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 课时分层训练(三) 3 诗词三首

文档属性

名称 03 课时分层训练(三) 3 诗词三首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44.5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9-12 09:27:2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时分层训练(三) 3 诗词三首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1)移舟泊烟渚(zhǔ),日mù(暮)客愁新。
(2)黑云翻墨未遮(zhē)山,白雨tiào(跳)珠乱入船。
(3)明月别枝惊鹊(què),清风半夜鸣chán(蝉)。
(4)路转xī(溪)桥忽见( xiàn )。
2.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B )
A.移舟泊烟渚(水中间的小块陆地)
B.野旷天低树(旷达)
C.黑云翻墨未遮山(比喻像打翻的墨水一样)
D.旧时茅店社林边(社庙、土地庙)
解析:“旷”应解释为“空旷”。
3.下列对诗词句的翻译有误的一项是( D )
A.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翻译:空旷的原野无边无际,远处的天空看起来比树还低,江水清清,明月来和人相亲相近。
B.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翻译:忽然间狂风卷地而来,吹散了满天的乌云,望湖楼下的湖水犹如蓝天。
C.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翻译:在稻花的香气里,人们谈论着丰收的年景,耳边传来一阵阵青蛙的叫声。
D.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翻译:天边几颗星星时隐时现,山前下起了瓢泼大雨。
解析:句中的“两三点雨”应翻译为“淅淅沥沥的小雨”。
4.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D )
A.孟浩然,唐代山水田园诗派的主要诗人之一。
B.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文学家,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C.辛弃疾,字幼安,号稼轩,南宋词人。
D.“文房四宝”指“笔、墨、纸、砚”,是书房中常备的四种摆件。
解析:“笔、墨、纸、砚”是书房中常备的四种文具。
5.下列文学常识搭配有误的一项是( D )
A.《草原》——老舍——人民艺术家——《骆驼祥子》
B.《宿建德江》——孟浩然——唐代——孟襄阳
C.《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其一)——苏轼——北宋——豪放派
D.《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辛弃疾——南宋——婉约派
解析:辛弃疾是豪放派词人。
6.默写。
(1)《宿建德江》这首诗中,表达诗人旅途中思念家乡和亲人的诗句是: 移舟泊烟渚 , 日暮客愁新 。
(2)《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其一)中色彩对比鲜明的句子是: 黑云翻墨未遮山 , 白雨跳珠乱入船 。体现天气由骤雨到晴朗转变之快的诗句是: 卷地风来忽吹散 , 望湖楼下水如天 。
(3)《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一词中,描绘乡村夏夜恬静之美的对偶句是: 明月别枝惊鹊 , 清风半夜鸣蝉 。
(4)《宿建德江》和《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里描写月亮的诗句分别是“ 江清月近人 ”和“ 明月别枝惊鹊 ”,前者表达了诗人的忧愁,后者表达了词人的喜悦之情。
(一)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宿建德江
孟浩然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7.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D )
A.“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的意思是小船停靠在江中的一个雾气弥漫的小块陆地上,茫茫暮色给诗人增添了几分忧愁。
B.本诗先写羁旅夜泊,再叙日暮添愁;然后写到宇宙广袤宁静,朗朗明月虽驱散不了团团新愁,但也能给人带来一些慰藉。
C.本诗中的一个“愁”字奠定了全诗的感情基调。
D.诗的最后两句写诗人身在他乡,本来就有愁绪,现在触景生情,看到孤船、江中陆地,四周空旷,只有江中的月亮与自己为伴,因此又增添了新愁。这两句是直接抒情。
解析:不是“直接抒情”,而是“借景抒情”。
(二)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其一)
苏 轼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8.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 )
A.这首诗描写了秋日西湖上一场来去匆匆的暴雨。
B.第一句主要描写了黑云翻滚、山雨欲来的场景。
C.第二句描写了大雨倾盆而至的景象。
D.后两句描写了雨过天晴,依旧是一片平静的西湖美景。
解析:不是“秋日西湖”,而是“夏日西湖”。
(三)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问题。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9.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错误的一项是( A )
A.词人描绘了一幅山村仲秋月夜图,充满了清幽恬静的乡土气息,抒发了丰收在望的喜悦心情。
B.这首词运用侧面烘托、动静相映的手法,写得生动活泼,给人以美的享受。
C.上阕中的惊鹊、鸣蝉、蛙声以动写静,突出了月夜乡村的温馨;下阕中能表现恬静气氛的景物有疏星、微雨等。
D.整首词运用白描手法,表现了词人热爱农村生活的情感。
解析:不是“仲秋月夜图”,而是“盛夏月夜图”。
10.下列对本词语言风格的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D )
A.恬静自然   
B.情景交融
C.清新优美   
D.豪迈雄浑
解析:这首词选材极其平凡,语言平平淡淡,却有着词人潜心的构思,淳厚的感情。“豪迈雄浑”与这首词的语言风格不符。
(四)诗歌鉴赏。
11.(2023·烟台莱州市期末)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溪居即事
[唐]崔道融
篱外谁家不系船,春风吹入钓鱼湾。
小童疑是有村客,急向柴门去却①关②。
【注】①去却:去掉。②关:这里指关闭柴门的栓卡、钩环之类。
(1)诗人运用白描的手法给我们展现了一幅素淡的水乡风景画:临水的村庄、 疏落的篱笆 、漂荡的小船、 轻柔的春风 、流动的溪水、奔走的儿童、虚掩的柴门……和谐而富有诗意。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诗意。仔细阅读本诗中的每一句话,根据题目中的提示,一一梳理内容,采用例句的表达形式,概括出诗句所写的画面即可。“篱外谁家不系船,春风吹入钓鱼湾”的意思是“篱笆外面不知是谁家没有系好船只,春潮上涨小船被吹进了钓鱼湾”。据此可得:疏落的篱笆、轻柔的春风。
(2)第三、四句中的“疑”“急”二字,描绘出一个怎样的农村儿童形象?
答案:描绘出一个热情纯朴、天真可爱的农村儿童形象。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人物形象。仔细阅读三、四两句,想象其中所描写的场景,根据此情景分析字词在表现儿童心理特点、塑造儿童形象上的作用,并加以评价。“小童疑是有村客,急向柴门去却关。”船不系,随流漂荡本是一件再普通不过的小事,诗人并没有太多地在意。然而,正在室前屋后玩耍的一位小童注意到了。他看到漂进来的船儿,以为是客人来了,赶快跑回家,急急忙忙打开柴扉,迎接客人。“疑”“急”二字,惟妙惟肖地刻画出儿童好奇、兴奋、急切的心理,描绘出一个热情纯朴、天真可爱的农村儿童形象。
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