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 课时分层训练(四) 4 乡 愁 五四制 语文 九年级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04 课时分层训练(四) 4 乡 愁 五四制 语文 九年级上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89.8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9-12 09:27:5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时分层训练(四) 4 乡 愁
1.(2023·徐州中考改编)第三届“彭城英才荟”组委会发出了《致海内外“徐州人”的一封信》,学校广播站选取了其中一段文字在校园内播放,小语同学边听边记录。请你阅读并回答下列问题。
走遍五洲,难忘徐州。这里 ,刘邦高歌“大风起兮云飞扬”,刘裕“气吞万里如虎”,季子挂剑酬心,陶谦三让徐州,崇文尚武、崇德向善的文化基因刻进骨子里,sù造着你的性格。这里 ,九里形胜,黄河如带,南秀北雄的山水之间,总有一串属于你的足迹,沿时间之河sù流而上,打捞着你的记忆。这里 ,少年玩伴的口袋里,玻璃球正叮当作响,炊烟升起的地方,妈妈正喊你回家吃饭,儿时的画面A 凝聚 (凝聚 聚齐)成浓浓乡愁,撩拨着你的心弦。这里平生有缘,每一段流经此地的生命历程,都拥有一个同样的名字——“徐州人”。山河万里之外,乡情像一根无形的丝线,共振着你的脉搏,连接着你的指尖。问君何时归故里,相思无尽盼重逢,家乡B 翻天覆地 (翻天覆地 日新月异)的变化,定能慰藉你的牵挂。
(有改动)
(1)小语感觉有两个同音字容易写错,就用拼音代替了,请帮他写出正确的汉字。
sù( 塑 )造   sù( 溯 )流而上
(2)请帮小语在A、B处选出合适的词语。
解析:“凝聚”指聚集;积聚。“聚齐”指(在约定地点)集合。根据A处的语境可知,这里指儿时的画面变成了浓浓的乡愁,因此应填“凝聚”。“翻天覆地”形容变化巨大而彻底,也形容闹得很凶。“日新月异”指每天每月都有新的变化,形容进步、发展很快。根据B处的语境可知,这里指家乡的变化巨大,因此应填“翻天覆地”。
(3)小语记录横线处三个短语时顺序混乱,请帮他选出顺序正确的一项(C)
①巷陌有情 ②山川有忆 ③文脉有承
A.①②③ B.③①②
C.③②① D.②③①
解析:第一空,根据横线后面的内容可知,这里讲述文化的传承,因此应选③;第二空,根据横线后面的内容可知,这里指踏遍山川,留有足迹与记忆,因此应选②;第三空,根据横线后面的内容可知,这里是回忆少年时光,因此应选①。所以正确的顺序应为③②①。
(4)小语不小心把画线句记录成了病句,请帮他修改过来。
答案:乡情像一根无形的丝线,连接着你的指尖,共振着你的脉搏。
(5)海内外的许多“徐州人”看到这封信后,纷纷在网上留言。小语觉得有一句话不得体,请帮他选出来(B)
A.难忘桑梓情,回报故土恩。
B.感谢组委会邀请,我一定光临!
C.重回彭城热土,重燃赤子之情。
D.衷心祝愿:徐州的明天会更好!
解析:“光临”是敬辞,称宾客来到。用在此处不合语境。
2.下列对《乡愁》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B)
A.这首诗借“邮票”“船票”“坟墓”“海峡”这些实物,把抽象的乡愁具体化。
B.这首诗写思念亲人是假,思念祖国是真。诗人将对祖国的思念依附在对亲人的思念上,使抽象的东西变得具体了,诗的意境也就出来了。
C.这首诗在音节上回环往复,一唱三叹,更辅以短语的重复、量词的变换,极具古典诗歌的韵律。
D.这首诗虽然分为相对独立的四个镜头,却以“乡愁”贯串其间,并且由前三个镜头到第四个镜头是一次质的升华。
解析:《乡愁》这首诗中也包含对亲人的思念。
(一)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潞安城
吴伯箫
①到长治了。在去年冬季第一个冷天里,我们到了这太行山晋东南的第一座大城。
②一行五人,用了总部两匹日本俘虏马,驮着行李,走了大半天的工夫。在路上刺骨的冷风里并没耽误了我们想:这劫后的长治城到底是怎样的呢?探听着,热烈地希望着,有访问一位受伤的将军的那种提心吊胆的心情。
③进城门,是这样一张告示:值此非常时期,凡我军政民等,均宜黎明早起,振刷精神,加强抗战力量。……兹将午炮改为每日早六点施放,作为醒炮……一律闻炮起床。
④看来旧的是在破坏着,新的在建造当中——对长治城的第一个印象是这样的。
⑤夜里,我们住的是一个院子,三间出厦的大厅,有好床、好木器,还有战地很稀罕的沙发椅。这是当初高等法院的遗物,今春日本人来霸占了三个月,临走仓促,没来得及焚毁,才留给了我们。现在正是工作团黄部长的住室。时间相去八个月,我们在晋东南已粉碎了敌人的九路围攻,建立了很广大很坚固的抗日根据地了。下野将军怕早已“下野”了吧?他带领的那一群“皇军”,自杀了的,逃亡了的,投降了的,被我们灵活的战略战术歼灭了的,怕也剩得寥寥无几、溃不成军了吧。在这严寒的时候,外边正飘着鹅毛大雪,那些远离了海洋里温和的岛国,抛弃了父母、妻子,被法西斯军阀欺骗了来,跋涉在华北战场上送死的弟兄们也算够辛苦了。我们屋里却很暖和,烘烘的炉火旺盛地燃烧着,像春天一样。
⑥黄部长从容地微笑着告诉我:“你看,那铁丝纱窗还是下野他们安的,总算很细心;可是不等我们兵临城下,他却早已偷偷地坐飞机溜了。胆子却并不大!——再来,可就不那么容易了。”“再来,可就不那么容易了”,这句话他说得最有把握,因为他是我们的民运部长,从他手上建造着抗战的人的长城、人的堡垒。名字恰巧又叫作黄镇。说完这句话,他拿一柄日本型的指挥刀来拨了一下炉火。这指挥刀是胜利品无疑,不知是否就是下野的一柄?我却觉得仿佛是黄部长亲手从下野手里缴获了来的。
⑦这院落属高等法院,局势很雄伟,是从前潞安府的府台衙门。
⑧长治是古时的潞安,也就是更古的时候的上党。法院前的大门是古时的上党门,门楼与太行山的山顶齐高,当初建城时是费过相当的苦心的。门的左右各有碉楼一座,一题“风动”,一题“云驰”;去年刚刚翻修了,丹垩彩绘还是新的,极尽威严壮丽之致。
⑨法院后边的德风亭是古迹。亭前一株高高的挺拔的翠柏,亭后一株屈曲苍劲的垂槐,几方花坛,几幢碑记,很显出它的深秀。立在垂槐的左侧,东望太行山上的积雪,遥想虹梯关与玉峡关的险阻,百里外青山的峻秀,再俯视脚下拆毁了的城墙,与紧接了城墙为厚雪所掩盖所抚育的蔚林沃野,倒很容易激发人一股爱河山爱国家的赤诚。是啊,自由的人也许感觉不到自由是幸福,等到自由人做了奴隶的时候,那才知道自由的确是可贵的。光复了的城池,也才容易使人想到它过去的繁荣与沦陷时的悲惨啊。
⑩宋朝陆登守潞州,金兀术大军来犯,眼看城告不守,陆登遂拔剑自刎。金兀术入城搜获了陆登襁褓中的幼子陆文龙,养为义子。后来长大了,演为八大锤,王佐断臂说书,陆文龙醒悟了,才替父亲报仇。——传说这法院大堂正中的一块方石头下边还埋过陆登的盔甲呢,不知道是不是真的。石头的确有那么一块。
(选自《吴伯箫散文选集》,有改动)
3.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B)
A.城门告示督促军政民等早起,是我军振奋抗战精神的新举措。
B.第⑧段写“丹垩彩绘还是新的”,暗示潞安城墙古迹未遭破坏。
C.第⑨段中的描写情景交融,其景象峻秀壮丽,其情感激越高昂。
D.文章见闻与思考交织,现实与历史错叠,丰富厚重,形散神聚。
解析:第⑧段写“丹垩彩绘还是新的”,说明光复后的长治立即进行了修复和重建工作。“暗示潞安城墙古迹未遭破坏”的说法是错误的。
4.民运部长黄镇说,敌人“再来,可就不那么容易了”。他为什么这样说?请从敌我双方的角度简要分析。
答案:因为我方抗战力量更强了,信心更足了;敌方吃了败仗,心存畏惧。
解析:本题考查对句子含义的理解。第⑥段中,黄部长之所以说敌人“再来,可就不那么容易了”,根据下句中“这句话他说得最有把握,因为他是我们的民运部长,从他手上建造着抗战的人的长城、人的堡垒”和第⑤段中“时间相去八个月,我们在晋东南已粉碎了敌人的九路围攻,建立了很广大很坚固的抗日根据地了”可知,我方抗战力量更强了,信心更足了;结合第⑤段中“那一群‘皇军’,自杀了的,逃亡了的,投降了的,被我们灵活的战略战术歼灭了的,怕也剩得寥寥无几、溃不成军了吧”可知,敌方吃了败仗,心存畏惧。
5.结合语境,按要求赏析。
(1)探听着,热烈地希望着,有访问一位受伤的将军的那种提心吊胆的心情。(赏析加点词语)
答案:将劫后的长治城比作“受伤的将军”,突出长治城的坚强与威武,表达了作者的心痛与崇敬。
(2)光复了的城池,也才容易使人想到它过去的繁荣与沦陷时的悲惨啊。(赏析句子)
答案:对比光复与沦陷,突出抗战的意义,提醒人们要倍加珍惜重获的自由,鼓舞民众保家卫国。
6.文章第⑤段中,作者用较多笔墨写想象,请简要分析想象的表达效果。
答案:①嘲弄敌人的丑态与失败;②揭露法西斯军阀的侵略本质和欺骗行径;③拓展叙述时空,丰富文章内容。
7.文章结尾写陆文龙替父报仇的故事,请探究其中蕴含的意义。
答案:①我们自古就有反抗侵略的传统;②中国军民有战胜日本侵略者的强烈信念。
解析:本题考查对段落内容作用的分析。文章结尾讲述的是遭受外族侵犯时,后代奋起反抗的故事。这个故事可以说明我们中华民族自古就有反抗侵略的传统,我国军民有战胜日本侵略者的强烈信念,哪怕遭到暂时的困难也永不屈服。
(二)综合性学习。
8.九年级(1)班正在开展以“剪不断的乡愁”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加并完成下列任务。
(1)【活动一:观漫画】下面是一幅以“乡愁”为主题的漫画,请仔细观察,回答问题。
①请简要描述漫画的内容。
答案:(示例)画面的主体是一栋房子,房顶正冒着缕缕炊烟。一只风筝,正迎风高飞,它的线与房子紧紧相连。
②请结合漫画内容,用一句话来抒发游子的思乡之情,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不超过30字。
答案:(示例)无论游子飞得多远,都像一只高飞的风筝,挣不脱家乡温暖的牵绊。
(2)【活动二:说乡愁】请在下面语段的横线上补写一个句子,使之与前两句构成一组排比句。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在别离后梦萦魂牵;乡愁是一盏小小的油灯,在岁月中温暖心房; (示例)乡愁是一轮圆圆的明月 , 在黑夜里牵动愁肠 。
(3)【活动三:谈观点】有同学认为,当今信息技术快速发展,身处异乡却如在面前,不再有乡愁情结。请你就此谈谈自己的看法。
答案:(示例)乡愁是一种情结,不会因为时空转变而褪色,不会因为科技发展而消逝,它是每一位游子对过往和故乡的深深依恋。
1 /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