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 综合质量评价(一) 语文 七年级上

文档属性

名称 15 综合质量评价(一) 语文 七年级上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7.0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9-12 09:27:2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综合质量评价(一)
(时间:120分钟 分值:120分)一、积累与运用(25分)
阅读下面语段,完成1~3题。(9分)
轻轻打开语文课本,美丽的四季向我们走来。春天里(  ),美不胜收;夏季的雨热烈粗犷,万物(  )地成长;秋天的落叶中有“断肠人”的秋思,秋风中有“歌以咏志”的豪迈;冬天里还有把终年贮蓄的绿色奉献给济南的可爱的水藻。同时,我们在美丽的自然中感悟到世间的真情。瘫痪的史铁生,在落叶纷纷中与母亲jué bié ,把“好好儿活”的勇气,植入骨髓;解决散步时的fēn qí中,彰显着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美德;古人用他们的诗文雅兴,在大雪纷飞中讲论文义,让人喜出望外;泰戈尔和冰心用大自然诗意地表达出对母亲最真挚的热爱与祝福……
1.下列对文中加点字的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D ) (3分)
A.粗犷(ɡuǎnɡ) 骨髓(suí)
B.粗犷(kuànɡ) 骨髓(suǐ)
C.粗犷(kuànɡ) 骨髓(suí)
D.粗犷(ɡuǎnɡ) 骨髓(suǐ)
解析:“犷”应读“guǎng”,“髓”应读“suǐ”。
2.下列对文中两处拼音对应词语的书写,正确的一项是( D )(3分)
A.决别   分歧 B.诀别   分岐
C.决别   分岐 D.诀别   分歧
解析:正确字形为“诀别”“分歧”。
3.下列依次填入文中括号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B )(3分)
A.雍容华贵  你争我赶
B.花团锦簇  争先恐后
C.花团锦簇  你争我赶
D.雍容华贵  争先恐后
解析:“雍容华贵”形容态度文雅从容,庄重大方;“花团锦簇”形容五彩缤纷、十分华丽的景象。用来形容春天的景象,“花团锦簇”更恰当。“你争我赶”形容竞赛激烈,大家都不甘落后;“争先恐后”指争着向前,唯恐落后。此处用来形容春天万物生长的样子,“争先恐后”更恰当。
4.下列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A )(3分)
奋斗创造历史,拼搏成就未来。①体育能增强人民健康水平,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更能激励全国各族人民弘扬追求卓越、突破自我的精神追求。②当前,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③我们踏上了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新征程,谱写着拼搏的新乐章。④只有凭借坚强的意志、不屈的韧劲、精神的伟力,就能在新征程上创造新辉煌。
A.①句画线句子有语病,应把“促进”改为“提高”。
B.②句画线词语“实现”是动词,“进程”是名词。
C.③句画线句子是比喻句。
D.④句画线句子有语病,应把“就”改为“才”。
解析:搭配不当,可将“增强”改为“提高”。
5.名著阅读。(3分)
这是一场让孩子们渴盼的盛事,“我”往往伸着脖颈,等候多时,却只是匆匆一眼;这是一场让人痴念的盛事,“我”宁愿生一场重病,也想满足“扮犯人”的心愿,却终于没有机会。
这场充满民俗风情的“盛事”是指 迎神赛会 ,这些情境出现在《朝花夕拾》中的《 五猖会 》里,这组散文最初以《 旧事重提 》为总题目陆续发表。
6.默写。(5分)
(1)树叶子却绿得发亮, 小草也青得逼你的眼 。(朱自清《春》)
(2)《次北固山下》中,蕴含新事物从旧事物中孕育并将取代旧事物哲理的两句诗是: 海日生残夜 , 江春入旧年 。
(3)《〈论语〉十二章》中的“ 有朋自远方来 , 不亦乐乎 ”表达了对远道而来的朋友的欢迎。
7.阅读下面语段,回答后面的问题。(5分)
《中国青少年儿童睡眠健康白皮书》报告显示,当代小学生平均睡眠时间为8.45小时,40.2%睡眠在9小时以上,32.2%睡眠时间在8小时以下;中学生平均睡眠时间为6.82小时,仅18.9%睡眠时间在8小时以上,达59.4%睡眠不足7小时。
(1)请概括上面语段的主要信息。(不超过15字)(2分)
答案:当代青少年儿童普遍睡眠不足。
(2)你认为造成当代中小学生睡眠现状的原因有哪些?(至少写出三点)(3分)
答案:(示例)不会管理时间,做作业效率低下;家长没有以身作则,晚睡习惯对孩子有潜移默化的影响;作业多,学习负担过重等。
二、阅读理解(45分)
(一)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第8题。(3分)
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岑 参
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
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
8.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D )
A.从诗的题目中,我们获得的信息是:诗人在军营里待了九天,可能是因为时间漫长而无趣,不由得思念起在长安的家园来。
B.诗的一、二两句是写诗人当时的处境:本来重阳节有登高、饮酒、赏菊的风俗,诗人却难以如愿,不禁心生气愤不平之情。
C.诗的三、四两句是实写,诗人将沦陷的都城、断壁残垣的战场作为背景,烘托故园菊花即使绽放,也难逃孤寂而凄凉的命运。
D.诗的核心意象是“故园菊”,其不仅负载着诗人惜花思乡之情,更寄托着对饱经战争忧患的人民的同情和对和平的渴望。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1题。(10分)
颜渊、季路侍。子曰:“盍①各言尔志?”子路曰:“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颜渊曰:“愿无伐善②,无施劳③。”子路曰:“愿闻子之志。”子曰:“老者安之,朋友④信之,少者怀⑤之。”
【注】①盍:何不。②伐善:夸耀善行贡献。③施劳:表白功劳。④朋友:朋友之间,人与人之间。⑤怀:归依,得到关爱。
9.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
(1)与朋友共( 共享,共用 )
(2)愿闻子之志( 听,知道 )
10.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3分)
盍各言尔志?
译文: 何不各自说说你们的志向呢?
11.子路、颜渊都是孔子的学生,性格却有明显的不同。子路直率坦诚、慷慨豪爽。颜渊的性格是什么样的?(3分)
答案:谦虚忠厚,深沉有礼,品德出众。
(三)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2~15题。(16分)
平分生命
欧阳宗
①男孩与他的妹妹相依为命。父母早逝,她是他唯一的亲人。所以男孩爱妹妹胜过爱自己。
②然而灾难再一次降临在这两个不幸的孩子身上。妹妹染上重病,需要输血。但医院的血液太昂贵,男孩没有钱支付任何费用,尽管医院已免去了手术费。但不输血妹妹就会死去。
③作为妹妹唯一的亲人,男孩的血型和妹妹的相符。医生问男孩是否勇敢,是否有勇气承受抽血时的疼痛。男孩开始犹豫,10岁的大脑经过一番思考,终于点了点头。
④抽血时,男孩安静地不发出一丝声响,只是向临床上的妹妹微笑。抽血完毕后,男孩声音颤抖地问:“医生,我还能活多长时间?”
⑤医生正想笑小男孩的无知,但转念间又被男孩的勇敢震撼了:在男孩10岁的大脑中,他认为输血会丧失生命,但他仍然肯输血给妹妹。在那一瞬间,男孩所做出的决定是付出了一生的勇敢,并下定了死亡的决心。
⑥医生的手心渗出了汗,他握紧了男孩的手说:“放心吧,你不会死的。输血不会丢掉生命。”
⑦男孩眼中放出了光彩:“真的?那我还能活多少年?”
⑧医生微笑着充满爱心地说:“你能活到100岁,小伙子,你很健康!”男孩高兴得又蹦又跳,他确认自己真的没事时,就又挽起了胳膊——刚才被抽血的胳膊,昂起头,郑重其事地对医生说:“那就把我的血抽一半给妹妹吧,我们两个每人活50年!”
⑨所有的人都震惊了,这不是孩子无心的承诺,这是人类最无私、最纯真的诺言。
(有改动)
12.从全文看,“男孩爱妹妹胜过爱自己”主要表现在哪两件事上?请概括回答。(4分)
答案:①给妹妹输血;②愿意和妹妹平分生命。
13.第⑦段中画线句子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男孩”眼中为什么会“放出了光彩”。(4分)
答案:神态描写。因为男孩听到医生的话后十分惊喜,觉得抽血后不但自己不会死,而且妹妹也有救了。
解析:本题考查句子赏析及内容理解。抓住标志性词语,判断运用的描写方法。结合第⑤⑥段,理解男孩眼中“放出了光彩”的原因。
14.文中的“男孩”具有怎样的品质?用自己的话回答。(4分)
答案:勇敢、无私、富有爱心及献身精神。
解析:本题考查人物形象。根据文章对人物具体描写的语句,如第③段、第⑤段、第⑧段,把握人物形象特点。
15.生命是如此短暂与宝贵,同别人平分生命,有几个人能心甘情愿地说出并做到呢?此时此刻,如果男孩站在你面前,你最想说什么?请写下来。(4分)
答案:(示例)你真的很棒!你为妹妹撑起一片天,勇敢、无私地为妹妹输血,甚至愿意平分生命。都说善良的人运气不会差,我相信你和妹妹以后的生活会越来越好的。
(四)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6~19题。(16分)
教数学的“语文老师”
吴 睿
①老陈是我见过教数学教得最好的“语文老师”。
②初识老陈,颇有些渊源。刚开始的时候,我与他是空间内的两条“异面直线”,看似毫无交集,实则必有维度。
③在碰到老陈以前,我所有的数学老师上课时基本上都是照本宣科,似乎数学老师总带着一副冷冰冰且有点呆的面孔。但老陈却一反数学老师该有的常态,慢慢走入了我年轻的心。
④我还记得老陈给我们上第一堂课的样子:他腆着肚子,脚步一晃一晃,自我介绍道:“各位朋友,谢谢大家,你们来了。我是老陈,是一个残疾人,你们不许欺负我,你们回答问题的声音尽量大一点儿,不能在下面窃窃私语。”
⑤介绍完自己之后,老陈开始上课了。他用“兰花指”夹着粉笔,在黑板上画着,不由分说便列出了许多知识点,毫无疑问,学校给我们文科班安排了一位“高人”,但我们并没有遇见良师该有的兴奋。
⑥文科生难免对数学心生畏惧,外化为课堂气氛的凝重。老陈见我们一个个像霜打的茄子,便提高声调:“万水千山总是情,声音大点儿行不行?”我们说行,他还不依不饶地说:“有同学好像怕我听见一样,别以为我不认识你们。你看,那个欧阳锐我就不认识……”我们终于在数学课堂上爆发出了久违的哄堂一笑。
⑦快下课时,老陈在黑板上写下“自古华山一条道,当今书海多窍门”,以表示劝勉。
⑧在之后的教学过程中,老陈经常在黑板上写着与数学不怎么相关的话,如“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一个很长的历史阶段,解析几何的重点就在于把握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等,让人听得云里雾里,然后开始若有所思。
⑨没错,老陈努力用文科生的思维去解释数学。他用近乎“怪诞”的方法,渐渐地使我们这群讨厌数学的人开始在数学课堂上集中精神。
⑩比如,老陈会问:“这道题怎么写?”然后自己回答:“把这里抹去,揪起你的头盖来。呀嘿嘿,哇哈哈,这个时候武侠高手就出现了,他的名字叫李连杰(联结),你们看这条边,再加上这条边,它的平方加上它的平方等于它的平方。以后啊,对于这个勾股定理我们就说是拉芳加拉芳等于小芳,明白了吗?”霎时间,我们笑得合不拢嘴,所有的压力和难题带来的困扰,早已随着笑声一道飞到了九霄云外。
因为老陈,我们学会了打手势、说哑语,知道了数学和文学还有浪漫的碰撞,理性和感性也可矛盾地并存,懂得了能力的最高境界是无招胜有招。
既然碰到了一位语文知识这么好的数学老师,我们文科班的同学当然要用我们的方式“验证”一下他。有一次,老陈出了一道等差数列的题目,我们都不会。他骄傲地向我们炫耀说:“你们有没有发现这道题目的精妙之处?它是按照‘上海自来水来自海上’这样的句式出的。”
虽然我们都表示“嗤之以鼻”,但老陈还是狂妄地大笑我们笨。
这次,老陈激起了我们的“共怒”。“老师,在数学方面,你是‘上等马’,我们是‘下等马’,当然比不过你。但我们知道‘上海自来水来自海上’有一个很妙的对子,你要是对出来,我们就服你。”有同学故意用我们的长处去挤对他的短处。
“对,对!”全班同学都起哄道。
“这有何难?”老陈双手负背,摇头晃脑,一边踱步,一边说:“黄山落叶松叶落山黄。”余音袅袅,我们哑口无言。
也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曾经我们最讨厌的数学课居然变成了我们每天的期待。我们聚精会神地听老陈“胡扯”,生怕漏掉可以让我们快乐一星期、一个月的“金玉良言”。
高考之后,老陈问我们考得怎么样,能不能及格。全班同学都笑着对他说:“估计刚好吧。”
现在,我肯定我们很多人早已淡忘了“log”为何物,排列组合要如何解,但我们都不会忘记他——老陈。
(有改动)
16.阅读全文,概括我们对老陈的情感态度变化。(3分)
第一堂课,老陈来到我们班,大家① 平静(或并没有遇见良师该有的兴奋) ;当老陈努力用文科生的思维去解释数学时,大家在数学课堂上② 集中精神 ;在多次思维碰撞后,大家开始期待数学课;多年后,大家对老陈③ 不能忘记 。
17.品味语言,回答下面问题。(6分)
(1)结合语境,赏析第 段中加点的词。
有同学故意用我们的长处去挤对他的短处。
答案:“挤对”的本义是“逼迫使屈从;排挤;欺负”;在这里是指文科生用自己的长处去考老陈,体现出师生关系的融洽和友好。
(2)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第⑥段中的画线句。
老陈见我们一个个像霜打的茄子,便提高声调:“万水千山总是情,声音大点儿行不行?”
答案: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文科生对数学心生畏惧,课堂气氛凝重的情态。
解析:本题考查句子赏析。第(1)题,理解加点词含义及在句中表达的意义,分析同学心理,体会师生关系,把握老陈形象特点。第(2)题,抓住标志性词语,判断运用的修辞手法,结合上下文,分析对同学们此时状态的表达作用。
18.通读全文,结合文章内容,说说老陈是一个怎样的人。(3分)
答案:风趣、幽默,知识渊博,注重讲课艺术。
19.说说选文第 段有什么作用。(4分)
答案:承接上文,体现“我们”在老陈的数学课上收获颇丰,突出老陈对“我们”的影响之大,表达了“我们”对他的敬佩之情。
解析:本题考查段落作用。理解该段内容,结合上下文,分析对老陈的形象及同学们情感的表达作用。
三、写作(50分)
20.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生活中,总有一些美好,会触动我们的心灵,温暖我们的人生。与家人共享的温馨,与朋友相处的愉悦,与书籍相伴的充实,与美景融合的慨叹……
请以《遇见美好》为题,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记叙文。
要求:①内容充实,叙事具体清楚,表达真情实感;②书写规范工整,美观大方;③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答案:略。
8 / 8