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时分层训练(十五) 15 灯 光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C )
A.皖南(wǎn) 倚着(yǐ) 烟卷(juǎn)
B.璀璨(cuǐ) 爆炸(bào) 挺进(tǐnɡ)
C.憧憬(tóng) 电钮(niǔ) 华灯(huá)
D.黑魆魆(xū) 姓郝(hǎo) 遭到(zāo)
解析:“憧”应读“chōng”。
2.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D )
A.照耀 宏伟 赞叹 焦疾
B.围歼 激烈 茂蜜 插图
C.漆黑 阻击 地堡 爆露
D.微弱 点燃 双膝 围墙
解析:A项,“疾”应为“急”;B项,“蜜”应为“密”;C项,“爆”应为“暴”。
3.下列句子中关联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D )
A.郝副营长是一位著名的战斗英雄,虽然只有二十二岁,已经打过不少仗了。
B.毛泽东不但是伟大的文学家,而且是伟大的革命家、思想家。
C.我之所以十分怀念郝副营长,是因为他为了照亮别人而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
D.郝副营长即使牺牲自己,也要给战士们照亮前进的道路。
解析:“即使……也……”表示假设关系,郝副营长牺牲已经是事实,不是假设。应将“即使”改为“宁可”。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C )
A.学校抓不抓青少年理想教育的问题,是关系到祖国建设事业后继有人的大事,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B.这次中学生汉字听写大赛的地点是在市青少年活动中心举行的。
C.为了提高同学们的语文素养,河池市很多学校正在开展“读经典作品,建书香校园”的活动。
D.目前,虽然每年有不少大学毕业生,但是各方面人才的数量和质量仍不能满足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
解析:A项,两面对一面,在“后继有人”前加“是否”;B项,句式杂糅,删去“的地点”或“举行的”;D项,成分残缺,在“社会发展”后加“的需要”。
5.“我心头微微一震,是什么时候听到过这句话来着?噢,对了,那是很久以前了。”这两句话运用的修辞手法是( C )
A.反问 B.反复
C.设问 D.夸张
解析:一问一答为设问。
6.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语句,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C )
对于实现梦想而言,今天最重要。今天是你搬来的砖石,虽然不足道, ;今天是你栽下的树苗,虽然不伟岸, ;今天是你写下的片段,虽然不完整, 。请你珍惜今天,用今天的积淀成就明天的梦想!
A.却谱就了你明天的华章 却垫起了你明天的高度 却给予了你明天的阴凉
B.却给予了你明天的阴凉 却谱就了你明天的华章 却垫起了你明天的高度
C.却垫起了你明天的高度 却给予了你明天的阴凉 却谱就了你明天的华章
D.却垫起了你明天的高度 却谱就了你明天的华章 却给予了你明天的阴凉
解析:根据前后内容一致的原则,“搬来的砖石”对应“垫起高度”,“栽下的树苗”对应“给予阴凉”,“写下的片段”对应“谱就华章”。
7.下列关于课文内容的表述,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C )
A.郝副营长代表着老一辈的革命先烈,正是他们用热血与生命换来了今日的辉煌与灿烂。
B.“光”既是贯串全文的线索,也象征着新时代幸福的生活。
C.文章采用正叙的方式,做到首尾呼应,更加突出了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
D.电灯在和平年代是生活中的普通用品,但在战争年代,它却是美好生活的象征。
解析:本文采用倒叙的方式,由天安门广场的灯光写起,接着叙述过去的事情,结尾又回到写灯光。首尾照应,结构紧凑,文脉相通,含义深刻。
(一)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
灯 光
梅子涵
①我是分外恋光的。
②阴雨日的白天,没有阳光,我就一定要开灯,桌上的台灯必须亮着。哪怕坐在那儿发呆,也要亮。有灯光的发呆,呆得心里有涟漪,一圈一圈扩散,小鱼小虾蹿得格外活跃。平凡人的喜悦、忧郁都只在一个池塘般的方圆间,有小鱼小虾一圈一圈围着,拱起温情记忆,想起还有愉快去处,一秒钟地来到,一分钟地过去,就也如小鱼小虾一样,活跃许多,蹿上蹿下。日历上的内容除了年月日、节气,还可以由自己填上去,添上光亮心情,让自己飞扬。
③大学毕业后,我建立自己的家时,母亲问我想带走什么,我指着那盏年代已久的红罩子台灯,说:“它。”小时候我在它的光下做作业,后来被它映亮着写文学,备课写讲义。它一直在我的桌上,夜晚和阴沉的白天,都亮着。
④一定有着必然性,我最早的记忆也和灯光有关。那是很小很小的时候,从那个海岛上飞来的敌人飞机轰炸发电厂,他们不想让这儿的人有灯光。那是夜晚,外祖母抱着我,对我说:“毛毛,别怕。”
⑤窗外的天空有交错的探照灯光。很长的灯柱划破天空,晃来晃去,一个很小的孩子,也能觉得它亮得那么有力量,觉得安全。这样的记忆也许不能说是迷人的,但是拥有了,却也迷人,是属于我的池塘里的丰富,游来游去。探照灯光保卫了我们的生命,我的长大的权利。
⑥光、灯光于我,已有自动感应,自动会亮,如影相随,也洒入我的文学文字。
⑦世界童话杰作《小王子》里的男孩子,离开他的小行星后旅行到了别的几颗小行星。一颗一颗上遇到的人,他都觉得疑惑,不可思议,甚至反感。唯一觉得可以欣赏,甚至想留下住在那儿的是那个点灯人的星球,小王子想和他成为朋友。
⑧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小池塘、小行星,待在自己的小方圆里,又和世界联系。我们这样的算作作家的人,别人以为你很有水平,其实也就是写了一些故事,讲些经历,说说心情,无论完全真实或者纯属虚构,都是会传到别人眼前和耳边。亮一点,暗一些,会掀动别人不同的涟漪。明明是很艰难的岁月,有沉重和伤痕,我只选择了讲一点明亮的人和事。都真实,却温暖些,美好些,诗意充分些……难有大真理,但有小光亮!
⑨光也是可以写出来的。如同谱在旋律间,画在色彩里。
⑩我曾经去过巴黎那个小镇,踏进梵高住过的小楼,暗暗的楼梯,小小的房间,一个不大的天窗,日子贫穷,买面包的钱也不足,实在没有多少明亮。可是他却着迷地坐在麦地里画,金黄得铺天盖地!
寻找光亮的角度,写出、画出光影照着的人生、世间,是文学和艺术的另一番大意义,鼓励生命和岁月,令心境明媚。
在农场当知青的那些年,日子有些茫然。一间不大的平房宿舍,住下六七个人。一只暗弱的灯泡吊在房顶中央,透过帐子洒落到各人面前,只余下昏花了。有很少数的人,带了小小的台灯去,偷偷接上电线,亮在床头。那是违反规定的,可是领导们也不强行没收,眼开眼闭随它们亮着。青年人想在床头有些亮光的小心愿被宽容地照应了。只是很容易的一点儿善意,多少个夜晚就明亮和温暖。
让床头亮着的人有光,眼开眼闭的人心里也有光。善意是光,让人光明,自己也光明,都成光明人。恋光的何止哪一个某某人!他们是在灯光下写信给父母,读会儿书报,梦里不会只有白天哼哧哼哧地拼力劳作……
我胆子不大,没敢带去,只是走过时总会羡慕地看一眼,心里美好得微微跳动。现在想起那微微的跳动,依然美好,也有些伤感。因为我每晚都是在帐子里很昏花的灯光下就着小台板读着、写着,无意地准备了未来。
昏花的灯光也是光。
所以也准备了今夜的写作。在老台灯的光下写着灯光。
(选自《新民晚报》,有改动)
8.根据文意,在横线上补充文字,使句意完整。
(1)阴雨日的白天,台灯的亮光,会让发呆的“我” 有温情的回忆(或心生喜悦的涟漪) 。
(2)在老台灯的光下做作业的“我”,后来被它映亮着 写文学,备课写讲义 。
(3)小时候,窗外天空交错的探照灯光,让“我” 觉得它亮得那么有力量,觉得安全 。
(4)农场知青宿舍帐子里很昏花的灯光,让“我” 能够读写(或就着小台板读着、写着,无意地准备了未来) 。
解析:本题考查筛选信息的能力。解答时找出相关语段仔细阅读,筛选关键词句回答即可。
9.文中为什么写小王子想和点灯人成为朋友?
答案:既寓指生活中的人们需要光(或小王子对光的向往),也表达了生活中的“点灯人”对他人有重要意义(或“点灯人”对小王子有着重要影响),从而自然引出下文中的各类“点灯人”(作家、画家等人)。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理解点灯人的表层含义及深层含义。
10.联系上下文,揣摩第 段画线句,句中“我”心里为什么感到“美好”?
答案:感受到“青年人想在床头有些亮光的小心愿”;感受到“眼开眼闭的人心里也有光”(或“青年人想在床头有些亮光的小心愿被宽容地照应了”/感受到领导心中也有光);认识到“恋光的何止哪一个某某人”(或从而认识到每个人都有恋光心理)。
11.文章以“在老台灯的光下写着灯光”结尾,有何用意?
答案:强调写作情景,既是点题,也照应前文那盏老台灯“一直在我的桌上,夜晚和阴沉的白天,都亮着”的叙述,更饱含深意:表明自己要将灯光洒入文学文字,通过此文给人们传递“小光亮”(或启发人们要做“点灯人”)。
解析:本题考查对结尾含义及作用的理解。从结构、主题、情感等角度来思考回答。
(二)整本书阅读。
12.(2024·上海松江区期末)某班举行名著阅读活动,主题是“寻找成长路上的同行者”,请你参与并完成以下任务。
(1)任务一:晓月为《童年》建立了人物档案卡,请你帮他填写完整。
小说 阿廖沙
人物 卡片 出处 苏联作家① 高尔基 (作者名字)的《童年》
成为 同行 者的 理由 他能汲取身边的正能量 例如:外祖母的② 慈祥善良、热爱生活、聪明能干、胸怀宽广 影响了他
他面对黑暗污浊的环境的态度 ③ 仍然保持生活的勇气和信心
(2)任务二:除了主人公阿廖沙,晓月还想为同学推荐以下三位“成长路上的同行者”:小茨冈、格里戈里、“好事情”。请你结合小说内容,选择其中一个,撰写推荐理由。
答案:(示例)《童年》中的“好事情”,是外祖父招的房客,他是一个进步的知识分子,是阿廖沙所遇到的第一个优秀人物。尽管周围的人都不喜欢“好事情”,认为他性格孤僻、很奇怪,但他内心友善,对于阿廖沙的接近,他十分乐意也没有拒绝,给了阿廖沙童年的温暖。“好事情”身上有着一种执着、专注的品质,他很喜欢看书,有着对知识发自内心的渴望。他的房间里有各种各样的书,还有各种各样的器具。他一心一意做自己喜欢的事情,他的专注和执着让我们感动。
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