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 课时分层训练(二十四) 24 他们那时候多有趣啊

文档属性

名称 30 课时分层训练(二十四) 24 他们那时候多有趣啊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45.3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五四学制)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9-12 09:27:2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时分层训练(二十四) 24* 他们那时候多有趣啊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B )
A.鄙夷(bǐ)  发愁(cóu) 类型(lèi)
B.不屑(xiè) 调整(tiáo) 糟糕(zāo)
C.露宿(lù) 屏幕(pín) 荧光屏(yínɡ)
D.憎恶(zèng) 曾经(céng) 肩膀(bǎnɡ)
解析:A项,“愁”应读“chóu”;C项,“屏”应读“píng”,D项,“憎”应读 “zēng”。
2.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C )
A.测验  聪明  恰好  皱皱巴巴
B.讨论  视察  装置  全神贯注
C.功课  图像  附近  另人满意
D.干脆  争吵  显现  一字一顿
解析:“另”应为“令”。
3.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感彩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D )
A.可现在她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憎恶它。
B.玛琪脸上露出鄙夷不屑的神情。
C.托米非常高傲地瞧了她一眼。
D.那些孩子一定非常热爱他们的学校。
解析:褒义词,其余三项为贬义词。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C )
A.随着返回舱4月30日成功着陆,意味着“神舟十七号”载人飞行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B.劳动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劳动技能和劳动习惯,让他们感受到劳动的快乐。
C.我们只有相信自己的能力,才能在各种考验面前充满信心。
D.长期吃外卖快餐的人容易生病,主要是因为油盐摄入过度以及饮食结构不合理造成的。
解析:A项,成分残缺,应去掉“随着”;B项,搭配不当,应改为“劳动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劳动技能和培养学生的劳动习惯”;D项,句式杂糅,应去掉“因为”或“造成的”。
5.下列句中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D )
A.在 2155 年5 月17 日这一天,她写道:“今天,托米发现了一本真正的书!”
B.玛琪问:“你在哪儿找到这本书的?”
C.“在我们家。”托米指了一下,可并没有抬起头,因为他正在全神贯注地看书。“在顶楼上。” 他又说。
D.玛琪很难过。“嗯,我不知道古时候他们有什么样的学校。”她从他肩膀后面看了一会儿那本书,开口说:“不管怎么说,他们得有一个老师吧?”
解析:“开口说”后面的冒号应为逗号。
6.下列句子中没有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C )
A.他们像一群魔鬼似的,把我们包围起来。
B.蓝色的、红色的小宝石,钉住几个金黄色的齿轮,里边还有一个小尾巴似的东西不停地摆来摆去。
C.他们读到的字全都静止不动,不像他们通常在荧光屏上看到的那样,顺序移动。
D.战士们像潮水一般冲向敌军司令部所在地——隆化中学。
解析:C项运用了对比的修辞手法。
(一)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
原来课本这么有趣呀
陈思呈
①去年冬天去北方旅行的时候见到积雪,我建议娃尝一尝,他说:“妈妈,你是衍太太吗?让我吃冰!”
②这联想来自鲁迅《朝花夕拾》里的《琐记》。里面写到,冬天水缸里结了薄冰,小孩子们爱吃冰,沈四太太看了就大声说“莫吃呀,要肚子疼”,害得孩子们被父母骂。但衍太太却和蔼地说:“好,再吃一块,我记着看谁吃的多。”貌似一个很有童心、很能理解孩子的大人。
③我没想到自己竟然会跟衍太太这个并不光彩的形象扯上关系。不过我觉得仅仅这个联想,娃的书就没白读。
④其实他的语文成绩很差,有一年甚至还要补考。我之所以不着急,就是因为我们经常这样闲聊。闲聊中,我知道他能运用读的书,哪怕就是这样极为微小极为无厘头的运用。他有他的路径,通过这个路径,总有一天能达到这本书更深的地方。
⑤我想起自己小时候也读过鲁迅的书。那时候实在不喜欢鲁迅,猜不透与他有关的题目的答案,而老师给出的学习方法我觉得很难。因为当时的我没有拥有自己的路径,也无法运用老师给出的路径。如果穿越回去,我想提醒那个愁眉苦脸的小孩,让她注意衍太太鼓励孩子吃冰这样的细节,我想,最起码可以让她觉得对一本书的阅读角度有很多。
⑥继续说《朝花夕拾》,有一次我跟娃翻旧账,说起他以前某件错事。他很生气我旧事重提,说:“妈妈,过去的事情,你为什么要朝花夕拾?”
⑦他这么一说,我的愤怒一下子转移了,注意力来到这个成语的特殊运用上。我注意到这个成语的运用在这里有很奇妙的效果,它与“秋后算账”之类的说法不同,因为诗意而减轻了咄咄逼人的质问性质。同时,也正因为它的运用并不准确,歪打正着地减轻了母子间对立的力量,成为我们对话的润滑剂。
⑧说了这么多,我想说的是课本是可以很有趣的。
⑨之前我看到一些批判中小学教材的文章,说现在的课程编选很有问题,但事实上并不是这样。
⑩去年娃读《射雕英雄传》时,看到黄蓉设计的名菜“二十四桥明月夜”,这道菜用了火腿这个材料,他说,这不是金庸瞎说。因为那一学期的历史课本上有“衣食住行”这个栏目,里面恰好提到北宋时期火腿刚发明出来。黄蓉的时代,火腿产生了,正好被有品位的人所喜爱,这一切就对上了。
那么,是因为我娃特别会活读活用吗?负责任地说,并不是。
节假日的时候,我最喜欢让娃的同学来家里玩,因为他们的聊天经常让我乐不可支。
有一次,是俊俊他们来我们家,我让他们读一下刘长卿的《寻南溪常道士》:“一路经行处,莓苔见履痕。白云依静渚,春草闭闲门。过雨看松色,随山到水源。溪花与禅意,相对亦忘言。”
背诵的时候,我把“过雨看松色”中的“看”字背成了“见”字,他们指了出来,我灵机一动问他们,这两个字有什么区别?
程程说:“‘看’,是仔细地看,‘见’只是看见。”俊俊说:“‘看’是主动的,‘见’是被动的。”在这个讨论中,他们忘记了我背错的事实,而我因为这个讨论记得更牢了。我觉得这是孩子教会我的。
还有一次,是董董在我家,他们背诵课本里唐代诗人王湾的《次北固山下》:“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我想逗他们多说点话,便问:“你们最喜欢其中哪一句?”董董说他最喜欢第一句。我问为什么,他说:“按逻辑讲,应该是‘客路青山上’,但这句诗里说‘客路青山外’,这个‘外’字很特别,写出那种云雾缭绕的感觉;本来应该是‘行舟绿水上’,这里说‘行舟绿水前’,这个‘前’字也很奇怪,不知道为什么是在绿水前,可能是俯视效果。所以这两句很特别。”
当时董董只是10岁,但我觉得他说的这一段,几乎可以是一篇诗歌鉴赏的雏形。
我把这些孩子们无意间聊到的关于课本也好,课外书也好的一切灵光妙语记录下来,想等他们人到中年的时候提醒他们,你们曾经多么有趣,能让一切貌似乏味的东西点石成金。
(选自《青年文摘》,有改动)
7.解释下面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1)润滑剂: 比喻孩子的诗意理解减轻了母子间的对立,畅通了彼此间的交流。 (2)乐不可支: 指跟孩子们聊天让“我”非常高兴(快乐到极点)。
解析:本题考查对词语的理解。理解词语不仅要知道词语的本义,还要结合语境理解其语境义。
8.请用简洁的文字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
答案:本文写孩子们从课内和课外阅读中获得知识、受到启发、增长智慧这个事实,告诉大家课本是有趣的、有益的,进而激励大家热爱阅读。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概括能力。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可知,本文的主要人物是“我”、“我”的孩子和他的同学,主要事件是和孩子的几次对话让“我”感悟到课本是有趣的。概括的时候,把主要人物和事件概括清楚即可。
9.读完全文,你认为文题《原来课本这么有趣呀》中的“有趣”表现在哪些方面?
答案:①激发联想,关于衍太太的联想;②和谐关系,“朝花夕拾”的诗意理解;③丰富生活,活学活用历史知识,确认黄蓉设计的名菜“二十四桥明月夜”;④培养思维,孩子们对“看”和“见”的辩证分析;⑤学会鉴赏,对《次北固山下》的理解。
解析:本题考查根据文章内容筛选有效信息的能力。这类试题,首先要明确信息筛选的方向,即挑选的范围和标准,其次要对原文语句进行加工,用凝练的语言来作答。
10.第⑤段运用插叙,写“我”小时候读书的经历,这对写孩子读书有什么作用?
答案:写“我”读书的经历,运用对比,反衬孩子读书的深入、细腻。
解析:本题考查插叙的作用。插叙的作用一般要从以下三方面来思考:①概括出插叙了什么内容;②把握这段插叙写出了内容主体的什么特征;③把握中心事件的性质意义,然后分析这段插叙和中心事件及主题的关系和作用。
(二)综合性学习。
11.学习完本课后,“如何看待科幻作品中的想象”也成为大家热议的话题。有人认为科幻作品中的想象纯属娱乐,没有科学价值,不必当真;有人认为科幻作品展示了人类对未来的想象,一个缺乏想象的民族没有未来。对此你怎么看?请围绕话题,发表议论,写出观点、理由及结论。(80字以内)
答案:(示例一)科学的发展需要丰富的想象。科幻作品借助奇幻的想象,用生动形象的故事燃起大众对科技的兴趣,促进更多人走近科学、热爱科学。让我们插上想象的翅膀,进行科技创新。
(示例二)科幻让想象力得以驰骋与磨砺。科幻文学通过对想象世界的描写和对科技社会的预言,激发人们的创造力。新时代需要朝向未知世界的探索和拓展精神。
(示例三)想象是科幻作品繁荣的推动力。科幻需要想象,丰富的想象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推动科学技术的发展。“科幻作品中的想象”应该受到鼓励和支持。
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