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成果展示
(时间:120分钟 分值:120分)
一、积累与运用(30分)
阅读下面的语段,完成1~3题。(9分)
数字化阅读虽然降低了阅读的门槛,但往往表现为一种“浅阅读”。①浅阅读容易使我们断章取义地思考,积攒诸多困惑,收获有限。当我们在芜杂的信息中流连忘返时,大脑就成了零散信息的跑马场。所以,数字化阅读时代,我们依然拥有深阅读的权利。那么,怎样才能做到深阅读呢?②选择成体系、有深度的作品和广为认可的经典著作,遵循循序渐进、李代桃僵、③探究质疑的方法去读。我们即便做不到像古人读书那样废寝忘食、心无旁鹜,也应当在纷烦的信息中独具慧眼,不断提升阅读的品位和质量,提高与新时代相适应的能力和素质,这才是真正阅读的不二法门。综上所述,数字化阅读中,深阅读能使我们汲取精神力量,成为知识广博、思维敏捷,④精神富有的青年。
1.下列字形和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3分)(A)
A.门槛(kǎn) 芜杂 流连忘返
B.积攒(cuǎn) 纷烦 循序渐进
C.即便(jì) 遵循 心无旁鹜
D.汲取(jī) 敏捷 知识广博
解析:B项,“攒”应读“zǎn”,“烦”应为“繁”;C项,“即”应读“jí”,“鹜”应为“骛”;D项,“汲”应读“jí”。
2.语段中画线的词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3分)(B)
A.断章取义 B.李代桃僵
C.废寝忘食 D.不二法门
解析:“李代桃僵”借指以此代彼或代人受过。不符合语境。
3.语段中四处标点(见角标①②③④),使用错误的一项是(3分)(D)
A.① B.② C.③ D.④
解析:“知识广博”“思维敏捷”“精神富有”是并列关系,此处应用顿号。
4.(2023·荆州中考)下列各项中,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B)
A.精神是一个民族长久生存的灵魂。时代发展需要大国工匠,迈向新征程需要大力弘扬工匠精神。
B.荆州出土的精美的青铜器、漆木器、玉器、郢城墙等建筑遗迹,都是楚国匠人精湛技艺的最好见证。
C.工匠精神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尺度,是各行各业竞争发展的品牌资本,是每个人成长的道德指引。
D.正是一批批执着追求、勇于奉献的能工巧匠作出了杰出贡献,才有了中华民族的繁荣昌盛。
解析:分类不当,“青铜器、漆木器、玉器”不属于“建筑遗迹”,应删去“建筑遗迹,”。
5.(2023·牡丹江中考)依次填入下面文段横线处的语句,符合语境的一项是(3分)(A)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和精华所在,蕴藏着中国社会赖以生存发展的价值观。像“ ”饱含的爱国情怀,像“ ”体现的奋斗精神,像“ ”阐明的诚信原则,都可以成为今天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的宝贵财富。
①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②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③得黄金百,不如得季布一诺
A.①②③ B.①③②
C.②③① D.③①②
解析:第①句“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意思是“国家的兴盛或衰亡,每个普通人都有责任”,体现的是爱国情怀,应填入第一空。第②句“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意思是“天的运动刚强劲健,君子处事也应像天一样,自我力求进步,发愤图强,永不停息”,体现的是奋斗精神,应填入第二空。第③句“得黄金百,不如得季布一诺”的意思是“得到百两黄金,也不如得到季布的一句许诺”,表现了诚信的可贵,应填入第三空。
6.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3分)(B)
A.梁启超,字卓如,号任公,别号饮冰室主人。中国近代维新派代表人物、学者。与康有为一起领导了著名的“戊戌变法”,其著作大多收入《饮冰室合集》。
B.雨果是英国作家,其代表作有小说《巴黎圣母院》《九三年》和《悲惨世界》。
C.《论教养》选自《世界文学》,作者是利哈乔夫,苏联学者、作家。
D.《精神的三间小屋》作者是毕淑敏,代表作有长篇小说《红处方》《血玲珑》等。
解析:雨果是法国作家。
7.(2023·广安中考)九年级(1)班围绕“自强不息”这一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邀请你参与。(12分)
(1)【活动一:认识自强不息的内涵】结合下面材料,谈谈你对“自强不息”精神内涵的理解。(4分)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郑燮《竹石》
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屈原《离骚》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孟子·告子下》
答案:(示例)刚正不阿,坚强不屈;勇于探索,执着追求;直面挑战,磨砺意志。
(2)【活动二:寻找自强不息的人物】中国古代有许多自强不息的人物,他们的事迹可以让大家获得教益:如祖逖闻鸡起舞,范仲淹断齑(jī)画粥,。(请你仿照前例续写人物事迹,并用楷体正确、规范、工整地书写在田字格内,不超过7个字。)(4分)
答案:(示例)匡衡凿壁偷光
(3)【活动三:演讲——青年当自强不息】以“自强不息”为话题,在班级内组织一次演讲活动。第二名同学李红演讲的题目是《志当存高远》,第三名同学张鑫演讲的题目是《放飞青春梦想》。假如你是本次演讲活动的主持人,请你在李红演讲结束后、张鑫演讲之前说一段串词。(4分)
答案:(示例)感谢李红同学的精彩演讲。我们新时代的青少年,应当放眼天下,志存高远;还应当顽强拼搏,放飞梦想。下面请欣赏张鑫同学演讲的《放飞青春梦想》,掌声有请。
二、阅读理解(40分)
(一)(2023·盘锦中考改编)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8~11题。(22分)
今天我们需要什么样的礼乐文化
殷 慧
①“乐者,天地之和也;礼者,天地之序也。”礼乐文化是中华文明的根基与灵魂。北京冬奥会开幕盛典上,“雪花”飞舞,火炬点燃,烟花绽放,中国向世界张开热情的臂膀,当冰雪之约如约而至的那一刻,我们激动万分。这场盛大庄严、气势恢宏的仪式,彰显着中国礼乐文化的魅力。新的时代环境下,中华礼乐文化需要与现代人的生活相适应,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契合。
②礼乐文化在现代社会有重要的精神价值和时代意义。礼乐文化增强人们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在全国“七一勋章”颁授仪式上,红毯铺道,红旗漫卷,被待以“国家最高礼遇”的英雄们前往人民大会堂。在他们登上授勋台的那一刻,我们百感交集,为自己的英雄自豪,也为生活在英雄的国度而骄傲。礼乐文化促进社会和谐与发展。在古代,礼乐文化是庙堂之上的“阳春白雪”,普通百姓只能对其“敬而远之”。现代社会,我们要让礼乐文化走近普通百姓,引导普通人将礼乐文化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我们可以利用重大纪念日、民族传统节日,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纪念庆典活动,传播主流价值,让百姓知礼、懂礼、用礼,营造更为和谐美好的社会局面。
③为满足现代人的需求,我们要推动传统礼乐文化创新性发展。学校和媒体在创新方面发挥了重大作用。近些年,一些学校开发了大量现代礼仪课程,受到学生和社会人士的热烈欢迎。媒体方面,山东广播电视台推出全国首档中华礼乐传习系列节目,如《尊师礼》篇,设计了“正冠、献桃枝、敬茶、训诫、赠书”等现代师徒礼仪;《成人礼》篇,从木兰从军出征保家卫国,讲到排爆英雄张保国的女儿张汝佳女承父志选择当警察,让人看到“爱国敬业”等价值观念贯通古今。
④当然,一提起礼乐文化,一些人可能会想到“克己复礼”“三纲五常”“男尊女卑”,这些都是传统礼乐文化中的消极内容。古代礼制过于强调人与人之间的等级差别,具有服从、统一、强制等特点,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人的自由与全面发展,不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平等”的理念。还有很多繁文缛节在现代社会也容易让人望而生畏。其实,这些礼仪流程在互相尊重的前提下,是可以简化变通的。对于传统礼乐文化,我们要在全面分析、研究的基础上,重新考订梳理,既要整理挖掘其中积极、合理、有价值的思想资源,也要警惕其中消极、落后的文化糟粕,并予以摒弃。
⑤礼乐文化很古老,上下几千年;礼乐文化又很年轻,它活在当下。重拾礼乐文化在现代社会的应用价值,践行“人文化成”的使命任务,是我们共同的责任和担当。
(有改动)
8.文章的中心论点是什么?(6分)
答案:新的时代环境下,中华礼乐文化需要与现代人的生活相适应,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契合。
解析:本题考查提炼中心论点。作者对所论述的问题的最基本的看法就是中心论点。中心论点必须是一个明确的判断,可从标题、开头、中间、结尾查找。从全文看,本文第①段中“新的时代环境下,中华礼乐文化需要与现代人的生活相适应,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契合”就是一个明确的判断,就是作者最主要的思想观点,即中心论点。
9.文章第③段运用了哪种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6分)
答案:举例论证。列举了学校开发现代礼仪课程和媒体推出中华礼乐传习系列节目的事例,具体有力地论证了“为满足现代人的需求,我们要推动传统礼乐文化创新性发展”的观点,进而论证中心论点,使论证更有说服力。
解析:本题考查论证方法及其作用。第③段的分论点是“为满足现代人的需求,我们要推动传统礼乐文化创新性发展”。为了论证此论点,“近些年,一些学校开发了大量现代礼仪课程,受到学生和社会人士的热烈欢迎。媒体方面,山东广播电视台推出全国首档中华礼乐传习系列节目……”列举了学校开发礼仪课程和媒体推出中华礼乐传习系列节目的事例,是运用了举例论证的论证方法。答题模式:运用了举例论证的论证方法,具体有力地论证了……(论点),进一步论证了中心论点,增强文章的说服力。
10.阅读文章第②段,梳理论证思路,补全表格。(6分)
提出观点 A 礼乐文化在现代社会有重要的精神价值和时代意义
分析论述 从“礼乐文化增强人们的认同感和归属感”的角度进行证明
从“B 礼乐文化促进社会和谐与发展 ”的角度进行证明,并提出C 利用重大纪念日、民族传统节日,组织开展纪念庆典活动 的具体做法
解析:本题考查梳理论证思路。通读相应语段,划分层次,结合中心句回答。第②段,首先用“礼乐文化在现代社会有重要的精神价值和时代意义”提出分论点。其次从“礼乐文化增强人们的认同感和归属感”的角度进行证明。再次从“礼乐文化促进社会和谐与发展”的角度进行证明。最后通过“我们可以利用重大纪念日、民族传统节日,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纪念庆典活动,传播主流价值,让百姓知礼、懂礼、用礼,营造更为和谐美好的社会局面”提出利用重大纪念日、民族传统节日,组织开展纪念庆典活动。
11.下列对文章内容理解分析正确的一项是(4分)(A)
A.第①段引用“乐者,天地之和也;礼者,天地之序也”阐述礼乐的重要意义,并引出本文论题“礼乐文化”。
B.排爆英雄张保国的女儿张汝佳女承父志选择当警察,让人看到“爱国敬业”等价值观念贯通古今。
C.对于传统礼乐文化,我们只需要在全面分析、研究的基础上,整理挖掘其中积极、合理、有价值的思想资源。
D.礼乐文化很古老,礼乐文化又很年轻,重拾礼乐文化在现代社会的研究价值,是我们共同的责任和担当。
解析:B项,结合第③段中“从木兰从军出征保家卫国,讲到排爆英雄张保国的女儿张汝佳女承父志选择当警察,让人看到‘爱国敬业’等价值观念贯通古今”可知,“排爆英雄张保国的女儿张汝佳女承父志选择当警察”只是“今”。C项,结合第④段中“对于传统礼乐文化,我们要在全面分析、研究的基础上,重新考订梳理,既要整理挖掘其中积极、合理、有价值的思想资源,也要警惕其中消极、落后的文化糟粕,并予以摒弃”可知,C选项说法片面。D项,结合第⑤段中“礼乐文化很古老,上下几千年;礼乐文化又很年轻,它活在当下。重拾礼乐文化在现代社会的应用价值,践行‘人文化成’的使命任务,是我们共同的责任和担当”可知,“研究价值”表述错误。
(二)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2~15题。(18分)
论交友之道
刘余莉 苗水
①人在社会中生活工作,就必须交朋友。交朋友就不能不被朋友影响,这种影响有好有坏,好的影响可以使自己健康成长、人生幸福;坏的影响则可能导致自己身败名裂、人生凄惨。交友这件事关系重大,一定要严格交友的原则,慎交友,交好友。
②首先是要结交志同道合的朋友。《论语》告诉我们要“无友不如己者”,“如”是“似” “像”的意思,就是不要结交那些不像自己的人,也就是和自己志不同、道不合的人,所谓“道不同不相为谋”。与志同道合的朋友在一起,可以互相切磋琢磨,共同进步。那么怎样才能找到与自己志同道合的朋友呢?方法就是“感召”,即想和什么样的人交朋友,就要使自己也成为那样的人,互相吸引,互相感召,从而最终聚到一起。孔子曾说过:如果你不知道儿子怎么样,就观察他的父亲;如果你不知道这个人怎么样,就看他结交的朋友;如果你不知道君主、领导什么样,就看他的属下,这样你就知道他们自己是什么样的人了。说的就是同类相感的道理。
③其次是要结交 (示例)道德高尚 的朋友。据说楚国有一个善于看相的人,楚庄王向他请教其中的奥妙。他回答:“我并不能给人看相,只不过是善于观察这个人所结交的朋友。如果这个人所结交的朋友,都能够孝敬父母、友爱兄弟、尊敬长辈、行为谨慎、畏惧法律,这样的人,家庭会一天比一天过得好,身心也会一天比一天安定,被称为‘吉人’。”可见,朋友对人的影响很大,直接关系到人的成长和命运。《孔子家语》说:“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化矣;与不善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亦与之化矣。”与贤德之人在一起,久而久之,自己也会成为贤德之人。反之,如果所结交的都是无德之人,所听的都是诈伪的言语,所看的都是邪曲不正、贪图利益的行为,那么就会致使自己即将遭受刑罚还不知不觉,这也是潜移默化的结果,也就是“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道理。
④最后,朋友之间要以道相交。古人论人与人的相处之道,云:“以利交者,利尽而交疏; 以势交者,势倾而交绝;以色交者,华落而爱渝;以道交者,天荒而地老。”朋友之间的交往也是如此。以利交、以势交、以色交都不能维持长久,唯有以道相交才能天荒地老。那么,朋友相交之“道”是什么呢?《论语》云:“与朋友交,言而有信。”朋友相交之道就是“信”。与朋友交往,言语行为都很守信,才能够获得朋友的信赖,在困难的时候才能得到朋友的帮助,在社会上待人接物、处事才会一帆风顺。
⑤年轻人正处于事业的起跑线上,能否交到好的朋友,直接决定了自己的前途与命运。 曾国藩说:“一生之成败,皆关乎朋友之贤否,不可不慎也。”鉴于此,年轻人务必要“亲君子,远小人”,选择结交对自己德行提升有帮助的朋友。好的朋友,能够在不知不觉中帮助自己提升境界,走向幸福的人生。
(有改动)
12.这篇文章的中心论点是什么?请用原文语句回答。(4分)
答案:交友这件事关系重大,一定要严格交友的原则,慎交友,交好友。
13.依据第③段内容,在该段首句横线上填写恰当的词语。(4分)
14.请简要写出本文的论证思路。(6分)
答案:开篇提出中心论点“交友这件事关系重大,一定要严格交友的原则,慎交友,交好友”;接着从交什么样的朋友和怎样与朋友交往两个方面进行了论证;最后对年轻人提出正确交友的期望。
15.下列名言,最适合证明第②段“要结交志同道合的朋友”这一观点的一项是(4分)(C)
A.“轻诺必寡信。”
B.“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
C.“同声相应,同气相求。”“物以类聚,人以群分。”
D.“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章的论点、论据。A项,讲的是诚信。B项,讲的是合作学习的重要性。C项,“同声相应,同气相求”指志趣、意见相同的人互相响应,自然地结合在一起;“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指同类的人或事物会聚集在一起。与“要结交志同道合的朋友”这一观点相符。D项,讲的是有益的朋友有三种,有害的朋友有三种。
三、写作(50分)
16.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朋友,我敢保证你在过往的岁月中完成过无数的约定:相约一起在绚丽的春天去拥抱温暖,一起在似火的夏日去倾听蝉鸣,一起在凉爽的秋天去笑看落叶,一起在雪舞的冬日去追逐浪漫。而今天,渐渐长大的你想过没有,应该与明天的自己有个怎样的约定呢?
请以《我与明天的自己有个约定》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
要求:①文体自选;②选取一个或多个角度,可以记叙、抒情和议论;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答案:略。
1 /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