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 课时分层训练(二) 2 丁香结

文档属性

名称 02 课时分层训练(二) 2 丁香结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26.3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9-12 09:27:2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时分层训练(二) 2 丁香结
1.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 )
A.从墙上窥(kuī)着行人,惹得人走过了还要回头望。
B.人也似乎轻灵得多,不那么浑(hún)浊笨拙(zhuó)了。
C.那十字小白花,那样小,却不显得单薄(báo)。
D.白下面透出参差(cān cī)的绿。
解析:B项,“拙”应读“zhuō”;C项,“薄”应读“bó”;D项,“参”应读“cēn”。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D )
A.月光下白的潇洒,紫的朦胧。还有淡淡的幽雅的甜香,非桂非兰,在夜色中也能让人分辩出,这是丁香。
B.最先映入眼帘的,也是那一片萤白,白下面透出参差的绿,然后才见那两扇红窗。
C.有的宅院里探出半树银妆,星星般的小花掇满枝头。
D.在细雨迷蒙中,着了水滴的丁香格外妩媚。
解析:A项,“辩”应为“辨”;B项,“萤”应为“莹”;C项,“掇”应为“缀”。
3.下列对各句运用的修辞手法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D )
A.月光下白的潇洒,紫的朦胧。(拟人)
B.古人诗云:“芭蕉不展丁香结”“丁香空结雨中愁”。(引用)
C.花墙边两株紫色的,如同印象派的画,线条模糊了。(比喻)
D.小小的花苞圆圆的,鼓鼓的,恰如衣襟上的盘花扣。(排比)
解析:该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4.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C )
A.姊姊说:“你看,花儿都倦得要睡了!”
B.在阴雨天,每日要换几次衣服,教人到哪里找太阳给你晒去呢?
C.让人觉得:丁香确实该和微雨连在一起。
D.只是赏过这么多年的丁香,却一直不解,何以古人发明了丁香结的说法。
解析:句中的冒号应改为逗号。
5.在下面横线上填入句子,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C )
丁香结,这三个字给人许多想象。再联想到那些诗句,真觉得它们负担着解不开的愁怨了。 。 。 , ?
①所以丁香结年年都有
②结,是解不完的;人生中的问题也是解不完的
③不然,岂不太平淡无味了吗
④每个人一辈子都有许多不顺心的事,一件完了一件又来
A.①②③④     B.②①③④
C.④①②③  D.③①②④
解析:根据结尾的问号可知最后一句是问句,所以最后一空应填第③句,据此可排除A、B、D项。
6.下列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B )
A.作者经历过的春光,几乎都是和斗室外的三棵白丁香联系在一起的,所以作者花大量笔墨写这三棵白丁香。
B.本文分别从嗅觉、触觉去描写丁香花,表达了作者对生活的热爱和追求。
C.作者实写丁香花的形象,虚写寄托于丁香花的理念、志趣,创造出了一个深远的意境。
D.作者在文中一反古人寄托在丁香结上的情感,以开阔的胸襟为今天的读者开拓了一个“丁香结”全新的艺术境界。
解析:本文分别从嗅觉、视觉去描写丁香花。
(一)(2024·金华浦江县期中)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
藤萝架下,有我一年四季的记忆
肖复兴
①一个人喜欢去的地方,和喜欢的人一样,带有命定的元素,是由你先天的性情和后天的命运所决定的。朗达·拜恩在她的著作《力量》中,从物理学的角度解释这一现象说:“每个人身边都有一个磁场环绕,无论你在何处,磁场都会跟着你,而你的磁场也吸引着磁场相同的人和事。”
②应该在“人和事”后面再加上“景”或“地”。这种宇宙间的强力磁场,是人与地方彼此吸引和相互选择的结果。因此,每一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心灵属地。对于伟大的人,这个地方可以很大,比如郑和的心灵属地是西洋;哥伦布的心灵属地是新大陆。对于我们普通人,这个地方却很小。对于我,便是天坛之内;再缩小,便是藤萝架下;然后,再缩小,直至这一个藤萝架下。
③这是一个白色的藤萝架,在丁香树丛的西侧,月季园的北端。天坛有不少藤萝架,分白色和棕色两种,我觉得还是白色的好。春末时分,藤萝花开,满架紫色蝴蝶般纷飞,在白色的架子衬托下,更加明丽。藤萝花谢,绿叶葱茏,白色的架子和绿叶的色彩搭配也协调,仿佛相互依偎,有几分亲密的感觉,共同回忆花开的缤纷季节。冬天,如果有雪覆盖藤萝架,晶莹的雪花,把架子净身清洗过一样,让架子脱胎换骨,白得变成水晶一般玲珑剔透。
④一年四季,我常到这里来,尽管画得水平很臭,依然自以为是画了四季中好多幅藤萝架的画,画了四季中好多藤萝架下的人。它是我在天坛里的专属领地。
⑤记忆中,童年到天坛,没有见过这个藤萝架。其实,童年我没见过任何一个藤萝架。第一次见到藤萝架,是我高三毕业那一年,报考中央戏剧学院,初试和复试,考场都设在校园的教室和排练厅里。校园不大,甚至没有我们中学的大,但是,院子里有一架藤萝,很是醒目。正是春末,满架花开,不是零星的几朵,那种密密麻麻簇拥在一起的明艳的紫色,像是泼墨的大写意,恣肆淋漓,怎么也忘不了。春天刚刚过去,录取通知书到了,紧跟着因为一个意外,我不得不去了北大荒。那张录取通知书,我舍不得丢,带去了北大荒。带去的,还有校园里那架藤萝花,开在凄清的梦里。
⑥第二次见到藤萝架,是我从北大荒刚回到北京不久,到郊区看望病重住院的童年朋友,一位大姐姐。一别经年,没有想到再见到她时,已经是瘦骨嶙峋、惨不忍睹,童年时的印象,她长得多么漂亮啊,街坊们说像是从画上走下来的人。不知道是童年的记忆不真实,还是面前的现实不真实,我的心发紧发颤。我陪她出病房散步,彼此说着相互安慰的话——她病成这样,居然还安慰我,因为那时我待业在家,没有找到工作。医院的院子里,有一个藤萝架,也是春末花开时分,满架紫花,不管人间冷暖,没心没肺地怒放,那样刺人眼目,扎得我心里难受。紫藤花谢的时候,她走了,走得那样突然。
⑦是的,任何一个你喜欢去的地方,都不是没有缘由的。那是你以往经历中的一种投影,牵引着你不由自主走到了这样一个地方。你永远走不出你命运的影子。那个地方,就是你内心的一面多棱镜,折射出的是以往岁月里的人影和光影。
⑧我的两个小孙子每一次从美国回北京探亲,第一站,我都会带他们到天坛,到这个藤萝架下。可惜,每一次,他们来时都是暑假,都没有见到藤萝花开的盛景。这是特别遗憾的事情,不知为什么,我特别想让他们看到满架藤萝花盛开的样子。
⑨前年的暑假,他们忽然对藤萝结的蛇豆一样长长的豆荚感到新奇。两个人站在架下的椅子上,仔细观看,然后伸出小手小心翼翼地去摸它们,最后,一个人摘下一个,跳到地上,豆荚一下子成为手中的长刀短剑,相互对杀。
⑩转眼冬天又到了,再来到藤萝架下,叶子落尽,白色的架子,犹如水落石出一般,显露出全副身段,像是骨感峥嵘的美人,枯藤如蛇缠绕其间,和藤萝架在跳一段缠绵不尽又格外有力度的双人舞。
想起今年藤萝花开的时候,正是桑葚上市的季节,我用吃剩下的桑葚涂抹了一张画,画的是这架藤萝花,效果还真不错,比水彩的紫色还鲜灵,到现在还开放在画本里,任窗外寒风呼啸。
(有改动)
【散文·文脉】
7.“藤萝架下,有我一年四季的记忆”,作者着重写了记忆中的哪些往事?
答案:①高三毕业那年,满怀憧憬的“我”在中央戏剧学院第一次见到藤萝架,满架花开,印象深刻,后来“我”去了北大荒,梦想没能实现;②从北大荒回到北京不久,“我”到郊区看望病重住院的童年朋友,朋友给予“我”安慰,在医院里,“我”看到了怒放的紫藤花,花谢的时候,朋友去世;③暑假的时候,“我”带两个从美国回北京来探亲的小孙子去天坛看藤萝花,他俩从未看到过藤萝花盛开的样子,只在前年的暑假,摘下藤萝结的豆荚玩耍。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概括能力。根据第⑤段可以概括为:高三毕业那年,满怀憧憬的“我”在中央戏剧学院第一次见到了藤萝架,满架花开,印象深刻,后来“我”去了北大荒,梦想没能实现。根据第⑥段可概括为:从北大荒回到北京不久,“我”到郊区看望病重住院的童年朋友,朋友给予“我”安慰,在医院里,“我”看到了怒放的紫藤花,花谢的时候,朋友去世。根据第⑧段和第⑨段可以概括为:暑假的时候,“我”带两个从美国回北京来探亲的小孙子去天坛看藤萝花,他俩从未看到过藤萝花盛开的样子,只在前年的暑假,摘下藤萝结的豆荚玩耍。
【散文·文辞】
8.联系上下文,揣摩下列句子,回答括号中的问题。
(1)对于我,便是天坛之内;再缩小,便是藤萝架下;然后,再缩小,直至这一个藤萝架下。(原句若改为“对于我,便是这一个藤萝架下”,表达效果会有何不同?)
答案:原句运用短句,同时运用反复的修辞手法,强调了天坛里的这一个藤萝架是“我”的心灵属地,“我”对它情有独钟,同时自然引出下文对藤萝架的描写,而改过的句子没有这样的表达效果。
(2)藤萝花谢,绿叶葱茏,白色的架子和绿叶的色彩搭配也协调,仿佛相互依偎,有几分亲密的感觉,共同回忆花开的缤纷季节。(请自选角度对本句进行赏析)
答案:(示例)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描写了藤萝花谢之后,葱茏的绿叶缠绕在白色的架子上,搭配协调,色彩鲜明,表达了作者对天坛里的这一个藤萝架的喜爱之情。
解析:本题考查赏析句子。(1)根据“对于我,便是天坛之内;再缩小,便是藤萝架下;然后,再缩小”可知,这里运用短句,根据“再缩小”两次重复使用,可见运用了反复的修辞手法,强调了天坛里的这一个藤萝架是“我”的心灵属地,它对“我”有着特殊的意义,同时自然引出下文对藤萝架的描写,而改过的句子没有这样的表达效果。(2)根据“相互依偎”“几分亲密”“共同回忆”可知,这个句子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赋予了藤萝架和绿叶人的情感和行为,生动形象地描写了藤萝架和绿叶色彩搭配协调的特点,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天坛里的这一个藤萝架的喜爱之情。
【散文·文蕴】
9.下面是两幅作者在天坛所画的紫藤萝,如果要给本文选择一幅插图,你会选择哪一幅?请结合文章内容说说你的理由。
我选择(  ),理由:
答案:(示例一)图一 这幅图上所画的架子上的藤萝十分繁茂,富有生机,与作者笔下描写春末时分的藤萝绿叶葱茏的景象十分吻合,藤萝架是贯串全文的线索,也是作者情感的载体,这幅画最能体现作者对天坛里的藤萝的喜爱之情,所以我选图一。
(示例二)图二 这幅图上不仅画了藤萝架,也画了藤萝架下的人,藤萝十分繁茂,游人心情舒畅,情与景完美融合,这幅画不仅与文章内容相吻合,更能直接体现作者对藤萝的喜爱和对生活的热爱之情,所以我选图二。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主旨的理解与分析。本题为开放性试题,任选其一,表述合理即可。
10.肖复兴说“每一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心灵属地”“那个地方,就是你内心的一面多棱镜,折射出的是以往岁月里的人影和光影”,请结合文章内容说说作者为什么那么喜欢到天坛的那株紫藤萝架下。
答案:作者围绕藤萝架回忆了许多往事,藤萝架是贯串全文的线索,藤萝是作者青春、命运的见证。作者从年少到垂暮,有着对梦想的憧憬和向往,也有对梦想不能实现的失落与无奈;既有对生命逝去的伤感与痛苦,也有对生命思考和领悟后的释然与平和。藤萝架是作者在经历了人生起起伏伏后内心真实情感表达的载体,藤萝架也因此成了作者心灵的属地。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主旨的把握。本文主要介绍了围绕藤萝架回忆的往事:高三毕业那年,“我”第一次见到了藤萝架,满架花开,印象深刻,后来“我”去了北大荒,梦想最终未能实现,很是遗憾,这件事情中的藤萝架见证了作者对梦想的憧憬和向往,也有对梦想未能实现的失落与无奈;从北大荒回到北京后,“我”看望了病重的朋友,朋友给予“我”安慰,在医院里,“我”第二次看到了藤萝架,紫藤花谢的时候,正是朋友去世的时候,这次藤萝架见证了作者既有对生命逝去的伤感与痛苦,也有对生命思考和领悟后的释然与平和。可见藤萝架是贯串全文的一条线索,藤萝是作者整个青春的见证,有着不同阶段的回忆。藤萝架是作者在经历了人生起起伏伏后内心真实情感表达的载体,所以藤萝架成了作者心灵的属地。
(二)诗歌鉴赏。
11.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问题。
摊破浣溪沙①
李清照
揉破黄金万点轻。剪成碧玉叶层层。风度精神如彦辅②,太鲜明③。
梅蕊重重何俗甚,丁香千结苦粗生。熏透愁人千里梦,却无情。
【注】①这是一首咏桂花词。②彦辅:晋代名士乐广的字,以风流清高被人推崇。③太鲜明:《晋书·刘隗传》载刘纳语:“王夷甫(王衍)太鲜明,乐彦辅我所敬。”
(1)这首词是宋代婉约派著名女词人李清照所作,词的上阕前两句写出了桂花的 颜色金黄 和 叶子碧绿(茂密、繁多) 。
解析:本题考查词句理解。上阕前两句的意思是“桂花它那金光灿烂的色彩星星点点。桂叶层层有如用碧玉裁制而成”。因此,它写出了桂花的颜色金黄和桂叶的碧绿。
(2)请分析词的下阕写“梅花”和“丁香”的作用。
答案:词人分别用“梅花”和“丁香”的“俗”“粗”,来反衬(对比)桂花的清雅不俗,表达了词人对高尚品行的向往与追求。
解析:本题考查对比的作用。“梅蕊重重何俗甚,丁香千结苦粗生”的意思是“梅花只注重外形,它那重重叠叠的花瓣儿,就像一个只会打扮的女子,使人感到很俗气,丁香花簇拥在一起显得太小气,一点也不舒展”。写出了梅花和丁香的“俗”“粗”之气,和桂花的清雅不俗形成鲜明的对比,表达了词人对高尚品行的向往与追求。
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