝战争的贡献。1950年至1953年间,安东市参战民工220 947人,出动战勤大车41 814台,岫岩县5 000多名民工冒着战火连续三天三夜为志愿军抢运弹药……
(选自《参考消息》,有改动)
材料四 2023年,是抗美援朝战争胜利70周年,回望历史,19万7千多名英雄儿女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70多年前,朝鲜战争爆发。中国共产党和政府应朝鲜党和政府请求,作出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决策。中国人民志愿军克服种种困难,坚守阵地、勇敢冲锋。他们中有用胸膛堵住敌人枪眼的黄继光,有拿起炸药包冲向敌群的杨根思,还有烈火焚身岿然不动的邱少云……英勇顽强、舍生忘死的志愿军战士成为中国人民永不褪色的记忆。
(选自中国新闻网,有改动)
5.下列对以上材料内容的理解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B )
A.2023年11月23日,载有第十批在韩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遗骸的中国空军运-20专机和歼-20战斗机进入中国领空,“双20”同框护航。
B.松骨峰战役中,志愿军战士们面对敌强我弱、敌众我寡的巨大困难,毫不退缩,以百人之力成功击退了美军第二师。
C.在抗美援朝战争期间,美军空袭鸭绿江上的桥梁总共5 391架次,然而,中国军民仍将物资源源不断送到前线。
D.2023年是有纪念意义的一年。这一年既是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战争胜利70周年,同时也标志着朝鲜战争爆发70年。
解析:A项,根据材料一中“载有第十批在韩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遗骸的中国空军运-20专机进入中国领空后,空军两架歼-20战斗机护航”可知,载有第十批在韩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遗骸的是中国空军运-20专机,空军两架歼-20战斗机是在中国空军运-20专机进入中国领空后护航,因此选项中“载有第十批在韩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遗骸的中国空军运-20专机和歼-20战斗机进入中国领空”表述不准确。C项,根据材料三中“有数据统计,抗美援朝第一年间,敌机空袭鸭绿江上的桥梁共5 391架次”可知,空袭鸭绿江上的桥梁的5 391架次是抗美援朝第一年间的架次数,而非抗美援朝战争期间总的架次数。D项,根据材料三中“1950年10月,抗美援朝志愿军队伍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可知,朝鲜战争爆发于1950年,因此2023年是朝鲜战争爆发73年。
6.学校围绕“抗美援朝战争胜利71周年”开展了主题活动,很多同学希望更加深入地了解抗美援朝战争。课余时间,几名同学与历史老师展开了讨论。请结合以上材料补全同学们的对话。
第一位同学:我想和父母一起到沈阳抗美援朝烈士陵园扫墓,以此表达自己对烈士们的崇高敬意。
第二位同学:我想约上好朋友一起走进电影院看《志愿军:雄兵出击》,希望通过电影① 回忆最可爱的人 。
第三位同学:我想周末和家人一起去丹东来一次红色旅游,因为在抗美援朝战争中,丹东是祖国战略后方的最前沿。我们可以走上鸭绿江断桥,感受② “打不烂、炸不断”的钢铁运输线 精神;还可以参观③ 丹东市抗美援朝纪念馆 ,了解丹东人民作出的巨大贡献。
历史老师:同学们想要通过亲身实践体会抗美援朝伟大精神的想法非常好。老师建议大家在出行前可以上网搜索或者到图书馆查阅相关史料,了解英雄事迹,这会让你们在实践活动中感受更加深刻。
解析:本题考查材料信息提取。①结合材料二中“正是电影《志愿军:雄兵出击》着重展现的关键战役。该电影的导演说:‘我希望通过电影,能让现在的观众再次回忆起最可爱的人’”可知,通过电影回忆最可爱的人。②结合材料三中“70多年过去了,作为历史的见证,鸭绿江断桥依旧挺立在奔流的江水中。而‘打不烂、炸不断’的钢铁运输线精神仍然熠熠生辉”可知,走上鸭绿江断桥,可以感受“打不烂、炸不断”的钢铁运输线精神。③结合材料三中“丹东市抗美援朝纪念馆内的一处展厅展示了丹东作为大后方对抗美援朝战争的贡献”可知,参观丹东市抗美援朝纪念馆,可以了解丹东人民作出的巨大贡献。
7.学校举办“讲好英烈故事,传承革命精神”志愿宣讲员招募活动,小慧决定参赛并选择了三位烈士作为要宣讲的人物。请你结合材料四帮助小慧完成“宣讲方案”。
宣讲方案
英烈姓名 感人事迹 表现精神
黄继光 用胸膛堵住敌人枪眼 这些志愿军战士都表现出了③ 英勇顽强、舍生忘死 的抗美援朝精神
① 邱少云 烈火焚身岿然不动
杨根思 ② 拿起炸药包冲向敌群
解析:本题考查材料信息提取。①根据材料四中“还有烈火焚身岿然不动的邱少云”可知,烈火焚身岿然不动的英烈是邱少云。②根据材料四中“拿起炸药包冲向敌群的杨根思”可知,杨根思的感人事迹是拿起炸药包冲向敌群。③根据材料四中“英勇顽强、舍生忘死的志愿军战士成为中国人民永不褪色的记忆”可知,这些志愿军战士都表现出了英勇顽强、舍生忘死的抗美援朝精神。
(二)综合性学习。
8.阅读下面三则材料,按要求回答问题。
材料一 7月27日,由宁夏回族自治区党委宣传部、文明办举办的自治区“新时代好少年”研学活动开始。其主题为“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
7月28日早晨,研学团队乘车前往单家集和将台堡红军长征会师纪念园。在将台堡红军长征会师纪念园,同学们参观了纪念碑、革命旧址公园,瞻仰了红军领导人故居、三军会师纪念馆。在讲解员的讲解下,每个同学都结合自己的知识积累,细品着其中的每一个历史故事。
“作为新时代好少年,我们要努力学习,沿着前辈足迹,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今后为祖国繁荣昌盛贡献自己应有的力量。”全国新时代好少年陈宇阳说。
(选自宁夏新闻网,有改动)
材料二
【注】以上为各种方式的人数占比。
材料三 红色文化片区应如何集中、系统地传承?总的归纳下来就是三句话、九个字,即“做研究、抓重点、讲故事”。首先,把史料掌握准确、研究透彻才可能讲好;其次,红色文化很多,我们要抓重点,突出关键要素来讲,这样才能让人印象深刻;最后,要善于挖掘能打动人的故事,把故事讲深、讲透、讲活。
(1)请给材料一的新闻拟一个标题。
(示例)追随红色足迹,走好新时代长征路
(2)仔细观察材料二中的图,简要概括你的发现。
中学生学习红色文化的方式由多到少分别为实地考察,课堂教学,观看红色电影、听红歌,举办活动,其他。其中,通过实地考察的方式进行红色文化学习的学生最多,占调查总人数的51.85%。
(3)结合以上材料,谈谈作为中学生,我们能够为红色文化的推广做些什么。
(示例)①积极参与红色主题教育活动,了解红色文化;②讲好红色故事,积极参与地区性红色文化推广活动。
7 /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