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八单元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
一.选择题(共16小题)
1.(2024秋 广州期末)陕甘宁边区在一份文件中讲到:“政府的各种政策,应当根据各阶级的共同利害出发,凡是只对一阶级有利,对另一阶级有害的便不能作为政策决定的依据……现在则工人、农民、地主、资本家,都是平等的有权利。”这一精神的贯彻( )
A.推动了土地革命的顺利开展
B.适应了民族战争新形势的需要
C.巩固了国民革命的社会基础
D.壮大了反抗国民党政府的力量
2.(2024秋 沈阳期末)1938年,日本侵略者在北平设立“中国联合准备银行”,发行“联银券”,流通于平、津、鲁、豫等地;同时还发行了大量不具备货币性质的“军用票”,流通于市场。日本侵略者上述行径的目的是( )
A.扰乱国统区金融秩序 B.转嫁战争负担
C.封锁抗日根据地经济 D.强化物资管制
3.(2024春 泸州期末)1939年,朱德指出,“在中国,由议会选举政府,决定施政方针,边区是第一个”。1940年,毛泽东再次强调,这种政权“是一切赞成抗日又赞成民主的人们的政权,是几个革命阶级联合起来对于汉奸和反动派的民主专政”。这说明,边区政府( )
A.具备了新民主主义的特征
B.脱离了国民政府管辖
C.代表根据地社会全体意志
D.仿行苏联的政治制度
4.(2024秋 辛集市期末)据战犯供词及日方资料,1940年下半年,日军细菌部队所生产的“副伤寒”70公斤、“霍乱”50公斤、“鼠疫跳蚤”5公斤,都被运到南京去使用;10月,日军细菌部队在浙江宁波、金华、衢县等地实施细菌攻击,对中国人民犯下滔天罪行。结合所学,指出下列项中与之相关的是( )
①日军在中国土地上研制细菌和化学武器
②731部队是日军侵华的细菌部队
③日军惨无人道地在中国进行活体试验
④日军所为公然违反国际公法
A.①③ B.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5.(2024秋 辛集市期末)八路军总参谋长叶剑英在接受记者专访时,介绍了正在紧张进行的中日会战情况:“晋省得失,不仅关系华北之存亡,实对中日整个战局有相当之影响。”并强调了八路军近期的军事胜利对提振全国抗战信心的重大作用。结合所学,判断这一胜利是指( )
A.淞沪会战 B.平型关大捷
C.台儿庄战役 D.百团大战
6.(2024秋 辛集市期末)对于毛泽东的重庆之行,民主人士柳亚子赋诗称颂为“弥天大勇”。重庆《大公报》发表社评说:“毛先生能够惠然肯来,其本身就是件大喜事。”这反映了当时( )
A.国共力量对比出现逆转
B.民主党派认同新民主主义革命纲领
C.国家重建成为国人共识
D.民族矛盾的上升推动国共走向和谈
7.(2024秋 兴文县校级期末)1946年6月,中共中央致电各军区负责人说:“观察近日形势,蒋介石准备大打,恐难挽回。”我军必须战胜蒋军进攻,争取和平前途。因此中共中央向解放区军民发出的号召是( )
A.“武装自卫” B.“向敌后发展”
C.“救亡图存” D.“解放全中国”
8.(2024秋 辛集市期末)沁源围困战是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在敌后战场领导的一场战役。太岳《新华日报》社论曾评价:“沁源不是靠飞机大炮打下来的,它是靠八万老百姓和正规军、游击队、民兵的一致团结,经过长期围困与最后的围攻斗争,而将敌人赶走的。”这表明( )
A.“工农武装割据”局面形成
B.抗日根据地彻底摆脱了国民党的影响
C.敌后战场牵制了日军主力
D.人民群众是影响战争结果的重要因素
9.(2024春 鼓楼区校级期末)中国共产党在陕甘宁边区进行扫盲,提高了群众的政治觉悟,不少积极分子加入了共产党。1941年,农民出身的党员占边区党员总数的96.17%,各级党组织广泛建立,乡村士绅不再是社会权威。这一状况( )
A.有利于进一步巩固工农苏维埃政权
B.有利于中国共产党政策的贯彻落实
C.改变了陕甘宁边区旧有的生产关系
D.不利于统一战线的继续巩固和发展
10.(2024春 肥城市校级期末)在中共七大上,毛泽东强调“由减租减息转变到耕者有其田”,要派干部到城市去,“掌握大的铁路、工厂、银行”。他主张新的中央委员应该包罗各种人才,“将来还要搞大工业”。他提出要夺取北平、天津等中心城市,并表示“我们一定要在那里开八大”。毛泽东的主张( )
A.基于对解放战争进程的判断
B.说明中国革命性质发生变化
C.重在强调抗战必胜的坚定信念
D.憧憬着新民主主义国家的未来
11.(2024春 鲤城区校级期末)“三十年代初组织起来的左翼文化运动,已经冲破了原来左派的圈子,抗日救亡、反对内战、反对华北自治……等等口号,已经把成千上万的中小资产阶级和上层爱国人士吸引到我们的阵营中来了。”上述现象反映了( )
A.九一八事变使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B.一二 九运动促进了中华民族的新觉醒
C.卢沟桥事变发生后全面抗战开始
D.国共合作推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
12.(2024秋 西山区期末)中国共产党某次代表大会的会场布置:主席台最上方的石拱上有红色美术字“在毛泽东的旗帜下胜利前进”,台前还摆放着多盆从山里采集来的野生花草。会场两边的墙上,各安装着3个代表胜利的“V”字形旗座,每个旗座插有4面党旗,24面党旗象征中国共产党24年的奋斗历程。这次大会的历史性贡献有( )
A.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
B.明确党的工作重心由乡村转移到城市
C.确定实行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
D.制定了动员全民族一切力量争取抗战胜利的全面抗战路线
13.(2024秋 海安市期末)某抗日将领在一次战役时写给妻子的信说:新秋入序,暑气渐消,尤以夜间气爽,想皖地亦同此景象而……昨日,又由日运来援军五万余口……汇山码头(黄浦江下游西岸)为我军占领,敌人虽有大部援军,无法登陆……寇日内再不解决,或即参加战斗也。这位将领参加的战役是( )
A.淞沪会战 B.太原会战 C.徐州会战 D.枣宜会战
14.(2024春 城中区校级期末)1943年,中共中央指出,“提高妇女的政治地位、文化水平、改善生活,以达到解放的道路,亦须从经济丰裕与经济独立入手”。这一决定的实施( )
A.促成妇女彻底摆脱封建束缚
B.有利于抗日根据地政权巩固
C.扩大了陕甘宁边区阶级基础
D.适应党的工作重心转移需要
15.(2024秋 辛集市期末)如表中的报道最能佐证( )
表《晋察冀画报》关于抗战的摄影报道统计表(部分)
期刊 报道主题 报道图片数量
第一期 坚持抗战,保卫晋察冀边区的八路军 30
第二期 血战在大平原上英勇顽强的冀中军民 28
第三期 突破伪满国防线转战古长城内外:冀东区子弟兵 35
第四期 晋察冀八路军的战斗与胜利 14
A.侵华日军的罪行 B.正面战场的战况
C.敌后战场的作用 D.抗日战争的胜利
16.(2024春 广西期末)1939年6月,中共中央要求各地“除积极加紧生产以谋自给外”,各机关部队和所有公营企业的收支“不得于未报解中财经部以前,自行开支”,并“想各种办法节省”。此举旨在( )
A.促进军民团结 B.完善财经制度
C.巩固苏区政权 D.坚持长期抗战
二.材料题(共1小题)
17.(2024秋 烟台期末)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37年8月14日,爱国漫画家响应中国共产党的抗日主张,在上海成立“漫画界救亡协会”,并组建“救亡漫画宣传队”,赴各地宣传统日。9月20日,“漫画界救亡协会”创刊了《救亡漫画》。
《救亡漫画》创刊号封面漫画
材料二 武汉沦陷后,救亡漫画宣传队(下称漫宣队)队员华君武、慕若虹、张仃、胡考、张谔来到延安,在鲁迅艺术文学院和《解放日报》编辑部工作,其他队员则分成两支活跃在广西、江西等战区继续抗战宣传,因漫宣队在武汉时隶属于周恩来主持工作的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第三厅领导,导致1941年1月后,国民党政府逐渐加强对漫宣队的监视和限制。1942年春更是断绝其经费导到漫宣队被迫解散。
——摘编自吴广伦主编《老漫画中的中国史》、沈建中《挑战漫画精粹》
(1)《救亡漫画》的创刊体现了当时国人怎样的政治诉求?该政治诉求达成的标志是什么?
(2)材料二中漫宣队的遭遇折射出怎样的抗战形势?简述中国共产党应对上述形势的做法。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16小题)
1.(2024秋 广州期末)陕甘宁边区在一份文件中讲到:“政府的各种政策,应当根据各阶级的共同利害出发,凡是只对一阶级有利,对另一阶级有害的便不能作为政策决定的依据……现在则工人、农民、地主、资本家,都是平等的有权利。”这一精神的贯彻( )
A.推动了土地革命的顺利开展
B.适应了民族战争新形势的需要
C.巩固了国民革命的社会基础
D.壮大了反抗国民党政府的力量
【分析】本题考查抗日战争。需要掌握抗日战争时期中共政策的作用。解题的关键是抓住关键信息陕甘宁边区判断出是抗日战争时期,依据“应当根据各阶级的共同利害出发”、“现在则工人、农民、地主、资本家,都是平等的权利”进行分析理解即可。
【解答】结合所学知识,陕甘宁边区为抗日战争时期的中共中央所在地和抗日根据地,根据题干材料“应当根据各阶级的共同利害出发”、“现在则工人、农民、地主、资本家,都是平等的权利”可知,这一精神的贯彻有利于团结全民族一切力量抗战,故B项正确。
题干材料与土地革命无关,故A项错误。
陕甘宁边区为抗日战争时期的中共中央所在地和抗日根据地,与国民革命无关,故C项错误。
题干反映的抗日战争,不是反抗国民党政府,故D项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抗日战争。考查对抗日战争时期中共政策的作用的把握,考查学生抓住关键信息、分析理解的能力。
2.(2024秋 沈阳期末)1938年,日本侵略者在北平设立“中国联合准备银行”,发行“联银券”,流通于平、津、鲁、豫等地;同时还发行了大量不具备货币性质的“军用票”,流通于市场。日本侵略者上述行径的目的是( )
A.扰乱国统区金融秩序 B.转嫁战争负担
C.封锁抗日根据地经济 D.强化物资管制
【分析】本题考查侵华日军的罪行。考查日本对华经济侵略,学生解读材料获取有效信息、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解答】抗日战争爆发后平、津、鲁、豫等地相继被日军占领,“国统区”与史实不符,故A项错误。
日本发动侵华战争的目的是为转嫁国内经济危机,实行的侵华政策是以战养战,故可知其发行“联银券”、“军用票”是为获得中国的物资维持战争,故B项正确。
流通“联银券”、“军用票”的地区是敌占区,故C项错误。
材料体现的是流通的货币,没有体现对物资的管理,故D项错误。
故选:B。
【点评】侵华日军的罪行:1、制造南京大屠杀。2、潘家峪惨案。3、实施细菌战和毒气战,4、在沦陷区进行疯狂的经济掠夺。5、实行殖民统治。6、实行奴化教育。
3.(2024春 泸州期末)1939年,朱德指出,“在中国,由议会选举政府,决定施政方针,边区是第一个”。1940年,毛泽东再次强调,这种政权“是一切赞成抗日又赞成民主的人们的政权,是几个革命阶级联合起来对于汉奸和反动派的民主专政”。这说明,边区政府( )
A.具备了新民主主义的特征
B.脱离了国民政府管辖
C.代表根据地社会全体意志
D.仿行苏联的政治制度
【分析】本题考查抗日战争,解题的关键是抓住题干时间,解读材料“由议会选举政府”、“是一切赞成抗日又赞成民主的人们的政权”,结合抗日战争时期中共抗日民主政权的特点分析。
【解答】依据材料“由议会选举政府”可知,体现了人民民主专政;依据“是一切赞成抗日又赞成民主的人们的政权”可知,体现了社会各阶级反帝反封建的社会大联合。结合所学可知,这说明边区政府具备了新民主主义的特征,故A项正确;
依据材料时间可知,处于抗日战争时期,国共实行党外合作,边区政府是国民政府管辖下的特别政府,故B项错误;
依据材料“是几个革命阶级联合起来对于汉奸和反动派的民主专政”可知,边区政府是抗日力量的大联合,不包括投降分子、汉奸和卖国贼,“社会全体意志”的说法错误,故C项错误;
依据材料“由议会选举政府”、“是几个革命阶级联合起来对于汉奸和反动派的民主专政”可知,边区政府代表人民的意志,是民族矛盾占据主导地位前提下社会抗日力量的大团结,是特殊国情下的产物,并不是仿行苏联的政治制度,故D项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抗日战争时期中共抗日民主政权的特点,侧重考查学生解读分析材料、调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4.(2024秋 辛集市期末)据战犯供词及日方资料,1940年下半年,日军细菌部队所生产的“副伤寒”70公斤、“霍乱”50公斤、“鼠疫跳蚤”5公斤,都被运到南京去使用;10月,日军细菌部队在浙江宁波、金华、衢县等地实施细菌攻击,对中国人民犯下滔天罪行。结合所学,指出下列项中与之相关的是( )
①日军在中国土地上研制细菌和化学武器
②731部队是日军侵华的细菌部队
③日军惨无人道地在中国进行活体试验
④日军所为公然违反国际公法
A.①③ B.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分析】本题考查侵华日军的罪行。关键信息有:10月,日军细菌部队在浙江宁波、金华、衢县等地实施细菌攻击,对中国人民犯下滔天罪行。
【解答】题干涉及是侵华日军在中国进行“细菌战”的相关知识,①②③明显符合题意。
国际公法是禁止“细菌战”的,故④符合题意。
综上所述,故D正确,排除ABC。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侵华日军的“细菌战”,旨在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本题属于组合式选择题,可用排除法解决问题,难度适中。
5.(2024秋 辛集市期末)八路军总参谋长叶剑英在接受记者专访时,介绍了正在紧张进行的中日会战情况:“晋省得失,不仅关系华北之存亡,实对中日整个战局有相当之影响。”并强调了八路军近期的军事胜利对提振全国抗战信心的重大作用。结合所学,判断这一胜利是指( )
A.淞沪会战 B.平型关大捷
C.台儿庄战役 D.百团大战
【分析】本题考查战争的相关知识,依据材料“八路军近期的军事胜利对提振全国抗战信心的重大作用”等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归纳分析。
【解答】依据材料“晋省得失,不仅关系华北之存亡,实对中日整个战局有相当之影响”等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题干涉及的战役与太原会战有关,再依据“八路军近期的军事胜利对提振全国抗战信心的重大作用”可知啊平型关大捷,故B正确;
A主要是在上海地区,排除;
“台儿庄战役”是国民党正面战场取得的重大胜利,八路军没有参与,故排除C;
百团大战是八路军主动出击的重大战役,主要是华北敌后战场,故排除D。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战争的相关知识,旨在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信息和分析问题的能力。结合所学知识可用排除法解决问题,难度适中。
6.(2024秋 辛集市期末)对于毛泽东的重庆之行,民主人士柳亚子赋诗称颂为“弥天大勇”。重庆《大公报》发表社评说:“毛先生能够惠然肯来,其本身就是件大喜事。”这反映了当时( )
A.国共力量对比出现逆转
B.民主党派认同新民主主义革命纲领
C.国家重建成为国人共识
D.民族矛盾的上升推动国共走向和谈
【分析】本题考查重庆谈判和政协会议,解题的关键是结合重庆谈判时的社会状况,准确解读材料。
【解答】材料信息是对毛泽东参加重庆谈判的肯定,时间是1945年,这一时期仍然是国民党占据优势,A排除;
材料信息是对毛泽东参加重庆谈判的肯定,并不是对中共革命纲领的认同,B排除;
从材料可以看出很多民主人士都赞同毛泽东参加重庆谈判,说明当时民主人士非常希望进一步合作,共同构建新的国家,C符合题干要求;
重庆谈判时,抗日战争已经取得了完全胜利,中国的民族矛盾地位逐渐下降,D排除。
故选:C。
【点评】解答本题要搞清楚重庆谈判的背景和影响,还要搞清楚当时的社会环境特征。
7.(2024秋 兴文县校级期末)1946年6月,中共中央致电各军区负责人说:“观察近日形势,蒋介石准备大打,恐难挽回。”我军必须战胜蒋军进攻,争取和平前途。因此中共中央向解放区军民发出的号召是( )
A.“武装自卫” B.“向敌后发展”
C.“救亡图存” D.“解放全中国”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解放战争,要求学生结合解放战争的特征及影响来分析。
【解答】根据材料时间“1946年6月”和材料内容“观察近日形势,蒋介石准备大打,恐难挽回”并结合所学可知,1946年夏,蒋介石大举进攻中原解放区,内战全面爆发,为了打败蒋介石,争取国内和平,中共中央向解放区军民发出了“武装自卫”的号召,A项正确;
“向敌后发展”指的是抗战时期,共产党建立的敌后抗日根据地,排除B项;
材料体现的是解放战争的开始,和“救亡图存”无关,排除C项;
“解放全中国”是在解放战争后期提出的,排除D项。
故选: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解放战争,侧重考查考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准确把握材料主旨的能力。
8.(2024秋 辛集市期末)沁源围困战是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在敌后战场领导的一场战役。太岳《新华日报》社论曾评价:“沁源不是靠飞机大炮打下来的,它是靠八万老百姓和正规军、游击队、民兵的一致团结,经过长期围困与最后的围攻斗争,而将敌人赶走的。”这表明( )
A.“工农武装割据”局面形成
B.抗日根据地彻底摆脱了国民党的影响
C.敌后战场牵制了日军主力
D.人民群众是影响战争结果的重要因素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抗日战争,考生可结合材料“是靠八万老百姓和正规军、游击队、民兵的一致团结,经过长期围困与最后的围攻斗争,而将敌人赶走的”进行分析。
【解答】根据“是靠八万老百姓和正规军、游击队、民兵的一致团结,经过长期围困与最后的围攻斗争,而将敌人赶走的”可知体现了人民群众在沁源围困战中的积极作用,由此可知人民群众才是影响战争结果的重要因素,D项正确;
“工农武装割据”局面的形成是在抗日战争之前,排除A项;
材料内容无法体现国民党对抗日根据地的影响,排除B项;
材料内容无法说明沁源围困战中打击的是日本主力,排除C项。
故选: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抗日战争,侧重考查考生对基础知识的迁移运用能力,很好地考查了考生的历史素养。
9.(2024春 鼓楼区校级期末)中国共产党在陕甘宁边区进行扫盲,提高了群众的政治觉悟,不少积极分子加入了共产党。1941年,农民出身的党员占边区党员总数的96.17%,各级党组织广泛建立,乡村士绅不再是社会权威。这一状况( )
A.有利于进一步巩固工农苏维埃政权
B.有利于中国共产党政策的贯彻落实
C.改变了陕甘宁边区旧有的生产关系
D.不利于统一战线的继续巩固和发展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抗日战争,要求学生结合抗战时期中共政策的特征和影响来分析。
【解答】A.抗日战争时期中共的政权是统一战线性质,不是工农苏维埃政权;
B.从材料“提高了群众的政治觉悟,不少积极分子加入了共产党。1941年,农民出身的党员占边区党员总数的96.17%,各级党组织广泛建立,乡村士绅不再是社会权威”可以看出,广大群众积极加入中共,有利于中共政策的落实;
C.材料体现不出生产关系的改变;
D.材料措施有利于巩固统一战线。
故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抗日战争侧重考查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准确把握材料主旨的能力。
10.(2024春 肥城市校级期末)在中共七大上,毛泽东强调“由减租减息转变到耕者有其田”,要派干部到城市去,“掌握大的铁路、工厂、银行”。他主张新的中央委员应该包罗各种人才,“将来还要搞大工业”。他提出要夺取北平、天津等中心城市,并表示“我们一定要在那里开八大”。毛泽东的主张( )
A.基于对解放战争进程的判断
B.说明中国革命性质发生变化
C.重在强调抗战必胜的坚定信念
D.憧憬着新民主主义国家的未来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毛泽东思想,要求考生在掌握识记的基础上进行材料的分析,予以作答。
【解答】材料中毛泽东的讲话是在中共七大上,当时抗日战争还未胜利。排除A项;
中国革命性质没有发生变化,仍然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排除B项;
材料强调的是抗战结束后,中共下一步的工作方向,与抗战必胜无关,排除C项;
毛泽东的讲话是对新民主主义国家憧憬,故选D。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毛泽东思想,侧重于考查考生对知识的掌握理解能力和对材料的分析作答能力。
11.(2024春 鲤城区校级期末)“三十年代初组织起来的左翼文化运动,已经冲破了原来左派的圈子,抗日救亡、反对内战、反对华北自治……等等口号,已经把成千上万的中小资产阶级和上层爱国人士吸引到我们的阵营中来了。”上述现象反映了( )
A.九一八事变使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B.一二 九运动促进了中华民族的新觉醒
C.卢沟桥事变发生后全面抗战开始
D.国共合作推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
【分析】本题考查了抗日救亡运动,需要学生阅读史料并结合所学作出回答。
【解答】1935年12月9日,北平(北京)大中学生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举行了抗日救国示威游行,反对华北自治,反抗日本帝国主义,高呼“援助绥远抗战”“各党派联合起来”等口号,史称一二 九运动。由材料“反对内战、反对华北自治”,可知左翼文化运动阵营的扩大与一二 九运动促进了中华民族的新觉醒有关,B项正确;
1931年,日本制造了九一八事变,但尚未由反对华北自治的口号,排除A项;
卢沟桥事变即1937年的七七事变,排除C项;
材料没有体现国共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信息,排除D项。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了抗日救亡运动,考查学生分析材料信息和运用知识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12.(2024秋 西山区期末)中国共产党某次代表大会的会场布置:主席台最上方的石拱上有红色美术字“在毛泽东的旗帜下胜利前进”,台前还摆放着多盆从山里采集来的野生花草。会场两边的墙上,各安装着3个代表胜利的“V”字形旗座,每个旗座插有4面党旗,24面党旗象征中国共产党24年的奋斗历程。这次大会的历史性贡献有( )
A.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
B.明确党的工作重心由乡村转移到城市
C.确定实行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
D.制定了动员全民族一切力量争取抗战胜利的全面抗战路线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中国七大和抗战胜利的原因,要求学生结合中共七大的影响来分析。
【解答】根据材料“在毛泽东的旗帜下胜利前进”“24面党旗象征中国共产党24年的奋斗历程”可知,毛泽东思想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这次会议的时间是1945年。结合所学可知,1945年4月,中国共产党召开的七大。大会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A项正确;
B是1949年中共七届二中全会提出的,排除B项;
C是1927年八七会议提出的,排除C项;
D是1937年洛川会议提出的,排除D项。
故选: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中国七大和抗战胜利的原因,侧重考查考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准确把握材料主旨的能力。
13.(2024秋 海安市期末)某抗日将领在一次战役时写给妻子的信说:新秋入序,暑气渐消,尤以夜间气爽,想皖地亦同此景象而……昨日,又由日运来援军五万余口……汇山码头(黄浦江下游西岸)为我军占领,敌人虽有大部援军,无法登陆……寇日内再不解决,或即参加战斗也。这位将领参加的战役是( )
A.淞沪会战 B.太原会战 C.徐州会战 D.枣宜会战
【分析】本题考查抗日战争的相关知识,关键信息是“汇山码头(黄浦江下游西岸)为我军占领,敌人虽有大部援军,无法登陆…寇日内再不解决,或即参加战斗也”。
【解答】依据材料“汇山码头(黄浦江下游西岸)为我军占领,敌人虽有大部援军,无法登陆…寇日内再不解决,或即参加战斗也”可知该战役与上海有关,故A正确。
BCD均与关键词“汇山码头(黄浦江下游西岸)”无关,故排除。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抗日战争的相关知识,旨在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本题难度适中。
14.(2024春 城中区校级期末)1943年,中共中央指出,“提高妇女的政治地位、文化水平、改善生活,以达到解放的道路,亦须从经济丰裕与经济独立入手”。这一决定的实施( )
A.促成妇女彻底摆脱封建束缚
B.有利于抗日根据地政权巩固
C.扩大了陕甘宁边区阶级基础
D.适应党的工作重心转移需要
【分析】本题考查了抗日战争,要求学生阅读史料并结合所学作出回答。
【解答】根据材料时间“1943年”可知是抗日战争时期,“提高妇女的政治地位、文化水平、改善生活,以达到解放的道路,亦须从经济丰裕与经济独立入手”有利于提高妇女对共产党的认同,从而有利于抗日根据地政权的巩固,B正确;
A项“彻底”的说法过于绝对,排除;
材料不涉及阶级基础的扩大,排除C;
1943年党的工作重心依然在农村,并没与转移,排除D。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了抗日战争,要求学生具有解读材料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15.(2024秋 辛集市期末)如表中的报道最能佐证( )
表《晋察冀画报》关于抗战的摄影报道统计表(部分)
期刊 报道主题 报道图片数量
第一期 坚持抗战,保卫晋察冀边区的八路军 30
第二期 血战在大平原上英勇顽强的冀中军民 28
第三期 突破伪满国防线转战古长城内外:冀东区子弟兵 35
第四期 晋察冀八路军的战斗与胜利 14
A.侵华日军的罪行 B.正面战场的战况
C.敌后战场的作用 D.抗日战争的胜利
【分析】本题考查抗日战争,根据材料“晋察冀画报”“八路军”等信息分析作答。
【解答】由所学可知,晋察冀边区是抗战时期的敌后抗日根据地,是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战场,所以《晋察冀画报》的内容反映了敌后战场的英勇抗战,C项正确;
材料没有反映侵华日军的罪行和抗战的胜利,排除AD项;
正面战场是国民党领导的,排除B项。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抗日战争,侧重考查考生对基础知识的记忆能力和灵活运用能力,考查了考生的时空观念和历史解释的素养。
16.(2024春 广西期末)1939年6月,中共中央要求各地“除积极加紧生产以谋自给外”,各机关部队和所有公营企业的收支“不得于未报解中财经部以前,自行开支”,并“想各种办法节省”。此举旨在( )
A.促进军民团结 B.完善财经制度
C.巩固苏区政权 D.坚持长期抗战
【分析】本题侧重于考查抗日战争,解题关键信息是“除积极加紧生产以谋自给外”“不得于未报解中财经部以前,自行开支”“想各种办法节省”。
【解答】A.材料没有涉及军民团结,排除;
B.材料没有涉及财经制度,排除;
C.据材料时间可以判断当时是抗日战争时期,据材料可知,抗日战争时期中共中央要求各地加强经济建设,这是着眼于抗战的需要,并非是巩固苏区政权,排除;
D.根据材料“除积极加紧生产以谋自给外”“不得于未报解中财经部以前,自行开支”“想各种办法节省”可知,中共中央要求各地加强经济建设,坚持长期抗战,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侧重于考查抗日战争,答题关键在于对材料的分析和相关知识点的把握。
二.材料题(共1小题)
17.(2024秋 烟台期末)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37年8月14日,爱国漫画家响应中国共产党的抗日主张,在上海成立“漫画界救亡协会”,并组建“救亡漫画宣传队”,赴各地宣传统日。9月20日,“漫画界救亡协会”创刊了《救亡漫画》。
《救亡漫画》创刊号封面漫画
材料二 武汉沦陷后,救亡漫画宣传队(下称漫宣队)队员华君武、慕若虹、张仃、胡考、张谔来到延安,在鲁迅艺术文学院和《解放日报》编辑部工作,其他队员则分成两支活跃在广西、江西等战区继续抗战宣传,因漫宣队在武汉时隶属于周恩来主持工作的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第三厅领导,导致1941年1月后,国民党政府逐渐加强对漫宣队的监视和限制。1942年春更是断绝其经费导到漫宣队被迫解散。
——摘编自吴广伦主编《老漫画中的中国史》、沈建中《挑战漫画精粹》
(1)《救亡漫画》的创刊体现了当时国人怎样的政治诉求?该政治诉求达成的标志是什么?
(2)材料二中漫宣队的遭遇折射出怎样的抗战形势?简述中国共产党应对上述形势的做法。
【分析】本题考查抗日战争时期国共合作与敌后抗战的史实,涉及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相持阶段的抗战形势及中国共产党的应对策略。第一小问需结合《救亡漫画》创刊的背景分析政治诉求,并准确记忆国共合作宣言的发布时间;第二小问需分析材料中漫宣队解散的深层原因,联系相持阶段的抗战特点及中国共产党在敌后战场的举措。
【解答】(1)政治诉求:结合材料中“1937年8月14日”的时间背景及所学知识,1937年七七事变后,日本全面侵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全国人民迫切希望团结起来共同抵抗日本侵略者。中国共产党主张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实行全民族抗战。“漫画界救亡协会”通过漫画宣传抗日,呼吁各阶层团结御敌,体现了这一政治诉求。
标志:1937年9月22日,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发表中国共产党提出的国共合作抗战宣言;9月23日,蒋介石发表谈话承认中国共产党的合法地位。这一事件标志着国共第二次合作实现,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全民族抗战局面形成。
(2)形势:材料中“武汉沦陷后”表明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广西、江西等战区继续抗战宣传”反映敌后战场逐渐成为抗战主战场;“1941年1月后国民党政府加强对漫宣队的监视”说明国民党消极抗战且反共倾向加剧。
做法:中国共产党坚持抗战、团结、进步方针,政治上坚决抵制国民党反共高潮;军事上开展敌后游击战,巩固根据地;经济与政治上实行减租减息、大生产运动、“三三制”民主选举等政策,增强根据地凝聚力。
故答案为:
(1)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实行全民族抗战;1937年9月22日,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发表了中国共产党提出的国共合作抗战宣言,9月23日蒋介石发来谈话,承认中国共产党的合法地位。
(2)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敌后战场逐渐成为全国抗战的主战场,国民党消极抗战、反共倾向日益增长;坚持抗战、团结、进步的方针,从政治上坚决打退国民党的反共高潮,坚持敌后抗日游击战争,巩固和扩大敌后抗日根据地(实行减租减息政策;开展大生产运动;精兵简政以“三三制”为原则实行民主选举制度)。
【点评】第一小问易混淆国共合作宣言与蒋介石谈话的具体时间顺序,需注意时间线的准确性。第二小问需区分正面战场与敌后战场的战略地位变化,并理解中国共产党在相持阶段的多维应对措施。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