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单元 晚清时期的内忧外患与救国图存(单元测试.培优卷)(含解析)——2025-2026学年高一上学期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统编版(2019)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五单元 晚清时期的内忧外患与救国图存(单元测试.培优卷)(含解析)——2025-2026学年高一上学期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统编版(2019)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87.9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5-09-12 16:56:2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五单元 晚清时期的内忧外患与救国图存
一.选择题(共17小题)
1.(2024秋 沈阳期末)1938年,日本侵略者在北平设立“中国联合准备银行”,发行“联银券”,流通于平、津、鲁、豫等地;同时还发行了大量不具备货币性质的“军用票”,流通于市场。日本侵略者上述行径的目的是(  )
A.扰乱国统区金融秩序 B.转嫁战争负担
C.封锁抗日根据地经济 D.强化物资管制
2.(2024秋 西安期末)1852年,一位在华英国人在报告中称,英国商人运往伦敦的中国生丝是以“无用的”曼彻斯特上等棉布包装的。而在此之前,用于包装的主要是中国产的土布。包装布的这种变化反映了当时(  )
A.中国的土布质量粗糙
B.英国棉布价格更具优势
C.中国生丝在英国畅销
D.英国棉布在中国滞销
3.(2024秋 辛集市期末)1903年,林纾编译的《伊索寓言》出版,书中有一则故事:狮王与群兽立约,羊由狼管辖,兔子由狗管辖,彼此友好,和平共处。兔子感叹说,我期待这一天很久了,但真能实现吗?故事后的按语说:“今有盛强之国,以吞灭为性,一且忽言弭兵,亦王狮之约众耳!弱者国于其旁,果如兔之先见耶”林纾意在(  )
A.提醒中国人警惕被侵略瓜分的危险
B.颂扬人类社会弱肉强食的生存法则
C.呼吁世界列强承担保护弱国的责任
D.鼓动中国民众推翻清政府残暴统治
4.(2024秋 和平区校级期末)面对外商轮船航运势力进一步扩展,李鸿章认为:“各口岸轮船生意已被洋商占尽,华商领官船另树一帜,洋人势必挟重资以侵夺”,因此“须华商自立公司,自建行栈,自筹保险”。这表明(  )
A.商战成为对外交往中心
B.清政府鼓励民间投资设厂
C.求富以自强方针的改变
D.洋务派准备创办民用企业
5.(2024春 固始县校级期末)“百日维新”前,梁启超任教于湖南时务学堂,“所言皆当时一派之民权论”,又窃印《明夷待访录》《扬州十日记》等禁书,“加以案语,秘密分布,传播革命思想,信奉者日众”,于是“湖南新旧派大哄”。这反映出,当时(  )
A.革命已成为主要思潮
B.维新派变法策略未能统一
C.变法思想的根本转变
D.维新派侧重动员民众变法
6.(2024秋 辛集市期末)论及晚清时期的不平等条约,有学者注意到:“签署治外法权条款则是出于以下权宜的想法,即这些说不同的语言并有着奇怪习俗的夷人应该获准管理自己﹣﹣以显示中国的宽宏大量,并减轻管辖他们的任务。”清政府的这种认知反映了(  )
A.极力维护朝贡贸易体制
B.抛弃了闭关锁国的政策
C.努力走出天朝上国的幻梦
D.对司法主权的完整性遭到破坏仍懵懂无知
7.(2024秋 辛集市期末)《申报》曾报道,“奉天为我圣祖神宗当日发祥之地,今虽势不能敌,岂可轻以尺寸与人”,还有旅顺、威海皆军事要地,因而“中国万不可允倭人割地之请”。与此报道相关的战争应是(  )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8.(2024春 西青区期末)19世纪70年代之前,伦敦市场上中国茶叶价格的日常波动很难影响到中国国内的茶叶出口价格。随着中英间电讯联系的建立,中国茶叶的出口价格随着伦敦市场的标价而变动,销售数量也随着世界经济的变动而波动,这(  )
A.导致中国茶叶出口衰落
B.改变了中国对外贸易的入超状况
C.促成了世界经济一体化
D.削弱了中国茶叶的国际市场地位
9.(2024春 城中区校级期末)有学者认为,绅商是一个新兴的社会阶层,主要活跃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他们已开始接触和使用新的资本主义营运方式,生活方式和思想意识开始带有近代趋向,但在很多方面依然非常守旧和传统。这可用于说明当时中国(  )
A.绅士是社会转型的主要阻力
B.“尊士践商”的积习遭弃
C.传统社会阶级结构已被颠覆
D.民族资产阶级的两面性
10.(2024秋 西昌市期末)1898年,英国发出照会,要求清政府“确切保证不将扬子江(注:长江)沿岸各省租押或以其他名义让予他国”。清政府答复称:“查扬子江沿岸地方均属中国要地,中国断不让予或租给他国。”这意味着(  )
A.英国将长江流域辟为殖民地
B.长江流域成为英国势力范围
C.“门户开放”政策宣告失败
D.清政府成功维护了主权完整
11.(2024秋 辛集市期末)1882年,中国电报局建立。郑观应称:“商贾贸易,藉电报以通达市价,则无者常绌,而有者常赢”。史料并载电报公司所产生的利润被投入到更广阔的洋务企业网络中。上述材料表明洋务运动意在(  )
A.“设厂自救” B.“西体中用”
C.突破“器物”限制 D.“求富”以“自强”
12.(2024秋 宁河区期末)如图是英、德、俄、日四国中的某一国在中国出口贸易总额中所占比重(%)变化示意图。这一国家是(  )
A.英国 B.德国 C.俄国 D.日本
13.(2024秋 朝阳区校级期末)1902年,顺天乡试借河南贡院举行,山西乡试则与陕西乡试在西安合闱。这一罕见科考现象出现的原因是(  )
A.《辛丑条约》签订 B.清政府财政危机严重
C.清末新政的推行 D.新式学堂的广泛建立
14.(2024春 合江县期末)19世纪中期以后,中国市场上的洋货日益增多,火柴、洋布等用品“虽穷乡僻壤,求之于市,必有所供”。这种情况表明(  )
A.民众生活与世界市场联系日趋密切
B.商品经济基本取代自然经济
C.中国关税主权开始丧失
D.中国市场由被动开放转为主动开放
15.(2024秋 崇川区校级期末)下表是有关太平天国运动领导人洪秀全的描述,对此解读最准确的是(  )
来源 内容
太平天国方面 躯长大,面微圆而白,鼻高耳圆而小,其声音响亮而沉重,笑时屋为之震,有极大之膂力与极敏捷之知觉
清廷方面 身材魁硕,赤面高颧,有须,粗通文墨,素无赖,日事赌博;体质肥钝,了无异人处
民国前后革命党人 面长丰满,红须,手垂过膝;身干长大,富雄姿,豪迈博学,治《春秋》《汉书》
A.不同史料对人物的记载不同
B.不同的描述体现人物的多面性
C.不同立场影响对人物的描述
D.不同时期对人物描述有所侧重
16.(2024春 广西期末)1842年,清廷拟照英军兵船式样造新船,“并以船炮图说,饬江苏、福建、浙江三省督抚详勘”。浙江巡抚认为现有旧船“虽不能争胜于外洋,尚可牵制于内港”,“与其务高大之名”,不若造“适用之船”,其他督抚亦有相似意见。道光皇帝遂决定“暂缓办理”。这反映出(  )
A.因循守旧思想阻碍革新
B.中央与地方矛盾尖锐
C.中体西用思想影响广泛
D.清政府行政效率低下
17.(2024春 西青区期末)关于鸦片战争,有人认为,“自由贸易者背后的经济能力极其强大,无法遏制或阻挡”“如果在鸦片之外还有其他好的选择,比如说糖蜜或者大米,这场冲突就可能被称为糖蜜战争或者大米战争”。对于上述观点,认识正确的是(  )
①滥用了自由贸易原则
②混淆了毒品与一般商品的区别
③没有揭示英国发动战争的侵略本质
④意在说明英国发动战争是偶然事件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二.材料题(共1小题)
18.(2024秋 高邮市期中)中国近代史,是一部屈辱的历史,也是一部抗争与探索的历史。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西方列强手下的第二次失败,使中国少数有远见的知识分子重新考虑他们传统的准则和政策他们的对策是所谓的“自强”运动……用当时一位改革者的话来说,“中国应获得西方在武器和机械方面的优势,但仍保持中国的儒家道德至尊地位”。这一“自强”运动注定要失败,因为它所基于的基本设想是荒谬的。
——摘编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晚清时期的中国所匮乏的是现代的民族国家意识和政治形式,因此梁启超所致力建构的是一种以国民共同体为核心的民族主义。因为国民的独立自由是国家独立自由的前提,所以梁启超的民族主义既是肯定人的基本权利,也是强调国民拥有参与政治的权利。
——摘编自许纪霖《家国天下》
(1)根据材料一,概括这场“自强”运动的特点,并结合所学,列举其为实现自强目的而在军事方面所作的具体措施。
(2)根据材料二,指出梁启超的思想有什么进步之处?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梁启超为实现国民的政治权利所做的努力?
晚清时期的内忧外患与救国图存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17小题)
1.(2024秋 沈阳期末)1938年,日本侵略者在北平设立“中国联合准备银行”,发行“联银券”,流通于平、津、鲁、豫等地;同时还发行了大量不具备货币性质的“军用票”,流通于市场。日本侵略者上述行径的目的是(  )
A.扰乱国统区金融秩序 B.转嫁战争负担
C.封锁抗日根据地经济 D.强化物资管制
【分析】本题考查侵华日军的罪行。考查日本对华经济侵略,学生解读材料获取有效信息、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解答】抗日战争爆发后平、津、鲁、豫等地相继被日军占领,“国统区”与史实不符,故A项错误。
日本发动侵华战争的目的是为转嫁国内经济危机,实行的侵华政策是以战养战,故可知其发行“联银券”、“军用票”是为获得中国的物资维持战争,故B项正确。
流通“联银券”、“军用票”的地区是敌占区,故C项错误。
材料体现的是流通的货币,没有体现对物资的管理,故D项错误。
故选:B。
【点评】侵华日军的罪行:1、制造南京大屠杀。2、潘家峪惨案。3、实施细菌战和毒气战,4、在沦陷区进行疯狂的经济掠夺。5、实行殖民统治。6、实行奴化教育。
2.(2024秋 西安期末)1852年,一位在华英国人在报告中称,英国商人运往伦敦的中国生丝是以“无用的”曼彻斯特上等棉布包装的。而在此之前,用于包装的主要是中国产的土布。包装布的这种变化反映了当时(  )
A.中国的土布质量粗糙
B.英国棉布价格更具优势
C.中国生丝在英国畅销
D.英国棉布在中国滞销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
【解答】依据材料无法推断包装改用洋布是因为中国的土布质量粗糙,故A项错误;
依据材料无法推断包装改用洋布是因为英国棉布的价格优势,故B项错误;
材料没有反映出中国生丝在英国是否畅销,故C项错误;
曼彻斯特上等棉布之所以是“无用的”,是因为受中国传统自然经济的抵制,英国的上等棉布仍然滞销,因此用来包装中国生丝。
故选:D。
【点评】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对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的理解。
3.(2024秋 辛集市期末)1903年,林纾编译的《伊索寓言》出版,书中有一则故事:狮王与群兽立约,羊由狼管辖,兔子由狗管辖,彼此友好,和平共处。兔子感叹说,我期待这一天很久了,但真能实现吗?故事后的按语说:“今有盛强之国,以吞灭为性,一且忽言弭兵,亦王狮之约众耳!弱者国于其旁,果如兔之先见耶”林纾意在(  )
A.提醒中国人警惕被侵略瓜分的危险
B.颂扬人类社会弱肉强食的生存法则
C.呼吁世界列强承担保护弱国的责任
D.鼓动中国民众推翻清政府残暴统治
【分析】本题考查列强入侵和中国人民的抗争。需要掌握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的时代特点。解题的关键是抓住关键信息“今有盛强之国,以吞灭为性,一且忽言弭兵,亦王狮之约众耳!弱者国于其旁,果如兔之先见耶”,结合材料时间和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的时代特点分析即可。
【解答】依据题干材料“今有盛强之国,以吞灭为性,一且忽言弭兵,亦王狮之约众耳!弱者国于其旁,果如兔之先见耶”,结合材料时间和所学可知,19世纪末,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民族危机空前严重,因此林纾编译的《伊索寓言》主要目的是提醒中国人警惕被侵略瓜分的危险,故A项正确。
B项是表面现象,明显不符合题意,应排除。
近代中国面临的是列强的侵略,因此世界列强不可能承担保护弱国的责任,故C项错误。
材料没有体现鼓动中国民众推翻清政府残暴统治的信息,故D项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对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的时代特点的把握,旨在考查学生解读材料、获取有效信息、分析理解、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4.(2024秋 和平区校级期末)面对外商轮船航运势力进一步扩展,李鸿章认为:“各口岸轮船生意已被洋商占尽,华商领官船另树一帜,洋人势必挟重资以侵夺”,因此“须华商自立公司,自建行栈,自筹保险”。这表明(  )
A.商战成为对外交往中心
B.清政府鼓励民间投资设厂
C.求富以自强方针的改变
D.洋务派准备创办民用企业
【分析】本题考查洋务运动。解题的关键是正确分析材料的主旨,结合洋务派创办民用工业的目的分析。
【解答】依据材料,结合所学可知,由于列强的侵略,垄断中国的轮船生意,因此李鸿章主张建立轮船招商局,与外国资本主义争夺市场。由此可以看出材料反映了洋务派准备创办民用企业以抵制外国侵略,故D项正确。
商战是早期维新派的主张,李鸿章是洋务派的代表,故A项错误。
清政府鼓励民间投资设厂出现在甲午中日战争后,材料反映的是洋务运动时期,故B项错误。
材料反映了洋务派以求富为目的,创办民用工业,并没有发生变化,故C项错误。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对洋务运动的内容及其目的的把握,旨在考查学生解读材料、分析理解、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5.(2024春 固始县校级期末)“百日维新”前,梁启超任教于湖南时务学堂,“所言皆当时一派之民权论”,又窃印《明夷待访录》《扬州十日记》等禁书,“加以案语,秘密分布,传播革命思想,信奉者日众”,于是“湖南新旧派大哄”。这反映出,当时(  )
A.革命已成为主要思潮
B.维新派变法策略未能统一
C.变法思想的根本转变
D.维新派侧重动员民众变法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维新思想,要求学生结合维新思想的特征和影响来分析。
【解答】根据“所言皆当时一派之民权论”“加以案语,秘密分布,传播革命思想,信奉者日众”湖南新旧派大哄”等内容可得出,当时维新派并没有统一的思想与策略,有人宣扬新的思想,便大家起哄,B项正确;
当时维新思想是主流,排除A项;
C项太绝对,排除C项;
材料中没有体现对群众的动员,排除D项。
故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维新思想,侧重考查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准确把握材料主旨的能力。
6.(2024秋 辛集市期末)论及晚清时期的不平等条约,有学者注意到:“签署治外法权条款则是出于以下权宜的想法,即这些说不同的语言并有着奇怪习俗的夷人应该获准管理自己﹣﹣以显示中国的宽宏大量,并减轻管辖他们的任务。”清政府的这种认知反映了(  )
A.极力维护朝贡贸易体制
B.抛弃了闭关锁国的政策
C.努力走出天朝上国的幻梦
D.对司法主权的完整性遭到破坏仍懵懂无知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鸦片战争,要求学生结合鸦片战争的结果和影响来进行分析,
【解答】A.材料涉及到的是司法管理方面的问题,而不是朝贡贸易体制方面的问题。
B.材料体现不出闭关锁国政策被抛弃。
C.材料并没有反映出放弃天朝上国的幻想。
D.从材料可以看出涉及到治外法权的条款,让外国人自己管理自己,要减轻中国政府的管理任务,并且显示出中国政府的宽宏大量,这反映出当时的中国政府对司法主权的完整性受到破坏懵懂无知。
故选:D。
【点评】解答问题要搞清楚,鸦片战争对中国主权产生的影响,学生要有较强的整合所学知识综合分析材料的能力。
7.(2024秋 辛集市期末)《申报》曾报道,“奉天为我圣祖神宗当日发祥之地,今虽势不能敌,岂可轻以尺寸与人”,还有旅顺、威海皆军事要地,因而“中国万不可允倭人割地之请”。与此报道相关的战争应是(  )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甲午战争,要求学生结合甲午战争的特点和影响来分析。
【解答】A.鸦片战争并没有涉及到旅顺和威海这些地方。
B.第二次鸦片战争并没有涉及到倭人。
C.从材料中的威海旅顺以及倭人,可以看出应该是指甲午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并没有打到东北地区,没有涉及到奉天。
故选:C。
【点评】解答本题要搞清楚甲午战争的特点和影响,还要搞清楚近代列强侵略中国的其他战争的表现。
8.(2024春 西青区期末)19世纪70年代之前,伦敦市场上中国茶叶价格的日常波动很难影响到中国国内的茶叶出口价格。随着中英间电讯联系的建立,中国茶叶的出口价格随着伦敦市场的标价而变动,销售数量也随着世界经济的变动而波动,这(  )
A.导致中国茶叶出口衰落
B.改变了中国对外贸易的入超状况
C.促成了世界经济一体化
D.削弱了中国茶叶的国际市场地位
【分析】本题侧重于考查中国近代经济结构的变化,解题关键信息是“随着中英间电讯联系的建立,中国茶叶的出口价格随着伦敦市场的标价而变动,销售数量也随着世界经济的变动而波动”。
【解答】A.材料体现了中国茶叶出口的价格受到世界市场的影响,不能体现出中国茶叶出口的衰落,排除;
B.材料不涉及中国对外贸易入超的改变,排除;
C.“促成了”说法过于绝对化,排除;
D.根据“随着中英间电讯联系的建立,中国茶叶的出口价格随着伦敦市场的标价而变动,销售数量也随着世界经济的变动而波动”等信息分析可知,中国茶叶的出口价格随着世界市场价格不断波动,削弱了中国茶叶的国际市场地位,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侧重于考查中国近代经济结构的变化,答题关键在于对材料的分析和相关知识点的把握。
9.(2024春 城中区校级期末)有学者认为,绅商是一个新兴的社会阶层,主要活跃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他们已开始接触和使用新的资本主义营运方式,生活方式和思想意识开始带有近代趋向,但在很多方面依然非常守旧和传统。这可用于说明当时中国(  )
A.绅士是社会转型的主要阻力
B.“尊士践商”的积习遭弃
C.传统社会阶级结构已被颠覆
D.民族资产阶级的两面性
【分析】本题考查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解题的关键是通过解读材料信息判断出绅商实际上属于民族资产阶级,然后依据关键信息“他们已开始接触和使用新的资本主义营运方式,生活方式和思想意识开始带有近代趋向”、“在很多方面依然非常守旧和传统”,结合民族资产阶级的两面性分析。
【解答】依据材料可知,绅商是一个新兴的社会阶层,主要活跃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而且已开始接触和使用新的资本主义营运方式,生活方式和思想意识开始带有近代趋向。结合所学可知,19世纪60、70年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产生,民族资产阶级兴起,19世纪末开始登上历史舞台,他们要求发展资本主义,学习西方思想文化和制度,因此材料中的绅商实际上属于民族资产阶级。依据材料“他们已开始接触和使用新的资本主义营运方式,生活方式和思想意识开始带有近代趋向”可知,体现了革命性;依据材料“在很多方面依然非常守旧和传统”可知,体现了软弱和妥协性。因此材料可用于说明民族资产阶级的两面性,故D项正确;
材料中的绅商实际上属于民族资产阶级,他们有利于推动近代中国社会转型,不是主要阻力,近代中国社会转型的主要阻力是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故A项错误;
B项中“遭弃”的说法过于绝对化,错误;
近代中国传统社会阶级结构仍然存在,并没有被颠覆,C项说法绝对化,错误。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近代民族资产阶级的两面性,侧重考查学生解读材料、调用所学知识分析的能力。
10.(2024秋 西昌市期末)1898年,英国发出照会,要求清政府“确切保证不将扬子江(注:长江)沿岸各省租押或以其他名义让予他国”。清政府答复称:“查扬子江沿岸地方均属中国要地,中国断不让予或租给他国。”这意味着(  )
A.英国将长江流域辟为殖民地
B.长江流域成为英国势力范围
C.“门户开放”政策宣告失败
D.清政府成功维护了主权完整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列强掀起瓜分狂潮,要求学生结合列强掀起瓜分狂潮的特征及影响来分析。
【解答】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世纪末,英国照会清政府,强调长江沿岸各省只能由英国租押,意味着长江流域成为英国势力范围,B项正确;
19世纪末英国未能将将长江流域辟为其殖民地,排除A项;
“门户开放”政策是在1899年提出的,排除C项;
当时的清政府未能成功维护主权完整,排除D项。
故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列强掀起瓜分狂潮,侧重考查考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准确把握材料主旨的能力。
11.(2024秋 辛集市期末)1882年,中国电报局建立。郑观应称:“商贾贸易,藉电报以通达市价,则无者常绌,而有者常赢”。史料并载电报公司所产生的利润被投入到更广阔的洋务企业网络中。上述材料表明洋务运动意在(  )
A.“设厂自救” B.“西体中用”
C.突破“器物”限制 D.“求富”以“自强”
【分析】本题考查洋务运动,解题的关键是“商贾贸易,藉电报以通达市价,则无者常绌,而有者常赢”。
【解答】“商贾贸易,藉电报以通达市价,则无者常绌,而有者常赢”表明洋务运动意在“求富”以“自强”,故D正确;
ABC材料未体现,排除。
故选:D。
【点评】本题难度中档,考查洋务运动,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以维护清王朝的封建统治。
12.(2024秋 宁河区期末)如图是英、德、俄、日四国中的某一国在中国出口贸易总额中所占比重(%)变化示意图。这一国家是(  )
A.英国 B.德国 C.俄国 D.日本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近代日本在明治维新改革后对中国的侵略。
【解答】英国主要是在两次鸦片战争(1840﹣1842;1856﹣1860)中占据主导,与题干所给时间不符,故A项错误;
德国是在八国联军侵华(1900﹣1901)时开始侵略中国,与题干所给的时间以及对中国贸易变化图不符,故B项错误;
俄国从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时就开始从中国割占了大量的领土,与题干所给的开始的时间不符,故C项错误;
依据题干材料“英、德、俄、日四国中的某一国在中国出口贸易总额中所占比重(%)变化示意图”以及数据变化,可知日本自明治维新后,日本走上了资本主义的发展道路,同时也走上了对外侵略扩张的道路,作为其邻国的中国首当其冲受到日本不断的侵略,致使日本在华利益成不断上升趋势。此时正值第一次世界大战,欧洲列强忙于一战,无暇东顾,日本企图独霸中国。
故选:D。
【点评】本题旨在通过图表的形式考查学生对近代日本侵略中国相关史实的认识。
13.(2024秋 朝阳区校级期末)1902年,顺天乡试借河南贡院举行,山西乡试则与陕西乡试在西安合闱。这一罕见科考现象出现的原因是(  )
A.《辛丑条约》签订 B.清政府财政危机严重
C.清末新政的推行 D.新式学堂的广泛建立
【分析】本题考查了《辛丑条约》签订的影响,要求学生阅读史料并结合所学作出回答。
【解答】结合所学可知,义和团运动主要发生在华北地区,因此1901年《辛丑条约》签订,规定禁止华北多地科举考试五年,其中包括顺天、山西等地,因此才出现“顺天乡试借河南贡院举行,山西乡试则与陕西乡试在西安合闱”这一现象,A项正确;
财政危机严重和顺天乡试借河南贡院举行等没有关系,排除B项;
清末新政、新式学堂建立均和材料现象没有因果关系,排除CD。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了《辛丑条约》签订的影响,要求学生具有解读材料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14.(2024春 合江县期末)19世纪中期以后,中国市场上的洋货日益增多,火柴、洋布等用品“虽穷乡僻壤,求之于市,必有所供”。这种情况表明(  )
A.民众生活与世界市场联系日趋密切
B.商品经济基本取代自然经济
C.中国关税主权开始丧失
D.中国市场由被动开放转为主动开放
【分析】本题考查近代物质生活与社会习俗的变迁。考查民众生活与世界市场联系日趋密切。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分析理解、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解答】材料反映中国的生活用品被外国商品占领,说明民众日常生活也融入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故A项正确。
B项时间点与历史不符,应排除。
C项材料体现不出,应排除。
D项是在改革开放后,与题干时间不符,应排除。
故选:A。
【点评】本题解题的关键是对题干材料的解读、注意时间,结合所学解答即可。需要掌握近代物质生活与社会习俗的变迁的原因与表现。
15.(2024秋 崇川区校级期末)下表是有关太平天国运动领导人洪秀全的描述,对此解读最准确的是(  )
来源 内容
太平天国方面 躯长大,面微圆而白,鼻高耳圆而小,其声音响亮而沉重,笑时屋为之震,有极大之膂力与极敏捷之知觉
清廷方面 身材魁硕,赤面高颧,有须,粗通文墨,素无赖,日事赌博;体质肥钝,了无异人处
民国前后革命党人 面长丰满,红须,手垂过膝;身干长大,富雄姿,豪迈博学,治《春秋》《汉书》
A.不同史料对人物的记载不同
B.不同的描述体现人物的多面性
C.不同立场影响对人物的描述
D.不同时期对人物描述有所侧重
【分析】本题考查太平天国运动,解题的关键信息是“有极大之膂力与极敏捷之知觉”、“粗通文墨,素无赖,日事赌博;体质肥钝,了无异人处”、“身干长大,富雄姿,豪迈博学,治《春秋》《汉书》”,结合太平天国运动的影响和表格中各个阶层的阶级立场分析对洪秀全不同评价的原因。
【解答】依据材料“有极大之膂力与极敏捷之知觉”、“粗通文墨,素无赖,日事赌博;体质肥钝,了无异人处”、“身干长大,富雄姿,豪迈博学,治《春秋》《汉书》”并结合所学可知,太平天国运动是几千年来农民起义的最高峰,其平分产品和土地的主张,满足了农民阶级的需要,因此太平天国方面对洪秀全做出了较高的评价;太平天国运动的斗争矛头是清政府,其被清朝政府扑灭以后,清朝政府对洪秀全的形象进行了大肆的诋毁;民国前后的革命党人由于革命需要,称洪秀全为“英雄”、“豪杰”,认为只有推翻清朝政府,推翻封建制度,才能把中国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深渊里救出来。而太平天国运动是近代中国的农民革命运动,虽然失败了,但为后来的革命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因此这一时期对洪秀全的评价基本是大义凛然的。由此可知,对人物的评价受制于当时的历史条件,不同立场影响对人物的描述,故C项正确;
A项只是材料反映的表面现象,而且不同史料对人物记载的不同是由于其立场的差异,错误;
洪秀全人物本身并非多面,只有受制于立场的差异,对其做出了不同的评价,故B项错误;
不同时期对人物描述有所侧重的根本原因是其立场的差异,故D项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不同时期对太平天国运动的评价,侧重考查学生解读材料、调用所学知识分析的能力。
16.(2024春 广西期末)1842年,清廷拟照英军兵船式样造新船,“并以船炮图说,饬江苏、福建、浙江三省督抚详勘”。浙江巡抚认为现有旧船“虽不能争胜于外洋,尚可牵制于内港”,“与其务高大之名”,不若造“适用之船”,其他督抚亦有相似意见。道光皇帝遂决定“暂缓办理”。这反映出(  )
A.因循守旧思想阻碍革新
B.中央与地方矛盾尖锐
C.中体西用思想影响广泛
D.清政府行政效率低下
【分析】本题侧重于考查鸦片战争,解题关键信息是“虽不能争胜于外洋,尚可牵制于内港”,“与其务高大之名”,不若造“适用之船”。
【解答】A.根据材料可知,清廷拟照英军兵船式样造新船,但是浙江巡抚认为现有日船“虽不能争胜于外洋,尚可牵制于内港”,“与其务高大之名”,不若造“适用之船”,其他督抚亦有相似意见,道光皇帝遂决定“暂缓办理”,这反映出因循守思想阻碍革新,正确;
B.材料末体现中央与地方矛盾尖税,排除;
C.材料反映了因循守旧思想阻碍革新,未体现中体西用思想影响广泛,排除\;
D.材料反与行政效率无关,排除。
故选:A。
【点评】本题侧重于考查鸦片战争,答题关键在于对材料的分析和相关知识点的把握。
17.(2024春 西青区期末)关于鸦片战争,有人认为,“自由贸易者背后的经济能力极其强大,无法遏制或阻挡”“如果在鸦片之外还有其他好的选择,比如说糖蜜或者大米,这场冲突就可能被称为糖蜜战争或者大米战争”。对于上述观点,认识正确的是(  )
①滥用了自由贸易原则
②混淆了毒品与一般商品的区别
③没有揭示英国发动战争的侵略本质
④意在说明英国发动战争是偶然事件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鸦片战争,要求考查考生在掌握识记的基础上分析材料予以作答。
【解答】本题材料中说明了英国侵略中国的原因,英国滥用了自由贸易原则,混淆了毒品和一般商品的区别,发动战争并不是偶然的事件,属于必然的,因为本质是进行经济侵略,故排除④,故选择A;
BCD选项不正确,不符合材料,故排除BCD。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鸦片战争,侧重于考查考生在掌握识记的基础上分析材料予以作答的能力。
二.材料题(共1小题)
18.(2024秋 高邮市期中)中国近代史,是一部屈辱的历史,也是一部抗争与探索的历史。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西方列强手下的第二次失败,使中国少数有远见的知识分子重新考虑他们传统的准则和政策他们的对策是所谓的“自强”运动……用当时一位改革者的话来说,“中国应获得西方在武器和机械方面的优势,但仍保持中国的儒家道德至尊地位”。这一“自强”运动注定要失败,因为它所基于的基本设想是荒谬的。
——摘编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晚清时期的中国所匮乏的是现代的民族国家意识和政治形式,因此梁启超所致力建构的是一种以国民共同体为核心的民族主义。因为国民的独立自由是国家独立自由的前提,所以梁启超的民族主义既是肯定人的基本权利,也是强调国民拥有参与政治的权利。
——摘编自许纪霖《家国天下》
(1)根据材料一,概括这场“自强”运动的特点,并结合所学,列举其为实现自强目的而在军事方面所作的具体措施。
(2)根据材料二,指出梁启超的思想有什么进步之处?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梁启超为实现国民的政治权利所做的努力?
【分析】试题考查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与实践措施,以及梁启超民族主义思想的核心内容与实践路径。重点在于理解历史事件的内在逻辑与时代局限性,要求学生具备材料分析与知识迁移能力。
【解答】(1)根据材料一,这场“自强”运动的特点体现为“中体西用”思想。材料中“中国应获得西方在武器和机械方面的优势,但仍保持中国的儒家道德至尊地位”明确说明其仅学习西方技术而未触及政治制度。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洋务派在军事方面创办了江南机器制造总局(李鸿章)、福州船政局(左宗棠)、天津机器局(崇厚)、金陵机器制造局(李鸿章)等官办军事工业,并组建了以北洋舰队为核心的新式海军体系。
(2)材料二指出梁启超的民族主义突破传统,强调“国民共同体”概念。通过“肯定人的基本权利”与“强调国民拥有参与政治的权利”两个维度,体现其思想的进步性。结合所学可知,梁启超在戊戌变法期间主张通过维新变法建立君主立宪制,推动政治制度变革。
故答案为:
(1)特点:只引进资本主义国家新的军事和生产技术,不改变封建统治。(中体西用或是在封建制度的基础上修修补补)
措施:创办了一批官办军事工业(江南机器制造总局,福州船政局,天津机器局,金陵机器制造局等)建成以北洋舰队为代表的新式海军。
(2)进步:建构民族主义;肯定人的基本权利;强调国民拥有参与政治的权利。(任两点)
途径:开展维新变法,实行君主立宪制。
【点评】本题易错点在于混淆洋务运动与维新变法的改革深度差异,需注意“中体西用“思想与君主立宪制的本质区别。解题关键在于准确提取材料关键词,结合所学知识构建历史事件的内在逻辑链条。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