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时分层训练(十三) 13 穷 人
(2024·哈尔滨道里区期末改编)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1~5题。
桑娜用头巾裹住睡着的孩子,把他们抱回家里。 她把这两个熟睡的孩子放在床上,让他们同自己的孩子睡在一起,又连忙把账子拉好。
桑娜脸色苍白,神情激动。她忐忑不安地想:“他会说什么呢?这是闹着玩的吗?自己的五个孩子已经够他受的了……是他来啦?……不,还没来!……为什么把他们抱过来啊?……他会揍我的!那也活该,我 ……嗯,揍我一顿也好□”
门吱嘎一声,仿佛有人进来了。桑娜一惊,从椅子上站起来。
1.下列字形和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B )
A.裹住 熟睡(shú)
B.账子 苍白(cānɡ)
C.激动 忐忑(tǎn)
D.吱嘎 仿佛(fú)
解析:“账”应为“帐”。
2.填入方框内的标点符号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D )
A.嗯,揍我一顿也好,
B.嗯,揍我一顿也好。
C.嗯,揍我一顿也好?
D.嗯,揍我一顿也好!
解析:根据第2段语境可知,此处是写桑娜担心丈夫会揍她,但又无怨无悔的心情,有强烈的感叹语气,所以应使用叹号。
3.填入文段中波浪线上最恰当的一个词语是( B )
A.自以为是 B.自作自受
C.自欺欺人 D.自吹自擂
解析:A项,“自以为是”指认为自己的看法和做法都正确,不接受别人的意见。B项,“自作自受”指自己做了错事,自己承受不好的后果。C项,“自欺欺人”指用自己都难以置信的话或手法来欺骗别人;既欺骗自己也欺骗别人。D项,“自吹自擂”指自己吹喇叭,自己打鼓,比喻自我吹嘘。根据语境可知,此处形容桑娜感觉自己做了错事,需要自己承受不好的后果,应用“自作自受”。
4.依次填入文段横线处的语句,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A )
A.她的心跳得很厉害,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但是觉得非这样做不可。
B.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她的心跳得很厉害,但是觉得非这样做不可。
C.但是觉得非这样做不可,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她的心跳得很厉害。
D.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但是觉得非这样做不可,她的心跳得很厉害。
解析:本题考查语句衔接。首先根据横线前的“把他们抱回家里”可知,桑娜应该是“心跳得很厉害”;然后思考自己为什么抱孩子回家,所以是“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但是她的善良告诉她必须这样做,所以最后是“但是觉得非这样做不可”。
5.下列对本文段的作者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C )
A.作者是鲁迅,原名周树人,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B.作者是老舍,他的代表作有《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茶馆》等。
C.作者是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他的代表作有《战争与和平》《复活》等。
D.作者是法国作家布封,他的代表作是《自然史》,我们还学过他写的《松鼠》。
解析:本文段出自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的《穷人》一文。
6.写出下列句子运用的描写方法。
(1)渔夫皱起眉,他的脸变得严肃、忧虑。( 神态描写 )
(2)海上正起着风暴,外面又黑又冷,这间渔家的小屋里却温暖而舒适。( 环境描写 )
(3)她忐忑不安地想:“他会说什么呢?这是闹着玩的吗?自己的五个孩子已经够他受的了……是他来啦?……”( 心理描写 )
(一)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
母亲的翅膀
闻 月
①大学最后一个学期,我睡下铺,常常有些灰尘从床顶木板上掉到眼里。我便弄来几张山水画挂历,将床顶封了个严严实实。
②一天午休,一只前身呈浅黄色、小巧玲珑的泥蜂“嗡嗡嗡”地围着我床顶上的那张山水画直转。我暗暗地觉得好笑:这只小泥蜂好天真——可能它是想从这幅画上的“花丛”中采出一些蜜来吧?真是“傻样儿”。
③以后的日子,小泥蜂竟成了我的常客。它天天都来,从不间断,有时围着床顶那幅画一转就是好几个小时。每次,它围着那幅画转了一段时间后,便从床顶飞下来,“嗡嗡嗡”地在我跟前叫个不休,似乎在给我唱着一首首动听的歌谣……
④实习前,我收到弟弟的来信。信中说母亲天天在村口盼我回家,人也瘦了许多。信中还告诉我一件事:前段时间姐姐与家里失去了联系,母亲急得整晚整晚都睡不着觉。四处打听才得知姐姐被人骗去了外地。去解救时,在争执中动起了拳脚,姐姐吓坏了。母亲冲上去一把推开阻挡的人,张开双臂紧紧护住姐姐,自己却挨了不少拳头,伤了胳膊。母亲回来后嘱咐弟弟不要将这一切告诉我,说怕影响我毕业考试。
⑤读完弟弟的来信,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
⑥实习回校后,那只小泥蜂又来了,还是“嗡嗡嗡”地围着床顶那幅画转。
⑦一天中午,当小泥蜂再次出现,扰得我睡不着觉时,我的心情坏透了。我拿起床头的一本书,猛地向它打去。小泥蜂被打落到了地上。它像突然加大了油门的小发电机,在地面拼命旋转着,发出一声声急促而沉闷的声音。我从床上弹了起来,用脚向它踏去,想置它于死地。就在即将踩上它时,小泥蜂不知是从哪里来的勇气,竟像流星般从我的脚底下一蹿而起,飞逃而去……
⑧第二天,小泥蜂没有来,我想它一定不敢再来了。
⑨第三天中午,小泥蜂又来了,它的身子向左边倾斜着——显然,它的翅膀被我击伤了。小泥蜂尽管受着伤,但它还是“嗡嗡嗡”地围着床顶那张山水画艰难地一圈又一圈地转着。它显得特别焦急,像是要把画纸顶穿。我突然意识到了什么,等小泥蜂飞走后,便将床顶那张山水画撕了下来。几粒白白的、米粒状的虫卵伴着一些小黄泥土掉到了床上。原来,小泥蜂将卵产在这里——那是它宝贝的窝。
⑩一切真相大白!可爱的小泥蜂,你天天围着这里转,你不顾翅膀折伤,视死如归,这一切原来都是为了你的儿女呀!它们就是你的生命。可爱的小生灵,你有一颗多么崇高而伟大的拳拳母爱之心啊!
当我怀着负疚的心,小心翼翼地将这几粒卵放回床顶小泥蜂的那个“家”时,我猛然间想到了家乡我那背负生活重担的母亲。她艰难地拉扯五个子女,而今又被人伤了胳膊——母亲的“翅膀”已是伤痕累累了,但她仍用瘦弱的身体全力守护着自己的儿女。不知何时,我的脸庞已被泪水打湿。
以后的日子,小泥蜂将蜂卵搬走后,便再也没有出现过。
而今,二十多年过去了,我的兄弟姐妹也都早已成家立业。而我至今还一直惦念着那只曾被我伤害过的小泥蜂。多少次梦回大学,梦中,那只小泥蜂是那么真切地出现在眼前:它受伤的翅膀已痊愈,正带着它的“孩子们”在校园的万花丛中自由地飞翔……
(有改动)
7.通读全文,说说题目《母亲的翅膀》的含义。
答案:一方面指小泥蜂的翅膀,也指“我”的母亲的胳膊;另一方面指母亲对孩子的呵护与关爱。
8.从人物描写方法的角度,赏析第④段画线句。
母亲冲上去一把推开阻挡的人,张开双臂紧紧护住姐姐,自己却挨了不少拳头,伤了胳膊。
答案:这句话运用了动作描写,通过“冲”“推”“张开”等一系列动作,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母亲保护孩子的焦急心态,体现了母亲对孩子的爱。
9.请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对第 段画线句子的理解。
答案:这句话是虚写,写的是“我”想象小泥蜂翅膀痊愈后,带着自己的孩子在花丛中自由飞翔的情景。由此联想到“我”的家庭在母亲的经营下走出困境,过上了幸福快乐的生活,表达了“我”对母亲的祝福以及对美好生活的憧憬。
10.文章在构思和写作方法方面富有特色,请结合文章内容,选择其中一点写出你的发现和理解。
答案:(示例一)象征的写法。小泥蜂象征“我”的母亲,表达了“我”对小泥蜂的敬意,对母亲的感激,突出了母爱的伟大,含蓄形象。
(示例二)对比的写法。文章将“我”对小泥蜂前后的态度进行对比,由最初的可笑、讨厌到后来的理解、赞美,突出了“我”对小泥蜂的敬意。
(示例三)明线、暗线并行的写法。明线是小泥蜂不顾一切呵护子女,暗线是“我”的母亲背负生活重担,全力守护儿女。双线交织,内容充实,表达了“我”对小泥蜂的敬意,对母亲的感激,突出了母爱的伟大。
(二)整本书阅读。
11.(2024·济宁任城区期中)按要求回答问题。
(1)光明中学初一(1)班本学期开展了《童年》阅读活动,打算邀请部分家长参加,请你参与修改与完善邀请函的制作。
邀请函
尊敬的家长:
您好!
【甲】为了在青少年中良好的营造阅读氛围,【乙】班级将开展《童年》读后感征文比赛、读书交流会、课本剧表演……等一系列阅读活动。本班定于2023年11月10日在学校报告厅举行《童年》读书交流会,诚邀您参加,期待您的光临。
光明中学初一(1)班
2023年11月6日
①【甲】处画线句有语病,请你将修改后的句子写下来。
答案:为了在青少年中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
②【乙】处画线句有一处标点使用不当,请你提出修改意见。
答案:删去省略号。
③小明的妈妈拿到邀请函后,感觉有一处表述不够明确。你认为还应该补充什么内容?
答案:应该补充具体的活动时间。
(2)请根据你对《童年》的理解,在表中A、B、C、D处完善阅读卡。
人物 情节 该情节表现出的人物性格或品质
A 外祖母 染坊失火时,冲进火海,抢出了一大桶硫酸盐,避免了一场更大的灾难 B 遇事冷静、果断勇敢
外祖父 家里面一切都是严格地分开的,轮到他买菜的那天,午饭照例要坏些 C 自私、吝啬
D 阿廖沙 第一时间发现邻居三兄弟中的小弟弟落井,快速跑过去,抓住井绳,拼命往上拉 见义勇为、热心助人
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