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课时分层训练(八) 8 竹节人

文档属性

名称 10 课时分层训练(八) 8 竹节人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42.0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9-12 09:27:2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时分层训练(八) 8 竹节人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和字形有误的一项是( B )
A.鏖战(áo)  风靡(mǐ)  一哄(hònɡ)
B.豁开(huō) 破淀(zhàn) 模样(mó)
C.蹲着(dūn) 俨然(yǎn) 悻悻(xìnɡ)
D.盔甲(kuī) 一绺(liǔ) 赫赫(hè)
解析:“淀”应为“绽”,“模”应读“mú”。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运用错误的一项是( D )
A.方才的那份小小的怨恨和沮丧化为乌有。
B.于是,我跟同桌相视一笑,虽两手空空,但心满意足,轻手轻脚地溜了。
C.本想抄小路、走捷径,结果弄巧成拙,迷失了方向。
D.他期末复习扎实认真,每节课都忘乎所以,不敢有一丝懈怠。
解析:“忘乎所以”指由于过度兴奋或骄傲自满而忘记了言行应该把握的分寸。与语境不符。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C )
A.毫无疑问,能否在核心技术上取得突破,是实现新旧动能转换的基础。
B.由于青少年缺乏分辨力,容易被不良信息诱导,产生思想行为上的偏差。
C.中国国家馆以科技与艺术的巧妙结合,带给参观者新颖、刺激的多维体验。
D.作为一项绿色、低碳的户外活动,坚持骑自行车强化了塑身效果是有效的。
解析:A项,两面对一面,去掉“能否”或在“实现”前加“能否”;B项,主语残缺,去掉“由于”;D项,句式杂糅,去掉“是有效的”。
4.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D )
A.竹节人手上系上一根冰棍儿棒,就成了手握金箍棒的孙悟空,号称“齐天小圣”,四个字歪歪斜斜刻在竹节人背上,神气!
B.“注意,和群众说话态度要诚恳。”主席说。
C.把“金钩大王”刻在竹节人的胸口,神气!
D.我也凑过去,一探头,咦,看见了什么。
解析:此句为疑问句,句末的句号应改为问号。
5.将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语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A )
①对历史名人进行深入研究,有助于丰富襄阳城市文化,探求襄阳城市精神。
②宋玉、刘秀、诸葛亮、孟浩然、米芾等一个个闪亮的名字,为国人所熟知。
③在其丰厚的底蕴中,众多著名人物构成其鲜亮的一笔。
④这些名人不仅是襄阳的文化财富,也是中华民族的人文瑰宝。
⑤襄阳是国家历史名城,底蕴丰厚,魅力四射。
A.⑤③②④①   B.①②④⑤③
C.⑤③①②④   D.①⑤③④②
解析:通读各句可知,第⑤句开启了话题,是中心句,可作为第一句;第③句紧承第⑤句“底蕴丰厚”,为第二句;第②句紧承第③句中的“著名人物”,为第三句;第④句“这些名人”是对第②句的进一步分析,为第四句;第①句是对全段的总结,可作为尾句。所以正确的排序应为⑤③②④①。
6.下列对《竹节人》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D )
A.本文是一篇记叙文,表现了童年游戏生活的情趣。
B.“大步流星”“怒气冲冲”,塑造了一个威严的老师形象。
C.全文围绕一个“迷”字展开。
D.本文通过描述作者童年时期玩竹节人的快乐,表达了对现代社会中各类塑料玩具的厌恶。
解析:本文表达了作者对美好童年的深切怀念,并没有“表达了对现代社会中各类塑料玩具的厌恶”。
(一)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
窗花舞
张金凤
①是谁在乌黑的窗棂上铺展一派春意?是谁在漫天飞雪里开出一枝红梅?是谁经过剪刀轻灵的裁剪,给家中增添喜气洋洋的期待?是窗花。
②我去赶年集,总是特意寻找窗花。那手工剪出的红窗花,每一幅都经由一双灵巧的手抚摸过,充满智慧和爱意;剪刀裁出的线条简约而质朴,有着人间烟火的气息。
③窗花承载着我美好的记忆。幼时乡下的冬日,红彤彤的炭火盆旁,女人守着针线笸箩,用小剪刀在红纸上勾画自己的梦。剪了一辈子窗花的奶奶,头白了,耳背了,眼花了,可仍能剪窗花。她戴着花镜盘腿而坐,小巧的剪刀在指尖轻盈地旋转、舞蹈。左旋右转之间,一朵朵美丽的窗花在她手中慢慢绽放:荷花在清澈的野塘袅袅出水,鲤鱼蹦出水面;怀抱大鲤鱼的胖娃娃,肉嘟嘟的脸上带着笑……剪着剪着,奶奶的思绪仿佛回到了年轻时光,勾起了她对劳动岁月的记忆,嘴角笑起两朵花儿。她剪出肌腱有力的农夫扬鞭驱健牛耕田,剪出忙于秋收的老者赶着满载的马车走在回家的路上。她也剪出悠然自得的休憩场景:戴斗笠的老人垂钓于湖畔,一圈圈细红的曲线就是湖水的涟漪;摇蒲扇的奶奶在大树下安详地微笑,用故事拴住一帮穿肚兜的娃娃……
④日头升上来又落下去,窗棂纸暗下去又亮起来。那些盛开在笸箩里的窗花,耐心地等着好日子到来。到年关,女人们刮掉旧窗纸,给窗棂掸去尘埃,贴上崭新的白纸。那雪白的新窗纸,将覆盖过往日子里的辛劳,给平实的生活增添浪漫。
⑤新封的窗太素淡了,像茫茫的雪野,要开些花儿才有生机。等过了年,春天就到了,是应该红红火火地开着花迎接它。于是,人们将红彤彤的窗花张贴在雪白的窗纸上。年轻人的新房窗上贴的是鸳鸯戏水、喜鹊登枝、麒麟送子,从晨曦微明到月笼西窗,每一次抬眼看,窗上都流淌着幸福。姑娘们的窗上贴着嫦娥奔月、天女散花、百鸟朝凤,这是她们自己剪的,把自己的心气和期盼都张贴在窗上。住着学生娃的屋子,窗子常常是无形的教科书,窗花有闻鸡起舞,有精忠报国。老人居住的窗上则贴着桃园结义、孟母三迁,老故事里的人生哲理,是一辈子的念想。
⑥火红的窗花,把风景、传说、戏文搬到窗上来,把所有的念想和期盼都凝聚在窗上。窗花是枝头飞翔的诗歌,是心头传承的薪火。
⑦每年春节前,我都抽空剪几幅自己的窗花。我的窗花师父是一位七十岁的老人。十几年前她全家从农村迁到城里,离了土地,就在家剪窗花分给亲戚朋友。后来不断有人联系购买,这乡村里的老手艺竟然被城市人接纳和喜欢,于是她把剪窗花做成了自己的事业。
⑧老人的窗花有传统的样式,也有女儿给设计的新颖花样。我买窗花都是买双份,一份贴在窗上,一份收藏着用来自己学着剪。从最简单的花样开始,从笨拙渐渐娴熟,线条由粗陋渐渐圆润。有一年,竟也剪出几幅颇为满意的白菜图,过年前分给亲友们张贴,皆大欢喜。
⑨去年我买了一套胶州秧歌人物的窗花,共十二张,有小嫚、扇女、翠花、鼓子等,人物栩栩如生,动作鲜活动感。把它们一一张贴到窗上,屋里登时热闹起来,就像在炕头上演了一场秧歌大戏。新年的阳光里,这些窗花就像活的一样,彩绸飞舞,扇子翻飞,耳畔似乎响起锣鼓唢呐的欢畅曲调。
⑩不经意抬头往外看,见对面人家的玻璃窗上也贴着这种窗花。小区喇叭里响着热闹的《春节序曲》,屋角的红灯笼在风里晃动着。那一刻,我感觉窗花上的舞者都在舞动,舞得旖旎多姿,舞得虎虎生风,团团祥和的喜气笼罩着家家的春节。
(有改动)
7.文章第③段说“窗花承载着我美好的记忆”。请你认真阅读第③~⑤段,概括作者回忆了哪些事情。
答案:①幼时乡下冬日里,女人们尤其是奶奶细致地剪窗花;②年关时节,人们张贴红彤彤的窗花。
8.请结合上下文赏析第④段画线句中加点词使用的妙处。
答案:①“盛开”一词与花巧妙搭配,将窗花写得鲜活灵动,化静为动,富有动态美;②写出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期盼。
9.第⑥段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请从结构和内容两方面进行分析。
答案:结构上,起承上启下的作用;内容上,用“窗花是枝头飞翔的诗歌”承接上文窗花的美好,用“是心头传承的薪火”总启下文窗花越来越“被城市人接纳和喜欢”。
(二)综合性学习。
10.童谣,融入我们的生活,伴随我们的成长。请根据要求,完成下列题目。
(1)结合下面思维导图的提示,用四字短语补全空缺处。
① 历史悠久   ② 分布广泛
③ 内容浅显   ④ 形式多样
(2)阅读下面有关童谣的短文,联系全文,将空缺内容补写完整,注意语意连贯。
   ① ?据史料记载,童谣最早见于《诗经·魏风》。 ② ,如古人还将其称为“孺子歌”“童儿歌”“儿童谣”“小儿语”等。
“胖娃儿胖嘟嘟,骑马上成都,成都又好耍,胖娃儿骑白马……”一首首川西童谣伴着孩子们清脆的童音,在深深的巷子里, ③ ,在幽幽的小院中,久久回荡。一代又一代的孩子就这么说着,唱着,长大成人,走出了巷子,走出了田野,走出了院子。然而,童谣却 ④ 。
① (示例)童谣起源于何时
② 童谣别称很多
③ 在青青的田野上
④ 把那份纯真永远留在了他们心里
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