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时分层训练(十六) 16 盼
(2024·淄博周村区期末)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1~2题。
我一边想,一边在屋里走来走去,dài 上雨帽, 又抖抖袖子,把雨衣弄得xī xī 窣窣响。直到妈妈一声喊□“蕾蕾,你疯啦□嫌身上没长痱子吗□”我才赶忙把雨衣脱下来。摸摸后背,衬衫已经让汗水浸湿了,浑身凉冰冰的。
1.文段中横线处应填的汉字和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C )
A.带 窸窸 sū fèi
B.带 悉悉 sù fēi
C.戴 窸窸 sū fèi
D.戴 悉悉 sù fēi
2.文段中三个□处的标点符号运用最恰当的一项是( D )
A., ! ?
B., ? ?
C.: ! ?
D.: ? ?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D )
A.我挺着脖子,小心翼翼地跑下了楼梯。
B.别看他平时不声不响,每次开会他的发言总是一针见血。
C.我们先要以身作则,然后才能理直气壮地指出别人的缺点。
D.连长央求一排战士承担警戒任务。
解析:“央求”指恳求。用在这里不符合语境。
4.下列句子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B )
A.我们要以绣花般的细心、耐心实施精细化管理,为承办这次大会营造良好环境。
B.举办世界智能大会,旨在搭建一个为世界智能科技领域共赢共享、交流合作的平台。
C.中国提出的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为促进亚洲文明的交流互鉴开辟了一条新路。
D.博物馆是保护和传承人类文明的重要殿堂,也是连接过去、现在和未来的桥梁。
解析:语序不当,应改为“举办世界智能大会,旨在为世界智能科技领域搭建一个共赢共享、交流合作的平台”。
5.下列句子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D )
①这就是我可爱的家乡。
②夜晚来临,月光如水。
③夏日清晨,薄雾轻笼,山色空蒙。
④大伙都会搬着竹椅子、木凳子、草席子,聚集起来乘凉。
⑤葫芦峪是一个美丽的小山村。
⑥傍晚时分,霞飞漫天,炊烟袅袅。
A.③①⑥②④⑤
B.③⑥④⑤②①
C.①③⑥④⑤②
D.⑤③⑥②④①
解析:分析整个语段可知,语段的内容是介绍“我”的家乡葫芦峪。分析各个句子可知,第⑤句是领起句,引出“葫芦峪”这个地方,应为首句;接着③⑥②三句按时间顺序依次介绍山村从早到晚的景象;第④句紧接着写夜晚来临时人们的活动;最后,第①句对整个语段进行总结。据此可知正确排序应为⑤③⑥②④①。
6.下列句子与“我嘟囔着,心想,你怎么就不向窗外看一眼呢”运用的描写方法相同的一项是( A )
A.望着望着又担心起来:要是今天雨都下完了,那明天还有雨可下吗?
B.他眼里闪着一股无法遏制的怒火,好似一头被激怒的狮子。
C.他半张着嘴,微微探着身子,目不转睛地盯着我手中的马鞭。
D.我走在街上,甩着两只透明的绿袖子。
解析:A项与题干中的句子都是心理描写;B项,神态描写;C项,神态描写、动作描写;D项,动作描写。
(一)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
年 瘦
葛 闪
①以前,冬天是瘦的,年是肥的。
②小时候,我们盼年,不亚于旱地之于甘霖,蜜蜂之于花朵。母亲去采购年货,带着我们的目光而去,带着我们的目光而回。琳琅满目的年货里,我们最喜欢的无外乎吃的了。母亲置办好年货刚回到家,还没来得及抖落身上的风雪,刚一进屋,在一片欢呼声中,每个人都口中生津,眼里火热,众星拱月般把母亲围在了中间。晚上做饭时,母亲在一片热气氤氲中忙来忙去,身影被投射在土墙上,随着灯光摇曳不定。我们在旁边一边假装着做作业,一边急着想把目光穿透锅盖上的热气,想把锅盖下面的每一个谜底都揭开。而母亲,早已识破了我们的小心思,一边笑,一边却不忍戳破我们的面具。
③年夜饭上桌了,我们再度感叹母亲真是一个神奇的导演——豆角、猪肉、白菜、丸子、鸡蛋、羊排、鱼、香菜等,它们在母亲眼中不分主角配角,生旦净末丑,统统都上台。母亲把它们安置在一起,总能让它们活色生香,上演一场场别样的饭桌上的春晚。
④有时候,谁家的餐桌上遗漏了一道鱼,或是一盘肉,抑或是一碗羹汤……千万别担心,“串食”在等着我们哩。那时的邻居们就是热情,有的甚至提前打好招呼——我家鱼买得多了,你家今年就别做鱼了。张家牛肉买得过剩了,李家就在年夜饭的节目单上撤了牛肉,因为张家会准时送过来。没有硬性规定,只是存在于乡邻们内心的最柔软处——记忆里的乡村,有很多东西,不经约定,自在人心。
⑤其实,将新年充实得如此饱满肥硕的,又何止于简单的吃喝呢?
⑥要压岁钱的时候,老家讲究晚辈双膝着地,面对长辈“咚咚咚”磕几个响头,在年初中磕出个吉祥和祝福。我们大多数人都讨厌繁文缛节,觉得太隆重反而显得见外。但这样的隆重,繁杂一点儿又何妨?若是简单一句“恭喜发财,红包拿来”,未免太过寒碜直白。拜年拜年,不拜如何成年?
⑦以前,外出打工者在未知具体归期时,用一纸家书告知会在某个日子左右回家。于是,家的团圆,便是在两地的互相盼望中展开行程。不知道儿女何时出发,亦不知经过了多少站,更不知道具体几时几分到家。于是,赶年的人在急躁中望眼欲穿,盼归的家人在急躁中急切等候。虽是急躁,但是温暖。细细思忖,在翘首以盼中,空气里到处洋溢着企盼、重逢、归属、投怀,路程漫漫,归途迢迢,那又如何?而现在呢,科技早已给我们规划好行程,始发时间与到站时间一目了然,一切都早已有安排。所有的时间都变得飞快,但又有很多的东西在不断地丢失。
⑧我害怕,害怕有一天,春节到来的时候,“恭喜发财”被红包代替;给逝去的亲人烧一刀火纸,被扫一下二维码寄托哀思代替;亲手操刀的年夜饭完全被外卖代替。更害怕,以前年是不厚此薄彼的,公平地在男女老少的头顶上绽放出一顶又一顶烟花,而后来,却变成头顶一团又一团的苍凉。
⑨我们并不想否认现代科技带来的文明给予人的便捷和享受,但总觉得年相较于以前,味道淡了,温度冷了,形体瘦了。
⑩以前,冬天是瘦的,年却是肥的。现在,冬天越来越肥,年却瘦了。冬天与城市的灯红酒绿结了盟,而年却与冬天撕毁了几千年的契约。我多想穿梭到以前,若是有幸能生得一双回春妙手,为年把一把脉,触手温热,脉搏强劲。而现在呢,我们把手伸出去,摸到的却是瘦骨嶙峋般的年的臂膀,脉息微弱,触手薄凉。
(有改动)
悦读坊近期开展了“经典散文阅读周”活动,同学们对散文的阅读策略进行了讨论与总结。
7.【扣“文眼”,梳内容】
文章围绕“年的肥瘦”展开,其中围绕“年肥”回忆了诸多内容,请将空格补充完整。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重要信息的提取。通读全文,整体把握,然后根据题干要求找到相关语段概括作答即可。如第②段写置办年货,第③段写做年夜饭,第④段写乡邻间“串食”,第⑥段写给长辈磕头拜年,第⑦段写盼望团圆。
8.【抓“句子”,明结构】
读懂散文结构,我们要关注文中独立成段的句子,它们常常在结构和内容上有着重要的作用。请选择文章中一个画线段落,说说它的作用。
答案:(示例一)第①段,文章从“冬瘦年肥”起笔,引出下文对“年”的美好回忆,与下文的“冬肥年瘦”进行对比。
(示例二)第⑤段,起承上启下的作用。运用反问的修辞手法,引出下文,“将新年充实得如此饱满肥硕的”,还有隆重的过年礼仪和亲人间盼望团圆的热切心情。
(示例三)第⑨段,直接点出作者对现代科技文明与年味变淡之间的思考,凸显了散文的主题,引出下文对年味变淡的感慨。
9.【品“细节”,探情感】
(1)刚一进屋,在一片欢呼声中,每个人都口中生津,眼里火热,众星拱月般把母亲围在了中间。(从重音的角度设计朗读,并阐述理由)
答案:(示例一)“刚”“都”“围”三个字要重读,表现出母亲置办年货归来时,“我们”对所购年货的渴望与热切地期待。
(示例二)“口中生津”“眼里火热”“众星拱月”三个词语要重读,表现出“我们”对所购年货的渴望和热切地期待。
(2)我们把手伸出去,摸到的却是瘦骨嶙峋般的年的臂膀,脉息微弱,触手薄凉。(请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句子)
答案: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将“年”人格化,用“年”的“瘦骨嶙峋”“脉息微弱”“触手薄凉”,生动形象地表现出年味的淡薄,表达了作者对年味变淡的感慨和无奈。
解析:(1)本题考查朗读设计。本题可选择句中富有表现力的动词、副词、形容词等分析其表达效果即可。(2)本题考查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句子。“瘦骨嶙峋般的年的臂膀,脉息微弱,触手薄凉”,将“年”人格化,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用“年”的“瘦骨嶙峋”“脉息微弱”“触手薄凉”,生动形象地表现出年味的淡薄,表达了作者对年味变淡的感慨和无奈。
10.同学们将所读的文章进行精选,编成一本《悦读·经典散文》,分成以下几个栏目。你认为《年瘦》一文放在哪个栏目里最适合?请简要叙述理由。
(1)《风俗画卷》 (2)《尘世小暖》
(3)《人生感怀》 (4)《生活雅趣》
答案:(示例)我认为最适合放在《人生感怀》栏目里。本文将以前的“冬瘦年肥”与现在的“冬肥年瘦”进行对比,表达了作者对日渐逝去的过年的温馨气氛和隆重习俗的留恋之情;同时,也表现了作者对现代科技文明与年味变淡之间的思考,抒发了作者对年味越来越淡、人情越来越疏离的忧虑和痛心。
解析:本题考查文章主旨。结合第⑨⑩两段内容可知,本文将以前的“冬瘦年肥”与现在的“冬肥年瘦”进行对比,表达了作者对日渐逝去的过年的温馨气氛和隆重习俗的留恋之情;同时,也表现了作者对现代科技文明与年味变淡之间的思考,抒发了作者对年味越来越淡、人情越来越疏离的忧虑和痛心。
(二)综合性学习。
11.(2024·泰安新泰市实验中学期末)请仔细观察漫画《彼此》,按要求回答问题。
(1)简要介绍漫画的内容。
答案:(示例)漫画《彼此》画了一双眼睛,左眼瞳孔中是一个在襁褓中的成年人,右眼瞳孔中是一个化身取款机的妈妈。在眼睛的右下方分别写着“母亲眼中的孩子”和“孩子眼中的母亲”的文字。
(2)结合漫画,谈谈自己的感受或启示。
答案:(示例)漫画表现了过度呵护造成的畸形的母子关系(或溺爱导致了孩子永远长不大,一味依赖母亲)。
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