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成果展示
(时间:120分钟 分值:120分)
一、积累与运用(30分)
1.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字音或字形有误的一项是(3分)( C )
A.不消说,费了许多功夫做出来的,建立了赫赫伟绩,鏖(áo)战犹酣(hān)的两个竹节人被一把抓去。
B.谁知弄巧成拙,中看不中(zhōng)用,没打几个回合,那粘上的脑袋连盔(kuī)甲被它自己手里的大刀磕飞了,于是对方大呼胜利。
C.火星是一个非常干躁的星球,在它的大气中虽然找到了水汽,但含量极少,只有地球上沙漠地区的1%;火星的大气层非常稀薄(báo),95%是二氧化碳,氧气含量极少;火星表面温度很低;火星的磁(chí)场非常弱,太阳风和宇宙射线可以直接轰击火星表面。
D.亭台楼阁、池馆水榭(xiè),掩映在青松翠柏之中;假山怪石、花坛盆景、藤萝翠竹,点缀(zhuì)其间。
解析:“躁”应为“燥”,“薄”应读“bó”,“磁”应读“cí”。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运用有误的一项是(3分)( D )
A.蹲着身子,瞪大眼,可一无所获。正悻悻然准备离去,却见同桌趴在窗玻璃旁看得津津有味。
B.那场火灾让他的心血化为乌有。
C.人类所生存的地球,不过是浩瀚宇宙中的沧海一粟。
D.富有创造性的人总是忘乎所以地汲取知识,使自己学识渊博。
解析:“忘乎所以”指由于过度兴奋或骄傲自满而忘记了言行应该把握的分寸。贬义词,用在此处不符合语境。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D )
A.异种鱼换核是否能得到新的杂种鱼呢?我国科学家首先解决并提出了这个问题。
B.雨后的天空闪耀着美丽的彩虹和清新的空气。
C.为防止今后不再发生类似的悲剧,光明中学制订了严格的规章制度。
D.实施“校园足球计划”,旨在普及足球运动,进一步提高青少年足球运动水平。
解析:A项,语序不当,“解决”和“提出”应互换位置;B项,搭配不当,应去掉“和清新的空气”;C项,否定不当,应去掉“不”。
4.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3分)( C )
A.说起中国古代神话,你想到的是开天辟地的盘古?还是炼五彩石补天的女娲?
B.紫禁城城墙十米多高,有四座城门:南边午门、北边神武门、东西两边分别是东华门、西华门。
C.进了太和门,就来到紫禁城的中心——三大殿: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
D.为了对火星作进一步的考察,1975年,美国发射了两个名叫《海盗号》的探测器。
解析:A项,选择疑问句只在句末用问号,应将第一个问号改为逗号;B项,“南边午门”和“北边神武门”后面的顿号应改为逗号;D项,应将句中的书名号改为双引号。
5.下列语句排序正确的一项是(3分)( D )
①如果说中国传统文化阻碍了中国古代科技的发展,那么中国古代科学技术的辉煌成就从何得来?
②科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知识体系,是人类对自然、社会和自身的本质和规律性的认识活动和实践活动。
③事实上,中国传统文化早在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就已经有了文化和科技教育融合的影子。
④科学还是一种文化,科学文化理所当然属于先进文化。
⑤儒学的开门祖师孔子,他对学生进行礼、乐、书、数、御、射“六艺”教育。其中数即数学,乐和声学有关,御和力学有关,射和机械有关。
A.①②④⑤③ B.②①④⑤③
C.①④②③⑤ D.②④①③⑤
解析:本段文字主要讲述科学文化,所以第②句为首句;由第④句中“科学还是一种文化”可知,第④句在第②句之后;第①句提到了“中国传统文化”对“中国古代科技”的阻碍影响,这是第④句的转折,所以第①句在第④句之后;第③句阐述中国古代科学技术的由来,所以第③句在第①句之后;第⑤句是对中国古代科学技术由来的具体阐述,所以第⑤句在第③句之后。故正确的排序为②④①③⑤。
6.下列有关文学和文化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3分)( B )
A.刘禹锡,字梦得,唐朝文学家,有“诗豪”之称。
B.杜牧,字牧之,唐代文学家。《宿建德江》是他的代表作。
C.《竹节人》选自《夏天的花》,作者范锡林。
D.常见的说明方法有举例子、分类别、列数字、作比较、画图表、下定义、作诠释、打比方、摹状貌等。
解析:《宿建德江》的作者是孟浩然,不是杜牧。
7.默写。(6分)
(1) 九曲黄河万里沙 ,浪淘风簸自天涯。[刘禹锡《浪淘沙》(其一)]
(2) 南朝四百八十寺 ,多少楼台烟雨中。(杜牧《江南春》)
(3)《浪淘沙》(其一)中运用典故,表现了诗人豪迈气概的诗句是: 如今直上银河去 , 同到牵牛织女家 。
(4)杜牧的《江南春》中,“ 千里莺啼绿映红 , 水村山郭酒旗风 ”描绘了绿树掩映、酒旗飘飘的江南春景图。
8.综合性学习。(6分)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的汉语方言有些已趋于萎缩和衰亡。为了抢救和保护各地的方言,中国语言资源有声数据库启动。对此举措,同学们有着自己的看法。甲同学说:“我觉得我的家乡高邮的方言是世界上最动听的语言。有效保护,将使它永远年轻。”乙同学说:“应当大力推广普通话,‘抢救方言’没有必要。”丙同学说:“都什么时代了,还讲方言?太土气了!”
(1)用简要的语言概括以上材料的主要信息。(2分)
答案:是否要保护方言,同学们看法不一。
(2)在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你觉得“方言”应该保护还是应该摒弃呢?请简要发表你的看法,并说说理由。(4分)
答案:(示例一)应该保护方言。因为方言不仅是人们交流思想的工具,还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内涵和多彩的地域文化,保护方言就是保护语言的多样性。
(示例二)应该摒弃方言。因为保护方言会影响普通话的推广,而推广普通话可以消除语言隔阂,更好地促进各地区的交流。
二、阅读理解(40分)
(一)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3分)
书湖阴先生壁(其一)
王安石
茅檐长扫净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9.下列对诗歌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C )
A.第一句中的“净”字写出了庭院里环境的洁净清幽。
B.第二句中的“成畦”一词写出了庭院中花木的整齐丰美。
C.后两句中的“护”“绕”二字把山和水比喻为庭院主人。
D.这首诗的作者借自然山水之景赞美主人高雅的生活之趣。
解析:诗歌后两句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护”“绕”把“一水”“两山”拟人化,赋予山和水以人的情感,所以“把山和水比喻为庭院主人”的理解不正确。
(二)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19分)
早 起
罗瑞花
①在我的记忆里,母亲每天黎明即起,借着从窗户透进来的微微光亮,拿木梳梳理好短发,用发夹夹好,精神利落地开始一天的忙碌。
②在勤劳的农家是没有一个闲人的,只要不生病就不会停下手中的活。八十多岁的桂鑫爷爷大清早就在庭院里编竹筛竹箩、扎竹扫把、削竹筷子,他能把一根竹子变出许多物件;快九十岁的白秀奶奶天一亮就坐在门口,在干瘦的腿上搓麻绳;在天刚破晓的寒气里,男人扛锄赶牛往田野走去,女人穿梭于厨房、菜园,小孩子帮着打扫庭院、生火煮饭、看管弟妹、喂养鸡鸭……
③爹是一个没有土地情结的农民,在村里做木工、碾米、发电,后来又开代销店做生意。爹脑子活络,不断改善着家里的经济状况,但田里、土里、家务活全落在娘身上。娘对待农事一丝不苟,按照时令精耕细作,一锄土都不放过。在摘茶、插红薯的季节,娘几乎是四点钟起床,提着马灯来到地里,就着朦胧月光或晨曦挖土、摘茶,天是在一锄一锄的土块、一片一片的茶叶里亮起来的。
④我儿时最初的早工是放鹅。天地间弥漫着润润的泥土气息,毛茸茸的小鹅吃着沾满露水的青草。当太阳兴高采烈地跳出云层,小鹅细细长长的脖子饱胀成了拔河那样的粗麻绳,我就可以赶着它们回家了。
⑤到七八岁时我开始跟着姐姐去茶山摘茶叶。我们背着箩筐,揉着惺忪的睡眼,为着小贩挑担上漂亮的发夹或书店玻璃柜中的连环画,在白雾茫茫中向茶山走去。早饭时娘过秤,秤杆下给钱,摸着那一个个硬币真是最惬意的事。最辛苦的是轮到家里为队里的牛割草。我一直不知道牛的舌头是怎么长的,竟然最爱吃两边有锯齿的苇草,割的时候手指要握紧苇草,稍松一下苇叶的锯齿就会让手鲜血淋漓。
⑥有趣的还是清早去捡菌子。雨后的早晨格外清爽,微风一吹,去了瞌睡,来了精神。松树林子里,各种菌子比雨后春笋更肆意生长,它们是一窝一窝的,藏得紧,不轻易示人,寻找它们仿佛寻找一个“躲猫猫”的伙伴。但不管它们怎么躲也躲不过我们这些山里孩子贼亮贼亮的眼睛。黄黄的枞树菌、雪白的竹叶菌、红红的米浆菌,都是稀松平常的菌子,随见随捡而已,倒是那一抹淡绿的青头菌很是惹人喜爱,如果能遇上修长白皙还穿着荷叶裙的鸡腿菌那是值得尖叫的。我们一背篓一背篓地从山上背回菌子,在厢房木地板上堆成小山。娘把吃不了的菌子摘净晒干,到春节时炒腊肉,把鸡腿菌磨成粉调菜,比味精还鲜。
⑦在娘的熏陶下,我成了一只早起的鸟儿。当别人还沉在昨天的烦闷里梦呓,或者醒在温暖的被窝里犹豫,我已经在晨曦中,在微风里,动起来了,从身体到思想。面对冉冉升起的太阳,我只想满腔热情地投入生活,想跑步,想打球,想跳舞,想大声地朗读,想告诉世界,我醒了。
⑧梭罗说,黎明是大自然对人类最宝贵的恩赐。我喜欢看天一点点亮起来,如一个睡醒的孩子欣欣然睁开眼。我看到环卫工人清扫完最后一片落叶坐下来喝水;看到小贩支起他们的摊位开始热气腾腾地买卖;看到菜农挑着满筐的嫩绿从不同的小巷汇集到街口;看到学生打开课本,用世界上最美的姿态,最美的声音,迎来早晨第一缕阳光。
⑨早晨起来,我看到每一个生命都蓬勃饱满,如一树一树的花开。
(有改动)
10.本文重点写“我”在娘的熏陶下早起的往事,请选用原文词语填空。(4分)
放鹅—— 摘茶叶 ——割牛草—— 捡菌子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中事件的梳理。文章在第④段写的是“我”早起放鹅,第⑤段中写“到七八岁时我开始跟着姐姐去茶山摘茶叶”“最辛苦的是轮到家里为队里的牛割草”,可概括出“摘茶叶”“割牛草”,第⑥段中“有趣的还是清早去捡菌子”可概括出“捡菌子”。
11.请结合语境品味第⑥段画线句子中加点词的表现力。(5分)
黄黄的枞树菌、雪白的竹叶菌、红红的米浆菌,都是稀松平常的菌子,随见随捡而已,倒是那一抹淡绿的青头菌很是惹人喜爱,如果能遇上修长白皙还穿着荷叶裙的鸡腿菌那是值得尖叫的。
答案:这些都是描写颜色的词语。作者抓住了各种菌子的颜色特点,简洁、生动地展现了这些菌子的特征,给读者以形象可感的体验,也充分表现出作者早起收获满满的喜悦之情。句中加点词的表现力活灵活现,跃然纸上。
解析:本题考查对词语的赏析。解答本题关键要结合词语所处的语境,弄清这个词语的表述对象,然后综合词义与表达效果这两方面因素进行揣摩。通过读句子可以看出,句中的加点词都是表示颜色的,以此来表现林间的菌子有不同的颜色,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同时透过这些不同的色彩,能感受到作者捡菌子时的快乐。根据这些理解作答即可。
12.试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第⑨段在文中的表达效果。(4分)
答案:通过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每一个生命都蓬勃饱满”比作“一树一树的花开”,人们的精神面貌像花一样美丽、鲜艳、动人,更暗示他们像花一样在蓬勃中孕育各自的成功和收获。形象生动,意蕴丰富,韵味无穷。
13.本文为什么以《早起》为题目?请简要分析。(6分)
答案:“早起”是全文的叙事线索,又是全文想要表达的主题所在。以《早起》为标题,照应了全文叙事的内容,也自然地生发了对生活的感受,通俗却引人注意,言简意赅却发人深思。
解析:本题考查标题的作用。阅读全文,可以看出“早起”是贯串全文的一条主线,所有的事件都围绕着它展开;作者回忆儿时早起的事,表现母亲对自己的影响,并表达对早起者创造美好生活的赞美。可见“早起”既是文章内容的概括,又点明主旨。
(三)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18分)
百合的前世今生
①百合,是一种从古到今都受人喜爱的世界名花。它原产于中国,叶片呈长椭圆形,顶端尖,基部较宽,微波状,向内卷曲。表面白色或淡黄色,光滑半透明,质硬而脆,无气味,味微苦。后人因其鳞茎由许多白色鳞片层环抱而成,状如莲花,因而取“百年好合”之意命名。
②百合由野生变成人工栽培已有悠久历史。在公元4世纪时,人们认为百合只有食用和药用的功能。百合的营养价值丰富,它不但含有蛋白质、脂肪、还原糖、淀粉、多种微量元素及维生素,还含有一些特殊的营养成分。这些成分综合作用于人体,不仅具有良好的营养滋补之功,而且还对秋季气候干燥而引起的多种季节性疾病有一定的防治作用。中医上讲鲜百合具有养心安神、镇咳祛痰、滋阴润肺的功效,对病后虚弱的人非常有益。
③及至南北朝时期,梁宣帝发现百合花很值得观赏,他曾诗云:“接叶有多种,开花无异色。含露或低垂,从风时偃抑。”赞美它具有超凡脱俗、矜持含蓄的气质。至宋代,种植百合花的人更多。大诗人陆游也利用窗前的土丘种上百合花。他也咏曰:“方兰移取遍中林,余地何妨种玉簪。更乞两丛香百合,老翁七十尚童心。”
④随着时代的进步,欧美园艺专家通过杂交育种途径去创造新的品种。经过近半个世纪后,终于选育出一批统称为“金百合”的新花。其特色是打破了中国百合全是一茎一朵、单纯白色的现状,变成一茎多朵,且花色更多,既有金黄、橙红和淡紫,又有彩斑、条纹等其他图案颜色。例如,由荷兰人改良的“卷丹”,花色橙红,每枝能开花七八朵,比美国人培育的“火黄”色彩更鲜艳,花朵更繁多。另外,与中国百合相比,有些金百合品种更具特色,不但花色多样,而且还蕴含香味,最适宜做厅堂的插花,使人们欣赏起来,不禁生发出“夜深香满屋,疑是酒醒时”的感觉。
(有改动)
14.通读全文,说说百合得名的由来和用途。(4分)
答案:①因其鳞茎由许多白色鳞片层环抱而成,状如莲花,因而取“百年好合”之意命名。 ②可以食用,也可以药用,还值得观赏。
解析:本题考查筛选信息。根据第①段中的“后人因其鳞茎由许多白色鳞片层环抱而成,状如莲花,因而取‘百年好合’之意命名”可知得名的由来。根据第②段中“在公元4世纪时,人们认为百合只有食用和药用的功能”和第③段中“及至南北朝时期,梁宣帝发现百合花很值得观赏”可知,百合花可以食用,也可以药用,还值得观赏。
15.与中国百合相比,金百合有什么特色?(3分)
答案:一茎多朵,花色更多,有些还蕴含香味。
解析:本题考查筛选信息。第④段介绍了欧美园艺专家新培育出的金百合的特点。根据第④段中“变成一茎多朵,且花色更多”和“不但花色多样,而且还蕴含香味”可得出答案:一茎多朵,花色更多,有些还蕴含香味。
16.第④段中加点词语能否删掉?为什么?(5分)
另外,与中国百合相比,有些金百合品种更具特色,不但花色多样,而且还蕴含香味,最适宜做厅堂的插花,使人们欣赏起来,不禁生发出“夜深香满屋,疑是酒醒时”的感觉。
答案:不能删掉。“有些”是指示代词,指有一部分;有的。“有些金百合品种更具特色”说明还有一部分金百合不具备文中表述的特点,如果去掉,就变成了全部的金百合都花色多样,蕴含香味。明显与事实不符,表述过于绝对。用“有些”这一限制词语,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严密性。
解析:本题考查说明文语言。“有些”是指示代词,指有一部分;有的。在句中表示“不但花色多样,而且还蕴含香味”只是一小部分金百合的特点,并不是所有的金百合都有这种特点。如果去掉,就变成了全部的金百合都花色多样,蕴含香味。明显与事实不符,表述过于绝对。“有些”一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严密性,所以不能删掉。
17.举例说明本文运用的一种说明方法及其作用。(6分)
答案:(示例一)举例子。如第④段举荷兰“卷丹”百合的特点,有力地说明了“金百合”与中国百合的不同。
(示例二)列数字。如第④段举出荷兰人改良的“卷丹”的花朵数目,科学地说明了“欧美园艺专家通过杂交育种途径去创造新的品种”这一事实,具体准确,令人信服。
(示例三)作比较。如第④段将荷兰专家培育的百合与美国专家培育的百合进行比较,有力地说明了“卷丹”这一品种的特点,给读者以鲜明的印象。
解析:本题考查说明方法。开放类试题,从文中找出一处说明方法,然后结合文章分析其作用即可。如第③段中引用梁宣帝的诗句,这是引用的说明方法,生动地说明了百合花很值得观赏的特点。
三、写作(50分)
18.请以《 _让我更出彩》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先在横线上填写合适的内容,把题目补充完整,然后作文;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500字左右;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答案:略。
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